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版】微循环
牙周与微循环
针对NO的牙周治疗
有研究发现中药大黄可以降低炎症 牙周组织中NO的含量,并表现为炎症的 改善。
26
牙周炎病理过程中缺氧的影响 及高压氧的应用
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时组织红肿,血 管灌流降低,组织氧含量明显降低。
27
缺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高度特 异的血管内皮有丝分裂因子,在血管生 成中起重要作用。
37
2肌肉活动的解痉作用,因而尤其 也对调节进入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前毛细血管括 约肌具有解痉作用; 2 2.阻止红血球凝集(通过所谓呈钱串状的凝集) ( ) 3.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对抗作用。总体 来说,银杏提取物会避免在毛细血管里形成微 血栓; 4.降低血清粘滞度; 5.改善组织灌注即组织的血液流量; 6.组织的抗水肿作用; 7.灭活生物产生的原子团。
缺氧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 VEGF调节因子。
28
VEGF一方面可以导致发病早期毛细 血管闭塞,另一方面缺血、缺氧又可以 使包括VEGF\FGF等因子分泌提高,导致 血管扩张和扭曲。
29
因为微循环原因导致牙周组织缺氧, 可以通过高压氧进行补充,多用于重度 牙周炎的治疗。
30
研究发现高压氧可改善动物牙龈微 循环, 增加牙龈固有层开放的血管数量,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水平, 使牙龈血流量 和血流速度增加,血浓度降低。
牙周微循环与牙周疾病
1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 交换的场所。
2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 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 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 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 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 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的作用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的作用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微循环功能障碍或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时,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同时组织器官中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这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微循环不通,是万病之源,所以,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微循环也因具有这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被当今医学界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微循环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乃至寿命竟究有什么关系?1.微循环与人体衰老:人的心脏犹如水泵一样,是全身血液流动的动力;遍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则像“大江”、“大河”一般,是输送血液的通道;而相当于头发丝1/20粗细的毛细血管,则如同灌溉的“渠道”。
人体主要靠血液输送养料和清除废物,并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交换。
微循环功能好的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而早衰或患病者,微循环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功能障碍。
2.微循环与高血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而导致血压升高,并且有细胞聚集成团、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
所以,人体微循环障碍是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基础。
3.微循环与糖尿病:经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径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其红细胞聚集,血流变慢,停滞。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亦有障碍。
4.微循环与头痛、眩晕:脑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弯曲、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以至停滞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围水肿、出血等,均可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使细胞的代谢产物因血流异常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头痛和眩晕,引起一系列的脑部功能障碍。
5.微循环与风湿病:风湿病的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
如何判断微循环好不好
如何判断微循环好不好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08年第04期河南新安读者老强来信说:我是一名退休老师。
上个星期在街上散步时,被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拉到一部仪器前面检查,给了我一张小纸条,说是微循环不好。
要我买他们的药吃。
我当然不会上当了。
只是我想明白,这个微循环到底是什么,不好的时候有什么征象吗?答老强读者:微循环是直接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人体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和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
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血液微循环。
微循环和一般循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
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
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动、静脉短络支外,几乎全部流经微血管,以灌注组织、细胞。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隙,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淋巴管之间。
毛细淋巴管是细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一。
因此微循环是细胞、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总之,微循环不同于一般循环的特点是具有“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目前微循环观测部位有十一个,而最常用和实用性广泛,能代表全身微循环状态的主要是甲襞和眼球结膜两个部位。
甲襞是观测微循环的最好窗口。
甲襞是覆盖在手指甲根部的皮肤皱褶,其表皮薄、透光性好,微血管表浅。
上皮下为真皮乳头,每个乳头内一般有一支毛细血管走向表皮,逐渐与表皮平行,在显微镜下容易看见。
【源版】凝血异常与DIC
–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肝病 FDP>60mg/L)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PT缩短或延长3 秒以上(肝病延长5秒以上),或APTT 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
实验室指标
凝血过程
Coagulation Pathway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内源性凝血途径
APTT
延长常见于参与内源性 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 乏,如血友病、DIC、严 重肝病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
PT
监测双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共同途径
TT FIB APTT PT
DVT/PE
3P(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疑难或特殊病例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减低<200mg/L –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60%及vWF水平降低(不适于肝
病) –血浆FⅧ:C活性<50%(促凝活性被消耗)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或凝血酶原碎片
1+2(F 1+2 )升高 –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升高 –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升高
FDPs D-D FDPs D-D FDPs D-D FDPs D-D
纤溶亢进筛检
?
