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德育资源,发挥课程德育功能

大足县龙岗一小周琼瑶

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遵循德育为首的育人原则,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真正把德育深入到孩子的心里去。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学校德育课程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深入挖掘新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德育功能,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德育价值。

一、.改革德育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品德的建构。

传统的德育教育一直都是理想化的教育。小学生刚入学我们就用抽象的字眼为他们定下了崇高的德育目标,儿童对这些目标缺乏具体形象的理解,德育教育变成简单的记忆和背诵,这种用灌输的方式试图去塑造学生的办法因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忽视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既造成了学生低参与或不参与的现象,又很难达到德育教育所需要的实际教育效果。

我们应大力积极改变过去德育课教学中空洞讲授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弊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德育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加深体验。在教学中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等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抽象的道德知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内化,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例如,我在上低年级品德课“尊老爱幼”这个主题时,就通过教授孩子们念儿歌、讲故事、画画、演小品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教育。

开始上课时,我请孩子们看图片,自己编出了儿歌:“爱爷爷,爱奶奶,爱爸爸,爱妈妈,老人教育不顶嘴,吃东西先给老人拿。爱哥哥,爱姐姐,爱弟弟,爱妹妹,好玩的东西一起玩,遇到争执我让他。尊老爱幼好品质,人人见了人人夸!”

在孩子们形成了初步的尊老爱幼的观念的时候,老师就给孩子们讲述传统的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年幼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这时候,他们会听得最认真,老师的故事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们得到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孩子听完故事后,就说:“老师,以前我家里吃东西的时候,大家总是把最大的、最好的留给我,我今后也要像孔融一样。”有的说:“老师,我今后也要孝敬父母。”……

孩子们说得正热闹时,我立即因势利导:“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故事中的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印象深刻,你就把他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夸他的话。”孩子们立即动手开始画起了故事中的一些场景,画笔是稚嫩的、形象是天真的,但场景是动人的,写下的赞扬是质朴的,孩子们的感受是真实的。

我们把孩子们的画展出了,大家一面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一面品味着他人的作品,在交流中,孩子的道德观念也在悄然形成。

在第二课时,我们编排了小品《让座》《谁是好孩子》,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演出后,老师引导孩子通过“我要夸夸他”“我要劝劝他”“我和**是一样”等形式的交流,让全体孩子形成对生活中尊老爱幼事件的具体认识。课余时间,我们放映多媒体动画片,让孩子们欣赏,让尊老爱幼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在以后的多次作文中,孩子们都写到了自己某一次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座,内容真实不虚假,有的写到自己如何对低年级的小同

学如何忍让不欺,感情真挚。这些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在活动中成功完成了对学生品德建构。

二、抓好学科渗透,开发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德育课程不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应该是融入各门课程之中的。每个学科、每本教材中,都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会,德育就会无处不在,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德育课程的作用。

语文课上,优美的写景文章,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讲述人间亲情的文章是一次良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机。综合实践课上通过学习、参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数学、科学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定理,而且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执着、科学家的理想信念。

我班有一位女学生,她的父母离异,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把一切怨气都撒到母亲身上,在家里对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把母亲的一切关心视而不见,动不动就与母亲大吵大闹。可怜的母亲不但要承受家庭破碎的痛苦、经济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女儿的刁难,不止一次向老师哭诉。

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留意语文课本中母子亲情的课例,精心设计,不露痕迹地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孩子们的谈自己与母亲的故事、谈自己对文章的思考与看法,写文章“夸妈妈”“妈妈的优点”“看不见的母爱”“我报答你了吗,母亲”等等作文,让孩子们的一个个故事一句句话语唤醒了这个女孩子的冰冷的心。终于,她写下了自己的文章《我对不起妈妈》,与母亲的关系也日渐好转起来。

三、注重资源开发,抓好校本德育课程建设

抓好校本课程建设是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注重以社区资源为主要材料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各种体验活动中成长。

首先是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三八妇女节”、“父母的生日”、“重阳节”时,开展为母亲洗脚、做一张贺卡、代父母亲做一天家务、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在他们做这些事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在学校,高年级的少先队员给低年级同学当辅导员的活动、当一次小老师、当一次义务宣传员、校园美化师、文明小使者,学生通过当老师的实践,体验到教师的辛苦与责任,学会尊重老师和他人的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我管理。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校外当“小交警”,体验交警们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的艰辛,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到乡村小学与那里的小伙伴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农村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和不易,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增强他们关爱他们回报社会的意识。

在大自然中体验:我们学校开展的远足、登山、赏雪、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程德育的模式易于隐蔽教育意图,淡化教育色彩,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所以,大力挖掘课程中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是提高德育效率,发挥德育最大功能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