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期末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方法大全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方法大全导语: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两个关键方面。
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深入理解,而心理辅导方法则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提升心理辅导技巧。
一、经典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关注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产生的影响。
心理辅导中的行为疗法常用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来改变负面行为。
例子:通过奖励机制,帮助一个厌食症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类思维、感知和记忆的过程。
心理辅导中的认知疗法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和信念,帮助其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消除负面情绪。
例子:帮助一个抑郁症患者识别并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心理辅导中,师生互动和群体辅导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常见方法。
例子:在学校中,让学生通过模仿优秀同学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心理辅导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认知和行为的原理,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缓解心理问题。
例子: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克服害羞和焦虑,提高社交能力。
2.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心理辅导师通过尊重和理解患者的个体需求和价值观,帮助其发展自我意识和个人潜力。
例子:通过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帮助一个职业迷茫的个体找到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
3. 解决问题的短期治疗解决问题的短期治疗旨在帮助个体解决特定的问题,通常在几次短期会话中完成。
该方法侧重于问题解决和目标实现。
例子:通过解决问题的短期治疗,帮助一个失眠的个体找到睡眠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改善睡眠质量的策略。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2、诱因: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景和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
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4、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给被试提供满意快活的刺激,就叫做正强化;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某种不愉快的经验或事物因此而消失,就叫做负强化.5、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固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6、归因: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的原因,这种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论就称为归因。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9、学习定式: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10、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1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
12、注意:指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柑橘赫尔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1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德尔心理过程。
16、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17、情绪智力: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18、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饿、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方法大全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方法大全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通过理论和实践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心理辅导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种将认知过程和行为相结合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互影响。
在心理辅导中,认知行为理论通常被用于帮助人们发现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认识到自己的思维错误和消极行为,个体可以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的目标。
二、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一种注重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自由意志。
人本主义心理辅导方法通常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目标,通过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倾听,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三、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在心理辅导中,精神分析理论常常被用于探索和解析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
通过分析个体的梦境、回忆和情感表达,帮助人们理解和缓解内心的冲突,实现自我和心理的平衡。
四、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行为原则的心理辅导方法,它注重改变人的具体行为。
在行为疗法中,个体被鼓励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状态。
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帮助人们逐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疗法解决问题疗法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心理辅导方法。
在解决问题疗法中,个体被鼓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源,通过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制定实施计划来改变现状。
通过引导个体主动面对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解决问题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结论: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为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指导。
通过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心理健康和幸福。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第一章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4、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5、安慰剂效应(参考《心理学与生活》)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第三章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心理学导论期末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学习方法“SQ3R”中,3R是指()。
