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批判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发展的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人类意识的形态。

作为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旨在揭示和分析社会各个阶级、集团和个体的意识形态的本质、来源、特点以及其与社会经济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将意识形态视为一种思想和文化的表达形式,是阶级利益的反映。

他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确定的,并通过教育、传媒、文化等途径对人们进行灌输和塑造。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导着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隐藏和强化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利益诉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主要包括自由主义、经济利益至上、市场经济等。

这些意识形态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并以自然、公正、合理等美好词汇为幌子,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稳定的目的。

此外,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阶级或群体的意识形态,如所谓的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等,它们都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标,但在实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强调了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成为统治意识形态,旨在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包括阶级斗争论、无产阶级专政、集体主义等,这些意识形态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

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仍然存在,一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不仅关注社会意识形态的生成和传播过程,还强调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和相对独立性。

在社会实践中,各种意识形态不仅仅是表达阶级利益的工具,同时也可以影响和塑造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析对于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转型和建设至关重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时期的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时期的意识形态理论

2020年第3期总第208期No.3.2020Sum208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扌艮马克思在《资本论》时期的意识形态理论刘嘉(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另一个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着重分析意识形态"替身”——拜物教,指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是意识形态批判走向现实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资本论》;意识形态;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拜物教观念中图分类号:A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04-0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深入剖析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大体将其分为如下三个基本的发展阶段:首先是早期阶段,时间截点为1845年之前,代表性作品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其次为中期阶段,时间截点为1845年至1857年,代表性作品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后为晚期阶段,时间截点为1858年之后,代表性作品为《资本论》。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集精华之大作为《资本论》。

这本著作是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支撑的,辩证性的看待并验证了唯物史观,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该作品也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批判,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有力地抨击了以拜物教为代表的相关理念。

_、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学者俞吾金认为,唯一科学的意识形态学说,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具体来看,即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奠定了基础,谓之出发点与核心点,创造性的、科学性的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阐释各色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

《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制高点,马克思根据人类历史上整整一个时代的大量材料全面而详实地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轨迹,最终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自然性特征。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即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反映性和实践性。

首先,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反映了特定阶级的利益和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导了整个社会,用以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而无产阶级则需要通过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其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指出了意识形态的反映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总和,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然而,由于社会存在本身是被特定阶级所决定的,意识形态往往被特定阶级利益的偏见所影响。

因此,意识形态并非客观客观真理的表达,而是特定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任务就是揭露意识形态的偏见和错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性。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被动地反映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改变社会现实。

意识形态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的行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充当了先导的作用,唤起了广大工人和劳动者的觉醒,指导他们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争取解放和全人类的幸福。

综上所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反映性和实践性。

这一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作用,在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探究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探究

第26卷第3期鄂州大学学报2019年5月Vol.26No.3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May.2019doi:10.16732/ki.jeu.2019.03.001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探究刘双喜(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从整个人类史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其研究经历了历史分析到本质批判再到全面解构的动态发展过程。

马克思的阶级立场由起初的激进民主主义朝着无产阶级转向,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消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力量,并强调消灭意识形态的关键在于消灭意识形态背后的社会制度即资产阶级私有制。

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其目的正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治与奴役本质上是另一种暴力,即思想的暴力。

关键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无产阶级;欺骗性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19)03-0005-03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显然是颇具意义的。

关于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研究,马克思认为其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进行解读是哲学界和政治学界共同的工作。

目前,学界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共识,即其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生地,但对其基本内涵研究至今存在多种观点。

从《博士论文》到《资本论》,马克思相继发表了多个理论专著,他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认知的基本脉络与发展轨迹可以简单概括为:历史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到深刻揭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再到全面解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阶级社会的产物,在传统意识形态理论那里,社会现实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是不正确的O 实际上恰恰相反,社会历史决定着意识形态。

人类的物质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两大类,物质活动改变着现实世界和人们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批判

2002年第4期(总第144期)社会主义研究SOC IALISM STUDIES No.4,2002Serial No.144马克思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批判赵 平 之(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上海 200020)=摘要> 个人主义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个人利益基础上的与阶级和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因此,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观念必须作科学的分析。

