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一本畅销书,书中探讨了娱乐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波兹曼认为,娱乐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导力量,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方式也逐渐被娱乐化的形式所替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简单、轻松、娱乐化的信息,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复杂的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重要问题的忽视,对于娱乐的沉迷,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的放弃。
波兹曼在书中通过对历史、政治、传媒等各个领域的分析,指出了娱乐化对于社会的危害。
他认为,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人们对于真相的忽视,对于深度思考的放弃,以及对于权威的盲从。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注重情感、娱乐性和视觉效果,而不是事实、逻辑和深度分析。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真相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淡漠,对于权威的盲从变得越来越盲目,对于深度思考的放弃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娱乐至死的社会中,人们更愿意接受简单、轻松、娱乐化的信息,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复杂的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重要问题的忽视,对于娱乐的沉迷,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的放弃。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更容易被媒体的操纵和政治的欺骗所左右,更容易迷失在虚假的信息和表面的娱乐中。
这种情况导致了社会的扭曲和民众的愚昧,使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波兹曼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改善这种情况的建议,他认为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真相的追求,对于权威的质疑,以及对于深度思考的重视。
他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培养对于真相的追求和对于权威的质疑的能力。
他还呼吁媒体应该更加注重事实和逻辑,提倡深度分析和客观报道,以及抵制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改变娱乐至死的社会现状,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觉醒。
通过阅读《娱乐至死》,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娱乐化对于社会的危害,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真相的追求,对于权威的质疑,以及对于深度思考的重视。
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优秀8篇)
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优秀8篇)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优秀8篇)】,供你选择借鉴。
娱乐至死的读书报告心得篇1看《娱乐至死》的时候,让我想起了高中政治课上老师布置的一道思考题,主要是让我们通过材料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为了收视率而忽视主持人的素质和节目质量的行为。
当初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政治思考题来回答,所看到的也仅仅是对“绿色收视率”的提倡,而现在,看了尼尔_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才让我从更深远的方面看到了我一直所忽略甚至无知的地方,引发了我对现在电视甚至是整个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人们娱乐心理的思考。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尼尔·波兹曼承续麦克卢汉对现代日常生活与媒介的内涵揭示,从娱乐的角度透视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他在这里的文化批判,敏锐而机智: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的前言以两个著名的“反乌托邦”寓言开篇,一是奥维尔的《一九八四年》,一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波兹曼指出,奥维尔所担心的是强制禁书的律令,是极权主义统治中文化的窒息,是暴政下自由的丧失;而赫胥黎所忧虑的是我们失去禁书的理由,因为没有人还愿意去读书,是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是人们因为娱乐而失去自由。
前者恐惧于“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后者害怕“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波兹曼想告诉我们的是,奥维尔的预言已经落空,而赫胥黎的预言则可能成为现实,那将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二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学者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于1985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当代社会的媒体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娱乐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波斯曼通过对电视等媒体形式的分析,指出了娱乐主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问题,并警示我们要警惕这种趋势。
《娱乐至死》一书首先分析了媒体的本质和功能。
波斯曼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波斯曼指出,过去的媒体形式如印刷媒体(报纸、书籍等)强调文字和逻辑思维,而现代媒体如电视则注重娱乐性和感官刺激。
这种媒体形式的改变导致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从以文字为中心的深度阅读转变为以图像为核心的表面浏览。
这种转变不仅使得人们的阅读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标准。
波斯曼接着分析了电视对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的娱乐性质使得政治变成了一种娱乐产品,政治人物被塑造成了娱乐明星,选举成为了一种娱乐节目。
波斯曼指出,电视让政治变成了一种表演,鼓励人们对政治问题进行感性而非理性的处理,使得政治演讲和政策讨论变得肤浅和空洞。