A.阅读背诵复习B.提问阅读背诵C.浏览背诵复习D.浏览提问阅读正确答案:A2、“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
A.一个认知过程。
B.一种行为模式。
C.一种心理状态。
D.一种个性特征。
正确答案:C3、强调人的自由意志,指出人要自我实现,展示个人潜能,这是哪个心理学派的观点?()A.人本主义学派B.认知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正确答案:A4、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进而研究这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参与式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个案法正确答案:B5、“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精神分析学派会关注()。
A.孩子在发展的早期发生了什么创伤事件影响了他现在的行为。
B.孩子是怎样看待学习成绩的,是否对自己有过低的评价或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方式有偏差。
C.这个行为的强化模式是什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学习的环境中存在什么强化模式。
D.每个孩子都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孩子的自主性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自主性。
正确答案:A6、以下不属于心理现象的是()。
A.人的外显的行为模式。
B.个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C.认知、情绪和动机等心理活动过程。
D.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某种情绪状态。
正确答案:A7、下列哪个案例/研究发现最能够支持心理发展的“遗传-环境交互影响”观点()。
A.狼孩丧失语言学习能力。
B.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C.不同环境长大的同卵双胞胎心理特征相似,被同一家庭收养的无血缘关系的子女在心理特征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确答案:C8、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A.马斯洛B.斯金纳C.洛伦兹D.皮亚杰正确答案:C9、发展心理学中,研究婴儿认知发展关键期的典型实验范式是()。
A.去习惯化范式B.错误信念范式C.三山实验D.守恒实验正确答案:A1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下列哪种能力属于前运算阶段获得的()。
心理与健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健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行为B. 心理活动C. 心理活动和行为D. 心理活动、行为和神经科学答案:C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一方面?A. 意识B. 潜意识C. 自我D. 超我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A. 情绪稳定B. 适应环境C. 社交能力强D. 过度依赖他人答案:D4. 心理应激是指什么?A. 心理疾病B. 心理适应C. 心理紧张状态D. 心理放松状态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的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人本主义疗法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情绪和情感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错误)2. 心理障碍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完全治愈。
(错误)3. 压力过大时,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是有益的。
(正确)4. 心理治疗只适用于严重的心理疾病。
(错误)5.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健康的定义。
答案: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保持情绪稳定,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的一种状态。
2. 描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过程。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模式,以及通过行为实验来验证和调整这些认知,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3. 解释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
答案:心理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心理和生理上出现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评估、生理激活等,这些反应有助于个体适应和应对压力。
4. 阐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采取主动行动,并能有效应对压力,从而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第二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阳光大学生网大学生试题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第八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二、多项选择题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心理学试题必会要点一、判断题: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期末复习心理学研究方法
1.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1)掌握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开阔心理学研究思路3)提高评价研究的能力4)初步学会做研究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把心理现象放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去考察,并且要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把支离破碎的研究结果统一起来,形成对心理现象全面系统的理解。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对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心理学中贯彻客观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控制一定外部条件(2)选择合适的行为指标(3)确定心理现象的生理指标4.科学研究的特点1)目的性: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课题为中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2)创新性: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和他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3)系统性:科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组织管理都是一个系统。
4)控制性:科学研究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活动。
5.科学研究的目的1)描述对象的状况2)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3)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4)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6.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是:从各种事实中归纳出一定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演绎出各种有关假设;以进一步的事实验证这些假设,从而使科学研究进入高一级水平。
可见,科学研究是归纳和演绎的整体循环。
7.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任何学科都有其方法论体系,此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1)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一般为一种哲学思想或哲学方法论。
主要有现象学、实证主义、释义学(西方);辩证唯物主义。
