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
认识论、价值论与存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维度
作者: 李红珍;曹文宏
作者机构: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东南学术
页码: 6-1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认识论;价值论;存在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在地包含三重维度。
在认识论维度上,它是一种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观念学;在价值论维度上,它是代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价值诉求;在存在论维度上,它是揭示劳动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而谋求改变这种状况的理论武器。
三重维度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彼此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三重批判
展历史 , 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 它们没有历 史 , 没 有 发展” 。人 与 人 之 间 不 是靠 抽 象 的类 、 上 帝 的 命 定 安 排来维系 , 而是 “ 人 们 之 间一 开始 就有 一 种 物 质 的 联 系” , 人 们 的交往 是 在 物 质 生 产 的过 程 和 基 础 上 来进 行 的, 人 的拯 救 和 解 放 也应 立 足 于 物 质 生产 状 况 、 变 革 物质 关 系才 能 达到 。
二、 分 工 与 意识 形态 的 生产 过 程 : “ 虚假性” 的 生 成 逻 辑 意 识 形 态 的 虚 假 性 是 马 克 思 意 识 形 态 批 判 的 主
的意识 形 态是 一 样 的 , 这 一 论 断 使 得 对 于 青 年 黑
格 尔 派 的 批 判 提 升 到 了一 个 新 的 高 度 , 从 一 般 意
一
、
本 末倒 置 的方 法 : 从 天 国 降 到 人 间
在《 德 意 志 意识 形 态 》 中, 马 克 思 第 一 次 全 面 系 统 地 论 述 了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原 理 , 其 中首 先 对
以青 年 黑 格 尔 派 为 代 表 的 德 国 唯 心 主 义 进 行 了批 判 , 并 强 调 德 国 唯 心 主 在 本 质 上 和 其 他 所 有 民 族
义 上 的 批 判 上 升 到 了 意 识 形 态 的 批 判 。在 马 克 思 看来 , 在黑 格尔 身后喧嚣躁 动 的青年黑格 尔派 , 虽 然 都坚持 对黑格尔的批判立场 , 却 始 终 没 有 脱 离 黑 格尔哲 学体系 , 他 们 构 建 哲 学 的方 法 与 黑 格 尔 毫 无
二致 。由于与黑格尔哲学这种割舍不 断的联系 , 青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对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对意识形态的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和分析。
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是意识形态形成的根本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私有制和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流行。
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会产生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如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观。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教育制度、文化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状态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和变革。
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资产阶级所主导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盟友所主导,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产物。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表达和反映,同时也会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产生反馈作用。
意识形态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既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意识形态的统治来维护其统治地位。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则通过意识形态的革命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对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包括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而意识形态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的理论体系,它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表现。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意识形态并非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而是一个由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三个维度构成的复杂系统。
本文将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进行三维解读。
一、经济基础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意识形态的根本因素。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的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劳动的分工关系。
在这一维度上,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和塑造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阶级和不同阶级的利益集团,由于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社会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同,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因此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也是截然不同的。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的,他们宣扬自由、平等和竞争的理念,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则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为目的的,他们主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强调集体的权利和利益。
在经济基础维度上,意识形态是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表现。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意识形态是不能脱离经济基础来理解和分析的。
二、政治制度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政治制度是经济基础的表现和体现。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机构、法律法规和政治体制等方面。
在这一维度上,意识形态是由政治制度决定和塑造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制度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他们通过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来加强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统治,通过法律法规来限制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和安全。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作者:曾依静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4期黄河科技学院曾依静摘要: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在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维度、社会发展主体与客体的维度、社会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维度。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分析,马克思意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指出社会形态演进最一般的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维度一、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维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唯物史观的诞生地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关系为尺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共产主义所有制。
这是马克思“五形态”论的雏形。
接着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以及《雇佣劳动和资本》中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1859年写作并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发,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社会形态演进问题也得到了明确的说明。
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对有史以来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科学总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在此,马克思将社会形态的划分建立在科学历史观的基础上,五种社会形态得到了十分明确的表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根据个人与劳动的材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决定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所以就以生产的分工为出发点,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关系,又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一个民族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该民族的民族分工发展程度,而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而作为第一种所有制的部落所有制的一般基础只能如此说明,“它是与生产的不发达的阶段相适应的,当时人们是靠狩猎、捕鱼、牧畜,或者最多是靠务农生活的。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三重维度
