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其他论文文档]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

合集下载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应用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应用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应用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解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指导国际政策制定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国际关系理论,并探讨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家利益的追求和相互竞争,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中心。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国家应该采取强硬的政策以保护自身利益,通过实力均衡来维持国际秩序。

例如,在国际冲突中,现实主义者通常倾向于使用武力来保护国家利益。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安全和战略领域。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共同利益的追求实现和平与繁荣。

自由主义者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例如,国际贸易组织(WTO)的建立就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体现。

自由主义理论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经济、环境、人权等。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构建和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社会是由国家和国际行为者的观念和信念共同创造的,并强调历史、文化和身份对国际行为的影响。

实际上,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它也可以解释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其他国际行为者的行为。

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一种对现有国际秩序和权力结构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理论视角。

批判理论关注权力、压迫和不平等等问题,在国际关系领域警觉提醒人们注意国际制度的运行方式是否合理。

例如,批判理论者通常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提出质疑。

批判理论的应用往往涉及到国际发展、全球治理和社会公正等议题。

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并不是单一的,实际的国际关系往往是多种理论的交织和综合。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研究者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和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同时,理论的应用也受到实际因素的制约,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一、现实主义理论范式:1.物质主义的本体论materialism哲学上强调知识可以经由感官、经验得自现实的自然世界。

政治上强调现实而不是义务,×道德伦理、发动舆论、尊重国际法→世界和平(!安全)√理性、精明、谨慎地面对现实,反对狂热和意识形态2.权力至上,国家利益至上(寻求对其他国家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控制)新现实主义大师吉尔平:※地理、资源、工业、战备、人口(国家的本质:垄断暴力)早期现实主义大师卡尔:※军事和经济力量传统现实主义者摩根索:※主权(意味着平等)3.物质→权力→主权→平等→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国家主权意味着各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中央权力。

国际社会:水平的、无政府的国内社会:垂直的、有政府的4. 如何保证国际社会在无政府状态下正常运转?→有限国家理性①有限的②基于生存欲望而非自私自利③大多数国家都是理性的5.国际社会→结构(新)现实主义者沃尔兹:国际结构视角:×个人、政治家,×国家层面,√国际层面结构关系:实力关系(国际结构)、功能关系(人体结构)系统论:×单元的简单相加结构的三个内涵:(无政府状态下,单个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状态)(1)国际体系的排列原则(无政府的:暴力冲突难以根除)(2)体系单元的功能分化(单个国家之间:功能相似)(3)体系单元间的实力分配(实力对比:决定国际事件结果的因素)6.国际结构: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结构稳定论国际结构相对稳定:无政府状态难以改变、国家实力对比变化的缓慢(1)多极结构稳定论:优点:联盟具有灵活性势力均衡缺点:灵活性必须随时存在,敌我状态不能稳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平衡者需要充分的信息大国数目多,利益关系复杂,误解误判↑E.g 19世纪欧洲均势:最强大的英国愿意推行“均势”政策1815-1914 总体保持稳定,但最后导致的结果却是一战(2)两极结构稳定论(↑沃尔兹):优点:两个大国相互制约优于单极主导沟通方便,利益清楚维持体系稳定是两个大国共同利益缺点:冷战期间两极格局受核威慑制约古希腊地区内部两极格局,受外部影响(3)单极结构稳定论:先进工业部门产值达到世界一半以上,军力达到世界一半以上无论多强大也难以控制世界;可以控制或破坏世界稳定;引发其他地区性冲突和战争。

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和经济体制,旨在建立一个公平、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中,所有的生产资料(如土地、工厂、机器等)都被认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而不是个人或私人所有。

政府或国家拥有和控制这些资产,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和管理经济活动。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它强调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例如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和就业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重视消除社会阶级差距和贫富差距,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享受基本权利。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倡导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指政府通过制定详细的经济计划来引导和控制生产、分配和消费。

这种方式旨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计划经济还可以避免产生私人垄断和过度竞争,以及减轻经济危机和不平等的风险。

然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其中之一是集权和缺乏个人自由的问题。

由于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广泛干预,个人
的选择权和创业自由可能受到限制。

另一个问题是计划经济的效率和灵活性。

由于经济活动受到中央计划的限制,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足或浪费的情况。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公平和平等的政治理论和经济体制。