2)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文献综述法、实验法、模拟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通用方法。
8.实验研究是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9.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两种思路:归纳和演绎。
10.心理学理论有大型、中型、小型之分。
目前心理学没有公认的大型理论体系,但出现过多种中型理论体系,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理学期末复习第五章⾏为学习理论第⼀节经典性条件作⽤理论(巴甫洛夫)⼀.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理论1.⾏为学习理论的代表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纳的操作性条件作⽤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巴普洛夫是俄国⽣理学家、⼼理学家、⾼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
诺贝尔奖⾦获得者。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的⼈,是后来⾏为主义发展的奠基⽯。
3.狗分泌唾液实验(1)实验⽅法是,把⾷物显⽰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2)PPT实验过程:巴甫洛夫将狗置于隔⾳实验室内,⾸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物,则狗产⽣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不出现⾷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的反应。
(3)实验结果:1.在这个实验开始时,⾷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铃声不能诱发狗的唾液分泌,这时⾷物叫⽆条件刺激(UCS),铃声叫中性刺激(NS),⾷物引起唾液分泌称为⽆条件反应(UCR).2.在铃声与⾷物经过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没有⾷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此时,中性刺激铃声(具有了诱发唾液分泌反应的⼒量)成为条件刺激(CS),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铃声和唾液分泌之间就建⽴了⼀种新的联系)叫条件反应(CR)。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PPT(5)PPT经典条件反射的含义:将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相结合,使该条件刺激成为⽆条件刺激的信号,从⽽引发原先只能由⽆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
(6)PPT学习的实质: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经典性条件反射揭⽰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理机制。
*学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动物学会了对铃声进⾏反应(7)经典型条件作⽤的基本内容:⼀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心理学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心理现象B. 生物现象C. 社会现象D. 物理现象答案:A2. 心理学的三大势力不包括()。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神经科学答案:D3. 弗洛伊德是()的创始人。
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C4. 记忆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 感觉记忆B. 短期记忆C. 长期记忆D. 永久记忆5. 情绪的维度理论是由()提出的。
A. 詹姆斯B. 兰格C. 汤姆金斯D. 施奈德答案:C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答案:D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费斯廷格D. 罗杰斯答案:C8.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均匀递减D. 先快后慢再快答案:A9.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提出的。
B. 斯金纳C. 华生D. 罗杰斯答案:A10. 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是()。
A. 心理测验B. 心理治疗C. 心理辅导D. 心理教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D. 工程心理学答案:ABCD2. 情绪的三个主要成分包括()。
A. 生理成分B. 认知成分C. 行为成分D. 环境成分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学习环境D. 学习材料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行为疗法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人格理论的主要流派?()A. 特质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
心理学的期末考试带答案
心理学的期末考试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心理和行为D. 人类心理、行为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答案:D2.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受什么影响?A. 意识B. 前意识C. 潜意识D. 意识和前意识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知觉B. 思维C. 情绪D. 内分泌答案:D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6. 哪个心理学流派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人本主义D. 认知主义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学习理论中强化的作用?A.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B.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C. 维持行为的持续性D. 改变行为的方向答案:B8.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丹尼尔·戈尔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9.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怎样的?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均匀递减D. 先快后慢再快答案:A10. 哪个心理学概念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倾向于选择中间选项的现象?A. 锚定效应B. 选择悖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中间选项效应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记忆?A. 注意力B. 情绪状态C. 身体健康D. 睡眠质量答案:ABCD2.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自我认同B. 获得亲密关系C. 获得自主性D. 获得勤奋感答案:A3. 以下哪些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群体行为B. 人际关系C. 社会影响D. 个体差异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A. 倾听B. 共情C. 指导D. 反馈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压力的积极作用?A. 提高警觉性B. 增强适应能力C. 促进问题解决D. 导致健康问题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心理学期末考核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答: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2.暗适应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3.图式答: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4.