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SKOV3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人卵巢癌 细胞 系 S V KO 3对树突细 胞 免疫功能及凋 亡的影响

江 苏南 京 2 0 0 ) 10 8
摘 要 : 目的 : 讨人 卵 巢 癌 细 胞 系 S O 3对 树 突 细 胞 ( C) 疫 表 型 、 胞 因子 分 泌 及 凋 亡 的 影 响 。 方 法 : 探 KV D 免 细 采

第 1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 fMe ia o tr d ae o r a d c lP sg a u t s o
Vo _ No 1 l 21 .
20 0 8年 1 月
Jn 2 o a .o 8
群 汪 ,
灏 梁元姣 吴元赭 , ,
(.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 , 江苏南京 200 ; . 102 2南京大学医学 院附属鼓楼 医院普通外科 ,
用 外周 血单 个核细胞培养 D 以 P S溶 液为对照 , C, B 应用流式细胞 仪检测人卵巢癌细胞系 S O 3培养上清液 作用 KV 于D C后 , 凋 亡 的发 生 率 、 疫 表 型 的表 达 , 用 酶标 记 免疫 吸 附 分析 法 ( LS 检 测 D 白细胞 介 素一2 其 免 应 E IA) C l (Ll ) I—2 的分泌情况 。 结 果 : 人卵 巢癌 细胞 系 S O 3培 养上 清液 作 用 于 D K V C后 , 可诱 导 D C发生 凋亡 , C的 D C 8 、 D 3及人类 白细胞 ( D 0C 8 位点 ) R抗原 ( A D ) D HL — R 等表型 明显下调 ,Ll I— 2分泌明显下降 , 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 著 ( 00 )且 I— P< .5 , Ll 泌随 S O 3作用时间的延长 , 2分 K V 其抑制作 用更 加明显 。 结论 : 卵巢癌细 胞 系 S O 3 人 K V 可明显抑制 D C的免疫功能 , 并诱 导其凋亡。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晓妮;胜利【摘要】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尤以白细胞介素(IL)12为主.IL-12主要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表面的受体表达;激活NK,T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增强肿瘤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影响IL-10或γ干扰素的分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等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目前关于IL-12抗肿瘤的研究主要以实验为主,将IL-12合理应用于临床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Cytokine mediated 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umor biotherapy, especially interleukin (IL)-12.IL-12 affects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on the surface of dendritic cells and nature killer(NK) cells,activation of NK, T cells,inducing macrophages differentiation into M1 type und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enhancing expression of 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 in tumor cells,inducing auto-phagy,and affecting secretion of IL-10 or γ interferon,and downreg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anti-tumor of IL-12 is mainly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L-12 in clinical will becom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301-305)【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肿瘤;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作者】张晓妮;胜利【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肿瘤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微血管形成、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不足和数量减少等因素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

细胞核因子-kappa 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核因子-kappa 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核因子-kappa 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谢先顺;陈艳华【摘要】核转录细胞核因子-kapaB(NF-κB)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免疫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NF-κB涉及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细胞凋亡及耐药等多个方面,可作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靶标.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量实验表明NF-κB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对NF-κB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5(037)011【总页数】5页(P1654-1658)【关键词】卵巢癌;细胞核因子-κB;靶向治疗;综述【作者】谢先顺;陈艳华【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衡阳市421000;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衡阳市4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

大部分卵巢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属晚期,五年总生存率低。

目前有关卵巢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其病因学的研究。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卵巢癌发病与遗传、生殖、内分泌、炎症、饮食等因素均与相关[1]。

研究表明,细胞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参与炎症、免疫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 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NF-κB 与卵巢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1 NF-κB 信号通路及组成NF-κB 参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细胞周期的调节,在肿瘤的发生中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

NF-κB 是Rel 蛋白家族成员,后者包括RelA(p65),RelB,c -Rel,p50/p105(NF-κB1),p52/p100(NF-κB2)5 个蛋白成员,它们彼此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复合物。

Rel 家族中的5 个成员均拥有一个由300 多个氨基酸组成的Rel同源区域,后者功能包括:与DNA 结合、NF-kB 家族成员间的二聚体化、核转位及与NF-κB 的抑制剂(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的结合[4]。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田立涛;王金申;王泽鑫;颜宇轩;赵富丽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年(卷),期】2024(27)3
【摘要】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具有可塑性和高度异质性,可极化成不同的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交替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两者统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与正常细胞不同,在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代谢活动增强,以及脉管系统不发达导致肿瘤组织供氧不足,所以容易导致肿瘤微环境(TME)缺氧。

目前认为肿瘤低氧微环境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1]。

TME中的TAMs以M2型为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不良预后有关。

肿瘤低氧微环境如何影响TAMs极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明确其机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

【总页数】4页(P222-225)
【作者】田立涛;王金申;王泽鑫;颜宇轩;赵富丽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3
【相关文献】
1.肿瘤微环境中乳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功能的影响
2.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肿瘤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3.乳腺癌微环境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研究进展
4.胆管癌脾酪氨酸激酶表达增高对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5.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血酶刺激单核_巨噬细胞产生IL_8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研究

凝血酶刺激单核_巨噬细胞产生IL_8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研究

・论著・凝血酶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 L28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研究3张 婷1,王睿黎1,马政文2,王 颖3,狄 文1,程忠平4,徐 红1,马庆良1,李卫平1,汪希鹏13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0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教研室;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所;4.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研究凝血酶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来源单核/巨噬细胞(MO/MA)后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方法: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后,用印度墨汁吞噬试验检测凝血酶刺激MO/MA后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凝血酶刺激MO/MA后的上清为趋化物,检测对卵巢癌细胞系(ES22,SK OV23,HO28910)体外侵袭力的影响;阻断侵袭实验中加入I L28单克隆中和抗体。

转录因子试剂盒AP1、ST AT、I nfla mmati on1、Oncogene3家族筛选凝血酶通过何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MO/MA。

结果:(1)凝血酶未显著提高MO/MA的吞噬能力;(2)基质胶体侵袭实验表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ES22在MO/MA+凝血酶刺激组上清作用下,侵袭力增强(161.9±11.18,n=6),其侵袭细胞数目与卵巢癌腹水刺激组(157.5±14.86,n=4)类似,但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47.25±12.45,P<0.05),添加水蛭素(凝血酶抑制剂)后能显著降低其侵袭力(73.5±17.3,P<0.01);抗I L28单克隆抗体对ES22细胞侵袭的阻断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同体外侵袭实验在SK OV23细胞系(n=2)及HO28910细胞系(n=2)中得到类似结果;(3)转录因子检测表明,I n2flammati on1及Oncogene3家族中几乎所有涉及炎症的转录因子包括c2Fos,c2Rel,NF2κbp50,NF2κb p65,c/E BPa,Egr21,H I F21,OctⅠ,OctⅡ在凝血酶刺激巨噬细胞后活性增加(n=4)。

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细胞自噬自20世纪50年代被描述以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在生命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自噬主要是一个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将陈旧的、有害的细胞成分,如退化的蛋白质和细胞器,通过一个自消化的过程进行处理。

因此,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是细胞自噬缺陷,而其修复则可能对一些疾病的防治产生显著的作用。

然而,对于巨噬细胞对于细胞自噬的调节,我们知之甚少。

巨噬细胞是脊椎动物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吞噬有害菌和细胞有害物质的能力已经得到广泛的认知。

然而近年来的证据表明其对于细胞自噬的调控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自噬的机制在理解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之前,首先了解一下细胞自噬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细胞自噬主要包含四个步骤:(1) 分解物(目标)的围绕在内的包膜,该包膜也被称为自噬体的起源;(2) 自噬体细胞质移动(abutment)和生成的细胞质空间(Wiskott-Aldrich);(3) 自噬体的形成、其合并到内质网(替代剂)并进一步崩解(肥大细胞);(4) 内含物的降解,并释放成分重复利用于新的生物合成过程。

Autophagosome的生成自噬体的分解通常是通过一组确保细胞自噬体的生成和降解的分子机制实现的,它包括一系列的酶、激酶和内质网。

例如,可以通过氨基酸激酶mTOR (rapamycin-sensitiv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失活以及BECN1 (Beclin 1) 的激活来开启自噬体的自我分解。