它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效率问题。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内容提要: 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始终保持着其地位。

但是,其理论贡献和缺失并存,给予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并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新的综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关键词: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一作为理想类型的现实主义理想类型是社会科学中以终极的或纯粹的形式阐述事物特性的一种概念,它常常反映出现实的某些方面,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判断、解释或调查现实的基础。

象其他类型一样,理想类型也是一种抽象。

在现实世界中即使能够发现这种概念所指的事物现象,也会是很少的。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概念是由韦伯创立的,后来为其他社会科学家所运用。

韦伯最著名的理想类型是关于权威的,即传统权威、超凡魅力式权威和法定—理性权威。

韦伯认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些理想类型所描述的“纯粹形式”,但它们提供了历史上可以见到的不同权威体系的典型特点。

据此,学者可以估计社会生活中发现的一种权威体系与这三种类型的相对类似或差异。

作为一种启发式设计,它还有助于提出新的研究途径。

政治现实主义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想类型。

在政治生活中很难发现一种“纯粹形式”的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想类型,而政治生活的实际往往要复杂得多,绝非那么“纯粹”,于是便有人揶揄说,制造这些术语、流派为很多人谋得了在大学里的终身教职。

话虽如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类型显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帮助人们理解和考察经验现实中一国行为的逻辑。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之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依然在延续。

二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在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论争中,现实主义长期来处于中心地位。

在理论史上,它虽屡次遭到挑战,但依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人们一般将其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修昔底德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之父,而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等则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传统。

在当代,这一思想线索贯穿于E·H·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等人组成的这一脉,其中摩根索是公认的理论上集大成者。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_OK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_OK
25
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形成,首先
取决于他们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因为正是社会结 构理论,才最终形成了以真实性与倾向性、文学与社会 生活、典型与典型环境等观点为基本内容的现实主义文 学思想。
26
6、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他们从对现代
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的哲学沉思,到通过分析社会规律 来寻求拯救人类,从而拯救个体存在的转变,用马克思 的话说,这也标志着从寻求、建构批判的武器向寻找确 立武器的批判的转变。
31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这样的思想: 第一,人的生命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首先需要解
决的问题。一是指出了人的物质存在对人类其他一切活 动状态的根本制约作用,二是说明“自由自觉的活动” 的理论意义。这是研究人类社会、理解和解决人的问题 的出发点。
32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的存在方式。一切变革
9
认识到“动物是在他生长的环境中形成他的外形”
的。作家在描写人物时,把人物性格看作是一个发展、 变化的过程,并把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去发掘人物 行动的欲望和动机。尤其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见长。
10
歌德说司汤达在《红与黑》的女主角身上,“显示出 作者的周密观察和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托尔斯泰非常善于揭示人物的 “心灵辩证法”。
6
莫泊桑也说过:“如果昨日的小说家选择和描述生 活的巨变,灵魂和情感的激烈状态,今日的小说家则是 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
7
别林斯基也认为:现在富于美德的英雄和邪恶的怪
物都过去了,代替他们是在世界上最多的,普通的人。
8
5、再次,在创作中直接借鉴了科学的成果。19世纪 以来,由于细胞、能量转化原理的发现和进化论的提出, 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过程相互联系的认识,也使作家受到 了科学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特别注重从关系和联系中来 把握和塑造人物性格。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法国有司汤达、巴尔扎
克,在英国有狄更斯、萨克雷,在俄国有果戈理、列
夫·托尔斯泰等。
自然主义在文学上的典型的代表实际上是法国小说
家龚果尔兄弟。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形成问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在什么时候正式 形成的?
早在他们开始使用“现实主义,这个术语之前就已经 形成了。这个纲领的基本内核在马克思主义两位奠基者 第一次合写的《神圣家族》(1844至1845年)里就已 经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了。
4、我们认为将这种思想归入现实主义范畴,是不科
学的。这样不仅抹杀了马克思早期文艺思想与后期文艺 思想的明显区别,而且否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 中最鲜明、最突出、最有启发意义的那一部分的存在。

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形成,首
先取决于他们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因为正是社会
结构理论,才最终形成了以真实性与倾向性、文学与社
存在的依赖性。
1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直接建立 在他们对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这种依赖关系的观 点之上的。

