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本质与功能
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功效
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功效(一)学生音乐的基本特征学生音乐教育是以声音为传播媒介,从中诠释艺术的鲜明,生动,神秘,难以形容,音乐艺术不是以一种直接的形式表达,它以其声音的魅力以及人们的联想结合,向人们诠释其所含深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生命之间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它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其理性的一面,而且一些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以某种材料制成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人们加以了解以达到跨物种之间的沟通,然后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传递出其他物种与人类之间的交流。
学生音乐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她还与语言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因为喜欢音乐,从而学会不同的语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音乐具有与其它艺术不一样的的根源所在,也是音乐许多艺术特征形成的根源所在。
音乐差别于口技,差别于戏剧、影视中的"音响效果",音乐的表现力极强的。
这首先是因为她生存的方式不同于其他的声音,是人类历史的发展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而留下来的,承载着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她源于自然和社会,却又不同于自然和社会。
结合上述,声音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
音乐是以感情为主要表现内容。
通过情感的表达,使音乐具有生命力。
最终诉诸于听觉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二)学生音乐教育的性质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道教创始人曾经说过:“道来自无”1,说这句话便是老子。
然而,在我理解而言,就是你是谁?从哪里来?人们的智慧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
故,赋予了艺术生命的人们一定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的存在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类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人类的发展为什么要和音乐要和艺术相结合?跟着这个思路我们一直追寻下去。
就会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它对人与人生又有什么重要意义的一系列问题。
学生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了解和赏析。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增进学生们对知觉,感觉,对审美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主观情绪的审美完善,现今社会,有许多的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孩子早期的感知,情感,语言,思维方式以及行为等多方面有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
音乐的功能与本质(一)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宋瑾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
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
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
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
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
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
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
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
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
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一、音乐的功能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
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
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
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观点和态度,如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中世纪音乐被用于宗教的目地,它的教化作用几乎是天经地义、无须辩白地直接渗透在生活各方面。
什么是音乐?音乐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音乐?音乐对人类有什么作用?音乐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上千年。
它具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和力量,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启示,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音乐?音乐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一、音乐的定义及创作元素音乐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由声音组成的艺术形式,它是按照一定的节拍、和声和旋律规律进行创作和演奏的。
音乐包含多个创作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曲式等等,这些元素可以被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和个人风格来选择和运用。
通过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二、音乐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有着能够深刻影响人们心灵和情感的魅力。
音乐能够传递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从喜怒哀乐,到激昂欢腾,都能够在音乐中得到表达。
同时,音乐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静宁静的方式去思考和回顾自己。
研究表明,音乐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音乐对人类社会文化的作用音乐不仅对个人的精神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各个文化中,音乐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音乐还是多种文艺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电影、电视剧、广告等等。
它们不仅激发了大众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扩大了音乐文化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四、音乐对人类创造力的启发和提升音乐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和想象力丰富的过程。
艺术家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灵感和创作主题,运用丰富的音乐素材和技巧构建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锻炼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艺术形式。
多年的研究显示,学习音乐能够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提升,让他们表现更加出色。
五、音乐的未来发展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音乐发展的空间和创新的可能性也变得越来越大。
浅谈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
浅谈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作者:马宁妆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4期摘要:音乐被使用非实用性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时,具有艺术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的目的时,具有各种实施功能。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音乐在实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是特殊工具的使用价值。
音乐的审美价值往往和其他价值混合在一起。
