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4.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1. 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
2.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流动。
3. 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他行业就业)。
5.广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
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
劳动者所得、薪酬、劳动成本都是广义工资不同形式的表达。
6.狭义工资:是指员工因从事雇用劳动而获得的仅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
也即狭义的工资不包括奖金、津贴,更不包括其他福利性收入了。
7.歧视:是指某些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这些劳动者提供了相同的生产率,只是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性别,年龄,民族,宗教,观念,地域,经历,出身,残疾,外貌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歧视。
8.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9.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0.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言劳动的定义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或相对资本等要素而言的“劳动力要素”。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市场及其影响因素)劳动力的定义▪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研究方法(一)实证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方法即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
●劳动经济学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主要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其次,需要设定假设条件;再次,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或提出理论假说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和结果,试图找出影响行为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最后,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
(二)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也是劳动经济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往往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建议。
●它的哲学基础是规范主义,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和状况可以有好坏之分,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行为即可有好坏之分,也可以有正确或错误之分。
●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往往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说明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得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就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得个人总与。
年度统计得年末人口数就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得人口数。
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就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得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得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得人口数来表示。
3、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就是指把一定时点得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得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得比例。
4、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得劳动数量。
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就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得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得就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得人口得相对规模,就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得重要指标。
6、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就是指正在工作得人口7、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她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得人口。
8、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就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得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得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得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就是与商业活动得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得失业。
11、工资:工资就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她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得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得工资,就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得所有货币与实物报酬,包括直接得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与津贴等,以及间接得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与企业福利等。
13、狭义工资:狭义得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得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与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人口中得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与死亡得过程。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效率工资2.劳动力供给弹性3.潜在的劳动力资源4.纯替代效应5.最低工资标准6.结构性失业7.人力资本8.劳动力资源9.失业均衡悖论10.垄断性工资差别11.特殊培训12.劳动力需求弹性13.家庭生产函数14.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15.内部劳动力市场16.竞争性工资差别17.人力资本18.雇用歧视19.劳动力20.自愿失业二、简答题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特点的比较。
2.流动距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3.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4.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5.失业率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6.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7.培训的成本表与收益。
8.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9.摩擦性失业的成因。
10.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少于四个)。
11.古典经济学关于工资的基本观点。
12.简要说明解决道德风险,增加有效劳动供给量的措施。
13.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
14.如何治理结构性失业。
15.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16.简要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关系。
18.简要说明影响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因素(不少于四个)。
19.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20.简要说明工资的构成。
三、论述题1.假设政府需要一些工人来修建水库,试分析以下两种做法的区别:一.强制征招民工(支付工资);二.通过正常的招聘程序来招聘。
2.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净现值模型。
3.试用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对高等教育进行补贴的利弊。
4.假定高中男老师的工资水平要高于高中女老师。
在判断这是否存在工资歧视之前,你还需要得到哪些信息?5.试述效率工资理论的要点。
6.试述单个劳动者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7.就业与就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8.试用劳动力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9.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主要有哪些表现,成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0.某些特定的职业,比如采煤工作,本身就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最恰当的政府政策无疑就是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安全和卫生标准。
劳动经济学复习提纲(中文)
第九章1.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种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要考虑到现期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流的折现。
如果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了成本,那么对继续教育进行投资就是有吸引力的。
现值= B11+r +B2(1+r)2+B3(1+r)^3+B4(1+r)^4+⋯+BT(1+r)^TR表示利息率(或贴现率),B是年收益流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1)实际费用或直接费用。
其中包括学费成本以及在书籍和其他物品上的花费。
(2)放弃的工资报酬。
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另外一个成本来源,因为一个人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期间通常不能工作,至少是不能全日工作。
(3)心理损失。
这是人力资本投资中需要付出的第三种成本,因为学习常常是比较困难而且比较沉闷的。
3. 年轻人更倾向于人力资本投资,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低一些,并且投资收益流的时间也更长些。
4. 为什么女性的年龄-工资报酬剖面曲线相比男性的更为平坦?我们可以用妇女受到的在职培训较少来解释这一现象。
这种人力资本“解释”并没有直接指出:妇女在工作中受到培训较少这种情况是因为雇主导致的还是因雇员导致的,但这两方面的原因理论上都是有可能存在的。
如果雇主预见到女性雇员的工作周期较短,他们就不大远一对她们提供培训。
同理,如果女性雇员预见到自己的工作周期较短,她们也不大愿意寻找那些必须达到较高培训水平才能充分实现生产率的工作。
最后,如果女性雇员预见到雇主会将她们排除于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培训或具有较丰富经验的职位之外,那么,她们在这些职位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就会下降,而这无疑会削弱她们进行此类投机的动机。
