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月相和潮汐变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2

2、月相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灯泡。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四、教学过程一、古词引入1.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有一首词里面有这样几句:人有……(学生接着说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一句: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月亮有圆有缺的变化。

从上第一单元开始,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观察月亮的形状,到现在已快两个月了,你们在观察过程中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呢?(圆月)3.(出示圆月图片),是这样的吗?并随手用磁铁粘贴在黑板上。

还观察到什么样子的月亮呢?4.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贴出不同形状的月相。

5.在观察过程中,除了阴天下雨以外,有没有看不到月亮的,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6.小结:(指着黑板上的月相)这是月亮在一个月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我们把它叫做月相,什么是月相呢?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样子。

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设计意图:诗歌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秘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月相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月相的形成原理及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的形成原理及变化规律。如:“月相的产生是什么原因?”,“月相的变化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如:“你们对月相现象还有哪些疑问?”,“你们认为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月相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利用月相知识来判断时间?”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月相的变化。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月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地理实验,如模拟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本节课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氛围中感受月相之美,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满月
上弦月
下弦月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月落
夜晚见月 情形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二、日月引力与海洋潮汐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月 相 与 大 小 潮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一、月相及其变化
3.月相变化: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月相变化示意图上弦月凸月蛾眉月


地球



凸月
蛾眉月
下弦月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月相
新月
同太阳 出没比 较
月出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验潮站与验潮原理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三、月球对航天事业的意义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用课件
月相和潮汐变化
一、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产生的原因: A.月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4

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设计课题选择的背景:《月相变化》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引起了地球潮汐的周期变化。

因此这节课通过直观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从而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已学过地球运动,对日月地三者关系有初步认识,对月相、日食和月食现象有一定的兴趣。

学生对该部分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主动探知的欲望。

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网络学习,自主探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对月相变化的探究,逐步培养学习地理的情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质疑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为什么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呢?我们把月亮形状的变化称为月相,月相为什么变化,怎么变?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

一、月相的形成观看视频:“跟着丁老师学天文-月相变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自主探究、共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因为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时44分钟。

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因此也最圆、最亮。

但由于月亮转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达“望”的时间不同,大多在农历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

所有有15的月亮为何16圆之说。

教师: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回事呢?小组观看视频后画图说明。

观看视频:日食和月食形成原因二、日食和月食学生:画图说明,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0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月相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的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前一节月球和地月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月系以及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月球的月相特点。

是对地月系这部分内容的深化,也是为第二课时学习潮汐变化特点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月相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国古代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引发地表潮汐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一下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对太阳系和地月系有初步认识,也对学习月相有一定兴趣,但是地球运动章节本身涉及月球的内容很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了解甚少,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理解困难。

(三)设计思想
本节的教学打算运用大量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生活实例,既可以贯彻“让课程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的新课程理念,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并辨析月相,学会运用月相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探究月相的观测时段及方位,增加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对宇宙的探索热情,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月相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观察法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月相和潮汐变化 最新

高中地理-月相和潮汐变化 最新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2.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重点难点】1.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

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

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

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

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

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一、月相的产生[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问题思考:1、蛾眉月(新)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任务一学习软件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3、下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4、上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5、下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6、满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任务三]及[相关学习软件]教师:白天我们能否看见月亮?月亮在地平线下能否看见月亮? 教师:哪么请你仔细观察,月亮什么时间在夜空中出现,什么时间落到地平线下或进入白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 太阳系与地月系 第三节 月相和潮汐变化》_8

《潮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观察并描述潮汐现象,并运用资料解释其成因。

二、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与潮汐——潮汐的成因、周期、大潮和小潮。

潮汐与人类——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中“地球的伙伴——月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月球与月相”教学内容的延伸,而潮汐又是构成海洋环境的重要要素,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既说“地”,又能联系到“人”,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有关“人地关系”的内涵。

三、学情分析潮汐是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部分需要向学生讲解的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潮汐涨落规律,明白其产生的原理,认识到在渔业、农业和航运方面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想象潮汐在空间中的变化过程。