情景记忆答: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答: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优缺点在于是否适合你,每种方法适合不同的人,没有什么绝对的优缺点,;想学好,就要掌握基本的佛洛伊德知识,;然后再去学荣格的,根据学的东西去观察周围的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他以前做什么的,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2、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有信度不一定意味着有效度;答案补充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1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缺点:对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同时由于被试者主观意识到他们是被观察者,在行为表现上可能有所不同,而研究者的主观童识也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2实验法的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缺点:使用这种方法时,实验情境和实验者对被试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要小心处理;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3调查法的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调查法又称询问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4档案研究法的优点:跨越时间空间,有些纪录可追溯到几百年,这是其他方法难以胜任的;缺点:是受现有材料的局限,而且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如何也难以断定;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答:一、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三、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仅仅把意识理解为人脑的机能,并不能完全说明意识本身.因为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外界的信息输入,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但人脑并非是一块“白板”,并非只对外界作机械的应答,而是要用主观的反映形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对外界信息进行能动的改造,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和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属于人的主观世界.但是,无论感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存在着反映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等区别,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但是,究其原因,这种情况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社会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都可以从物质的过程得到说明.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主观映象只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形态.但是,这种歪曲虚假的主观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即使荒唐的宗教观念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客观基础的,它不过是把自然界和自然力神化,或是使人间的力量具有超人间的威力罢了.人的意识不管主观的色彩多么浓厚,不管披上什么样的神秘外衣,它归根到底有着自己的客观“原型”.四、从总体上看,意识不等于认识,因为意识包含着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满意、不足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意识作为人类知、情、意的精神结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而是高度理性化和理想化的心理,这就使它与动物心理区别开来.通常我们把意识的含义理解为与“精神”相同,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可称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五、从意识活动的各个层次上看,又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区分:首先,从意识活动的主体看,意识可区分为社会意识、群体意识、个人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群体意识又可划分为民族、阶级、小团体、职业性的各种意识,它是由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立场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意识是由个人的实践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从意识的自觉性程度看,意识又可分为潜意识与显意识.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它是潜藏于深处、未被唤起或不自觉反映的意识,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到并有一定目的控制的意识.人类的意识总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统一,在显意识控制下的那些反映,只是与随意行为有关的那些部分,而大量的不随意行为则是由潜意识自发控制的.再次,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又可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未来意识.传统意识是人类从整个历史发展、民族发展中继承下来的意识,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渗透于人们习惯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中,具有某种强大的惯性作用;现实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意识;未来意识则是人们依据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的面向将来的意识.传统意识、现实意识、未来意识是每一代人在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意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对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从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看,系统的、自觉的、定型化的社会意识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意识形态,即观念形态;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物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地表现在以这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自然界打下人类“意志的印记”.具体考察意识的能动作用,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意识能动作用的质,就是它对客观事物发展影响的性质,即促进还是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区别一切时代一切意识根本性质的标志.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状态、发展规律等.能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往往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能动作用的量的方面,是它影响客观事物发展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等等.意识只有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起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因此,一种意识对客观事物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斗争使先进的意识战胜落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简答概念的种类;答:概念的种类:区分概念种类的标准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与相互关系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正统概念和模糊概念4.