此外,还可以采用活性磷酸é通路完善自噬体的降解。

巨噬细胞对于细胞自噬的调控巨噬细胞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种体液免疫细胞。

其主要通过吞噬有害物质来提供机体免疫保护。

然而,巨噬细胞对于细胞自噬的调控仍然是一个新颖的研究领域,其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其调节作用提高细胞自噬的效率,从而保护细胞免受疾病的危害。

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增强卵巢癌细胞MMP-9的表达

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增强卵巢癌细胞MMP-9的表达

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增强卵巢癌细胞MMP-9的表达柯星;张淑平;吴梦;黄蕾;孙瑞红;黄珮珺;潘世扬;王芳【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4(034)010【摘要】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机制.方法用320 nmol/L佛波醇酯(PMA)诱导THP-1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定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小室建立M2细胞与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24和48 h共培养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KOV3内TLR1、2、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MyD88、TRAF6 、P-NF-κB和MMP-9表达;TLR1、2和6激动剂分别作用SKOV3 6、12和24h后评价MMP-9的变化.结果 PMA可诱导THP-1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与SKOV3共培养24和48 h后,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LR1、2、和6于共培养24和48 h后在SKOV3有较高表达(P<0.05);共培养24和48 h后,TLRs信号通路蛋白MyD88、TRAF6和P-NF-κB在SKOV3也同步表达增高(P <0.05);TLR1、2和6激动剂Pam3CSK4、HKLM和FSL-1分别刺激SKOV3 6、12和24 h后MMP-9 mRNA水平有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分化诱导后的M2型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刺激和活化TLR1、2、6信号途径,引起卵巢癌细胞SKOV3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增加,增强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总页数】6页(P1315-1320)【作者】柯星;张淑平;吴梦;黄蕾;孙瑞红;黄珮珺;潘世扬;王芳【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R737.3【相关文献】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MMP-9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与门脉癌栓的关系 [J], 刘维峰;盛茂林;卢正磊;潘晶晶;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王晓秋;陈晶晶2.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J], 王晓龙;陈新涛;曲戈;马海波;李印;秦建军3.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表达及临床意义[J], 欧亮;赵志泓;王坤;史圆圆;袁娜娜4.胃腺癌组织中PD-L1和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权秋颖;曹磊;张闽;黄山;黄仁鹏;陈志;郭凌川5.miR-34c-3p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邹弯弯;罗庆丰;曾平;李金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兰霄霄;周志阳;徐欣欣;吴雪清【摘要】卵巢癌是妇科癌症相关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且发现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各种类型细胞释放的双层膜囊泡,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功能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等循环体液中,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含量和种类会随着疾病的状态而发生改变。

研究表明EVs能通过介导血管生成、微环境重塑、免疫调控等过程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以及治疗反应等。

笔者就EVs的生物学特点,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7)012【总页数】6页(P931-936)【关键词】细胞外囊泡卵巢癌诊治研究进展【作者】兰霄霄;周志阳;徐欣欣;吴雪清【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5卵巢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是妇科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发现时多为进展期,常伴有广泛的腹腔转移,5年生存率<25%,预后较差[1]。

然而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如血清CA-125测定和经阴道超声或两者联合运用对早期、可治愈性卵巢癌的检出率均不高,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的早期筛查方法,以提高卵巢癌的早期检出率。

此外,治疗耐药是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耐药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双层膜囊泡,根据其直径大小、形状、来源等不同可以分为外泌体、微囊泡、癌小体等[2]。

