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列层次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序列组织和层次变化,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感。

这种序列层次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之间,也体现在建筑群落的组合之中。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建筑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质结构体系,注重结构逻辑的清晰和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结构精巧的美感。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稳定性,采用中心对称或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意境深远。

建筑立面造型丰富多样,屋顶曲线优美,檐口精致细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

6.装饰文化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文化,运用雕刻、彩绘、琉璃等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美感。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其建筑美学与审美价值一直为人所称赞与赞美。

它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华,展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特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索这座宏伟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对称与平衡的建筑美学故宫建筑以对称与平衡为核心美学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中有宫,院中有院”思想。

它以中轴线为基准,在布局和空间划分上秉持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例如,宫殿大门的两侧会对称设置雕刻精美的石狮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而主殿的两侧会对称摆放石狮,突出了宫殿的威严气势。

这种对称与平衡的布局,赋予了故宫建筑宏伟而庄重的气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权威和尊贵。

二、韵律与节奏的建筑美学故宫建筑以韵律与节奏的美感为基调,展现了优美的线条、层次和比例。

在故宫的建筑中,每一根柱子、每一个门窗、每一扇屋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和谐的韵律感。

这种韵律与节奏的设计,使得故宫建筑看起来非常和谐、流畅,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审美体验。

三、色彩与装饰的建筑美学故宫的建筑色彩丰富多样,以黄、红、绿为主色调,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黄色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和权威,红色象征着吉祥和繁荣,绿色象征着自然与希望。

这些色彩的运用给人一种热烈而活力的感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

此外,故宫建筑还通过雕花、彩绘和瓦当等细致的装饰,使建筑更加精美细腻,提升了整个建筑的审美价值。

四、寓意与象征的建筑美学故宫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建筑结构和装饰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皇权神圣与权威的象征意义。

例如,故宫的“九龙壁”就是以龙这个神圣动物作为装饰,体现了皇权的统治与神圣的象征;而庭院中的一株孔雀紧紧抱住了一棵樱花树,则寓意着皇家家族世世代代的繁荣与兴旺。

这些寓意与象征的设计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增加了故宫建筑的艺术层次。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其特点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建筑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也是中国建筑的重
要特点。

2. 遵循几何比例原理:中国传统建筑遵循几何比例原理,从建
筑的基础设计到建筑的细节装饰,均严格遵循着一定的数学原理,
以达到美学的完美效果。

3. 强调平衡和谐: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强调平衡和谐,即通过
建筑的形式色彩,构造和门窗的布局等方面,营造出同一建筑群体
中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

4. 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物理建
筑结构,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其设计和装饰风格深受中国哲
学思想影响,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

5. 巧妙运用自然元素: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其
设计中,包括使用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鸟兽等等,以及运用自然光线、风、水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
形式和风格。

6. 重视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方
面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在另一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建筑需求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是基于一种平衡和谐的原则,并且在整体布局、建筑元素和装饰细节上均体现出来。

下面是一些中国古代建筑对称美学的特点:
1. 整体布局对称: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卯首”布局,即底层
平面呈对称形状,上层依照底层的平面形状进行重复,呈现出逐层递减的结构。

整个建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追求对称,呈现出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2. 建筑结构对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梁、柱、墙等主要结构元素往往对称分布。

例如,在传统的中国宫殿建筑中,正殿通常由一排对称的柱子支撑,两侧对称布置有偏殿。

这种对称布局不仅体现了建筑整体的平衡感,还体现了尊贵和庄重的美学观念。

3. 装饰细节对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细节中,对称美学同样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在屋顶上常见的脊兽和屋脊装饰往往是对称布置的;在门窗的雕花图案中,常常以中心轴线为对称轴进行安排。

这些对称的装饰细节不仅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美感,还传达了对称带来的稳定和祥和的寓意。

4.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也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有关。

根据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人类世界与宇宙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对称美学也体现了与天地宇宙的统一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体现了一种平衡、和谐和稳定的美感观念,既是建筑结构的表现,也是文化和哲学观念的体现。

