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1

 “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卢爱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重点。但是,如果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且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导致目标难以达成。走出“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学误区,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真正重视朗读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根据课文类型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指导方法。关键词:感情朗读;存在误区;对策作者简介:卢爱玲(1969—),女,山东东营人,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

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8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山东 东营 257500)

在山东省远程研修中,我观课四节,除了一节整合课,《骆驼和羊》《四个太阳》和《桥》三课教学时,教师们都制订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三位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都没有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公开课中,执教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或语句。可是,纵观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模式和目标实施以及达成情况,我们身陷教学误区却浑然不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误区

1.朗读目标制订模糊,没有指向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朗读教学作了这样的要求:“低年级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级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年级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依照学生们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而制订,几个字的差别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性、逐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科学性。而我们制订朗读目标时往往表述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笼统、模糊,没有针对性、目的性。这一误区,从低年级学段一直延续到高年级。

《课标》要求:“低年级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阶段就要降低要求,教师一开始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就好了,再渐渐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每

一篇课文都有朗读的要点、难点,教师可以抓住其一进行训练。

《四个太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好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如果学生能在顿号处轻快、短促地停顿一下,用欢快、自然的语调读出词语,那么感情自然而出。还有最后一段:“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如果学生能把问句和“噢”字读好,就读能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目标可以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带有顿号和问号的句子。这样,朗读教学目标清晰,有指向性,也易于达成。

朗读目标的制订除了依据《课标》,还要抓住文本的特色。《桥》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篇幅短,却有二十七个自然段;人物语言简短有力,悲壮的结局出乎意料。朗读时,把握好语速和停顿才能更好地体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这样制订朗读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段落间的停顿和语速的快慢变化,体味老汉的无私精神。

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调,都有作者特有的语感表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细细揣摩,深刻体悟,抓住朗读的要点,制订出别具一格、清晰、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再模糊不清,不再大而化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了雾中之花,不见目标达成

语文课堂中,不见教师范读,促进

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见教师运用恰当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也是我们大多数语文课堂上司空见惯的问题。例如,观摩课中执教《骆驼和羊》的教师,频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卖力地朗读,声音很大,不是拖音就是声调怪怪的。教师也不作指导,按照自己的教学环节上完了一节课,而教后反思中,执教教师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够好。

又如《四个太阳》的教学过程中,识字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该教师又引领学生“分析课文”,朗读就显得“微不足道”。朗读的时间少,教师的范读示范性不强、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的朗读平平,没有读出“感情”。再如执教《桥》的教师素质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步步为营,体悟雨的迅急,感受老汉的无私精神。我以为该教师会达成“学生层层深入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标。但我小心翼翼透过薄雾寻找,也没有看到那支美丽的花——几次自由读、齐读匆匆而过。

设定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课堂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却不具体指导,不见学生提升朗读水平,是语文课普遍的误区。

二、“有感情地朗读”目标达

成的对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达成,需要语文教师足够重视

“有感情地朗读”之所以存在误区,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水平除了通过公开课展示,不会再有其他方式进行测试考查。教师更重

042

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而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会提出较高的要求,长此以往,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就成了可有可无。

特级教师于永正非常重视朗读课文,他备课时会先朗读四五遍。他体验语感,揣摩语句的表达,直到朗读达到纯熟,与文章、作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的境界。于永正老师的课之所以显自然本色,醇厚有味道,让学生深深喜欢,就是得益于他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朗读的水平高超。而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和于老师重视朗读的程度相比相差甚远。普通话不够好的教师如果有于老师的“备课”精神,重视朗读,努力练习,那么朗读水平是会提高的。

教师的朗读水平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可以自信、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前,教师用心体味了文章,在朗读上作了充分准备,便能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文章情境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便自然发生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朗读。学习名师,

做好课下朗读功夫,随时随机有感情地范读,才可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体悟体现在朗读中。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的达成就具备了前提条件,才会走出误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的达成,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我们会发现,在名师的语文教学中,都会有精彩的范读。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匆匆》一课时,几次进行范读,引领学生用心诵读。一名学生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学生读得急促,没有感觉。支老师就让学生停下,边用手势以示节奏,边范读。学生再读时,语速还是过快。支老师就再一次范读。最后,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台下一片掌声。可以看出,范读是最好的指导方法。另外,古诗和现代诗歌短小,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很难。教师可以为诗句标出节奏,帮助学生把握准节奏。

特级教师薛发根也非常重视朗读指导,他教学《我选我》,读第三自然段时,故意读错情感:“林老师亲切地

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学生笑开了,迫不及待地举手。”他问:“笑什么?” 学生回答:“‘亲切地说’,应该是‘笑眯眯地说’,你这是‘恶狠狠地说’。”此时,他引导学生:“‘亲切’和‘恶狠狠’的语气不一样,语态也不一样。”

薛老师的这一教学方法,另类、幽默又润物无声。薛老师在某地执教《匆匆》时,也同样重视朗读指导,他最后还播放了孙道临朗读的《匆匆》。孙道临略带伤感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听众。

教无定法,指导学生的朗读方法也多样各异。我们要根据课文类型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指导方法。我们要诚心地重视朗读教学,走出误区。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薛发根,吴忠豪.《匆匆》教学实

录[J].小学教学设计,2014(1):8-12.

小学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何梅霞

摘 要:绘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资料,受到了小学低年段学生们的喜爱。绘本读物成功地让低年段的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性,所以绘本阅读教学已经成功地变成了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的主要上课手段。同时,绘本也是这个阶段中最适合学生们的读本,其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所占的优势和地位就是我们今天的研究重点。所以,文章将针对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绘本教学;有效性;研究作者简介:何梅霞(1972—),女,福建惠安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7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国家对儿童初期阅读理解的重视,绘本成为我国儿童的重要读本。一本好的绘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和内涵产生影响。与其他图书相比,绘本阅读更加具体直观,更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审美。因此我们将从绘本阅读的重要性和主要作用两方面

来阐述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绘本阅读的基本概念及其

重要性

绘本就是有着少量文字和大量图画的一类书。绘本中的画面基本都来自各个插画师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知,他们为简单的图画赋予深远的含义,看似简单的画面,却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因此绘本远比普通读本更能打动小

学生。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图画比文字富含更多的信息量,使得道理可以变得简单易懂、深入浅出[1]。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妈妈的爱》就讲述了妈妈的爱浓厚深沉,融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文中就将妈妈的爱比作雨天的雨伞、夏天清凉的风、滴落的泪和责备的目光,让学生可以很轻易地明白妈妈的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能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