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笔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诊(一)
名解:
1. 戴阳证:为久病重病患者,原本面色晦暗,突见两颧泛红如妆,是因阴胜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危。
2. 镜面舌:舌苔剥落殆尽,舌面光滑如镜者,称为镜面舌,是剥苔最严重的一种,多见于重病阶段。
3. 金实不鸣: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湿内蕴,致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属实证,古人喻为“金实不鸣” 。(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因肺肾阴亏,精不上承,属虚证,谓“金破不鸣” 。)
4. 消谷善饥:指食欲亢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多见于消渴病,或瘿瘤。
填空:
1. 平脉的特征:有神、有胃、有根。
2.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3. 老和嫩是疾病虚实的标志之一。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
4. 潮热分型:日晡潮热(申时即下午3-5 时发热明显,
见于阳明腑实证,故又称阳明潮热)、湿温潮热(午后
发热明显,并有身热不扬,多见于湿温发热)、阴虚潮热(午后或夜间低热,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等,多属阴虚火旺)。
选择:
1. 得神:目光明亮,目珠灵活,神清,表情自然,面色荣润,含蓄隐隐,形体适中,体态自如,是脏腑精气充足,神旺的表现。
少神:两目乏神,目珠少动,神清,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形体瘦削或肥胖,是脏腑精气不足,神气不足的表现。
失神:目光晦暗,目珠呆滞,神昏萎靡,表情淡漠,面色无华,晦暗枯槁,形体羸瘦,动作艰难,是精少气虚神衰的表现。
假神:目光晦暗突然目光变亮,神志昏迷突然神志清楚,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不欲语言突然言语不休,是正气将脱,虚阳外越,阴不敛阳,阴阳即将离决的表现。
神乱:包括焦虑不安,狂躁妄动,神识痴呆等,多见于癫病、狂病、痫病、脏躁等。
2. 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血瘀和惊风。
赤色-主热证(实热、虚热)、戴阳证。黄色-主脾虚、湿证。(黄疸-颜色鲜明如橘皮为阳黄,属湿热;颜色晦暗如
烟熏为阴黄,属寒湿)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寒证、痛证、血瘀证、肾虚证和水饮。
3. 五轮学说:瞳仁属肾,称水轮;黑眼属肝,称风轮;
目眦及血络属心,称血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眼睑属脾,称肉轮。(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
4. 鼻流清涕者多属外感风寒。鼻流浊涕者多属外感风热。
5. 唇色呈樱桃红色者多见于煤气中毒。唇色淡白,多为血虚或失血;唇色深红,多为热盛。
6. 乳蛾:咽部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疼痛,甚者溃烂有黄白色脓点,或有假膜,且易剥离者,为乳蛾。
7. 瘿瘤:颈前喉结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随吞咽上下移动者,为瘿瘤。
瘰疬:颈侧颌下肿块如豆,推之可移,累累如串珠者,
称为瘰疬。
8. 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为斑;色深红或紫红,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为疹。
9. 元-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西晋王叔和(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10. 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病变;舌中反映中焦脾胃病变;
舌根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反映肝胆病变。
11. 淡红舌:反映气血调和,见正常人。若疾病时为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舌:主热证。青紫舌: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齿痕舌:主脾虚,湿证。齿痕舌伴舌体胖大,舌色淡白者,主虚主寒,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
12. 谵语: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烦躁多言。属热扰心神之实证。郑声:指神识不清,语多重复,时断时续蛾,声音低弱,属脏器衰竭,精神散乱之虚证。
13. 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壮热属里实热证;寒热往来是邪正相争,为半表半里证的特征。
14. 自汗: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阳虚证。盗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入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15. 胀痛-气滞;冷痛-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绞痛-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刺痛-瘀血;灼痛-属热证(实热和虚热);隐痛-多属虚证。
16. (头痛连项者,属太阳经);两侧头痛,属少阳经;前额痛连及眉棱骨者,属阳明经;巅顶痛者,属厥阴经。
17. 饥不欲食:指患者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
多。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18. 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19. 左寸-心右寸-肺
左关-肝右关-胃左尺-肾右尺-肾
20.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缓脉:一息四至,脉来缓慢;洪脉:脉来极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主痰饮、食滞、实热。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亦主虚劳,胃气衰败。(举例:1、实热2、肝胆3 、痛病4、痰饮一选1)濡脉:浮而细软。主诸虚,又主湿。促脉: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结脉: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21. 囟门高突:称囟填,属实证。囟门凹陷:称囟陷,多属虚证。囟门迟闭:称解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所致。
22. 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腐苔:因食积、痰湿浊邪上泛,阳热有余而形成。
23. 热痰:痰黄粘稠,因热邪内盛,煎熬津液所致。寒痰:痰白清稀,因寒邪客肺,肺津失布,聚津为痰。
湿痰:痰白滑量多易咯出,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
燥痰:痰少而粘难咯,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亏虚,虚火内生,烁津为痰。
24. 病室有血腥气,见失血症;尿臊气,见水肿病晚期;有烂苹果样气味,见消渴病晚期。
25. 真脏脉:在疾病危重期出现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又称怪脉、败脉、死脉、绝脉。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
26. 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
27. 肺气上逆以咳、喘、痰为主症;胃气上逆以呃逆、呕恶、嗳气为主症;肝气上逆以头痛眩晕、昏厥等为主症。
28. 血瘀证:疼痛: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肿块:色青紫,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出血:血色紫暗或夹血块。瘀血色脉征:面色黎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等。
29. 饮停胃肠为痰饮;饮停胸胁为悬饮;饮停心包为支饮;饮溢四肢为溢饮。
阳水多因外感风邪或水湿浸淫所致,来势迅猛,属实,与肺脾有关一般从眼睑开始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