学生已基本结束必修课程的学习,刚开始一轮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内容遗忘较多,这部分内容相对学生而言是难点。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出现过跟地月相关的试题,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多遗忘,但也有一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潮汐的成因、周期;认识潮汐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2.通过对有关地理素材的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潮汐给人类活动造成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的了解,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2.难点: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六、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七、教具准备Tidal Bulge Simulation(模拟涨潮运动)软件、学案、多媒体设备集成的相关课件等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期末考试试题回顾为什么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需要通讯中继星“鹊桥”?因为月球背面始终有一部分背对地球……2.观看《潮汐》小视频【设计思想】播放《潮汐》小视频,不仅使学生领略到潮汐的恢弘气势,从中体验与惊叹大自然的壮美,也能顺理成章引入新课教学。

3.古今中外探索历程回顾许多学者都探讨过这一问题,提出过一些假想。

新人教版选修《月相和潮汐变化》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月相和潮汐变化》优秀教案

第二节月相和潮汐(学案)学习目标:认知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地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地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潮汐地成因及规律.过程和方法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地习惯.情感与价值通过月相变化规律地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地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学习过程:问题情境自主探究问题探讨交流总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地辩护,赢得了人们地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地?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地请参照下面地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地关系,再观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地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地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任务一某位同学想用月相来表示日期,又不知怎么表达,请您帮助他选择.任务二某位同学想用月相及月亮出现地方位插图为文章增加感染力,竞找到了两幅插图,但不知哪幅是对地,请您帮助她选择.任务三某位同学已经画了一幅插图,没法证明画得是否正确,您能证明吗?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一、月相地产生[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问题思考:1、蛾眉月(新)几时在乙 丙 丁甲 任务一:下列四幅图各是什么日期观测地?东 西 东西 东 西 东 西 甲 乙任务二:某中学生画了一幅“东升地月亮”请判断哪幅图是正确地,并说明理任务一学习软件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3、下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4、上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5、下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6、满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地连线成多少度夹角?东西某编辑为了表扬某山村教师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配了一幅插图题为“披星戴月”.请问图中内容与报道内容是否符合?为什么?应该怎样改动?任务三[任务三]及[相关学习软件]教师:白天我们能否看见月亮?月亮在地平线下能否看见月亮?教师:哪么请你仔细观察,月亮什么时间在夜空中出现,什么时间落到地平线下或进入白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利用屏幕投影几次查看学生即时地学习结果,发现第十组同学学习任务二有问题.二、月球与潮汐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地感觉,激发学生学习地兴趣.)②探讨潮汐地成因及规律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地对比表格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地关系问题探讨、总结归纳:(5分钟)学后记:。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
②日,地,月三者位 置不断变化而使看到的 月球形状发生变化。
月球绕地运动,地球绕日运动,使的日、地、 月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相。
月相图
3.月球的运动
月球绕地球旋转叫月球的公转。月球的运动是 自西向东的,它的轨道同所有天体的轨道一样也是 椭圆状的,距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而离地球 最远的那一点叫远地点。
思考(第62页)
如果整个地球都被茫茫大海覆盖,就不能 看到海洋的潮汐现象,因为海洋潮汐涨落的幅 度仅为1米,小于波浪的尺度,如果没有陆地 的衬托和海岸地形的加强作用,海洋潮汐涨落 是看不出来的。
思考(第62页)
太阳引起的潮汐变形虽然难以单独显现,但 它能对月球引起的潮汐变形起明显的叠加或削弱 作用。在朔或望,日,月,地近成一线,太阳引 起的潮汐变形与月球引起的潮汐变形方向一致, 因而相互叠加,致使潮汐涨落幅度(潮差)较大, 即导致大潮。在上下弦,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垂 直,太阳引起的潮汐变形削弱了月球引起的潮汐 变形,致使潮汐涨落幅度(潮差)较小,即导致 小潮。
月相动画
归纳
月相
相对于太阳 的时间、位 置
东升时 西落时


中天时 间
见月时 间
见月时 在天空 的位置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相同
同升 同落 正午 不可见
晚 太阳6小东时、正午 晚901°2小时、黄昏 太阳东180° 早6小时、 零点 太阳西
90°
零点 清晨 正午
黄昏 零点 清晨
上半夜
西部 天空
重点
• 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 引潮力的概念。
难点
• 月球的运动。
一、月相
1.月相的概念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 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 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2. 培养学生观察月亮的能力,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2.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记录月相变化。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分享观察心得。

