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鼠类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形
– 体形粗大。 – 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遮住眼部。 – 后足粗壮。 – 尾短粗,双色,短于体长。 – 雌鼠乳头6对,胸部2对, – 腹部1对,鼠鼷部3对。
1-褐家鼠
1-褐家鼠
2——黄胸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
2-黄胸鼠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 成体头骨顶部两侧的颞嵴不平行,呈向外弓起的弧形, 其间最大宽度显著地大于顶骨长。
– 身体腹面毛尖棕黄色。 – 尾长大于头躯长。 – 前足背面一般为棕黄色。
2-黄胸鼠
2-黄胸鼠
测量 体长135~210毫米,后足长小于35毫米 毛色
背毛棕褐色或黄褐色,背中部颜色较体侧深。 头部棕黑色,比体毛稍深。 腹面呈灰黄色,胸部毛色更黄。 重要的识别特征是前足背面中央有一棕褐色斑,周围灰
头骨
头骨窄长。眶上脊明显。腭孔宽短,其后缘达不到臼齿前缘。 腭骨后缘超过最后臼齿后缘。 听泡小。
4-社鼠
4-社鼠
4-社鼠
4-社鼠
5——小家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
纵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 列的板条状嵴起。
耳向前折至少可达眼部。 尾末端上方有毛。耳不具闭锁瓣。
6-黑线姬鼠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耳外侧棕黄色; 体背为棕黄色; 背部中央具一条黑色纵行 条纹; 腹面毛尖白色,毛基淡灰 色; 尾上面暗棕,下面淡灰; 足背白色。 第2上臼齿前端仅有内侧孤 立的齿突。第3上臼齿咀嚼 面为两叶。具眶上嵴。乳头 8个。
1-褐家鼠
• 测量 成体体长145-250mm。后足长33-45mm。尾长130-200mm。 • 毛色
– 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基深灰,毛尖棕色。 – 背中部、头部颜色较其他部位深。 – 腹毛灰白色,足背毛白色。 – 明显特征尾毛二色,上为黑褐色,底面牙白色,尾毛短而稀,尾部鳞片
组成的环节明显。
后足长小于35mm; 腭骨后缘到或略超过最后上臼齿后缘; 背方有针毛,腹方无 ,其毛为白色; 尾基部上下两色,尾末端上下为白色。
4-社鼠
毛色
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 尾端白色,端毛呈笔状。
体形
体型中等。 体背灰褐色,夏季有刺毛; 腹面白色。 尾端白色,端毛呈笔状。 尾长>体长。 耳较大。
– 在这些场合常常形成一条非常明显的鼠道
• 在建筑物内,鼠道是常常出现在墙角,由于鼠类经 常路过,形成一条油腻污渍的鼠道。
• 在外环境的草丛中,则形成一条走廊式的通道
• 野鼠一般都在有较多遮蔽物的场所活动,
– 如草比较深的区域, – 在野外布放鼠夹时,要尽量布放在灌木丛和草
丛中。 – 在这些地方布放鼠夹容易丢失,最好做好标记。
• 由于鼠类的种群中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 等级高的鼠类有优先的取食权
• 这些个体一般在安全的时间取食安全的食物
– 等级较低的个体则由于在安全的时间无法得到足够的 食物
• 所以常在其它时间外出觅食 • 甚至不惜冒着被捕食的危险白天出来取食 • 同时也常取食一些不熟悉的食物,包括我们布放的各种诱饵
• 为了安全,家鼠活动常沿墙根壁脚,少到 空旷之处,活动常循固定路线。
3-拟家鼠