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正是
他们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
主义思想,与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19世纪的现
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理论总结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1、现实主义根源于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现实空间的关 注和思考,在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发展 到了最自觉、最成熟的阶段。
2、19世纪30年代,作家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
转而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使得 现实主义取代了浪漫主义而一跃成为欧洲文坛上的主要 流派。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学派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学派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及其发展来自左望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00:00 17:56序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realism)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

现实主义谋求阐述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how the world is),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how the world ought to be)。

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各个群体为了利益(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不断进行的斗争。

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等。

由于各个学派和流派所强调的重点不一样,所以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但这并不妨我们对此进行归纳。

蒂莫西·邓恩(Timothy Dunne)把现实主义的要素概括为三个要素:国家主义(statism)、生存(survival)和自助(self-help)。

现实主义综述1. 无政府(anarchic)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anarchic),这一点是现实主义者的基本出发点。

现实主义者认为,在国际体系中,没有一个中央集权政府,也不存在一个高居于主权国家之上,可以实施法律和建立秩序的世界政府或普遍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暴力和战争是普遍现象。

一些古典政治哲学家将其成为“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

在这种状态下,人类主要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社会群体相互面对,这种社会群体汇集了成员的忠诚。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契约的实施是根据自律而不是外部的权力。

2. 主要行为体(major actors)——国家(unitary state)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major actors)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unitary state)。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理想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形成了支配地位”。

然而,理想主义的理论并没能抵挡住30年代希特勒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总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

现实主义学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现实主义出现了卡尔、尼布尔、摩根索、阿隆、凯南和基辛格这样具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抨击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次论战。

综上,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有:一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爆发,推动人们探讨解决方案;二是1939年二战爆发以后,人们开始反思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应运而生;三是现实主义产生以后的发展倾向。

二、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现实主义继承了自马基雅弗利、霍布斯和洛克以来的关于“自然状态”的分析传统和思想理论,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

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一是16世纪马基雅弗利的思想,如其代表作《君主论》中的观点;二是17世纪霍布斯、洛克等的思想,启蒙运动中的许多观点;三是19世纪梅特捏、俾斯麦的思想,主要指他们提倡并奉行的大国均势的理论与政策。

三、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一)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

从这一根本点出发,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第一,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大;第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组成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在追求权力,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的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第三,各国在对外目标上追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冲突与斗争是国际关系的最基本特征,一国在国际上享有的权力越大,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第四,权力与利益是影响对外政策和核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重要性超过道义和理想的重要性。

1第一编 现实主义

1第一编  现实主义

摩根索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互 相对立的利益,利益对立的个人之间、集团之间 和国家之间不断发生相互冲突和斗争。不同的利 益永远只能暂时妥协,相互的冲突永远只能勉强 解决。而在无政府的“自然状态”的国际社会里, 主权国家更注重保护和扩大自身的国家利益。
摩根索认为,利益与权力互为目的和手段: 国际实力和强权是国家利益的基本保证,利益是由权力来定义 的。国家要谋求自身利益,就得谋求权力,就必须支配别国。获得 了支配他国的权力,就可以实现本国的利益,反之,本国利益就会 失去。各国均处于国际政治的整体之中,这就存在着客观地比较,
(2)利益观。 摩根索认为国家利益的妥协与和谐是相对的, 冲突是根本的: 摩根索将人性追逐权力的法则应用于国家之 间的斗争,而斗争的核心是国家的自我利益。国 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国家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 突,利益冲突只能以权力较量的方式加以解决。 所以,争夺权力的斗争成为不可更改的国际关系 基本事实。利益以权力定义之后,权力就不仅是 国家政策的手段,而且也成为国家行为的目的。
卡尔《二十年危机》的主要内容: (1)对理想主义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评 判。 他指出理想主义太过于注重伦理道德标准在国 际关系中的作用,忽视了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权力斗争的 现实以及权力的因素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2)深刻阐述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一战后产生的国际道德观,实际上反映了 “既得利益者”和“维持现状者”的国际观。 第二,国家间的道德问题不是个人道德尺度的机 械套用。 “衡量国际道德问题,必须考量国务活动家以这种名义 (以特定国家或民族或集团的名义)发表言行时的效果,而 不能仅仅依据个人的道德准则。” 第三,国际上不存在抽象的道德原则,国际道德 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必须与国家利益分析紧 密结合起来。

