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
在现代汉语里有一些句法单位的构成元素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可以在其中间插入一些成分,且插入后意义不会发生变化。
这些单位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和单一性,具有词的特性,但从结构上来看,构成成分内部结合得不太紧密,与短语的特点一致。
依照汉语语法界传统的叫法,我们称这些句法单位为离合词。
随着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这种词的数量逐渐增多,到目前有许多语言学者关注这一预言现象。
本文就是主要以现代汉语离合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同时借鉴了以前许多学者的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分析研究离合词涉及的一些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一过程,深化对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中,首先分析离合词的概念的来源和语言材料。
其次讨论离合词的界定和界定方法,随后重点是离合词的构成极其离合规律,对其结构逐一分析重点分析动宾式离合词的离合规律。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离合词指导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离合词的界定结构规律教学
0 引言
(一)离合词概念的来源
某些合成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可以拆开,在中间插进别的成分,变成了短语。
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最早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的是陈望道先生。
他在《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1940)一文中指出:“我曾读过一本外国的旅行者所采集的中国辞句的材料,其中有两条就是中国现在所有的文法家都未留心的一条述辞是‘上当、捣乱、生气、随便’等成语,而对象辞是‘他、你、我、什么’等等的时候总是将对象辞插在成语中间,成为‘上他的当、捣我的乱、生我的气、随你的便’等句式,其例很多,不堪枚举。
”’但可惜的是陈望道先生没有进一步进行分析。
1957年在《汉语的构词法》中,陆志伟先生最先提出了“离合词”这一说法。
并且提出了四种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动宾式的:例如“洗澡”,偏正式的:例如“羊肉”,动趋式的:例如“走出来”,动结式的:例如“打倒”。
此后,有很多学者对这一语法单位的扩展方式、语用环境等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意见有许多不一致。
比如仅从性质上来看就有“词说”、“短语说”和“短语词说”等不同的观点。
根据我们的看法,这个语法单位是从词向短语过渡的单位,既有词的特性、又有短语的性质,称为“词、短语的中间状态”最合适。
“简单地说,合的时侯是词,被成分分开就大于词。
对于词称为‘离合词’是恰当的。
”[1]但是基于离合词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打算就采用被广泛接受的“离合词”的说法,这样既形象地表现出这一语法单位的性质,也符合人们的习惯。
(二)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1. 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自陈望道先生注意到某些词中间可以插入一些成分,但并未就此进行深入分析。
之后,
林汉达(1953)、吕叔湘(1955)、王松茂(1956)等人都讨论过这种语言现象,“扩展法”是陆志伟先生谈及这一语言现象时所命名的,即能将其分开插入别的词语的不是词组,而是词。
同时在《略论汉语构词法》里张寿康提出了“离合动词”这一概念,指出“这类用支配式构成的‘离合动词’,合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词’,拆开来用(如:跳了一个社交舞)的时候是一个动宾词组”。
二人说法略有差异,但事实上区分词和词组都是用扩展法,因此统称“离合说”。
由于“离合说”的根基是扩展法,因此学术界公认陆志伟先生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
这一阶段对于离合词的研究是比较琐碎的,处于提出问题和描写现象的阶段,讨论的范围也仅限于对离合词的界定上,也可以说是其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归属问题。
2.八十年代到今天
从八十年代,有关离合词的专业性文章出现了,对于这个问题出现在很多语法学家的文章中,但见解不一。