拟家鼠(黄毛鼠、罗赛鼠) Rattus rattoides ( Rattus losea):鼻骨比前颌骨短。第1上臼齿 咀嚼面上最前一个横嵴有外侧齿尖(老年个体不明显)。
成体后足长一般均小于30 mm。 体长小于尾长; 腹面毛尖白色或微染淡黄色,
毛基灰色; 足背白色; 听泡长大于上齿列长; 腭骨后缘超过臼齿后缘。
– 对于家鼠,由于新物反应与探奇习性并存,给布夹和 投饵带来不少困难。
– 褐家鼠和黄胸鼠个体比较大,所以在获取食物的同时, 也需要补充一些水份。
• 一些在野外生活的姬鼠、社鼠、黄毛鼠等也不能 离开独立的水源,常常在水源周围活动。
– 捕捉这些鼠类时,可以在水源附近布放鼠夹鼠笼,捕 获率一般较高。
• 小家鼠个体较小,通常食物中的少量水份便能满 足其身体对水的需求,
常见6种鼠类的鉴定
1 2
黑线姬鼠 褐家鼠
黄胸鼠 褐家鼠
3 4
5
6
鼠类标本测量项目示意图
1-褐家鼠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 背方与腹方毛色不是纯黑色或 黑灰色。
• 体型中等或较小:后足长小于 45 mm。
• 背方与腹方毛色,其间无显著 区别,腹方有灰色毛基。
• 体长大于尾长; • 耳小、厚,前折时达不到眼。
• 幼鼠与亲体分居期间,鼠类会出现大量迁移活动, 其距离少者几十米至上千米,多者可达数公里至 十几公里,这是鼠类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
• 食物匮乏而另觅食源、发情觅偶以及环境恶化等 原因也会造成鼠类的迁移活动。
– 家鼠有明显的季节迁移习性,春夏季从室内向野外迁 移,秋冬季又迁入室内。
– 黑线姬鼠也随食物迁徙于农田和农舍之间。
– 小家鼠的活动范围要比褐家鼠和黄胸鼠大,在许多干 旱半荒漠地区都可以生存。
• 根据栖息环境的不同,可将鼠类分为家栖 类和野栖类
– 家栖鼠类一般发生在室内和居民区周围
– 野栖鼠类一般发生在室外(如农田、林地、草 原等环境)
– 少数鼠类家栖和野栖兼有
• 褐家鼠在村镇周边的野外环境中也比较常见 • 有时黄毛鼠等野栖鼠类也会进入室内取食
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列的 板条状嵴起。
家鼠属Rattus:后足内侧第1趾(大趾)上有爪,
并且这个趾极短小,因而不能与其他趾相对。体型 较大:成体体长大于130 mm,后足长大于23 mm, 颅全长(枕鼻长)大于28 mm。上臼齿咀嚼面横嵴 上有明显的齿突(很老的个体只在横嵴上保留其轮 廓)。第2上臼齿可见3横列齿突。上门齿后端不 具 缺刻;第1上臼齿冠小于第2、3臼齿冠总和。下颌 关节前方未形成突起,或有但较小。
常见鼠类基础知识
1 2
3 4
5
6
鼠类的生态学
• 鼠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几乎分布于陆 地所有生境
• 鼠类个体较小,但数量众多,是哺乳动物 中生物量最大的类群
• 所以,鼠类在自然界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类群,构成了生态链和食物链中的诸多重 要环节
• 我国主要的鼠传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鼠型斑疹伤寒、森林脑 炎、恙虫病、Q热、黑热病、血吸虫病和旋毛虫 病等
白色。 尾的上部呈棕褐色,鳞片发达构成环状。幼鼠毛色较成
年鼠深。
体形
– 体形中等,比褐家鼠纤细, – 尾长超过体长, – 耳大而簿,向前折可遮住眼部。 – 雌鼠乳头5对,胸部2对,鼠鼷部3对
3——拟家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纵
小鼠属 Mus:头骨颅全长小于28mm;后足长小
于23mm;上门齿后端具缺刻;第1上臼齿冠大于第 2、3臼齿冠总和。
小家鼠 Mus musculus:尾长短于体长6mm左 右;体型较小。背面毛棕灰或棕黄色;腹毛污白 色,毛基灰色;足背淡棕色;体背无刺毛。