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不能绝对排斥。

=关键词> 个人主义;资产阶级意识;批判=中图分类号> D0-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4527(2002)04-0045-03=收稿日期> 2002-03-21=作者简介> 赵平之,男,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特点,指出在一定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曾是人民利益的代表。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核心应当是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的。

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能解决其中矛盾,从而达到他们所理想的个人利益和阶级、社会利益的和谐结合。

虽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产生之日起,各色各等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如何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阶级利益的矛盾做工作,而他们的悲剧也正在于/可怜无才补苍天0。

这也正是他们的局限性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期曾敏锐地指出,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对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先驱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那些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和事业的继承者。

他们指出:/关于人性本善和人们智力平等,关于经验、习惯、教育的才能,关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工业的重大意义,关于享乐的合理性等等的唯物主义学说,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0;指出,欧文、傅立叶等人都/把唯物主义学说当作现实的人道主义学说和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加以发展0;指出/费尔巴哈在理论方面体现了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而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在实践方面体现了这种唯物主义0。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反映社会存在的表现,它与社会基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辩证唯物主义批判性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并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质的揭示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为维护和加强资产阶级统治利益服务的,它偏向于放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观点,忽略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等手段,助长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掩盖了社会存在的阶级矛盾,弱化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还表现在对其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误导性的揭露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利益。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歪曲事实、扭曲真理、编造谎言等手段,误导人民群众,使他们误解社会现实,不清楚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虚假性和误导性导致人们的认识受到了巨大的局限,无法理性地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使社会存在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还反映在其提出社会意识形态改革的观点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意识形态,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改革社会意识形态,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人民根本利益,倡导真理、正义、科学的观点,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新和进步。

这种改革将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发展。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深刻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观点,深刻揭示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和特点,批判和改革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和学科。

在这些学科中,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探讨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马克思主义基础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们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社会阶级关系的产物。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服务的,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则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和识别不同社会阶级的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二、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影响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

首先,意识形态对个人和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社会阶级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

其次,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起到重要作用。

意识形态具有动员、凝聚和引领作用,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

例如,在无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起到了推动社会革命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批判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分析文化批判是对社会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批判和剖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文化批判不仅仅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也包括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我批判和批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文化批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幻觉和谬误进行揭示和剖析。

其次,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片面性和错误进行批判和纠正。

最后,对社会意识形态中的虚伪、迷信和陈腐进行批判和质疑。

文化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和矫正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错误和偏见,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更新。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示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示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阶级斗争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

本文将从意识形态的定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其揭示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对于社会存在的解释,是人们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和立场的整体理解和认识。

意识形态不仅涉及个人思想观念,更是与社会现实和权力关系紧密相连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信仰体系。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表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 个人主义与竞争至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私人利益,鼓励竞争和实现个人成功。

这种思想导向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常常忽视社会公平和整体利益。

2. 呼唤自由市场与自由选择: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张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选择。

然而,这种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阶级差异和经济不平等,导致个人的选择和市场的自由受到限制。

3. 劳动权与私有制的合法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将私有制和个人劳动权作为基本原则,将私有财产和利润最大化视为合法和正当的目标。

这种思想导向强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划分,剥夺了劳动者的权益。

三、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揭示。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揭示的三个方面。

1. 阶级控制与意识迷醉:马克思主义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的塑造控制着社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使被剥削阶级陷入一种虚假意识的迷醉状态。

这种迷醉使得被剥削的劳动者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处境和阶级地位。

2. 利益维护与意识形态的倒置: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往往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目标,将剥削和压迫的关系掩盖在自由、公正等价值观念背后。

这种倒置使得被压迫阶级对自己真实利益的认识受到扭曲,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其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角度出发,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基本特征。

在这种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私有制的限制,生产关系不同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使社会贫富悬殊问题突出。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以私有制的形式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的劳动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少数资本家获得丰厚利益,而广大工人阶级则遭受剥削和压迫。

其次,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会引发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但市场需求有限,过度生产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种危机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失业和社会动荡。

此外,资本主义制度还造成了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商品成为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形式。

然而,为了追求利润,资本家将工人的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导致了人与商品等价的现象,剥夺了劳动者的人性和尊严。

最后,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制度也存在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权力往往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从而导致政治体制的专制化。

