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常见问题的应对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标本采集行为直接影响检验科收到的标本状态,影响对病情判断和疾病诊治,血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及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临床诊断。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1、标本凝块:2、标本量少:3、采血管出现错误: 在采血过程中使用了不正确的采血管;4、真空采血管出现破损;5、血样送检时间超时。

未按照相关规定将采集到的血样送到相应检验室;6、血样标本信息存在错误或者没有检测的项目要求;7、没有采集到血样标本;8、出现溶血问题,如重度或者重度溶血;9、严重脂血,主要呈现为牛奶状;10、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受到污染,如运送中没有加盖导致被其他的标本污染。

在临床工作遇到最多的不合格标本还是溶血和凝血。

凝血分为肉眼不容易发现的血凝块及是液凝固两种类型,导致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抽血不顺利,抽血时间过长,这样操作带来的问题是血液在针管当中已经出现凝固;或在血液被注入到针管当中的时候,没有立即轻摇,造成部分血液凝集;或在进行摇晃的时候,摇晃不均匀,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血液没有和抗凝剂充分混合;其次就是采血量不足或者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标本溶血原因1、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捆扎过紧,并反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内溶血;2、穿刺不顺利,针尖在静脉中反复探寻,损伤组织过多,造成血肿而溶血:3、混匀抗凝管时用力过猛或送检时振荡过大;4、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5、未使用采血针,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过快,采血后将血从注射器注入试管过猛,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6、标本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剂比例失调,渗透压改变发生溶血;7、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开始采血;8、注射器或盛血容器不干燥或容器污染;9、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10、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即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标本溶血。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作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对诊断与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时候会出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给临床医学工作带来了困扰。

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标本收集不当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是标本收集不当。

当血液采集时,如果采集部位或者方法不正确,就有可能导致血液中混入了其他物质,或者采集的量不足,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保存条件不佳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如果标本保存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不符合要求,会导致血细胞的变性、溶解等问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样本污染在血液检验过程中,样本的污染也是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如果在采集、保存或者运送过程中,样本被外界的其他物质污染,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在整个采集、保存、运输的过程中,都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温度、压力等条件不符合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血液标本的变性、异物混入等问题。

5. 检验仪器问题有时候血液标本本身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仪器的故障或者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

1.加强标本采集和保存的培训对于医护人员,尤其是新入职的人员,要加强对于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的培训。

只有确保医护人员都具备了正确的标本采集、保存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降低因为标本收集不当导致的问题发生。

2.建立标本保存标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标本保存标准,对于标本保存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规范,确保血液标本保存的质量。

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标本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完善标本运输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标本运输的制度,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标本的保存条件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标本运输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监控,确保标本不会因为运输过程中的问题而发生变性。

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常见问题的应对

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常见问题的应对

3
XT-1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5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优化假阳性的主要触发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的统计分析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仪器校准/比对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肝素诱导聚集 报告注明
毛细血管法 采集末梢血
显微镜计数PLT
稀释
1%草酸铵 2%盐酸普鲁卡因 0.38ml稀释液+ 0.02ml血
涂片边缘 尾部
5.6.1 室内质控体系应符合如下要求:
质控图应包含以下信息 质控图的中心线和控制界线
质控图中心线的确定 更换新批号试剂或仪器重要部件维修后,应重新确定质控品均值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设定目标?
N
Y
5.5.1 (CNAS-CL43:2012) 应制定如下标准/程序:

01
当检测样本存在影响因素(如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凝集------等)时,对仪器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判定和纠正措施
02
5.5 检验程序
有核红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增高* 白细胞数* DIFF通道散点图异常 淋巴细胞群异常 未分类 原始细胞及异型淋巴区荧光强度增强 IMI 散点图异常 报警提示 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
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 常见问题的应对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管理要素 技术要素 附录 CNAS-CL4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是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导致医疗纠纷。

因此,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类型及原因(一)标本溶血标本溶血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常见类型之一。

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血操作不当采血时进针不准确,针尖在血管内反复穿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导致局部淤血和血液浓缩,增加溶血的风险;采血后未及时取下针头,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产生的压力过大导致溶血。

2、容器不合格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采血容器,如试管内壁粗糙、有裂痕等,容易造成红细胞破裂而溶血。