5-小家鼠
毛色 • 耳棕褐色。体背暗棕黄或暗棕灰色。 • 腹面污白色,毛基灰色。尾上面暗棕,下面污白。 体形 • 小型鼠类。尾短于体长。体背无刺毛。 头骨 腭孔窄长,其后缘达第1臼齿中部。无眶上脊。 牙齿 上门齿具缺刻。
4-社鼠
社鼠(刺毛灰鼠)Rattus nivventer (Rattus confucianus ;Niviventer confucianus):
尾基部上下两色、尾末端上下一般为白色。 毛色稍暗,一般为灰色(海南岛标本具铁锈色),毛被
中有时(至少是夏季)具针毛,但比针毛鼠的针毛细软。 耳较长,其长大于21 mm。
• 鼠类和病原体的关系经历了长期的协同进化,是 相互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结果。
– 大部分病原体对鼠类是不致病的,鼠类成为病原体的 贮存宿主。
– 在我国这种关系体现于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莱姆 病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和鼠类的关系中。
• 病原体在鼠类不同个体之间通过多种途径 传播,并传播给人
– 汉坦病毒可以由鼠类的尿液、唾液和粪便排出 体外,并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给其它动 物;
• 我国三种主要的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都具有不同的栖息特点
– 褐家鼠喜欢在地表或地下的各种结构中栖息,所以又 称为沟鼠;
– 黄胸鼠喜欢栖息在木结构房屋的上层,如阁楼和房梁 上,所以又被称为屋顶鼠,在水泥结构的建筑中很少 见,所以黄胸鼠在农村砖木结构的房屋中比较常见;
– 在有上述两种鼠类栖息的环境中,小家鼠的数量就相 对较少,因为小家鼠无法和褐家鼠竞争相似的栖息环 境,但在城市的高层建筑中,由于没有褐家鼠和黄胸 鼠的竞争,小家鼠常常成为主要的鼠种。
人员:流病人员、实验室人员、消杀灭人员 物资:捕鼠器材准备(鼠夹)、诱饵(生花生米) 、实
验室用品(培养基、 解剖器材、暗视野镜、培养 箱……) 后勤保障:交通工具、食宿……… 与监测点当地人员的沟通、协调
夹夜法(野外)注意事项
标记: 红布条,折树枝或其他办法
诱饵:花生米(生的)
放夹位置:鼠洞、鼠道、沟渠田坎等
纵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 列的板条状嵴起。
家鼠属Rattus:后足内侧第1趾(大趾)上有爪,
并且这个趾极短小,因而不能与其他趾相对。体 型较大:成体体长大于130 mm,后足长大于23 mm, 颅全长(枕鼻长)大于28 mm。上臼齿咀嚼面横嵴 上有明显的齿突(很老的个体只在横嵴上保留其轮 廓)。第2上臼齿可见3横列齿突。上门齿后端不 具缺刻;第1上臼齿冠小于第2、3臼齿冠总和。下 颌关节前方未形成突起,或有但较小。
• 雄性距离远 • 雌性距离近
在工作实践中,如判断不清鼠的性别, 剪开鼠的腹部观察内生殖器 • 雄性可 见阴茎 和睾丸 • 雌性可见输卵管和分叉的子宫
乳鼠和成鼠雌雄鉴别示意图
雄幼 雌幼
雄性成鼠
雌性成鼠
鼠类雌雄内生殖器鉴别示意图
现场监测注意事项(1)
• 监测点的选择:
选择历年有病例的自然村
• 监测的准备工作:
时间:日落前或天黑以前放夹;早晨日出前收夹
做好个人防护
➢放、收鼠夹时注意防止打伤手指,或戴细线手套或乳胶手
套布放,如果一旦手指被打伤,应及时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个人防护用品
接种疫苗 防护服、长筒袜、胶鞋 手套、口罩 蚊虫驱避剂、清凉油、蛇药 感冒药、创口贴、黄连素、消炎药等