此外,资产阶级还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使社会的思想意识受到了束缚和谎言的欺骗。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和不可持续性,以及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所带来的严重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路径,即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不断地重新审视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以适应新的实践需求。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和阐释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和阐释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它的核心观点是基于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试图揭示现代社会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文化和意识形态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和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表现,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反映了社会的生产关系、阶级、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批判文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文化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无法脱离社会历史和社会阶级的制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往往是一种宣传和强化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手段,同时也是遮盖和掩盖阶级矛盾的具体表现。

文化让人们相信那些不真实的社会美好,消解人们的阶级觉悟,使得被统治阶级更加顺从,不再造反。

2、文化要素不同步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要素不同步是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种普遍规律。

当社会或者群体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文化产生失衡,出现文化冲突和文化创新。

当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一些资本主义文化要素将被取代。

3、文化性质多样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性质多样是文化发展的另外一种规律。

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性质,而文化本身也可以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文化性质多样性的批判,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二、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具体的思想系统,通常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阶级立场和利益倾向。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主要有以下几点:1、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性质和利益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常常使用意识形态,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通过意识形态来欺骗和压迫被统治阶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维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思维方式1、马克思是革命家,他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形态的问题,他认为人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对应的是自然经济时期,奴隶对奴隶主,地主和农民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商品经济社会,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形态称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首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做出了肯定的评价,一方面是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他认为相较于自然经济时期人和人之间的依附关系是进步的,是解放的。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本身,奴隶就是奴隶主的财产,地主和农民是半人身依附关系,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他劳动的客观条件是属于地主的,他创造出的劳动产品相当一部分归地主所有,这是一种半人身依附关系。

这种剥削关系都是显现在外的,都是明显的,都是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看到的剥削。

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和这种不太一样,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商品交换活动,工人出卖劳动力,但是资本家付给你工资,也就是说马克思首先肯定了这个进步,也就是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实质上剥削了工人,可是他的这种剥削再也不能像奴隶主剥削努力那样直接的赤裸裸的剥削,因为工人、无产阶级他们首先是自由人。

你想要剥削他,你必须首先出钱去买他的劳动力,这是马克思对他的积极性和进步性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考量。

2、但马克思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状态下人的存在形态的暂时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这种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没有能够实现人的彻底的自由和解放,他认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处于什么状况中呢?人处在一种受生产过程统治、受生产关系束缚,而不是相反的状态,马克思把它称之为“异化”的状态。

异化,指的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东西不受人的控制,反过来压迫和统治人。

所以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状态下的是,生产过程和社会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人们自己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可是人们自己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却不受人的控制,反而反过来控制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地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作用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它是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和表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产生影响,指导着人们思考和行为。

其次,它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和地位的工具,通过对群众的意识形态控制来达到统治的目的。

最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舆论、教育、文化等多种途径传播,并塑造社会的思想和观念。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是批判地揭示和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旨在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其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是特定阶级或阶级联盟的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基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因此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摧毁旧的统治阶级和旧的意识形态,才能为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条件。

3. 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基础,统治阶级利用意识形态来维护其统治,被压迫阶级则通过意识形态的斗争来争取解放。

因此,无产阶级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坚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解放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使人们摆脱剥削和压迫,达到自由、平等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进行批判与否定的,旨在揭示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现象以及其背后的阶级本质。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因此,要把握文化现象的本质,必须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

2.阶级斗争和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是被统治阶级用来加强自身利益和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呼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1.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往往掩盖了阶级矛盾和剥削压迫的本质,用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呼吁人们要保持批判精神,辨析真假观念,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和社会变革。

2.文化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的超结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将文化分为社会基础和文化的超结构。

社会基础是指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它决定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而文化的超结构则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意识形态的体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超结构往往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主张推动超结构的变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应用与发展1.文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艺的分析和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它认为文艺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文化观念和思想的传播。

因此,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应该从阶级立场出发,揭示和批判其中的意识形态倾向,促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一致的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该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人们意识及其形态的理论和观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是一种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表现社会阶级相互关系的思想形态,它具有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理论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根本矛盾,也是意识形态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常常表现为相互对立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自身的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思想和市场经济理论,以掩盖社会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总和,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和发展。

