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案例分析、适应症、禁忌症、循环护理及留置胃管探讨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案例分析、适应症、禁忌症、循环护理及留置胃管探讨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案例分析、适应症、禁忌症、循环护理及留置胃管探讨临床实事导入患者杜某某,女64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2小时”入院。

入院后在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急诊行脑动脉造影术,以“脑梗死”入住我科,入院后需要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可病人实际情况是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无法配合此项工作,立即告知主管医生,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遵嘱执行。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规定:溶栓后24小时避免留置胃管通过与主管医生沟通,报告护士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有无不适。

当家属跑到护士站反映患者咽喉部不适时,因为留置胃管时,对咽喉部产生的刺激,使患者感觉到不适感。

之后,每班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

脑梗死、溶栓治疗概述脑梗死指的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三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的局限性脑曼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溶栓治疗就是使用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以使血管再通,使受阻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1.年龄不超过75岁;2.发病6小时之内;3.血压低于180/110mmHg;4.无意识障碍,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的预后较差,故出现意识障碍时可以考虑;5.瘫痪肢体肌力在nj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6.头部CT排除脑出血;7.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8.正常凝血状态。

(二)禁忌症:1.活动性出血;2.出血性疾病;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4.凝血功能异常。

循证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多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在溶栓治疗24h内应避免留置胃管,但是延迟胃管留置会对患者的康复及病情转归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脑梗死溶栓患者如何安全留置胃管并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阿替普酶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最有效药物之一,它可以使血栓溶解以使血管再通,使受阻的脑组织恢复血流灌注,重新获得血氧供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急性脑梗死使用阿替普酶溶栓一例分享

急性脑梗死使用阿替普酶溶栓一例分享
• 急查心电图、血糖、血常规、凝血系列未 见明显异常。
• 治疗:阿替普酶:50mg,其中5.0mg在1分 钟内静推,余下的在60分钟内输液泵泵入。 (按0.9mg/kg)
溶栓后
• 患者溶栓后第19分钟左下肢肌力、感觉恢 复,第23分钟左上肢肌力、感觉恢复。第 48分钟左右出现少量牙龈出血,停溶栓并 压迫止血后未再出血。NIHSS评分0分。
• 溶栓后24小时检查头MRI、MRA未见明显 新鲜病灶及缺血灶。启动二级预防相关治 疗。
总结
• 尽早溶栓,抓住卒中诊治“黄金一小时”,时间就是大 脑——越早溶栓,预后越好。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缺血性脑 卒中救治的关键,必须分秒必争。
• 此患者于20:03就诊我院急诊,病房内20:58开始rt-PA注射 溶栓,使用55分钟完善了医师评估(询问病史,实验室化 验检查、NIHSS评分),通知卒中治疗小组成员到位,头 颅CT扫描,化验检查及头CT报告完成,评估患者符合溶 栓指征。
• 体征:BP144/78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言语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软,双 下肢无浮肿,颈软,无抵抗,额纹、鼻唇沟对称, 伸舌居中,左侧肢体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完成 较右侧差,左侧肢体触觉,温痛觉,音叉振动觉 减退。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 侧肢体肌力Ⅴ级。膝反射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 阴性。
• 溶栓前NIHSS评分4分,根据2013年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指南及2014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指南,该患者 无禁忌症,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中 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急预案等同患者家属 沟通,同意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
• 头CT提示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基 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急性脑梗死 (右侧丘脑?)