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第一章理论阐述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是由国家构成,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在现实主义的视野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国际关系体系是由竞争和冲突组成的。

与此同时,现实主义也强调了权力的重要性,认为国家之间的实力和相互竞争是国际事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它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者主要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国际关系学者,比如莫尔斯、卡尔·斯奈代尔和杜加尔等人。

这些学者强调了国际体系的现实性和实际性,并认为国家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第二阶段是新现实主义,它出现在冷战时期,主要表现为古典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两种形式。

第三个阶段是后现代现实主义,它主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出现的,与前两个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现代现实主义者认为现实主义的贡献并不足够,因此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第二章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基本原则,并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国家主权和安全。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平衡国际权力和维护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强调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军事实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要进行外交斡旋,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现实主义者还强调国家之间的互动通常是基于自利的行为动机,因此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现实主义者通常会优先考虑国家自身的利益,而非全球公共利益。

他们认为其他国家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并因此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国家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

第三章现实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的应用现实主义已经在国际事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现实主义法学观点及发展

现实主义法学观点及发展

现实主义法学观点及发展现实主义法学在新时代有哪些观点以及发展值得大家认真学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现实主义法学观点及发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现实主义法学兴起于20世纪,现实主义法学,是西方法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法学思想,它同形式主义法学、实证主义法学、后现代法学等一起,构成20世纪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

英文翻译为legalrealism,也称实用主义法学或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法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它不仅表现为20世纪初期的反法律形式主义活动,而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现实主义法律运动。

从20-30年代正式诞生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仅在美国有突出的表现,而且在欧洲大陆和北欧,都有其广泛的传播。

法律究其本源是上层建筑,因此我们在了解某种法律思想的起源和兴盛时,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

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是美国著名大法官霍姆斯,霍姆斯的现实主义法学思想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各国,在经济技术各方面的位次又有了新的变化。

纵观十九世纪的美国,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南方种植园经济开始分崩离析,奴隶制的废除使得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而南北藩篱的破除,更使得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自由市场形成。

1865年南北战争的结束,初步奠定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经济的长足发展往往带来的是一系列社会新矛盾的产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而到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凯恩斯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

发展到现实主义法学产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渐渐发现,自由放任的思想也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由此到来。

现实主义法学产生。

一、宏观定义及局限性探讨实际上,对现实主义法学的定义,中外法学家的定义各有特色。

有美国法学家彼得G伦斯特洛姆主编的《美国法律辞典》把现实主义法学定义为:“现实主义法学,一个强调行为的和政治的因素对作出司法判决至关重要的法学流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模版(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模版(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模版(5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模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摘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对于我国来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Abstract: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ill promote social harmony.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not only to achiev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ut also to achieve a virtuous circle.For my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premis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foundation is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erative.2007 Report of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will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the new requirements, proposed: “To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ically to save energy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growth, consumption patterns,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circular economy,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discharge of major pollutants under effective contro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irmly establish in the whole society.”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major tasks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Key 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论文:”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形而上学宗教信仰现代主义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论文:”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形而上学宗教信仰现代主义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论文:”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形而上学宗教信仰现代主义【中文摘要】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称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这也是他对自己诗学思想的精心提炼。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艺术反映现实,而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不仅指社会的实际状况,还包括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作家要对社会现实进行加工,并深入挖掘人的心理现实。

艺术具有独立性,但也必须根植于民族精神,它可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变社会。

这一诗学的形成与陀氏所处的错综变幻的社会时代背景、文学向内转的发展规律、陀氏个人成长的环境以及个性是分不开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可以引申为三个层面的内涵:心灵的现实、形而上之思、神学的终极对话,这三个层面依次递进,最终指向的是神学的完美理想。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一方面根植于现实主义诗学,坚持文学反映现实的基本诗学观点,但又往往以永恒问题为契机来处理特殊的时代问题,以人物所代表的思想代替典型形象,以文学表达哲学和宗教观点,体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诗学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这一诗学思想又表现出与现代主义相通的审美倾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重视心理现实的展现,揭示现代性转型期社会的危机,人的生存处境。

