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PPT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70ab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8.png)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
本课件旨在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设计原则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学习者对该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系统概述1. 给水管网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是将水源地的水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的系统。
它包括水源地、水处理厂、输水管道、水塔、水泵站等组成部分。
2. 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是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经过收集、处理后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系统。
它包括污水管道、检查井、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组成部分。
三、系统设计原则1. 给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水源充足可靠: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避免用户用水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压力稳定合理:保证给水管道中的水压稳定,以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3) 管道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地理条件,合理布置管道,降低输水阻力。
(4) 防止污染交叉:采用适当的阀门和设备,防止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污染。
2. 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正确计算流量: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用水量等因素,合理计算排水管道的流量。
(2) 正确选择管材:根据排水管道的使用环境和排水水质,选择合适的管材,以确保管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3) 合理设置检查井:设置足够数量的检查井,以便检查和维修排水管道。
(4) 合理设置泵站:根据排水管道的高度差和流量要求,合理设置污水泵站,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地流入污水处理厂。
四、系统组成部分1. 给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水源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作为城市供水的水源。
(2) 水处理厂: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输水管道:将经过处理的水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
(4) 水塔:储存处理后的水,以应对高峰用水时的需求。
(5) 水泵站:负责将水从水源地或水塔抽送到输水管道中。
2. 排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污水管道: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第12章 给水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_PPT幻灯片
![第12章 给水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4eee47fa0066f5335b81210e.png)
14
听漏法
电子听漏棒
数字滤波漏水检测仪
15
多探头相关仪:集漏水预定位和精定位于一体, 仅一次检测即可完成一定区域内的漏点预定位和漏点 精定位的仪器,而且对管道属性要求不高,可以在不 清楚管材管径的情况下,进行漏水点定位。
检漏方法
12.3.1 管道防腐蚀 类型: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现象:生锈、坑蚀、结瘤、开裂、脆化; 危害: 水质恶化、水头损失增大、管道漏水甚至爆 裂、阀门操作失灵; 影响因素:溶解氧、pH值、流速、含盐量; 防护措施:表面处理、阴极保护;
❖分区检漏法
• 分区检漏是用水表测出漏水地点和漏水量, 一般只在允许短期停水的小范围内进行。
• 方法是把整个给水管网分成小区,凡是和其 他地区相通的阀门全部关闭,小区内暂停用 水,然后开启装有水表的一条进水管上的阀 门,使小区进水。如小区内的管网漏水,水 表指针将会转动,由此可读出漏水量。
17
12.3 管道防腐蚀和修复
中国产销差水控制的市场有多大?
根据2002城市供水年鉴,2001年中国供水总量 为269.83亿立方米,全国平均漏失率为16.07%,产 销差率为20%。平均水价为1.084元/立方米。保守估 算,若将漏失率降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 标准》中规定的漏失率低于12%,将非管网漏损原因 造成的产销差水降低一半,则全国每年的市场潜力为 17.6亿元/年,这其中不考虑水价上涨所带来的更大 的利润空间及由于产销差水控制带动的相关产业所带 来的收益。
② 为观察、分析整个给水管网现有的输水能力, 制订合理的调度方案,并为今后的管网改造与规划提 供数据,测压点宜设置在大管径干管的交叉点附近。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e79e1033687e21ae45a905.png)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3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3.2 给排水管道系统的构成 排水管网系统构成:
废水收集设施 排水 排水管网 管网 排水调节池 系统 提升泵站 构成 废水输水管(渠)
废水排放口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3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排水系统组成
1.4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1.4.2 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4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1.4.2 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4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1.4.2 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给水系统
为了满足城市和工业企业的各种用水 需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要具备充足的水资 源、取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和输水及配 水管道网络系统,这些系统共同组成了给 水系统。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给水系统的分类
为了满足城市和工业企业的各种用水 需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要具备充足的水资 源、取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和输水及配 水管道网络系统,这些系统共同组成了给 水系统。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排水系统
各种用途的水在被用户使用后,水质受到了 不同程度的污染,成为废水。这类废水携带有不 同来源的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生活环境和 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需要及时地收集和 处理,然后才能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重复利用, 为此而建设的废水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工程 设施,称为排水工程系统。
给排水管网PPT课件
![给排水管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59bc58960590c69fc3765c.png)