关键词:音乐的功能;音乐的价值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20-01一、音乐的功能(一)艺术功能音乐艺术功能的施行,就是用有意义耳朵声音的感性力量打动人心。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品,在越来越方便的供需方式中,成为文化市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精神食粮,而音乐的感性活动本身,则成了人们最佳生活方式之一。
从综合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的艺术,便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高级感性需要创造的行为方式,艺术品则是满足这种高级感性需要的创造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各种音乐受到各类人的喜爱,反映了人们需求听觉之美的普遍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是音乐的艺术功能的基本表现。
(二)实用功能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
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
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
在近代意义的普通学校教育中,音乐往往被用来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跟教化相同。
音乐被用于宣传,在近代主要发生在与战争、政治、经济、社会福利等有关的活动中。
通过音乐,人们往往可以了解或认识它的原生文化环境或社会历史状况的某些东西,了解创造者的有关情况或认识创作动机。
抒发心中情思或宣泄内心积郁,历来都是音乐的专长。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许多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也都把音乐当作抒发或宣泄的手段或方式。
二、音乐的价值(一)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音乐作品自身就是审美活动中人的直接需要的对象,就是审美需要所指向的“目的物”。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PPT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元素,人们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作品或舞蹈表 演。
音乐与创造力培养
音乐创作需要灵感和创造力,通 过创作音乐,人们可以培养自己
音乐的构成要素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骨架,由一系列 音高和节奏组成,通过旋律的 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 协调关系,通过和声的运用可 以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情 感氛围。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由节拍和 速度组成,通过节奏的变化可 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 感表达。
音色
音色是音乐中声音的色彩和质 感,不同的乐器和声音特质可 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和情
03
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 神需求,提供心灵上的 慰藉和支持。
04
在休闲活动中,如聚会、 旅游、运动等,音乐常 常作为调节气氛的重要 元素。
仪式与庆典
音乐在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音乐能够增强仪式的庄重感和神圣感, 为庆典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氛围。
在各种宗教仪式、文化庆典和社交活 动中,音乐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音乐创作需要运用各种音乐元素 和技巧,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音 乐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个人的
综合素质。
音乐创作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探索精神和 冒险精神,使人们更加勇敢地面
对挑战和尝试新事物。
音乐与语言学习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学习语言,特别是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通过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等音 乐活动,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知识点总结大全
音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音乐的定义1. 音乐的概念及内涵音乐是指通过声音或者声音的组合,以及乐器演奏和歌唱等形式将情感、思想和意义表达出来的艺术。
它可以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元素,是一种有组织的声音艺术。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涵盖了音乐的内涵。
2. 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功能包括情感表达、社交交流、信息传递、文化传承等方面。
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可以传递文化和历史的信息,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社交互动的工具。
二、音乐的类型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西方音乐传统中,起源于巴洛克音乐时期,发展至20世纪前半叶的音乐形式。
它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协奏曲等多种类型,代表作品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当代音乐中,风靡流行并且受到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
其包括流行摇滚、流行电子音乐、流行民谣等多个分支,代表作品有披头士乐队的《Yesterday》、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等。
3.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指每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包括中国的民族音乐、非洲的民族音乐、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等。
每种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韵美感和文化内涵。
4. 世界音乐世界音乐是指各种民族音乐相互交融、融合的音乐形式,代表作品有卡洛斯·聖塔納的《黑魔法女》等。
它是一个跨文化的音乐概念,是各种不同音乐类型的综合体。
三、音乐的历史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当时的音乐以宗教和礼仪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品有古希腊的《奥德赛》。
2.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指公元476年至大约1450年之间的音乐,以宗教音乐为主导,提振了音乐的发展。
代表作品有圣赫尔南德的《哀乐》。
3.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音乐形式,它标志着古典音乐的诞生和发展。
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小步舞曲》。
4.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指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复杂的和声结构和华丽的乐曲,代表作品有巴洛克时期的圣母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分、八分、二分音符所构成。这种节奏与儿童自身 的生理活动和身体动作相一致,因此这一年龄阶段 的儿童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合拍地唱歌。
4—5岁的儿童不仅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歌
曲节奏,还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樊蓉节奏, 甚至带切分音的节奏。
5—6岁的儿童已能够演唱旋律和节奏更为多样化的
歌曲,不但能准确地表现2/4拍和4/4拍的歌曲节奏,
5—6岁儿童的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
很大,他们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音高递 进,而且对级进音、三度跳音或者音乐范围内的四 五度跳音也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
(四)节奏方面
3岁以前儿童的歌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的意识,
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数与歌词中的节奏 有关。
3—4岁儿童所唱的歌曲,节奏比较简单,多分为四
游戏:找高音。 幼儿用手势表现自己听到的基本音后的不同音高。 连声。 1=C—F 2/4 1 2 3 4 |5 — |5 4 3 2 | 1 — | 小 朋 友 们 好 老 师 您 也 好。 要求幼儿能养成良好的发生习惯,并在练声时初步感知换 气,为学唱歌曲作准备。