3. 讲授法: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月相变化示意图、月相变化的原因等。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的记录本。

3. 天文望远镜(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月相变化做铺垫。

2. 讲解月相概念:教师讲解月相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月亮在天空中的亮度变化。

3. 观察月相: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月亮,让学生注意月亮的形状变化。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月相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分享观察心得。

5. 讲解月相变化原因:教师讲解月亮、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6.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望远镜观察月亮,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月相变化的顺序图,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9. 板书设计:月相变化顺序: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周期:29.5天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月相变化及天文现象。

2. 组织学生进行月相观察活动,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并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探测等相关新闻,了解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程度。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学案-月相和潮汐变化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学案-月相和潮汐变化

第二節月相和潮汐(學案)學習目標:認知與技能通過問題解決的方法達到認識月相,瞭解月相變化規律。

通過對月相變化規律的瞭解,學習運用月相變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規律.過程和方法通過利用網路環境自主探究學習,逐步養成自學的習慣。

情感與價值通過月相變化規律的認識説明學生破除迷信,樹立正確的科學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學習方法:網路環境下問題解決式學習方法學習媒體:網路教室,每3人一台電腦(異質分組)學習過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鐘)教師:(鎖住螢幕)月相變化與我們人類關係十分密切。

美國著名總統林肯在年輕時擔任律師期間曾利用月相變化規律,為當事人進行了成功的辯護,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月相變化是怎樣變化的?月相變化有什麼規律,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內容。

(邊演示學習軟體邊介紹)我們今天學習主要有三個任務,其中學習任務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寫農曆日期,不認識有關月相的請參照下面的相關學習軟體。

完成學習任務二時要注意運用學習軟體,首先點擊月相,觀察日地與月地連線的關係,再觀察月亮出沒時間現太陽的關係。

如滿月時,日地與月地連線成1800夾角,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從西方落下(6時);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時,月亮從東方升起(18時)。

滿月可見時間是18時到第二天6時。

學習任務三請你先判斷圖中月相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把你認為正確的月相拖到圖中適當位置。

下面請你們開始學習。

任務一某位同學想用月相來表示日期,又不知怎麼表達,請您幫助他選擇。

任務二某位同學想用月相及月亮出現的方位插圖為文章增加感染力,競找到了兩幅插圖,但不知哪幅是對的,請您幫助她選擇。

任務三某位同學已經畫了一幅插圖,沒法證明畫得是否正確,您能證明嗎?自主探究、共同討論:(30分鐘)一、月相的產生問題情境自主探究問題探討交流總結[任務一]及[相關學習軟體][任務二]及[相關學習軟體]問題思考:1、蛾眉月(新)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乙 丙 丁甲 任務一:下列四幅圖各是什麼日期觀測的?東 西 東西 東 西 東 西 甲 乙任務二:某中學生畫了一幅“東升的月亮”請判斷哪幅圖是正確的,並說明理由任務一學習軟體任務二學習軟體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2、上弦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3、下弦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看不見?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4、上凸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5、下凸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看不見?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6、滿月幾時在夜空出現,幾時落山?在天空什麼方位出現?日地與月地的連線成多少度夾角?東西某編輯為了表揚某山村教師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配了一幅插圖題為“披星戴月”。

人教版高一地理选修一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选修一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设计

《2.3月相与潮汐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②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②初步学会地理示意图的制图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归纳出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发展观。

【教材内容及分析】上一节学习的“月球和地月系”是把月球作为一个知识点,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学情分析】本届高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差,但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情境创设,设疑导学>【引入】大家好!月亮,又称月球,古称太阴。

我国古籍当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

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那大家给说说有哪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当中有月字?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古》、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是当中的名句。

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月相和潮汐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月相和潮汐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月相和潮汐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月相及其变化的原因;2.掌握潮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3.理解潮汐和月球运动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月相和潮汐预测海的涨落;2.能够运用月相和潮汐知识分析沿海地区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1.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究的兴趣;2.培养爱护海洋和海洋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月相和月相变化1.月相的定义和特征;2.月相变化的原因;3.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周期。

