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f8059acf524ccbff12184a7.png)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627d8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0.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和效率。
教育技术学探索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并研究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教育技术学主要关注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幻灯片和放映机。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技术学逐渐转向数字化和在线教育。
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概念教育技术学涉及多个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理论:研究研究的过程和机制,以便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图像、音频和视频,来支持教学活动。
- 计算机辅助教育:利用计算机和软件来增强教学过程,例如在线研究平台和交互式教学软件。
- 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技术,使学生和教师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实现远程教学。
- 社交研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研究,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讨论来促进研究。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教育技术学可以应用于各个教育领域,包括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和远程教育等。
它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同时,教育技术学也推动了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模式的转变。
教育技术学的挑战和前景尽管教育技术学在教育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的快速更新和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未来,教育技术学将继续发展,并可能出现更多创新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
以上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Smith, R. (2018).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p. 1-8). Springer.。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1cdd09751e79b89680226cc.png)
学生现有 认知结构 学科内容 结构
学生显示 适当的/预期的 认知结构
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 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 界的可靠知识。 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独立存 在的具体实体,只有在知识完全“迁移”到人 的“大脑内部”后,并进入人的内心活动世界 时,人们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其强调 “知识灌输”
确认
正答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 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 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10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 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与 行为主义者不同处在于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信息纳入 认知结构 记忆结构 转化 调整或完善记 忆结构操作 过程变量 认知教学理论模型
共识律 使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 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 谐振律 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 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从而产生共鸣。 选择律 选择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 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 匹配律 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各种因素按照各自 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
传播: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 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传播: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具有教育 相关特性的传播活动。它是一种以培养人和训 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2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解码
信宿
反馈
香农—韦弗模式
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80ea9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c.png)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32be2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1.png)
三、视听教育理论(重点)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
三大类十个层次
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是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研究 所课程研究室主任,是从事视听 教育的心理学家,也是视听教育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 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 方法》 中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05
戴尔“经验之塔” 强调的是 ( )
07
C. 抽象的经验 D. 给学习者的刺激
02
A. 言语符号 B. 视觉符号
04 答案是:A
06
A. 做的经验 B. 观察的经验
08 答案是:D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 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 过的视听教育理论和教 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 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
音感。 ○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
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3、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声音绕过头部在 两耳间产生的声 压级差。
听觉神经中枢就 是根据相位差和 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 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 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 (相位差)。
A
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
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
B
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吴正宪简介:
吴正宪,女,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 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 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 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 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 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267e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3.png)
虚拟实训
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操 作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实 际操作技能。
虚拟场景教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各 种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 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 习效果。
05
教育技术学实践应用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设计原则
04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教学助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 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个性化学习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 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路径。
智能评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 的作业、考试等进行智能 批改和评估,减轻教师负 担。
实验研究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对象 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反应,从而得出因果关系的研 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技术学中常用于探究不同教育技术手 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 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干预,然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量 和比较。实验研究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准确地控制实 验条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较为准确 的因果关系。但实验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难 以完全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可能存在伦理和法律问题 等。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
建设高速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 室等硬件设施。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学生、教师、课程等管理信息系统,实 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 件、视频等。
网络安全保障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ea9ad619b6648d7c1c7467a.png)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a4015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a.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也是促进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对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一、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内涵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核心,它主要涵盖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发展历程、方法论以及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如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开发、教育技术评估、教育技术实施等。
2.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如技术决策理论、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系统论等。
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如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等。
4.教育技术学的方法论,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开发方法、评价方法以及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质量控制。
5.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如教育周边学科、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
二、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教育技术学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内涵、概念、解释和理论,来认识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础理论的演变历程。
2.实证研究法,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是通过实证手段来验证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3.归纳研究法,是从具体、个别到普遍、一般的推理过程,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尝试寻找解释教育技术学现象和肇因的理论框架和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4.演绎研究法,是从普遍、一般到具体、个别的推理过程,采用已确定的理论框架,推导出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的科学依据和方法,进而对教育技术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假设和方法。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ppt课件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0e75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1.png)