出血症状与纤溶症无关
肝病,手术出血, 重型DIC,纤溶早期
假+
DIC,动、静脉血栓,假-
溶血栓治疗
DIC,溶血栓治疗 常见
现代概念—两个凝血途径的作用有别于传统概念
●生理止血的凝血过程: 外在凝血途径负责启动 截短的(以FXI为起点)内在凝血途径参与 放大和扩布 一期止血缺陷BT Plt
打通四气街给力微循环
打通四气街给力微循环作者:张振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0年第3期张振“头气有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
四街者,气之径路也”。
这是《黄帝内经》对气街的一段说明。
中医认为,人体中有经、络、街,它们分别代表了人体不同层级的流通循环路径。
经,相当于国道、省道;络是市区、县道的主路;而街则是我们小区门口的小路和胡同,代表的是人身体中的微循环。
当我们的经络大道出现拥堵时,小路胡同如能持续畅通,就可以帮助身体维持运转,同时缓解经络大道的拥堵,支持经络畅通,使身体维持较健康的状态。
因此,打通气街,保证气街的通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特别有意义。
怎样才能打通气街,保持身体微循环的通畅呢?一《黄帝内经》:“气在头者,止之于脑。
”头气街,也就是人的头脑,如果它出现了问题,人就会有健忘、痴呆、血压高、头晕、耳鸣、手麻等一系列症状,要治疗缓解这些症状,可以用轻手法把头气街打开。
轻手法是古人传下来的,叫皮部按摩术,就是在皮肤上轻轻地蹭,来解决微循环不畅的问题。
不要小看轻手法的轻,轻有轻的妙用。
当你用重手法时,肌肉会收缩,硬度会增高,刺激的力量反而不容易渗透进去;而用轻手法,皮肤、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没有应急反应,就更容易发挥作用,更有利于微循环的恢复和建立。
怎么打开头气街呢?把两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眉心的位置,拇指轻扶在太阳穴上,用中食指指腹慢慢地往上蹭,一直蹭到上边的发际线。
两手轮流反复地蹭,有十几二十下就可以了。
这个动作叫开天门,天门指的就是眉心到上发际线的位置。
开了天门之后,再从眉心顺着眉毛向两侧轻抹,一直抹到眉梢,有十几二十下就可以了,这叫推坎宫。
轻抹,就像早上给脸上抹油一样,柔和地涂抹皮肤。
接着用食指和中指按着太阳穴,拇指按在耳后的高骨上,揉太阳穴和耳后高骨。
两个地方要一起做。
如果用手按,就别太用劲了,只要把手放在穴位上,用胳膊带着手轻轻转圈就可以了。
我们头部的正中线是督脉,左右两侧都有膀胱经和胆经。
微循环
微循环知识手册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
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
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
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
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3 第十三章 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9版)
4. 临床表现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微循环衰竭期
1. 微循环变化特点 不灌不流,微血栓形成 无复流现象
休克DIC期的微循环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微循环衰竭期
2. 微循环变化机制 (1)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2)DIC形成
➢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凝血系统激活 ➢ TXA2-PGI2平衡失调 3. 微循环变化的严重后果 全身器官的持续低灌流
一、失血性休克
失血后是否引起休克,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
➢ 在15~20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15%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保持 ➢ 在15分钟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 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45%~50%,会很快导致死亡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脓毒性休克
脓毒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为sepsis的一个特殊亚型,指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功能代谢 异常的脓毒症,表现为在充分液体复苏的情况下仍需要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 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其血清乳酸高于2 mmol/L (18 mg/dL)
(二)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表达增多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一、物质代谢紊乱
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二、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碱中毒 (三)高钾血症
三、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第十三章
休克
ECMO的微循环变化与监测(入门版)全
4
1. ECMO为大循环提供临时机械支持
1
2
3
5
2. ECMO不一定能改善微循环
3. 微循环的状态与原发病的病情直接相关
4. 监测微循环有助于判断ECMO预后
5. 监测微循环有助于预防/减轻ECMO并发症
(2)乳酸反映微循环功能
乳酸
乳酸动态变化和清除率可预测ECMO患者预后缓慢的乳酸清除率提示严重微循环功能障碍乳酸水平并非只与微循环功能相关外源性儿茶酚胺、应激、肝功能均影响乳酸水平
葡萄糖
酵解途径
丙酮酸
无氧
有氧
CO2 + H2O + ATP
Does lactate clearance prognosticates outcomes in ECMO therapy: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BMC Anesthesiol 2018.H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nn Transl Med 2020.