这些文章最初主要集中扩展方式及研究其结构类型等方面,就现在来看,作为离合词主体的动宾式离合词,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自九十年代以后,研究视角趋向多元化,范畴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语用。
基于传统研究,许多学者尝试利用新的方法理论角度研究这一语言现象。
或者从认知语言学、或者从语用、或者从语义、或者从对外汉语教学等各个角度。
对离合词的研究,对于完善汉语语法体系、第二语言教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本文离合词的研究材料
鉴于收词的权威性和人们的认可度,本文中出现的离合词依据《现代汉语词典》1997 年的修订本和05版。
也结合了由杨庆蕙主编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和吕叔湘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本文的用例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离合词。
文中选取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以及电脑网络报刊作为部分例句。
第一章:离合词的界定
(一)离合词的定义
离合词可以说是一种汉语语法单位,它兼有词和短语两个语法单位的性质。
从意义上看离合词,具有单一性和整体性,具有合成词的特点;对于它的结构,两个构成语素结合得不太紧密,可以进行扩展,可以插入一些成分在语素中间,词语的语义结构在整体上不会受到影响,也会具有短语的特点。
离合词是单一种能够扩展的、介于词和短语的语法单位。
1、离合词的通式和变式
首次提出离合词的原式、变式、常例和特例这些概念的是赵淑华、张宝林。
他们认为“事物最开始的的、最初的、没有经过任何变化的形式是指‘原式’,事物已经变化了的形式,与原有形式不同的则是‘变式’。
常见并常用的形态称之为‘常例’,偶然出现的形态则是‘特例’。
”[2]
对离合词的分析,这两组词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可是这两组词却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概念。
原式既可以是语用平面上的,也可以是语法平面上的,然而变式只是语用层面上的。
另外常例和特例的界限是模糊的,常例和特例概念无法精准明确的区分开来,它们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
我们觉得必须分析离合词的概念,由于这两组概念没有分清其所在的层面,所以他们是不合适的。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概念,我们提出了“通式”和“变式”。
离合词针对不同的层面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结婚”一词,从语法上来看,它作为一个词存在,表示“成年男女结合生活在一起”。
但如果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下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结过婚”“结了两次婚”等等变化形式。
“结婚”这个词不仅能再语法层面中出现,还可以在语用层面中出现,他是可以在两个层次中通用的。
我们将离合词的“通式”定义为能够在语用层面和语法层面两个层面共同出现并且可以扩展,比如“结婚”,“变式”则定义为由于表达目的、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拥有不同的扩展形式,如上面的“结了两次婚”,称为“结婚的变式”
一般来看离合词这一个语法单位在没有扩展的结构形式上认为是通式;而当它扩展之后的结构形式则是变式。
我们认为,界定通式和变式这两个专业概念,不仅解除了离合词在不同层面中单位分析界定的困扰,也可以简单便捷的研究离合词,使人们感觉更轻清晰明了。
2、离合词通式和变式的关系
我们来看几个有关离合词的例子。
这里我们以“洗澡”为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水洗身体,除去污垢”。
[3]但在具体语言应用时他的说法是有这样的:
(1)那时候的先生非常严格,晚上洗过澡才想起来作业落在学堂,要赶紧去拿回来补作业。
(2)过去的人,吃不饱,洗不上澡,睡不好觉;却感觉他们那么快乐,日子那么充实。
(3)生活在干旱又邻着盐湖的他们,很难得洗一次淡水澡,就连喝的水也总是淡淡的咸味儿。
(4)给我们做饭、洗衣服、洗澡,把家里打理的干干净净,她从没抱怨后悔过。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洗澡”的扩展形式是不同多样的,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些不同的扩展形式,与静态语法体系中的词有所区别,我们将其称作是“变式”。
而在例(4)中“洗澡”既可以词的形式存在词典中,又可以使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使这些不同层面的使用情况加以分别开来,我们把例(4)中像“洗澡”这样的语法单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一个句子中没有扩展的结构形式称作“离合词的零变式”