3、运输和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或者保存温度不当,也可能导致溶血。

(二)标本凝血标本凝血也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常见问题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1、采血速度过慢采血过程中,由于穿刺不顺利、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导致采血速度过慢,血液在针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发生凝血。

2、抗凝剂使用不当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不准确,抗凝剂用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导致血液凝固。

3、标本采集后未充分混匀采集完血液后,没有及时、充分地摇匀抗凝管,使抗凝剂不能与血液充分混合,从而发生凝血。

(三)血量不足血量不足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其原因主要包括:1、采血技术不熟练采血人员对采血部位和血管的选择不准确,或者穿刺深度不够,导致采血量不足。

2、患者自身因素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细、肥胖、脱水等原因,导致采血困难,血量不足。

3、容器问题使用的采血容器容量不准确,或者容器有破损、漏液等情况,也会导致采血量不足。

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_彭黎明

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_彭黎明

作者单位: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科(彭黎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研究所(王鸿利)・争鸣与评论・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彭黎明 王鸿利 近年来,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2]。

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包括如何建立血液病的实验诊断体系和实验诊断标准,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有价值的血液病实验诊断检测项目,以及如何建设和加强血液病学实验室管理,如何使从事血液病诊断的实验室与临床紧密结合等[2]。

现根据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供有关部门和同道参考。

一、临床血液学检验项目的归属问题亟待解决目前,相同血液学检验项目在同一家医院不同实验室(检验科临检/血液实验室、血液科实验室或中心实验室/研究室)同时开展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在大中型医院和教学医院更是如此。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同一医院不同实验室由于检测相同血液学检验项目时所采用的方法、仪器、试剂不尽相同,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各实验室对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评估的要求各异,导致相同血液学检验项目的结果、报告单位、参考值范围、收费及检测地点不一致。

这既影响检验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又影响医院在社会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例如,众所周知,国际标准化比率(I N R)是一项对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起重要作用的血凝检测参数。

前不久,一位长期使用口服抗凝剂治疗的外国友人固定在一家教学医院进行国际标准化比率(I N R)检测,该项目在检验科检测(I L公司ACL Futura血凝仪,PT试剂I SI1143~1145)时,结果在115~116之间波动;但由医院血液科实验室检测(普利生血凝仪,PT试剂I SI1185)时,I N R值仅为0170~0180。

于是这位外国友人及其私人医生对同一医院内出现这种现象非常震惊,一方面向医院投诉抱怨,另一方面不得不第二天再到医院抽血送往检验科检测I N R。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检验项目,用于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也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标本的质量对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有时候血液检验标本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误导,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标本采集不当标本采集时,如果不按照规范操作,可能会导致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

采血时没有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导致污染;采血后没有及时混合抗凝剂,导致凝固等。

这些操作不当会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2. 标本保存不当在标本采集后,若没有合理储存,也容易导致标本不合格。

标本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血清或血浆成分发生变化;保存时间过长,导致血液成分降解等。

3. 标本量不足血液检验所需的标本量是有要求的,如果采集的标本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检验无法进行或者结果不准确。

4. 标本混混浊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如果受到外部污染或者混入其他物质,就会导致标本混浊,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重新采集标本一旦发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应该立即重新采集标本。

在重新采集标本时,要确保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2. 规范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操作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标本质量。

3. 加强培训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重视,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标本不合格。

4. 规范储存对于采集到的血液检验标本,要进行规范储存,保持恰当的温度和保存时间,避免由于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不合格。

5. 加强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保存、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质量要求。

6. 定期检查定期对血液检验标本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每一个标本都具有良好的质量。

血液科常见问题及处理

血液科常见问题及处理
(稀释后)漱口或棉球压迫
粒细胞缺乏
➢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 成人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9/L(儿童≥10 岁低于4.5×109/L,<10 岁低于5.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
• 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儿童≥10 岁低于 1.8×109/L,<10 岁低于1.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202X
血液科常见问 题及处理
常见问题
发热 贫血 出血 粒细胞缺乏 输血反应 肿瘤溶解综合征
发热
• 多为感染
物理降温 糖皮质激素 解热镇痛药
T<38.5℃,多饮水、冰袋等, 一般禁止搽浴(引起血管扩张而出血)
有加重感染的风险
适用于所以发热 在严重感染、感染性休
克时有益处
西乐葆 0.2 po
清电解质、磷、钙、尿酸、肌酐水平
肿瘤溶解 综合征--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高磷:补液,利尿,口服氢氧化铝凝胶
(50mg/kg.次,q8h) 二.高钾:补碱,葡萄糖酸钙(100-200mg/kg),
GS+RI(4g:1Iu RI) ,降钾树脂,血透 三.低钙: 补钙 纠正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化疗前出现—尿酸积聚—补液,利尿,血透 二.化疗后出现---高磷血症---血透