波斯曼还指出,电视的碎片化特点使得人们对于政治事务的关注变得散乱,容易受到媒体的引导和操控。
这种情况在当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下更加突出,人们往往只看到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被偏见和谣言所误导。
除了对于政治的影响,波斯曼还分析了电视对于文化和教育的冲击。
他认为,电视追求娱乐性和视觉刺激,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和娱乐性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探索变得肤浅和片面,容易受到媒体的操控和宣传。
同时,电视的广告和商品化导向也加剧了物质文化的浮躁和功利主义。
波斯曼坚信,今天的社会已经沦为一个以娱乐为中心的文化,娱乐的价值取代了真理的价值,幸福的追求取代了思考和探索的追求。
《娱乐至死》一书的研究深度和洞察力令人钦佩。
2023年《娱乐至死》读后感5篇
2023年《娱乐至死》读后感5篇《娱乐至死》读后感1令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是一本写给电视时代的图书,但是其所蕴含的道理与关怀在网络时代也毫不过时。
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打开电脑,那些花边新闻如洪水般涌入,即使是严肃的新闻,也多配以噱头的标题和血腥的图片,或干脆用戏说的形式。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用眼睛来消化所得,我们的感官感受更甚于我们头脑的追求,而电视这些媒体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而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时所具有的品质。
我们的文化终将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
这是我们大家不想看到的,作者为了把这种不易察觉的文化伤害以及对人自我意识的彻底剥夺表达出来,在本书中一步步地向我们解释、举例、引用。
作者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把握了传播的把柄,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
在书里,波兹曼又有一种更为深入的认识——媒介即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而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因此,媒介就好比是一剂精神,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你明知痛苦与自由的丧失,但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因为这剂毒药已经深入你的灵魂和骨髓了。
波兹曼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我们并不一定是为了看时间而去看表”因为“有部分人只是好奇于表示时间的方式”。
当传媒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用,而只是满足当代人浮躁的社会心理与挑剔的口味,那么娱乐业就应运而生了。
在印刷时代,印刷品的出版与读者意见的反馈是有时间差的。
因此,当我们发现只有报纸与杂志才能达到承载海量信息的功能时,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读者去适应印刷品的品味乃至排版要求。
这时就需要人们思考,选择汲取知识,所以在纯印刷年代,娱乐对于传媒的影响很小。
《娱乐至死》读后感(优秀5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优秀5篇)《娱乐至死》读后感篇一“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当下非常流行着这样一些文字:蜗居、宅男宅女、剩男剩女、地球村……造就这些物种现象的功臣是电视和电脑,特别是互联网与电脑这个黄金搭档。
蜗居的人比在外面奔波的人还要忙碌,不会无所事事,也不会难以打发时间。
打开电视,有24小时的新闻频道,足不出户也足以了解天下事;有各种各样的电影频道和电视频道,每个电影、电视频道都有各种专题电影电视和国际电影电视剧,打发只有24小时的一天时间绰绰有余;还有那些制作精良的《国家地理》以及各式各样的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等,可谓是应有尽有,应接不暇。
打开电脑,道理、情况,一样,甚至更上一层楼。
有各种各样的门户网站,有几个混得不错的论坛,有几个交友聊天的QQ号和mSN,有微博和博客,时刻关注着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崇拜的偶像歌手、明星,在微博里追踪偶像发帖及时发表自身言论,与他们进行互动,发表生活琐事和小感悟,还在博客上发表自身的篇章大论。
有十几个购物网站,及时为生活需要购买各种物体,有三五个邮箱和好几个网络游戏……总之,看一下新闻八卦,网上购一下物品,发表一下言论,追踪一下偶像,和朋友QQ一下,玩一下游戏,都一下地主,偷一下菜,除一下草等,看似什么都是一会儿功夫的鼠标点击,都不需要很多时间,一天能有几个一会儿?因此一圈下来,刷新几下,都还来不及杀毒呢,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灭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如今,我们正趋向于赫胥黎所担心的情况,我们由于享乐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空间,失去了童年的梦想,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真实的亲情和友谊,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在阅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后,我深受启发,对于现代媒体的影响和人们沉溺于娱乐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揭示了电视媒体对于社会和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现代社会追求娱乐化的趋势。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于波兹曼的观点产生了许多思考,下面我将结合自我体验和书中内容,分享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波兹曼在书中提到了电视的媒体特性以及其对于信息传递的方式造成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作为一种视觉媒体,过度强调形象和感官刺激,导致人们对于文字和理性思维的能力下降。
这引发了我对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及知识获取方式的反思。
在电视泛滥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视频和图像来获取信息,而对于深度阅读和思考的需求逐渐减少。
我们在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下,很难保持专注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我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培养思维和拓展视野的有效途径。
其次,波兹曼还讨论了电视文化对于政治和公共生活的影响。
他指出,电视媒体的娱乐化特性使得政治和新闻变得像一场表演,倡导感性情绪而非理性讨论。
这使得公共讨论趋向于表面化和情绪化,而非深入问题本质。
