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句专题 公开课26页PPT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句专题(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句专题(公开课)ppt课件
.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 1、简析句意 2、结合文意赏析 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
例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 同意吗?为什么?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句专题
.
学习目标:
1、熟悉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炼句题考 查类型,归纳出相应的答题模式。 2、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 问题。
.
1、(广东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 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 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 处。 3、(福建卷)“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 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全国新课标)“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 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辽宁卷)“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 处?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 遭贬谪。
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
步骤一: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 步骤二: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 高峻挺拔;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以动 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 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 的画面。 步骤三: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 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更生动地表达 出诗人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句+课件26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句+课件26张

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D.下片紧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2023山东滕州一中高三阶段练习)临江仙【李清照】
相结合、多种色彩相结合等; •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 • (3)景情关系/作者对景物情感表达; • (4)联想、想象等艺术手法; • (5)炼字。 • 第四步: 分析效果。 • 总结诗句整体所表现的艺术效果。
山东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南柯子【宋】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
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 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景语起, 写山色昏暗、阴云密布、气温骤降,奠定了全词压抑的感情基调。B.“啼红” 喻指女子的眼泪,妥帖、形象地勾勒出浓重的水汽中花朵的情态。C.“莫为 惜花惆怅对东风”一句承上启下,转入对农业生产的描写,词意顿起波澜。 D.下片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言简意赅地勾勒出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 民生活。
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于③,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所作。②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
B 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③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阕写出了词人长夜难眠的苦闷, 一个“虚”字,既写出环境的深幽空寂,又流露出贬谪生活的寂寥与空虚。 B.“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两句写出词人听尽乐曲、思虑万千、仍 未入睡的情态,虚实相生,内涵丰富。C.下阕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悲慨与深沉 的怀乡之情,词人感叹连返回故乡的好梦也断了,只能如同孤独的游魂。 D.“峥嵘岁又除”交代了词人年复一年流徙在外的处境,尤其是在他人阖家 团圆的除夕,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词的“炼句”艺术 (共25张PPT)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词的“炼句”艺术 (共25张PPT)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8年全国Ⅱ 卷)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qí wú qián]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 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英文版:
•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 but you open your
诗经版:
umbrella when it rains... •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 全诗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 整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情感。
课堂小结
情感 表达
正向
反向 句首 句中 句尾
局部 鉴赏
整体 赏析
句子 位置
高考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常见的题型有三大类:其一 为炼字题,其二为分析语言风格题,其三为炼句题。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两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 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的情思。
课后作业
做练习卷加强巩固。
答案
1.“空”字在词中是没有结果的意思,表达 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 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 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 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 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答案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 愁情;五、六句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妇伫立玉阶,见鸟归 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 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古诗鉴赏-炼字
小结:
• 动词
• 修饰语( 形容词 副词 )
• 特殊词语(颜色词 叠词 拟声词) 运用了什么手法 达到了什么效果 与情感表达有何关系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有一字千金之誉,
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法吗思? 考
(2)请就意象的选取分析这首词的主题。
答案
(1) 同意。一个“卧”字,把小儿天真、 活泼、顽皮的样子和盘托出,使人物形 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可谓“一字千 金”。
(2)作者描绘了溪边茅屋、溪上青草等农村 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刻画了翁媪 及其三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 宁静生活的喜爱。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6张PPT).ppt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6张PPT).ppt

2、关键字词+手法+效果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 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 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3、意境/主旨/情感
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 隐的心情志向。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舜庙怀古 陆游
云断苍梧①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 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 千年回首消磨尽,输②与渔舟送落晖。 【注】 ①苍梧:又名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 ②输:报告,送达。
3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比较哪一句更好(或那 个版本更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 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 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君持酒劝斜 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 喜来,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物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 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古代诗词鉴赏精讲专题: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语句)课件(共45张ppt)