医心护脑-健康向未来——静脉溶栓患者个案康复护理实践分享

医心护脑-健康向未来——静脉溶栓患者个案康复护理实践分享
疾病相关专业知识、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制成宣传手册,放置于患病房走廊健康宣教栏处,便于患者及家属取放学习,定期开展公休会讲解疾病预防知识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指导
出院评估
入院时 Morse评分:70分(高危) Caprini评分:8分(高危) Barthel评分:55分(中度)Waterlow评分:10分 洼田饮水试验:3级谵妄评分:0分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该患者吞咽功能3级,溶栓24小时后遵医嘱插胃管予以鼻饲进食,严格遵守鼻饲注意事项,以防呛咳、返流、窒息、坠积性肺炎等不良并发症,出现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活动、抬高下肢,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肢体障碍侧)静脉输液,对于发生DVT及肺栓塞风险高且无禁忌证患者,联合加压治疗(弹力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和药物预防DVT。
在药物注入时或注入结束后30min应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和胃管
第一个24h内避免中心静脉置管或动脉穿刺
rt-PA输注结束后须卧床24h,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预防坠床
24h内不可使用肝素和抗血小板药物,待复查颅脑CT,无脑出血后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与左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障碍有关 2.有误吸风险:与吞咽功能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有关 4.有皮肤受损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5.有跌倒坠床风险: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6.有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7.自理能力缺乏: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8.知识缺乏:与知识来源受限有关 9.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坠积性肺炎
案例背景及意义
术前指导
发病率
患病率
疾病介绍
病例介绍
护理措施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所致。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本文将讨论一名患有脑梗塞的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溶栓治疗的应用和效果。

病例描述•患者信息:男性,63岁•主诉:突发头痛、眩晕、四肢无力•过去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体格检查:血压150/90 mmHg,心率80次/分钟,意识清楚,双下肢肌力Ⅲ级,Babinski征阳性临床诊断与评估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该患者为脑梗塞。

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头颅 CT 扫描、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管超声。

•头颅 CT 扫描:显示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 MCA)•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右侧大脑的血流灌注减少•血管超声: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较高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右脑梗塞,并判定溶栓治疗是合适的选择。

治疗方案及过程由于该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决定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溶栓治疗。

疗程如下: 1. 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栓塞。

2. 给予tPA的静脉溶栓治疗,根据体重和病情决定剂量。

3.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4. 持续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和治疗效果。

5. 注意观察并治疗可能出现的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呕吐和头痛,但症状在数小时后自行缓解。

治疗效果及预后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经过数日的观察和康复治疗,患者的四肢无力症状明显改善,Babinski征消失。

此外,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康复治疗,并进行了相关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栓治疗和维持治疗,以预防再次发作。

到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定期随访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稳定,并未出现新的血管事件。

讨论与结论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下肢静脉血栓病例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病例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病例分析病例背景患者张先生,45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2周”就诊。

患者2周前开始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以小腿肌肉疼痛为主,行走时加剧,休息后减轻。

患者无明显外伤病史,无手术、长期卧床史,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

检查与诊断1. 体格检查:右下肢明显肿胀,小腿肌肉压痛明显,皮肤温度略高,浅静脉充盈怒张。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PT 12.5秒,APTT 28.5秒,Fg3.2g/L,D-二聚体1.8μg/ml(正常值<0.5μg/ml)。

3. 影像学检查: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下肢静脉血栓”。

治疗与随访1. 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000IU,每日2次,皮下注射。

同时给予华法林钠片2.5mg,每日1次,口服。

注意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剂量,防止出血并发症。

2. 溶栓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3-5天。

注意监测出血风险。

3. 扩容、利尿治疗:给予双氢克尿塞25mg,每日1次,口服;同时给予速尿20mg,每日1次,口服。

注意监测电解质、肾功能。

4.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温水坐浴、按摩、散步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治疗2周后出院,继续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定期门诊随访,调整抗凝剂量。

随访3个月,患者症状消失,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血栓消失。

病例分析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肢明显肿胀,小腿肌肉压痛明显,皮肤温度略高,浅静脉充盈怒张。

辅助检查结果显示D-二聚体升高,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显示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醒后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病例分享及要点总结

临床醒后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病例分享及要点总结

临床醒后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病例分享及要点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

组织窗这一神经影像学概念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它能够揭示出大脑在缺血后的各个阶段,为我们寻找最佳溶栓治疗时机提供关键的时间参考。

病例一: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言语理解困难1小时」入院。

发病过程:∙入院前一天20:00:完全正常。

•今晨8:00:表现为醒后卒中,发现自己无法理解别人的话,沟通困难。

•今晨9:00:于我院就诊。

•今晨9:30:多模式CT评估。

•今晨9:30:颅脑MRI评估。

•今晨10:17: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通常会严格追踪时间线。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最后一次呈现正常状态到就诊的时间已经达到13个小时,这远超过了一般规定的4.5小时溶栓时间窗。