我对此深有同感,现代的政治辩论和新闻报道更多地关注于煽动情绪和制造话题,而非客观分析和深入探讨。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被刺激和干扰,而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信息的来源和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被表面现象欺骗。
最后,波兹曼还探讨了娱乐文化对于教育和学术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文化对于学校和知识传授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使得教育趋向于表演和娱乐化。
观点在这一部分,我对于现代教育的评价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往往更喜欢通过视频和游戏来学习,而传统的书面阅读和思考训练显得过时和乏味。
然而,我相信传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仍然具有重要性,学校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纯粹的知识技能。
总的来说,阅读《娱乐至死》给我的启示很深刻,我意识到了现代社会对于娱乐和消遣的追求可能会掩盖了真正的思考和理性。
2024年《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
2024年《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娱乐至死》是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于1985年出版的一本著名的媒体批评作品。
作为一本读书心得,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感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首先,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娱乐化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波斯曼认为,电视和其他媒体以娱乐为主导,已经逐渐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他认为,过度的娱乐化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浅薄和消费主义,并且对新闻和政治的关注度降低,进而对我们的民主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娱乐即文化的观点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娱乐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少花费时间阅读书籍和深思熟虑的思考,而更多地通过娱乐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和文化交流。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也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波斯曼在书中提到,电视这个娱乐媒体特别有害。
他认为电视是一种低效的传媒方式,因为它只能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达信息,而且表现形式浅显、易于消化。
与之相比,书籍和文字能够更深入地展现思想和观点,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然而,现代社会对于娱乐的追求使得电视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而书籍逐渐被边缘化。
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愚蠢和无法深入思考。
我自己也深受娱乐化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我也习惯了通过娱乐媒体获取信息,如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游戏。
这些媒体以其吸引人的内容和便捷的方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但是,这种关注娱乐媒体的方式也在消耗我的精力和时间,使我变得过于消极和浅薄。
从这本书中,我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并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娱乐媒体的过度依赖,并努力寻找更多的有意义的阅读和思考。
书中还提到了政治和新闻方面的问题。
波斯曼认为,娱乐化使得政治和新闻成为一种娱乐形式,政治家和新闻媒体更关注于如何制造娱乐效果,而不是关注于真实和重要的信息传递。
这种现象使得公众易受欺骗和误导,民主社会的基石也动摇。
我从书中看到了很多当今社会的现象,确实存在这种问题。
读书心得娱乐至死(优秀5篇)
读书心得娱乐至死(优秀5篇)读书心得娱乐至死篇1初选《娱乐至死》这本书原因是书名比较喜欢可以让我这个不爱读书的人继续读下去。
读完以后发现书的内容很简单易懂但给我们了许多思考和可以借鉴的话语。
本书大致是说电视在美国的兴起使得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从文化、宗教、政治、教育等方面阐述这些都开始毫无怨言的成为了娱乐的附属品失去了本来的意思。
借我们都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本书的第一章是媒介即隐喻,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作者说媒介即隐喻也就是想说媒介在用一种隐蔽的但强有力的方法左右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
媒介的产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
它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接受并没有加工那么我们就成了媒介的牺牲品。
第二章是讲媒介即认识论,从印刷品到电视的出现谈人们对认识论的改变,电视出来的认识论劣与印刷制品,而且对于本身还有一定的危险,并且这种危险在逐渐蔓延。
而为什么说媒介即认识论呢?我有些困惑。
认识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简单的来说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又称知识论。
也就是说大量的媒介的出现它开始承载知识,决定知识的形式,它所表现的无论对错好坏都成了知识。
这些让作者开始谈到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那时候到处都是阅读的中心,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印刷术开始影响公众的话语形式,但也承载着一种文化。
试想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出现我们的文化和知识又如何呈现和被记载呢?“思维方法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和以图片为中心的文化中不同体现”在作者看来人们的阅读只停留在在了一些符号,读者没有了判断力。
电报技术和广告的出现是原本理性倾向的人们开始倾斜。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搜寻信息,而现在人们是得到了一些信息而去找这些信息的****。
我们的媒介环境变了,人们开始更少的去思考了。