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2.10.032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陈俊臣,彭燕蓁综述,成九梅ә审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北京妇幼保健院100006) [摘要]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首位,传统的手术和化疗对其生存率提高有限,免疫治疗是目前充满潜力的肿瘤治疗方式,卵巢癌有效免疫治疗的前提是对其免疫逃逸机制全面深刻的理解㊂卵巢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包括卵巢癌相关抗原无法被识别㊁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㊁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抑制㊁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等㊂[关键词]卵巢癌;免疫逃逸;免疫抑制;机制;免疫治疗[中图法分类号] R73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348(2022)10-1769-05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m e c h a n i s m o f i m m u n e e s c a p e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C H E N J u n c h e n,P E N G Y a n c h e n,C H E N G J i u m e iә(G y n e c o l o g i c a l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C e n t e r,A f f i l i a t e d B e i j i n g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 M 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 H o s p i t a l,B e i j i n g100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h a s t h e h i g h e s t m o r t a l i t y r a t e a m o n g a l l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 o f t h e f e m a l e r e-p r o d u c t i v e s y s t e m.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 a n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h a v e t h e l i m i t e d e f f e c t f o r i n c r e a s i n g i t s s u r v i v a l r a t e.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i s f u l l o f p o t e n t i a l f o r t u m o r t r e a t m e n t a t p r e s e n t.T h e p r e m i s e o f e f f e c t i v e i mm u n o t h e r-a p y f o r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i s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p r o f o u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i t s i mm u n e e s c a p e m e c h a n i s m.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i mm u n e e s c a p e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i n c l u d e f a i l u r e t o r e c o g n i z e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a s s o c i a t e d a n t i-g e n s,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a n t i g e n-p r e s e n t i n g c e l l s,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t u m o r k i l l e r i mm u n e c e l l s,a c t i v a t i o n o f i mm u n o-s u p p r e s s i v e c e l l s,e t c.[K e y w o r d s]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i mm u n e e s c a p e;i m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o n;m e c h a n i s m;i mm u n o t h e r a p y卵巢癌病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㊂由于卵巢癌解剖特征,卵巢癌在发现时通常已处于晚期[2],病死率很高㊂2020年,全球共313959人诊断为卵巢癌,207252人死于卵巢癌[3-4]㊂手术和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尽管近年来对这些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卵巢癌的存活率仅略有提高㊂其5年生存率在中国仅为38.9%[5]㊂目前急需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㊂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显示出令人惊喜的疗效,C A R-T技术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E M I L Y无癌生存9年㊂免疫检查点封锁等肿瘤免疫治疗也提高了晚期黑色素瘤㊁非小细胞肺癌㊁尿路上皮癌㊁肾细胞癌等患者的总体生存率[6-8]㊂为使卵巢癌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就要充分深入了解卵巢癌的免疫逃逸机制㊂免疫系统与宿主体内的肿瘤细胞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自相矛盾地抑制和促进了肿瘤的发展和进程㊂此过程称为癌症免疫编辑,该过程分为3个阶段:消除㊁平衡和逃逸㊂免疫监视发生在第一阶段,即癌细胞被肿瘤细胞识别并清除;而肿瘤的选择发生在第二阶段,即一部分癌细胞持续存在,但免疫应答足以预防其增殖,但最终选择性清除压力,导致可逃避免疫应答的癌细胞占优势㊂这最终导致免疫逃逸,肿瘤细胞生长不再受限制,病情进展[9-10]㊂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免疫抵抗性肿瘤细胞的选择与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抗肿瘤相关的免疫细胞异常,T细胞运输中的障碍以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㊂尽管基于免疫检查点的癌症免疫疗法已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获得了临床益处㊂因此,了解卵巢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不仅对于提高当前疗法的效率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开发卵巢癌免疫疗法中的新治疗策略也很重要㊂本文主要介绍卵巢癌相关抗原识别㊁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㊁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抑制㊁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等重要卵巢癌免疫逃逸机制㊂1卵巢癌相关抗原的识别肿瘤抗原的缺陷会损害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递呈,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㊂肿瘤相关抗原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96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专项(F C Y Y202105)㊂作者简介:陈俊臣(1990-),住院医师,博士,主要从事卵巢癌方面的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c j m1429@c c m u.e d u.c n㊂力㊂早在2017年,C A T H E R I N E团队对6例黑色素瘤患者肿瘤进行了D N A测序,并预测了最有可能表达新抗原的突变[11]㊂并对每例患者注射了大约20个不同新抗原疫苗,均引起了强烈的T细胞免疫反应,所有患者在32个月后体内均无肿瘤存在㊂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N Y-E S O-1被认为是免疫治疗更有希望和更有效的靶标[12]㊂但另有研究[13]显示,42种上皮性卵巢癌样本中MH C-1或MH C-2分子均未发现N Y-E S O-1肽抗原㊂在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许多实体瘤靶标均依赖于已发现的肿瘤相关抗原,例如H E R2,WT1,N Y-E S O-1和p53,但它们并不经常存在于MH C分子上㊂因此,针对这些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可能会误导免疫细胞,从而无法攻击肿瘤细胞㊂S C HU S T E R等[13]通过对上皮性卵巢肿瘤与良性组织MH C呈递抗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许多免疫原性靶标,包括MU C16㊁间皮素㊁L G A L S1㊁I D O1和K L K10㊂这些免疫原性靶标可能是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靶标㊂具有免疫原性的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具有成为肿瘤相关抗原疫苗的潜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效果有望为开发卵巢癌免疫治疗疫苗提供新思路㊂2抗原递呈细胞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抗原递呈细胞包括巨噬细胞㊁树突状细胞和B淋巴细胞㊂其中树突状细胞是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㊂当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时,它们会转移到次级淋巴器官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或效应T细胞,以触发特定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14]㊂为了激活C D8+或C D4+T细胞,需要几个信号,它们包括:与MH C-1或MH C-2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分别呈递给C D8+T细胞或C D4+T细胞,通过各种正负信号之间的平衡传递适当的协同刺激信号以及由树突状细胞产生的T细胞刺激性细胞因子[14]㊂已有文献证明I L-6,I L-35[15]和肿瘤外泌体[16]等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并促进肿瘤逃避免疫监视㊂I L-35通过降低H L A-D R,C D83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包括C D40,C D80和C D86)来抑制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成熟㊂此外,用I L-35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抑制了原始C D4+T细胞向T h1细胞的转化,并减弱了C D8+T细胞的反应[15]㊂同时,I L-6还通过I L-6/ S T A T3信号通路下调MH C2类分子和C D86来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17]㊂生长分化因子15(G D F-15)可能通过与树突状细胞中的C D44相互作用来抑制其功能,减弱抗原呈递能力或使共刺激分子表达降低,从而促进卵巢癌的免疫逃逸[18]㊂严重的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发生在晚期卵巢癌中,癌细胞大量浸润树突状细胞,分泌P G E2和T G F-β,并通过诱导P D-L1和精氨酸酶活性将具有免疫功能的常规树突状细胞转变为免疫抑制细胞[18]㊂阻断抑制树突状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逆转卵巢癌的免疫逃逸㊂一项研究将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负载次氯酸氧化的完整肿瘤裂解物(以诱导原发性坏死并增强裂解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并经区域内淋巴结给药㊂其中2例患者达到2年甚至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19]㊂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内的癌症疫苗因疗效欠佳而不被看好,因此人们认为将它们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㊂逆转抗原呈递抑制的免疫治疗效果逐渐显现,激发并恢复抗原递呈细胞的正常功能是逆转卵巢癌免疫逃逸的关键环节,基于逆转抗原呈递抑制的免疫治疗使卵巢癌免疫治疗体系更加充分完整,为达到最终全面有效的卵巢癌免疫治疗做好了铺垫㊂3非特异性免疫途径的抑制自然杀伤(N K)细胞在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中含量相对较高,但随着C D16的下调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天然细胞毒性的降低而显示出功能受损[20]㊂N K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是由于卵巢肿瘤的生长㊁相关腹腔积液以及由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 D S C)和调节性T细胞(T r e g)产生的多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结果[21]㊂这些改变包括激活受体2B4㊁C D16㊁N K p30和D N AM1的下调,以及抑制关卡受体P D-1的上调[22-23]㊂肿瘤细胞释放可溶形式的活化N K细胞受体配体可能会限制活化N K受体的表达,从而影响N K细胞杀死表达那些受体配体的肿瘤细胞的能力㊂卵巢癌细胞释放可溶形式的B7-H6,这是N K细胞上N K p30的主要配体,导致肿瘤微环境中N K细胞上N K p30表达的丧失[20]㊂这些N K细胞产生I F N-γ和溶细胞功能下降,随后N K细胞介导的B7-H6+卵巢癌细胞清除作用减弱[20]㊂同样,T G F-β的过表达可以抑制C D16触发的N K细胞I F N-γ的表达,并与I L-10一起降低了包括N K细胞在内的各种效应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毒性[24]㊂N K 细胞功能在卵巢癌的进展过程中明显受到抑制,而打破这一抑制状态有望提高N K细胞发挥杀伤卵巢癌细胞的能力,未来通过研发相关配体的中和剂或N K 细胞的激活剂有望通过恢复N K细胞的功能提高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效力㊂4杀伤性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为了渗入肿瘤微环境,效应T细胞必须进入肿瘤血管,然后与内皮上的黏附分子相互作用,最后穿过血管壁㊂但是,促血管生成因子,特别是V E G F的水平升高,促进异常血管形成,从而促成了肿瘤免疫逃逸㊂此外,内皮素B受体的过表达会阻止T细胞归巢到肿瘤部位,从而导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 I