• 设计充满度:h/D=1。 • 最小设计流速:管道0.75m/s、明渠0.4m/s。 •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10m/s、非金属5m/s,
明渠见表。
第38页/共67页
• 最小管径:雨水管道300mm、 雨水口连接管200mm。
• 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0.003、 雨水口连接管0.01。
• 最小覆土厚度:同前。 • 最大埋深:同前。
第55页/共67页
• 截流倍数n0 被截流的雨水量为旱流流量的n0倍; 被截流的雨水量为污水量的n0倍。
第43页/共67页
• 降雨历时公式: 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t, t=t1+mt2 。
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5-15min;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m=折减系数(暗管2,明渠1-2);
第44页/共67页
2、管段直径计算
管段直径的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
集中流量 (工企,大型建
筑流入)
总变化系数
转输流量 (上游,侧管
流入)
q3
q1
q2
第11页/共67页
3、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基本概念
① 设计充满度
污水管中深h与直径D的比值。 h/D=1满流,h/D<1不满流。
调节污水量变化;
hD
通风排气;
管道疏通和维护管理。
第12页/共67页
最大设计充满度:
第39页/共67页
• 水力计算图
管径mm
300 400
流速m/s
1.2 0.9
坡度
0.0015 0.001
150 200
流量L/s
第40页/共67页
钢筋混凝土圆管 (满流)n=0.013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2 设计用水量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2 设计用水量](https://img.taocdn.com/s3/m/f57ad0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9.png)
精度要求
预测结果需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 求,以便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
供可靠的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间接用水量
根据生产过程中物料、能 源转换等间接用水需求, 计算出间接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
考虑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 源的重复利用,计算出重 复利用的水量。
工业用水量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用水 量也会相应增加。
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丰富程度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成 本等因素,也会影响工业用水量的选 择和利用。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越多,居民生活用水 量越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生活 用水量越大。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居民生活用水量也 有影响,如温度、湿度、降水
量等。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不同,居民生活用水 量也会有所不同。
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
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预测 法、神经网络法等。
05
其他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计算
计算公式
其他用水量通常采用单位人口用 水量乘以人口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
参数确定
单位人口用水量需要根据当地的气 候条件、生活习惯、水资源状况等 因素确定。
修正因素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用水量的季 节性变化、人口流动等因素,进行 修正。
其他用水量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其他用水量有较大影响,如气温 、降雨量等。
公共设施用水量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和密度
人口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公共设施 用水量越高。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共设施用水量 越高。
气候条件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c96d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4.png)
六、案例分析
给水系统的案例
伦敦的纯净水站是一座由水文化 遗产建筑改建而成的文化中心, 水站的设计结合了现代科技与建 筑传统,使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 旅游胜地。
排水系统的案例
新加坡乌敏岛淡水坑沟渠扩建工 程改善了坑沟的防洪能力,种植 多样植被减缓了降水的冲击,提 高了城市面积的透水性,并为鸟 类栖息地和种植濒危植物提供了 新的机会。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组成、设计和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 何进行维护和管理。学完本课程,你将对给排水管网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概述
管网系统的定义
管网系统是指将分散的供水、供热、供气、排水管道通过一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方式,互 相联系而形成的一整套管道系统。
管网发展历程
管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从古代的人工引水道到现代城市的高压水管网,管网系统 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管网系统的组成
管网系统由管道、阀门、水箱、泵房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它们在线路水力计算、网络优化 配置和设备选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作用
给水系统是指将水源所提供水分 输送到供水用户的管道系统。其 作用是满足居民、企业等的生产 和生活用水需求。
三、排水系统
1
排水系统的组成
2
排水系统由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处 理设施、检修井、污泥处理设施、废水处
理设施等组成。
3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4
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废水质量计算、废水 量计算、管网工程建设及设备选型等方面。 而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下水道堵
塞处理、设检修等。
排水系统的作用
排水系统是指将城市内产生的污水、雨水 及废水排放到处理站或排放点。其作用是 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维护城市基础设施 的正常运行。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图文PPT学习教案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图文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293f4fc4ffe473268abe1.png)
二部分的总水量。
第6页/共117页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 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的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在缺乏实际用 水资料情况下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第7页/共117页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cap·d)