物(
W
BC

R
B
C
,PLT




导致






· 因此全血只适用急性进行性大量失血,血容量严重不足的病人
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 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 寒战,继则高热,体温可高达38~41℃。 有些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但血压无明显变化。 一旦发现此症状,首先应鉴别是一般发热反应还是由于白细胞引起同种免疫反应,抑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对策,降低检验的不合格率,提升检验准确性。

方法:通过该院送检的796812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统计,有1860份样本被检验出不合格性,对血液样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作系统化分析,并且针对性的给出解决对策。

结果:在近一年我院曾经送检的796812份血液标本中,有1860份样本被检验出不合格性,其中血液样本不合格:标本出现凝血状态、标本出现溶血状态、标本送检不及时、错误标本以及标本量不足等。

结论:血液标本的检验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中,应做到正确采集血液标本,从而提升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对策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实验室临床检验在进行各类疾病的诊治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血液标本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本类型,能够为许多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所以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医生是否能够进行正确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想要保障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医院必须要对整个临床检验的过程予以严格管理与控制,特别是标本质量控制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标本质量不合格,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检测都无法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此,现阶段的血液标本检验中,应该提升检验的准确性,这也是治疗和预防一些重大疾病的基础所在。

本研究通过该院送检的796812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860份出现不合格,现将不合格原因和处理对策进行系统化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通过该院送检的15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被选作研究对象的796812份样本中,出现1860例不合格现象;其中在血液标本的收集和送检中,都是统一安排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操作,其中血液样本以常规血液检查、血液生化以及凝血检查、免疫检查为主。

1.2 研究方法。

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017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科学也取得了空前发展,实验室诊断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疾病依赖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使得检验医学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简易化仪器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 标本引起的问题1.1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是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1.1.1 采集标本操作不当如直接从输液手臂抽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不拔掉针头即将血液注入试管造成血标本溶血。

1.1.2 标本不合格目前血液检验已全部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采取5 ml血即可做肝功、肾功、蛋白、血糖等30余项的生化系列,因此标本不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血常规检验现已由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要求用抗凝血,当采血时不充分混合均匀,即使出现肉眼所未见到的小凝块,也会使血细胞数、血小板数减少。

1.1.3 随意使用抗凝剂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要求加入特定的抗凝剂,有的血液标本抗凝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照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1.1.4 尿液标本的送检对一些特殊检验的尿液标本也与一般体检一样送检,使漏检率大幅升高,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留取餐后2 h尿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检出。

1.2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解决方法对不合格标本,如有凝块的要重新取血,如果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对也应重新取血,严重溶血、乳糜血则应在报告结果时加以注明。

尿标本不新鲜或是加了防腐剂的标本做尿液分析导致结果不应有的异常,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服用维生素C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药品,因某些药品及其代谢产物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碱性尿会造成蛋白试纸假阳性,进行蛋白质实验时应注意pH值;尿蛋白浓度增高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尿中热不稳定过氧化酶可使红细胞出现假阳性。

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和策略

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和策略

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和策略成都新华医院 610066血常规作为临床上基础检查项目,能够展示疾病早期或潜在迹象,可作为血液或其他疾病诊断依据。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内容包括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与血小板计数(PLT)等,且随着当前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使得指标检测更加趋于标准化。

血常规检验不仅能够有效诊断临床各种血液疾病,还能对其他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及诊断,其作为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临床血液检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人为、仪器、生理以及试剂因素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鉴于此,为了能够提高临床血液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客观性,需通过积极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现就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如下探讨1 血常规检验存在问题1.1 仪器因素在经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一部分检验人员存在并未了解检测仪器信号意义,对于检验仪器工作原理、实际功能、相关性能以及操作步骤等并未熟练掌握,同时也未对仪器做好定期保养工作。

