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七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讲义专题七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代表成就(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发明、改造过程2.历史影响(1)推动了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2)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蒸汽机车。

(3)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推动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3)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4)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5)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1887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3)19世纪末汽车诞生,汽车工业建立。

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4)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则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的,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真正的结合。

2.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史料探究]材料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共2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共26张PPT)

推进新课
合 电力为什么能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新能源?和蒸汽动 作 探 力相比,电力的优越之处在哪里? 究
推进新课
教 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师 解 电力的优势在于方便、便宜、能量大。因此电力能很 读 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原因主要有:(1)发电机的完
推进新课
电力能源的开发: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自 主 学 习
电磁感应 英国法拉第
电动机 发电机 电动机 发电站 俄国雅可比 德国西门子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广泛应用后,
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比利时格拉姆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美国爱迪生 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 网络
当堂达标
3.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 顺序是( C ) ①人力 ②蒸汽动力 ③畜力 ④电力
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课堂小结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 本 课 “走路不用腿”也早已成为了现实。科技就是在梦想与 小 结 现实的不断交替中推动着人类历史进步的。
当堂达标
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
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 ) A.蒸汽机
工业化进程形成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日 益成为一个整体。
推进新课
“科”“技”综合的典范
推进新课
电气革命的背景: 自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家就对电进行了研究; 主 学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 习 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14(23张PPT)(人民版必修3)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14(23张PPT)(人民版必修3)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法拉第(1791—1867)
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1816—1892)
发电机
卡尔·本茨(1844—1929)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1、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 2、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3、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 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
4、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5、迎来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 第一辆三轮汽车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
柴油机 =柴油机 意义:3点
爱迪生和电灯
阅读知识链接 P 118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1839~1937)
诺贝尔(1833—1896)
炸药
诺贝尔奖
思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 命有哪些特点?
(1)重工业部门 (2)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3)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4)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进入电气时代
克莱蒙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蒸汽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请回答:
第一次工业革命: 1、部门: 2、动力: 3、开始完成的标志、时间: 4、主要特点:4点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共28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共28张PPT)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可以看出什么?
特点:①德国和美国是二工的中心 ②电力的广泛运用是二工的主要标志 ③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④在主要资义国几乎同时展开 ⑤以重工业为主……
19世纪巴黎路灯
材料: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 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 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 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 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 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 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 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劳累的爱迪生在实 验室的长椅上打盹
爱迪生(1847—1931), 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 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 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 发明,其中包括电灯、 留声机、发报机、电影、 电车、蓄电池、打字机、 水泥等等。1931年月10 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 伦治逝世,终年84岁, 1931年10月21日,全美 熄灯以示哀悼。
——《大国崛起》解说词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 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 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瓦特说:“陛下, 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 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 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尊敬的陛 下。”
——《大国崛起》
1848年英国基本国情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 和还要多。……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 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1850年,英 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1848年,英 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72021/8/7August 7, 2021

2023人民版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ppt1

2023人民版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ppt1

时间(18世纪)
发明
动力
60年代中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中
珍妮纺纱机(哈) 水力纺纱机(阿) 骡 机(克) 水力织布机(卡)
人力 水力 水力 水力
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 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这些机器使用中是否会受限制?受什么限制?
二、“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发明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16年 8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年—1974年 1948年—1973年 1947年—80年 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坐落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 哥市乔治广场的詹姆斯·瓦特 铜像(1832年修建) 。
爱迪生(1847—1931),美 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 2000多种发明。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5. 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突破

C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6. 下列机器由C. 汽船
D. 蒸汽机车
7.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D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蒸汽
2)改变了工业的布局;近水建厂
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历史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练习

历史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练习

历史ⅲ人民版7.3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练习【三】人类文明的引擎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查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照导教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求所有掌握。

2.A 层同学需要做本导教案所有内容,带※号 C 层可不做,带※※号B、 C 层均可不做。

3. 仔细书写,规范作答,准时上交,人人争获得A。

【学习目标】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问题指引】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概略时间人物成就意义18 世纪凯伊飞梭织布行业提升了效率1765 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能纺出多根纱线,纱精美但不结实1769 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结实但粗拙,成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1779 年克隆普顿骡机纱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1785 年卡特莱特水利织布机织布效率大幅提升2、意义:〔1〕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纺织业在技术上达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全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的直接动力和科学实验的长久孕育。

2、历程:国家人物贡献地位法国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最初把制造蒸汽动力的假想付诸实践。