这种对称美学不仅赋予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魅力,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1.周正对称: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讲究平面结构和立面组合的规整性。

建筑物的布局常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分布。

这种对称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虚实结合:中国古典建筑常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柱廊、露台、游廊等空间结构,营造出虚实相间的美感。

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建筑空间显得更加开敞、透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横向发展: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对地面空间的塑造,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群体常常采用连续的横向建筑形式,将多座建筑通过回廊、过廊等手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横向的建筑形式使得建筑群体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宽广和开放。

4.重点强调柱廊:柱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赋予象征和美感的功能。

柱廊中的柱子通常采用悬空造型,以增强其纵深感,并产生一种虚幻的美感。

柱廊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常常被用于分隔空间、引导视线和增强建筑的垂直感。

5.塑造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歇山、歇山顶、重檐等。

屋顶以其复杂、多层次的结构,赋予建筑物一种雄奇的气势和独特的风貌。

屋顶通常采用宝顶、蟾蜍等装饰物,既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也增强了建筑的装饰性。

6.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

建筑物通常采用庭院、花园等景观手法,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同时,通过窗户、门窗等设计,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使空间更加明亮、舒适。

7.鲜明的装饰风格: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常常以传统的雕刻、绘画等手法体现。

在建筑的柱廊、门窗、屋顶等部分常常运用龙、凤、云纹、花鸟等图案,赋予建筑物独特的韵味和装饰效果。

装饰的精细和丰富,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性。

以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对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的注重,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的追求。

这些特征不仅使建筑物具有纪实性和装饰性,也使建筑物成为文化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对称和平衡: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建筑物中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和空间分布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技术上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斗拱、榫卯、飞檐翘角等。

木材、石材、砖瓦、瓷器、彩绘等都被广泛应用。

3. 色彩和图案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黄、灰、绿、红、白五种主色为基础,图案装饰则以龙、凤、麒麟、花鸟等为主题,讲究纹饰的丰富以及色彩的和谐。

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三进院、庭院等集团式布局,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中家族团结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和谐、对称、平衡、装饰的精美与内敛,具有非常独特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与西方建筑有所不同之处。

那么,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呢?以下是本文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建筑常常与背景环境融为一体,让观者感受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之一的“借景”思想,就是利用周边山水来增强园林的景致。

1.1 “静”是建筑的外在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经常以“静”为外在表现,颇具含蓄的美学。

例如,紫禁城中的角楼,借用卧蚕式建筑,避免白色穹顶显得过于突兀;武当山的建筑,采用石板和木板结合的形式,充满活力的场景却又不会破坏环境和谐的美感。

1.2 “融”是建筑的内在修养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常常以“融”为内在修养。

如云冈石窟,就是将洞窟建筑嵌入到山体之中,与山体景致相呼应,充满了大自然的神韵。

二、注重空间设计的精妙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精妙,建筑结构和功能划分明显,形式典雅高贵,并注重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空间不仅局限于房屋内部,还包括花园、院子等外部空间。

2.1 对称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对称布局,反映出中国古代的整体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

例如,长城的门楼通常会集中在中心位置,形成对称的美感;颐和园大花园的主体建筑三叠山,以中轴线为准,在左右对称的两翼上分布着诸多景点,形成了自内而外的气度。

2.2 区域分隔中国传统建筑善于将空间以地面平面分隔为不同的区域,形成错落有致的楼阁、庭院、走廊等。

如故宫的建筑便是明显的代表,从内到外分为内三宫、外三宫、紫禁城等不同区域,分别用散苑、皇室园林、同治花园等体现出以色彩和造型为主题的中国建筑美学。

三、注重材料及工艺的讲究材料和工艺是建筑的基础,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和工艺的选用上也予以了精心考虑。

中国传统建筑所用的鸟笼、窗棂、护栏、屏风、花瓶等,都是通过传统技艺精心的手工制作而成。

3.1 木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使用了木制结构,舍弃了石材等建筑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首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师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通常会根据山水形势、水文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布局设计。

例如,古代园林建筑往往以山水为背景,依山傍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和谐的构建。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以庭院为中心,以建筑群和围墙将庭院和外界隔开,营造出安静、独立的空间。