除此之外,在对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更换时,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相应参数进行调整。

1.2 人为因素因一部分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从而便造成在对受检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未按照相关规定加入合适抗凝剂,而是按照实验室检验规定予以加入,如此便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对血液标本中的Na+、Ca2+物质进行检测时,不得采用EDTA;在对K+以及Ca2+等物质进行测定时不得使用草酸钾,主要原因在于其可抑制AMY以及LDH活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检验人员存在工作疏忽,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例如在对已经稀释标本结果进行计算时,存在取错标本以及重复加样,或者忘记乘以稀释倍数等情况的出现,未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复核制度,最终造成检验结果的漏检、漏报以及错报。

检测人员在采取检验标本的过程中,因止血带扎时间过长、抽血速度过快以及泡沫过多等因素而造成溶血的发生。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治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但是,血液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因此,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及其合格与否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1. 血液采集不当。

例如采集时使用污染的材料、样本采集过少等。

2. 样本处理不及时。

因样本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细胞裂解、酶活性丧失等。

3. 血液检验时不检出检验标本的不适用性。

1. 血液采集不当导致的结果误差加深了人们对采集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认识,更加关注采集标本的技能和技术水平,为了确保有质量的标本被用于临床实验室检验的研究学习,严谨的标本采集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血液样本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立即处理,比如说应该立即进行运输或处理。

若样本保存时间过长便会导致标本受到细胞质样本、酶样本及其他人为破坏,导致之后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一般情况下,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标本进行的检测前预处理,这些预处理包括检查样本完整性和准确地量化样本浓度,若未进行标本预处理有可能导致样本污染、失活,也有可能导致后续检测异常结果引起临床诊断上的误判。

1. 加强血液采集操作规范化培训:建立血液采集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规范化操作程序,以确保采集过程中降低标本采集的误差率。

注明样本被采集后正确的保存与运输建议。

2. 建立检测报告的标准化处理程序:今天的临床检验过程已经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建立不同指标的检测报告内容与机构内各种相关考核评估;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标本不适用,便需采取前面所提到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及时协调处理方案,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增强员工的检验操作技能培训:检验员是检验质量稳定性的保证,建立经常性的训练课程,定期通过实验室技能比赛、外部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员工潜在的技术积累。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有时候血液检验的标本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这可能会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

本文将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 标本采集不规范: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如果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可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使用过期的采血管导致抗凝剂失效,采集量不足导致某些指标无法检测等。

处理措施: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标本采集培训,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流程。

采血管和抗凝剂等试剂要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需要储存和运输,一些不适当的保存方式可能会导致标本变质。

存放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血细胞破坏或凝血等。

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在标本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标本保存和运输,确保标本处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标本容器要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容量,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检验方法或设备问题:血液检验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试剂,如果设备故障或试剂失效,可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和参考范围,可能会导致标本的结果与预期不符。

处理措施: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检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保证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实验室应该建立标准化的检验方法和参考范围,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4. 个体差异和生理因素: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包括遗传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状态差异等,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某些标本不合格。

处理措施:实验室应该根据患者的特异性,比如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调整相应的参考范围,以减少误诊的风险。

1. 重新采集标本:如果发现标本不合格,可以与患者协商重新采集标本,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审查标本采集过程:对于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应该仔细审查标本采集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准确、合格的血液标本能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探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表现及原因(一)血液标本量不足血液标本量不足是常见的不合格情况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采血人员在操作时未能准确估计采血量,或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血液泄漏、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

例如,使用抗凝管采血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不当,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和检验结果。

(二)血液标本溶血血液标本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

导致溶血的原因有很多,如采血时过度用力拍打采血部位、采血针过细、采血速度过快、血液注入容器时产生气泡、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因素,如红细胞脆性增加、患有溶血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血液标本溶血。

(三)血液标本凝血血液标本凝血通常是由于采血后未能及时摇匀抗凝管,或者抗凝剂用量不足导致。

另外,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采血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引起凝血。

(四)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部位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例如,在有炎症、水肿、瘢痕或皮肤破损的部位采血,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五)标本污染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受到细菌、灰尘等污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采血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者容器未清洁干净等。