黄色:存活组 蓝色:死亡组
(3)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反映脑部微循环状态
75%
20%
5%
反映脑部氧供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耗的平衡变化
不受低血压、脉搏减弱、心搏停止的限制
脑灌注脑组织微循环水平的血流动力学单位时间内通过局部脑组织的脑血流量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 rSO2 )主要代表脑部静脉血氧饱和度对脑灌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重视脑灌注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Cerebr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Neurocritical care 2018.
微循环讲解
这都是因为使用了易生康声波养生仪,把堵塞 的经络疏通了,经络中气血能量充足,将毒素排 出去,把养分送进来,使人体内环境得到改善, 细胞功能得到恢复,自愈能力得到提高,人体自 然就健康了。
微循环异常的发展方向
正常 流量好
异常 流量 缓慢
崎形 血粘
血液 内聚 集
血瘀 血堵 血栓
心梗 、脑 梗、 死亡 。
异常的微循环图形为交叉和畸形
甲襞是观查微循环的良好部位
手指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 折。皮下结缔组织突起形成的真皮乳 头,每个乳头内一般都有一支毛细血 管,走向表皮,甲襞是观查微循环的 良好部位。虽然甲皱上没有看到脑部 和心脏的血管,但是他是在全身高粘 度血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红细 胞的聚集和血流量比较慢,而且血管 往往有畸形。临床最常用的部位目前 发现微循环的主要手段是用微循环。 而一般的如CT,磁共振,X光,B超等 都不能发现。
血 液 循 环 概 况
• 这是动脉,因为 动脉含有大量的 氧气,养料,所 以动脉血是鲜红 色的;
• 这是静脉,因为 静脉血含有大量 的二氧化碳和代 谢产物,所以静 脉血是暗红色的。
• 血液流经微动脉。经 过的毛细血管,流向 微静脉的循环,就称 为微循环。
• 微循环的血管非常细, 其管径相当于一根头 发丝的1/20,肉眼是 看不见的,只能在显 微镜下观察。
• 如果微循环功能障碍或血流量减少时,就不能满 足组织细胞的新成代谢的需要,是早衰、早逝的 直接原因,它根据血流循环的整体性和表现内脏 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身体各个部位的 疾病。
• 微循环出现瘀、堵、毒将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 根源。
声波养生仪推动气血运行
• 中医是针对造成瘀、堵、毒的原因进行调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血液循环一、定义: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二、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心脏位于胸腔内,在隔以上居二肺之间,约有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其大小相当于本人拳头;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肌性泵推动血液流动;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大动脉、中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心脏和血管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流动;三、循环路线:血液循环又分为相互连接的两部分即: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式同时进行的,是血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连接心房的血管称静脉,故连接左心房的肺静脉装的是动脉血,连接心室的血管称动脉,故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装的静脉血;详见附录:人体血液微循环图微循环微循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由微循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血液流变学三大部分组成;它是利用微循环的理论与技术直接观测人体微循环的变化;一、微循环定义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是指血液由微动脉流经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微静脉的循环;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二、微循环生理特点1、管径很细,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2、血管很长,一个成人的微血管连结起来约为万公里,可以绕赤道周径二周半;3、血流很慢,由于压力低所以血流慢——1毫米/秒;4、