建筑群内部的各个建筑物也通过对称、轴线的布局形成空间的和谐。

例如,皇宫、寺庙等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或“五进院落”的布局,形成布局严谨、空间层次分明的建筑。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与实用的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但装饰与实用并重。

建筑外墙常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石构造,同时通过彩画、瓦片、雕刻等方式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感。

例如,古代宫殿、庙宇的檐角常常镶嵌有彩绘的陶瓦,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分常常进行雕刻,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注重建筑的整体美感,不仅追求建筑的外在美,更强调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境界。

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注重空间和谐、形式韵律的统一,通过建筑的布局、造型、色彩等元素的组合,体现出一种规模恢弘、庄严肃穆的美感。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准则。

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和人的精神需求。

建筑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等实际需求的同时,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大巧若拙”的风格,在简朴中表现出古朴、庄重的美感。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遗产。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更是对人类建筑艺术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美学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促进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榫卯和斗拱等技术相连接,形成稳固的建筑框架。

梁、柱、枋、栋等构件的形状与用材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2.重视对称美:古代中国建筑追求对称美,塑造建筑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多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

大门、殿堂、庭院、园林等都体现出对称的建筑美学。

3.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围绕景观而建,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4.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多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平衡。

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出对人的礼仪和仪式的重视。

5.丰富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多样的装饰是其鲜明特点之一、建筑以彩色画、木雕、石雕等装饰为主,常常运用吉祥的图案和寓意来装点建筑。

这些装饰不仅是为了美观,也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对吉祥和祝福的追求。

6.庭院的使用: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一种特征。

庭院常被用作空间布局的基本单元,室内和室外环境交融,形成细致而和谐的空间。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常常被用来增添景观和气氛。

7.多层次的空间: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多层次的空间布局。

建筑常由前殿、中殿、后殿等不同高度的建筑构成,形成层次感和宏伟的氛围。

建筑中的阶梯、窗框、栏杆等也常被利用来突出空间的层次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1.自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自然环境中最美的地理位置,如山水之间、湖畔等,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会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阳光、风向、雨水等,以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2.极简精神: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把握恰到好处的平衡与简洁。

建筑师追求简明的形式美,避免过于华丽或繁杂的装饰,减少材料的使用,让建筑本身更加纯粹、朴素。

同时,将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充分融合,以达到舒适与实用的最佳组合。

3.具有象征性: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建筑多采用阴阳五行的理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龙凤、孔雀等元素,以表达吉祥、富贵、祥瑞的寓意。

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式、颜色以及周围的景观来传递丰富的象征意义。

4.强调空间秩序:中国传统建筑美学非常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

建筑通常会围合出一个庭院,形成一个有序的内外空间布局。

建筑师通过精心的空间划分,使室内室外的区域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合理地连接起来,形成层次感和秩序感。

5.重视材料与手工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建筑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砖瓦建筑,以及特殊的中国传统材料,如琉璃、青砖、红木等,以突出建筑的质感和特色。

同时,传统的建筑还非常注重手工艺的精湛,如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等,使建筑更具艺术价值。

6.崇尚对称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追求对称美的原则。

建筑常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将建筑分为左右两端,形成镜面反射的效果。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也常常采用对称的手法,如门窗、雕花、瓦片等,以突出整体的平衡和和谐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注重空间秩序和象征意义的传达,同时重视材料与手工艺的精湛。

这些特点使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是指历史上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构建园林美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园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征包含了自然观、建筑观、艺术观、文化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一是自然观。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最伟大、最神秘、最美好、最能启迪人智慧的事物之一,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注重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人认为园林应充分地借助自然地貌、山水、植被等元素,并且不应割裂与自然的联系。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的本来面貌,避免任意改动。

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在自然性和人工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若想构建一座人工的园林,首先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诉求以自然的美来构建,通过排除粗糙、呆板、僵硬、不合理的人类意志,重视自然因素与自然规律的合理利用。