读书心得娱乐至死篇2阅读之前,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一本如此深刻而犀利的书,并且彻底颠覆了我对无比强势的电视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作用的认识和看法。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娱乐至死》读书心得《娱乐至死》由尼尔波兹曼所著。
书中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一: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了一本《娱乐至死》的书,PC娱乐网。
这是一卷了不起的精神财富,对于处于信息爆炸年代,并被极大的信息量冲击的头昏脑胀的我们意义至深。
这本书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进行了探讨。
当时,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据此,波兹曼悲观地认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无论是印刷术还是电视,归根到底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把握了传播的把柄,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
在书里,波兹曼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媒介即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媒介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无法自拔。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二:《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娱乐至死》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在波兹曼看来,在印刷时代读者阅读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读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
《娱乐至死》读后感四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一有两种死法:奥威尔式预言,人们终将死于我们所梅恨:赫胥黎式预言,人们终将死于我们所热爱。
当然,此“死”非实死,却比生命体的凋亡而更具杀伤力,我更愿意看作是文化的枯竭、思考的停止。
当紧密的逻辑、严肃独立的思考隐匿于纷繁世界,当人们义无反顾地扔下书本,投身互联网时代,精神即死亡,即赫胥黎的预言成为现实,人们真正死于自己所热爱,即娱乐至死。
一切公众话语都口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新闻、体育、教育事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电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一个根乐至死的物种。
这就是《娱乐至死》想要告诉我们的,人们终将毁于他所热爱。
全书以时间为序,由印刷机到电报、摄影再到电视,社会由“阐释时代”到“躲猫猫的世界”再到“娱乐时代”,这是技术的发展影响导致时代转变的过程。
恰也证了作者“谋介即隐喻”的观点,人们选择的技术,决定了我们的结局。
印刷机盛兴时期,即以书本获取信息的时代,人们通过阅读,通过独立深刻的思考,利用充满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来处理这些信息。
那是一个理性、拥有独立思考的时代。
随着第一台电报机的出现,信息的交流终于突破了空间的阻碍,信息获取范围由狭隘的身边,猛然扩展到全球各地,信息量陇加。
人们所接触的信息越广,信息对人们生活的T•预也就更密切,生活方式及时代也就有所转变。
随着到图片化信息出现,一张照片、一段瞬时性的剪影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到人们面前,代替了人们对信息全过程的了解及思维构造,思维像是在相机被擒下的那一刻中断了,思考停止了,眼前这一刹即为所拥一切。
可怕的是,变更仍在继续,电视出现了,人们进入了娱乐时代,当“信息更迅速”与“思维中断化”两点叠加,思考彻底消失了,信息一步步简单化,它逐渐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
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真理被掩埋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文化逐渐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席俗文化。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 1985 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
这本书让我对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波兹曼在书中指出,我们的文化正从以文字为中心转向以图像为中心。
在印刷术统治的时代,人们通过阅读书籍和报纸获取信息,这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文字是抽象的、有序的,能够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和逻辑推理。
然而,随着电视的普及,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电视节目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呈现得快速而直观。
这种直观性使得观众无需过多的思考就能轻松理解内容,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接受那些经过精心包装、充满视觉和听觉刺激的信息,而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书中提到,娱乐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主导。
电视上的新闻、综艺节目、电视剧等,无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
甚至原本严肃的话题,如政治、教育、宗教等,也被包装成了娱乐的形式。
这种娱乐化的趋势使得一切都变得浅薄和表面化,我们不再关心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只追求短暂的快乐和刺激。
比如,在电视新闻中,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更注重新闻的新奇性和戏剧性,而不是其重要性和深度。
新闻报道变得越来越简短、碎片化,观众很难从中获得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政治竞选也变成了一场表演,候选人更注重形象和口才,而不是政策和理念。
教育节目也为了增加趣味性,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波兹曼认为,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它会使人们失去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变得麻木和冷漠。
我们沉浸在虚拟的娱乐世界中,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它也会破坏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让我们失去对真理、智慧和美德的追求。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媒介对于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它们会塑造我们理解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印刷术培养了人们的线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而电视则培养了人们的跳跃性思维和图像化思维。