上层建筑包括法律制度、政治体系、教育体系等。

在这种理论观点下,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于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实质。

(三)社会实践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实际活动的总和,包括经济实践、政治实践和文化实践等。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的土壤,意识形态又通过影响人们的实践行为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理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定社会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它通过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来维护和支持该阶级的统治地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其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私有制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存在导致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存在。

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意识,更是一种由生产关系和生活条件决定的具体思想表达形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创造的一种工具。

因此,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其实质和阶级属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实质。

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通过教育、宣传、舆论等手段广泛传播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

它可以通过教育制度、宗教媒体、文化产业等方式被灌输给社会成员。

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

它偏离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掩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

因此,马克思主义呼吁人们要透过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象,揭示其背后的阶级利益和统治关系。

其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

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于个人意识形态,它是一种阶级性和集体性的思想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总是托付于特定的阶级,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强调自由市场、竞争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试图使人们接受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秩序。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揭露和批判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才能真正认识社会的本质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此外,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传播是阶级统治和剥削的一种手段,可以为统治者服务,也可以被反抗者用来反抗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首先,它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即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会决定他们的意识形态。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从社会经济关系中产生的,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利益而存在的。

马克思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认为资本家阶级通过在意识形态中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持和加强了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

根据他们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它们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改变而不断演变。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将被推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一种解放理论,即意识形态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类,消除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人们的异化和压迫,意识形态的目的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压迫的本质和阐述解放的道路,唤醒和组织被剥削阶级和劳动者,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推翻这种制度并建立一个更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以及解放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

这三重释义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人类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并为实现社会变革和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重释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且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这种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即物质决定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关系是通过私有制和阶级划分来构建的。

资本家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存的资料和金钱。

这种经济基础下的社会关系使得资本家阶级能够通过意识形态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持和加强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可以用“批判”一词来概括。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利润,而工人则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资。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也必然会走向灭亡。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会导致它的崩溃,而社会主义将会取代它成为新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仅是对经济制度的批判,还包括对资本主义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文化是一种消费主义文化,它鼓励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则是一种资产阶级专政,它只为资本家服务,而不为工人和贫民服务。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则是一种虚假意识形态,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让人们误以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是批判的、否定的。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形态,它必然会走向灭亡,而社会主义将会取代它成为新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分析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特定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阶级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观念,并为统治阶级服务。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进行复习和分析。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概念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形成的有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它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映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和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它主张私有制和个人主义,鼓励竞争和自由市场。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则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工具,它主张公有制和集体主义,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

2. 反映阶级矛盾和斗争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

资产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宣扬个人主义和竞争,对无产阶级进行欺骗和压迫;无产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则宣传阶级斗争和革命,号召实现社会主义事业。

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反映了阶级矛盾和斗争的实质。

3. 反映经济基础的变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往往和经济基础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意识形态也随之变化。

例如,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思想为主导到无产阶级思想为主导的转变。

4. 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和宣传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意识形态通常由资产阶级制定和宣传,旨在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意识形态则由无产阶级制定和宣传,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

一 九 一 一 年辛亥 革命 推 翻 了 清 代 王 朝
,
但 没 有 推翻 帝 国 主 义 炭
,
更 不 必 说每个 党 的思 想 理 论 工 作者 , 决 不 允许 在这 个根本
,
立场 上 有 丝 毫 动 摇 业
如 果 动 摇 了 这 四 项基 本 原 则 中 的 任何 一 项

那 就 动 摇 了 整 个 社会 主 义 事
,
整 个现代 化建 设事业
① 《邓 小平 文选 》 第 场 0 页

① 这 是 因 为 这 四 项 基本原则
当 前要 反 对 的 主 要 是 来 自右 的方 面 的资 产 阶
,
级 自由化 的 思 潮
我 们 必 须旗 帜鲜 明 地 开 展 斗争
。 。
当然 也 要 防止
,