教唱新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大班)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并进一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
点,学习乐句间自然的换气。 2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从歌词中感 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
活动准备:长江、黄河的图片及家乡景色的图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同时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也有了一定的 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带附点音 和切分 音节奏歌曲的演唱。
(五)呼吸方面
音乐的本质名词解释
音乐的本质名词解释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节奏和各种乐器的演奏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创造美感。
它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音乐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声波的物理特性、情感表达、文化的呈现以及思维和创造力的激发。
音乐的第一个本质是声波的物理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体传播。
音乐的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征。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则影响声音的音量大小。
波长则是声波传播的距离。
不同频率、振幅和波长的声波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的音乐效果,例如高亢激昂的乐曲和柔和安静的旋律。
其次,音乐的本质还包括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音调的变换、旋律的起伏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能够传达出愉悦、悲伤、激情和平静等情感。
这些情感在音乐中得到了表达和释放,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享。
无论是喜怒哀乐,音乐都能够成为情感的媒介,带来愉悦和安慰。
除了情感表达,音乐还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民族和时代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个体的审美观。
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传承和传播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阶和曲调风格闻名于世,西方的古典音乐则以其丰富的音乐形式和和声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誉。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世界各地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此外,音乐还具备激发思维和创造力的本质。
从小孩子学习音乐乐器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音乐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音乐乐器需要坚持和耐心,培养了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
音乐创作则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思路,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总而言之,音乐的本质是多样的。
从声波的物理特性到情感表达、文化呈现和创造力的激发,音乐扮演了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是一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
听音乐的作用及功能
听音乐的作用及功能听音乐的作用及功能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听音乐,听音乐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听音乐的作用及功能。
欢迎阅读。
一.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具有美感,带给人美的享受,音乐使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为之心驰神往。
不论是作家、诗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都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喜爱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
”莎士比亚则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十分动情地表白:“悦耳的旋律,使我神魂颠倒。
”哥德认为音乐具有“使愤怒的铁拳变吻合,使赫赫的野猪驯服”的力量,巴尔扎克更是好不忌讳的把音乐放在文学之上,赞扬“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伟大的艺术”。
马丁路德更直接说“音乐,仅次于圣经”。
即使是片面攻击艺术“伤风败俗”的柏拉图,也不得不承认“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35岁那年,同齐国的最高乐师谈论音乐时听到“韶乐”,美妙的乐曲是孔子着了迷,天天又听又学,非常专心。
达尔文晚年曾说过,如果他能再活一辈子的话,他一定给自己规定“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
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之后,情不自禁地赞叹:“我不知道有什么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了,我准备每天都听。
”古人说:“乐以治心。
”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好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
当然,这总是通过音乐的审美作用,潜移默化地达到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音乐的三个功能——教育、净化精神享受,并指出“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因而有益于身心,有益于社会。
”以上论述都表明音乐可以使人内心平和、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和睦关系、移风易俗、培养各种美好品德等。
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思想家都认识到音乐对社会和人的作用,有些观点甚至如出一辙,不谋而合。
在音乐的殿堂里,优美动人的乐章,还可以使人类的心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不少著名人物,如恩格斯、列宁、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贝多芬、李大钊、郭沫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美学——探究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美学——探究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音乐美学是一门研究音乐艺术的哲学学科,旨在探究音乐的本质和美学价值。
它通过对音乐的结构、形式、风格、情感和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体会音乐的美感,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对音乐创作、演奏和表现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本文将围绕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展开阐述。
一、音乐美学的本质1.音乐的本质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表达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境。
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包括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结构等方面的美感表现。
音乐美学就是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音乐的美学特性和表现形式。
2.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音乐的历史、理论、形式、风格、审美标准、表现技巧等方面。
它旨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艺术。
3.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形式美学、感性美学和审美哲学等。
