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礼学研究的“通经致用”特征与永嘉学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 7月 第 35卷第 4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University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No.4
孙诒让礼学研究的“通经致用”特征与永嘉学派
戴 益
(温州商学院 基础教学部,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关于孙诒让礼学研究“致用”的理解
事 实 上,虽 然 孙 诒 让 的 学 术 特 征 表 达 为 “通 经致用”,但 其 礼 学 成 果 并 没 有 直 接 真 正 地 运 用 于实践。孙 诒 让 在 晚 年 曾 自 承 “少 溺 于 章 句 之 学,于世事 无 所 解 ”[4]87,反 思 “某 深 愧 所 学 与 现 时不相应”[5]159。 《周礼》研究贯穿孙诒让学术生涯的始终,在 孙诒让的礼学著作中,《周礼正义》和《周礼政要》
摘 要:孙诒让(1848—1908年)作为著名的朴学殿军和教育家,享誉晚清学界。孙诒让的学术特征评 价中,一般以“通经致用”作为其学术重要特征,“诒让之学,淹贯中西,博综今古,而尤以通经致用为急。”一般 认为其通经致用的学术风格,受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影响较深。本文从孙诒让用力最深的礼学研究入手,探 索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是如何体现为孙诒让的“通经致用”的学术特征的。 关键词:孙诒让;《周礼》;永嘉学派 中图分类号:K2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8)04-0032-05
收稿日期:2018-05-20 基金项目:温州市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孙诒让对温州精神影响研究”(200924) 作者简介:戴益(1984—),女,浙江温州人,文学硕士,温州商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
·32·
经”的过 程 甚 至 之 前 的,简 单 来 说,孙 诒 让 选 治 《周礼》的原因就是“致用”,而其学术指向和方法 也是为了“致用”。
是风格最 为 鲜 明 的 两 部。 《周 礼 正 义 》可 谓 经 学 大成,《周礼政要》则是融 通 中 西 制 度 的 施 政 纲 领。有学者认为,从 《周 礼 正 义 》到 《周 礼 政 要 》, 孙诒让将自己的经学研究真正付诸于政治改革实 践,两书相辅相成,不仅成就了清代经典注疏中的 压卷之作,也是孙诒让从学术考证向维新现实政 治成功转型 的 一 个 标 志[6]240。《周 礼 政 要》的 写 作背景较殊。光绪二十七年(1901),孙诒让受盛 宣怀邀请,撰写变法纲领,以《周礼》为主要依据, 历时半月,完成《变法条议》二十条。后由于与盛 宣怀原 意 相 悖 没 有 上 呈,改 名 《周 礼 政 要 》刊 行[7]166。从为现实所用这点来看,《周礼政要》是 满足这一点的。 然而,作为孙诒让学术大成的《周礼正义》似 乎并不具 备 真 正 的 “致 用 ”特 征。 自 同 治 十 二 年 (1873)开 始,历 时 27年 最 后 于 光 绪 二 十 五 年 (1899)写定《周礼正义》。对这一鸿篇巨制,有学 人提出质疑:“吴廷燮给《续修四库提要》写的《周 礼正义》提要说‘历来诸儒重在治经,而是书则欲 通之于治 国 ’。 吴 氏 说 ‘是 书 欲 通 之 于 治 国 ’,只 据《序》立论,没有举出书中内容作为证据,《周礼 正义》的读 者 恐 怕 都 不 会 觉 得 ‘是 书 欲 通 之 于 治 国’,难道可以说《序》自是 《序》,与内容未必相 干?”[8]76 那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孙诒让的学术特征“通 经致用”呢?事实上,孙诒让的致用是隐藏于“通
二、时代背景下的“致用”选择
孙诒让和永嘉学派诸贤都是在严酷时代背景 下进行的功利化学术选择。无论是南宋还是清 末,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问题。对这些具体问题 的解决,催生了在学术方面的致用需求。 永嘉学派诞生的时代背景是宋南渡后,与金 划江而治、偏安一隅的状态,外敌侵扰,内政不修。 在军事压力下,领土恢复成为国家的核心追求,这 必然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然在思想上,性理 之学占据 主 导,“士 大 夫 好 为 高 论,而 不 务 实,却 耻言之。”[9]卷55“今 之 异 端,言 道 不 及 物 ”[10]卷20,330 因此永嘉 学 派 反 其 道 而 行,为 学 “必 弥 纶 以 通 世 变”[11]97,强调学以致用,反对空谈义理,重视制度 与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永嘉诸儒发韧于伊 洛理学,致 力 于 《周 礼》制 度,由 虚 返 实,通 经 致 用,而非一无傍依的事功之学。”