的干 扰

,
使 这场 斗 争
持续 健康 地 开 展 下 去 级 自由化 的某 些 人

实践是 检验 真 理 的标 准
,
任何 科 学 真 理 都 必 须 从 实 际 出 发

,
说什 么 马 克 思 主 义

过时了


” 对 中国不 灵 了 ”
,

泽 东思 想 的 指 导 作 用 本 主 义道 路
主张
全盘西 化
引进

资 本 主义思想
,
理论

意识形 态

,
走资
对 于 这 种 企 图 开 厉 史 倒 车 的错误 言 论
我 们 必 须 坚 决 地 予 以 抵 制 和批判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4期(总第144期)社会主义研究SOC IALISM STUDIES No.4,2002Serial No.144马克思主义对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批判赵 平 之(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上海 200020)=摘要> 个人主义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个人利益基础上的与阶级和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因此,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观念必须作科学的分析。

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不能绝对排斥。

=关键词> 个人主义;资产阶级意识;批判=中图分类号> D0-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4527(2002)04-0045-03=收稿日期> 2002-03-21=作者简介> 赵平之,男,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特点,指出在一定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曾是人民利益的代表。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核心应当是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的。

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能解决其中矛盾,从而达到他们所理想的个人利益和阶级、社会利益的和谐结合。

虽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产生之日起,各色各等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如何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阶级利益的矛盾做工作,而他们的悲剧也正在于/可怜无才补苍天0。

这也正是他们的局限性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期曾敏锐地指出,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对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先驱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那些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和事业的继承者。

他们指出:/关于人性本善和人们智力平等,关于经验、习惯、教育的才能,关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工业的重大意义,关于享乐的合理性等等的唯物主义学说,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0;指出,欧文、傅立叶等人都/把唯物主义学说当作现实的人道主义学说和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加以发展0;指出/费尔巴哈在理论方面体现了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而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在实践方面体现了这种唯物主义0。

小生产是指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营规模比较狭小的生产方式,除了农民外,城市中的个体劳动者即小资产者也属于这个范畴。

对于小生产方式的特点,马克思曾有深刻的揭示:它是以土地及其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

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

0这种生产方式按其和不同经济形式的联系,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宗法的小生产,即小农经济,一种是小商品生产;前者和自然经济相联系,后者和商品经济相联系。

这两种小生产)))不管是小农经济还是小商品生产)))由于具有共同的特点:生产方式的分散性和狭隘性,因而具有共同的特点,自私自利、个人主义。

对于小农经济,马克思分析道:/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

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0;这种互相隔离的生产方式就使他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0,/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0;这种隔离甚至使他们即使利益相同,也不能/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0,也即形不成一个阶级。

对于小农的自私自利,马克思曾描绘道:/他们的眼光必然象他们的狭隘的生活条件一样短浅狭隘0;指出,/不应该忘记那种不开化的人的利已性,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小块小得可怜的土地上0,/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小小的私利,为了自己的织机和小小的园子而活着0,/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私有感0。

列宁还有更绝妙的刻划,/-乡下.依恋自己的家园,,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形,只关心自己的小村庄0,/农村居民同土地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利益高于一切0,就使他们/除了关心自己狭隘利益以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0。

列宁还赞同一些学者对小农自私性的描绘:/恩格尔加尔特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小农的惊人的个人主义。

他详细地表明了,我们的-农民在财产问题上是最极端的私有者.,他们忍受不了-大伙一起工作.,由于狭隘的个人的利己的动机而仇视这种工作:在大伙一起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怕多作工.。

这种害怕多作工的情形,简直到了十分可笑的程度(可以说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例如,住在一个房间里因共同经45济和亲戚关系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一些农妇,每个人只擦自己用过饭的那一小块桌面,或者每个人轮流为自己的婴儿挤牛奶(怕别人把牛奶藏起来),各人单独给自己的婴儿煮粥0。

总之,自私自利是宗法农民的本质特征。

它是自然经济所导致的宗法共同体隔离孤立、缺乏丰富的社会关系的结果。

这里必须指出,宗法农民同时还具有共有、无私、贱私的道德、价值倾向,但这并非宗法农民作为独立的自然经济小生产者的本质,而是宗法农民在极为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难以独立生存,而不得不依赖血缘、宗法等共同体,及在宗法共同体领袖:皇帝、族帝、族长、家长欺压下,由于愚昧、不清楚自己利益所在而产生的虚假的、变形的道德、价值观念。

当他们成为典型的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时,就会改变这种观念,而显露出自私的本质。