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约为一白纸的1%厚度;5、数量众多,全身约有100多亿根;三、微循环的功能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组织送氧气和养料,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还具有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功能;人体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因此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得,还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四、微循环与疾病微循环是生命最基本的保证;人体额任何器官,任何部位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好像灌溉秧田的水渠堵塞,秧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时机体产生疾病和早衰、早逝的直接原因;前苏联一位着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就极易发生故障,而一旦微循环发生了障碍,微血流中的水份或有形物质渗出即出现水肿,微循环周围的感觉末梢受其影响而感觉局部的酸痛、麻木、发冷;局部组织得不到新鲜的血液供应,会缺氧,缺乏营养物质而处于病理状态;局部也会因为代谢产物不能清除而刺激末梢感觉疼痛;微循环障碍的核心理论是:血气不足----不同的器官、组织缺血----功能受障----加重血气不足----产生不同的常见病、慢性病;如血气能量一天比一天低,健康状况就一天天恶化,最终走向死亡;相反的,如血气能量一天比一天高,健康状况就一天天好转,终至痊愈;微循环障碍所引发的常见疾病:改善微循环仅仅是针对发病中的一个环节起作用,对某些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医治百病;甲襞微循环一、观察人体微循环目前虽然观察人体微循环的部位有十余个,但最常用并且能代表全身微循环状态的主要是甲襞和眼球结膜两个部位;其中甲襞是观测人体微循环状态的最好窗口;因为甲襞是覆盖在手指甲根部的皮肤皱褶;其表皮薄,透光性好,微血管表浅;上皮下为真皮乳头,每个乳头内一般有一支毛细胞血管走向表皮,逐渐与表皮平行,在显微镜下容易看见;此外,观察手指甲襞十分方便;因此,甲襞便成为临床微循环观察最常用部位;二、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位的皮肤皱折;甲襞表面为鳞状上皮覆盖,其中有皮肤真皮突起形成的乳头,每一乳头区一般有1-3支毛细血管,此毛细管呈袢状,因此称其为毛细血管袢;毛细血管袢由较细的输入支,袢顶和较粗的输出支组成,正常大多呈“发夹”状;血流从输入支基底部流入,经袢顶从输出支基底部流出;流入毛细血管输入支的血流来自细动脉,回收输出支血液的是细动脉;三、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方法1、仪器、设备进行人体甲襞微循环检查需要以下主要仪器:1、显微镜:微循环专用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或普通显微镜均可选用,常用倍数为40—100;2、光源:要求照度好,聚光好,温度低的光源,光源产生的温度不宜超过体温为宜;3、目镜测微尺:选用刻度细的,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准核对;4、照相、录像设备:显微镜可连接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及检测器;5、固定托架:宜保持手臂姿势自然,并与心脏同高,减少手指颤动;有条件还可配置光点扫描仪血流测速仪或微循环多参数仪;2、检测条件1检查室温度和温度应保持相对恒定,检查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70%左右;2、受检查者一般取坐位,手的高度应与心脏同高;3、备石蜡油或香柏油,在甲襞皮肤处滴1-2滴;、检查一般应在上午或下午,复查最好在同一时间;3、检查对象1、检查前一小时避免激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2、检查前休息15—30分钟;3、检查前禁服对心血管有影响的药物;4、检查前一小时不吸烟、不洗手、不吃东西;5、注意女同志经期时的影响;四、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有三态: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1、毛细血管形态: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甲襞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正常人的管袢模糊;正常人甲襞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2、管袢数:微循环检测中,管袢数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远心端第一排血管袢中部1/2以上为管袢计数区,低于此线者不计,模糊不清者不计,计数时不应改变焦距,以免将不同深度的另一排管袢计入;计数每毫米内的管袢数,取三个视野的平均值;凡1mm 