通式和变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通式是要经过变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的,而变式则是通式具体的表现形式,。
变式还是通式形成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了变式那么通式就无所谓有无了,变式是通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的表现,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二)离合词的界定
1、离合词的性质
针对离合词的研究,我们首先对离合词的性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更为全面,理性的认识离合词。
对于离合词的性质,因为它的特殊性,一直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焦点,比如主张把离合词当作词来处理的词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赵元任、李清华、赵淑华、张宝林等。
虽然他们承认离合词有一定扩展能力,但更注重离合词意义的完整性,而且从语义角度看,也应当分为词。
再比如由王力、吕叔湘等学者主张的短语说,根据离合词能够扩展
使用的情况,从语法角度出发,将这些能够扩展的组合成为短语,这样更侧重语法功能的原则。
还有并不常见的短语词说,有的人认为这些组合是词还是短语不是很明显:他们像词,又像短语,处在中间的位置,……这是一种特殊的词,不妨称为类短语词,可以简称为‘短语词’史有为示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还有最普遍是由陆志韦先生最先提出“合则为词,离则为短语”的离合词说。
我们也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其性质。
针对离合词这一说,它的性质是特殊的,具有通式和变式,也就是说它的形式在静态和动态层面上有时候是不同的,可以说在动态的层面上它以变式模式出现,在静态的层面上可以用通式的模式出现。
可以说由于离合词性质的特殊,将静态平面与动态平面区分开来显得非常重要有价值。
界定离合词要分明白它的不同的研究层面——要区分动态与静态的离合词,也称之为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
从句法结构上看离合词有别于一般的复合词。
许多学者认为用粘着语素还是自由语素来区分离合词和复合词,很多学者认为凡是离合词的都有粘着语素。
这些学者还认为“是否含有语素涉及词的概念问题,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语言片断,粘着语素不能自由活动,只有和前面或后面的语素合成一个单位后才能自由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含有粘着语素的动名组合不可能是短语,只能是词。
又因为它可以扩展,和一般的词有所区别,所以它只能属于比较特殊的词——离合词。
”[4]以上的言论我们了解到,有这些观点的学者将语素是否够独立运用视之为区分离合词的关键。
我们认为这些学者忽视了语素是否能够独立运用,很多时候验证是在静止的状态下通过动态言语应用活动进行的。
语素是否能够单独成为词在很多时候是受语义和语用条件限制的,如结婚的“结”它很少单独成为词,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却是不一样的,它能够单独使用。
从语法平面说,是因为离合词能够扩展的特性才能与一般的复合词区别开来。
它能够像短语一样扩展,可是它的扩展是有限制的。
只有语言活动中做有限的扩展,并且在不一样的语言环境状况下能够使用单独的这个语法单位,我们才可以在句法层面上把离合词界定下来。
我们辨别离合词是通过总结归纳它在语用层面上的应用,将其抽象出来的规则,既是句法层面。
2、离合词的界定方法
就目前来看,扩展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界定离合词的一个比较有效可行的方法。
离合词能够扩展的特性是研究离合词的一个重要要素。
扩展法的实质就是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离合词与一般词的界限。
扩展法研究离合词是在共时平面上剖析离合词的规律以及其构成。
然而对离合词的分析不仅要在平面的角度上还要从立体的角度上来分析。
兼有语法、语用、语义三个层面综合的方法,我们要抓住离合词既是语用平面上的、又是动态平面上。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把握住离合词的性质,正确认识离合词。
扩展法可以说并是没有忽略离合词语义内容的。
反之扩展法是在语义内容的基础上才进行扩展的。
不论离合词将如何扩展,它不会改变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扩展法虽然不能概括所有离合词,可是也体现了大部分,是比较有效实用的。
因此普遍采用扩展法进行对离合词的界定。
第二章: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
(一)离合词的构成
1、从构成离合词的语素看来,可以分为有粘着语素和无粘着语素(构成成分都是自由语素)两个种类。
(1)有粘着语素在1982年朱德熙说过:复合词在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粘着语素,不是句法结构。