思维及其特征;答: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第二,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思维是什么之前人们将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智力三元理论;答: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广泛的智力行为;2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3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及相应的过程;4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5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刺激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2.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答: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大学心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描述心理现象B. 解释心理现象C. 预测心理现象D. 控制心理现象答案:D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受()的驱动。
A. 意识B. 前意识C. 潜意识D. 意识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知觉B. 记忆C. 情感D. 思维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 艾森克B. 加德纳C. 戈尔曼D. 斯金纳答案:C6.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神经质与()有较高的相关。
A. 焦虑B. 抑郁C. 外向性D. 开放性答案:A7.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班杜拉D. 罗杰斯答案:C8.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功能?()A. 描述B. 诊断C. 预测D. 治疗答案:D9. 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信任感B. 建立自主性C. 建立同一性D. 获得亲密感答案:C10. 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
A. 能力B. 身份C. 角色D. 所有特征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些属于心理治疗的方法?()A. 行为疗法B. 认知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药物治疗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效果?()A. 学习动机B. 学习环境C. 学习材料D. 学习策略答案:ABCD3.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下列哪些特质属于外向性?()A. 社交性B. 情绪稳定性C. 活跃性D. 冲动性答案:ACD4. 下列哪些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群体行为B. 人际关系C. 社会影响D. 跨文化心理学答案:ABCD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下列哪些需求属于缺失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AB6. 以下哪些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自我意识B. 自我调节C. 动机D. 社交技能答案:ABCD7. 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列哪些阶段属于儿童期?()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主动与内疚D. 同一性与角色混淆答案:ABC8. 下列哪些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功能?()A. 描述B. 诊断C. 预测D. 治疗答案:ABC9. 以下哪些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A. 观察学习B. 模仿C. 强化D. 认知过程答案:ABCD10. 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下列哪些是自我实现者的特质?()A. 接受现实B. 自我实现C. 创造力D. 独立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咨询期末考试
心理咨询期末考试心理咨询期末考试重点一、心理咨询的定义: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自助的过程。
二、心理治疗的定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人们心理疾病的过程。
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异同:相似点:(1)采用的理论方法相似;(2)工作的对象有时候是相似的;(3)都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4)都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不同点:(1)咨询和治疗的对象有所不同;(2)处理范围有所不同;(3)所花时间不同;(4)重视的意识层次不同;(5)干预的特点不同;(6)从业者接受的专业训练不同;(7)历史渊源不同;(8)称谓不同四、心理咨询师的素质:条件要求:1、职业道德:(1)不能歧视来访者;(2)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局限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与来访者讨论咨询方案;(4)不得产生与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5)如果不适合应向来访者说明并转介;(6)遵守保密原则2、专业知识、技能:(1)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2)对一种或一种以上心理治疗理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用于临床实践中;(3)至少应掌握一些谈话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4)应具有一定时间的接受督导的训练和临床实习的经验3、心理品质:(1)助人之心;(2)心理健康;(3)心态开放;(4)自我认识能力;(5)敏锐的观察力;(6)良好的沟通能力;(7)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8)良好的人际亲和力五、保密原则:P21六、专业限制:1、治疗关系独特性的限制;2、职责的限制;3、时间的限制P31七、共情(通情达理):共情是指体别人内心世界。
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二是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八、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九章1、【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在过去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5、【再造想】:再造想是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一、简述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
意识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一是言语符号系统,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进行信息加工。
在信息加工中,两种系统可能重叠,也可能一种占优势。
在一定条件下,表象和言语可以互译,言语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也可用言语贮存起来。
二、创造想象依赖于哪些条件?答:(1)创造动机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动力。
(2)原型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3)灵感是产生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4)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想象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表象的特征是什么?答:(1)直觉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无论人如何努力,表象也不会持续太久,几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动;表象的想象不完整。
(2)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人多次知觉的结果。