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
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条据文书、调研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ssay compilatio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research report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我们在读后感中汲取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们不禁涌现出许多读后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娱乐至死》这本书由尼尔·波兹曼所著,初读此书,便被其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批判所震撼。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当代社会中娱乐对于人类文化、认知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让我对“娱乐”这一现象有了全新的思考。
波兹曼在书中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娱乐主宰的时代。
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无不在以娱乐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
娱乐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导,而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担忧。
在过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人们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然而,随着电视等图像媒体的兴起,信息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像和声音的直观表达,使得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思考和解读。
这种变化看似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轻松便捷,但实际上却削弱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我们逐渐习惯了接受那些表面的、碎片化的信息,而失去了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书中提到,电视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往往追求刺激、新奇和即时的满足感。
新闻不再是严肃的报道,而变成了一种娱乐的表演;教育节目也不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取悦观众。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对于重要的事务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对于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也失去了尊重和追求。
娱乐至死的现象还体现在我们的社交生活中。
如今,人们更愿意在虚拟的社交平台上分享娱乐化的内容,追求短暂的快乐和关注。
真正有深度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变得越来越少。
我们沉浸在娱乐的泡沫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此外,娱乐产业的过度发展也对文化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和价值观念在娱乐的浪潮中逐渐被遗忘和扭曲。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迎合大众口味、缺乏内涵的流行文化。
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根基将受到侵蚀,社会的精神支柱也将摇摇欲坠。
波兹曼的观点并非是要完全否定娱乐的存在,而是提醒我们要警惕娱乐的过度泛滥。
娱乐本身并无罪过,但当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唯一方式时,问题就出现了。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 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对娱乐与信息传播有了全新的思考。
波兹曼在书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过去,人们通过书籍、报纸等文字媒介获取信息,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
然而,随着电视的普及,图像和声音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这种转变看似让信息更加生动直观,但实际上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电视的出现使得信息变得碎片化、表面化。
在电视节目中,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内容往往注重娱乐性和刺激性,而忽略了深度和内涵。
例如,新闻报道不再仅仅关注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而是更多地展现冲突、戏剧性的画面和简短的评论。
这导致观众在接收信息时,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
书中还提到,娱乐化的信息传播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当我们习惯了快速切换的电视画面和简短的信息片段,我们的注意力和耐心会逐渐下降。
我们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长篇的书籍,去深入研究复杂的问题。
这种现象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各种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陷入了一个永远在追求即时满足的循环中。
此外,娱乐至死的现象还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逐渐变得浅薄和浮躁,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知识难以得到传播和传承。
例如,严肃的文学作品、学术研究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娱乐明星的八卦、综艺节目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波兹曼通过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娱乐化对社会的侵蚀。
