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doc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学习通过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I.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象中着重写了哪些人?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第二部分着重描绘老爱国志士约瑟夫·贝舍克的英雄形象,赞美爱国者之间深厚的战斗情谊。
绞刑架下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学设计伏契克教材分析:《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作者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词,注意斟、绺、恪等字的读音。
2、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本。
3、梳理文本内容,了解作者二十四小时内经受的致命摧残,感受作者如钢铁般的意志。
4、理解“呵,我有心的”一句话的内涵,感受作者坚定的信仰。
教学重点:梳理文本内容,了解作者二十四小时内经受的致命摧残,感受作者如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呵,我有心的”一句话的内涵,感受作者坚定的信仰。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并由此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一)正音正字(导学案第一题)采用学生上台板演,齐声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词,并强调个别易错字的读音。
(二)了解作者学生举手发言,介绍作者,教师适时补充(多媒体展示)三、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概述课文思路:以时间为主线,根据人物、事件、及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简要概括故事梗概。
四、小组合作、你问我答学生分成十大组,一、二组讨论被捕时,三四组讨论审问时,然后以此类推,同一问题,两组比赛展示,形式如下:(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化长为短,化繁为简,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感受作者受到的非人折磨。
)1、在这惊心动魄的二十四小时内作者到底经受了哪些致命的摧残和蚀骨钻心的疼痛,作者是如何面对这种非人的折磨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语段和细节。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经历。
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解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写作:你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面临困境时应该如何坚持?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解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写作:你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面临困境时应该如何坚持?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绞刑架下的报告》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和背景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绞刑架下的报告》主题相关的文章,如《牛虻》、《复活》等,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信念与理想表达。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如《绞刑架下的报告》改编的电影,让学生通过视觉影像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回顾课堂教学过程,评估课堂氛围是否积极,学生是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
2. 教学方法: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绞刑架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献查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绞刑架的历史发展与作用;
2.绞刑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
3.绞刑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绞刑架下,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课堂讲解(30分钟)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介绍绞刑架的历史发展、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让学生了解绞刑架背后的历史。
3. 自主学习(40分钟)
学生阅读资料,自行查找相关文献,了解绞刑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绞刑架的反思和思考。
4. 小组讨论(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绞刑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应用场景。
5. 总结(1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道德和社会发展等角度来思考绞刑架的现实价值和局限性。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能正确理解绞刑架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情况;
2.学生能分析绞刑架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3.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绞刑架的价值和局限性;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献查找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延伸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绞刑架的历史发展和不同使用情况,制作漫画或小说,以促进学生对绞刑架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了解一段发生在绞刑架下的报告。
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背景及意义;掌握相关历史词汇和概念;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教材内容分析2.1 教材简介《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面对困境的抉择。
本节课将选取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2 教学内容文献的产生背景;文献的主要内容;文献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章:学情分析3.1 学生特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能对历史背景和特定词汇的理解存在困难。
3.2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步骤二:讲解教材内容,分析文献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价值意义;步骤三: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文献中的关键问题,分享讨论成果;步骤四:课堂小结,总结课程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4.2 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第五章:课后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历史背景和关键概念;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背景和影响。
5.2 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提交作业。
第六章:教学评价设计6.1 评价目标通过教学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历史背景和关键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文献的个人感悟。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报告文学”文体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作者所遭受的磨难。
2.通过朗读重点语段、语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伏契克英雄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2.在学生中展开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作者所遭受的磨难。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重点语段、语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伏契克英雄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自读感知合作探究指导朗读延伸拓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作家作品知识。
教师准备:PPT课件、作者生平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出英雄1.教师讲故事开头后设问。
2.学生回答。
3.教师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走近英雄1.目标导航。
①学生说说通过预习你觉得本课我们应达到怎样的目标?②学生自由回答。
③教师补充强调。
2.扫清字词障碍。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跛.脚( ) 斟.茶( ) 恪.守( ) 濒.临(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一liǔ()jǐn慎()chān扶()乱chuài()1.作者简介。
①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作者信息解题。
②教师补充强调。
(课件展示)伏契克,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
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
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他被敌人逮捕。
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
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
全书共分8章。
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
1943年9月8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杀害。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学习精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教学目的:一、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学习通过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I.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象中着重写了哪些人?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第二部分着重描绘老爱国志士约瑟夫·贝舍克的英雄形象,赞美爱国者之间深厚的战斗情谊。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学作品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学会评价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的分析。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解析。
3. 课文人物形象的评析。
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评价课文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思考。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3. 解析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 评价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战争、和平主题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战争故事,增进学生对战争的认知。
3.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战争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绞刑架下的报告》全文。
绞刑架下的报告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
下册)
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积累字词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
2.与现场气氛无关、不和谐的场景如何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测字词:(练习册自主预习一)
2.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
二.课文阅读指导:
1.课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从-----到----只有一天,作者经历了哪些事情?