二、建筑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二是建筑观。

中国人认为建筑艺术是中国园林的基础,因为它们有美丽的建筑和雕刻,有交通枢纽和观赏景点,使游客可以欣赏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通常集中于“园林之外”,它们不是用来遮蔽网络和逃避自然景观,而是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一体,同时兼顾景致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雅致精美、工艺精湛、雕刻绝妙的园林建筑。

三、艺术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三是艺术观。

中国人认为所谓艺术,是以自然景观为艺术的基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之一。

自然景观,无论生或死,有其固定的本质特征,非人类所能创造。

因此,中国园林建筑通常会利用自然现象来创造景观,同时运用艺术手段,加以点缀和陶冶,包括布置石块池塘、摆放石头、造福鱼石桥和观赏亭子等。

最终将土地和建筑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富有意义的景观。

四、文化观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之四是文化观。

中国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园林的精神灵魂,因此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会融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来构建园林。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包括了建筑的整体布局、结构、形式和装饰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逐一阐述。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其整体布局的和谐与平衡。

传统建筑在布局上注重整体的对称和均衡,追求“一进一退、二进一退”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能够让建筑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融入自然景观,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还包括其独特的建筑结构。

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梁柱之间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结构的精细和细节的处理,如飞檐、斗拱等。

这些结构的运用不仅起到了加固建筑的作用,更为建筑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

传统建筑以平面简洁、线条流畅为特点,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美。

例如,传统建筑的屋顶常采用斗拱、重檐等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屋顶造型。

建筑的门窗也经过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装饰性。

此外,建筑的整体形式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建筑与人的关系,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建筑的装饰上。

传统建筑注重装饰的精美和独特性。

建筑的装饰包括了雕刻、绘画、彩绘等多种形式,常常运用传统的纹样和图案,使得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传统建筑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如采用青石、琉璃瓦等材料,使得建筑更加具有质感和历史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体现在整体布局的和谐与平衡、独特的建筑结构、简洁流畅的形式以及精美独特的装饰等方面。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也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理解。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不仅对中国古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现代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一、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中,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和异彩纷呈之美,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

1.序列层次美: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美和序列美,这种美感体现在建筑布局的有序、建筑风格的渐变以及建筑功能的层次上。

如故宫建筑群,从皇城、内廷、御花园到宫苑,呈现出严谨的序列层次美。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之中,形成优美的画卷。

如颐和园中的万寿山、昆明湖,与建筑相互衬托,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方面讲究对称、平衡和稳定,精巧的构件连接,呈现出独特的结构美。

如木质构件上的榫卯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展现出精巧的工艺。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讲究规格和等级,如故宫的三大殿,建筑规格严格,呈现出稳定美。

这种稳定美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造型艺术,通过建筑的线条、色彩、装饰等元素,展现出优美的意境。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其造型典雅,寓意着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

6.屋顶曲线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曲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如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曲线优美,富有变化,为建筑增添了动态美。

7.异彩纷呈之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装饰方面丰富多彩,如木雕、砖雕、石雕、彩画等,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传统建筑在文化价值方面的体现:1.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如故宫、长城等,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地域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南方建筑的典雅秀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民族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藏族建筑、蒙古族建筑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容性。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得三大特点——群体得与谐性、组合得内向性、阴阳得融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就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与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相同,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得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得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得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得美学特点。

一.群体得与谐性无论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就是居民得居住群建筑与谐性得展露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与谐性得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得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与谐融合之美。

可以说“与谐性就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得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得平面布局与谐性大多体现在严谨纵直得“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与谐对称得态势,崇尚中轴得理念与依恋大地得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得秩序感与对称均齐得与谐性。

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故宫就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得典型案例与杰出代表,就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与设计技法与工艺得集中体现。

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得原则,其中最重要得一条就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所谓前朝,就是指宫殿得前面就是百官议政得朝堂;所谓后市,就是指皇宫得后面,有一个很大得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得需要;左祖,指得就是皇宫得左面,就是皇帝祭祀祖先得太庙;右社,指皇宫得右面,就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得社稷坛。

再如,故宫得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得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得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得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得至尊。