内的所有管袢数均应计入;正常值:8-107-9根/视野第一排异常:A、袢增多:缺氧、慢性肺心病;B、袢减少:血压下降,循环血量不足;末梢血管收缩细动脉收缩感染性休克等;3、管径:测量部位为血管袢的中部,要避开节段性扩张或收缩处;正常人输入枝与输出枝之比为:;正常值:输入值—11±mm 输出值—14±3mm 袢顶—15±3mm异常:A、管径增宽:高血压及冠心病早期袢细长,部分病例输出枝扩张;高血压、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血流粘度增加,输出枝,特别是袢顶增宽;B、管径变窄: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由于动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阻力增加,管袢特别是输入枝管径明显变窄;血压低,房间隔缺血,严重贫血;因血液灌流量减少,管袢变细4、管袢形态正常的管袢形态为发夹型∩、交叉型和畸形,三者比例为6:3:1;异常:交叉型及畸形增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塞95%异性管袢5管袢长度:测量受观察角度,手指的位置、照明等影响较大;正常:2—5CM;异常:A超长:小动脉硬化,家族高血压史,部分高血压病人由于局部血液灌流量大,血流受阻所致B、缩短、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水肿、休克;2、毛细血管流态1、流速:线流、线粒流、粒线流、粒流、粒缓流、粒摆流、停滞;①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无颗粒感如塑料带②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粒感绸带状③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呈线,有明显颗粒感布带状④粒流:血流较快,如泥沙流麻袋状⑤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⑥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⑦停滞:血流停止不动;A、流速增快:生理上:活动、兴奋时;B、流速减慢:由于毛细血管阻力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减慢;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低血压,失学、休克;此外,脱水过度、疲劳也见;2、血管运动性:血管自发地出现周期性的管径变化或流速变化的现象;3、红细胞聚集:红细胞间相互附着的现象;由于红细胞膜上电荷,胶体性质改变及血流速度缓慢造成分轻度、中度、重度;①轻度:血流不呈线条状,失去光滑,数个红细胞聚集在一起,混杂流动,有明显颗粒感;②中度:红细胞聚集团块较大,互相间聚集较密切,血流除有明显颗粒外,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细胞聚集颗粒;③重度:十余个或数十个红细胞聚集成团块,密度较大,外形不规则,大小不等和血浆分离现象;提示:有感染形病症,糖尿病、肿瘤、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等;4、微粒体:包括白色微栓,血小板聚集栓子,红细胞纤维蛋白,内皮细胞;①白细胞数:在管袢流动的血液中可见小的白色球状物闪烁而过称为白细胞;检测意义不大,只有极少或极度增多时,可反映机体大致情况;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增多——可能正患感染性疾病;②白微栓:由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聚集而成;白微栓的诊断:A、出现在乳头下静脉丛或明显舒张的输入枝输出枝;B、栓体大,比白细胞大3-10倍;C、形状不规则;D、明显挤涨管袢,在乳头下静脉管径漂浮而过;E、栓体不透明提示:血流粘稠度增高,反映机体处于高凝,有血管内栓塞状态,预示着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等;5、血色:皮肤微循环血液含氧量,判断组织供血情况;①过深:表示机体缺氧,肺心病、休克、窒息;②过浅:严重贫血;3、毛细血管周围状态1、毛细血管渗出:由于血管内血浆成分过量地通过血管壁积在微血管周围的现象;管袢周围间隙大、明亮、管袢模糊、长度缩短;提示:女性月经期;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严重感染、中毒、过敏、血管通透性亢进如水肿;2、出血:红细胞游出血管外的现象,一般常见在袢顶呈点状、片状、帽状等等;正常:1-2根/视野;提示:中毒、感染、缺氧、变态反映性疾病;3、乳头下静脉丛:指多个毛细血管管袢连接于西静脉而成;小儿与老人可见,但不扩张,体循环回流受阻可见扩张的乳头下静脉丛;提示:右心衰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疾患、泌尿等疾病,结缔组织病,大面积炎症等;4、乳头:正常呈锯齿状、波浪形圆丘,每个乳头下有1-2根管袢;异常可出现波浪锯齿变浅—平直—消失模糊5、汗腺导管,汗腺导管发亮,数量少,一个甲襞不超过2根,情绪紧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展时可增加;五、检测微循环程序首先必须明确测试之目的:是通过体验产品前后微循环的变化来验证产品的效果;而不是用来诊断疾病的;有利于与顾客的沟通和增进信任度;1、填表和一般检查:1、