它通常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第十章1、【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形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2、【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
大学慕课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期末考试答案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期末考试答案1单选(1分)下列哪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工作正式落地生根:A.《儿童心理学》B.《青年期心理学》C.《心理学原理》D.《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正确答案:B2单选(1分)被誉为“客体关系理论之母”的是:A.克莱因B.弗洛伊德C.温尼科特D.费尔贝恩正确答案:A3单选(1分)属于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A.巴甫洛夫和斯金纳B.巴甫洛夫和华生C.华生和桑代克D.斯金纳和桑代克正确答案:B4单选(1分)放松训练的一般顺序是:A.双手——双臂——脚——下肢——头部——躯干B.双手——双臂——躯干——头部——下肢——脚C.头部——躯干——双臂——双手——下肢——脚D.头部——躯干——双臂——双手——脚——下肢正确答案:C5单选(1分)艾利斯认为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不包括:A.糟糕至极B.以偏概全C.绝对化要求D.过分概括正确答案:B6单选(1分)来访者中心疗法创立的假设是A.自我概念是人成长的首要问题B.人在本质上是可以信赖的C.人的社会性是其痛苦的来源D.所有人都有基本的自我实现的倾向正确答案:D7单选(1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鲍恩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A代际传递B.三角关系C.自我分化D.家庭结构正确答案:D8单选(1分)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A.2B.3C.9D.6正确答案:D9单选(1分)以下哪项不属于叙事疗法的基本观点:A.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合作治疗的关系B.强调动员来访者内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其有能力疗愈自己C.问题才是问题,人本身不是问题D.问题来自于个体与主控叙事之间的冲突正确答案:B10单选(1分)后现代治疗流派主要包括焦点短期治疗和()?A.叙事治疗B.正念疗法C.人本主义疗法家庭治疗正确答案:A11单选(1分)心理咨询是以()的形式进行的,要求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技术来分析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学的帮助。
心理学 期末考试
第一章绪论1、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2、【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
4、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心理过程一般是指认知、情感、意志三大心理过程。
6、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7、注重心理活动的整体功能和效应的心理学流派是格式塔学派8、个性倾向性(体现在:需要、兴趣、动机、信念9、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精液质、抑郁质)、性格(谦虚、勤奋、合群、勇敢等)10、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认为,在心理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兴起的三大理论派别,它们行为主义、格式塔、精神分析。
3、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因此,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认识过程。
4、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统称为个性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特征。
5、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6、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7、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好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二、选择题1、( D )认为对梦的解释可以作为治疗精神疾患的一种方法,并把研究梦的结果和提出的解释撰写成《梦的解析》。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冯特 D.弗洛伊德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周周二3-4节课综C404名词解释4*10简答 2*15论述1*30理论和例子的结合一:亚里士多德(384—322 B.C.):1、在他的知识大厦,他认为无论从经验论,还是从唯理论出发,灵魂都是与活机体的研究有关系的。
(科学心理学的源头)2、灵魂是活跃机体的一种表现,活跃生物又是灵魂的一种表现(根除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3、专注于用具体词句来描述与阐释人类经验与行为4、灵魂代表一种功能(通过形式,物质的内部潜力得以实现:形式—功能—灵魂)5、灵魂是客体,代表整个活跃的有机体6、灵魂是一个过程:有机体—事件—环境,相互作用7、记忆的经验研究:临近性、相似性、对比性二:、柏拉图(稍微看看)1、灵魂因为是非物质的,便可以领悟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永恒的。
身心二元论)2、在他那超越有形物体的具体直接性的明显力量中,灵魂有用抽象关系打交道的能力。
数学的世界是比感觉的世界更高、更真实的世界。
(人的灵魂是认识的主体)3、《理想国》中,人的行为来源:欲望:在性质上主要是欲望;情绪:由血热而引起;知识:发源于头部。
(对应三种灵魂角色论)三、德谟克利特:了解他提出了原子论,物质层面四、笛卡尔理论:(1596-1650 法)1、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2、思与在的二分:精神无广延,物质有广延;3、肉体运动的机制:神经被视为管道;4、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的二分;5、灵魂的定位:认为松果腺是人类灵魂寄居的地方;6、情绪的分类:惊奇、喜爱、欲望、快乐、悲哀、憎恶。
五、莱布尼兹理论:(1646-1716)1、身心关系的二元论:肉体/机械,心理/精神,心理活动不影响肉体,先定和谐(没有相互影响,但彼此完全一致,身体和心的变化不存在因果关系),身心平行论2、单一体概论:世界有无数单一体构成。
单一体是某种灵魂、非物质。
意识三分,知觉与感觉的区分,影响了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六、构造主义的定义构造派的心理学家是从心理化学的角度出发,主张研究分析各种心理复合体构造,也就是分析研究构成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元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法,因此构造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冯特体系1、对象:与间接经验相对应的直接经验;2、研究方法:自我观察/内省法3、目标:①把意识过程分析成几要素;②分析这些要素是怎么联系的;③确定要素联系的规律。
4、经验的要素:感觉、情感5、统觉学说:知觉单元、心理合成律冯特把统觉看作主观自生的内部创造力,是把印象提高到注意焦点的过程。
各心理元素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而组成新的心理复合体。
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来实现。
七:机能主义定义:探讨有机体适应环境问题的心理或机能,心理或心理过程要完成什么,从心理是一种活动(机能)的集合体的角度来研究心理,认为心理活动或机能在现实世界中可以产生实际的、显著的结果。
代表人物:詹姆斯著作:《心理学原理》1.中心原则:研究适应其环境的活生生的人,反对去发现经验要素;2.重视人类本性中的非理性因素;3.理智的形成受各种欲望的影响;4.提出意识流。
这一概念对文学创作也有影响。
5.明确反对构造主义把意识分解为各个要素。
意识是动态的、变化的。
意识本质是积累性而不是再发性的。
意识具有选择性、目的性。
6.情绪研究:提出“身体反应先于情绪的出现”,同一时期,丹麦生理学家兰格也发表了类似理论,因此人们把它称为詹姆斯-兰格理论。
八:行为主义定义一:完全客观的心理学。
只研究能用诸如刺激与反应加以描述的动作;所有心灵主义的概念,诸如意象、心理、意识等,都是要被丢弃的。
假定存在意义过程的内省技术,也是与行为主义无关的。
---笔记定义二: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是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上届复习资料代表人物:华生1878年出生于美国,父母处于两种不同的成人模式,使华生备受折磨。