虚拟实验室 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社) 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简称VC) 虚拟图书馆 虚拟校园
对记忆率的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内容
接收类型
3小时后
3天后
听觉
60%
15%
视觉
70%
40%
视听觉并用
90%
75%
17
视听觉并用将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更高的记忆 保持率和最佳的学习效率。
视听技术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 语调有机结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生出一种新的环 境氛围,不仅充分表达所需传递的教学信息,而且 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 理解和接受。
✓ 实物实验演示法。把实物、投影教具或实验演示器件等投影到 银幕上,可以提高演示物的可见度,便于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 观察。
13
(二)听觉型媒体
听觉型媒体是指承载声音信息的媒体,包括广播、录
音、有声卡、听力实验室、唱片、激光音碟等。
录音笔
光盘
14
听觉型媒体的教育功能:
➢ 可以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广播、录音等设备的使用,打破
✓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例
如,用录音机进行课外活动的现场录音,既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从 中学会了节目的编制、播出等知识,还可保留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资料。
✓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各种思想政治报告的录音作为生动具体的品德
教育教材,广大师生听起来既有亲切感,又能受到深刻的教育。
✓ 在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听觉媒体在我国已日趋普及,利用它既可开
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人们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可进行社会及家庭 教育,在开阔人的视野和开发幼儿智力上发挥作用;还可提高业余函授学习的质 量。
专题二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专题二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36fc98a02d276a200292e62.png)
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 程,而要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就必须 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因此,传播 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 为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 持。
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
(1)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Who 谁 教师(传播者) Says What 说什么 教学内容(信息) In Which Channel 经什么途径 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说 教学对象(接受者)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 教学目的 Where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环境
图: “鱼牛”的童话
“鱼牛”形象,体现建构主义一个重要 结论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经验
各不相同,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 不相同。 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行建构的,“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 的帮助者。
人创造着意义而不是获得意义。学习 者无法将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迁移到记 忆中,相反,他们基于个人的经验和互动 来构建自身的解释。因此,在一个现实的 情境中学习以及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相关的学习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
对学习方法的启示:
1. 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 作、表达交流建构知识意义 2 . 学会收集、分析各种信息 3. 将当前的学习内容尽可能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 物、自己的经验和经历相联系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两个反对 1. 反对行为主义将人作为接受刺激的机器 2. 反对认知主义之重视人的认知结构,忽视情感、价值、 态度等因素 三个强调 1. 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2. 强调人的潜能、个性的发展 3. 强调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 一个主张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自由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ef4b2c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d.png)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7ff60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0.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汇报人:2024-01-09•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目录•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01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技术来优化教育过程和资源的学科。
具有跨学科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
它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发展目前,教育技术学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等。
高等教育用于培训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等。
职业教育用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育公平等。
基础教育用于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知识管理等。
企业培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领域02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探讨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
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教育者理解学习者如何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强调外部环境的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和个人发展,认为学习者是有情感、有意愿和有需求的个体。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可以通过设计关注学习者情感和需求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
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ff6e87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9.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1.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来促进研究和教学效果的学科。
它将教育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技术学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评价等。
2. 教育技术学的重要性教育技术学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技术学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育技术学能够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育更加灵活多样化。
最后,教育技术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3.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认知理论、研究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
其中,认知理论是研究人类认知和研究过程的理论,通过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来指导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研究理论是研究研究过程的理论,通过研究研究的类型、方式和环境等因素,来指导教育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设计理论是研究教学设计过程的理论,通过研究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来指导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学校教育、远程教育、企业培训等。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技术可以用于教学辅助、课程开发、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远程教育中,教育技术可以用于网络研究平台、在线课程设计、研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等方面,使教育更加便捷和灵活。
在企业培训中,教育技术可以用于培训平台的建设、培训内容的开发和传播等方面,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
5. 教育技术评价的方法教育技术评价是对教育技术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常用的教育技术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研究成绩分析、教学观察和实验研究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扬州大学2023年《教育技术学基础》考研真题A卷
![扬州大学2023年《教育技术学基础》考研真题A卷](https://img.taocdn.com/s3/m/2b15ed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d.png)
扬州大学2023年《教育技术学基础》考研真题A卷
一、名称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认知学徒制
2.ADDIE模型
3.元认知策略
4.心理定势
5.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6.观察学习
7.场独立性
8.移情理解
9.通道原则(多媒体学习)
10.教育新基建
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实施原则。
2.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
3.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4.简述量的研究的基本程序。
5.简述新手与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
6.简述TARGETT模型。
三、论述题
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阐释你对“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2.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到要“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请阐释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与理解。
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07332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5.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和应用技术来改进教育过程和结果。
教育技术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基于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如何应用技术来提升教育效果非常重要。
2. 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技术学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了解不同技术工具和平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媒体与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教育技术学要研究如何通过媒体与技术来促进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提升,需要了解相关的学习理论和心理学原理。
4. 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如何利用技术工具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
5. 评估与评价:教育技术学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工具。
6. 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技术学需要了解教育政策和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与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合作,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上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将有助于理解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技术来改进教育实践。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64eb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8.png)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分别是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1. 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和内涵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技术为研究手段,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为研究目的的一个学科。