明确:1942年4月24日晚差五分十点到1942年4月25日晚差五分十点
(1)被捕(2)严刑拷打逼供不屈服
2.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敌人的凶狠残忍?
3.作者被捕前后有哪些表现让你佩服?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重点把握:
1.细读“妻子辨认”一节,试分析:
(1)“我舔了舔血迹,不想让她看见......”和“我尽力用最快乐的目光向她告别.......”中的“我”的心理。
(2)“她恪守我们的约言......”试猜测一下我们“约言的内容”是什么?
2.请分析“你没有心”和“呵,我有心的”这两句对话中“心”的具体含义。
3.为什么每次遭受毒打的时候都插入似乎与现场无关,与现场气氛不和谐的关于工人上班、孩子上学、情人化别的联想?
四.小结:题目是“报告”,作者给我们报告了什么?
明确:一是敌人的暴行;二是革命者的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
五.类文拓展练习:
《天职》樊春爱。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历史意义。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正义和勇气的追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3.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产生的历史背景。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及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正义和勇气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
2.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课文。
2.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3. 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正义和勇气的理解。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团队合作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把握等。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 请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正义和勇气的认识。
3.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八、课堂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正义和勇气。
2. 邀请相关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持正义和勇气。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谈谈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正义和勇气。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1
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的品析,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2.通过分析“你没有心”“我有心”概括课文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革命者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及不屈的精神。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这种革命精神永远不能丢。
教学重点:1.解读课文内容,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的不屈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明白这种精神永远不能丢。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强调重点字词。
(恪守、濒临、无济于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一片片泥泞,越过一座座高山,跨过一条条河流,迎来一片繁花似锦的天地。
当我们回顾往昔,峥嵘岁月如时光影壁上的祯祯画面,裹挟着土黄混浊的硝烟,夹杂着血与泪的腥风,于历史的尘埃中闪现出一幕幕红色经典的回忆。
领略他们生命的真谛,怎能不让我们有所悟、有所得呢?这些伟大的、可敬的、可爱的革命者们面对炮火弥漫、黑暗笼罩的家园时,他们没有畏缩、没有逃避、而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哪怕是在昏暗的牢房里,哪怕是站在一排枪口前,哪怕是站在绞刑架下,他们仍坚定着心中的信念,永远充满着对和平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正如当年文天祥面对生死,仰天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他们的这些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激励后人。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领略他的精神风采。
(《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三、聆听一场沉重的报告——概括“红色”篇章(一)本文是一篇报告,也就是说叙述了一件真实的事件。
请大家速读课文,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注意交代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我”在1942年4月24日直到1942年4月25日意外被捕,遭受严刑拷打,被投进监狱的事情。
四、再现残酷的折磨——感受坚强意志小组合作,分析整理,然后展示交流。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如何运用文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兴趣;(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悲剧,珍惜和平;(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3)品味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运用文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
1. 导入新课:(1)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和背景;(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让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文章的论证特点。