(六)标签错误标签错误包括患者信息填写错误、标本类型标注错误、采血时间记录不准确等。

这会导致检验结果无法与患者准确对应,影响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影响(一)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

论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论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论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临床血液检验属于医院的重点业务之一,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临床检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重点阐述了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临床检验;血液检验;问题;措施1前言传统的临床血液检验过程相对复杂,血液检验的效率不高,并且难以保证血液检验质量,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提高了医疗纠纷发生率,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作为医院的核心业务之一,医院临床检验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2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1仪器校准缺乏长效性及解决对策对于临床血液检验中,仪器的校准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着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有些血液检验没有重视仪器的校准,特别是仪器保养、更换仪器配件后、故障维修后、仪器校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血液检验的误差。

因此,解决的对策是相关人员要定期校准仪器,并且要做好仪器每天的保养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检验准确性。

如果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及时维修和校准,一旦确定不能使用则立即更新[1]。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艳照相关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血液检验结束之后,需要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且要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2.2没有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及解决对策准确的临床血液检测的结果能够为临床患者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甚至用于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预后的检测,如果临床血液检测的结果有误差,那么将会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的麻烦[2]。

临床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误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与临床医生沟通,没有及时获得患者的病情变化。

解决的对策是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与临床医生密切联系有利于大大提高临床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有特殊需要,血液检验人员还可以参与医生会诊及医生查房,从而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3]。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并判断治疗效果。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需要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不当: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合规范的操作,例如不洗手或消毒不彻底、采集器具不干净等。

这些操作不仅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还可能引入干扰物质,影响检验结果。

2. 标本保存不当:在采集之后,标本需要妥善保存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过长、温度不适宜或者不遵循标本保存要求等情况,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

3. 标本传送不当:在标本采集后,需要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传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标本破损、污染或者传送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4. 标本误操作: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实验技师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操作失误等情况,例如标本未按照要求进行离心、分装过程不准确或者试剂的使用不当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针对以上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 加强标本采集培训: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且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要加强对采集器具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标本采集的无菌性和干净度。

2. 建立标本保存规范:制定和落实标本保存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保存时间、保存温度等。

对于一些特殊分析项目,还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保存,避免因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结果的偏差。

3. 完善标本传送管理:建立标本传送的规范程序,确保标本传送的安全和及时性。

传送过程中,要加强对标本的保护,避免破损和污染。

要及时传送标本,避免标本保存时间过长。

4. 加强实验技师培训和质量控制:对实验技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失误。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能够提供诊断、判断疾病的依据,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以是标本采集不当。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如果没有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可能会导致血液被污染或稀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可能在采集过程中引入了空气,导致血液样本凝结、氧化或变质。

为了避免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首先,应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标本采集,保证采集的血液是干净的。

其次,避免在采集时将血液与空气接触,可以采用真空采血管等专用器械进行采集。

另外,在采血之前,还应确保病人已经保持了充足的休息和饮食,以提高血液的质量和流动性。

其次,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是前期处理不当。

在标本采集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就可能导致血液样本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凝固、沉淀或变质等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前期处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标本处理的规范。

首先,在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并避免血液凝固和样本氧化。

其次,应将标本放置在规定的温度下,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样本的稳定性。

此外,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还可能与运输过程有关。

血液样本在采集后需要进行运输到相应的检验实验室,如果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比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震荡等,也会导致血液样本发生变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导致的不合格结果,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运输系统,以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合适的温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同时避免较大的震荡。

总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可能涉及到标本采集不当、前期处理不当和运输过程不当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其检验的指标及项目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临床对于标本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离不开实验室检验的结果,但是临床检验结果质量的差异绝对者对实验室的正确结果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十分重要。

标签: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血液学检验是比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对于很多疾病的诊疗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因此,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正确性及精密性是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

在临床上影响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因素非常多,例如,操作人员素养、试剂的选择、仪器使用周期等[1]。