可以说,“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诗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英文摘要】The Russian writer 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 claimed to be the highest sense true realists, that is aslo what he painstakingly abstract from own poetic ideology.The supreme significance realism contai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Dostoevsky considered that art should reflected real life, and the supreme significance realism include both actual state socity and the inner world of men. As a writer is that not only describing the social reality but deeply probing into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men. The art should have independence, but it have to rooted in own national spirit. Finally the art influence to people’s mental world, and even change social. The formation of Dostoevsky’s poetic had gone hand in hand with intricate backgrounds of his times and societie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own growing environments and character.Dostoevsky’s the supreme significance realism extends the meaning in three levels intension, that contains ideas in the everyone’s mind,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the theological ideology. The three parts elaborate gradually deeper, but they finally boils down to the consummate theological ideology.The supreme significance realism is provided with many features. Such as it is rooted in realistic poetic, then persist in thefundamental poetic opinion of reflecting reality, but it frequently deal with problems of the particular age according to perpetual topic. And then typical ideology of someone generally takes the place of typical impression. Then the literature convey the views of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he above incarnates that the supreme significance realism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n traditional realistic poetic.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etic ideology expresses that its aesthetic is interlinked with modernism as well.【关键词】”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形而上学宗教信仰现代主义【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定制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Realism),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

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
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

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

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

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对于现实主义的再认识

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对于现实主义的再认识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对于现实主义的再认识秦兆阳在学术问题的研究上,有意见应该说出来,如果说错了,可以衬托出别人正确的意见来;只要多少有一点道理,就可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我想以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为中心,来谈一谈教条主义对于我们的束缚。

一文学的现实主义,不是任何人所定的法律,它是在文学艺术实践中所形成、所遵循的一种法则。

它以严格地忠实于现实,艺术地真实地反映现实,并反转来影响现实为自己的任务。

它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实践中对于客观现实和对于艺术本身的根本的态度和方法。

这所谓根本的态度和方法,不是指人们的世界观(虽然它被世界观所影响所制约),而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创作的整个活动中,是以无限广阔的客观现实为对象,为依据,为源泉,并以影响现实为目的;而它的反映现实,又不是对于现实作机械的翻版,而是追求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这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大前提。

现实主义的一切其他的具体原则,都应该是紧紧地依据这一前提来产生。

如果离开了这一根本性质的前提去考虑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则所谓现实主义,所谓创作方法,它的意义就含糊了,狭小了。

现实主义文学既是以整个现实生活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特征为其耕耘的园地,那么,现实生活有多么广阔,它所提供的源泉有多么丰富,人们认识现实的能力和艺术描写的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实主义文学的视野,道路,内容,风格,就可能达到多么广阔,多么丰富。

它给了作家们多么广阔的发挥创造性的天地啊!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有什么局限性的话,如果说它对于作家们有什么限制的话,那就是现实本身、艺术本身和作家们的才能所允许达到的程度。

当然,现实主义文学也有它自身的衡量标准。

不过,我们在寻求这种标准的时候,同样地也不应该忘记了前面所说的,现实主义的那个基本的大前提。

正因为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来掌握它的评判标准,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必须首先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当它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它所达到的艺术性和真实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的思想性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内容提要: 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始终保持着其地位。

但是,其理论贡献和缺失并存,给予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并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新的综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关键词: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一作为理想类型的现实主义理想类型是社会科学中以终极的或纯粹的形式阐述事物特性的一种概念,它常常反映出现实的某些方面,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判断、解释或调查现实的基础。

象其他类型一样,理想类型也是一种抽象。

在现实世界中即使能够发现这种概念所指的事物现象,也会是很少的。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概念是由韦伯创立的,后来为其他社会科学家所运用。

韦伯最著名的理想类型是关于权威的,即传统权威、超凡魅力式权威和法定—理性权威。

韦伯认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些理想类型所描述的“纯粹形式”,但它们提供了历史上可以见到的不同权威体系的典型特点。

据此,学者可以估计社会生活中发现的一种权威体系与这三种类型的相对类似或差异。

作为一种启发式设计,它还有助于提出新的研究途径。

政治现实主义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想类型。

在政治生活中很难发现一种“纯粹形式”的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想类型,而政治生活的实际往往要复杂得多,绝非那么“纯粹”,于是便有人揶揄说,制造这些术语、流派为很多人谋得了在大学里的终身教职。

