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戏剧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
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 作品:“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
《牡丹亭》
•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
记》,是用力最深、也最能表现其文学思
想和艺术才能的一种,在文学史上,与元
• 汤显祖却于《题辞》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 剧中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 的身份,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 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 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 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
元明清戏剧专题
元代戏剧
元杂剧
戏曲的形成与发展 • 先秦—宋代:孕育发生期 先秦:原始歌舞、巫觋活动、祭祀仪式
《尚书》记载:夔曰:“吁,击石,拊石,百
兽率舞。”(夔一足而已。) 春秋:优孟衣冠
• 汉代:百戏杂陈,如角觝戏《东海黄公》出
现了简单的情节,出现了假定性因素。 • 唐:歌舞小戏、参军戏:参军、苍鹘 《踏摇娘》:苏某、苏妻 《兰陵王》:北齐王高长恭(面具后的悲情王
二支曲,不限何种角色演唱。
• 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故曰之,其有散韵
之分,散用口语,韵白用诗词或顺口溜式韵文。
• 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 的动作,表情等。 • 角色 :旦、末、净、杂四类,末是男角,净扮演刚强、凶 恶或滑稽的人物,有男有女。杂包括“孤”(官员), “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徕儿”(小 孩子),“细酸”(书生,穷秀才)等。
突出了少女天然的生气,相当传神地刻画了她天真活泼又
带几分娇憨的性格。 • 陈最良:在一定意义上,他是杜丽娘的对照;他的生命已 经被科举制度、封建教条所僵化,却一无所得,凄凄惶惶 地漂泊于人世。
• 《牡丹亭》是一部美丽的诗剧,它的抒情气氛极
为浓厚。 构成这种抒情气氛的的主要因素,一是
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一是大量的内心独白,
再就是显示出作者富赡才华的优美文辞,像《惊
梦》、《寻梦》两出,把春日园林的明媚风光、
杜丽娘的伤春情怀和内心深处的隐秘融为一体,
用艳丽而精雅的语言写出,非常动人。
清代戏剧
• 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是洪昇的《长生
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 “南洪北孔” •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
子)
宋代:各种戏剧美的因素进一步凝聚走向成熟。 瓦舍、勾栏:当时各种技艺演出的场所。 宋杂剧:艳段(非正式表演,把观众情绪引入轨 道)、正杂剧(宋杂剧的主体部分)、杂扮(附 着于正杂剧之后的段子,都是玩笑性质的,灵活、 随便、滑稽、调笑,一般拿乡下人取笑)
• 元代—明代前期:繁荣期
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
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
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
《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
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
《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
子》。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
• 明中叶—清初:丰收期 创作上以传奇为主体(昆曲) • 清代中叶以后:分化期 不再有优秀的作品产生,新创少,改编多,民间花 部兴起(如京剧、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花 雅之争(地方戏与昆曲)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 元杂剧的直接源头主要是两个:一是从宋到金的
说唱艺术——诸宫诸;二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 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 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 种特点,并从其它民间传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而 发展起来的。
杂剧《西厢记》同是最著名的爱情剧。
• 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
却是由“欲”到“情”。
• 在《牡丹亭》中,作者则有很明确的反抗压抑人性的封建 社会意识的出发点。以杜丽娘的死作为全剧的悲剧结局,未 始没有深刻的批判性,但汤显祖的创作目的不止于此。在写 出压制力量之强大的同时,他还要写出反抗力量之强大,从 而使生命的自由意志与陈腐的社会规制间的冲突达到尖锐的 程度,以此赋予剧作以一种力度。
• 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虽为杂剧、南戏所共有,但在南戏中更为 集中和强烈。从《赵贞女》、《王魁》及《张协状元》开始,严厉指斥男子 富贵变心就成为南戏最重要的内容。 • 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归结为一点来说,就是它在各方面都要比杂 剧来得自由。它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却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可 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也不像杂剧那样因为受 音乐限制而形成“四本一楔子”的固定模式,而是以人物的上下场的界线分 场,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来得长;它也不像杂剧那样每本戏规定只能由一
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
• 男主角柳梦梅,虽不像杜丽娘那样鲜丽照人,但也写得比
较细致。他的富于才华和痴于情的特点,是一般爱情剧中
才子形象身上常见的;但他的强烈的功名富贵心、夹杂在 刚直的书生气中的市俗的圆滑,则多少表现了晚明士人的 气质。 • 侍女春香则是接近杜丽娘一边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
• 元曲四大家:版本较多,大多不出此五人: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 主要版本:关、王、白、马;关白马郑 ,以 后者最为通行。
关汉卿的杂剧
•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
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金亡时,尚为少 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 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 作者演员交往,有时还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 的梨园领袖。
密誓,安攻下潼关,李携杨奔蜀,至马嵬、兵变,李不得
已赐贵妃自缢,安史之乱平,李归长安,睹物思人,派道 士觅之,杨缢后因忏悔终登仙界,至蓬莱,最后由嫦娥帮 助,李、杨灵魂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孔尚任与《桃花扇》
•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曲阜 人,孔子六十四代孙。 •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以复 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 描写南明(1644年5月凤阳总督马士英、阉党余 孽阮大铖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 王朝)兴亡的历史,集中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 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杭州)人。康熙三十七年(1688)经十余年三
