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版】微循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
43
22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 节前神经元----脊髓1-5胸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颈交感神经节内,N型胆碱
受体,末梢递质(Norepinephrine)NE。
43
23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正性变时(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 • 正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增大); • 正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加快)。
微循环
43
1
简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和功能。 有效滤过压。 简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作用。 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43
2
五、微循环 P89
•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与微
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功能----物质交换(营养物、代谢物、气
体)。
43
3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P90图4-20所 示
43
17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变化:
43
18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P94 1、毛细血管血压:心衰时,静脉回流受阻,引
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肝病时血浆蛋白减
少,引起水肿。
43
19
3、淋巴回流:肿瘤、丝虫阻塞,引起淋巴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烧伤、过敏等,其通透性
增加,引起水肿。
1、组成
• 典型的微循环由七部分组成:微动脉、后微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 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43
4
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43
5
微动脉----总闸门,为前阻力。受神经、体 液调节。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决定其开放 数。受局部代 谢产物调节。 微静脉----后 闸门,为后 阻力。
(1)交感缩血管神经
• 节前神经元----脊髓胸腰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椎旁、椎前神经节,末梢递
质NE。
43
29
作用:与受体类型有关。
• 与α受体结合能力强,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收缩。
• 与β受体结合能力弱,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舒张。
43
30
人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此神经单一作用。 该神经纤维分布特点: 皮肤、肾脏最密; 骨骼肌、肝、胃肠次之; 冠状血管、脑血管较少。
• 毛细血管血压:动脉端30mmHg,静脉端
12mmHg;
• 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 • 组织液静水压:10mmHg。
43
16
有效滤过压:动脉端为(30+15)— ( 2 5 + 1 0 ) = 1 0 mmHg; 静 脉 端 为 (12+15)—(25+10)=—8mmHg。 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时约0.5—2%生成组织液, 其中90%被重吸收,10%生成淋巴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保持动态平衡。
• 真毛细血管结构:一层内皮细胞加基膜,厚
度0.5μm,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3
12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1、扩散:为最主要的方式,物质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移动。 2、吞饮:指大分子非脂溶性物质。 3、滤过和重吸收:液体分子。
43
13
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92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P93 1、促进生成的力量(滤过力量):毛细血管血
43
6
2、血流通路 P90 ①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
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 脉。此通路交替开放。安静时肌肉中仅有 20%开放。
• 主要功能:执行物质交换。
43
7
②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此通路经常开放。
• 主要功能;加速血流回心。
③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微静脉。此通路经 常关闭。
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促进回流的力量(重吸收力量):血浆胶体
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4
3、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5
4、测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P93图4-22
末梢递质Ach。
43
26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负性变时(钾离子外流增强,4期去极化速
度减慢);
• 负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减小); • 负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减慢)。
43
27
机制:Ach与M受体结合,提高了钾通道开 放概率,增大钾外流。 安静时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占优势。
43
28
2、血管的神经支配 P97
43
20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P94 1、淋巴管----由单层扁平细胞形成的单向活瓣,
通透性高。 2、每小时生成的淋巴液约120ml,每日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流入血。 3、淋巴回流的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
防御屏障。
43
21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P95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P95
43
31
(2)舒血管神经纤维
• 少部分血管还受此神经支配。 •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管。 •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
43
24
机 制 : NE 与 β1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AC, 生 成 cAMP增多,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钙通道 激活,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增加,心率 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43
25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P96
• 节前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末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心内神经节,N型胆碱受体,
• 主要功能;体温调节。
43
8
(二)微循环血流量调节 P91 1、微动脉、微静脉受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也
受体液因素调节:
• 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更明显,血流
减少,血压下降。
• 交感神经抑制时,微动脉舒张更明显,血流
增多,血压升高。
43
9
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 紧张素等使其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使其舒张。
43
10
2、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 谢产物的调节:
• 当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时,其刺激作用加
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流增加;当 局部代谢产物浓度降低时,其刺激作用减弱,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流减少。
• 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5—10次/分,运动时
增多。
43
11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P91