对于醒后卒中的患者,会将从入睡至到达医院的时间纳入考虑因素。

对于本例的患者而言,这段时间大约为7小时,依然处于可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

患者的NIHSS评分为5(提问2+指令2+语言1)。

初步诊断后,进行多模式CT筛查,同时也进行磁共振检查。

平扫CT结果显示,由于从最后正常状态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个小时,患者已经出现了颍叶低密度区,主要影响了Wernicke区,这与她的症状相符。

接着,我们进行了CTA检查,但并未发现明显的近端大血管闭塞。

图1.多模式CT检查提示左侧颍叶稍低密度图2.颅脑CTA未见大动脉闭塞最后,完善CTP评估,清晰地呈现患者的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

患者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区域均为I1m1,rCBF(相对脑血流量)为2.0o图3.患者CTP检查提示核心梗死区和半暗带区I1m1对醒后卒中患者,我们通常首先考虑其是否符合EXTEND标准:发病/至睡眠终点时间4.5~9小时;NIHSS评分4~26;Penumbra大于10m1;梗死核心小于70m1;Mismatch比例大于1.2。

本案例中患者在时间窗(7小时)和NIHSS评分上均满足要求。

溶栓病例分享2014-进修讲课

溶栓病例分享2014-进修讲课

rt-PA 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
出现下列情况,考虑停止输注: • 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 神经功能恶化 :
• 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 • 病情加重(NIHSS增加 >4 分) • BP >185/110 mm Hg 持续存在或伴随神经功能恶化 • 严重的全身出血 - 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等
言语不利,症状持续不缓解。
查体: BP 135/77mmHg,神清,不全混合性失语,双眼
向左侧凝视,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上下肢肌
力均为0级,左肢肌力5级,右侧巴氏征(+)。
NIHSS: 16分
2014/5/19
43
溶栓前影像
溶栓前平扫CT
2014/5/19
44
溶栓前分析
缺血性卒中诊断7步 •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诊断 •卒中的严重程度 •急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 •评估卒中全身危险因素 •卒中病因的判定 •卒中发病机制判定 •病人因素
天坛医院参考标准
• 发病时间3-8h • 年龄18~80岁 • NIHSS评分≥4分 • 多模式CT/MR检查能够在卒中发作7小时内进行 • 累及半球的CTP/PWI异常灌注区最大直径>2cm • CTP / CTA-SI或PWI/DWI不匹配区域≥20%(灌注异常参
1/3 MCA 供血区(50ml) • 其他标准参考rtPA说明书适应征及禁忌征
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q60min×16h 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 神经功能评分q1h×6h,其后q3h×72h (溶栓前、给药期间、给药后2h、24h) 用药后45分钟时检查舌和唇判定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果发现血管源性水肿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病例信息:患者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65岁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病史:李某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未定期服药控制。

无其他明显疾病史。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无力,TUG(Timed Up and Go)测试时间延长,言语不清。

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1. 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区域缺血灶。

2. 血常规、生化指标正常。

3.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明显异常。

讨论过程: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急性脑梗塞。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头颅CT扫描和辅助检查。

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显示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区域缺血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脑梗塞。

但是需要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了溶栓治疗的可能性。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从而减轻或逆转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对于本例患者来说,他符合以下溶栓治疗的适应证:1.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超过4.5小时但不超过9小时。

2. 没有明显出血倾向。

3. 没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小于185mmHg,舒张压小于110mmHg)。

4. 没有近期手术或创伤史。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禁忌症:1. 既往有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明确出血病史。

2. 近期有颅内或脑外手术、创伤等。

3.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4.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5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

综合考虑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我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我们选择了rt-PA作为溶栓药物,并按照标准剂量进行静脉注射。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静脉血栓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静脉血栓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地点:[科室名称]医生办公室。

参与人员:血管外科王医生、心内科李医生、急诊科赵医生、护士长张护士以及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一、病例介绍(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小孙汇报)患者张某某,男性,55岁,因“左下肢肿胀、疼痛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起初为脚踝部,逐渐蔓延至整个小腿及大腿,伴有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