像“洗澡、睡觉、汇款、播音、打架、吃亏、理发、散步、跳舞、碍事、安神、安身、把脉、拜师、办公、保驾、报案、表态、移民、作弊”等等,它们后面那个成分都是粘着语素;可是像“鞠躬”这个词的两个成分都是粘着语素,像这种状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不论是依据“成分替换”,还是依据“能独立活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上面的词都应该是复合词,而且还都能够扩展,扩展之后其形式为词组。
(2)无粘着语素在1982年朱德熙也曾指出:都是自由语素组成的成分,整体格式也许是句法结构,也有是离合词的可能性。
这种状况在现代汉语里大量存在,有的词组是最明显的,还有的是介于词组和词之间。
所以许多学者对区分词组与词的看法不能有统一的看法。
因此对离合词的数量和范围的概括也不一样。
区别离合词与一般的词组要看:离合词只可以是有限的扩展,可是一般的词组能够无限的扩展,离合词的意义是否能从组成部分的意义看出来是不一定的,而一般词组的意义是综合它组成部分的意义。
这样的离合词比如:“离开、享福、扬名、闹事、拼命、饶命、散会、谈心、忘掉、报警、操心、打气、发财、关心、害羞、见礼、靠拢、走调、起家”等等。
2、从结构方式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式两个构成成分都是动词性成分。
比如“开张、挨打、达到、登记、考试、突出、完成”等等这样的词,它们的成分合起来时为动词;成分分离开来的时候,成分之间则不是并列的形式,是一个构成动宾结构形式或动补结构形式的短语。
①动宾结构。
(在中间能够插“了、过、完”和量词)
昨天我们刚登记完(合)——昨天我们刚登完记(分)
今天考试了(合)——今天考了试(分)
②动补结构。
(中间能够插入“得”、“不”)
这个广告不能突出特点来(合)——这个广告突不出特点来(分)
我们的产品绝对能达到标准(合)——我们的产品绝对达得到标准(分)
(2)动补式第一个构成成分是动词性的,第二个构成成分是动词性或者是形容词性的。
比如:“搅浑、抓紧、打倒、推翻、标价、搬动、看透、缩小、吃饱、躲开、瞅见、穿过、叫醒、挽回、降低”等等,它们合起来时是动词。
动补式的“补”语还可分为“结果”和“趋向”两个种类,“动结式”和“动趋式”是我们对它们的称呼。
①动结式:它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只可以插入否定副词“不”或结构助词“得”,拆开使用时的情况是动补结构的短语
我心里暗暗想我能打到他(合)——我心里暗暗想我能打得到他(分)
告诉他如果不能搬动就算了(合)——告诉他如果搬不动就算了(分)
第二种是能够插入“得”或“不”之外,还能够插入其他成分,扩展以后的情况也是成为动补结构的短语:
降低——降得不低/降得很低/降不了很低
②动趋式:扩展以后的状况仍是动补结构的短语。
(在它的中间能够插入“不”、“得”)
你能穿过这片树林吗(合)——你能穿得过这片树林吗(分)
所有人都不能挽回时间和生命(合)——所有人都挽不回时间和生命(分)
(3)主谓式前面是名词性的,后面是形容词性的成分。
例如“嘴甜、手软、心痛、眼红”。
它们和在一起的时候是形容词,扩展开使用时是短语,是主谓结构的短语(中间可以插进“真、很”和“不”等等),例如:
这姑娘嘴甜,跟抹了蜜一样(合)——这姑娘嘴真甜,跟抹了蜜一样(分)
你看孩子这样你不心痛(合)——你看孩子这样你心不痛(分)
扩展开来应用时如果意义跟未扩展开不一致,那么不能看成是同一个语言形式。
一定要注意离合词语义的一致性。
如:
我感冒了,头有些儿疼。
——她这个样子真让我头疼。
这个例子扩展使用后,意义不是它原先的意义。
所以这里不能把“头疼”说成是离合词。
(4)动宾式这是离合词结构类型中数量最多也是最主要一种类型。
它的前面为动词性成分,后面是名词性成分。
在没有拆开扩展之前,它分为三种情况:
①动词数量最多。
这些离合词的特点如下:有部分能够重叠,“AAB式”是其重叠方式,如“说说情、理理发、帮帮忙”。
还有一种是“A一AB式”、“A不(没)AB式”、“A 了AB式”,如“洗不洗澡”、“化了化妆”、“鼓一鼓掌”。
②形容词这些词能够受“很”的修饰,而且不加宾语。
如“生气、吃亏、扫兴、费劲”等。
不能重叠,只能用“AB不AB式”或“A不AB式”,表疑问。
③副词。
这样的比较少,重叠是不可能的,在句子里面能够充当状语,例如“趁机、当面”等等。
如果离合词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则都是拆分扩展开使用的,当中插入较多的词语,例如比较普遍的有“不了、起……来、名(代)+的、动态助词(着、了、过)、数量词”等等。
如:上不了课、比起唱来、生你的气、把着关、讨老婆的好、当领导的面、备了一宿的课、串一次门。
(二)离合词的离合规律
根据离合词的不同可以插进相应的不一样的成分,根据这种情况需要该分开来使用,根据那种情况应该合在一起使用,这都是不同的,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律。
比如我们都知道不可以说:“我昨晚被他上当了”、“他俩晚饭后散步一会儿了”。
动宾形式的离合词占的数量很多,所以主要对其进行分析考察,其离合形式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一定要拆分;二种一定不能拆分;三种是可离可合。
1、一定要拆分
①在一个句子当中有“是……的”用来强调,重要的是离合词的后面没有什么谓词,而且“的”需要在离合词的中间,例如:
他的那一张是谁投的票?※他的那一张是谁投票的?