请逐项填写体验登记表注意询问有无使用禁忌;2、测试血压注意规范操作;3、手穴仪检查2、询问:1、请问你查过微循环吗2、检查的结果如何3、你了解什么是微循环吗4、您知道微循环出问题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吗5、你相信改善微循环就会改善健康吗微循环正常与否决定着人的健康状态照血液循环示意图,重点讲解微循环的定义、特点、功能;利用微循环图谱、血液革命、人体管道铸型彩色图鉴等书籍根据顾客知识层面酌情说明微循环状态与人体老化的关系;3、告知客户:1、介绍微循环测试仪开机;2、左手无名指损伤小,便于观察,微循环测试对人体无副作用;3、测仪器旁边放一张正常管袢和异常管袢图,照图讲解;并请客户用正常管袢与自己所测试微循环情况作对比看有多少事正常的,自己的微循环到底怎么样;此点很重要,尤其是第一次受检查,不要使对方感到陌生和盲然,尽量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视屏上,认真了解自己的微循环状况;4、迅速找准测试部位:将左手无名指甲襞部分均匀涂抹香柏油;测试仪光源对准甲襞中下部,调准焦距,这样容易找到甲襞和管袢,沿着管袢将图像后退至无名指外侧缘夹角处;在此过程中大体浏览管袢情况并给客户留下微循环的初步印象;着重观察:1、血流速度及有无红细胞聚集;2、清晰度;3血管形态及数目;4、袢周状态;5、测试中将管袢异常状态,经体验后近期容易改变的描画3-4处,以备体验后对比使用描画和描述相结合,真实、完整反映微循环障碍情况;A、流态方面,如粒流、停滞、充盈度不够;B、底色深、模糊、管袢清晰度差;C、边缘模糊、乳齿线平直;D、血色深、带帽管袢;E、轻度粘连;以上仅举几例,测试中根据经验可酌情选择;描画这些管袢时应定区位,并将相邻的较特殊的管袢一并画下,作标记物之用,有利于体验后查找对比;Ⅰ区:Ⅱ区:Ⅲ区:甲襞分区:是为了体验前后的查找对比快捷、准确;6、测试中多与客户交流、沟通、增强对方了解微循环的兴趣,并开始终用正常微循环的三态与对方微循环状况比较找出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流态方面;并分析其对身体的危害加速身体的老化,使生理性衰老提前表现为病理性衰老;唯有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血流通畅之后才能带来老化症状的改善,延缓老化的步伐引导参与体验;分析客户微循环障碍主要谈2-3处即可,切忌不突出重点全面开花,以免使对方丧失信心,产生逆反心理和加重心理负担;7、体验后的对比测试必须认真、细致、准确,改善后的情况做好记录,切忌第一天就告知几处改善,要选择重点情况分次告知,并分析微循环改善和产品的关系为销售做好准备;总之要使对方确实看到微循环的改善,才有助于实现销售;微循环测试时康佰店铺销售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我们必须巧借仪器的作用为销售服务;1、桥梁作用与顾客沟通的工具2、发现问题发现对方微循环障碍重点关注流态方面的3、见证使用产品前后微循环的变化,见证康佰健康寝具的作用;六、甲襞微循环诊断标准1、正常:小于1分2、大致正常:1-2分3、轻度异常:2-4分4、中度异常:4-8分5、重度异常:≥8分积分与年龄有关,一般40岁以后,微循环退化,正常值有所不同;20岁以下:正常值〈1分20-50岁:正常值分50-60岁:正常值分60岁以上:正常值分6、襞微循环的重度异常:1、管袢数:02、流速:粒摆流、停留3、红细胞重度聚集4、白色微粒体大于2个/分。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教程文件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手册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1993)。
二、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8-30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微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
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
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滑肌转化。
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
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
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毛细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细小的部分,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管径一般在5-9微米,红细胞需要通过变形才能通过管径小于红细胞直径的毛细血管。
微循环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会长斑? 2、为什么会长痘? 3、为什么会过敏? 4、为什么会头晕头痛? 5、为什么会有颈椎疾病? 6、为什么会腰痛? 7、为什么会有妇科疾病? 8、为什么会有慢性咽炎? 9、为什么会有关节问题? 10、肾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 11、为什么有人减肥却怎样也减不下来?