[12]103 永嘉学派主张根据客观条件采取合理化的应 对措施,加入功利性考量,反对完全根据道德做出 的选择。当时的性理之学以“义”作为导向,以恢 复中原为直接目标,却完全不考虑军事的薄弱和 经济民 生 基 础。对 待 金 国 的 威 胁,薛 季 宣 认 为 “中原机会,未有间罅可乘,为邦之道,自治为急, 敌之强弱,非所当问……如此前此数事,以为南北 之势已成,中原不可复得,是乃不知义命之论;侥 幸轻举,又为 非 计 ”[13]264。 永 嘉 学 派 作 为 学 术 团 体,在国家事务上采取的是情理和功利双重分析。 在情理 上,恢 复 中 原 确 实 是 必 行 之 事———“义 ”, 但能否恢 复———“命 ”,如 何 恢 复,就 牵 涉 到 一 系 列的具体问题,应该从自我发展———“自治”的角 度来具体解决。 从孙诒让的年谱来看,催生其事功转变的正 是时局的变 化。 光 绪 十 年 (1884)甲 申 “七 月,中 法宣战,沿 海 戒 严,诒 让 与 里 人 筹 办 团 防 ”[11]210。 孙诒让在这一变局下,从务虚的研究中出来,既感 到“敝乡近海,杞忧未已,此后恐无复仰屋著书之 日”[14]81,在此之后,孙诒让对《周礼》的研究开始 有意识地与社会困局相联系。 孙诒让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内,而非外。 “私念今之大患,在于政教未修,而上下之情睽阙 不能相通。”[15]159《周 礼 正 义 》旨 在 对 周 制 政 教 二
孙 诒 让 (1848—1908)以 朴 学 殿 军 和 教 育 家 而享誉晚清学界。在孙诒让的学术评价中,一般 以“通经致用”作为其学术的重要特征,“诒让之 学,淹 贯 中 西,博 综 今 古,而 尤 以 通 经 致 用 为 急。”[1]487-488 学术界普 遍 认 为,孙 诒 让 的 “通 经 致 用”学术理念与永嘉地方学派有着密切关联。永 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温州地方经济文化崛起的背 景下出现的地方性学术团体,以通经致用的治经 理念和事功的学术特色独树一帜。“故其学类皆 通经学古,可施于世用。”[2]334 一般认为,孙诒让的学术研究可分前后两阶 段。三十七岁以前为前阶段,四十七岁以后为后 阶段,三十 七 至 四 十 七 为 转 折 点 [3]201。 前 期 以 校 勘训诂学为主,后期参与实业及地方事务,并完成 了《周礼》《墨子》等学术著作。本文选取孙诒让 研究中用力最深的礼学研究,来探索其学术特征 和与永嘉学派的继承关系。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University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No.4
孙诒让礼学研究的“通经致用”特征与永嘉学派
戴 益
(温州商学院 基础教学部,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关于孙诒让礼学研究“致用”的理解
事 实 上,虽 然 孙 诒 让 的 学 术 特 征 表 达 为 “通 经致用”,但 其 礼 学 成 果 并 没 有 直 接 真 正 地 运 用 于实践。孙 诒 让 在 晚 年 曾 自 承 “少 溺 于 章 句 之 学,于世事 无 所 解 ”[4]87,反 思 “某 深 愧 所 学 与 现 时不相应”[5]159。 《周礼》研究贯穿孙诒让学术生涯的始终,在 孙诒让的礼学著作中,《周礼正义》和《周礼政要》
摘 要:孙诒让(1848—1908年)作为著名的朴学殿军和教育家,享誉晚清学界。孙诒让的学术特征评 价中,一般以“通经致用”作为其学术重要特征,“诒让之学,淹贯中西,博综今古,而尤以通经致用为急。”一般 认为其通经致用的学术风格,受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影响较深。本文从孙诒让用力最深的礼学研究入手,探 索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是如何体现为孙诒让的“通经致用”的学术特征的。 关键词:孙诒让;《周礼》;永嘉学派 中图分类号:K2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8)04-0032-05
收稿日期:2018-05-20 基金项目:温州市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孙诒让对温州精神影响研究”(200924) 作者简介:戴益(1984—),女,浙江温州人,文学硕士,温州商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
·32·
经”的过 程 甚 至 之 前 的,简 单 来 说,孙 诒 让 选 治 《周礼》的原因就是“致用”,而其学术指向和方法 也是为了“致用”。