古代诗词鉴赏精讲专题: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语句)课件(共45张ppt)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 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比较鉴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 所在的诗句。
1、全诗诗眼是某字(词、句),请作简要 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吗?为 什么? 3、找出全诗诗眼,并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 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①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乎昔颜! [注】 ①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
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答案: ①“下”、“入”两字用的极妙。“下”字准确写 出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的动态,“入”字 生动表现了夕阳由余晖返照远处秋山的一片火红, 到渐隐山后显得暗淡的变化过程。(析含义) ②颈联描绘的景象是: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 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 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描景象) ③“入”字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思念之深;夕阳西 下余晖返照之景,营造了寂静落寞的氛围,加重了诗 人的乡愁。(点作用)
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①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 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②“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 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仿佛春风一过,江南大 地便万物复苏一般。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03
情感共鸣,深入人 心
通过炼字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使得诗歌的情感美更加深入人心。
考点四:炼字的哲理美
哲理深刻,启人深思
通过炼字使得诗歌的哲理更加深刻,能够启 发读者的思考。
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炼字能够增加诗歌的意蕴丰富性,使其更加 耐人寻味。
哲理与形象相结合,浑然天成
通过炼字将哲理与形象相结合,使得诗歌的 哲理美更 照,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02
03
举头望明月
“举”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抬头 仰望的动作,表现出对明月的向 往。
04
学生作品二:《望庐山瀑布》中的炼字分析
01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字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 射下香炉峰的美景,富有生机。
02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字表现了瀑布垂直落下 的壮观景象,具有视觉冲击力。
古诗鉴赏炼字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
通过品读、分析、比较等方法鉴赏古诗中 的炼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VS
步骤
首先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然后分析 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和表达效果,最后体会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要注意结合诗 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 诗。
03
高考古诗鉴赏炼字考点分析
考点一:炼字的音韵美
04
高考古诗鉴赏炼字真题解析
真题一:《登高》中的炼字艺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急”、“高”、“哀”、“清”、“白”等字,精炼地 描绘出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和凄凉氛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无边”、“不尽”等字,夸张地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长江 的奔腾,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律。
03
根据考纲和真题,制定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古诗的文字——炼字 课件(25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 鉴赏古诗的文字——炼字 课件(25张PPT)
16
【答案】 “惊”在此诗中意为“惊讶”,“惊觉”之意。写出诗人身处异 地,不知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等到惊觉时,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 花蕊。“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快,而且写 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表达了词人恨时光飞逝而自己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的满怀 愁情,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1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18
这首诗的末句,有用“应”字的,也有用“犹”字的,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解析:
• 这首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 “忽惊春到小桃枝”,这句里以小桃点出上元。小桃,上元前
后即著花,上元是指元宵节。上元节本应阖家团圆,但此刻 的自己却因故土沦亡,四处漂泊,哪有佳节可过? •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 经到了。“惊”字匠心独运,将词人恨时思国的情怀表达得 淋漓尽致。
鉴赏诗歌语言
-----“炼字”
1
☞明常识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提高鉴赏炼字的能力。
2
• 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 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3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高考复习诗歌赏析古诗鉴赏(高考专题)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诗歌赏析古诗鉴赏(高考专题)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五
敦煌三中 康志良 dhkdkzl@
鉴赏方法指导(Ⅰ)
理解:词义、句义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鉴 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方法指导(Ⅱ)
1、整体感知主旨 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5、多角度领会
蒙冲巨舰一毛轻。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向来枉费推移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 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 想内容)
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 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 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
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
危冠(高帽子) 南方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炼句课件(共32张PPT)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炼句课件(共32张PPT)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 来,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 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 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课中练习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四大关注点:
形象内容(画面) 手法技巧 语言炼字(关键词) 作用(结构、情感和主旨)
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赏析类)
答题步骤: (结构、内容)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 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结构上 从
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
起的作用
• 1、首句作用:
• 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提问】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 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朝廷中没有人帮助, 求仕无望,唯一的知音也将远离自己。(内容)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感情) 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 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作用)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
谪。 【提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2)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 “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 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 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 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3)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6
示 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 分析
了诗人悲怆的感情 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 效 果 ②虚化烘托,夸张突出特点,增强表现力; ③虚实相生,小大对比,强化情感抒发效果。
✓ 数词的出现往往伴随强调突出的作用。因此鉴赏时要抓住数词强调突出的对 象特点,把握数词的内涵。
✓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
Hale Waihona Puke 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
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2或024年表可用达课件技巧。
11
诗 眼
所谓“诗眼”往往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 统摄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 种形式。
分析 两个动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花鸟人的悲喜,生动营造出国家动乱,万物同 悲的深痛哀伤。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效 果 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③表达传神,蕴含手法。
2024年可用课件
5
示 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 分析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
2024年可用课件
1
TIP
诗歌语言常见考察方向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
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
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句专题 公开课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