它借鉴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为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形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音乐美学的重要性1.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音乐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人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审美体验。
2.提高音乐创作和表现水平音乐美学对于音乐创作、演奏和表现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通过对音乐形式、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音乐创作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表现手法,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说,音乐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演奏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3.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音乐美学作为对音乐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简论嵇康《声无哀乐论》思想
简论嵇康《声无哀乐论》思想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声韵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主要探讨音乐的本质及其对人的情感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声无哀乐论》的思想进行简论。
一、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可以感动人心的力量。
他认为音乐与人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可以通过声音的演奏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产生愉悦、悲伤、动容等情感反应。
他强调音乐的力量不仅限于娱乐,更是一种可以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考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的作用嵇康认为音乐对人的情感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比较音乐与言语的不同,指出音乐可以直达人的心灵,超越了言语的限制,能够表达出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
他认为音乐的力量具有启发人们思考、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等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音乐的情感表达嵇康强调音乐是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他提出了“声无哀乐”、“音律无定”等观点。
他认为音乐的效果不在于乐器本身的音色和技术表现,而是在于演奏者的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他主张音乐家在演奏时应该把自己的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用真诚的情感去感染听众,让音乐真正成为一种可以共鸣的艺术。
四、音乐的审美标准嵇康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其技巧的高低,而在于它对人的情感的影响。
他批评那些追求技巧炫耀而忽略了音乐的情感表达的音乐家,认为他们的音乐犹如“草木之华”一般,只有追求情感真实的音乐才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产生真正的审美享受。
他强调音乐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的心灵的滋养和启迪,而不仅仅是外表形式的技巧表现。
五、音乐的社会功能嵇康认为音乐具有社会功能,可以起到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他认为音乐可以通过表达共同的情感来凝聚人们的团结和一致,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他主张音乐应该成为一种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的艺术,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手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思想强调音乐与人的情感的紧密关联,强调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力和其在社会中的功能。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的分析提出音乐的本质,即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感觉体验,而这种感觉是主观的,它是一种包含着情绪的、美感的、和情感的等等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音乐功能;音乐审美;音乐本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也体现出音乐的本质,主要表现在音乐的功能和审美上,因此,本文从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分析音乐的本质。
一、从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应追溯到音乐功能产生的根源和过程。
所谓功能,就是事物与外界的各种关系的体现,它是事物存在的重要条件。
实现功能的条件应包括客观上的事物内部的功能因素,主观上的环境对事物的需求,以及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沟通。
而功能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客观因素之间的沟通过程。
实现音乐的功能的条件也是如此:一旦音乐的客观条件(指音乐中的音乐性的内容包括:情绪类型、美感因素和情感内容等)和音乐的主观条件(指人对音乐艺术的需求。
)被音乐知觉所沟通的时候,音乐的功能也就得以实现了。
音乐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音乐中非倾向性的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直接的反映状态,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只停留在一种的生物需求的基础上,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求。
这种需求没有任何的社会倾向性。
(2)音乐中的审美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沟通阶段,人们能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感因素,对音乐审美得到某种满足。
(3)音乐中倾向性的功能。
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深化的阶段,人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产生了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是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根据人们自身的知识经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赋予了具体的社会内容。
从以上音乐的三个功能中可以看出:音乐的三种功能的实现中始终离不开人对音乐的感知觉。
不管音乐将带给人们何种体验,在实现音乐功能的几个环节中,人对音乐的感觉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功能
实用功能
当音乐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 科学等目的(非纯粹的表现与审美的目的) 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宣传教育 宗教礼仪 空调机广告 娱乐生活
二、音乐的审美本质
(一)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 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 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
—— 黑格尔《美学》
Soon there'll be candles And prayers that I say I know But let them not weep Let them know That I'm glad to go For death is no dream And in death I'm caressing you With the last Breath of my soul I'll be blessing you Gloomy Sunday Dreaming, I was only dreaming I awake and I find You asleep in the deep of my heart deep Darling I hope That my dream never haunted you My heart is telling you
1、非语义性 语言的艺术有:诗歌、散文、小说…… 语言是传达明晰的概念性内容的符号,而音 乐则不是。 2、非造型性
“棕发少女” “一个美国人在纽约”
Gloomy Sunday Sunday is gloomy, My hours are slumberless沉睡 Dear as the shadows I live with are numberless Little white flowers Will never awaken you Not where the black culture's Sorrow has taken you Angels have no thoughts Of ever returning you Wouldn't they be angry If I thought of joining you? Gloomy Sunday Sunday is Gloomy, with shadows I spend it all My heart and I Have decided to end it all