否认近期外伤史、长途旅行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吸烟史20余年,每天约20支。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 mmHg。

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张力高,颜色稍红,皮温较右侧略高。

左下肢大腿周径较右侧粗5cm,小腿周径较右侧粗4cm。

Homans征阳性,Neuhof征阳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正常,血小板正常。

凝血功能:D 二聚体明显升高,达到5.0mg/L(正常范围<0.5mg/L)。

下肢血管超声: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内可见低回声填充,提示静脉血栓形成。

初步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给予常规抗凝(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消肿(迈之灵口服)等治疗,但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肿胀未见明显消退,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这个病例的主要原因。

二、讨论环节。

# (一)血管外科王医生。

这个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案,效果却不理想,我们得找找原因。

首先我考虑是不是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诱发因素。

患者虽然否认长途旅行,但他的工作性质是长时间坐着办公,这也可能是一个隐匿的危险因素。

另外,他的吸烟史比较长,这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是不可忽视的。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抗凝的力度不够?虽然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药,但对于这种病情较重的患者,是否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或者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 (二)心内科李医生。

我从心内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溶栓病例报告

溶栓病例报告

• NIHSS评分:3分(溶栓后1h)
• • • 1 2 3 4 5a 5b 6a 6b 7 8 意识 凝视 视野 面瘫 左上 右上 左下 右下 共济 感觉 0+0+0 +0 + 0 + 0 + 0 +01 + 0 +0 +1 +1 9 语言 +0 10 构音 + 0 11 忽视 +0
• NIHSS评分:0分(溶栓后24h)
6b 右下 +4 7 8 共济 感觉 +0 +0
9 语言 +1
9 语言 +3
10 构音 + 1
10 构音 +0
11 忽视 +0
11 忽视 +0
• NIHSS评分:26分(溶栓后)
• NIHSS评分:20分(取栓手术结束时)
• 1 2 3 4 5a 5b 6a 6b 7 8 9 10 11 意识 凝视 视野 面瘫 左上 右上 左下 右下 共济 感觉 语言 构音 忽视 1+1+1 +0 + 0 + 1 + 2 +04 + 2 +4 +0 +0 +2 +Fra bibliotek +0
• 颈部血管CTA: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桥接治疗一例
• 病例报告:男性,61岁。因“头晕、呕吐4 小时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小时”入院。 • Bp160/90mmHg。神志清,精神差,构音 不清,交流困难,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 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高,右侧巴氏征阳 性,右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肌 张力正常。 NIHSS评分:9分 • 尿激酶100万注射过程中病情加重病人昏迷 NIHSS评分:26分

心肌梗死溶栓病例分享

心肌梗死溶栓病例分享

心肌梗死溶栓病例分享
病例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状史。

某天早晨,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胸闷和气促症状,伴有恶心和出冷汗。

家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急诊科,患者被立即接受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医生立即进行溶栓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在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逐渐缓解,心电图显示ST段恢复正常。

随后,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医生决定为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在出院后,患者接受了心脏康复和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患者也接受了心理辅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等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心血管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患者也积极配合医生的随访和
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这个病例分享展示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同时也
强调了术后康复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及时的急救和有效的治疗,患者得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同时也提醒人们
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和积极的健康管理。

希望这个病例分享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有所帮助。

普佑克溶栓治疗DVT病例分享

普佑克溶栓治疗DVT病例分享

• 我院血管外科自2018年开始应用普佑克治 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以来,共进行33例治疗, 包括CDT和系统溶栓,均取得良好疗效。 无出血等不良反应,证明普佑克治疗下肢 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病例一
女,48岁 左下肢肿胀疼痛并逐渐加重5天 查体左下肢腹股沟以下均明显肿胀,压痛 彩超左下肢髂静脉、股总、股浅、腘静脉血 栓形成。 D-二聚体18.6 诊断:左髂静脉血栓、左下肢DVT
美国副总统切尼,新的DVT患者
• 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合称 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同一疾病的不 同的发展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 如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 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
(PTS).
DVT病因
• 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 三大因素,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
治疗
• (3)溶栓治疗 :急性近段性DVT,发病时 间2周内,一般情况良好,可行溶栓治疗。
• 包括系统溶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 药物多是尿激酶等。