他认为,我们应该警惕这种趋势,重新审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虽然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能让它成为主导一切的力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我也常常沉迷于手机上的各种娱乐应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在获取信息时,我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轻松、有趣的内容,而忽略了更有深度和价值的信息。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是一本由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书籍,它深刻地探讨了当今社会对娱乐的过度依赖,以及这种现象对人们思维方式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波兹曼认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娱乐至死”的状态,人们对于娱乐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而这种情况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波兹曼首先对于娱乐和信息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当今社会的娱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遣和娱乐,而是成为了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
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娱乐媒体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多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观点。
然而,这种娱乐和信息的结合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信息的碎片化、表面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生活。
波兹曼认为,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娱乐至死的状态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已经变得非常肤浅和片面,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简单、直观的信息,而对于复杂、深刻的问题却缺乏兴趣。
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不仅会影响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还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浮躁和肤浅。
另外,娱乐至死的现象也对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兹曼指出,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已经被娱乐所主导,人们更倾向于追求那些轻松、愉快的娱乐形式,而对于那些需要深度思考和理解的文化形式缺乏兴趣。
这种情况导致了文化生活的贫乏和肤浅,使得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下降,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空虚和苍白。
综上所述,《娱乐至死》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当今社会对于娱乐的过度依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它提醒我们,娱乐固然重要,但是过度依赖娱乐却会对于社会和个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摆正娱乐的位置,正确对待娱乐,不要让娱乐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一个丰富、深刻的文化生活,拥有清晰、深刻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优秀3篇】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优秀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是美国传媒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该书以娱乐文化对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影响为主题,探讨了娱乐化社会对人们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
波兹曼认为,娱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形式,娱乐化的传媒和娱乐化的政治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里,人们对真相的追求已经被娱乐和消遣所取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肤浅和碎片化。
波兹曼的这一观点引起了人们对娱乐文化的深刻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阅读完《娱乐至死》后,我深有感触。
书中所描述的娱乐化社会的现象和影响,让我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娱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电视节目、网络游戏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娱乐来放松自己,却忽视了对真知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
波兹曼在书中提到了电视文化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
他认为,电视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电视的碎片化和肤浅化也使人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肤浅和碎片化。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表面的信息,忽视了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肤浅。
除了电视文化,波兹曼还对政治和新闻传媒的娱乐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政治和新闻传媒的娱乐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政治家和新闻媒体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娱乐化的手段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而公众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来获取政治和新闻信息。
这种娱乐化的政治和新闻传媒,不仅使人们对政治和新闻的关注变得越来越肤浅,也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变得越来越浮躁。
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政治和新闻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书籍_《娱乐至死》_读后感