关于音乐的本质(音乐美学论文)
关于音乐的本质音乐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由古代的相对单一到近现代的复杂多变,音乐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在音乐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伴着音乐的节奏生活,可以说,没有音乐,世界将变得异常寂寞。
如今,音乐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已不言而喻,然而,生活在音乐海洋中的人们也许很少深思过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对人类社会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的问题。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问题,即音乐究竟表现什么的问题,自音乐产生以来便长久地困扰着人们,同时也吸引着人们为之探索,并导致了一门专门学科一音乐美学的诞生。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音乐理论家都曾孜孜以求,在音乐本质问题上耕耘播种,著书立说,形成众多的美学流派,这些流派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仍找不到一种较为完善、普遍为世人所接受的权威理论。
但是这些流派和学说的存在,对于音乐本质问题的探索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对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窥探音乐王国的奥秘,进行音乐欣赏是大有好处的。
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理论:一、造型说造型说是音乐美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个美学流派。
这个流派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立的“模拟论”为理论依据,认为音乐是对于客观现实中各种音响的模拟,它从属于现实,也依赖于现实;现实中的声音原形象是第一性的,根据现实中声音原形象而创造的音乐形象是第二性的。
二、表情说音乐学中造型说的缺陷引起了表情说的出现,并与之相抗衡。
表情说以感情论作为立论的根据,在德国的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观念中得到了特别的发扬。
它倾向于主要地、有时是绝对地把音乐的内容看做是人的感情和灵魂的“内在世界”的表现。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仅仅与具有完全直接性质的内在精神运动有关,可以说是与没有思想的情绪的音响有关系”。
三、快乐主义快乐主义的音乐美学倾向在古代就巳出现。
该倾向认为,音乐不能模拟任何东西,不能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作者:郭晓敏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的分析提出音乐的本质,即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感觉体验,而这种感觉是主观的,它是一种包含着情绪的、美感的、和情感的等等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音乐功能;音乐审美;音乐本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也体现出音乐的本质,主要表现在音乐的功能和审美上,因此,本文从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分析音乐的本质。
一、从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应追溯到音乐功能产生的根源和过程。
所谓功能,就是事物与外界的各种关系的体现,它是事物存在的重要条件。
实现功能的条件应包括客观上的事物内部的功能因素,主观上的环境对事物的需求,以及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沟通。
而功能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客观因素之间的沟通过程。
实现音乐的功能的条件也是如此:一旦音乐的客观条件(指音乐中的音乐性的内容包括:情绪类型、美感因素和情感内容等)和音乐的主观条件(指人对音乐艺术的需求。
)被音乐知觉所沟通的时候,音乐的功能也就得以实现了。
音乐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音乐中非倾向性的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直接的反映状态,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只停留在一种的生物需求的基础上,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求。
这种需求没有任何的社会倾向性。
(2)音乐中的审美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沟通阶段,人们能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感因素,对音乐审美得到某种满足。
(3)音乐中倾向性的功能。
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深化的阶段,人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产生了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是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根据人们自身的知识经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赋予了具体的社会内容。
从以上音乐的三个功能中可以看出:音乐的三种功能的实现中始终离不开人对音乐的感知觉。
不管音乐将带给人们何种体验,在实现音乐功能的几个环节中,人对音乐的感觉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2024年浅探音乐艺术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2024年浅探音乐艺术与社会功能的统一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承载着深刻的社会功能。
在探究音乐艺术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它通过声音的元素和组合,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音乐艺术的本质在于其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
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社会功能的多样性音乐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音乐艺术具有审美功能,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音乐艺术具有教育功能,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音乐艺术还具有娱乐功能、社交功能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和色彩。
三、音乐与社会关系的互动音乐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为音乐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音乐艺术也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反作用于社会,影响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音乐艺术与社会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统一。
四、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还能够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其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贡献和推动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音乐艺术的社会责任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的音乐作品。
同时,他们也应该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此外,音乐艺术还应该在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_PPT
概述
音乐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种类之一,关于音乐的起源有以下几种
音乐的起源:
学说:
模仿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游戏起源说、情感起源说、 劳动起 源说
音乐的发展:
形式上的进化:非审美领域萌芽---分化---汇合---诗、乐、舞--歌曲、器乐、舞蹈---戏剧、诗歌---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戏曲
等。
辅助工具(乐器)的演变:
任务: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深刻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要素,
使学前儿童通过音乐活动能从中享受到乐趣,且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 发展,并成为终生需要,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要做的。