话虽如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类型显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帮助人们理解和考察经验现实中一国行为的逻辑。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之后,现实主义的生命力依然在延续。

二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在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论争中,现实主义长期来处于中心地位。

在理论史上,它虽屡次遭到挑战,但依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人们一般将其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修昔底德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之父,而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等则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传统。

在当代,这一思想线索贯穿于E·H·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等人组成的这一脉,其中摩根索是公认的理论上集大成者。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核心观念包括:1、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支配性的政治行为体;2、与此相关,国家间关系的特征是竞争和冲突,战争则是解决冲突的一种选择,在战争中取胜被视为衡量政策和领导适当与否的标准;3、相信国家都是理性的行为者,各自追求它们的利益;同时承认,由于政府内官僚系统的行为理性经常受到扭曲,因而不会对其他国家的福祉或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福祉给予足够的尊重;4、具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忽视国内社会和政治情形对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安全性质的影响,认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客观情势作为国际关系史的驱动力优先于意识形态、信念和领导力量;5、对有关国际关系中暴力的角色发生根本变化的任何纲领都持悲观的态度,而对保持全球稳定的可能性则持乐观态度,即使是核武器的扩散也不影响它的这一态度。

①国家是理性的,各国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凡国家都是权力最大化者,这样一种框架的现实主义,一般被称为经典现实主义或传统现实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肯尼思·沃尔兹等人发展出了结构现实主义,也称新现实主义。

②这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结构现实主义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在后者看来,国家作为“理性的”行为者总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大的权力。

权力被视为是目的本身。

结构现实主义不同,它把权力看作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

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力。

在重要关头,国家最终所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

沃尔兹并认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

③因此新现实主义是发展和修正了的现实主义,它承认存在着出于自我利益的互惠行为,而且成为了国际政治生活中一个日益发展的维度。

这就是说,结构现实主义的产生表明现实主义的主流内部出现了理论的“调整”和发展,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合作也是可能的。

④80至90年代,经过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辩论以及现实主义流派内部的论争,现实主义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经典现实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的区分已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主义理论精细的发展以及其内容的丰富性。

现实主义主流内部的发展表现为结构现实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反映为两个论争。

首先是在防御性现实主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之间。

杰克·斯奈德(JackSnyder)在发表于1991年的《帝国的神话》一书中较早区分了“侵犯性的”(aggressive)和“防御性的”(defensive)现实主义。

①“侵犯性的”现实主义这一名称后来演变为“进攻性现实主义”。

这一支现实主义的中心论点是,国际体系促进了冲突和侵略。

安全是稀缺的,导致了紧张的国际竞争并使战争成为可能。

理性的国家在寻求安全时经常被迫采取进攻性战略。

约翰·米尔夏默是这一派最突出的代表。

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际体系不一定导致紧张的冲突和战争。

懂得国际体系特性的国家会认识到安全是充足的,防御性战略是获得安全的最好路径。

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Walt)和查尔斯·格拉瑟(CharlesGlaser)是这一派的代表。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国家寻求最大限度的安全(扩张)的假设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坚持国家寻求最低限度的安全。

其二,沃尔兹等的新现实主义通常将国内政治排除在论述之外,而许多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相反,在他们的理论中经常使用国内政治来解释问题。

②第二个论争体现为,国际结果和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力量的分配还是威胁的水平和根源。

在这个问题上结构现实主义者分成了两派。

沃尔兹、米尔夏默和克里斯托弗·莱恩是前一种立场的代表,他们强调一个国际体系中大国数量多少和极(polarity)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间相对力量变迁的重要影响。

斯蒂芬·沃尔特和查尔斯·格拉瑟则是后一种立场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力量的总体分配不如威胁的水平和方向重要。

沃尔特的“威胁平衡”论认为国家的反应是针对威胁作出的。

一个给定国家所构成的威胁的水平不仅要看其总体力量,而且要看地理位置、进攻性力量和进攻性意图如何。

类似地,格拉瑟论证说安全困境的严重性决定着当进攻有利可图时,力量是否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威胁,以及力量的增长是否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威胁,同时合作变得更为困难。