随着血液检验项目的完善及技术提高,临床上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也越来越依赖于检验结果,其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对临床医师关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因此,本文笔者通过对临床血液学检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控所存在的弊端分析当下,临床血液学检验中虽然对质量控制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筛查功能的不断完善、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升级,操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提升等,上述变化对于检验更加标准化工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检验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但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方面仍具有较多的弊端存在,例如,在血液学检验质控存在问题中缺乏一定的解决措施;由于一些血液学检验项目的校准品价格不合理或用时限短等因素致使检验质量控制较临床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之间差异较大;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其验证方式与复检标准差异较大,同样需要进一步提高[4]。

2 针对上述弊端而提出的有效的对策参照实验室管理理论,具有5点基本环节(即文件、程序、执行、记录及改进)。

这说明,临床上实验室检验在进行各个项目及标本的操作时,其质控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实施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摘要: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在医学检验专业各门课程中与临床联系紧密。

骨髓细胞检验报告可对临床上许多血液病进行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

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更好胜任临床细胞室工作等起重要作用。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仪器广泛使用,形态学方面的检验人才逐渐缺乏或断层。

如何通过优质教学培养真正具有良好执业能力的形态学方面的检验人才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措施1.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特点近年来临床血液学检验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有其自身的重要原因。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阐明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的发生机制,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门学科。

1.1课程内容多且复杂临床血液学检验内容多且复杂。

造血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奥的理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栓与止血方面的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各系统内以及不同系统间的疾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可能十分相似,又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学生鉴别诊断难,学习费力。

1.2需要大量阅片实践临床血液学检验实践性强,形态学诊断是其主要方法。

而骨髓细胞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内容抽象,尤其是不典型细胞和异常形态细胞形态千变万化、抽象,需要大量的显微镜阅片实践才能掌握好细胞形态和骨髓象特征,才能对疾病类型和疾病发病不同阶段做出更准确判断。

2.实验教学改革内容2.1建立并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电子图片库和骨髓片标本库加强课程建设,进行包括正常骨髓象、各类血液病骨髓象及血象的电子形态学图片库和骨髓片标本库的建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

2.2收集与应用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老师利用在临床上班的机会收集典型病例分析、汇总成册,实验教学中进行病例分析讨论。

常规血液检查的常见问题分析

常规血液检查的常见问题分析

常规血液检查的常见问题分析血液检查是健康查体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测试。

血液由两个主要成分组成:液体和有形细胞。

查血是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部分血细胞进行检测,检查血液异常,如贫血和血液系统紊乱。

那么,常规血液检测能发现什么问题呢?1、中性粒细胞高代表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扮演着“部队”的角色,病菌入侵我们的身体时,中性粒细胞会出动,通过趋化、附着、吞噬一系列动作来消灭它们。

中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感染,包括细菌感染,某些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梭菌)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特别高,也包括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

药物(常见糖皮质激素)、应激/运动,免疫系统疾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升高。

由此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也不代表就是细菌感染。

2、孩子查了血常规,有箭头出现,就说明孩子有问题?家长拿到血常规结果,看到单子上高高低低的箭头,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问题。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每一种检查都要结合孩子的症状、体征、家族史等来解读,血常规也是一样。

脱离症状“给化验单看病”是本末倒置的。

其次,有箭头≠有问题。

血细胞的绝对值和比例有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参考范围,而不是笼统的采取同一个标准来判断。

即使是检查结果超出或低于本年龄段的正常范围,但孩子没有不舒服的表现,更大可能是没问题的。

比如中性粒细胞升高时,可以见于感染、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也可以出现在孩子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恐惧紧张等不生病的状态时。

3、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数目异常代表什么(1)白细胞异常白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关系,细胞数目明显增高,一定要高度警惕,白细胞的数目显示了身体的抵抗力水平。

一旦白细胞数目过低,就可能是身体感染了一些疾病。

血常规检查中淋巴细胞明显增高,有可能提示有肿瘤性的疾病,或者是病毒感染性的疾病。

嗜酸细胞明显增高,还能够提示有没有过敏性的疾病。

所以血常规虽然简单,但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2)血小板异常做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出血液当中的细胞成分和计数,从而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抵抗力和出血、感染等风险。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探讨【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

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80份临床血常规检验合格标本(记为合格组)以及80份临床血常规检查不合格标本(记为不合格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相关资料,分析影响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合格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总结对策。

结果:合格组采取前接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患者比例多于不合格组,此外,合格组血液比例不当、标本溶血、标本凝血、送检不及时的患者比例均低于不合格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标本是否合格的主要因素为工作人员护理质量,应提升工作人员责任感与专业技能。