音乐的教育功能
手段:音乐、和着音乐的诗歌,作为一种形式特殊、使用简便的
知识载体,曾一度当做“教科书”来使用。民歌、民间说唱故事、说 唱史诗、农谚歌曲、民间仪式歌曲、爱情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 抒情小调等等,许许多多的音乐形式在向儿童灌输成人社会在政治、 经济、道德和审美等各个领域中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 作用:学前儿童对学习活动的实践性、情感性具有更高要求。这种高情 感、高实践性的音乐活动自然就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成为主要的教 育手段,她将直接影响到儿童发展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身体、 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石制和土制打击乐器—--骨制吹奏乐器—独立的乐器。 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 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 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 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 。 河姆渡骨哨:
二、音乐的基本特征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以下特征: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是通过有机组织的声音材料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表 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创作的依据: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习惯、审美需要等。 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诉诸于听觉) 3、音乐是时间艺术 音乐形象只能在时间的流动中不断的呈现、展开、发展和完善。 4、音乐是情感艺术 音乐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活动的目的。
阐述音乐的概念与功能
阐述音乐的概念与功能(1)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2)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3、表述音乐课程的价值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程性质更加明确1、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即:在保留实验稿“必修课”性质定位的基础上,课程性质部分进行了扩写: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三种性质的理论基础源于三种哲学观点:人文性——以人类学观点为理论依据,音乐的本质是文化,任何一个音乐本体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审美性——以审美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审美是培养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强调音乐教育的情感体验;实践性——以实践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主张音乐学习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和完成。
(1)人文性:二层含义,A.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本身就是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B.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2)审美性:A.“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音乐的本质与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习者了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跟人类的自身发展及社会、自然等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探究各种音乐产生学说,其合理性及多元性;认识音乐的发展从非审美的领域中萌芽并逐步分化出来,然后又逐步汇合起来,形成综合音乐形式,随即又进行更高级形式分化,这种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规律。
初步掌握音乐的本质,现实社会审美活动的主观思想和与其它艺术形式区别的本质特征,理解音乐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功能,重点掌握音乐的特殊教育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音乐的起源、音乐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2、掌握音乐的功能,主要是音乐的教育功能。
教学环节和方法:本章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音乐的基础知识。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音乐的本质?为什么说音乐具有教育人的功能?如何理解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音乐能力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究竟有何关系?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一、音乐的起源一是“模仿说”:起始于古希腊德漠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亚里士多德为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认为艺术(包括舞蹈)起源于人对自然地模仿,而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二是“游戏说”:席勒认为艺术的根本起因则是“游戏的冲动”、“以假象为快乐的游戏冲动一发生,模仿的创作冲动就紧跟而来,这种冲动把假象当作某种独立自主的东西”。
他还认为,游戏是自由的人性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在游戏中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三是“巫术说”泰勒提出,由于原始人处在蒙昧状态,生产力极其低下,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生产出各种宗教信仰和巫术魔法,以求把握未知的外部世界,使自己的身心达到某种平衡。
四是“表现说”:起源于音乐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五是“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使人与一般的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二、音乐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观反映的结果。
因此,作为艺术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也必然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主观反映。
就用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哭泣和叹气的音调来说,这些音调的特点总是下行的。
比如,叹气的一声“咳”,就是从高音向低音方向滑下来的,绝不会是相反的,因此,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哭泣、悲伤和叹息的旋律也总是下行的。
如河北民歌《小白菜》。
当然,艺术的反映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描绘,而是音乐家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个人看法、态度等加以高度概括,再以“音响”为“原料”加以表现的结果。
当我们欣赏法国近代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时,那威严咆哮的狮王、飞快奔跑的羚羊、迟拙缓慢的乌龟、庞大笨重的大象、灵活机警的袋鼠、唧喳喧闹的小鸟、高雅美丽的天鹅……无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所有这些动物形象的描绘和性格的刻画,都是曲作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巧,将自然音响经过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可见,音乐创作离不开音乐家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它是音乐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主观反映。
·另一方面,音乐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还表现在人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也同样基于社会实践过程。
事实也正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社会生活实践,就难以对音乐有正确的感知和丰富的表现。
有一家报纸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家长请音乐家庭教师给他的孩子上“音乐欣赏”课。