对于小商品生产者,列宁分析道,他们作为私有者,往往固守着自己的一小块土地,固守着自己的一堆粪便,(如马克思愤慨地说过的)和整个社会对立0,/巩固自己的作为小私有者的地位0。

小商品生产者这种利己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倾向,是他们作为弱小的独立的生产者在风险的商品经济战场上竭力保护自己利益的反映。

这种伦理、价值倾向,在他们的思想代表)))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巴枯宁、蒲鲁东、施蒂纳身上有集中和典型的体现。

蒲鲁东曾宣告:/打倒政党、打倒政权,要求人和公民的绝对自由,这三句话就是我们政治和社会的忠实誓言0。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表达了/德国小资产者期望0的施蒂纳则公开宣扬和论证不受拘束的个人主义是人的最高美德和根本品格,他说,除了单个的即/我0之外,不存在任何现实的、真实的东西,只有我才是唯一的现实,其余的一切)))社会、国家、法、道德)))都是怪影。

他还断言,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你们的整个生活,你们的整个事业,都是)))秘密的,隐蔽的利己主义0;对于施蒂纳来说,周围的人仅仅是他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附属材料,/我不愿意承认或尊重你的任何东西,我只想利用你,使用你,你是我的财产,我的所有物0。

施蒂纳这种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表白及其他对人的理解,是小商品生产者本能要求的反映。

应当说,个人主义是小生产思想的核心和本质。

胡耀邦曾指出: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狭隘、保守等旧思想就是小农经济小生产的必然产物,只有发展大工业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际上给个人主义作了准确的阶级定位。

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农民的破产,工厂内的剥削,社会上的两极分化便普遍出现。

面对残酷的现实,作为社会主义运动先驱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便对主要是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帖其产生的种种社会现象展开了批判。

康帕内拉认为,私有制是利己主义的根源,利己主义引起了三大罪恶,辩善、伪诡和残暴行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培养罪恶的学校0。

摩莱里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母,是万恶之源,私有制使人们产生了贪欲、利己主义等恶习,于是个人利益压倒了公共利益。

圣西门对利主义作了抨击,他指出,利己主义在当时支配着人们,使人们不作有利公益的事,而且利己主义者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他认为,利己主义是政治病的原因,这种政治病折磨着有利于社会的一切工作,使统治者可以吞噬穷人的绝大部分收入。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抵触,每个人都处在同集体不断战斗的状态中,例如,医生希望病人增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梦想起大火;而这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对立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分散性。

在上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有的可能尚未形成资本主义的概念(如圣西门等),但它们描摹的产生上述弊病的现实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则是无疑的。

他们实际上把私有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制度和主要观念来批判的。

他们都/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和竞争性经济制度0。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揭示和批判是尖锐的,有的基本是深刻的,正如恩格斯对他们的高度评价,他们/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0,/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0;然而由于他们的理论毕竟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的产物,因而他们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0。

这种/虚幻0和/空想0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的认定上,就在于他们当时由于不可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即资本主义商品的两重性,因此也就只看到商品作为资本交换的种种弊病,看不到作为商品它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即满足需要,看不到资产者是作为阶级来实现他们的统治的,他们剥削工人的利润是在阶级内部进行分配的,他们个人的利益是和阶级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缺乏这种科学的认识(也根本没有实现这种认识的物质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者实际上把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制度在当今世界是个巨大的存在,它以公开对立的形式和社会主义共处,并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者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事业,就必须对资本主义有准确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表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选择发展战略、建设道路、改革目标、体制模式及对外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依据。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正确与否及采取策略的科学程度,取决于它能否恰当地对待和处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认识、把握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科学程度,也就是说,只有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其核心,并给以科学的分析和定位,无产阶级才能制定出发展、建设、改革、前进折正确的战略、策略和政策。

这种正确认识的必要性,在当今时代,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无产阶级在挣脱锁链,赢得世界的斗争中除了依靠自己的阶级力量外,主要是凭籍自己理论、思想的真理性。

理论的正确与否,对于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从一百多年前飘荡在46欧洲的幽灵,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完全在于它是科学的真理。

也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传媒才把马克思推举为世界思想家的榜首。

理论对无产阶级的这种根本意义决定,无产阶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认识客观事物。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中认识、判断社会事物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