可把热能变换成机械能英国纽可门纽可门蒸汽机第一台真实意义的动力机——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英国瓦特三次改进蒸汽机蒸汽机宽泛应用,成为“全能原动机”美国富尔顿1803 汽船速度比风帆快1807 “克莱蒙特”号汽船英国史蒂芬1814 第一辆蒸汽机明示着“铁路时代”到来孙1825 “旅游号”机车试车成功英国莫兹利1794 挪动刀架1、使刀具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1797 带有挪动刀架和导轨系统2、近代工业生产系统最后确定车床3、意义〔1〕蒸汽机宽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作为动力,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欧洲和北美被宽泛采纳〕。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散布〔3〕蒸汽机促进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成机器大工业工厂,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渐渐形成。

高中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2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2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内容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具体史实,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教学活动过程:导入: 你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科技成果?假如没有两次工业革命,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怎样?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㈡棉纺织技术的创新1、发明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㈢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1、原因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瓦特之前⑴(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⑵(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⑶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3、瓦特改良蒸汽机⑴发明: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⑵意义:A.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

B.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2、发明: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㈤机器制造业的诞生1、原因: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发生?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的进程有哪些贡献?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2.运用历史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科技发明、社会影响等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在时间、空间、人物等多维度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对科技创新的敬意,以及对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心得体会,可以从科技发明、社会影响、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字数、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等。
3.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科技。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卡尔·本茨的汽车发明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参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当时的科学家、发明家、工人等角色,通过模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4.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制作简单的内燃机、发电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机车
(三)“科”“技”结合的典 范 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3.化学工业的建立
自主学习本框题
回答问题
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1)时间: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1)理论:
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3)发明: (4)影响:
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A
C
3.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化学工业 B、电气业 C、机械加工制造业 D、交通运输业 4.在电和磁关系的研究方面,最伟大的 一次飞跃是由谁来完成的( ) A 、雅可比 B、法拉第 C、西门子 D、爱迪生
C
B
5.从“蒸汽时代”推进到
“电气时代”的标志是 ( )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 B、发电机的创制 C、电动机的发明 D、电能的广泛使用
6.19世纪最后30年科技的
重大成就有( A ) ①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②计算 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汽车的 发明和使用 ④汽船的发明 和使用 A 、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9世纪末,引起世界交通 领域的一场革命的是( B) A、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 B、 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制造成功 D、 电力机车的运行
水力织布机
采矿、冶金业
纽可门蒸汽机
动力工业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交通运输业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小结: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卡尔· 本茨、戴姆勒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3)发明:
①雅可比(俄):实用电动机 ②西门子(德):1867年,发电机 ③格拉姆(比):直流电动机 ④爱迪生(美):发电站。
(4)影响:
①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②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科”“技”结合的典范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①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德):分别制成汽 油内燃机 ②狄塞尔(德):柴油机
(2)影响:
①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出现。 ②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 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
①诺贝尔(瑞典):发明
无烟炸药; ②诺贝尔奖的由来。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发明:
①富尔顿(美):“克莱蒙特号”汽船 ②史蒂芬孙(英):火车。
总结:人力——自然力——畜力——机械力
瓦特和蒸汽机
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材料一:恩格斯说: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
明,它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材料二: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过程
①莫兹利(英):1794年,发明移动 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 ②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 床和气锤问世.
(2)意义: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织布 飞梭 骡机 机 械 加 工 制 造 业 诞 生 近 代 技 术 体 系 最 终 确 立
蒸汽机
发电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一)起止时间: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二)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三)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四)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五)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自主学习: 第一框题完成表格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有何意义
(二)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时间 1765 1769 1779 1785 人物
社会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材料一:恩格斯说: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
明,它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材料二: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汽船 工厂林立 消极: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 带来哪些影响?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科”“技”结合的典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 有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哈格里夫斯
成果
珍妮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动力
人力 水力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水力
水力
——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 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手工业向机器大工 业的过渡。
(二)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骡机 水力织布机
珍 妮 纺 纱 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积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极
经济
世界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格局 社会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 生活 极 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1.18世纪,在英国揭开了工业革命的
序幕的行业是( )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 D、机械加工制造业 2.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万能的原动机”发明是( ) A、电动机 B、火车机车 C、蒸汽机 D、汽船
材料三:
汽船 工厂林立 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 合作探究 激发思维 带来哪些影响?
蒸汽机车
(三)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3、意义: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第一,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第二,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第三,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第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机械制造的发展。
(三)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
1)社会生产的直接程:
自主学习:
第二框题完成表格 发明与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家及成果
时间 1690 1705 17691782
人物 巴本
成果 实验型汽缸
大气活塞式 蒸汽机
备注
热能转变 机械能
纽可门
瓦特
效率低
改良蒸汽机
万能原动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