人力资本理论一方面推测说妇女在生养孩子方面的“传统”角色会导致她们对教育与培训投资的削减,但它同时又坚决地认为,如果妇女的这一较色出现转变,那么妇女对培训的需求动机将会随之而改变。
(思考:中国自独生子政策以来,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出现的变化?)5. 在职培训的投资会减少实际的工资报酬,但是如果此人不再接受进一步培训,而且他或她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也不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贬值,那么在他或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工资报酬会保持不变。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 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 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 与生产要素B 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 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 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 是生产要素B 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 0 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 )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 )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 )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 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 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1、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12、劳动力流动: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
13、职业流动率:是某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
14、前市场差别:社会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康照顾,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R-C=QP-(1w+Kr)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O,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二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I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1*W=11W1+12W2+一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f,等产,劳动11-1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18.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9.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3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3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38.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3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C.劳动力不能储存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等于零B.为正值C.为负值D.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7.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存货调整B.商品数量调整C.商品价格调整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劳动投入量调整11.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13.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16.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18.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19.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
劳动经济学:1、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
2、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3、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①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②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4、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②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结构的变化。
5、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其计算公式为: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时间。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报酬的工资支付方式其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6、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7、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他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8、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具、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转移支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9、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0.2~0.4之间,通常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大于0.4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10、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18.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9.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3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3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38.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3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C.劳动力不能储存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等于零B.为正值C.为负值D.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7.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存货调整B.商品数量调整C.商品价格调整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劳动投入量调整11.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13.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16.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18.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19.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二、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吗?→有价格→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偿使用→偶尔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注意:若一种资源的价格不能有效降低,则对其使用量很难扩大,这种资源价格不能有效降低的现象就是价格刚性或价格粘性,比如,工资的粘性远远强于其他资源。
2、劳动力资源配置→假定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对理性的阐述:劳动者总是通过劳动收入和闲暇的组合来最大化其效用。
注意: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行为人的理性使得劳动力市场上有着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和劳动力供给(卖)——的关系。
3、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的特殊性——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卖)的特殊性——a、ba、人们“出租”给雇主的劳动显然不能与劳动者相互分离,即:使用价值(劳动)与价值(工资)不分离。
b、由于劳动者以某种工作形式在一周之内提供大约40小时的劳务,因此工作的非货币因素显然非常的重要,例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社会地位等等。
一、研究方法最大化分析均衡分析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研究现象自身运动的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析相关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按题型)
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1.劳动力:(三种解释)第一种: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
第二种: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第三种: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2.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3.互惠原则: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各方都受益;或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
妨碍互惠活动的因素:“不知情”、“交易障碍”、“价格扭曲”、“市场缺位”4.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劳动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需求。
5.固定技术系数: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6.可变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7.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8.交叉替代弹性: 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9.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10.广义工资: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
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等。
11.狭义工资:指员工因从事雇佣劳动而获得的仅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
即不包括奖金、津贴以及其它福利性收入。
12.雇主歧视: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意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劳动:就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服务,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经济学:是系统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存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3.实证研究方法:是解决“是什么”的方法。
