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法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法制知识。

教师可以精选一些与法制相关的课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通过理解课文中的法制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生喜欢参与各种主题活动,这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法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模拟法庭审讯、辩论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法制的重要性和法律的约束力。

通过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座和人物事迹渗透法制教育。

讲座和人物事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与法制相关的讲座和人物事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历史和演变过程,认识一些早期倡导法制的英雄人物,如孔子、孟子等。

通过讲座和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法律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文内容、主题活动、案例教学、讲座和人物事迹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法制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策略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策略论文摘要: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因此,法制教育从孩子抓起是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的基础和保障,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学生思想的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本文就当前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相应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意义;策略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保障,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简单的应试教育,而应当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意识的提升,全面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一、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引导,而小学生又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强化法制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知法、懂法并守法,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制精神,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遵守法律,是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二)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技术的环境之下,青少年的成长容易受到一些来自于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暴力、色情等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使青少年的成长偏离正确的轨道。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法制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律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和法律自觉,逐渐形成守法、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法制教育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解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关法律、法制和正义的经典名著和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和分析其中的法律道理和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法守法、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二,通过语文教学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如法律法规、宪法、刑法、道德伦理等。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原则,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提高他们对法律的兴趣和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正义的价值。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矛盾和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懵懂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行为和思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矛盾和问题,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制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培养未来国民的重要一环,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开始渗透法制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如何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技巧。

而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现实。

赋予语文教学法制教育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来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涉及法律、正义、公平等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比如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王熙凤因为妇女地位低下而对自己的命运产生的反抗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法律面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命运、行为与社会法制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引导学生尊重法律除了通过文学作品来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外,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法律法规的案例、故事等来引导学生尊重法律。

通过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权威性,从而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的态度。

比如通过讲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而存在的。

发挥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优势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通过结合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法治思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和法制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承担着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重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把法制教育渗透进去,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二、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2.1 引导学生进行文明规范交往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进行文明规范交往。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如何进行文明交往,传递法制知识。

例如,让学生了解不文明的交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强调言行举止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形成文明的交往习惯并不断地加以强化。

2.2 开展德育课程,传授法制知识教师要开展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传授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法制观念,有助于他们遵守法律,知法守法。

2.3 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

例如,《作文写作指导》中可以加入《红岩》、《小兵张嘎》等作品,让学生了解从小学习遵守法律是多么的重要,那样他们就会懂得法律的力量,积极学习、积极守法。

2.4 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增加或注重一些含有法律知识或法治理念的话题、故事、诗歌等内容,教育学生遵守法律,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例如,语文教育中,可以让学生阅读《袁隆平的梦》,通过了解袁隆平刻苦学习、艰苦劳动的精神,进而领悟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意义3.1 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基础阶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法律、讲文明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才能真正将他们培养成适合新时期要求的人才。

3.2 培养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正在形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构建起积极向上、讲文明、尊重法律的良好思想道德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修改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修改版]

第一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法制教育成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所以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我们所教的学生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那么如何才能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学到了知识,又不走错路呢?我想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应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一、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这方面极为有利的因素,只要适时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我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我加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

又如第九册《捅马蜂窝》一文,作者写了自己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精神的崇敬和对自己残害无辜生命的忏悔。

在组织学生读文本的时候,我就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收集表现生命伟大的事件,并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对待生命,怎样珍爱生命,怎样呵护生命。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了生命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们不仅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别人的生命,呵护每一个生命。

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论文邓小平曾经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因此,普法势在必行。

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根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文时,大家看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

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进展比照,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

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

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展“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的渗透点。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生命,他们都有生活的价值,我们人类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样做,对学生进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的教育。

只要深入挖掘、正确引导,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

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

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制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展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论文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论文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

如:语文教材中,《特殊的葬礼》一文讲的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号召参加葬礼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消亡的悲剧不再重演。

《云雀的心愿》中小云雀看到由于人们乱砍滥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告诉人们森林的重要性。

而《沙漠中的绿洲》讲的则是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从国外买水买土买树苗花草,种植绿地,改变生存环境,使生活更加美好。

这组课文通过正反事例告诉我们节约用水、植林造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水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交流搜集到本地工厂排污造成水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图片及节约用水常识,并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世界环境日”开展水法环保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节水型家庭。