现在正在尝试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取得很好疗效。
治疗
• A、系统溶栓:是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 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 溶栓目的。
病例
• 首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 急诊行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滤器置入术,
经左侧股静脉置入深静脉插管,造影示左 髂静脉内充满血栓,留置并经导管予以普 佑克10mg/日2小时内泵入,其余时间肝素 封管。
病例
• 5天后造影显示仍有血栓,决定继续溶栓2 天。
• 溶栓7天后,左下肢肿胀显著好转,拔出左 股静脉溶栓导管,改口服利伐沙班15mg, bid抗凝。
致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 重的并发症。 • 6、血栓后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不适,肿胀,久站或活动后加重。可 伴有静脉性间歇性跛行、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增 厚粗糙、瘙痒、湿疹样皮炎、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溃疡 等。

静脉溶栓病例分享

静脉溶栓病例分享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医疗团队的协作建议
快速响应
医疗团队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确保患者在发病后得到及时
救治。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 像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 提高诊疗效率。
参考文献2
该文献探讨了静脉溶栓治疗在不同年 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性。研究结果显示,与非溶栓组相比 ,静脉溶栓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明显改 善,心功能恢复较好,且出血并发症 并未增加。该文献提示,对于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年龄等因 素综合考虑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3
该文献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详细阐述。 适应症主要包括发病时间短、无溶栓 禁忌症、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禁 忌症则包括近期内有活动性出血、颅 脑外伤或颅内手术史等。该文献指出 ,在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时,需严格掌 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静脉溶栓病例分享
目 录
• 病例概述 • 溶栓过程 • 溶栓结果与效果评估 • 病例总结与经验分享 • 参考文献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01
患者姓名:张先生
02
年龄:65岁
03
性别:男
04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病情简介
01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无法行走, 伴有言语不清。
02
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确诊为急 性脑梗死。
01
02
03
生命体征监测

急性脑梗死溶栓病历分享

急性脑梗死溶栓病历分享
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动脉溶栓
23 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最骄傲就是 使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2:医生是要严格按照课本、按照指 南、循规蹈矩、谨慎前行,还是可 以个体化对待病人,大胆创新,使 更多的患者受益;
24 人民卫生出版社
25 人民卫生出版社
脑栓塞?
19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人民卫生出版社
动脉溶栓
1:较静脉溶栓再通率高(动脉溶栓约70% ),静脉溶栓再通率小于25%; 2:阿替普酶 20mg, 是静脉溶栓用量的1/3 ;出血风险小;
21 人民卫生出版社
动脉溶栓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 诊疗指南》动脉溶栓适应证 1.年龄18岁以上; 2. 大血管闭塞,前循环6h,机械取栓8h, 后循环24h; 3.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影像学证实大血管事件; 5.知情同意;
9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诊断 1:急性脑梗死(大面积) 心源性栓塞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 失常-房颤 心功能2级
13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人民卫生出版社
治疗
1:溶或不溶?
16 人民卫生出版社
50分钟前患者自觉头昏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无胸痛胸闷遂卧床休息20分钟前家人叫患者起床吃饭时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口角歪斜左侧肢体软弱无力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棼屋内未置煤气未服用特殊药物我院急呼120接入我院行头颅mr检查显示
病例分享 -----溶栓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李建辉
脑中风的主要症状

溶栓记录模板

溶栓记录模板

**市**区人民医院溶栓记录
患者童小年,女性,64岁,因“右侧肢体乏力120分钟”入院。

既往有脑梗
死、高血压病史,正规服药。

查体:NIHSS评分2分,T 36.6℃,P 87次/分,R17 次/分,BP 140 /92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直径约 2.5mm,对光反射灵敏,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侧上肢肌力IV级,右侧下肢肌力V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患者血常规、血生化大致正常。

患者经评估符合静脉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静脉溶栓有脑出血,甚至全身出血不止,严重危及生命的风险,其家属对溶栓获益及风险表示理解,其家属选择静脉溶栓并签字,使用阿替普酶60.0mg,6.0mg静脉推注,余54.0mg 1小时内滴完,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律失常情况。