③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随着2001年米尔夏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发表,④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自1979年沃尔兹发表《国际政治理论》,确立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地位,把现实主义发展为一种精致、简约的结构理论以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

⑤一是吸收和采用现代经济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渐次以成本-收益为工具分析判断国际互动的结果和各国的政策。

罗伯特·鲍威尔、吉尔平、劳埃德·格鲁伯和格伦·斯奈德把国家行为诉诸于得失的算计,以此来估价“平衡”、“领土扩张”或根据其相对收益决定加入国际组织等政策。

现实主义的博弈理论分析也推进了这一研究路径。

由此现实主义就向同样运用经济分析测定结果的新自由主义靠拢。

这一路径的问题在于它把国家的行为简化为完全依照自身利益而作出。

第二种路径属于更为经验性的研究,在过去十余年间以米尔夏默所做的工作为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尔夏默的现实主义研究是向历史的回归。

如果说前一种路径使现实主义被简化成为某种纯粹利己的国际行为考量的话,那么,米尔夏默的现实主义回到历史,由历史而对制衡行为、推卸责任行为、力量极的结构类型及其与” 战争的关联度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

米尔夏默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自可见仁见智,但从国际的、历史的根源以及历史分析证明或证伪现实主义的理论论点,是理论探究的正确方向。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由于博弈论、理性选择和经济分析逻辑的渗入和盛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忽视历史的倾向趋于明显,有的是通过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来处理历史和史例,使理论研究趋向非历史化。

以包罗万象的心理和行为博弈及理性选择代替历史分析和田野工作的倾向,已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和批评。

①从这一意义上说,应该肯定米尔夏默回归历史的努力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的。

问题是人们有不同的理论假定,因而对历史就有不同的解读。

在米尔夏默看来,各个大国无论何时都在为权力而相互竞争,并试图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霸主。

它们之所以想争做霸主,想支配国际体系,是因为在国际政治中,这是获得生存的最佳方式。

②无论何时何地,大国一定是追求权力最大化的。

(这显然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假定,即国家追求的是安全的保证。

)与新现实主义的国家力量过于弱小和过于强大都不安全的论点相区别,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力量越大越安全。

它也跟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有区别。

摩根索认为人生来就是追逐权力的,实际上他是说人生来就是恶的。

而在米尔夏默看来,国家的行为跟人的天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无关。

它是由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的,体系的结构迫使各国追求权力最大化。

由此可以推论,大国是走不出相互冲突的历史宿命的。

这一核心论点,能否经得起经验事实的检验,可能正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软肋”。

而防御性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区分本身是否能为人们普遍接受,也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三政治现实主义的贡献和缺失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主流理论范式,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明它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力,也具有相当的生命力。

这可能就是吉尔平所说的“政治现实主义的丰富传统”使然吧。

同时,现实主义理论也仍在继续发展之中,其活力表现为现实主义流派内部论争的继续以及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精细化。

●19世纪南美洲历史的特征是频繁的战争、争夺霸权和制衡行为,而今天尽管它是一个完整的次体系,为什么却不存在安全困境?●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武装力量的改造是从防务有关的职能转变到维持和平及维持内部治安(包括对本国人民的镇压)?●如果世界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和安全困境(来自邻国的威胁),为什么今天多数国家并没有准备保卫其边界抵御外部侵略呢?法德边界如今是一个无武装地带,挪威与瑞典之间、美国与加拿大之间、莫桑比克和马拉维之间、象牙海岸与加纳之间,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之间均是如此。

●在南美或东南亚,也许还包括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为什么不存在霸主国家或妄想取得这种角色和地位者?●为什么1945年以来大多数的武装冲突都发生在国家之内?驱动现实主义分析的突出问题是国家间的关系,然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家间战争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在这一时期,因其政府、分离主义运动、原始国家或军阀而死亡或受到威胁的人数比起因于外国政府的要多得多。

●为什么国家间战争的前景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几乎不存在?西欧国家间战争可能性的戏剧性下降在当代国际政治的本质方面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西欧国家间的关系如此根本性地不同于仅一代人之前它们间的关系,更不用说三百年之前了?任何理论都有例外,都会有解释不了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