第25页/共117页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给水工程规划。 根据规划法,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阶
段。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应编制分区规划。鉴于 现行的各类给水规范其适用对象大都为具体工程设计, 内容虽然详尽,但缺少宏观决策、总体布局等方面的内 容。为此本规范的条文设置尽量避免与其他给水规范内 容重复,为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的城市给水工程规 划服务,编制城市给水工程详细规划时,可依照本规范 和其他给水规范。
0.7~1.1
0.6~1.0
0.5~0.8 0.35~0.7
0.4~0.7
0.3~0.6
小城市 0.4~0.8 0.3~0.6 0.25~0.5
第28页/共117页
人均综合用水量远高于国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 部、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5部委于2005年4月21日 联合发布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提出了要力争在 2005-2010年间实现工业取水量“微增长”,农业用水 量“零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实现逐步下降的节水 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经济、技术和工程等保障措施。
最大小时用水量:
Qh
1000 Kh Qd 86400
第22页/共117页
相关规范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 标准编制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
给排水管道系统(共13张PPT)
![给排水管道系统(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c6b3fe581b6bd97e19ea21.png)
第一页,共13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排水工程概念、内容、作用、排水体制、排水
❖ 概论
系统的布置形式等
❖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污水管道的设计步骤及
注意事项、设计举例
❖ 雨水管道系统设计 -----雨水管道的设计步骤及
注意事项、设计举例
❖ 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 -----合流制管道的使用条件、
地形地势 有上海、南京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
排水系统布置的影响因素
——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
土壤情况 ——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
二是污水的处理、利用部分——污水处理
五、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排水管渠要求及附属构筑物
河流情况
气候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一页,共13页。
现了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排水系统 ——唐代长安建造了较为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
第四页,共13页。
一、排水工程的发展 (续)
——在近代我国排水工程发展缓慢,建国前全国103个 城市建有排水设施,管线总长,全国只 有上海、南京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 为4万吨。1921年上海北区污水厂,是我国最早的
活性污泥法水厂。
——促进工农业生产,保证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第七页,共13页。
四、排水系统的体制
污水的概念与分类:
——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 了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水,叫污水。
生活污水
按
来 源
工业废水
分
降水(降雨和降雪)
第八页,共13页。
四、排水系统的体制(续1)
污水的最终出路有三:
一是排放水体 二是灌溉农田 三是重复使用
给排水管网 给排水系统概述
![给排水管网 给排水系统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80efaa376baf1ffc4faddb.png)
达到消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1第.1一章给水给排水水排水系管统道的系功统能概与论组成
给排水系统
给水 系统
排水 系统
1.1第一给章水给排水水排系水管统道的系功统概能论与组成
1、给水系统:保证用水对象获得所需水质、水压和 水量的一整套构筑物、设备和管路系统的总称。
1.2.1 给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原水从给水水源进入系统后形成流量,然后
顺序通过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网系 统、用户、排水管网系统、排水处理系统,最后 排放或复用,但各系统中的流量在同一时间内并 不相等。
1.第2一章给水给排水排水水系管统道系的统工概作论原理
1.2.1 给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2)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各种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 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生活饮用水一般采用反应、絮 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工艺和设施;工业用水一般用 冷却、软化、淡化、除盐等工艺和设施。
3)给水管网系统:包括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 施(泵站、减压阀)和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等)又 称输水与配水系统,简称输配水系统。
源
设 施
理 设 施
泵 站
企业 给水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 工业企业生活用水
管网 工业企业消防用水
城市 雨水 管网
城市
城市 污水
污水 管网
处理 设施
受 纳
工业 废水
工业 废水
水 体
管网 处理
设施
第1一.1章 给给水水排排水水管道系系统统的概论工作原理
给排水系统的功能划分
排放和 重复利 用系统
水源取 水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组成见下图: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e8d5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8.png)
排水管网的分类与布局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排水管网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重力流和压力流等多 种类型。
布局
排水管网的布局应遵循整体规划、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原则,根据地形、地 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排水顺畅。
排水管网的材料与附件
材料
常见的排水管网材料有铸铁管、钢管、混凝土管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施工方法与技术
沟槽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 的开挖方法,确保沟槽的尺寸、坡度 和深度符合标准。
管材选择与连接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选择合适 的管材和连接方式,确保管道的强度、 耐久性和密封性。
管道安装与铺设
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管道 的安装和铺设,确保管道的位置、标 高、坡度等参数符合标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初步 设计方案。
详细设计
对管网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包 括管道材料、管径、埋深等。