娱乐至死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娱乐至死这本书的主题围绕着现代社会对娱乐的过度追求以及媒体对公众思维和文化的塑造展开。
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核心思想:我们的文化正在由严肃的话语转向娱乐。
波兹曼认为,过去的传统媒体,如报纸、书籍和广播,更多地关注知识、教育和理性思考,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思辨的能力。
然而,随着电视媒体的崛起,人们开始追求娱乐的刺激和轻松消遣,导致公众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娱乐至死的核心思想在于,电视媒体逐渐成为了主导和塑造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工具。
电视节目以娱乐为导向,注重视觉效果、情感刺激和短暂的娱乐享受,而不是深入思考、理性讨论和知识传递。
这种娱乐至上的导向导致了公众对信息的浅薄和消极化。
波兹曼指出,电视媒体的娱乐性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娱乐至上的文化使得公众对重要议题的关注度降低,人们更多地关注八卦新闻、明星八卦和无关紧要的娱乐内容。
其次,电视媒体的视觉化和快节奏刺激对于深入思考和理性判断形成了障碍,导致公众的思维变得表面化和片面化。
最后,波兹曼认为,电视媒体的娱乐至上倾向削弱了公众的批判思维和对权威的质疑能力,使得人们变得更加容易受到操控和欺骗。
娱乐至死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引发了对现代媒体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它提醒我们审视媒体对我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呼吁公众重新关注严肃的话语和深度思考。
同时,娱乐至死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媒体传递的信息,以免成为娱乐至上文化的被动受众。
作者对媒体和娱乐的批判作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对媒体和娱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通过对电视媒体的分析和对社会文化转变的观察,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的批评观点:1.媒体的娱乐化导向:波兹曼认为,现代媒体过度追求娱乐性,将娱乐作为主要目标,而非传播知识、提供深度思考的工具。
他指出,电视等媒体形式的崛起导致了公众对信息的浅尝辄止和片面化,削弱了人们对重要议题的关注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娱乐至死》读后感1“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湖南人被彻底娱乐了吗?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三天时间,读完了《娱乐至死》,说实话,里头有些话并不是很理解,但波兹曼传达的主要意思还是理出来了,那就是电视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娱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娱乐不再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是生活已经成了娱乐的一部分。
我立刻想到了湖南卫视。
“快乐中国,快乐湖南”,多么响亮的口号,娱乐堂而皇之成了主流,湖南人被彻底娱乐了吗?湖南卫视主打着娱乐牌,狠狠地彻底地娱乐了湖南人,甚至全国人。
湖南卫视的新闻节目屈指可数,而娱乐节目却数不胜数,“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为了看这些节目,小孩可以停止正在做的作业,尽管明天可能被老师罚;老人可以戴上老花镜,尽管戴上去感觉并不那么舒服;男生可以停止正在激烈进行的网络游戏,尽管可能会被同伴念叨;女人可以停止正在敷的面膜,尽管皮肤可能变得更差……在这些娱乐节目面前,生活似乎都变得如此不重要,说得严重点,生活已经成了娱乐的附属,先娱乐一把再说。
于是,我们被逗得捧腹大笑,至于为什么要笑,我们来不及思考,也无须思考。
渐渐的`,我们开始丧失一种本能,一种叫做思考的本能,我们只会说,电视会告诉我们的。
多么可怕,电视主宰了我们!这让我想起了在看《娱乐至死》时的一件趣事,眼睛盯着书本,而心里却在纠结要不要回去看《刑警20xx》。
当这个看电视的念头冒出来后,我已无法安心看书,多么讽刺,电视已经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了吗?包括我的心理和行为?我不想承认,可现实却是如此,我合上了书本,飞奔到宿舍看起了《刑警20xx》。
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们才应该是媒介的主宰,何时媒介主宰我们了?也许,我们现在应该为主宰媒介而努力了,不然,我们真的会如波兹曼所说,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1波兹曼认为“媒介即隐喻”,摄影术和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严肃性被消解,电视将新闻的内涵外延至超越时空和脱离个体的一切事物,使新闻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成为了一种娱乐形式,并伴有大众泛娱乐文化的副产品——即所有的内容都被电视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媒介使人们逐渐告别“阐释年代”,最终拉开了娱乐业时代的序幕。
电视媒介顺理成章地中断了印刷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重视逻辑和理性的父辈一代的传承,培养出了新的媒介语境下的“电视人”和“容器人”——轻逻辑、重感性的娱乐化受众。
在波兹曼看来,集影像、音响、图片、文字于一体的电视媒介取代报纸成为新闻载体并不能真正产生教育意义和新闻价值,因为电视信息传达形式娱乐化的特征注定要葬送新闻的功能性定义并重塑话语结构,破坏掉原本逻辑分明、辩证理性的传统语境。
我年幼时曾疑惑,电视主持人为何能在播报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后迅速转换表情微笑着播报下一则新闻,仿佛刚才消息中的悲剧从未发生。
在这一点上,《娱乐至死》也做出了解读。
它认为电视新闻本质是一种娱乐,目的是“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主持人担当着表演的角色,也就是说,新闻播报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受众关注新闻本身,而是为了取悦受众。
电视创造了一种“假信息”,这种“假信息”分散破碎且流于表面,离人们的生活很远,无法作为个人和公共事务的参考,从而使得人们对电视中真实发生的事熟视无睹。
书中关于辩论的阐述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的辩论传统,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辩论(包括争论、假设、讨论、说理、辩驳等演说的传统方法)作为一种复杂而理性的话语的意义。
美国在教育中强调辩证与逻辑,这在各类考试,诸如托福、雅思,以及TED演讲节目中都能发现,可以说是有洞见的人在竭力传承这一文化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娱乐至死》
刘鑫
广告1301
1319130118
经老师的推荐,我去阅读了尼克波茨曼的著作《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由尼尔·波兹曼所著,他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第一章