即科学的描述事务本来的面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4.规范研究方法:是解决“应该是什么”的方法。
即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判社会经济现象和人们行为的对错,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5.横向比较法:是从空间的角度,对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6.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总和。
7.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的人口中的比率。
8.收入效应:指收入增加后,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增加休息,减少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9.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后,劳动者感到闲暇消费更加昂贵,增加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10.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1.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2.等产量线:是指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点连线。
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某一产量水平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
13.等成本线:是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1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对于同类劳动来说,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5.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另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6.劳动力:也称劳动能力,是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等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劳动经济学的复习题,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
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A 工资水平B 人口规模C 劳动参与率D 技术进步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
A 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B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C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自身工资变动的反应程度D 自身工资变动对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3、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的决定主要取决于()。
A 劳动力的供给B 劳动力的需求C 劳动力的供求均衡D 政府的政策4、以下哪种情况下,企业会增加劳动力的雇佣?()A 边际产量递减B 边际产量为负C 边际产量大于工资率D 边际产量小于工资率5、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是()。
A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C 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D 以上都不对二、判断题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一种静态均衡。
()2、工资率提高,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一定减少。
()3、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
()4、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供给弹性越大。
()5、工会的存在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上升。
()三、简答题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分类。
2、解释什么是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3、分析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4、阐述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5、说明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四、计算题1、假设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 = 10L 05L²,产品价格为 2 元,工资率为 10 元。
求企业的最优劳动雇佣量。
2、已知某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为 D = 2000 50W,劳动力供给曲线为 S = 1000 + 50W。
求该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
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竞争性工资差别:劳动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者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2.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3.洛伦兹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4.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5.准固定成本:延长劳动力时间、增加劳动者人数,即使总劳动时间相等,所需要的成本也不同。
为增加劳动者,就要支付面试等工作所需的招聘成本;为了培养胜任工作的人才,也需要教育培训费;相反,为削减人员,必须制服很多退职金。
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
6.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7.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8.劳动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总人口X 100%9.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10.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11.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12.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P2劳动力是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美国16岁,日本、英国15岁,菲律宾10岁,我国是16岁,上限男性是60岁、女性是55岁.。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潜在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现实的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可以动用的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尚未成为劳动力(主要指未达到劳动年龄的未成年人),但未来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口。
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P3三个与劳动力需求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P6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P27因工资上升而产生的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P33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又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P36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上升。
P36区分长、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第二章P57影响劳动管理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P79据图分析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即工资率为w1-w2时,有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不断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即高于w2后,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P10➢总量稀缺质量稀缺人力资源稀缺有多种形式➢结构性稀缺显性稀缺与隐性稀缺➢静态稀缺与动态稀缺2.规范分析 P32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法。
规范分析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与否,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它所研究的内容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伦理道德标准等因素影响较大。
➢ 2.特点:➢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结论无法通过事实检验。
规范分析法对一个问题所引起的争议很大,不过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互惠原则,有三种理解: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
➢ 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更多情况下,有受益者,有受损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受损的程度或数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互惠行为会自动产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四种障碍:➢ 1.不知情 2.交易障碍 3.价格扭曲 4.市场缺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劳动力供给有三种类型:个人劳动力供给微观家庭劳动力供给中观社会劳动力供给宏观⒉无差异曲线P49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推论•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用不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反之效用越低•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见下图)⒊边际替代率(MRS) P50它是每增加一单位(小时)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数量,它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P10总量稀缺质量稀缺人力资源稀缺有多种形式结构性稀缺显性稀缺与隐性稀缺静态稀缺与动态稀缺2.规范分析 P32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法。
规范分析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与否,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它所研究的内容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伦理道德标准等因素影响较大。
2.特点: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结论无法通过事实检验。
规范分析法对一个问题所引起的争议很大,不过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互惠原则,有三种理解: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