L)的缺失㊂T细胞突破上述障碍后,将面临多种免疫抑制因素阻止T细胞有效攻击癌细胞㊂这些因素包括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酶和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以及肿瘤微环境中与免疫抑制有关的肿瘤相关免疫细胞㊂吲哚胺2,3-二加氧酶1(I D O1)通常在肿瘤中表达,它是限速酶,可将L-色氨酸(T r p)转化为犬尿氨酸[25]㊂I D O1在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导致L-色氨酸的0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耗竭及犬尿氨酸和下游分解代谢产物的产生,从而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包括促进T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和功能障碍㊁T r e g s的分化以及M D S C s的增殖和激活[26-27]㊂效应T细胞进入肿瘤部位后,表面上表达MH C-1分子的肿瘤细胞可以被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 T L)识别㊂然而,多种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中抗原呈递途径的缺陷导致癌细胞表面上的MH C-1分子的丢失或下调,从而导致T细胞免疫识别受损㊂T 细胞活化过程涉及两个不同的信号:T细胞受体(T C R)与MH C肽复合物的结合,共刺激分子C D28和B7(C D80和C D86)之间的相互作用㊂然而,在T C R结合后,C T L A-4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上调,与C D28相比,C T L A-4以更高的亲和力结合B7并介导T细胞中的抑制信号,从而阻碍了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28]㊂C T L A-4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免疫抑制活性:反向信号传导,从而诱导I D O的产生,进而抑制T细胞增殖;C T L A-4介导的Z A P70表达的抑制或C b l的上调,均抑制T细胞活化;在P D-1阻断治疗不敏感的卵巢癌中,肿瘤表达的B7-H3可抑制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29]㊂T细胞的杀伤作用在整个免疫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中之重,C A R-T治疗在多种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开展卵巢癌C A R-T治疗的临床试验,深入研究阻断这些抑制杀伤性T细胞的信号通路,有望逆转卵巢癌免疫逃逸最终清除卵巢癌细胞㊂5免疫抑制性细胞5.1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 r e g)介导的免疫抑制活性有几种机制,包括T r e g细胞消耗I L-2,从而限制了C D8+ T细胞的活性[28]㊂I L-10,T G F-β和腺苷等抑制性分子的分泌[30];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例如C T L A-4, P D-1,T I M-3和L A G-3[28];并产生颗粒酶和/或穿孔素以杀死效应T细胞[28]㊂与S K O V3共培养诱导的C D8+T r e g细胞具有较低的糖酵解基因表达,表明代谢过程可能是诱导C D8+T r e g的机制[31]㊂与患有卵巢良性肿瘤和健康对照的患者相比,卵巢癌患者的C D8+T r e g细胞亚群增加,C D25㊁C T L A-4的表达增加而F o x p3和C D28表达下降㊂与S K O V3/A2780共培养体外诱导的C D8+T r e g细胞显示C T L A-4和F o x p3表达增加,而C D28表达减少㊂此外,体外诱导的C D8+T r e g细胞通过T G F-β1和I F N-γ介导抑制幼稚的C D4+T细胞增殖[32]㊂另外,免疫抑制性调节性B细胞(B r e g s)也可产生I L-10并表达高水平C D80和C D86促进维持耐受性和免疫抑制,促进C D4+T 细胞转化为抑制性T r e g并抑制C D4+和C D8+T细胞增殖[33]㊂未来通过找出卵巢癌细胞调节T细胞转化的关键基因,并开发出相应的抑制剂或阻断剂,有望逆转调节性T细胞促卵巢癌免疫逃逸这一过程,实现全面有效的卵巢癌免疫治疗㊂5.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 AM)是关键的免疫抑制细胞,它们有助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有效的肿瘤免疫力㊂T AM表达P D-1配体,包括P D-L1和P D-L2,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34]㊂而且,T AM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例如I L-10和T G F-β,它们抑制C D4+和C D8+T细胞并促进T r e g扩增㊂另外,T AM s产生趋化因子,例如C X C L8,它诱导巨噬细胞上P D-L1的表达,还产生精氨酸酶和I D O,从而导致T细胞的代谢饥饿[35]㊂卵巢癌的T AM还表达免疫抑制趋化因子C C L18和C C L22,他们被发现大量存在于卵巢癌患者的腹腔积液中[36]㊂最近评估卵巢癌患者中M1和M2极化的标志物的研究表明,M1/M2比率增加与患者生存率提高相关[37]㊂表达C T H R C1的卵巢癌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巨噬细胞的M2极化,相反, C T H R C1敲低消除了S T A T6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38]㊂未来通过深入研究寻找可诱导巨噬细胞的M1表型的激活剂,在卵巢T AM s中诱导M1表型(例如通过I F N-γ治疗)有望逆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效力㊂5.3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 D S C)是具有有效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骨髓细胞的集合㊂M D S C s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例如I L-10和T G F-β,从而削弱T 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募集T r e g[39]㊂此外,M D S C s过表达I D O和精氨酸酶-1,它们分别降解L-色氨酸和L-精氨酸,导致T细胞无反应㊂类似地,M D S C也会过表达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从而将L-精氨酸转化为一氧化氮(N O),从而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㊂此外,已证明由M D S C产生的高水平活性氧(R O S)可以促进T细胞凋亡[40]㊂另外,P D-L1在M D S C s上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41]㊂在卵巢癌中,P G E2在由C X C L12-C X C R4途径触发的M D S C 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42]㊂引入P G E2合成抑制剂(例如塞来昔布)可能是防止C X C L介导的M D S C积累的有效策略,并且可以增强免疫反应的有效性㊂未来通过找出有效分子针对性抑制M D S C,有望逆转其促卵巢癌免疫逃逸作用,辅助清除卵巢癌细胞,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㊂总之,卵巢癌免疫逃逸涉及卵巢癌相关抗原无法被识别㊁抗原递呈细胞的抑制㊁肿瘤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抑制㊁免疫抑制细胞的激活等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取得的惊人效果展现出其巨大的治疗潜力,深入了解并针对性逆转卵巢癌免疫逃逸从而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目标㊂参考文献[1]L H E U R E U X S,G O U R L E Y C,V E R G O T E I,e t a l.E p i t h e l i a l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L a n c e t,2019,393(10177):1240-1253.[2]D A F N I U,MA R TÍN-L L U E S MA S,B A L I N T1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K,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 c a n c e r v a c c i n e s i n s e l e c t e dg y n a e c o l o g i c a l b r e a s t a n d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s:a20-y e a r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E u r J C a n c e r,2021,142:63-82.[3]S U N G H,F E R L A Y J,S I E G E L R L,e t a l.G l o b a l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2020:g l o b o c a n e s t i m a t e s o f i n-c ide n c e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w o r l d w i d ef o r36c a n c e r si n185c o u n t r i e s[J].C A,2021,71(3):209-249.[4]S I E G E L R L,M I L L E R K D,F U C H S H E,e ta l.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2021[J].C A,2021,71(1): 7-33.[5]Z E N G H,Z H E N G R,G U O Y,e t a l.C a n c e rs u r v i v a l i n C h i n a,2003-2005: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s t u d y[J].I n t J C a nc e r,2015,136(8):1921-1930.[6]R O S E N B E R G J E,HO F F MA N-C E N S I T S J,P OW L E S T,e t a l.A t e z o l i z u m a b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o c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a n d m e t a s t a t i c u r o t h e l i a lc a r c i n o m a w h o h a v e p r o g r e s s ed f o l l o w i n g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p l a t i n u m-b a s e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y:a s i n g l e-a r m,m u l t i c e n t r e,p h a s e2t r i a l[J].L a n c e t,2016,387(10031):1909-1920.[7]MO T Z E R R J,T A N N I R N M,M C D E R MO T TD F,e t a l.N i v o l u m a b p l u s i p i l i m u m a b v e r s u s s u n i t i n i b i n a d v a n c e d r e n a l-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N E n g l J M e d,2018,378(14):1277-1290.[8]A N T O N I A S J,V I L L E G A S A,D A N I E L D,e ta l.D u r v a l u m ab a f t e rc h e m o r ad i o t he r a p y i n s t a g eⅢ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J].N E n g l J M e d,2017,377(20):1919-1929. [9]O'D O N N E L L J S,T E N G M W L,S MY T H M J.C a n c e r i mm u n o e d i t i n g 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T c e l l-b a s e d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J].N a t R e v C l i nO n c o l,2019,16(3):151-167.[10]K U N I MA S A K,G O T O T.I mm u n o s u r v e i l l a n c ea n d i mm u n o e d i t i n g o f l u n g c a n c e r:c u r r e n t p e r-s p e c t i v e s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J].I n t J M o l S c i, 2020,21(2):597.[11]K A I S E R J.P e r s o n a l i z e d t u m o r v a c c i n e s k e e p c a n c-e r i n c h e c k[J].S c i e n c e,2017,356(6334):122.[12]G O R D E E V A O.C a n c e r-t e s t i s a n t i g e n s:u n i q u ec a n c e r s t e m c e l l b i o m a r k e r s a nd t a r ge t sf o r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J].S e m i n C a n c e r B i o l,2018,53:75-89.[13]S C HU S T E R H,P E P E R J K,BÖS MÜL L E R HC,e t a l.T h e i mm u n o p e p t i d o m i c l a n d s c a p e o f o-v a r i a n c a r c i n o m a s[J].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A,2017,114(46):E9942-9951.[14]WA N G Y,X I A N G Y,X I N V W,e t a l.D e n d r i t-i c c e l l b i o l o g y a n d i t s r o l e i n t u m o r i mm u n o-t h e r a p y[J].J H e m a t o l,2020,13(1):107.[15]C H E N X,H A O S,Z H A O Z,e t a l.I n t e r l e u k i n35:I n h i b i t o r y r e g u l a t o r i n m o n o c y t e-d e r i v e d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m a t u r a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J].C y t o k i n e,2018,108:43-52.[16]N I N G Y,S H E N K,WU Q,e t a l.T u m o r e x o-s o m e s b l o c k 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s m a t u r a t i o n t o d e-c r e a s e t h e T c e l l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J].I mm u-n o l L e t t e r s,2018,199:36-43.