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改进、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媒体、教学评估等。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于我们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
3.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验阶段、应用阶段和发展阶段。
在实验阶段,教育技术学主要是诞生发展的阶段,其目的是探讨如何借助科学技术改进教育教学。
在应用阶段,教育技术学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特别是针对网络教育、移动教育等新兴教育形式和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在发展阶段,教育技术学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技术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4.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技术学的方法、教育技术学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技术学的评价方法等。
这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影响学习的因素在学习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因素对我的学习产生了影响。
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样化,包括讲述、示范、实验法等等,这些方法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知识。
2. 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参与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种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和思路启迪。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04c64f7856a561252d36f8f.png)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156f2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3.png)
混合式教学理论
结合讲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 优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 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
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通过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来分析传播过程,适用于 大众传播和宣传活动的分析。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反馈机制,适用于人际传播和组织内部 的信息交流。
德弗勒互动传播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中的多级传播和噪声干扰,适用于复杂传播网络和噪 声干扰的研究。
系统理论
输入-处理-输出模型
将系统视为一个黑箱,关注输入、输 出和系统内部的处理过程,适用于复 杂系统和流程的分析和优化。
控制论
研究系统中的控制机制和反馈机制, 通过调节和控制来实现系统的稳定和 优化,适用于各种系统和流程的调控 和管理。
企业培训
教育管理
企业培训领域中,教育技术学为成人教育 和职业培训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高效 的教学手段。
教育技术学还涉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 政策与法规等领域,为教育治理体系现代 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0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奖励来形成刺激-反应的联 结,适用于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通过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构建更加开 放、灵活、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类智慧 的传承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Biblioteka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教育技术学概述 •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 教育技术的核心概念 •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 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 •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习理论
❖ 他不同意把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看成是直接的联系,即S——R。 他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中介变量是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 量之间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因素。具体说,中介变量就是心理过程, 由心理过程把刺激与反应联结起来。因此S——R的公式应S——O— —R,O即代表中介变量。他的学习理论就是从上述观点出发,通过 对动物学习行为全过程的考察而提出的。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的基本观点
❖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 托尔曼认为动物学习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获得食物。他不同意桑代克
等人认为学习是盲目的观点。动物在迷津中的试误行为是受目标指引的,是 指向食物的,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他认为学习就是期望的获得。期望是个 体关于目标的观念。个体通过对当前的刺激情境的观察和已有的过去经验而 建立起对目标的期望。 ❖ ②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 通过大量的人和动物的实验,桑代克总结了三条学 习定律:
▪ 1. 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即学习者的 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 2. 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反复的练习) ▪ 3. 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给予一定的奖
赏),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效果律” 后来被持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家发展成为“强化”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他 必须认知这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所以,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 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学习不是简单地、机械的形成运动反映,而是学习达 到目的的符号,形成“认知地图”。所谓认知地图是动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对 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信息。这是个较 模糊的概念。
❖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科勒的“顿悟说” ❖ 三、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习理论 ❖ 四、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认知派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的学习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学习 过程中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 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维果斯基的内化 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均可作为认知派的代表性 学说。
三、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如果这一后果 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 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 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 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 2、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 行为主义者信奉学习是建立一种刺激(S)和反应(R)之间的联结,并予以强化 的过程。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S(刺激),以便通过S(刺激)形成、 维护或强化期望的R(反应)。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早期教学设计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
二、科勒的“顿悟说”
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顿悟是指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他 认为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 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顿悟需要有先前的知识准备,而不是盲目机械地去试误;顿悟 可以迁移。所以学生在顿悟之前一般储备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和 技能,而非机械固定的知识;顿悟是一瞬间的,但前面的铺垫不 可少。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的不足
❖ 1、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 ❖ 2、由于桑代克接受了本能主义的思想观点,在他的学习理论中忽视
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 3、桑代克坚持了从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的观
点,把人类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
一、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 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提出了 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以此著名,因 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而获1904年诺贝 尔生理学医学奖金。
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形成前 (阶段1)
形成中 (阶段2)
形成后 (阶段3)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 (US:肉) (唾液分泌) (CS:铃声)
教育技术学基础
Contents
1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
2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技术
3
勒温的心理场论、行动研究与教育技术
第一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
❖ 一、 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 二、桑代克的试误说 ❖ 三、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 四、优点与局限性 ❖ 五、在教育技术中的启示与应用
❖ 负强化与惩罚 ▪ 惩罚是抑制反应的概率,而强化则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 1、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影响
▪ 教材应由一系列小步子组成,每个小步子都要求学习者有一个实际的反应, 对于反应的正误学习者可以得到一个及时的反馈;
▪ 小步子循序前进,进度快慢可以由学生自己掌握。为了使小步子不发生错 乱,通常要用程序设计器进行提示,则程序设计器逐渐减少提示,加大步子。 在循序渐进时,逐渐减少项目中的辅助刺激,还记录学习者的反应,作为修改 程序的依据。只有在学生出现积极反应时,才给予强化。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针锋相对、势不两 立的。韦特默认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即使 在必要的关注问题的细节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必须把细节 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是一种 自上而下、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 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 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 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条件刺激(铃声) +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肉) (UR: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铃声) (CR:唾液分泌)
二、桑代克的试误说
❖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 育家。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早已提出过关 于联结的概念(最早见于洛克的《人类 理解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 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 联结,代替了观念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