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说
郭沂
一、引言
现存最早谈及孔子与†易传‡关系的文献是†史记•孔子世家‡,这也是孔子作†易传‡说的最主要的根据。†史记‡原文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在这里,关键是如何理解‚序‛字。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序‡,†易•序卦‡也。‛以此对†史记‡标点,即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文句不通,自不可取。因而,这个‚序‛字只能作动词解。但是,作动词的‚序‛并没有‚作‛的意思。在†史记‡中,‚作‛的意思一般用本字,如†孔子世家‡又云:‚乃因史记作†春秋‡‛。如果司马迁认为孔子作†易传‡的话,他就会用‚作‛字,而不用‚序‛字。这样,等于否定了孔子作†易传‡的说法。
那么,到底应如何理解这个‚序‛字呢?有必要考察一下†史记‡此语之外对‚序‛字的用法。†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显然,这个‚序‛字也是动词。用在书名之前的动词‚序‛字可有两种解释,一是排列次序,二是序跋之序。我认为,这里的‚序‛字兼此二义。它含有第一种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下文已明确地说‚编次其事‛。它含有第二种意义亦于史有徵。现存多种早期文献曾经记载孔子作†书序‡之事。如†史记•三代世表‡:‚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此‚序‛字亦兼二义。†汉书•艺文志‡:‚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此‚序‛字只有序跋之序一义。尽管后人怀疑今本†尚书小序‡非孔子所作,但我认为,今本†小序‡的真伪是一回事,从以上可靠文献看,孔子曾作†书序‡却是历史事实,这是另一回事。
其实,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序‛亦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孔子在研读和整理编次†周易‡时,曾为†彖‡等五种作序文。这些序文也象其†书序‡一样,‚言其作意‛。
难道†彖‡、†系‡、†象‡、†说卦‡、†文言‡在孔子之前就存在吗?正是如此。不过,今本†易传‡中的†彖‡、†系辞‡、†象‡、†说卦‡、†文言‡已不完全是孔子所序之旧。
我考察的结果是:今本†易传‡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孔子之前的†周易‡文献,我称之为早期†易传‡,包括†彖‡、†象‡二传全部,†说卦‡前三章之外的部分和†序卦‡、†杂卦‡全部、†乾文言‡的第一节。第二部分为孔门弟子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包括†系辞‡的一部分,属†论语‡类文献。第三部分为孔子的†易序‡佚文,包括†系辞‡的另一部分和†说卦‡前三章。第四部分为孔子的另两篇佚文。一篇为†续乾文言‡,包括†乾文言‡的第二、三、四节;另一篇我名之为,†乾坤大义‡,包括†乾文言‡的第五六节和†坤文言‡全部。后三部分全部为孔子易说。至于帛书†易传‡,大致包括弟子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和孔子†易序‡佚文两部分,当然亦为孔子易说。
从出土文献和†左传‡、†国语‡等古籍看,†周易‡一开始就作为占筮之书被人们广泛运用。在西周初年†周易‡经文形成后至孔子时代大约五百年时间里,肯定会有一些解释†易经‡的著作出现。司马迁所说孔子作序的†彖‡、†象‡、†说卦‡、†文言‡即属此类(司马迁所说的†系辞‡为卦爻辞,见下文)。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周易‡文献在这期间流传。从今本和帛书†易传‡看,孔子所引的‚†易‡曰‛,有些并不见于今本†易经‡和†易传‡(见下文)。据学者考察,在两汉文献中,称‚†易‡曰‛而不见于今本†易经‡、†易传‡的也很多:
†淮南子•缪称训‡:‚故†易‡曰:‘†剥‡之不可以遂尽也,故受之以†复‡。’‛†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东方朔传‡:‚故†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另外†礼记•经解‡及†说苑•建本篇‡亦引此句,文字稍有不同)†说文‡释‚相‛字:‚†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乎本。’‛†说苑•敬慎篇‡:‚†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又:‚†易‡曰:‘不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盐铁论•遵道篇‡:‚文学引†易‡曰:‘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不盈其道,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终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1]
这些资料有可能是古†彖‡、†象‡、†说卦‡、†文言‡等文献的佚文,有些很可能是孔子之前的其他†周易‡文献的佚文。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典籍亦为官府所掌管。因而,孔子之前的这些早期†易传‡,一般为周室的史官所作。†左传‡中韩宣子称†易•象‡为周礼,亦可证之(此†易•象‡即今本†象‡传,见下文)。
另外,在今本和帛书†易传‡中,我称为早期†易传‡之外的部分思想一贯,尤其是其中称‚子曰‛者和未称‚子曰‛者浑然一体,更证明它确为孔子易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与早期†易传‡完全属于不同思想体系。其最大区别是,早期†易传‡和†易经‡一样,都属乾坤(或阴阳)二元论,而孔子将其提升为易一元论。另外,孔子易说轻占筮、重德义,借†周易‡阐发儒家思想,且提出天、地、人三才的思想等,也是对传统易学的重要发展。
下面,就对这种论断分而述之。
二、关于《系辞》
朱熹早就指出:‚†系辞‡本谓文王、周公所作之辞,系于卦爻之下者,即今经文。‛(†周易本义‡)清人皮锡瑞也说:‚古以†系辞‡即为卦辞、爻辞,汉儒说皆如是。而今之†系辞‡上下篇,古以为†系辞传‡。†释文‡王肃本有‘传’字,盖古本皆如是。宋吴仁杰†古周易‡以爻为†系辞‡。今考†系辞‡有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以明吉凶’;又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物,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云:‘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又云:‘系辞焉以尽其言。’据此诸文,明是指卦爻辞谓之†系辞‡。‛[2]这就是说,所谓†系辞‡,原指卦辞和爻辞,即†周易‡经文。
今本†系辞‡之称为†系辞‡,应该是较晚的事情。马王堆汉墓帛书相当于今本†系辞‡的部分没有†系辞‡的篇名,†史记•太史公自序‡所引今本†系辞‡之文被称为‚†易大传‡曰‛。这说明司马迁时今本†系辞‡还没有被称为†系辞‡。现存最早将今本†系辞‡语称为‚†系‡云‛的文献为京房†易传‡,故把†史记‡所说的†易大传‡改称†系辞‡者盖为京房。
总之,†史记‡所称孔子作序的†系辞‡一定是指卦辞爻辞,而非今本†系辞‡。
那么,应如何看待今本†系辞‡呢?朱熹以为‚乃孔子所述†系辞‡之传也‛(†周易本义‡),皮锡瑞以为‚乃†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