患者于2022-03-18 14:40开始静脉溶栓,2022-03-18 15:40结束溶栓。

溶栓过程中无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

溶栓后查体:T36.3℃,P 74次/分,R19次/分,BP 144/90mmHg ,NIHSS评分 0分,意识清楚,对光反射灵敏,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74次/分,律齐,心音可;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溶栓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给予收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

医师签名:毛**
2022年03月1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h内获益最大
15. Lees KR, et al. Lancet .2010;375:1695-1703.
2012年荟萃分析证实: 卒中发病3h内接受爱通立®溶栓治疗,获益最大16
荟萃分析ECASS、NINDS、ATLANTIS、IST-3等12项研究,共纳入7012例患者,结果证实: 3h内溶栓获益(mRS 0-2)最大,进一步证明了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尽早溶栓
NIHSS: 22分
MRS:4分 B I:10分
溶栓前
溶栓24小时后
溶栓后6小时,头部MRI弥散
溶栓后24小时,头部CT
小结
阿替普酶是FDA 批准的唯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 中风的溶栓药。
穿支动脉闭塞溶栓效果最好
静脉内溶栓治疗颈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率仅约10-30%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血管再通率不足30-50%。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关键,必须分秒必争
缺血中心区(不可 逆性脑损伤)9 缺血半暗带(可逆 性脑损伤)9
未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区 每分钟将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10
早期溶栓再灌注治疗,有利于 挽救可逆性脑损伤9
9. González RG.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6 Apr;27(4):728-35. 10. Saver JF. Stroke 2006;37:263-266.
DALY即伤残调整生命年,是由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的综合测量指标,以量化人群的疾病和伤残负担。
1. Kim AS, et al. Circulation. 2011;124:314-323.
我国3/4脑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残疾3
每4名患者中, 有3名出现不同程度残疾3
每3名患者中, 有2名出现认知障碍4
很多医院溶栓治疗不规 范
尽早溶栓,抓住卒中诊治“黄金一小时” 入院到溶栓治疗时间≤60分钟18
到达急诊的 疑似卒中患 者
医师初始评估( 包括病史,实验 室检查,NIHSS 评分)
通知卒中治疗 小组(包括神 经病学专家)
CT扫描 完成
读CT及实验 室检查报告 完成
符合溶栓指征患者给予 爱通立®(阿替普酶, rt-PA)
颅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并发症:再闭塞和再灌注损伤
爱通立®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获益是风险的10倍17
每治疗100名患者,32名获益,3 名转归较差(2个恶化,1个严重致 残或死亡,但不增加患者死亡率)
正常或接近正常 转归较好 病情无变化 转归较差 严重残疾或死亡 无早期颅内出血致病情恶化 早期颅内出血致病情恶化
心电、凝血常规、血常规、离子、血糖、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MRI-DWI及DSA改变
诊断:脑梗死
(动脉到动脉栓塞 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
L
L
病例3
rt-PA:63mg(0.9mg×70=63mg),6.5mg静推,余下在60分钟内微量泵入 监测神经功能、血压及患者病情的变化。
1
NIHSS: 14分
—— 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
病例分享 —— 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
病例分享
引言
•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 及致残率极高。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 超早期脑梗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远超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世界前列
(脑卒中造成的DALY损失率-缺血性心脏病造成的DALY损失率)/总DALY损失率的地理分布1
更利于对照组
更利于rt-PA
16. Wardlaw JM, et al. Lancet. 2012 Jun 23;379(9834):2364-72.
我国溶栓治疗的现状
rt-PA的溶栓应用率 为1.3%,远低于欧 美国家的10%