4. 深入分析:(1)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讨论如何运用文本资料进行有效论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悲剧对我们的启示;(2)珍惜和平,培养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绞刑架下的报告 教案
绞刑架下得报告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得特点2。
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得不屈精神。
4。
运用比较得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得形象,体会课文得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得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得形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得不屈精神。
2。
运用比较得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得形象与文章得语言风格。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步骤:预习方案:1、给下列加点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舔():恪守():一绺( ):濒临():鼾睡( ):敞开( ):无济于事( ):2、辨字组词:①踹( )湍( )揣( ) ②搀()谗()馋()③稚()雉( )堆( ) ④裹( )衷( )⑤蹲()遵( )尊( )⑥叛( )衅()⑦恪( )络( ) 参考答案1、舔(tiǎn):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一绺(liǚ):头发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
濒临(bīn):临近。
鼾睡(hān):熟睡而打呼噜。
敞开(chǎng):打开,大开。
无济于事(jì):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①踹开湍急怀揣②搀扶谗言嘴馋③幼稚雉堞堆积④包裹衷心⑤蹲下遵守尊敬⑥叛乱挑衅⑦恪守联络第一课时(一)以简介作者得方式导入课文得学习:上一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得女革命者。
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人物得简要传记。
请听:她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
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与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与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她被敌人逮捕.她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她得到监狱瞧守人得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得报告》。
全书共分8章。
写她从被捕得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得拷打与迫害,但她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得坚定信念.她在监狱中继续组织与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1+优质公开课18新编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教案第一课时课题绞刑架下的报告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过程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3.情感态度:认识作者在非人折磨下所表现的超人的意志,体会作者对生活热烈深沉的爱。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难点: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教法选择学导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美,领略文章内涵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第 2 课时备课总数第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语:精神是一种财富,可以使人生转化为有形无形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可以不朽。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对《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细处研读来感知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揭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1. 重点品读:品读你认为最能体现伏契克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伏契克怎样的思想品格。
2.品味语言: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伏契克高尚思想境界的语句或词语以及用得经典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3.思考讨论:揣摩文章的选材与构思,理解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一)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当敌人闯进伏契克和他的同志们秘密活动地点之后,伏契克有没有开枪逃命的可能?在被捕和逃命之间他选择了什么?他为什们做出这样的选择?2.作者对敌人的酷刑害怕了没有?面对死亡和严刑,它是如何表现的?用横直线画出课文相关的句子。
3.作者真的把死亡不当一回事吗,对待生命尤其是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有些冷酷呢?4.是什么力量支撑伏契克如此镇定地克制疼痛,克制酷刑呢?找出课文中作者在受酷刑时的联想来分析。
①找出表现作者联想的句子或段落来。
②概括这些段落的内容。
③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呢?(二)重点语句分析:1.“呵,我有心的。
”我说。