二、在作文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

正如一位同学在学完《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谈到:我敬佩文中那位父亲。

看到他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的一生是平淡的,没有什么财富可得,但他正直诚实,他用很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刘兆榆语文教学法制渗透论文

刘兆榆语文教学法制渗透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贵州省余庆县城关一小刘兆榆法制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教育任务。

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法制教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

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新课导入在一节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适当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濒临灭绝。

”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鲸,保护鲸的情感,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句来渗透法制教育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五年级下册)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师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师生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范文: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范文: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有崇高的理想,有广博的知识,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还需要有正确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各种活动。

提起法制教育,人们常常会想到法制专场,法律知识讲座之类的活动,因为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由于受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并不能经常性的进行,但是未成年人却是在不断地成长,法制教育一旦跟不上,那么可能就会造成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缺乏,从而产生无视法律法规肆意妄为的事情。

媒体上经常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也就是法制教育短缺的直接见证。

除了专门的法制教育活动之外,有没有其他的途径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有效的法制教育呢?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法制意识,并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努力。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看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可谓经典,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中职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粕、取精华”,否则,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杀人如麻,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

反过来,我们可以将“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封建黑暗社会背景与今天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进行比对,参照《刑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又加深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际的批判理解。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渗透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渗透

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渗透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要开展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想。

一、语文教师应是法律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法律知识的普及,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宣传。

语文教师首先就要熟悉日常的法律法规,并且还要以身作则,当法律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比如,不能私自拆阅学生的信件,不能搜身,不能借学生不在之时,翻阅学生的日记,也不能侮辱学生等,因为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只有教师切实做到,在课堂中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学生才易于吸收,才容易专注去学习。

二、利用教材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也渗入许多法律知识。

比如教学《樵夫,别砍那棵树》时,要激发学生对樵夫的行为进行严历的批判,要教育学生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对那些随意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要予以制止,也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又如,教学《风筝》时,就要指出,作为“哥哥”的“我”,自己不爱风筝不说还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并且还粗暴的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哥哥”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侵权行为,严重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不要随意欺侮同学,应该给予同学以关爱和同情。

再如教学《背影》一文时,对车站送别这细节要仔细进行研读,从中让学生明白,“父亲”的这一举动,就是父辈的本能,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同时也可指出,爱老携幼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为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当自己的父母年老之时,就要去赡养父母,而不应该抛弃。

这些都写进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的,如果不遵守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谴责。

三、运用作文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运用学生的作文进行法制教育可以说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息烽县永靖小学教师:黄仕碧德才兼备的人是精品,有德无才的人是次品,有才无德的人是危险品,无才无德的人是废品。

德才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及于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在班级工作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磨刀不误砍功。

”品德好了,心思用在学习上,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在我们这个法制社会里,要从小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呢?一、通过主题班队会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班队会每周一节,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班队会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比如,我召开主题班会《保护环境》,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生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本节课,我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的:一激发情感,导入主题;二是教师与学生分享搜集到的环境图片找到污染原因;三、了解污染源;四、环保行动指南;五、总结活动。

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环保知识。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在进行总结活动时,让学生学习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二十条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通过《保护环境》的专题班会教育,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己有责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不做破坏环境的事。

二、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我本学期担任的是二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如何利用语文教材向学生渗透法制呢?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得到本册教材后,我先是通读教材,然后阅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书中有每一册书每一学科要渗透法制教育的知识点,然后再找到相关课文研读,找准适合渗透的法律法规。

比如,在教学《欢庆》这一课,我是这样进行法制教育的: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你知道祖妈妈的生日吗?(十月一日)这一天我们叫他它什么节?(国庆节)为了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是,人们会怎么做?(庆祝活动:阅兵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放礼花……)接下来让学生观后阅兵式升国旗的录像,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随着高中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升以及网络世界带给高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手机中聊天工具的使用,使高中生参与传播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很多高中生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加强高中生的法制教育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