[17]O H N O Y,K I T AMU R A H,T A K A H A S H I N,e t a l.I L-6d o w n-r e g u l a t e s H L A c l a s sⅡe x-p r e s s i o n a n d I L-12p r o d u c t i o n o f h u m a n d e n-d r i t i c ce l l s t o i m p a i r a c t i v a t i o n of a n t ig e n-s p e-c i f i c C D4+T c e l l s[J].C a n c e r I mm u n o l,2016, 65(2):193-204.[18]C H A E C S,T E R A N-C A B A N I L L A S E,C U B-I L L O S R U I Z J R.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r e h a b:n e ws t r a t e g i e s t o u n l e a s h t h e r a p e u t i c i mm u n i t y i n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C a n c e r I mm u n o l I mm u-n o t h e r,2017,66(8):969-977.[19]MA R T I N L L U E S MA S,WO L F E R A,H A R A-R I A,e t a l.C a n c e r v a c c i n e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h o w c a n w e i m p r o v e?[J].B i o m e d i c i n e s,2016, 4(2):10.[20]G R E P P I M,T A B E L L I N I G,P A T R I Z I O,e ta l.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a n t i t u m o r N K c e l l f u n c-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J].I n t J M o l S c i,2019,20(4):890.[21]S T O J A N O V I C A,C E RW E N K A A.N a t u r a lk i l l e r c e l l s a n d s o l i d t u m o r s[J].J I n n a t I m-m u n,2011,3(4):355-364.[22]P E S C E S,T A B E L L I N I G,C A N T O N I C,e t a l.B7-H6-m e d i a t e d 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N K p30i nN K c e l l s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o v a r i a n c a r c i n o m a i m-m u n e e s c a p e[J].O n c o i mm u n o l o g y,2015,4(4):e1001224.[23]P E S C E S,G R E P P I M,T A B E L L I N I G,e t a l.I-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a s u b s e t o f h u m a n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c e l l s e x p r e s s i n g h i g h l e v e l s o f p r o g r a mm e dd e a t h1:A p h e n o t y p i c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i z a t i o n[J].J 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2017,139(1):335-346.[24]Y I G I T R,MA S S U G E R L F,F I G D O R C G,e ta l.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c r e a t e s a s u p p r e s s i v e m i c r o-e n v i r o n m e n t t o e s c a p e i mm u n e e l i m i n a t i o n[J].G y n e c o l O n c o l,2010,117(2):366-372.[25]P L A T T E N M,N O L L E N E A A,RÖH R I G UF,e t a l.T r y p t o p h a n m e t a b o l i s m a s a c o mm o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i n c a n c e r,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b e y o n d[J].N a t R e v D r u g D i s,2019,18(5):379-401.[26]P R E N D E R G A S T G C,MO N D A L A,D E Y S,e t2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a l.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p r o g r a mm i n g w i t h i d o1i n-h i b i t o r s:t u r n i n g i mm u n o l o g i c a l l y u n r e s p o n s i v e 'c o l d't u m o r s'h o t'[J].T r e n d s C a n c e r,2018,4(1):38-58.[27]C H E O N G J E,S U N L.T a r g e t i n g t h e I D O1/T D O2-K Y N-A h R p a t h w a y f o r c a n c e r i m m u n o-t h e r a p y-c h a l l e n g e s a n d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J].T r e n dP h a r m a c o l l S c i,2018,39(3):307-325.[28]T A N G S,N I N G Q,Y A N G L,e t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fi m m u n e e s c a p e i n t h e c a n c e r i m m u n e c y c l e[J].I n tI m 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20,86:106700.[29]C A I D,L I J,L I U D,e t a l.T u m o r-e x p r e s s e d B7-H3m e d i a t e s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a n t i t u m o r T-c e l l f u n c t i o n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i n s e n s i t i v e t o P D-1b l oc k ade t h e r a p y[J].C e l l M o l e c u l I mm u n o l,2020,17(3):227-236.[30]S A L E H R,E L K O R D E.T r e g-m e d a t e d a c q u i r e d r e-s i s t a n c e t o i m m u n e c h e c k p o i n t i n h i b i t o r s[J].C a n c-e r L e t t e r s,2019,457:168-179.[31]WU M,L O U J,Z H A N G S,e t a l.G e n e e x p r e s-s i o n p r o f i l i n g o f C D8+T c e l l s i n d u c e d b y o v a r i-a n c a n c e r c e l l s s u g g e s t s a p o s s i b l e m e c h a n i s m f o r C D8+T r e g c e l l p r o d u c t i o n[J].C e l l P r o, 2016,49(6):669-677.[32]Z HA N G S,K E X,Z E N G S,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C D8+T r e g c e l l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o v a r i a n c a n c-e r:a p o s s i b l e m e c h a n i s mf o r i mm u n e i m p a i r-m e n t[J].C e l l M o l e c u l I mm u n o l,2015,12(5): 580-591.[33]T O K U N A G A R,N A S E E M M,L O J H,e t a l.Bc e l l a nd B ce l l-r e l a t e d p a t h w a y sf o r n o v e l 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 s[J].C a n c e r T r e a t R e v,2019,73:10-19.[34]V A R I F,A R P O N D,K E A N E C,e t a l.I mm u n ee v a s i o n v i a P D-1/P D-L1o n N K c e l l s a n d m o n-o c y t e/m a c r o p h a g e s i s m o r e p r o m i n e n t i nH o d g k i n l y m p h o m a t h a n D L B C L[J].B l o o d, 2018,131(16):1809-8019.[35]L I N C,H E H,L I U H,e t a l.T u m o u r-a s s o c i a t e dm a c r o p h a g e s-d e r i v e d C X C L8d e t e r m i n e s i m-m u n e e v a s i o n t h r o u g h a u t o n o m o u s P D-L1e x-p r e s s i o n i n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J].G u t,2019,68(10):1764-1773.[36]W E R T E L I,S U RÓWK A J,P O L A K G,e t a l.M a c r o p h a g e-d e r i v e d c h e m o k i n e C C L22a n dr e g u l a t o r y T c e l l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T u m o u r B i o l,2015,36(6):4811-4817.[37]Z H A N G M,H E Y,S U N X,e t a l.A h i g h M1/M2r a t i o o f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 m a c r o p h a g e s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e x t e n d e d s u r v i v a l i n o v a r i a n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J O v a r i a n R e s,2014,7:19.[38]B A I Y,Y I N K,S U T,e t a l.C T H R C1i n o v a r i-a n c a n c e r p r o m o t e s m2-l i k e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 m a c r o p h a g e s v i a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a t6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J].O n c o T a r g e t sT h e r,2020,13:5743-5753.[39]L I U Y,W E I G,C H E N G W A,e t a l.T a r g e t i n gm y e l o i d-d e r i v e d s u p p r e s s o r c e l l s f o r c a n c e r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J].C a n c e r I mm u n o l I mm u n o t h-e r,2018,67(8):1181-1195.[40]F L E M I N G V,HU X,W E B E R R,e t a l.T a r g e-t i n g M y e l o i d-d e r i v e d s u p p r e s s o r c e l l s t o b y p a s s t u m o r-i n d u c e d i m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o n[J].F r o n tI mm u n o l,2018,9:398.[41]P R I MA V,K A L I B E R O V A L N,K A L I B E R O VS,e t a l.C O X2/m P G E S1/P G E2p a t h w a y r e g u-l a t e s P D-L1e x p r e s s i o n i n t u m o r-a s s o c i a t e dm a c r o p h a g e s a n d m y e l o i d-d e r i v e d s u p p r e s s o rc e l l s[J].P r o c N a t l A c ad S c i U S A,2017,114(5):1117-1122.[42]O B E R MA J E R N,MU T HU S WAMY R,O D UN S I K,e t a l.P G E(2)-i n d u c e d C X C L12p r o d u c-t i o n a n d C X C R4e x p r e s s i o n c o n t r o l s t h e a c c u-m u l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M D S C s i n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e n v i r o n m e n t[J].C a n c e r R e s,2011,71(24):7463-7470.(收稿日期:2021-10-12修回日期:2022-03-05)(上接第1768页)[10]谢玉燕,张莉,李凌佳,等.S e m a p h o r i n5A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恶性程度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7,57(13):71-73.[11]A HM E T M A,N I R M I S H S,V A N D A N A P,e ta l.P r o g n o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B A P1e x p r e s s i o n i n h i g h-g r a d e u p p e r t r a c t u r o t h e l i a l c a r c i n o m a: a m u l t i-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t u d y[J].W o r l d J U r o l, 2019,37(11):2419-2427.[12]姚战非,张雪梅,乌云.血清特异性m i R N A用于恶性黑素瘤诊断的初步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8):561-564.[13]Q I N J Y,Z HO U Z M,C H E N W L,e t a l.B A P1p r o m o t e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 b y d e u b i q u i t i n a t i n g K L F5[J].N a tC o mm u n,2015,6:8471.(收稿日期:2021-10-18修回日期:2022-03-12)3771重庆医学2022年5月第51卷第10期。