– 而钩端螺旋体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后污染水体 并传播给敏感人群。
– 而其它病原体常需要媒介昆虫传播,如莱姆病 螺旋体、各种立克次体、森林脑炎病毒和利什 曼原虫等。
• 啮齿动物食量较大,每天消耗的食物相当 于体重的10~20%,而且,身体越小的个体 消耗食物的比例越高
Baidu Nhomakorabea– 小家鼠除了睡觉外,几乎是不断地寻找食物。
3-拟家鼠
3-拟家鼠
4——社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纵
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列的 板条状嵴起。
家鼠属Rattus:后足内侧第1趾(大趾)上有爪,并
且这个趾极短小,因而不能与其他趾相对。体型较 大:成体体长大于130 mm,后足长大于23 mm,颅全 长(枕鼻长)大于28 mm。上臼齿咀嚼面横嵴上有明 显的齿突(很老的个体只在横嵴上保留其轮廓)。第2 上臼齿可见3横列齿突。上门齿后端不 具缺刻;第1 上臼齿冠小于第2、3臼齿冠总和。下颌关节前方未 形成突起,或有但较小。
6-黑线姬鼠
6-黑线姬鼠
雌、雄性别鉴定
成年鼠性别鉴定
繁殖期—雄性:有明显的睾丸 雌性:有发达的乳头位于腹面两侧
非繁殖期—观察鼠腹面正中线后端的开口 雄性:有2个开口,自后往前为肛门、泌尿生殖乳头 雌性:有3个开口,自后往前为肛门、阴道、泌尿乳头
乳鼠性别鉴别方法 —乳鼠雌雄腹部开口皆2个。
根据腹部2个开口的距离远近判断:
5-小家鼠
5-小家鼠
5-小家鼠
6—黑线姬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
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
臼齿咀嚼面上有3纵列齿尖或不 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 成横列的板条状嵴起。
姬鼠属Apodemus:
体型较小:成体体长大于90 mm, 后足长大于17 mm,颅全长大于21 mm。
– 体形粗大。 – 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遮住眼部。 – 后足粗壮。 – 尾短粗,双色,短于体长。 – 雌鼠乳头6对,胸部2对, – 腹部1对,鼠鼷部3对。
1-褐家鼠
1-褐家鼠
2——黄胸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
2-黄胸鼠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 成体头骨顶部两侧的颞嵴不平行,呈向外弓起的弧形, 其间最大宽度显著地大于顶骨长。
– 身体腹面毛尖棕黄色。 – 尾长大于头躯长。 – 前足背面一般为棕黄色。
2-黄胸鼠
2-黄胸鼠
测量 体长135~210毫米,后足长小于35毫米 毛色
背毛棕褐色或黄褐色,背中部颜色较体侧深。 头部棕黑色,比体毛稍深。 腹面呈灰黄色,胸部毛色更黄。 重要的识别特征是前足背面中央有一棕褐色斑,周围灰
头骨
头骨窄长。眶上脊明显。腭孔宽短,其后缘达不到臼齿前缘。 腭骨后缘超过最后臼齿后缘。 听泡小。
4-社鼠
4-社鼠
4-社鼠
4-社鼠
5——小家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
纵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 列的板条状嵴起。
耳向前折至少可达眼部。 尾末端上方有毛。耳不具闭锁瓣。
6-黑线姬鼠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耳外侧棕黄色; 体背为棕黄色; 背部中央具一条黑色纵行 条纹; 腹面毛尖白色,毛基淡灰 色; 尾上面暗棕,下面淡灰; 足背白色。 第2上臼齿前端仅有内侧孤 立的齿突。第3上臼齿咀嚼 面为两叶。具眶上嵴。乳头 8个。