午门就是故宫得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

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

这些都就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得象征。

过了太与门就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得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得高度,另一方面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体现。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这些特点体现在结构、布局、材料和装饰上。

一、结构特点1. 木质结构: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利用榫卯和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房屋结构稳固,能够抵抗地震和风灾。

2. 坡屋顶:古代中国的房屋普遍采用坡屋顶,以抵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

坡屋顶的形状多为斜面状,可以有效排水,并能够减轻屋顶的风压。

3. 可拆卸的结构件: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多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件,这使得建筑物在迁徙和改建时更加方便。

这种结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布局特点1. 东西向的格局: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以东西向为主要方向,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

2.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住宅形式,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通常有庭院或花园。

这种布局方式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使建筑物各部分得到适当的采光和通风。

3. 正中轴线: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都有一个明显的中轴线,也称为“红墙黄底”,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均衡和谐的美学理念。

三、材料特点1. 木材: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木材的使用不仅赋予建筑物自然的美感,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宜人的环境中。

2. 瓦片:瓦片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常用于屋顶的覆盖。

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瓦片拼贴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美感。

四、装饰特点1. 木雕: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会在梁柱、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木雕装饰。

木雕可以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艺术风格,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

2. 彩绘:彩绘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方式,可以在墙壁、天花板等部位进行精细的绘制。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1.丰富的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泥土和瓦片等。

这些材料是丰富耐用的,同时能够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2.四合院的造型: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中间通常有一个庭院。

这种结构体现了中庙堂和侧出廊的布局。

3.异形屋顶: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通常有特殊的形状,如悬山顶、抬梁顶和歇山顶等。

这种设计在防风、排水和自然通风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4.对称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对称和平衡的布局,通常建筑物的左右、前后、内外呈现一种和谐的呼应。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5.丰富的艺术装饰: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细节,建筑物的门窗、柱子、梁和檐下等都会进行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以增加建筑物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6.凝练的结构:中国传统建筑强调木结构,并采用特殊的结构连接方式,如斗拱、卯榫和斗栱等。

这种结构设计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又能够展示出建筑物的优美曲线。

7.开放的空间: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联通,常常采用庭院、走廊和回廊等空间形式,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增加了光线和通风的效果。

8.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周围山水的景观,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人-自然关系。

10.功能与美学兼顾: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美学的兼顾,建筑物的设计既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又追求建筑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11.尊重天地之道: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天地之道的思想,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与自然的原理相契合,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2.被认为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对后世建筑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对后世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对世界建筑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式美学知识点总结

中式美学知识点总结

中式美学知识点总结中式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建筑、园林、绘画、书法、服饰、饮食、礼仪、文学等多个方面,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式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美学。

一、建筑与园林1. 传统建筑特点中式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斗拱、檐角、牌楼、假山等,它们都是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元素。

传统建筑强调整体布局和材料的选用,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2. 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由古典园林和景观园林两大类别,古典园林强调山水意境、诗情画意,故常设置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石桥廊榭等景观;景观园林则着重表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内容,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绘画与书法1. 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它注重用墨、笔和纸张表现形象和意境。

中国画擅长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等主题,强调意境和笔墨的力量,追求雅致和典雅之美。

2. 中国书法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表现形式,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一种艺术。

中国书法注重笔墨的韵味和墨的点线结构,强调用笔情境,追求笔墨情趣和神韵。

三、服饰与饮食1. 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着独特的设计和风格,如汉服、唐装、清装等,它们注重线条的挺拔、色彩的鲜明、纹样的精美,展现出华美和大气的特点。

2. 中式饮食中式饮食有着丰富的菜系和烹饪技巧,如川菜、粤菜、湘菜等,它们注重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的特点,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技巧。

四、礼仪与文学1. 传统礼仪中国传统礼仪有着严密的等级分明和繁复的规则,如尊卑有序、尊老爱幼、男女有别等。

传统礼仪在中国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中式社会的秩序和道德规范。

2. 中式文学的特点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

中国文学强调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蕴,强调诗情画意和意境的陶冶。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1.简约的造型:禅意美学强调简约、朴素,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也遵循着这一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直线条、简洁的造型为主,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图案,体现了一种内敛、清雅的美感。