易其稿写成《长生殿》。
《长生殿》
• 《长生殿》分上下两卷,共五十出。情节与《长恨歌》和
《长恨歌传》略同。杨玉环被李隆基册封为贵妃,杨氏一
门因贵,其堂兄国忠为丞相,三姊妹均封为“国夫人”, 杨骄奢,李淫逸,不理朝政,其溺情爱之中,置国民于不 顾,安禄山恃宠争权,与国忠龃龉,李为调和之,封安为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汉使,安反时,李、杨于长生殿
个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各种
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明代戏剧
• 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
础上,吸收和融合了北曲声腔与元杂剧某些优点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样式。“传奇”本为唐代 短篇文言小说的专称,后世把诸宫调、元杂剧及 其南戏也称为传奇,明嘉靖后,“传奇”一般指 明杂剧之外,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元代南戏
•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
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 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 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 杂剧”或“永嘉戏曲”。它经过长期发展,到元 末趋向成熟,后来演化为明清戏剧的主要形式— —传奇。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
有争议。
《窦娥冤》
• • • • • • • 角色 主要情节 人物性格 矛盾冲突 结构 主题 语言特点
• 王实甫《西厢记》
• 白朴《梧桐雨》与《墙头马上》 • 马致远《汉宫秋》 •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散曲
• 从音乐意义来说,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从文
学意义来说,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 诗。 •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 写成 ;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 上曲子写成,和杂剧中的套曲相似。
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
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 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 唱词和演唱特点 :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
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故一折为一音乐单元,四折
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 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 石调。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一 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楔子通常只有一、
•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
促使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要基础。
• 元杂剧作为作家们揭示社会不平,歌颂人民斗争的
有力武器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 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 儒家礼乐文化的松动,为戏曲成熟创造了空间。
元杂剧的基本特点
• 基本结构形式: 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折”是音乐单 元,同时也是故事情节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
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 作品:“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 《邯郸记》
《牡丹亭》
•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
记》,是用力最深、也最能表现其文学思
想和艺术才能的一种,在文学史上,与元
• 汤显祖却于《题辞》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 剧中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 的身份,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 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 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 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
元明清戏剧专题
元代戏剧
元杂剧
戏曲的形成与发展 • 先秦—宋代:孕育发生期 先秦:原始歌舞、巫觋活动、祭祀仪式
《尚书》记载:夔曰:“吁,击石,拊石,百
兽率舞。”(夔一足而已。) 春秋:优孟衣冠
• 汉代:百戏杂陈,如角觝戏《东海黄公》出
现了简单的情节,出现了假定性因素。 • 唐:歌舞小戏、参军戏:参军、苍鹘 《踏摇娘》:苏某、苏妻 《兰陵王》:北齐王高长恭(面具后的悲情王
二支曲,不限何种角色演唱。
• 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故曰之,其有散韵
之分,散用口语,韵白用诗词或顺口溜式韵文。
• 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 的动作,表情等。 • 角色 :旦、末、净、杂四类,末是男角,净扮演刚强、凶 恶或滑稽的人物,有男有女。杂包括“孤”(官员), “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徕儿”(小 孩子),“细酸”(书生,穷秀才)等。
突出了少女天然的生气,相当传神地刻画了她天真活泼又
带几分娇憨的性格。 • 陈最良:在一定意义上,他是杜丽娘的对照;他的生命已 经被科举制度、封建教条所僵化,却一无所得,凄凄惶惶 地漂泊于人世。
• 《牡丹亭》是一部美丽的诗剧,它的抒情气氛极
为浓厚。 构成这种抒情气氛的的主要因素,一是
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一是大量的内心独白,
再就是显示出作者富赡才华的优美文辞,像《惊
梦》、《寻梦》两出,把春日园林的明媚风光、
杜丽娘的伤春情怀和内心深处的隐秘融为一体,
用艳丽而精雅的语言写出,非常动人。
清代戏剧
• 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是洪昇的《长生
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 “南洪北孔” •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
子)
宋代:各种戏剧美的因素进一步凝聚走向成熟。 瓦舍、勾栏:当时各种技艺演出的场所。 宋杂剧:艳段(非正式表演,把观众情绪引入轨 道)、正杂剧(宋杂剧的主体部分)、杂扮(附 着于正杂剧之后的段子,都是玩笑性质的,灵活、 随便、滑稽、调笑,一般拿乡下人取笑)
• 元代—明代前期:繁荣期
元杂剧是我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
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
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
《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
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
《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
子》。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
• 明中叶—清初:丰收期 创作上以传奇为主体(昆曲) • 清代中叶以后:分化期 不再有优秀的作品产生,新创少,改编多,民间花 部兴起(如京剧、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花 雅之争(地方戏与昆曲)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 元杂剧的直接源头主要是两个:一是从宋到金的