1-褐家鼠
• 测量 成体体长145-250mm。后足长33-45mm。尾长130-200mm。 • 毛色
– 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基深灰,毛尖棕色。 – 背中部、头部颜色较其他部位深。 – 腹毛灰白色,足背毛白色。 – 明显特征尾毛二色,上为黑褐色,底面牙白色,尾毛短而稀,尾部鳞片
组成的环节明显。
后足长小于35mm; 腭骨后缘到或略超过最后上臼齿后缘; 背方有针毛,腹方无 ,其毛为白色; 尾基部上下两色,尾末端上下为白色。
4-社鼠
毛色
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 尾端白色,端毛呈笔状。
体形
体型中等。 体背灰褐色,夏季有刺毛; 腹面白色。 尾端白色,端毛呈笔状。 尾长>体长。 耳较大。
– 在这些场合常常形成一条非常明显的鼠道
• 在建筑物内,鼠道是常常出现在墙角,由于鼠类经 常路过,形成一条油腻污渍的鼠道。
• 在外环境的草丛中,则形成一条走廊式的通道
• 野鼠一般都在有较多遮蔽物的场所活动,
– 如草比较深的区域, – 在野外布放鼠夹时,要尽量布放在灌木丛和草
丛中。 – 在这些地方布放鼠夹容易丢失,最好做好标记。
• 由于鼠类的种群中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 等级高的鼠类有优先的取食权
• 这些个体一般在安全的时间取食安全的食物
– 等级较低的个体则由于在安全的时间无法得到足够的 食物
• 所以常在其它时间外出觅食 • 甚至不惜冒着被捕食的危险白天出来取食 • 同时也常取食一些不熟悉的食物,包括我们布放的各种诱饵
• 为了安全,家鼠活动常沿墙根壁脚,少到 空旷之处,活动常循固定路线。
3-拟家鼠
拟家鼠(黄毛鼠、罗赛鼠) Rattus rattoides ( Rattus losea):鼻骨比前颌骨短。第1上臼齿 咀嚼面上最前一个横嵴有外侧齿尖(老年个体不明显)。
成体后足长一般均小于30 mm。 体长小于尾长; 腹面毛尖白色或微染淡黄色,
毛基灰色; 足背白色; 听泡长大于上齿列长; 腭骨后缘超过臼齿后缘。
– 对于家鼠,由于新物反应与探奇习性并存,给布夹和 投饵带来不少困难。
– 褐家鼠和黄胸鼠个体比较大,所以在获取食物的同时, 也需要补充一些水份。
• 一些在野外生活的姬鼠、社鼠、黄毛鼠等也不能 离开独立的水源,常常在水源周围活动。
– 捕捉这些鼠类时,可以在水源附近布放鼠夹鼠笼,捕 获率一般较高。
• 小家鼠个体较小,通常食物中的少量水份便能满 足其身体对水的需求,
常见6种鼠类的鉴定
1 2
黑线姬鼠 褐家鼠
黄胸鼠 褐家鼠
3 4
5
6
鼠类标本测量项目示意图
1-褐家鼠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 背方与腹方毛色不是纯黑色或 黑灰色。
• 体型中等或较小:后足长小于 45 mm。
• 背方与腹方毛色,其间无显著 区别,腹方有灰色毛基。
• 体长大于尾长; • 耳小、厚,前折时达不到眼。
• 幼鼠与亲体分居期间,鼠类会出现大量迁移活动, 其距离少者几十米至上千米,多者可达数公里至 十几公里,这是鼠类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
• 食物匮乏而另觅食源、发情觅偶以及环境恶化等 原因也会造成鼠类的迁移活动。
– 家鼠有明显的季节迁移习性,春夏季从室内向野外迁 移,秋冬季又迁入室内。
– 黑线姬鼠也随食物迁徙于农田和农舍之间。
– 小家鼠的活动范围要比褐家鼠和黄胸鼠大,在许多干 旱半荒漠地区都可以生存。
• 根据栖息环境的不同,可将鼠类分为家栖 类和野栖类
– 家栖鼠类一般发生在室内和居民区周围
– 野栖鼠类一般发生在室外(如农田、林地、草 原等环境)
– 少数鼠类家栖和野栖兼有
• 褐家鼠在村镇周边的野外环境中也比较常见 • 有时黄毛鼠等野栖鼠类也会进入室内取食