• 低血压,血管纤细, 管袢清晰度差
微血管出血
红细胞出至血管外的现象,主要是微血管壁 的损伤。导致通透性亢进及血流的改变。
• 血管粗细不均匀,血流减慢,表明血管 调节不稳定,血管循环不畅,过度疲劳,
畸形血管
• 畸形血管,血管内壁受损增生,微血管弯弯曲 曲,免疫力较差,排毒功能较差, • 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容易出现畸 形血管增多。
微循环检测仪检测方法
• 1、将松柏油均匀抹在被测者的左手无名指 指甲接缝处 • 2、将左手无名指置于指托上,将抹油位置 置于光源正下方,请被检测者放松,保持 平衡。 • 3、调节焦距清晰度看到皮肤纹理 • 4、调节平台前后左右移动,找到指甲接缝 处,沿指甲接缝走看身体器官位置,左右 或下方看微血管
管袢纤细
管袢纤细,末梢供血、外周循环不良;皮肤退 行性病变,萎缩,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 病、缺血性疾病有关。
增生型血管
增生型血管在慢性缺血性疾病、肿瘤中常见。
喉 气管
肺
心 脏 膈 膜 肝脏 胆囊
脾
胃
大肠
盲肠
小肠
阑尾
膀胱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重约一公斤,是除皮肤以外最大的内 脏器官,肝脏被肋骨所遮挡,只有肋骨下发的一部分能接触到身 体的表面。 肝脏的功能:肝脏有很多功能,如将营养成分转化为人体吸收 的营养,排除毒素,分泌胆汁。 1、糖的代谢:收集葡萄糖,以肝糖的形式暂时储存,稳定血液 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值) 2、蛋白质的代谢:合成氨基酸,使其流入血液当中。将分解氨 基酸时产生的氨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尿素。 3、脂质代谢: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向血液中输送蛋白质。 4、合成血浆中的蛋白质:合成白蛋白、球蛋白等血浆中大部分 的蛋白质,并输送到血液中。 5、维生素、刺激代谢:储存维生素A。将维生素D活化,分解类 固醇激素。 6、解毒:为了更好地排泄脂溶性物质,同过酸化,还原等处理, 将其变成水溶性物质。 7、生成胆汁:将人体不需要的物质分泌到胆汁内,排泄到大肠。 胆汁含有促进脂肪消化的成分。
人体微循环衰弱是疾病的根源
人体微循环衰弱是疾病的根源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毛细血管内细胞能量的通道)。
微循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人体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
毛细血管只有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管壁特别薄,厚度如一张白纸的1/100,可以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动脉血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和营养,通过毛细血管壁供给周围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以通过管壁进入毛细血管,然后流入静脉可见,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人体内大小血管如同大江大河,毛细血管如同大小支流和灌溉渠道,细胞组织如同秧苗。
微循环发生障碍,就好像秧苗的灌溉渠道受阻,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秧苗就会枯萎一样,人体的脏器也会因为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因为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且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0.41毫米。
在这么长的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浊在血液中,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
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权威医学已通过临床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
人体血液由心脏流出后,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后由微静脉及各静脉回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通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的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医学研究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毛细淋巴管是血液与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甲裳微循环显微观察仪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甲裳微循环显微观察仪是通过高倍的摄像显微显示系统,对人体甲裳微循环毛细血管的显微动态透视检查,清晰的显示甲裳微循环毛细血管的形态、流态、祥周图像。
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微循环发生改变而对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发生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观察等方面。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甲裳微循环的观测指标_____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1)、管祥清晰度:管祥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裳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
甲裳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祥模糊不清,约 4.1-10%正常人的管祥模糊。
正常人甲裳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祥清晰可见。
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祥模糊。
2)、管祥数:微循环检测中,管祥数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远心端第一排血管祥中部1/2以上为管祥计数区,低于此线者不计,模糊不清者不计,计数时不应改变焦距,以免将不同深度的另一排管祥计入。
微循环的特点
端坐位,腿下垂,
强心利尿打吗啡,
血管扩张氨茶碱,
激素结扎来放血,
激素,镇静,吸氧。
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
过劳剧变负担重,
贫血甲亢肺栓塞,
治疗不当也心衰。
右心衰的体征
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
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生酮+生糖兼生酮=“一两色素本来老”(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其中生酮氨基酸为“亮赖”;除了这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生糖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天谷酸——天上的谷子很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
赖精组——没什么好解释的,(Lys、Arg、His)。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
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难、痛、晕
二尖瓣狭窄
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
体征:可参考《诊断学》相关内容。
并发症:房颤有血栓,水肿右室衰,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先兆。)
各热型及常见疾病
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
只身使节不规则。[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
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
布菌波状皆高热。[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
百凤持花弄飞结,只身使节不规则。大汗积极雨间歇,步军薄装皆高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0.5μm,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3
12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1、扩散:为最主要的方式,物质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移动。 2、吞饮:指大分子非脂溶性物质。 3、滤过和重吸收:液体分子。
43
13
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92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P93 1、促进生成的力量(滤过力量):毛细血管血