skov3细胞培养技巧

skov3细胞培养技巧

skov3细胞培养技巧Skov3细胞是一种人类卵巢癌细胞系,具有高度的恶性程度。

在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中,Skov3细胞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Skov3细胞的培养技巧,包括培养基配制、传代方法、冻存和解冻技巧等方面。

一、培养基配制1.1 基础培养基Skov3细胞最常用的培养基为DMEM/F12(1:1)+10% FBS(fetal bovine serum),其中DMEM/F12为无血清培养基,适合于无血清培养实验。

FBS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可以促进Skov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1.2 基础培养基添加物除了FBS外,还可以向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其他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如EGF(表皮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L-谷氨酰胺、钠丙酸等。

这些添加物可以提高Skov3细胞的增殖速度和细胞活性。

1.3 基础培养基调节pH值Skov3细胞的最适生长pH值为7.4,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如果pH值偏高或偏低,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二、传代方法2.1 细胞收获当Skov3细胞生长到80%~90%的密度时,可以进行传代。

首先将培养基倒掉,用PBS(磷酸盐缓冲液)洗涤细胞2~3次,使细胞表面没有残留培养基。

2.2 细胞消化接下来使用0.25% Trypsin/EDTA溶液将细胞消化下来。

加入足够的溶液覆盖细胞表面,放置5~10分钟左右,观察细胞是否开始分离。

如果分离不完全,可以轻轻拍打培养瓶或离心加速分离。

2.3 细胞计数将消化后的细胞转移到新的15ml离心管中,并用PBS洗涤1~2次。

使用显微镜和计数板对细胞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相应的传代倍数。

2.4 细胞接种将细胞重新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新鲜培养基。

注意不要让细胞密度过高,否则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三、冻存技巧3.1 冻存液配制Skov3细胞冻存液配制方法为DMEM/F12+10% DMSO(二甲基亚砜)+10% FBS。

胞内寄生菌对巨噬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胞内寄生菌对巨噬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胞内寄生菌对巨噬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①田丽吴显伟周伟张惠勇张少言鹿振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0)中图分类号R39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10-2086-06[摘要]病原微生物在感染宿主后,巨噬细胞作为主要的免疫哨兵细胞首先识别并吞噬入侵的病原体,而入侵的病原体可发展多种策略逃避巨噬细胞杀伤,并适应宿主细胞内环境,在胞内复制和存活。

现对胞内感染常见细菌和真菌对巨噬细胞免疫逃逸的策略进行概述。

[关键词]胞内寄生菌;固有免疫;巨噬细胞;免疫逃逸Advances in study of immune escape of macrophages by intracellular parasitic bacteriaTIAN Li, WU Xianwei, ZHOU Wei, ZHANG Huiyong, ZHANG Shaoyan, LU Zhenhui.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0, China[Abstract]Following infection of host b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macrophages serve as primary immune sentinel cells to first recognize and engulf invading pathogens, while invading pathogens can develop multiple strategies to escape macrophage killing and adapt to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 of host to replicate and survive intracellularly. Here is a brief overview of immune escape strate‑gies of bacteria and fungi common to intracellular infections against macrophages.[Key words]Intracellular parasitic bacteria;Intrinsic immunity;Macrophages;Immune escape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后,机体内固有免疫系统首先启动。

p53对核仁应激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p53对核仁应激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p53对核仁应激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陈松斌1,3, 徐可欣1, 潘炫豪3, 胡锴克3, 高维浩3, 李松岩1, 徐冶1,2△(1吉林医药学院肿瘤靶向治疗与转化医学实验室,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医药学院生殖功能损伤中药干预技术重点研究室,吉林 吉林 132013;3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要] 目的:探究p53对核仁应激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根据实验药物不同分成4个实验组:control 组、BMH -21(核仁应激诱导剂)组、pifithrin -α(PFT -α;p53抑制剂)+BMH -21组和RG7112(抑制p53降解并激活p53通路)+BMH -21组。

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p53蛋白定位和表达水平,以及BMH -21诱导的核仁应激的发生;Western blot 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MTT 结果显示,BMH -21组细胞活力比control 组显著下降(P <0.01),PFT -α+BMH -21组细胞活力与BMH -21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 >0.05),而RG7112+BMH -21组比BMH -21组显著下降(P <0.01);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BMH -21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比control 组显著升高,PFT -α+BMH -21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比BMH -21组显著降低,而RG7112+BMH -21组比BMH -21组显著升高,且大部分入核堆积;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BMH -21组p53蛋白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control 组显著升高(P <0.01),PFT -α+BMH -21组p53蛋白表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BMH -21组显著降低(P <0.05),而RG7112+BMH -21组比BMH -21组显著升高(P <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BMH -21组细胞凋亡率比control 组显著升高(P <0.01),PFT -α+BMH -21组细胞凋亡率与BMH -21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 >0.05),而RG7112+BMH -21组比BMH -21组显著升高(P <0.01)。

TIM-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TIM-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TIM-3gene is highly expressed in eph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o promot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ovarian cancer cellsHUO Yelin 1,2,WANG Yue 3,AN Na 3,DU Xue 1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00,China;2Department of Gynecology,Baoding First Hospital,Baoding 071000,China;3Department of Onc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0,China摘要:目的通过挖掘GEPIA 数据库中的基因信息,分析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EOC )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GEPIA 数据库在线分析TIM-3基因在EOC 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卵巢手术治疗的82例EOC 癌变组织标本和18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组织中TIM-3的表达水平,分析TIM-3表达与EOC 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 分析TIM-3表达水平与EOC 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

qRT-PCR 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TIM-3和Wnt1mRNA 表达水平及相关性。

采用pMAGic 4.0质粒转染构建TIM-3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系,将细胞分为SKOV3组(未转染的SKOV3细胞系)、沉默阴性对照组(SKOV3+NC siRNA 组:转染pMAGic 4.0NC siRNA 质粒的SKOV3细胞系)和沉默TIM-3组(SKOV3+TIM-3siRNA 组:转染pMAGic 4.0TIM-3siRNA 质粒的SKOV3细胞系);采用pcDNA3.1质粒转染构建TIM-3过表达卵巢癌SKOV3细胞系,将细胞分为SKOV3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 NC 组:转染pcDNA3.1质粒的SKOV3细胞系)和过表达TIM-3组(pcDNA TIM-3组:转染pcDNA3.1TIM-3质粒的SKOV3细胞系)。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白细胞介素-6分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白细胞介素-6分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白细胞介素-6分泌贺银燕;蔡玲玉;吴晓梅;席晓薇;万小平【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2014(37)3【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子宫内膜癌的聚集、浸润,以及TAM 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

方法取子宫内膜癌组织2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AM表面标记CD68和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IL-6R)的表达水平。

在体外,将巨噬细胞系THP-1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和KLE共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IL-6的分泌水平。

共培养体系分为以下4组:①对照组,加入RMPI 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素(RL95-2或KLE);②+Mφ组,THP-1细胞系与RL95-2细胞系或KLE细胞系直接共培养;③+Mφ-布雷菲德菌素(BFA)组:将THP-1细胞系经BFA处理后,与RL95-2细胞系或KLE细胞系直接共培养;④Mφ组:THP-1细胞系于RMPI 1640培养基中常规培养。

结果 2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68和IL-6R均呈阳性表达;CD68阳性表达的部位位于癌旁间质中,IL-6R在癌细胞和癌旁间质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

RL95-2细胞系、KLE细胞系中,4组间IL-6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Mφ组和+Mφ-BFA组的IL-6水平均显著低于+Mφ组(P值均<0.05)。

结论 TAM可以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IL-6的分泌,从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调控。

【总页数】5页(P231-234)【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6;CD68【作者】贺银燕;蔡玲玉;吴晓梅;席晓薇;万小平【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肝再生磷酸酶-3促进结肠癌细胞分泌趋化因子26对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 [J], 黄伟华;来伟;蓝球生;曾献清;张旸;褚忠华2.肝再生磷酸酶-3诱导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 [J], 黄汉源;许鹤洋;来伟;曾献清;张旸;陈志坚;李定文;林峰;褚忠华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促进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J], 宁程程;单伟伟;杨冰义;顾超;丰有吉;张箴波;陈晓军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关性miR-99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J], 文静;黄洁;李云云;张中卒;周勤5.卵巢上皮癌细胞SKOV3通过分泌外泌体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 [J], 应翔;吴小丽;王昕婧;朱沁怡;姜璐;吴泉锋;汪希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式细胞术分析PMA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表型特征