您是最后报的名。
※您是周后报名的。
②如果有不耐烦、高兴或者否定语气的时侯,离合词的中间要插入“什么”。
比如说:
他们搭什么台。
※他们什么搭台。
※他们搭台什么。
他发什么火啊。
※他什么发火啊。
※他发火什么啊。
③当离合词有关联的关系或者有计量的意思时,这时候使用需要拆分开来。
比如:
老爷子愁的要了他的命了。
※老爷子愁的要命了他。
领导表了许多态。
※领导表态了许多。
他在赌我的气。
※他在赌气我。
④在表示完成语态的句子当中离合词一定要拆开用。
而且在拆开用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要把把离合词的后面成份拿到前面来:另一种是在中间插入成分表示完成的时态。
例如:
大家伙鼓足了劲儿。
/大家伙劲儿鼓足了。
※大家伙鼓劲足了。
他理完了发。
/他发理完了。
※他理发完了。
⑤如果趋向动词“起来”能够与离合词结合,离合词可以拆开,而且也需要“起来”拆分。
比如:
两口子在公园散起步来。
※老两口在公园散步起来。
他偷着化起妆来。
※他偷着化妆起来。
2、一定不能拆分
①程度补语在离合词之后时,不能拆开来用。
比如:
他生气极了。
※他生了气极了。
他女儿出名得很。
※他女儿出了名得很。
邻家的老王扫兴极了。
※邻家的老王扫了极兴了。
②不能够将“把”将离合词的后部分转到前一个成分前。
比如:
起身——※把身起了
走神——※把神一走
放心——※把心放了
就动宾式离合词而言,要是用“把”字将其后部分提到前面,那么该它就不是离合词了,那就是短语了。
3、可离可合
①离合词主要的是能否扩展拆分,它是动态的。
如果这些离合词是动宾关系的,那么都能够在中间插入“了、着”。
比如:
化妆了(合)——化了妆(分)
正散步(合)——散着步(分)
②在进行可能形态的肯定或否定表述时,离合词大部分是可以离可以合的,可是高频率的使用是扩展拆分的形式。
比如:
无法挂号(合)——挂不上号(分)
不能归队(合)——归不了队(分)
可以打仗了(合)——打得了仗了(分)
能够起身(合)——起得了身(分)
第三章:离合词教学建议
(一)加强语言教学的对比
加强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对比教学,一种是加强学生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重点比较出二者之间在方法上的不同。
比如英语的“meet”翻译为汉语的“见面”,英语常常可以听到“I`m glad to meet you”可是在汉语中没有“我很高兴见面你”见面是不直接带宾语的,而且离合词见面所具有的扩展拆分现象是英语所不具有的;第二种是对汉语离合词内部的对比。
离合词虽然是同一个,可是他们之间能够插入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动宾式离合词“跳舞”和“担心”,“跳舞”可以有“跳跳舞”、“跳舞跳了”,可是“担心”却没有这样的拆分扩展形式,不仅如此即使离合词是同一个,也不是什么情况都能拆开扩展的。
像“担心”能够扩展拆分为“担什么心”、“担不担心”等等,当它带上宾语后,分离扩展就不可能了。
这两种对比可以使学习者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减少错误的发生。
(二)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