近几年的报道中显示,青少年的犯罪比重逐年提升,特别是刑事犯罪,占社会比重的一大半,所以加强高中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00G632 000B 001002-766114-071-01语文教学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涵盖了各科教学的特点,同时,语文教学又贴近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语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兼顾到高考,又要联系到生活,高中语文老师的压力愈发沉重,最近几年一直在商讨的问题是:高中语文到底要不要学?如果学,到底学什么?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学会一个公式就能应用到练习和考试上,语文的高考试卷上几乎没有和语文课本有关联的题目,所以,语文教学教什么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法律意识,做国家法律的拥护者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实施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老师要做到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平时课堂上,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有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比如,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在未获得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投稿或者散播出去,在课堂上不得出现罚站和把学生赶出教室外等行为,严禁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词语,例如“笨蛋”、“猪”等词语,如果发生学生违纪现象,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禁止大声辱骂或者呵斥,在语文教学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要起到学法、懂法的带头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利用语文学习的优势,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高中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处在成人的边缘,这个时期正是提高思想意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提高语文文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大量阅读是对学生各方面提高的最好方法,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的、正义的、具有法律意识的文章或者书籍。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内容摘要】“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对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选择教学中渗透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有一条原则是共同的,即寻找和探求课文中思想火花的迸发点。

只要我们从这个基本点出发,结合学生思想进行教育,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对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以文学的视角,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又有实效的途径。

语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很多,也更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

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法制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渗透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策略;法律意识一、引言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符合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则,认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2、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在现代社会,法律素养已经成为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元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守纪律、依法办事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合法权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法制教育有效渗透进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制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入手,探讨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法制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法制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而法制教育正是一种有利于培养这些素养和修养的教育活动。

将法制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1. 融入课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课文教学,而课文教学是法制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取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诗经》等古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官的职责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文中的法律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话题的讨论,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关于法治的作文题目,如“我的梦想律师”、“我眼中的法官”等,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对法治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守纪律,让法治观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4. 融入课外活动除了课内教学,课外活动也是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法治主题的课外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律讲座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法治知识,增强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治机构,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对法治的信心和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通过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让学生通过名人传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利用诗词歌赋传递法律知识,以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制教育、语文教学、文学作品、名人传记、诗词歌赋、法律知识竞赛、学生、重要性、可行性。

1. 引言1.1 概述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既是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法制教育则是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必修课程。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了解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从中学习人生道理和法律知识,领悟法治精神。

将法制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当今社会法治建设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法制教育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法制教育方式。

通过选取蕴含法律意义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文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法律题材或者涉及法律问题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玉被囚禁的情节,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个人权利和法律保障的思考;《平凡的世界》中的军火交易揭示了非法贸易的严重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学语文教学正是法制教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领域。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

一、加强对法制知识的讲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适当增加对于法制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知识于日常生活的应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加入一些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自己从文字中提取法律知识,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这样既能加强法制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二、法治教育与文化教育并行法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是相互依存的,而小学语文教学正是道德与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法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将法律知识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文明就是法制,法制就是文明”的重要性。

以诗词歌赋等文化作品为载体,让学生在美丽的诗词和乐章中接受法治教育,既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使语文学习更立体化。

三、实践教育,增强法制素养法治教育需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主动运用法制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制素养。

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制课堂辩论、法律常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法制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促进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四、坚持有效的法制教育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评价结果能够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建立有效的法制教育评价机制,不仅要从知识的掌握程度出发进行评价,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法制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健康的人格和坚韧的精神的孩子。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是必须的。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们的不懈探索和努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通向法制教育的一座桥梁。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近年来,法制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纪守法,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感悟。

随着法制教育在各个学科中的深入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也应得到充分的关注。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及渗透的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环节。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化品位和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

语文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文情感。

而法制教育则是要求学生立足法治理念,具备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尊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修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法制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的关键环节。

如何有效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要注重选材。

语文教学的课文选取应该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涉及法律、法规的课文,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律和法治,坚持走一条合法的道路。

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论文摘要: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

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

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

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

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一、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个最佳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法制;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38-01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

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在《鹿与狼的故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情节上。

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故事情节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

教师要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罗斯福写一封信,谴责他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

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词语的讲解之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
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

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

又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个“盗”字可组成“盗贼、盗窃”,这些都是违法的,而课文却来赞美他?激发兴趣,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明白,当时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

所以他才去盗火,既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内容。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

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

但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

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思考产生
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学会尊重规则,尊重法律,遵守法则,遵守法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

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如在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同学们不敢相信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的出现。

他们会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

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

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

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
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慧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

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