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课堂充满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充满智慧

好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而要点燃学生的智慧,作为驾驭课堂的教师就更应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教育的智慧也许来自技巧,也许来自机智,也许来自灵感,也许来自艺术,或者来自于爱。这些说法都有他的道理。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的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班内总是有学生品行不佳,我们很多老师都把他视之包袱,一般都会警告其他同学离他远远的,注意“近墨者黑”;而智慧的手段往往是,把他作教育的契机,呼唤大家以热情的双手,拨动爱的琴弦,使之“近朱者赤”。管与不管,两个不同的视角;放与不放,两个不同的结果。作为人师,我们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有用之材。只要我们能问心无愧于自己的师德,我们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带去快乐,带去动力。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因循者困惑,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有大纲有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驾轻就熟地传道授业,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不那么精确,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典、不再是记忆的样板,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这的确让我们这些习惯于以教材为目的的教教师感到困惑了,也正是这困惑让人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课堂智慧,是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权威。近年来关注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等问题,肯定会在教学中不断落实。在新课标与新教材之间的开阔地,它提供给教学的,是悬念、是坎坷、也是创生成功的机遇,新课堂智慧,可能正是在这里获得了释放和张扬。

意大利作家卜迦丘说: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从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什么是智慧?北京大学王梓坤教授认为:“智慧在于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两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及透彻的领悟,它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

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

《辞海》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更是简单明了,明白之至,“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人说: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智慧则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精髓与灵魂。

智慧的课堂应该是语言充满智慧的课堂

智慧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一个人在认知清晰性和口头呈现的清晰性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课堂语言或讲话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在工作中,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师很有才华,可惜上的课却并不受学生欢迎。这与不能清晰语言展开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些公开课之所以很成功,给学生及听课的老师以一种享受,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首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因为语言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教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需要生动且幽默的语言。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如果我们认可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

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凸显探究的课堂

凸显探究就要引导学生争辩,争辩使学生和教师的智慧火花交汇,碰撞、学生思想驰聘四海,翱翔蓝天,他们的灵性、个性得到张扬,争辩的过程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相长的过程;智慧课堂应该是充满疑问的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为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性决定了知识来自于建构,过程甚至比结果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之中。智慧的课堂

教学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一些学生对概念的来源不清楚,对知识体系的不清晰,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只会复制例题,不会创新应用。就如《笑话》中所说,一个小孩子问他爸爸:“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带我和妈妈玩遍天涯海角”,他爸爸说咱没钱呀,孩子说,“那你去银行拿钱时为什么只拿那一点点,把买汽车的钱也拿回来不就行了吗?”这个笑话中的孩子与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样吗?在“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下,鲜活的知识来源被无情地截断,前人对知识艰辛的探究过程被“边缘化”。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因为,按照后现代知识观,知识不是确定的事实,不是对现象的准确表达,它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知识是在批判中发展的。死记书本知识只能导致思想的僵化。但知识又是有价值性的、个体性的和情境性的。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性,决定了知识来自于建构,没有建构的过程,不可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没有对知识建构的过程,不可能使学生进入真正的知识殿堂。“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还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乐趣,因为死记知识的条文是枯燥无味的,在适当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究才会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过程与结果都是重要的,过程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之中,因为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才会变得更聪明。基于此,我认为,智慧的课堂教学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自己那扇思维之门。

智慧的课堂应该是走进生活的课堂

知识本身没有意义,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之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课堂常常是那种以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定理、法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