国外溶栓时间间隔为60 分钟,我国为115分钟

只有16%的患者能在发 病3小时内入院,43% 的人不知道具体发病时 间
血栓栓塞是缺血性卒中的直接原因8
血流减少
血栓堵塞血管
8.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website available:/mmdatabase/MediaPlayer.aspx?Cl ientID=65&TopicID=748.
诊断 :脑栓塞 (左侧大脑中动脉)
急检心电图、离子、血糖、 肾功、凝血常规、血常规未见异常
病例4
rt-PA:67.5mg(0.9mg×75=67.5mg),6.75mg静推,余下在60分钟内持续 静点,监测神经功能、血压及患者病情的变化。
1
患者
2
患者病情恢复较好 ,神志清、运动性 失语,右侧肢体肌 力5–级。 NIHSS: 9分 MRS:3分中发病3h内给予rt-PA溶栓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 据)
溶 栓 唯 一 推 荐
11. Adams HP Jr, et al. Circulation. 2007 May 22;115(20):e478-534. 12. Del Zoppo GJ, et al. Stroke. 2009 Aug;40:2945–2948. 1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46-153. 14. European Stroke Organization(ESO). ESO GC Statement on revised guidelines fo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pdf/ESO_Guideline_Update_Jan_2009.pdf.
mRS 0-2的患者例数/总人数(n) rt-PA组 <3h 365/896(41%) 对照组 280/883(32%) OR(95% CI) 1.53(1.26-1.86) p<0.0001 p=0.002 3-6h 1182/2491(47%) 1133/2480(46%) 0.5 1.0 5.0 10.0 1.07(0.96-1.20) p=0.24 p值
18. Marler JR, et al. Proceedings of a National Symposium on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December 12-13,1996./news_and_events/proceedings/strokeworkshop.htm.
17. Saver JF, et al. Stroke ;2010, 41:2381-2390.
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溶栓,预后越好
汇总分析ECASS、NINDS、 ATLANTIS、EPITHET研究,共3670例患者,结果证实15: 爱通立®越早溶栓,获益越多,且3h内溶栓获益最大
注:功能完全独立,即mRS 0-1;NNT ,即每使1例患者功能完全独立,爱通 立®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每2名患者中, 有1名出现痴呆4
每2名患者中, 有1名出现卒中后抑郁5
3. 王文志.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1(2):49-53. 4. 王拥军.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72-873. 5. 梁丽婵.中风后早期抑郁症的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0:147:148.
2
患者躁动,血压升 高达 160/95mmHg, 意识模糊、心率快、 呼吸频率快等。 复查头部CT见右 侧颞枕叶出血
3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卧床,生活不能自 理。mRS为4分, BI为10分。
溶栓前
溶栓24小时后
溶栓后3个月
溶栓后24小时
病 例4
76岁男性,体重75kg,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能2小时入院。 既往史: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10年。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外 伤、手术及出凝血障碍等疾病。 查体:血压135/85mmHg,完全性混合性失语,双眼向左侧共同偏视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略高,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 侧肢体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病 例1
64岁女性,体重60kg,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2小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平时血压控制 良好。否认外伤、手术及出凝血障碍等疾病。 查体:血压160/95mmHg,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左侧共同偏视,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略高,右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 偏身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
爱通立®——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特异性溶栓药物
AHA/ASA指南11,12: 对符合适应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发病3h内给予rt-PA溶栓 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中华医学会指南13: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的患者,应根据适应症严格筛选,尽快静 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谢谢
诊断 :脑梗死 (左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急检心电图、离子、血糖、 肾功、凝血常规、血常规未见异常
病例1
治疗:立即给予rt-PA54mg溶栓治疗,其中5.5mg在1分钟内静推,余 下的在60分钟内持续微量泵入。(按0.9mg/Kg) 神经功能评估及血压的监测:在溶栓过程中及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 钟,随后6小时内1次/30分钟,此后1次/60分钟直至24小时。复查头 部CT。
1
NIHSS:14分 mRS: 4分 BI: 15分
2
右侧肢体肌力达 4级 头部CT未见异常 NIHSS: 6分
3
基本正常日常 生活。 NIHSS:1 分 mRS: 1分 BI: 95分
溶栓前
溶栓24小时
溶栓后3个月
溶栓后
DWI和MRA
病例2
45岁男性,70kg,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1小时入院。 既往吸烟20余年,每日烟40支;饮酒史20余年,每日白酒半斤。 否认家族遗传史。 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mmHg,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左侧共 同偏视,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