是风格最 为 鲜 明 的 两 部。 《周 礼 正 义 》可 谓 经 学 大成,《周礼政要》则是融 通 中 西 制 度 的 施 政 纲 领。有学者认为,从 《周 礼 正 义 》到 《周 礼 政 要 》, 孙诒让将自己的经学研究真正付诸于政治改革实 践,两书相辅相成,不仅成就了清代经典注疏中的 压卷之作,也是孙诒让从学术考证向维新现实政 治成功转型 的 一 个 标 志[6]240。《周 礼 政 要》的 写 作背景较殊。光绪二十七年(1901),孙诒让受盛 宣怀邀请,撰写变法纲领,以《周礼》为主要依据, 历时半月,完成《变法条议》二十条。后由于与盛 宣怀原 意 相 悖 没 有 上 呈,改 名 《周 礼 政 要 》刊 行[7]166。从为现实所用这点来看,《周礼政要》是 满足这一点的。 然而,作为孙诒让学术大成的《周礼正义》似 乎并不具 备 真 正 的 “致 用 ”特 征。 自 同 治 十 二 年 (1873)开 始,历 时 27年 最 后 于 光 绪 二 十 五 年 (1899)写定《周礼正义》。对这一鸿篇巨制,有学 人提出质疑:“吴廷燮给《续修四库提要》写的《周 礼正义》提要说‘历来诸儒重在治经,而是书则欲 通之于治 国 ’。 吴 氏 说 ‘是 书 欲 通 之 于 治 国 ’,只 据《序》立论,没有举出书中内容作为证据,《周礼 正义》的读 者 恐 怕 都 不 会 觉 得 ‘是 书 欲 通 之 于 治 国’,难道可以说《序》自是 《序》,与内容未必相 干?”[8]76 那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孙诒让的学术特征“通 经致用”呢?事实上,孙诒让的致用是隐藏于“通
二、时代背景下的“致用”选择
孙诒让和永嘉学派诸贤都是在严酷时代背景 下进行的功利化学术选择。无论是南宋还是清 末,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问题。对这些具体问题 的解决,催生了在学术方面的致用需求。 永嘉学派诞生的时代背景是宋南渡后,与金 划江而治、偏安一隅的状态,外敌侵扰,内政不修。 在军事压力下,领土恢复成为国家的核心追求,这 必然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然在思想上,性理 之学占据 主 导,“士 大 夫 好 为 高 论,而 不 务 实,却 耻言之。”[9]卷55“今 之 异 端,言 道 不 及 物 ”[10]卷20,330 因此永嘉 学 派 反 其 道 而 行,为 学 “必 弥 纶 以 通 世 变”[11]97,强调学以致用,反对空谈义理,重视制度 与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永嘉诸儒发韧于伊 洛理学,致 力 于 《周 礼》制 度,由 虚 返 实,通 经 致 用,而非一无傍依的事功之学。”[12]103 永嘉学派主张根据客观条件采取合理化的应 对措施,加入功利性考量,反对完全根据道德做出 的选择。当时的性理之学以“义”作为导向,以恢 复中原为直接目标,却完全不考虑军事的薄弱和 经济民 生 基 础。对 待 金 国 的 威 胁,薛 季 宣 认 为 “中原机会,未有间罅可乘,为邦之道,自治为急, 敌之强弱,非所当问……如此前此数事,以为南北 之势已成,中原不可复得,是乃不知义命之论;侥 幸轻举,又为 非 计 ”[13]264。 永 嘉 学 派 作 为 学 术 团 体,在国家事务上采取的是情理和功利双重分析。 在情理 上,恢 复 中 原 确 实 是 必 行 之 事———“义 ”, 但能否恢 复———“命 ”,如 何 恢 复,就 牵 涉 到 一 系 列的具体问题,应该从自我发展———“自治”的角 度来具体解决。 从孙诒让的年谱来看,催生其事功转变的正 是时局的变 化。 光 绪 十 年 (1884)甲 申 “七 月,中 法宣战,沿 海 戒 严,诒 让 与 里 人 筹 办 团 防 ”[11]210。 孙诒让在这一变局下,从务虚的研究中出来,既感 到“敝乡近海,杞忧未已,此后恐无复仰屋著书之 日”[14]81,在此之后,孙诒让对《周礼》的研究开始 有意识地与社会困局相联系。 孙诒让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内,而非外。 “私念今之大患,在于政教未修,而上下之情睽阙 不能相通。”[15]159《周 礼 正 义 》旨 在 对 周 制 政 教 二
孙 诒 让 (1848—1908)以 朴 学 殿 军 和 教 育 家 而享誉晚清学界。在孙诒让的学术评价中,一般 以“通经致用”作为其学术的重要特征,“诒让之 学,淹 贯 中 西,博 综 今 古,而 尤 以 通 经 致 用 为 急。”[1]487-488 学术界普 遍 认 为,孙 诒 让 的 “通 经 致 用”学术理念与永嘉地方学派有着密切关联。永 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温州地方经济文化崛起的背 景下出现的地方性学术团体,以通经致用的治经 理念和事功的学术特色独树一帜。“故其学类皆 通经学古,可施于世用。”[2]334 一般认为,孙诒让的学术研究可分前后两阶 段。三十七岁以前为前阶段,四十七岁以后为后 阶段,三十 七 至 四 十 七 为 转 折 点 [3]201。 前 期 以 校 勘训诂学为主,后期参与实业及地方事务,并完成 了《周礼》《墨子》等学术著作。本文选取孙诒让 研究中用力最深的礼学研究,来探索其学术特征 和与永嘉学派的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