肌肉运动提示(肌肉的感觉)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本能反射、后天发射。
成人的恐惧、厌恶、焦虑都是通过童年早期的行为造成的。
这一点和精神分析有相似之处,童年对每一个个体都至关重要。
九、格式塔心理学定义: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完整性,心理、意识不等于元素的机械总和,知觉总是大于感觉的总和,也即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上届复习资料代表人物名字:韦特墨、考夫卡、苛勒十:皮亚杰的思想(概括说明,不用很细)1、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顺应。
2、基本概念:①图式:动作的结构、组织。
个体之所以能对刺激做出反应,就是因为具有同化这种刺激的图式。
②同化:环境因素被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示或结构中,以丰富主体的动作。
③顺应:有机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个体必须建立新的图式或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文化。
④平衡:在同化和顺应之间达到平衡。
平衡是不断发展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发展阶段(老师没要求)①因素:*成熟。
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精神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更多是生物学因素。
*物理环境:物理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逻辑数理经验:个体理解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社会环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之间的传递。
*平衡过程: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阶段论:*几个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进化);*前一个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个阶段,不能互换;*各个阶段是交叉重叠的;*阶段次序不变。
4、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不要求)①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出生-2岁)因果性、意象、思维、语言、协调感觉知觉与动作间的活动。
六个阶层:*本能阶段(出生-1个月)*最初习惯形成阶段(1-4、5个月)*运动习惯与知觉协调阶段(4、5-8、9个月)*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协调发展(9-11、12个月)*物体永存性阶段(11、12-18个月)*推想阶段(18个月-2岁)②前运算阶段(2-6、7岁)内化-表象-语言复现表象能指、所指-语言表象思维/直觉思维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4、15岁)命题运算思维阶段十一: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无意识理论、催眠术的产生重点:磁疗法与催眠术的关系和发展历程和线索、弗洛伊德放弃催眠转向自由联想的原因1、无意识的早期理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阈限理论2、早期的心理病理学的研究3、麦斯美和磁疗法:人体内有一种动物磁液,过多过少失去平衡就会患精神病。
奥地利医师麦斯美用通磁的办法,使机体磁液恢复平衡,这是催眠术的前身。
4、催眠术的发明使用:曼彻斯特医生布雷德通过发明催眠将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单一观念状态,其要点就在于注意力的集中。
后来以沙柯为代表的巴黎派和南锡派将其运用到治疗中,沙柯认为催眠是一种神经症病症,南锡派则认为催眠完全是暗示的作用,与癔症无关。
重点来了:弗洛伊德先后在两派学习催眠术,是他坚信癔症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功能性的精神动力创伤;性的因素在神经症中起到重要作用;催眠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心理治疗价值。
但是渐渐发现其局限性,在老师布洛伊尔的启发下开始使用宣泄疗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疗效不够持久,于是改用其创造的自由联想方法,即在觉醒状态下让病人将压抑在心中的意念或联想毫不保留的通过自由言说倾诉出来,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与后来在1895年合作发表《癔症研究》,标志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
十二:弗洛伊德的生平和理论(重点知道梦的解析理论)重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和精神分析理论作为治疗的精分:1、抵抗:分析的开始,抵抗越强问题越严重,注意移情2、释梦:梦有三种工作机制——凝缩、移置、象征化3、治疗:一周三五次,分析三个月到几年4、分析家的培养:个人分析、督导分析作为理论的精分:1、第一拓比:意识三分(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无意识:是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如梦、癔症)。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库,许多得不到满足的欲望被压抑,但它们并不能消灭,而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前意识: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通过回忆记起来的经验2、第二拓比:人格三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超我super-ego: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代表良心和自我理想,是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
超我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自我理想和良心3、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成熟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贡献:1、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2、开辟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领域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局限:1、"泛性论"倾向2、生物学化倾向3、理论上的主观色彩浓厚4、方法论上的局限十三:荣格思想1、人格结构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是人格整体论人格的结构(1)意识:荣格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2)个体潜意识:是指一个人当前意识不到的个人生活经验。
个体潜意识主要是由具有情绪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所谓情结,是指一组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3)集体潜意识(种族潜意识)是指潜意识心灵中反应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普遍经验的部分。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包括远祖在内的各个时代累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原型:是指对某种特定经验作出情绪反应的遗传倾向。
2、人格发展:弗洛伊德是研究个体婴幼儿时期(0-5岁),人格是过去的事件决定的。
荣格认为人格不仅由过去的事件,也由未来的事件决定。
目标、抱负、追求对人格的影响。
但这也暴露了荣格理论上的缺陷,对目标的追问又会回到过去的事件。
3、人格类型论①两种类型:内倾型和外倾型②心理活动具有四种功能: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③人格的8种类型:即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十四:拉康理论1、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无意识是彼者的话语。
彼者的场所,是彼者话语的在场;言语活动能指场所;当主体拥有语言后,能将需要变为要求2、主体理论:①镜像阶段②俄狄浦斯情节,三阶段:母子二元关系(想象关系);母、子、父三元关系;父子关系。
③主体三元结构4、欲望理论:①需求-请求-欲望;②欲望是大彼者的欲望;③欲望就是换喻/隐喻。
十五:儿童精神分析简史1、弗洛伊德案例:小汉斯2、克莱茵好母亲/坏母亲 0-3岁前俄狄浦斯时期3、Winnicott提出过渡客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