2023-11-05
目录
• 引言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
概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的现状分析
目录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的三重维度
• 三重维度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教育中的应用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 的挑战
研究对于加强大学 生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 育的必要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 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实证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02 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教育的基本 概念
第三重维度:校园文化教育
思想引领
通过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渠道,加强对 学生思想引领,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爱 国情怀。
VS
文化熏陶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文化节 、讲座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态的熏陶和教育。
三重维度在大学
05 生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教育中的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现实社会中的运 用和实践。
第二重维度:实践教育
校内实践
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校外实践
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企业、社区等社会机构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 素质和适应能力。
科技创新实践
马克思文明观的三个基本维度
马克思文明观的三个基本维度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革命家,他对文明观有着独特的看法。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明的三个基本维度的探讨。
这三个基本维度分别是经济维度、政治维度和意识形态维度。
本文将分别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是经济维度。
在马克思的文明观中,经济维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维度。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他认为,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性质和走向。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这种经济结构是如何影响整个社会的。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剥削是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这种经济结构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呼吁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
其次是政治维度。
在马克思的文明观中,政治维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他认为,经济结构决定了政治结构,而政治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结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控制的工具,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政治问题。
最后是意识形态维度。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它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接受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
马克思呼吁无产阶级要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才能真正反抗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实现社会的解放。
马克思的文明观具有很强的历史唯物主义色彩,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而政治和意识形态又是在这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展开的。
只有通过改变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解放和进步。
这三个基本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马克思文明观的整体框架。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意识形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是指对这一思想进行多重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第一重释义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
在这种解释中,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对现实的理论性解释,通过这种解释可以认识到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受到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它反映了阶级利益的诉求和意识形态的压制。
这种解释下的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思想观念的基础、功能和影响。
第二重释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
在这种解释中,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和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
这种解释下的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社会结构对意识形态形成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重释义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
在这种解释中,意识形态被视为一种权力的工具,用来维护和巩固统治者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统治者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对被统治者进行思想上的压制和控制,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解释下的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和机制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三重释义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
通过多重角度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核心要义,并进一步推动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意识形态思想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认知的影响。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强调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实践中的根源和功能。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意识形态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受到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的制约。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三重边界
思想理论研究202[02 •思想理论教育37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三重边界贾鹏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摘要]马克思从历史、政治与思想三个维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阐发,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创新的三重边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决定了历史边界为首要边 界,它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既不能违背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水平,也不能背离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价值取向。
政治边界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它要 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不可逾越政权合法性维护这一底线,具体则需要妥善处理意识 形态连续性与调适性、先进性与大众性的内在张力。
思想边界是历史与政治双重作用下的产 物,它要求坚持构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硬核的不变质,拒绝任何可能颠覆理论硬核 的“拿来主义”、修正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的“伪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历史边界政治边界思想边界[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21)02-0037-06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其精神实质是 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掌握社会生活的话语主导 权,而这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推进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创新以保持其生命力。