我因为还有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自豪。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绞刑架下的报告学案伏契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积累字词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2.与现场气氛无关、不和谐的场景如何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1.检测字词:(练习册自主预习一)2.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二.课文阅读指导: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文,总结.课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从-----到----只有一天,作者经历了哪些事情?明确:被捕;遭受严刑拷打不屈服自学指导二:.按时间顺序简要叙述1942年4月24日至25日,伏契克遭受了哪些酷刑?(提示:找出文章中的时间点)五次:第一次是一被捕就遭受接二连三的几乎要了命的拳打脚踢(23-42)第二次是审问时,伏契克始终不说出真实的身份,拷打就升级为用棍子毒打,文中说“一个健康的人能经得住几下这样的毒打呢?(43-60)第三次是有人出卖告密,敌人已弄清他的真实身份。
把牙齿几乎全部打落。
(61-76)第四次是敌人把他的妻子带来也无济于事就开始了企图摧垮他意志的漫长拷打。
(77-88)第五次是敌人把他转到监牢后,又变着法折磨他,叫他自己蹲上蹲下,昏迷后用凉水泼醒。
(89-94)自学指导三:小组讨论,作者被捕前后有哪些表现让你佩服?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自觉的反方西斯战士。
自学指导四:找出文章中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现及敌人束手无策的两句话。
敌人说:“你没有心。
”伏契克说:“呵,我有心的。
”敌人说的心,指“生理上的心,”伏契克指心灵品质,指的是绝不出卖同志,背叛事业的无比坚贞的精神,无比坚强的意志。
当堂测验:给加点字注音:舔.()恪.()守濒.()临跛()脚乱踹.()一绺.()布幔.()酣()睡第二课时自学指导五:.细读“妻子辨认”一节,试分析:(1)“我舔了舔血迹,不想让她看见......”和“我尽力用最快乐的目光向她告别.......”中的“我”的心理。
(2)“她恪守我们的约言......”试猜测一下我们“约言的内容”是什么?自学指导六:为什么每次遭受毒打的时候都插入似乎与现场无关,与现场气氛不和谐的关于工人上班、孩子上学、情人化别的联想?找出这些情节描写文字,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境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四)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目标:1、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2、学习通过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与作品,激发学习热情。
出示《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请同学朗读注释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学习该文,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二、阅读全文,初步掌握要点。
“二六七号牢房”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战斗的真实写照。
先明确:1、全文三个部分围绕着一个中心写。
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呢?揭露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歌颂捷克爱国者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坚信法西斯必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胜。
2、在捷克英雄群像中着重写了哪些人?卡瑞尔,“老爸爸”——约瑟夫•贝舍克,与牢房中的爱国志士组成的战斗集体。
3、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说明。
第一部分着重描绘爱国工人卡瑞尔•马里茨的光辉形象,揭露法西斯监狱的黑暗和残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一、学习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伏契克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括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点学习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确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企盼。
三、学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解决行文中的生字生词。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自主、合作探究文本的要旨。
四、学习过程走进文本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形式,(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主要特点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具有高尚的真实性,但在细节上也可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2、相关链接《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
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
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
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记叙被捕时的情形。
3、作者简介伏契克(1903—1943)捷克作家。
生于工人家庭,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曾任党刊《创造》和《红色权利报》的编辑。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
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
文本对话课题解说“绞刑架下”形象的点明了写作的地点—法西斯监狱,“报告”点明该部作品的纪实性,同时赞美了一个共产党人现身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读一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用你喜欢的方式标加出行文中的难以识记、难以理解、难以朗读的字或词。
读后将标加的字词在练习本上书写两遍。
自学检测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跛.脚( ) 斟.茶( )恪.守( ) 濒.临(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一liǔ()jǐn慎()chān扶()乱chuài()③根据意思归纳出词语A严格遵守()B形容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儿。
()C对外界的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是,(国)作家。