施工图设计
完成施工图纸设计,为施工提 供依据。
优化设计与实践
优化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实践经验
总结实际运行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设计理念 和方法。
技术创新
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网系 统性能。
05
给排水管网系统施工
施工准备与规划
现场勘查
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 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为后
续规划提供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规模、要求和现场条件, 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 括施工队伍、材料、设备、进度等 方面的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给水排水工程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大部份。 ❖ 给水工程的任务; ❖ 排水工程的任务。 ❖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规划与保
护、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管网系统工程。
❖ 本课程为给水排水专业的主干课,教材中主要讲述 的内容为给水的输送和分配以及废水的收集和输送 管道系统网络的理论、工程设计与管网的管理维护 和运行调度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
8.排水管网系统的体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截流式) 分流制排水系统
21
本章重点
❖ 给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 水质变化过程。 ❖ 为何对于某些管网要实行分区供水? ❖ 应该采用何方式来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 应该采用何方式保证排水系统的运转安全性? ❖ 如何进行排水体制的选择?
22
第二章 管网工程规划
1.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确定给排水系统的服务范围和建设规模 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 确定水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 管网规划与定线
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城镇及工矿企业规划时兼顾给水排水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与城镇和谐发展 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与建设范围 合理利用水资源与保护环境 规划方案尽可能经济高效
4.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功能:水量输送、水量调节、水压调节 特点:分散性、连通性、传输性、扩展性
18
思考题
❖ (水源地)为何取水口一般布置在河流较窄 的地方?
❖ (水质)为何取水口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 ❖ (水压)为何给水处理厂一般建筑在城市地
势较高处而污水处理厂却建设在较低处?反 之有何问题?
27
第二章 管网工程规划
3.给排水工程规划工作程序(自学) 4.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数学分析法、方案比较法
a.静态法 年计算费用 W C Y 缺点:投资偿还期确定困难T、不能反映资金的
时间价值。
19
第一章 概述
5.给水管网系统的组成
给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 水量调节设施等。
6.排水管网系统的组成
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水量调节池、 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渠)、排放口等。
20
第一章 概述
7.给水管网系统类型
(1)按水源的数目分类 (2)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分压、分质) (3)按输水方式分类
暂行规定》 ❖ 卫生部1994年发布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25
可研相关法规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G36-79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0-199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GB/T50335-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16-8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1号令) ❖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9号)
24
可研相关法规
❖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J46-82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 建筑防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 劳动部1998年颁发的48号文《关于生产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检察的
23
可研相关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2国务院第284号令) ❖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 ❖ 《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6年3月) ❖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5月) ❖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11月) ❖ 《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2003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
16
第一章 概述
1.给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功能:
(1)水量保证 (2)水质保证 (3)水压保证
2.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取水系统 (2)给水处理系统 (3)给水管网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 (5)废水处理系统 (6)排放和复用系统
17
第一章 概述
3.给水排水系统工作原理 (1)流量平衡 (2)水质关系 (3)水压关系
1
❖ 教材:严煦世、刘遂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 主要参考教材: ❖ 1.许保玖著。给水处理理论。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0 。 ❖ 2.周玉文、赵洪宾著。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 ❖ 3.唐受印、戴友芝等编 。水处理工程师手册。
化工出版社,2000,629-66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可研一般包括内容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根据城市(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3)确定给(废)水处理规模及处理程度。 4)对给(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论证。 5)确定给(废)水处理建设用地及地址。 6)给(废)水处理工程方案。 7)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 运行和节能措施。 8)项目运行管理。 9)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预测。 10)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11)财务评价。 12)社会效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