然而,一 个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关乎政权稳定,创新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固然重要,但也有其边界,这种边界 既规定了创新的限度,也在限度之内提供了创新的 空间。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阐发存在历史、政治 和思想三个维度,这也内在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研究和创新的历史边界、政治边界与思想边界。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边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区別于其他意识形态理论的根本特征,在于前者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切 入,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社会历史属性与政治统治功 能;后者则把意识形态视为拱卫政治霸权的思想工 具,力图再现意识形态实现权力控制的内在机制。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维度:哲学、资本与文化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维度:哲学、资本与文化胡慧远【摘要】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展开的现代性批判,依循三个内在联系的维度展开,即以哲学批判来从根本上动摇理性形而上学的思想根基,进而领悟“改变世界”的哲学使命;以资本批判来全面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树立共产主义这一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目标;以文化批判来直接洞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直面现代社会深层的文化心理.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这三个维度,有机联系而又层次递进,因而使得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呈现出一个总体图式.无论是在内容本身还是在致思理路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当下依然具有鲜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期刊名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3)005【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现代性;哲学批判;资本批判;文化批判【作者】胡慧远【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理性至上、资本统治、精神陷落等现代性危机也越来越显著。
正在被我们适时追踪的现代性,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忧”,因此对现代性的理论探索从未间断过。
当代美国学者斯蒂芬·贝斯特曾言,马克思是“第一位使现代与前现代形成概念并在现代性方面形成全面理论观点的社会理论家”[1]100。
作为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先驱,马克思以其独特的现代性批判武器,在哲学、资本与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对以资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而资本主义在思想领域所推崇的绝对理性,也奠定了以工业文明为引擎的现代性哲学基础。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把握社会变革最敏感的神经。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理论,赋予了理性在现代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成为马克思反思现代性必须首先攻占的主阵地。
在西方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中,一种新型的社会运行机制及其文化样式产生出来,以表征人类社会从自然统治下“祛魅”之后的理性化机制,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性。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维度与当代价值
王庆超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40)1
【摘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基调是批判。
在多数语境中,马克思是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的。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单一内涵的术语,而是具有多维特性:既凸显了否定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维度,也蕴含着阐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维度,还强调了在唯物史观视域内定位中性意识形态的一般维度。
系统地呈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三重维度,可以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7页(P16-22)
【作者】王庆超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三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2.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三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
识形态理论的差异4.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三重维度5.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三重维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
恶性骨肿瘤患者接受保肢治疗进行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软组织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保肢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促进软组织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接受保肢治疗,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25例设为参照组,接受康复护理的25例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从软组织修复情况上看,实验组的软组织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水肿消失时间以及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看,实验组的行走能力、步态改变、自我感受、支具使用、肢体疼痛、功能活动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接受保肢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康复护理;软组织修复;肢体功能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按照类型来划分,可以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种,而恶性骨肿瘤又称骨癌,在临床上较多常见,且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较高[1]。
骨癌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骨骼健康,还会累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
就致病因素来讲,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较多的因素,例如家族遗传、纤维样增殖症等。
目前临床上多以保守治疗进行病情的控制,其中以人工关节置管术最为常见,而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能力和价值,还需要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
如下是康复护理的相关研究流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共计5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保肢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康复护理,两组各有患者25例。
参照组:女性患者11名,男性患者14名,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0例,平均年龄为(42.62±1.22)岁。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摘要】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涉及到历史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功能和实践转化等多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斗争。
在经济基础论中,马克思主义指出意识形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上层建筑论中,马克思主义指出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为统治阶级服务。
而在政治功能论中,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维护统治、控制群众和延续统治的功能。
在实践转化论中,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的实践转化是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和实现新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当代启示在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三维解读,历史观,经济基础论,上层建筑论,政治功能论,实践转化论,当代启示。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体系,致力于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阶级斗争的胜利。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解读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历史观、经济基础论和上层建筑论。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观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反映了不同社会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论指出,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思想领域的折射和表现。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论认为,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工具和手段。