2.自然的融合:禅意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

3.内在的力量:禅意美学注重内在的力量和意境,中国建筑也强调建筑的内在力量和灵性。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横梁、立柱等形式,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坚韧和力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和支撑。

4.平衡和谐:禅意美学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中国建筑也注重建筑元素之间的平衡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布局和比例,使建筑整体显得平衡和谐,给人以舒适、稳定的感觉。

5.空间的利用:禅意美学注重空间的利用和氛围的营造,中国建筑也强调空间的利用和氛围的营造。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以天井、庭院等形式设置空间划分,并通过布局、灯光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

6.色彩的运用:禅意美学强调色彩的简洁和谐,中国建筑也注重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自然色彩,如灰色、棕色等,给人以朴实、自然的感觉。

同时,建筑装饰也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和谐,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体现了一种简约、自然、内在的美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衡和谐、内在力量和灵性等。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也体现在空间利用、色彩运用、氛围营造等方面,为建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三大特点
——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内向性、阴阳的融合性
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相同,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
无论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是居民的居住群建筑和谐性的展露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和谐性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

可以说“和谐性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谐性大多体现在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
故宫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典型案例和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的集中体现。

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
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再如,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

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

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

《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

清、宁二字都是安定、详和的意思。

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

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

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

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

从其所遵守的道家原则还有中轴线的对称结构以及背山面水的理想模式,不难得出以故宫建筑群对群体的和谐性的痴迷。

而作为在中国传统建筑杰出代表,受故宫建筑群的影响,中国大多数明清时
的传统建筑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与西方教堂等宗教性建筑相比,它淡化了缘自宗教信仰的神密与突兀,更偏重于对尘世的依恋和冷静的理性。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世俗的理性精神,而且渗透着传统的伦理精神,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

二.组合的内向性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大体上分为城墙、坊墙、院墙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其中城墙: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的城址,无不筑有城、墙。

城墙、围墙,来来去去到处都是墙,构成每一个中国城市的框架。

以明长城最具有代表性;坊墙:坊墙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代长安城内共108坊,均有高墙围合,设有坊门,定时开闭,坊墙内是封闭的社区;院墙:分隔内外以体现内外有别观念;分隔居住区和会客区以体现“前堂后寝”的礼制格局。

下面以四合院为例来简要阐述组合的内向性。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

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
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

四合院便是这种建筑形式的典范。

四合院作为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代表,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

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

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

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

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

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

国中有家,故称国家。

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

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

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组合内向性的建筑空间模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三.阴阳的融合性
以《易传》为代表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建筑有着多方面影响。

山之南为阳、以山之北为阴,阳为刚,阴为柔。

中国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背阴向阳。

受“阴阳合德”及“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在体量和尺度上注意“适形而止”,不追求过分的高大。

美学上注重刚柔相兼之美,如宫殿建筑的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其刚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体上呈阳刚之美;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斗拱,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大屋顶和立柱的阳刚,与斗拱和飞檐翘角的阴柔,合构成阴阳融合、刚柔相济的造型。

下面将以斗拱飞檐为例简述中国传统建筑阴阳的融合性。

谈起斗拱飞檐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穿斗式建筑,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

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

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

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

我们知道中国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因此中国建筑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的暴露在外的框架结构体系上,不难理解,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

而中国建筑的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枋、檩、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和间距组合在一起,在合乎目的的明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中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产生美感,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

从而派生出斗拱和外挑的屋檐(包括重檐),特别是那种反曲向上的翼角,其曲线或弧度完全是由斗拱和椽木构制出来的,真可谓匠心独运。

由此看来,宫殿建筑的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其刚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体上呈阳刚之美;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斗拱,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这种将大屋顶和立柱的阳刚,与斗拱和飞檐翘角的阴柔,组合构成阴阳融合、刚柔相济的造型真可谓匠心独具。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于建筑群体的全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的人间伦理,鲜明地体现了中华古民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事物巨细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它以巨大的感染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它以巨大的感染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
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