流式细胞术分析PMA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表型特征

流式细胞术分析PMA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表型特征彭卓颖;李想;丛喆;薛婧【摘要】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明确单独使用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首先用PMA刺激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再分别使用LPS、IFN-γ和IL-6将细胞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用IL-4、IL-13和IL-6将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显微镜下观察三种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主要CD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当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变为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M1和M2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突起较明显,细胞颗粒度较大.巨噬细胞表面与抗原提呈功能相关的CD分子的表达均较低,大部分呈阴性;而M1和M2细胞表面这些CD分子的表达均较高.结论单独使用PMA刺激THP-1细胞所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能力较弱,基本处于静息状态.%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ype of PMA-induced THP-1 macrophages by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Methods THP-1 monocytic cells differentiate into macrophages promoted by PMA, then induced into M1 and M2 by adding different cytokines, such as LPS,IL-6 and IFN-γ for THP-1-M1, IL-4,IL-13 and IL-6 for THP-1-M2. Morphology of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a microscope and the expression of CD14, CD68, CD16, CD80, CD86, CD163, CD206, CD209, CD83, CD1a, CD11c, HLA-DR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macrophages stimulated by PMA became adherent;THP-1-M1 and THP-1-M2 lost their spherical morphology, appeared more irregular with many obvious projections. The expression of CD83, CD1a, CD11c, HLA-DR which had the function ofantigen presen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P-1-Mφwere very low, and most of them were negative, but those of THP-1-M1 and THP-1-M2 were very high. Conclusions The macrophages differentiated from THP-1 stimulated by PMA are weak in antigen presenting function.【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7)010【总页数】7页(P10-15,22)【关键词】THP-1;巨噬细胞;佛波酯;流式细胞术【作者】彭卓颖;李想;丛喆;薛婧【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是一类由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固有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

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

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

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模拟肿瘤体内的微环境,并探究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肿瘤体内,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对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共培养方法及其优缺点共培养方法是将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一起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以模拟肿瘤体内的微环境。

共培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另一种是先将巨噬细胞培养后,再加入肿瘤细胞共同培养。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情况决定。

优点:1.模拟肿瘤微环境:共培养可以模拟肿瘤体内的微环境,便于研究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2.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共培养可激活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3.促进药物筛选:共培养可用于药物筛选,评价药物对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影响,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实验条件较为苛刻:共培养需要保证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比例和密度,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2.难以分离:共培养后,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互相粘附,分离困难。

3.不适用于其他免疫细胞:共培养主要用于模拟肿瘤体内巨噬细胞的作用,不适用于其他免疫细胞。

二、共培养的应用共培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下面介绍一些目前较为热门的应用。

1.研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共培养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研究肿瘤细胞如何逃避巨噬细胞攻击的机制。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逃避免疫攻击。

共培养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这一过程,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认识。

2.评价免疫细胞介导的肿瘤治疗效果共培养可以用于评价免疫细胞介导的肿瘤治疗效果。

近年来,免疫细胞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共培养对于评价免疫细胞是否能有效攻击肿瘤细胞、是否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筛选肿瘤免疫抑制因子共培养可以用于筛选肿瘤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wist1增强卵巢癌侵袭能力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wist1增强卵巢癌侵袭能力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wist1增强卵巢癌侵袭能力杨新;杨宗元;徐森;靳平;李晓婷;高庆蕾【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年(卷),期】2017(26)9【摘要】目的:检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wist1基因表达,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wist1对卵巢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CSIOVDB数据库检索Twist1基因在卵巢各种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水平。

分离原代正常成纤维细胞(NOF),以及卵巢癌患者的原代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免疫荧光实验验证Twist1基因在NOF 和卵巢癌CAF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TCGA数据库489例卵巢癌中从mRNA水平验证Twist1与CAF经典活化指标FAP的相关性,以及炎症因子IL-6的相关性。

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软件探究CAF高表达Twist1与IL-6通路富集的关系。

Western blot法验证下调Twist1基因对IL-6表达的影响。

Transwell实验探究卵巢癌CAF-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IL-6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Twist1基因在卵巢癌CAF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

TCGA数据库中Twist1基因和FAP及IL-6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001)。

GSEA软件分析结果示,卵巢癌患者中CAF高表达Twist1的同时,肿瘤上皮表现为IL-6通路明显富集(P<0.05,FDR<25%)。

Western blot 法结果表明,Twist1基因下调后,IL-6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

在共培养体系中加IL-6中和抗体,卵巢癌细胞侵袭力明显下降。

结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wist1,可能通过提高IL-6水平增强卵巢癌侵袭能力。

【总页数】4页(P647-650)【关键词】Twist1基因;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卵巢癌;侵袭【作者】杨新;杨宗元;徐森;靳平;李晓婷;高庆蕾【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过表达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B7-H1基因对卵巢癌增殖侵袭的机制研究 [J], 瞿秋红;韦立蓓;尹伶2.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和组织miR-200b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侵袭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 王景胜;张立;刘正君;陈楠;高会广3.肿瘤转移相关USP11/Twist1/Snail基因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J], 何湛春; 王敏; 李艳华4.卵巢癌组织中带状疱疹透明带样结构域蛋白1mRNA表达与肿瘤增殖、侵袭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J], 路娜; 王炳淑; 古吉敏5.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外泌体miR-489靶向Twist1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J], 田宇剑;吴胜;李伟;周城臣;张伟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3Kγ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影响胆管癌细胞EMT进程与干性特征

PI3Kγ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影响胆管癌细胞EMT进程与干性特征

PI3Kγ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影响胆管癌细胞EMT进程与干性特征唐津天;唐润娟;薛峰;黎旺红【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24(33)2【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醇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γ,PI3Kγ)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表型影响胆管癌细胞EMT进程及干性特征的作用。

方法利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IL-4诱导建立M2型TAM,并使用PI3Kγ抑制剂AS605240进行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M2特异性表型标志物CD163表达情况。

建立M2型TAM与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共培养体系,分组为对照组、M2组、PI3Kγ抑制剂组,进行对应处理后收集QBC-939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2及MMP9蛋白表达,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干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相关蛋白CD133、OCT4及SOX2蛋白表达。

结果经PMA和IL-4诱导后,细胞呈典型M2型形态,CD163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但经PI3Kγ抑制剂干预后,M2型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D163荧光强度减弱。

与M2组比较,PI3Kγ抑制剂组细胞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均减少(P<0.05),E-cadherin荧光密度值升高、Vimentin荧光密度值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同时,肿瘤细胞成球数量减少(P<0.05),CD133、OCT4及SOX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

新城疫病毒(NDV)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作用 卵巢癌细胞株

新城疫病毒(NDV)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作用 卵巢癌细胞株

新城疫病毒(NDV)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作用卵巢癌细胞株[摘要]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作用。

方法用不同浓度新城疫病毒(NDV-D90)与卵巢癌细胞株(SKOV-3)共培养;在不同时间(6、12、24、48h)观察SKOV-3细胞形态的改变。

结果NDV 病毒作用的SKOV-3细胞表现为细胞膜皱缩、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细胞溶解和细胞凋亡;NDV可对SKOV-3胞产生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浓度及共同孵育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NDV对体外培养SKOV-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该细胞凋亡。