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列的 板条状嵴起。
家鼠属Rattus:后足内侧第1趾(大趾)上有爪,
并且这个趾极短小,因而不能与其他趾相对。体型 较大:成体体长大于130 mm,后足长大于23 mm, 颅全长(枕鼻长)大于28 mm。上臼齿咀嚼面横嵴 上有明显的齿突(很老的个体只在横嵴上保留其轮 廓)。第2上臼齿可见3横列齿突。上门齿后端不 具 缺刻;第1上臼齿冠小于第2、3臼齿冠总和。下颌 关节前方未形成突起,或有但较小。
常见鼠类基础知识
1 2
3 4
5
6
鼠类的生态学
• 鼠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几乎分布于陆 地所有生境
• 鼠类个体较小,但数量众多,是哺乳动物 中生物量最大的类群
• 所以,鼠类在自然界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类群,构成了生态链和食物链中的诸多重 要环节
• 我国主要的鼠传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鼠型斑疹伤寒、森林脑 炎、恙虫病、Q热、黑热病、血吸虫病和旋毛虫 病等
白色。 尾的上部呈棕褐色,鳞片发达构成环状。幼鼠毛色较成
年鼠深。
体形
– 体形中等,比褐家鼠纤细, – 尾长超过体长, – 耳大而簿,向前折可遮住眼部。 – 雌鼠乳头5对,胸部2对,鼠鼷部3对
3——拟家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纵
小鼠属 Mus:头骨颅全长小于28mm;后足长小
于23mm;上门齿后端具缺刻;第1上臼齿冠大于第 2、3臼齿冠总和。
小家鼠 Mus musculus:尾长短于体长6mm左 右;体型较小。背面毛棕灰或棕黄色;腹毛污白 色,毛基灰色;足背淡棕色;体背无刺毛。
5-小家鼠
毛色 • 耳棕褐色。体背暗棕黄或暗棕灰色。 • 腹面污白色,毛基灰色。尾上面暗棕,下面污白。 体形 • 小型鼠类。尾短于体长。体背无刺毛。 头骨 腭孔窄长,其后缘达第1臼齿中部。无眶上脊。 牙齿 上门齿具缺刻。
4-社鼠
社鼠(刺毛灰鼠)Rattus nivventer (Rattus confucianus ;Niviventer confucianus):
尾基部上下两色、尾末端上下一般为白色。 毛色稍暗,一般为灰色(海南岛标本具铁锈色),毛被
中有时(至少是夏季)具针毛,但比针毛鼠的针毛细软。 耳较长,其长大于21 mm。
• 鼠类和病原体的关系经历了长期的协同进化,是 相互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结果。
– 大部分病原体对鼠类是不致病的,鼠类成为病原体的 贮存宿主。
– 在我国这种关系体现于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莱姆 病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和鼠类的关系中。
• 病原体在鼠类不同个体之间通过多种途径 传播,并传播给人
– 汉坦病毒可以由鼠类的尿液、唾液和粪便排出 体外,并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给其它动 物;
• 我国三种主要的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都具有不同的栖息特点
– 褐家鼠喜欢在地表或地下的各种结构中栖息,所以又 称为沟鼠;
– 黄胸鼠喜欢栖息在木结构房屋的上层,如阁楼和房梁 上,所以又被称为屋顶鼠,在水泥结构的建筑中很少 见,所以黄胸鼠在农村砖木结构的房屋中比较常见;
– 在有上述两种鼠类栖息的环境中,小家鼠的数量就相 对较少,因为小家鼠无法和褐家鼠竞争相似的栖息环 境,但在城市的高层建筑中,由于没有褐家鼠和黄胸 鼠的竞争,小家鼠常常成为主要的鼠种。