43
10
2、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 谢产物的调节:
• 当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时,其刺激作用加
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流增加;当 局部代谢产物浓度降低时,其刺激作用减弱,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流减少。
• 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5—10次/分,运动时
增多。
43
11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P91
43
6
2、血流通路 P90 ①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
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 脉。此通路交替开放。安静时肌肉中仅有 20%开放。
• 主要功能:执行物质交换。
43
7
②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此通路经常开放。
• 主要功能;加速血流回心。
③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微静脉。此通路经 常关闭。
末梢递质Ach。
43
26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负性变时(钾离子外流增强,4期去极化速
度减慢);
• 负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减小); • 负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减慢)。
43
27
机制:Ach与M受体结合,提高了钾通道开 放概率,增大钾外流。 安静时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占优势。
4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
2、血管的神经支配 P97
1、组成
• 典型的微循环由七部分组成:微动脉、后微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 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43
4
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43
5
微动脉----总闸门,为前阻力。受神经、体 液调节。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决定其开放 数。受局部代 谢产物调节。 微静脉----后 闸门,为后 阻力。
微循环
43
1
简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和功能。 有效滤过压。 简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作用。 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43
2
五、微循环 P89
•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与微
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功能----物质交换(营养物、代谢物、气
体)。
43
3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P90图4-20所 示
43
24
机 制 : NE 与 β1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AC, 生 成 cAMP增多,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钙通道 激活,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增加,心率 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43
25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P96
• 节前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末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心内神经节,N型胆碱受体,
43
17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变化:
43
18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P94 1、毛细血管血压:心衰时,静脉回流受阻,引
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肝病时血浆蛋白减
少,引起水肿。
43
19
3、淋巴回流:肿瘤、丝虫阻塞,引起淋巴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烧伤、过敏等,其通透性
增加,引起水肿。
•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
43
22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 节前神经元----脊髓1-5胸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颈交感神经节内,N型胆碱
受体,末梢递质(Norepinephrine)NE。
43
23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正性变时(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 • 正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增大); • 正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加快)。
• 主要功能;体温调节。
43
8
(二)微循环血流量调节 P91 1、微动脉、微静脉受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也
受体液因素调节:
• 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更明显,血流
减少,血压下降。
• 交感神经抑制时,微动脉舒张更明显,血流
增多,血压升高。
43
9
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 紧张素等使其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使其舒张。
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促进回流的力量(重吸收力量):血浆胶体
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4
3、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5
4、测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P93图4-22
(1)交感缩血管神经
• 节前神经元----脊髓胸腰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椎旁、椎前神经节,末梢递
质NE。
43
29
作用:与受体类型有关。
• 与α受体结合能力强,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收缩。
• 与β受体结合能力弱,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舒张。
43
30
人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此神经单一作用。 该神经纤维分布特点: 皮肤、肾脏最密; 骨骼肌、肝、胃肠次之; 冠状血管、脑血管较少。
43
20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P94 1、淋巴管----由单层扁平细胞形成的单向活瓣,
通透性高。 2、每小时生成的淋巴液约120ml,每日2—4L,
回流入血。 3、淋巴回流的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
防御屏障。
43
21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P95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P95
• 毛细血管血压:动脉端30mmHg,静脉端
12mmHg;
• 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 • 组织液静水压:10mmHg。
43
16
有效滤过压:动脉端为(30+15)— ( 2 5 + 1 0 ) = 1 0 mmHg; 静 脉 端 为 (12+15)—(25+10)=—8mmHg。 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时约0.5—2%生成组织液, 其中90%被重吸收,10%生成淋巴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保持动态平衡。
43
31
(2)舒血管神经纤维
• 少部分血管还受此神经支配。 •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管。 •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