2. 潮汐和潮汐变化1.潮汐的定义和特征;2.潮汐的产生原因;3.潮汐变化的规律和周期;4.潮汐的类型。

3. 月球运动和潮汐1.月球对潮汐的影响;2.潮汐和月相之间的关系。

4. 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律1.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2.沿海地区发展的影响因素;3.沿海地区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月相和月相变化1.通过图片展示月相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定义和特征;2.介绍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月相变化;3.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的周期,判断月相变化规律。

2. 潮汐和潮汐变化1.通过图片展示潮汐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定义和特征;2.介绍潮汐产生的原因,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潮汐的产生;3.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规律和周期,同步介绍潮汐的类型。

3. 月球运动和潮汐1.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和潮汐的影响;2.利用实物演示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让学生明白潮汐与月相的关系。

4. 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律1.分组调查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2.分析沿海地区发展的影响因素;3.回顾所学的月相和潮汐知识,理解沿海地区发展的规律。

四、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2.实验和观察记录;3.课后作业。

五、教学资源1.展示图片、实物模型等;2.电子课件、PPT等。

六、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月相及其变化的原因;2.掌握潮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3.理解潮汐和月球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掌握月相变化和潮汐变化的周期和规律;2.理解月球对地球和潮汐的影响;3.理解沿海地区发展的规律。

高中地理《月球与天文潮汐》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月球与天文潮汐》教案、教学设计
c.如何利用潮汐资源为人类造福?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潮汐的形成原因、影响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提问:“大家知道月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球与天文潮汐》。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阐述天文潮汐的形成原因。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潮汐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正文讲解:详细讲解月球与天文潮汐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潮汐现象。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潮汐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2.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潮汐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4.举例说明潮汐在航运、渔业、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潮汐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b.潮汐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3)正文讲解:详细讲解月球与天文潮汐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潮汐现象。

2024年月相的变化教案课件教案

2024年月相的变化教案课件教案

2024年月相的变化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关于月相变化的章节,详细内容涉及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的周期性及其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地球和月球》第四节《月相和潮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定义,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掌握月相的周期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月相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相变化原因的理解,月相周期性的掌握。

教学重点: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月球仪、投影仪、月相变化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时间拍摄的月亮照片,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月相的定义,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演示地球、月球运动关系,说明月相周期性变化规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月相变化对潮汐的影响。

分析月相变化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时间月亮的形状。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讨论月相与人类活动、文化传承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定义2. 月相变化原因3. 月相周期性4. 月相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月亮,记录一个月内月亮形状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月相变化图,解释月相变化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组织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月相变化原因的理解2. 月相周期性的掌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与分析一、月相变化原因的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3.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情况(课前准备)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为什么会产生月相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出月落时间、夜晚见月情形、农历时间(表格形式)潮汐现象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Flash 演示大潮与小潮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月相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

(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2006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

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

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

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名的“阿波罗划”。

国要在60年代末实世闻登月计。

这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就是举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行。

参加这尼迪角发首次登月的太空飞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

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第一次踏上月球。

接着他用特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

他们在登月舱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一根弹的作用,通过簧状金属丝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使它舒展开来。

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本。

7月25日清晨,“阿波罗,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质疑疑。

他认为,的登月照片表示怀表文章对但时美国拍摄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录像记,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

他强的所有照片和摄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作出这一结论的。

其主要理由如下: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了5至6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米长;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而在月球上这象的速度一样同一现“拍摄录,并不是像记”的登月照片和摄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戈尔多夫表示,他质当时原,美国宇航员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为登月的壮举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

他认影记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因未能踏上月球。

由于当时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

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疑表示赞一质同。

里和马他的这里·贝尔特都对《我们从未登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凯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为:了一些疑点,甚至认有宇航员载的火箭确上月球》的书划也列举中对,书阿波罗登月计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入指令舱程,最后进,并被投入太平洋,验室内表演登月过回收。

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程。

的登月过完成整个所谓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以著名物理学教授骗局的问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阿波罗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认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他们哈姆雷特为局论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太阳光与月面间料计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算,当时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

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才可能得到。

“跨出第一步”后46小时2.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3.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算得知,现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1/200。

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

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4. 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美国直到1967 年1 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 1 月27 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

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18 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 年7 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5. 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 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 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6. 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

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

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

反驳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

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

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

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

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