音乐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便是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当听到组曲中的第二段小曲——《母鸡和公鸡》中那一片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时,老师激动地说:“……你听,这一段是描绘母鸡和公鸡的叫声,多么形象啊!”岂料,孩子的一个问题让这位音乐教师惊讶万分:“老师,鸡会叫吗?它们是怎样叫的呢?”试想,一个连鸡叫声都不知道的人,能为音乐所“心动”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要想期望这样的孩子爱好音乐,那是没有希望的。
正如期望一个不懂希腊文的人在听到别人用原文读荷马的诗时能够赞美它的美一样没有希望。
难怪这位教师后来发出这样的感慨:看来教音乐,得先从教听母鸡叫开始!从上述例子中可见,音乐是一种有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映。
这就是音乐的本质。
基于此,有意识地引导学前儿童用听觉去摄取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研究其音质的美,并帮助其不断积累和丰富生活经验,是每个幼儿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一)材料的特殊性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它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
(二)流动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随着时间的进程逐渐展示音乐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最终为听者所感受理解。
它能够在时间的流动中不断展开、发展和完善其组织结构。
(三)情感性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
(四)表现性音乐虽然也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但由于音乐构成材料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反映与美术、文学等艺术样式完全不同:它既不能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以语言文字符号的形式描绘出来,也不能如绘画般地直接诉之于人的视觉。
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带有一定的间接性。
(五)不确定性音乐不能直接提供形象,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内容,难以直接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
音乐形象往往体现出个人的、个性化水平和特点,表现出人的听觉感受能力的明显差异性。
四、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功能,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音乐具有审美、教育、政治宣传和娱乐诸功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的功能还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如音乐胎教、音乐康复治疗,甚至音乐还有增进食欲、促进睡眠等功效。
通过对这些丰富的音乐功能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音乐的审美功能显然是音乐其它社会功能的基础之所在,因为音乐的其它社会功能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而发挥作用的。
此外,由于音乐具有对人的精神世界直接产生影响的特殊性质,所以,音乐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自古至今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功能较之政治宣传、娱乐等其它功能显得更为重要。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人类的生命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生存、发展和享乐,它构成了人生的三种基本需要。
而人类的审美需要,是精神享乐的需要,对它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童年时代,只是那时先民们的审美和艺术活动与生产劳动结合得非常紧密,劳动者既是美的创造者,也是美的欣赏者和表演者。
此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也才有了分工。
但不管这样的社会分工多么精细和深入,艺术具有的审美功能总是存在的,即它总是给人以精神享受,使人感到愉快。
音乐归属于艺术的范畴,美的特质在音乐艺术中同样是最珍贵的内核。
音乐的审美功能也正是体现在它可以使音乐实践者通过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达到情感的体验、满足和愉悦,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并最终实现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深刻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要素,使学前儿童通过音乐活动能从中享受到乐趣,且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发展,并成为终生需要,显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为之努力的。
(二)音乐的教育功能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史和音乐史的有关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论述音乐教育功能的篇章。
此外,在人类的教育史上,音乐,特别是和着音乐的诗,作为一种形式特殊、使用简便的知识载体,曾经长时间地被人们当做“教科书”来使用过。
即使在今天,不仅可以从浩若烟海的民歌、民间说唱故事、说唱史诗中找到有关的证据,而且还可以在许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直接观察到这种以音乐作为“教科书”,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教育。
在这些地方,人们利用农谚歌曲向儿童传授关于季节、气候、农时、动植物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利用历史故事说唱、民间传说歌曲、民间仪式歌曲、爱情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和抒情小调,向儿童灌输成人社会在政治、经济、道德和审美等各个领域中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不同,同一时代、同一国家中的不同教育组织或教育者也有不同的教育要求,但无论怎样,音乐都可以起到为社会培养能使之延续和发展的具有较高质量的后继成员的教育作用。
而且相对学龄儿童和成年人来说,学前儿童对学习活动的实践性、情感性具有更高的需求。
因此,这种高情感性和高实践性的音乐活动自然就更加容易成为教育者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儿童发展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音乐的保健功能音乐对于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证明,当人在倾听、欣赏美妙的音乐时,音乐节奏的频率,能够通过听觉器官与机体内的各个共振系统的节奏(如声带发音、胃肠蠕动、心脏跳动等)相协调,产生有益的共振。
随着这种生理共振的产生,人的心跳速度、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对调节躯体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音乐还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调节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
第二节儿童音乐的特点一、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所谓儿童音乐是指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
(一)愉悦性音乐艺术因为其本身具有强烈的愉悦性、感染性。
人们在欣赏旋律时,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各种各样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丰富多彩的优美境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人们的心里洋溢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儿童听到乐曲时,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愉悦欢乐的状态之中。
这是因为儿童天生的好动性在音乐中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快乐;同时,儿童音乐所显示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等活动能在满足儿童社会性需求的同时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
(二)教育性寓教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活动之中,更能使儿童学有所得。
儿童音乐的教育性影响往往不像语言的表述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和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
比如,对4至5岁的幼儿进行尊重长辈和他人的教育,儿童歌曲《我的好妈妈》就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