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3.66±0.32)个月,总有效率76.2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05±0.56)个月,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标签:心血管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心血管病是一系列主要涉及心脏、血管的循环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这些因素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1]。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科学的医治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就会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60例,因人而异地施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8~81岁,平均(64.5±2.6)岁;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29~85岁,平均(65.6±2.2)岁。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本研究中的对照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即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温馨,适时给予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以预防压疮,指导患者早晚漱口进行口腔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病情的不同制定三餐饮食,并加强患者病房夜间巡视,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各项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如发现异常病情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使患者迅速恢复正常体征。

1.2.2 观察组观察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同对照组同样的常规护理,同期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性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热情接待刚入院的患者,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便充分了解其心理状况,客观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使患者对此病充分了解,并适时安慰、劝解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只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病情会有良好改善,从而缓解他们的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习惯护理。当心血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进行详细了解,并针对患者的个体病情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改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者要戒烟戒酒、改口味过咸为清淡饮食、多饮水、注意保温等,这样会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恶化率[3]。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关心了解,对于患者子女工作忙碌者进行善意提醒,建议他们抽时间多陪伴患者,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恐惧感,促使患者身心放松、心态乐观,协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3)失眠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后常常会因病房环境、疾病困扰、药物反应、不良心理等因素产生失眠,如难入睡、睡后易醒、醒后难睡等情况,导致患者休息不好,造成其精神更加焦虑、紧张,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容易产生相应的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时间。因此,护理人员针对此情况应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如指导病房内患者统一时间休息,减少病房内外走动,保持病房绝对安静,睡前开小灯,对特殊患者可安排住单间,总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保证他们睡眠充足。(4)便秘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因患者活动量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心理焦虑紧张等原因导致患者容易产生便秘。患者出现便秘后会产生腹胀、厌食、头痛、心慌等不良症状,极易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护理人员要适时纠正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他们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粗纤维主食,少食油炸、油腻食物,每天多饮白开水,并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活动,促进胃肠排空,这些都会有效避免便秘,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痊愈出院,没有并发症产生;有效:心血管疾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少数患者有并发症;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出现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05±0.56)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6±0.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n=80)23(28.75)38(47.50)19(23.75)61(76.25)观察组(n=80)53(66.25)25(31.25)2(2.50)78(97.5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迅猛提高,同时伴随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与日俱增,病死率也随之上升,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30岁以后,要定期检测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常表现出一系列焦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和救护,容易产生相应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4]。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对自身病情认知不够,加之病痛困扰,常表现出过度紧张、害怕、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甚至不配合临床治疗和救护,使病情更加严重,不利于康复治疗[5]。因此,护理人员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干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中,笔者对16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传统护理措施,总有效率仅为76.25%,远远小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同时,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3.66±0.32)个月,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5±0.56)个月。由此可以看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生活习惯、失眠、便秘等的干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具有宝贵的临床实践意义。

总之,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技术水平,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分析和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对最终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水,温澄非,姜谧.心血管病房护理资源统筹管理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105-106.

[2]孙静.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09,22(98):523.

[3]蔡新华.老年心血管病患的护理特点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16(22):3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