在本书的前言部分,波兹曼提到了两个著名的预言——《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并且明确了他的观点,——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整本书讨论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在电视时代,公众话语如何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以及为何会有这样一种变化。
而第一章媒介即隐喻中作者认为,语言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所谓“世界观”的不同,人们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事物和过程,都会受到语言中的语法特征的重要影响。
另外,他还提到著作《技艺与文明》中作者认为是钟表让我们变成了遵守时间的人。
我们的时间观念,其实是由于钟表的发明,将我们的时间割裂并标准化了。
另外,作者也指出,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这也是为何他称之为“隐喻”的原因之一。
章节的最后作者总结到: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
主要论述了媒介如何通过改变话语的结构从而改变我们的认识论。
首先他提出,认识论是一门有关知识的起源和性质的复杂而晦涩的学问。
而本章讨论的是认识论对于真理的定义以及这些定义的来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
这个章节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词语“共鸣”,作者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
他还在文中举了几个例子,大学考生论文中的脚注中用的是他人口头证明、法庭陪审员不允许做笔记以及苏格拉底的审判。
在我看来,他文中的共鸣可能更类似于我们所谓的传统观念,或者说是一种不同时代会随之改变的“传统观念”。
第三至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思想
因为这两章的大标题中都有印刷术,我便把它们放在了一起。
这两章当中,作者展现了在印刷时代的美国,人们是如何热衷于阅读和建立在铅字基础上的演讲术。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印刷品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消遣”。
这一章中的一个例子——“树墩”演讲者。
听众愿意花长达7个小时来听一场政治辩论,而他们甚至不在意演讲者的政治级别。
听到精彩处,还情不自禁地鼓掌。
这样的听众是拥有同等理解能力和高度热情的群众。
与我们如今对观众没
有任何水平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并且,对于这些人来说,听取演讲或者是自己演讲都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一种热衷,能证明,印刷术并不是只影响了公共话语的形式。
第五章
第五章论述了电子技术,如电报、摄影术如何消解了公共话语的语境,而电视又是如何通过发挥“元媒介”的作用,让我们适应了本应感到陌生的话语形式。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信息——行动比”这一概念。
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印刷术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于它可以促成某种行动,而电子媒介却改变了这一局面。
作者认为,电报的一种跨越时空的能力,产生了大量源源不断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却很少和受众发生任何关系。
他这样总结“对于电报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他们”。
这一点恰巧与之前章节中的演讲形成对比,在印刷时代下的演讲,尽管是用口头表达,但是演讲者都是运用更加书面化,逻辑性更强的话语去反驳对方,观众必须拥有较强的思考力才能跟上演讲者的步伐。
同样电报的大量消息是以好奇有趣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再是之前对现世的理解和自身人生的思考。
第六章
详细论述了为什么电视这一媒介形式和严肃理性的话语形式相抵触,即电视只有一种语言——娱乐。
作者用了大量的例子,试图证明这样一个观点:电视需要的是掌声,而不是反思。
“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在思考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
“大家已经不再关心如何担起各自领域内的职责,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上镜”。
并且,文中提到的电视节目中的“明天同一时间再见”各类广告音乐的播放也对受众的行为影响力越来越低,淡化了事情本身应该存在的情绪。
第七至十章
这四章中,作者分别详细阐述了新闻、宗教、政治以及教育四个不同的社会领域是如何被电视媒介影响,进而失去传统的价值,变得娱乐化,甚至危险的。
这四个部分中给我印象深的还是新闻和教育。
新闻:我们不再去追问事实,而是通过主持人、述说着看起来是否可信来判断信息是否可信;“好……现在”使电视上的一切都失去了一样东西——语境,而成为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存在于当下的物体。
所有本该拥有自己情感走向的新闻都被上述的话语切割成大大小小的碎片,也剥夺了我们队新闻本身应有的思考和感知。
教育:对于电视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不应该将娱乐和教育的关系扩大化。
第十一章
在整本书的最后,作者再次对于“电视时代”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它带给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系列新的关系和观点。
对于这一切我们从来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我们没有进行任何讨论,我们只能顺从”。
但是,本着想在最后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愿望,波兹曼勉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问题不在于我们看什么电视,问题在于我们在看电视。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怎样看电视的方法”。
确实,阅读了本书之后经过自己对电视媒体的思考,如何在生活化中对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进行筛选,挑选出
对自己有益的节目是一个必需的技能。
同时进一步探讨,电视媒体的发展是不是真的就会让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愈发降低,让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变的淡漠,让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上。
这些,我想应该在未来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思索。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那些掩藏在电视媒介背后被我们忽略的信息、去尽力建造一个更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