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更多情况下,有受益者,有受损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受损的程度或数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互惠行为会自动产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四种障碍:1.不知情2.交易障碍3.价格扭曲4.市场缺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劳动力供给有三种类型:个人劳动力供给微观家庭劳动力供给中观社会劳动力供给宏观⒉无差异曲线P49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推论•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用不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反之效用越低•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见下图)⒊边际替代率(MRS) P50它是每增加一单位(小时)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数量,它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具体到劳动力消费的无差异曲线上,指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减少)一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劳动收入的比率。
MRS = ⊿y / ⊿h结论为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
当然,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
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由比较陡峭变得比较平缓。
这说明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绝对值的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
第三章(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 ):指雇主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它包含如下几层含义:(1)是雇主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
(2)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引起的。
(3)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特点 P79 总产量:是一定量的劳动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 ,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 ,平均产量为AP ,边际产量为MP ,则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图3—4表现得更为直观。
LQ AP =L QMP ∆∆=在图3—4中,横轴为劳动投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线为TP、MP和AP。
从图中可看到如下特点:①TP、AP、l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且为非负;第三阶段MP为负值。
②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
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
③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一)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 P81⒈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假设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力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设产量为Q,则生产函数为:Q=f(K,L)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
如图3-6所示: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其基本特征是:(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距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高。
(3)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指在维持相同产量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比率。
MRTS=∣dK/dL ∣=- dK/dL全微分 ӘQ/ӘL ·dL+ӘQ/ӘK ·dK=0 即 MPL ·dL+MPK ·dK=0 因此 MRTS=-dK/dL=MPL/MPK当不断地用劳动代替资本时,因劳动的边际产量不断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不断增加,因而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
⒉等成本线等成本线(Isocost line )(企业预算线)它是相等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如图3-7所示: 设资本K 的价格为r ,劳动投入L 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总成本为C ,则有:C= W·L+ r·K 或K=C/r-W/r·LW·L ——劳动投入成本r·K ——资本投入成本等成本线的斜率是-W/r ,纵截距为C/r 。
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内涵 P99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当工资变化1%时,劳动力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的衡量工具,其数学表达式为。
E=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图3—23所示的五种状态: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P101设FA ,B 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DA /DA 表示A 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B /WB 表示B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公式有:%%W L ∆∆AAB B BA W W D D E ∆∆=/同理,亦有: 交叉工资弹性• 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两类劳动力总替代 • 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两类劳动力总互补“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下列情况下,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①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②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④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一)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容易替代意味着用很少的其他要素就可以替代很多劳动力,从技术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可行。
• △W ↑—△DL ↓↓(用其他要素替代)• 思考:搬运工与研发人员,哪个需求弹性大?长期与短期比,哪个需求弹性大?(二)产品需求弹性△W ↑ —△C ↑ —△P ↑ —△Q ↓↓ —△DL ↓↓ 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三)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其他要素供给弹性大,意味着其他要素P ↑—S ↑↑,说明用其他要素替代劳动的可能性比较大。
△W ↑ —容易用其他要素替代大量的L —△DL ↓↓ (四)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W ↑—CL /C 比重大—△C ↑↑—△P ↑↑ —△Q ↓↓—△DL ↓↓ 一般而言,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工资的变动会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工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四章一、劳动力市场的分类 P110 (一)按照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区域劳动力市场 产业劳动力市场 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二)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划分BBA A AB W W D D E ∆∆∆=/国家公务员市场职业经理市场专业技术人员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三)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四)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划分主要劳动力市场,次要劳动力市场图见P120 蛛网理论的条件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收敛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现代分割主义学派的理论主要包括:☞双元结构理论:米歇尔·皮奥里皮特·多林格☞职位竞争理论:莱斯特·瑟罗罗伯特·卢卡斯☞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米歇尔·雷克大卫·戈登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P134(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Theories of The Dual Labor Market)的主要观点•皮奥里把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的劳动者就业具有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安全性好、作业管理过程规范、升迁的机会多等特征;二级市场的工作往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武断且粗暴、毫无个人升迁机会。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1.产业结构的影响 2.制度和工会势力的作用 3.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分化(二)其它分割原因1.种族造成的分割 2.性别造成的分割 3.职业造成的分割 4.国籍造成的分割5.教育造成的分割 6.家庭出身造成的分割 7.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分割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 P134 (一)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的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低于另外一部分人的工资收入,即同工不同酬。
(二)就业歧视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三)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某项工作,却因为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低档次位置上。
(四)人力资本投资歧视第五章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P182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自愿流动的劳动力中多数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而经济动机是个人自愿流动的最直接原因。
决定劳动力流动的则是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只有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大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时,劳动力流动的愿望才会付诸实施,否则,不可能产生劳动力的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成本 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心理成本 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①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上; ②对社会公共管理资产的影响; ③社会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