说唱艺术——诸宫诸;二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 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 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 种特点,并从其它民间传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而 发展起来的。
杂剧《西厢记》同是最著名的爱情剧。
• 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
却是由“欲”到“情”。
• 在《牡丹亭》中,作者则有很明确的反抗压抑人性的封建 社会意识的出发点。以杜丽娘的死作为全剧的悲剧结局,未 始没有深刻的批判性,但汤显祖的创作目的不止于此。在写 出压制力量之强大的同时,他还要写出反抗力量之强大,从 而使生命的自由意志与陈腐的社会规制间的冲突达到尖锐的 程度,以此赋予剧作以一种力度。
• 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虽为杂剧、南戏所共有,但在南戏中更为 集中和强烈。从《赵贞女》、《王魁》及《张协状元》开始,严厉指斥男子 富贵变心就成为南戏最重要的内容。 • 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归结为一点来说,就是它在各方面都要比杂 剧来得自由。它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却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可 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也不像杂剧那样因为受 音乐限制而形成“四本一楔子”的固定模式,而是以人物的上下场的界线分 场,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来得长;它也不像杂剧那样每本戏规定只能由一
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
• 男主角柳梦梅,虽不像杜丽娘那样鲜丽照人,但也写得比
较细致。他的富于才华和痴于情的特点,是一般爱情剧中
才子形象身上常见的;但他的强烈的功名富贵心、夹杂在 刚直的书生气中的市俗的圆滑,则多少表现了晚明士人的 气质。 • 侍女春香则是接近杜丽娘一边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
• 元曲四大家:版本较多,大多不出此五人: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 主要版本:关、王、白、马;关白马郑 ,以 后者最为通行。
关汉卿的杂剧
•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
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金亡时,尚为少 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 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 作者演员交往,有时还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 的梨园领袖。
密誓,安攻下潼关,李携杨奔蜀,至马嵬、兵变,李不得
已赐贵妃自缢,安史之乱平,李归长安,睹物思人,派道 士觅之,杨缢后因忏悔终登仙界,至蓬莱,最后由嫦娥帮 助,李、杨灵魂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孔尚任与《桃花扇》
•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曲阜 人,孔子六十四代孙。 •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以复 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 描写南明(1644年5月凤阳总督马士英、阉党余 孽阮大铖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 王朝)兴亡的历史,集中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 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杭州)人。康熙三十七年(1688)经十余年三
易其稿写成《长生殿》。
《长生殿》
• 《长生殿》分上下两卷,共五十出。情节与《长恨歌》和
《长恨歌传》略同。杨玉环被李隆基册封为贵妃,杨氏一
门因贵,其堂兄国忠为丞相,三姊妹均封为“国夫人”, 杨骄奢,李淫逸,不理朝政,其溺情爱之中,置国民于不 顾,安禄山恃宠争权,与国忠龃龉,李为调和之,封安为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汉使,安反时,李、杨于长生殿
个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各种
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明代戏剧
• 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
础上,吸收和融合了北曲声腔与元杂剧某些优点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样式。“传奇”本为唐代 短篇文言小说的专称,后世把诸宫调、元杂剧及 其南戏也称为传奇,明嘉靖后,“传奇”一般指 明杂剧之外,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元代南戏
•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
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 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 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 杂剧”或“永嘉戏曲”。它经过长期发展,到元 末趋向成熟,后来演化为明清戏剧的主要形式— —传奇。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
有争议。
《窦娥冤》
• • • • • • • 角色 主要情节 人物性格 矛盾冲突 结构 主题 语言特点
• 王实甫《西厢记》
• 白朴《梧桐雨》与《墙头马上》 • 马致远《汉宫秋》 •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散曲
• 从音乐意义来说,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从文
学意义来说,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 诗。 •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 写成 ;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 上曲子写成,和杂剧中的套曲相似。
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
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 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 唱词和演唱特点 :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
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故一折为一音乐单元,四折
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 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 石调。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一 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楔子通常只有一、
•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
促使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要基础。
• 元杂剧作为作家们揭示社会不平,歌颂人民斗争的
有力武器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 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 儒家礼乐文化的松动,为戏曲成熟创造了空间。
元杂剧的基本特点
• 基本结构形式: 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折”是音乐单 元,同时也是故事情节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