【关键词】临床血液常规检验;血常规检查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临床血液常规检查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临床血常规检验标本数量庞大,接受临床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病情不一,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相关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护患配合度低、临床血常规标本采集水平等诸多因素均造成了临床血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1]。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80份临床血常规检验合格标本以及80份临床血常规检查不合格标本相关资料,探究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不合格标本组80份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源于8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在20岁~68岁、平均年龄(43.58±1.48)岁。

合格标本组80份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源于8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在20岁~66岁、平均年龄(43.55±1.50)岁。

两组患者相关基础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配合临床要求,空腹静脉抽取静脉血,开展临床血液常规检验。

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行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患者。

(2)排除十分抗拒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相关参数 WBC Hb MCV RDW DC Neut # Lym# Mono# Eos# Baso# RBC IP Message WBC IP Message WBC IP Message WBC IP Message
复检界定标准 <3.0χ109/L 或 > 30.0χ109/L < 70 g/L 或 > 180 g/L < 75 fl或 > 105 fl > 22% 无分类 < 1.0χ109/L 或 > 20.0χ109/L > 5.0χ109/L > 1.5χ109/L > 2χ109/L > 0.5χ109/L RBC 聚集 或RBC 碎片或 RBC 溶血不良或双形性红细胞等 原始细胞 未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质控图的中心线和控制限设定
• 设定新批号质控图的中心线
– – – – – 新批号质控品的每个项目应和现用质控品做平行检测 在每天不同时段检测 检测3~4天,至少累积10个数据 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数据,计算平均数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中心线
质控图的中心线和控制限设定
• 设定新批号标准差 – 依据前3~5个批次相同项目的加权CV%乘以累积均值 – 加权CV= (2%*30+2.1%*29+2.2%*28)/(30+29+28) • 设定新批号控制限 – SD=加权CV*累计靶值 – 用标准差的倍数表示控制限
5.5 检验程序
5.5.1 应制定如下标准/程序: • 血细胞分析的显微镜复检标准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Y 验证实验 N
实验方案
• 实验仪器 – 覆盖每个系列 – 室间质评合格 • 实验目的 – 通用同一规则? – 个性化规则? – 同一份标本
Sysmex XE-2100/5000 15 16 PLT PLT IP Message < 80χ 109/L 或 > 1000χ 109/L PLT 异常分布或PLT 聚集
17
15 16 17 18
RBC IP Message
PLT WBC IP Message WBC IP Message WBC IP Message
有核红细胞检测通道 显微镜镜检 确认异常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 计数NRBC% 计数白细胞分类 计算WBC总数
病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加
红细胞碎片
• PLT计数假性增高(电阻抗方法尤为明显) – PLT直方图右侧尾部曲线明显抬高
• 大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
• 不均一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 RBC、HGB,MCH、MCHC减低 – MCV略减低,RDW增高 – 报警提示 Fragments、ANISO、Anemia – RBC直方图底部变宽 • RET通道散点图可示RBC碎片区
< 80χ 109/L 或 > 1000χ聚集 不均一性红细胞
血常规复检规则的统计分析
阳性率 XE-2100 XT-1800i XS-800i 13.57% 13.33% 13.74% 假阳性率 阴性率 16.43% 16.68% 16.35% 67.13% 66.89% 67.05% 假阴性率 符合率 2.86% 3.11% 2.78% 推片率 80.70% 30.00% 80.21% 30.01% 80.87% 30.09%
稀释 毛细血管法 采集末梢血 肝素诱导聚集 报告注明
仪器法PLT升高 镜下无血小板聚集 EDTA和枸橼酸钠 诱导聚集 报告注明
显微镜计数PLT
5.6 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
5.6.1 室内质控体系应符合如下要求: • 质控图应包含以下信息 – 质控图的中心线和控制界线 • 质控图中心线的确定 – 更换新批号试剂或仪器重要部件维修后,应重新确定 质控品均值
不均一性红细胞
< 85χ 109/L 或 > 1000χ 109/L WBC 异常散点图 不典型和/或变异Lym 核左移