自主神经系统。
43
22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 节前神经元----脊髓1-5胸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颈交感神经节内,N型胆碱
受体,末梢递质(Norepinephrine)NE。
43
23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正性变时(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 • 正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增大); • 正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加快)。
微循环
43
1
简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和功能。 有效滤过压。 简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作用。 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43
2
五、微循环 P89
•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与微
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功能----物质交换(营养物、代谢物、气
体)。
43
3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P90图4-20所 示
43
17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变化:
43
18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P94 1、毛细血管血压:心衰时,静脉回流受阻,引
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肝病时血浆蛋白减
少,引起水肿。
43
19
3、淋巴回流:肿瘤、丝虫阻塞,引起淋巴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烧伤、过敏等,其通透性
增加,引起水肿。
1、组成
• 典型的微循环由七部分组成:微动脉、后微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 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43
4
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43
5
微动脉----总闸门,为前阻力。受神经、体 液调节。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决定其开放 数。受局部代 谢产物调节。 微静脉----后 闸门,为后 阻力。
(1)交感缩血管神经
• 节前神经元----脊髓胸腰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椎旁、椎前神经节,末梢递
质NE。
43
29
作用:与受体类型有关。
• 与α受体结合能力强,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收缩。
• 与β受体结合能力弱,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舒张。
43
30
人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此神经单一作用。 该神经纤维分布特点: 皮肤、肾脏最密; 骨骼肌、肝、胃肠次之; 冠状血管、脑血管较少。
• 毛细血管血压:动脉端30mmHg,静脉端
12mmHg;
• 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 • 组织液静水压:10mmHg。
43
16
有效滤过压:动脉端为(30+15)— ( 2 5 + 1 0 ) = 1 0 mmHg; 静 脉 端 为 (12+15)—(25+10)=—8mmHg。 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时约0.5—2%生成组织液, 其中90%被重吸收,10%生成淋巴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保持动态平衡。
• 真毛细血管结构:一层内皮细胞加基膜,厚
度0.5μm,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3
12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1、扩散:为最主要的方式,物质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移动。 2、吞饮:指大分子非脂溶性物质。 3、滤过和重吸收:液体分子。
43
13
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92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P93 1、促进生成的力量(滤过力量):毛细血管血
43
6
2、血流通路 P90 ①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
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 脉。此通路交替开放。安静时肌肉中仅有 20%开放。
• 主要功能:执行物质交换。
43
7
②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此通路经常开放。
• 主要功能;加速血流回心。
③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微静脉。此通路经 常关闭。
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促进回流的力量(重吸收力量):血浆胶体
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4
3、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5
4、测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P93图4-22
末梢递质Ach。
43
26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负性变时(钾离子外流增强,4期去极化速
度减慢);
• 负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减小); • 负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减慢)。
43
27
机制:Ach与M受体结合,提高了钾通道开 放概率,增大钾外流。 安静时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占优势。
43
28
2、血管的神经支配 P97
43
20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P94 1、淋巴管----由单层扁平细胞形成的单向活瓣,
通透性高。 2、每小时生成的淋巴液约120ml,每日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流入血。 3、淋巴回流的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
防御屏障。
43
21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P95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P95
43
31
(2)舒血管神经纤维
• 少部分血管还受此神经支配。 •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管。 •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
43
24
机 制 : NE 与 β1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AC, 生 成 cAMP增多,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钙通道 激活,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增加,心率 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43
25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P96
• 节前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末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心内神经节,N型胆碱受体,
• 主要功能;体温调节。
43
8
(二)微循环血流量调节 P91 1、微动脉、微静脉受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也
受体液因素调节:
• 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更明显,血流
减少,血压下降。
• 交感神经抑制时,微动脉舒张更明显,血流
增多,血压升高。
43
9
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 紧张素等使其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使其舒张。
43
10
2、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 谢产物的调节:
• 当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时,其刺激作用加
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流增加;当 局部代谢产物浓度降低时,其刺激作用减弱,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流减少。
• 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5—10次/分,运动时
增多。
43
11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P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