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来维护其政治利益和社会地位。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三维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三重意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三重意义作者:沈楠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06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与界定借由三个维度展开:其一,基于否定之意义的资产阶级虚假意识说,其颠倒性与虚幻性本质上根源于唯心史观。
其特质有四:人类史乃观念史;观念乃自足独立之物;对实在具备绝对支配性;改造现世可借由批判观念达成。
其二,基于描述之意义的统治阶级思想说,其普遍特征即阶级性。
其乃固化统治、维护阶级利益、合理合法论辩的制度化观念体系,其意义即为维持权力关系服务的话语,一则借由思想形式展现物质关系,二则其本身即统治关系的必要组成模块。
其三,基于肯定之意义的革命阶级意识说,其基本特性即赋予本阶级思想以普遍性模式,其使阶级借由形势与阶级地位采取行动,其科学性在于阶级利益与社会普遍利益相一致。
如此三重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全方位多层次掌握其意识形态理论,方可对意识形态产生深刻洞见。
[关键词]意识形态;虚假性;阶级性;科学性[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19)06-0008-06法国启蒙学者特拉西作为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法国参议院议员,是首位将意识形态概念引入西方哲学史之人。
在其视野中,意识形态以研究认识缘起、分界线以及认识可靠度为主要任务。
“人们在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随时随地地向他们的对手表示的不信任和怀疑,都有可能被看作是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直接先驱。
”[1]66正如拿破仑所行,因其恢复帝制的政治理念对立于特拉西所创造的观念科学,即以民主、自由之政治见解为主旨的共和主义意识形态,其便先发制人采取镇压行动,取消伦理学与政治学两个学科,并将特拉西称为空想家与幻想家,即所谓创制虚假观念或编织幻想的意识形态家。
这便是历史的讽刺与幽默之处,特拉西以反对、批判与摒弃宗教、形而上学等种种传统与权威,拒绝与斥责各类神秘理念以及维护其存在的古老的政治与国家制度的意识形态,认为其概念于起始状态就身处误区。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首先,它可以被视为一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即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会决定他们的意识形态。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从社会经济关系中产生的,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利益而存在的。
马克思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认为资本家阶级通过在意识形态中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持和加强了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
根据他们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它们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改变而不断演变。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将被推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被视为一种解放理论,即意识形态的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类,消除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人们的异化和压迫,意识形态的目的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压迫的本质和阐述解放的道路,唤醒和组织被剥削阶级和劳动者,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推翻这种制度并建立一个更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以及解放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
这三重释义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人类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并为实现社会变革和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重释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且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这种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即物质决定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关系是通过私有制和阶级划分来构建的。
资本家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生存的资料和金钱。
这种经济基础下的社会关系使得资本家阶级能够通过意识形态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持和加强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三重维度研究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三重维度研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情况下,“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使命任务”。
高校承担着“育新人”的光荣“使命任务”,如何将这一“使命任务”具体落实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中去,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以及德育理论等多种理论和学科。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深入探讨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三重维度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结构的内在关系,认识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维度。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实践体系的有机统一体,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就具有理论认知维度、价值认同维度、实践践行维度。
也就是说,对作为知识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认知理性去认知,对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价值理性去认同,对作为实践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实践理性去践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就是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实践体系的有机统一性,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整体性就是认知维度、价值认同维度、实践维度的有机统一性,在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这种整体性。
对某种特定学术对象进行研究的逻辑前提就是对其展开全面的调研。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3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掌握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向度与文化微观视域的历史性介入--从马尔库什的角度谈起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向度与文化微观视域的历史性介入
--从马尔库什的角度谈起
温权
【期刊名称】《求是学刊》
【年(卷),期】2016(043)002
【摘要】挖掘并梳理散见于马克思诸经典论断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尔库什后
期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
借此,他大致归纳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的三重特质:其一,通过抨击先前各种思想幻象所彰显出的论战-揭露性;其二,凭借分析这些
幻象由以产生的社会根源而突显出的解释-功能性;其三,立足更为广泛的文化视
角进而生发出的批判-哲学性。
由此可见,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体系,马尔
库什旨在建构一种“思想-日常生活-文化”三位一体的解读模式,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从宏观维度向微观视域的历史性转向。
值得一提的是,该转向在完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又成为日后马尔库什进行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生长点。
【总页数】8页(P46-53)
【作者】温权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7
【相关文献】
1.阐释与修正:对意识形态批判之批判——论马尔库什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J], 孙建茵
2.规范的文化概念和历史性的文化概念——赫勒对马尔库什文化现代性理论的分析[J], 约翰·格鲁姆雷;杜红艳
3.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 [J], 包立峰
4.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谈起[J], 林辰
5.马克思主义视野中未来城市发展的三重向度——从雄安新区谈起 [J], 郭德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
汪正龙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 马克思把具体的思想类型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也启迪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美学或文学批评维度.作为一套激进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把社会关系主要归结为镜像关系,又有它的局限性.关键词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
作者:汪正龙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引用本文格式:汪正龙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会议论文]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