Sysmex XT-1800i
Sysmex XS-800i
15
16 17 18 19
PLT
WBC IP Message WBC IP Message PLT IP Message RBC IP Message
5.4 检验前程序
5.4.8 • 应根据检验项目明确列出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如有凝块、 采集量不足、肉眼观察有溶血的标本等)和处理措施
不合格标本处理
• 高脂血/乳糜血 – 处理方法 • 10000g超速离心15min,取下层清亮血浆测定 • 采集量不足/凝块/溶血标本 – 影响 • 血细胞破裂后,可以释放多种物质,激活凝血系统 – 处理方法 • 重新抽血
发仪器报告
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聚集
涂片边缘 尾部
1%草酸铵 2%盐酸普鲁卡因 0.38ml稀释液+ 0.02ml血 鉴别是否为 抗凝剂引起
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重新抽血
仪器法PLT升高 镜下无血小板聚集 EDTA诱导聚集 报告注明
仪器法PLT仍然减少 镜下发现血小板聚集 更换肝素抗凝重新抽血
仪器法PLT减少 镜下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流程
PLT计数减少 报警信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卫星现象 巨大血小板 图 形 采用特殊通道重新计数PLT 显微镜镜检 计数PLT/确定PLT减少原因 假性血小板减少 真性血小板减少 PLT直方图异常 触发复检规则 1. 不染色: 血小板稀释液 2. 染色:瑞氏
发镜检结果 注明形态变化
有核红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增高* 计数结果可信度低 白细胞数* 需复查 DIFF通道散点图异常 淋巴细胞群异常 未分类 原始细胞及异型淋巴区荧光强度增强 可能出现幼稚细胞 IMI 散点图异常 报警提示 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
有核红细胞增多-处理方法
不成熟粒细胞 原始细胞 核左移 异型淋巴细胞 不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不成熟粒细胞 血液科全推
优化假阳性的主要触发规则
XE-2100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0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原始细胞 核左移 异型淋巴细胞
确定方案及目标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验证实验
Y N
复检率20-30% 假阴性<5%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验证参考复检规则
阳性率 XE-2100 XT-1800i XS-800i 14.23% 14.06% 13.90% 假阳性率 阴性率 23.71% 21.50% 19.54% 59.61% 61.98% 63.86% 假阴性率 符合率 2.45% 2.45% 2.70% 73.83% 76.04% 77.76% 推片率 37.94% 35.56% 33.44%
红细胞碎片-处理方法
•特殊通道 •显微镜镜检
冷凝集素综合征
• 原因 血浆中存在冷凝集素,主要为IgM类抗体,在低温时使自 身红细胞发生凝集,0~4℃凝集反应高峰,37℃凝集消失 • 表现 MCHC>360g/L MCH> 36pg Hb假性增高 RBC假性减低
冷凝集素综合征-处理方法
1. 37℃水浴半小时后立即重新测定 2. 遇严重冷凝集标本时,可延长水浴时间或手工计数RBC – 2ml 37℃预温的生理盐水+10μ l37℃预温后的血液标本, 滴入37℃预温的计数盘,先观察RBC有无聚集。 – 若RBC散在分布,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 5个中方格内的RBC数量 – 通过公式手工计算MCH和MCHC,在LIS系统中修改结果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设定目标? Y 验证实验 N
5.5 检验程序
*5.5.1 (CNAS-CL43:2012)
应制定如下标准/程序: • 当检测样本存在影响因素(如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凝集-----等)时,对仪器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判定和纠正措施
XT-1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5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XS-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0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血液科全推
N = 1223
优化参考复检规则
• 假阴性率下降但推片率过高,工作中实现难度增大 • 推片复检规则以此为基础,从降低假阳性入手
阳性率 XE-2100 14.39% XT-1800i 14.23% XS-800i 13.98% 假阳性率 阴性率 假阴性率 符合率 推片率
24.94% 58.38% 2.29% 22.40% 61.08% 2.29% 20.77% 62.63% 2.62%
• 规则可操作性 – 标本量 – 镜检人员 • 预期目标 – 漏诊率 • 临床可接受水平<5% –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 复检率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验证实验
Y N
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 中国血液学复检专家组 41条 Lab Hematol 2005,11:83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 752
72.77% 39.32% 75.31% 36.63% 76.61% 3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