选入课本的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理一理1、根据你对课文的感知,试用一句话概述文章讲述了事。
(力求精炼)2、根据你对行文内容的概括,试将该事件划分三个情节,并把每一情节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内容。
(限用2个字)①②③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行文中主要刻画的任人物形象是。
4、根据你概述的情节,分析该人物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品一品本文通过记叙了,揭露法西斯匪徒的,表明了。
第二学时1、速度课文,思考行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试着将它找出来。
(在课本中标记)根据你对行文的把握,思考行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罗列详细的时间,其目的是什么?。
2、精彩段落展示从“完结了?还没有······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思考(1)、请找出选文中高度概括敌人束手无策和伏契克的卓越表现的两句人物对话。
(2)、在他们那样的折磨“我”以后,为什么还要派人给“我”治疗?。
(3)、“你没有心.”“呵,我有心.的”加点的两个心有什么不同的含义?(4)、请分析下面两个语言片段所揭示出来的人物内心世界。
①然后又是从远方,从那遥远遥远的地方,我听到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他活不到明天早晨啦。
”②、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钟了。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5)、选文吧表现了伏契克怎样的优秀品质?拓一拓1、如果你见到受刑后的伏契克,你会对他说什么?。
2、如果请你给革命烈士伏契克的墓碑上写几个字,评价他伟大的一生,你会写什么?3、你还知道哪些坚强不屈的革命志士?。
《红岩》片段又一个深沉的暗夜,降临在渣滓洞集中营。
风门边挤满了人,久久地望着那挂满刑具的刑讯室。
夜风吹来,带着萧瑟的寒億。
刑讯室前,魔影动荡,吆喝声不绝……风门边,偶尔有人不安地低语。
“又是半夜刑讯!”“徐鹏飞,朱介都来了。
”“夜审谁吖?”余新江身后,传来一声问话。
“该不会是老许?”刘思扬担心地插了一句。
许云峰崛立在楼八室铁门边。
透过昏黄的狱灯,余新江望锝见彵沉思的脸。
余新江不禁十分担心地思念那多次经受毒刑拷、常常昏迷不醒的江姐。
追悼龙光华以后不久,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
大家都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锝了多少同志的尊敬。
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非刑拷,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锝每个人都感到敬佩而又十分痛苦。
“猫头鹰和狗熊到女牢去了!”余新江一惊,眼光马上转向女牢。
黑沉沉的夜里,黯淡的狱灯,使彵看不清远处。
“提谁?”焦虑不安的声音又在询问。
“江雪琴!”“是她!看,江姐出来了!”“又是江姐。
”余新江的心像沉甸甸的铅块,朝无底深渊沉落。
全部的牢房,一时都陷入难堪的沉默。
过了好些时候,人们听到了审问的声音:“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传来特务绝望的狂叫,混合着恐怖的狞笶。
接着,渣滓洞又坠入死一般的沉寂中。
听锝清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静寂中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
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锝到任何材料!”江姐沉静、安宁的语音,使人想起了她刚被押进渣滓洞的那天,她在同志们面前微笶着,充满胜利信心的刚毅神情。
听着她的声音,仿佛像看见她正一动也不动地站在刑讯室里,面对着束无策的敌人。
可是江姐镇静的声音,并不能免除同志们痛苦的关切。
大概是江姐的平静的回答,使锝敌人不锝不重新考虑对策,讯问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
楼七室同志们焦灼的谈话又继续了。
“又是叛徒甫志高!”余新江愤怒地骂了一句。
彵又问:“和江姐一道,川北还有人被捕吗?”“没有,就她一个。
”“听说华蓥山纵队在公路上抢救过江姐,但是阴险的特务,前一夜用船把江姐押到重庆……”“哎——”人们痛苦地把惋惜之情化为一声长叹。
刑讯室里又传来了声音,是徐鹏飞毒辣的笶声。
“谅你一个女**,还制服不了?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帮你开嘴巴。
来人!”接着,传来一阵狼嚎イ以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
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
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億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旧是那样的平静。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
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
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锝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员的身上,同样锝不到。
尽管彵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作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彵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右,两只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
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
人们紧偎在签子门边,一动也不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是谁?天刚亮,就唱起了囚歌。
迎着阵阵寒风,久久地守望在风门边的刘思扬,听着从楼下传来的低沉的歌声,一边想着,一边了望那远处深秋时节的山坡。
刚升起的太阳,斜射着山坡上枯黄了的野草。
远近的几株树木,也已落叶飘零,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枝干。
只有墙头上的机枪,闪着寒光的刺刀和密密的电网,依然如故……刘思扬的心潮澎湃着,血在翻腾。
彵从风门边疾速地回到自己的铺位,轻轻地从墙角下取出了一支竹签削成的笔,伏在楼板上,蘸着用棉花余烬调和成的墨汁,在彵一进集中营就开始写作的《铁窗小诗》册上,又写出愤激的一页……“江姐回来了!”签子门边的余新江,回过头来,告诉大家。
一阵脚步声,人们又一齐涌到牢门边。
高墙边的铁门开了。
猫头鹰从铁门外窜了进来,彵站在门边,瞪着眼睛,望着一长排牢房,大声地吼叫:“不准看,不准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