[关键词] 卵巢癌;NDV;细胞培养[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3-25-02The Effect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infected(NDV)on the SKOV-3SU Lirong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Beijing Municipal Shunyi District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Beijing 1013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infected(NDV)on the SKOV-3. Methods NDV-D90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was cultured with SKOV-3;The SKOV-3 cells were monitored for ce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under micro scope within 6hours,12hours,24hours and 48hour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KOV3 cells infected by NDV become shrinked,dissolved. Cell concentration and apoptotic bodies were observed as well. NDV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SKOV-3 cell growth,which depends on virus concentration and inoculation time of NDV and the difference of cell growth inhibitory rate among cells was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NDV can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cell apoptosis in SKOV-3 cells in vitro.[Key words] Ovarian cancer;NDV;Cell culture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且手术和放化疗疗效不佳,5年生存率较低,成为严重威胁妇科肿瘤患者生命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癌SKOV3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宋玉霞;赵涛;张玮璨;郭清;王宏卫;孟桐羽【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SKOV3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分化亚型的改变.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诱导为巨噬细胞(M0)后,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为实验组,用1640培养基处理为对照组,分别于培养第7天和第14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表面细胞因子(CD64、CD163)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第7天时,实验组巨噬细胞形态改变明显,细胞突起增加,细胞变细长,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CD163-M2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14天时,实验组巨噬细胞形态逐渐恢复,对照组细胞形态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CD163-M2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1/M0水平高于第14天,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2/M0低于在第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改变巨噬细胞形态,激活巨噬细胞免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形态恢复,发生免疫抑制;同时,也可促进巨噬细胞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型也有不同,主要由CD64-M1型巨噬细胞向CD163-M2型巨噬细胞转变.【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10【总页数】5页(P1498-1501,1504)【关键词】卵巢肿瘤;SKOV3;巨噬细胞;细胞分化【作者】宋玉霞;赵涛;张玮璨;郭清;王宏卫;孟桐羽【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河北医科大学;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上皮性卵巢癌(简称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无有效的疾病筛查手段,> 70%的病例确诊时已是FIGO Ⅲ/Ⅳ 期的晚期癌症患者,表现为腹腔内广泛播散和转移。

慢性炎症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发不同类型的癌症。

炎症微环境还有利于肿瘤细胞穿过基底膜,进而发生侵袭和转移[1],因此近年来的一些研究集中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ed macrophages,TAMs)。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为侵入实体肿瘤中单核细胞群的主要细胞,大量存在于肿瘤血管周围和低氧区,是炎症进展成为癌症的主要桥梁[2]。

卵巢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和卵巢癌预后不良明显相关,逐渐开展了从免疫学角度研究卵巢癌转移和进展的机制。

之前一些研究发现,不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腹腔巨噬细胞不同亚型所占比例不同,早期卵巢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以表达M1型巨噬细胞为主,而晚期患者腹水中主要以M2型巨噬细胞占优势[3]。

根据“免疫编辑”学说,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随肿瘤的进展不断变化,提示我们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在卵巢癌进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对卵巢癌恶性表型有重要意义。

鉴于巨噬细胞在卵巢癌中的重要作用,本项目拟利用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学等实验技术,通过构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明确经SKOV3培养上清培养后的巨噬细胞亚型的变化及巨噬细胞亚型改变与SKOV3培养上清培养时间的关系,探讨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上清对巨噬细胞亚型的影响,初步了解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巨噬细胞亚型的改变,初步筛选出肿瘤上清中的关键分子靶点,为解释卵巢癌的腹腔播散和转移提供新的线索,并为卵巢癌分子靶点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1.1 材料1640培养基,卵巢癌细胞系SKOV3。

1.2 方法1.2.1 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Ficoll 密度梯度法收集中间层单个核细胞(1 000r/min, 20 min,23℃), PBS 重悬后再次离心(800 r/min, 7 min,23℃)。

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处理为对照组。

1.2.2 巨噬细胞培养:细胞以无血清RPMI1640重悬后种于100 mm细胞培养皿,细胞种植密度为1.0×106/ml,培养箱中静置 2 h 使细胞贴壁,用预热的PBS 润洗3次,除去悬浮细胞。

加入10%FBS-RPMI1640和GM-CSF,置入37 ℃,5%CO2培养箱培养,备用。

1.2.3 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分别处理7、14 d:处理不同时间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

1.2.4 腹腔巨噬细胞(M0)纯度鉴定:以免疫荧光的方式鉴定分离培养巨噬细胞纯度。

细胞刮轻刮培养皿收集巨噬细胞,离心收集细胞沉淀1 200 r/min, 5 min,23℃。

弃上清,以CD68抗体标记巨噬细胞,37℃,1 h。

PBS洗涤3遍,标记荧光二抗,37℃,1 h。

PBS洗涤3遍,Hocest染核5 min。

PBS洗涤3遍,荧光显微镜观察,统计。

1.2.5 SKOV3细胞培养上清培养巨噬细胞: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分别处理M0巨噬细胞7、14 d,同时用1640培养基设立对照组。

1.2.6 巨噬细胞各亚型比例的检测:以CD68作为腹腔巨噬细胞(M0)的表面标记,以CD64作为M1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以CD163作为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处理时间的细胞分别收集,取1.0×106个细胞,分别标记上述荧光抗体,流式细胞学检测M1、M2所占百分比及M1/M0,M2/M0的比例。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KOV3细胞培养上清处理7 d的巨噬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如细胞呈多边形或长梭形,形态饱满,胞质丰富,生长旺盛,细胞突起增加,细胞状态良好;处理14 d的巨噬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细胞呈圆形,散在排列。

说明SKOV3细胞上清处理巨噬细胞7 d时可改变细胞形态;而处理14 d时对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

见图1。

2.2 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对照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所占比例。

2.2.1 2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所占比例比较:培养7 d时,对照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15.4±2.3)%,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2.0±0.7)%;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24.2±2.9)%,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1.4±0.5)%;培养14天时,对照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3.8±0.9)%,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3.3±1.3)%;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1.9±0.9)%,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11.5±1.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图2。

2.2.2 2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比值比较:CD64-M1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1/M0=(1.61±0.29),在第14天时M1/M0=(0.52±0.13);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2/M0=(0.73±0.19),在第14天时M2/M0=(3.5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图3。

卵巢癌是致命性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4]。

我国卵巢癌发病虽位于女性肿瘤第三位,但病死率却居于首位,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已有腹膜转移,5年生存率不到30%[5,6]。

近年来,卵巢癌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与日俱增,尤其与巨噬细胞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关于腹腔巨噬细胞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阐明不同分期卵巢癌腹腔巨噬细胞的状态可能为卵巢癌恶性进展提供新的线索。

人正常腹腔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作为第一道免疫防线——固有免疫的主要细胞成分对维持腹腔正常免疫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

晚期卵巢癌以腹腔广泛种植播散和大量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

在卵巢癌腹腔种植播散的过程中,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和不良转归[8]。

不同学者对卵巢癌腹腔播散发生机制提出各自看法,但基本集中在原位卵巢癌肿瘤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型(EMT)自原位脱落,进入腹腔,抵抗失巢凋亡,到达大网膜、肠系膜、肠壁、腹壁等播散位置后,黏附种植,发生MET,局部浸润播散。

大多数学者对其研究多偏重于卵巢癌细胞自身的DNA、RNA、蛋白水平为适应播散做出的一系列改变。

但关于腹腔微环境尤其是免疫微环境对卵巢癌肿瘤细胞的改造报道较少,而这正是阐明卵巢癌腹腔播散的关键,是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目前临床中,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加以紫杉醇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为主要手段。

虽然大幅提高卵巢癌初始化疗的效果,但是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尚无重大突破。

近年来,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出现了一些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Herceptin,Gleevec,Sorafenib等。

但是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生物免疫治疗上来。

腹腔巨噬细胞与卵巢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揭示卵巢癌恶性表型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对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外周血单核细胞是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这些细胞能感知癌症入侵信号,移出毛细血管,并转化为未成熟型巨噬细胞M0[9],M0渗透到癌灶组织周围,并被激活,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即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TAMs是构成实体肿瘤中单核细胞群的主要细胞,大量存在于肿瘤血管周围、无血管区和低氧区,是炎症发展成癌的主要桥梁[10]。

然而,并非所有的TAMs均可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TAMs分为两种功能截然相反的两组表型,经典激活型TAMs,即M1型TAMs,能够诱导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3]。

M2型TAMs可被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4(IL-4)和(IL-13)激活,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支持”[11]。

M1型和M2型关键区别在于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

M1型TAMs能够释放活性氧、炎性细胞因子,比如IL-6、IL-12、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其主要由干扰素、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