人员:流病人员、实验室人员、消杀灭人员 物资:捕鼠器材准备(鼠夹)、诱饵(生花生米) 、实
验室用品(培养基、 解剖器材、暗视野镜、培养 箱……) 后勤保障:交通工具、食宿……… 与监测点当地人员的沟通、协调
夹夜法(野外)注意事项
标记: 红布条,折树枝或其他办法
诱饵:花生米(生的)
放夹位置:鼠洞、鼠道、沟渠田坎等
纵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 列的板条状嵴起。
家鼠属Rattus:后足内侧第1趾(大趾)上有爪,
并且这个趾极短小,因而不能与其他趾相对。体 型较大:成体体长大于130 mm,后足长大于23 mm, 颅全长(枕鼻长)大于28 mm。上臼齿咀嚼面横嵴 上有明显的齿突(很老的个体只在横嵴上保留其轮 廓)。第2上臼齿可见3横列齿突。上门齿后端不 具缺刻;第1上臼齿冠小于第2、3臼齿冠总和。下 颌关节前方未形成突起,或有但较小。
• 雄性距离远 • 雌性距离近
在工作实践中,如判断不清鼠的性别, 剪开鼠的腹部观察内生殖器 • 雄性可 见阴茎 和睾丸 • 雌性可见输卵管和分叉的子宫
乳鼠和成鼠雌雄鉴别示意图
雄幼 雌幼
雄性成鼠
雌性成鼠
鼠类雌雄内生殖器鉴别示意图
现场监测注意事项(1)
• 监测点的选择:
选择历年有病例的自然村
• 监测的准备工作:
时间:日落前或天黑以前放夹;早晨日出前收夹
做好个人防护
➢放、收鼠夹时注意防止打伤手指,或戴细线手套或乳胶手
套布放,如果一旦手指被打伤,应及时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个人防护用品
接种疫苗 防护服、长筒袜、胶鞋 手套、口罩 蚊虫驱避剂、清凉油、蛇药 感冒药、创口贴、黄连素、消炎药等
– 而钩端螺旋体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后污染水体 并传播给敏感人群。
– 而其它病原体常需要媒介昆虫传播,如莱姆病 螺旋体、各种立克次体、森林脑炎病毒和利什 曼原虫等。
• 啮齿动物食量较大,每天消耗的食物相当 于体重的10~20%,而且,身体越小的个体 消耗食物的比例越高
Baidu Nhomakorabea– 小家鼠除了睡觉外,几乎是不断地寻找食物。
3-拟家鼠
3-拟家鼠
4——社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臼齿咀嚼面上有3纵
列齿尖或不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成横列的 板条状嵴起。
家鼠属Rattus:后足内侧第1趾(大趾)上有爪,并
且这个趾极短小,因而不能与其他趾相对。体型较 大:成体体长大于130 mm,后足长大于23 mm,颅全 长(枕鼻长)大于28 mm。上臼齿咀嚼面横嵴上有明 显的齿突(很老的个体只在横嵴上保留其轮廓)。第2 上臼齿可见3横列齿突。上门齿后端不 具缺刻;第1 上臼齿冠小于第2、3臼齿冠总和。下颌关节前方未 形成突起,或有但较小。
6-黑线姬鼠
6-黑线姬鼠
雌、雄性别鉴定
成年鼠性别鉴定
繁殖期—雄性:有明显的睾丸 雌性:有发达的乳头位于腹面两侧
非繁殖期—观察鼠腹面正中线后端的开口 雄性:有2个开口,自后往前为肛门、泌尿生殖乳头 雌性:有3个开口,自后往前为肛门、阴道、泌尿乳头
乳鼠性别鉴别方法 —乳鼠雌雄腹部开口皆2个。
根据腹部2个开口的距离远近判断:
5-小家鼠
5-小家鼠
5-小家鼠
6—黑线姬鼠
属于鼠科Muridae:臼齿3/3,后
肢不长于前肢2倍。
鼠亚科Murinae:第1与第2上
臼齿咀嚼面上有3纵列齿尖或不 具齿尖,但咀嚼面被釉质分割 成横列的板条状嵴起。
姬鼠属Apodemus:
体型较小:成体体长大于90 mm, 后足长大于17 mm,颅全长大于21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