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2020.6作者简介:薛增(1985.2-),男,山东省微山县人,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薛增(山东省微山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77600)摘要:猪的细小病毒病属于病毒性疾病,与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又有所不同。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为猪细小病毒,猪是本病唯一的易感动物。
猪伪狂犬病不是只感染猪,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畜禽均可感染此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正确鉴别有助于有效防治猪病。
关键词:细小病毒;伪狂犬;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近几年来,微山县猪的细小病毒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侵害母猪,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给养猪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猪的细小病毒病属于病毒性疾病,与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现将本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1猪细小病毒病病原和流行特点1.1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为猪细小病毒,猪是本病唯一的易感动物,目前还没有该型病毒感染人或其它动物的案例,病猪和带此病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可通过病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排毒,怀孕母猪可以经胎盘感染影响胎儿发育,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且常常会使感染此病的猪场连续几年出现母猪繁殖障碍现象,本病季节性不明显。
1.2猪细小病毒病的特征任何生长阶段的猪只均可以感染猪细小病毒病,但是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感染此病毒后一般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怀孕母猪若感染此病毒后症状明显,特别是初产母猪表现尤为强烈,容易造成流产,即便是母猪在怀孕过程中没发生流产现象,病猪也会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病弱的仔猪。
2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要点2.1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不同孕期的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症状不同。
2.1.1怀孕早期母猪怀孕早期(30d 前)感染猪细小病毒,会造成胚胎死亡,并且死亡的胚胎会被母体吸收,造成母猪不孕或不规则的反复发情。
2.1.2怀孕中期母猪怀孕30~50d 时感染猪细小病毒,主要是会产木乃伊胎;母猪怀孕50~60d 时感染猪细小病毒,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死胎。
猪细小病毒病病因及诊断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因及诊断预防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于诊断PPV感染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
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
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外,其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
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天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天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
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
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血清中和试验(SN)也是检测PPV抗体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
SN的特异性比HI高,但是SN 的操作较为复杂,首先要进行病毒感染力的测定,而PPV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1988年,Hohdatsu 等率先建立了PPV的ELISA诊断方法并用于检测PPV的血清抗体,我国姜永厚等(1997)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检测PPV的抗原,可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非特异性较强。
邵振华、田海燕(中国兽药监察所)用滤纸采集猪血样,加入到预先用PPV抗原处理的微孔板小孔内,进行免疫间接过氧化物酶染色试验检测PPV抗体,在2-3小时内即可观察结果。
对比试验证实比HI敏感(高7.4%),特异性更强。
就操作过程而言,该方法比HI要简单,且具有采血方式新颖、送样方便以及抗原软板可随意剪取、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优点,但该方法中抗原的保存时间有限,因此限制了该方法的普及应用。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猪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操作方法(一)材料准备1.抗原:猪细小病毒浓缩抗原2.PPV阳性及阴性血清3.被检血清:自被检猪的前腔静脉血或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
4.红细胞:按抗凝剂与血液1:4的比例心脏采集豚鼠血液,用PBS洗三次,沉积红细胞配成0.5%悬液备。
5.稀释液:用灭菌的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6.25%白陶土:取白陶土25克,置离心瓶中,加入适量1mol/L盐酸溶液,充分搅匀,2 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再加1mol/L盐酸溶液,搅匀,离心,反复洗三次,沉淀白陶土,用0.15mol/L生理盐水100毫升配成25%悬液,然后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7.2左右,高压灭菌,置4℃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7.器材:96孔U型滴定板或V型滴定板,25微升稀释棒,25微升滴管,微量振荡器,普通离心机。
(一)试验操作HA: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试验所需稀释倍数孔,每孔滴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再滴加抗原25微升,用稀释棒从第一孔开始依次稀释。
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5秒,最后每孔滴加0.5%豚鼠红细胞25微升,振荡30分钟,置室1小时判定并记录结果。
HI: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所需稀释倍数孔各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滴加被检测血清25微升,然后每孔加4单位抗原25微升,振荡15秒,置4℃13小时或室温4小时,每孔加0.5%的豚鼠红细胞悬液25微升,振荡30秒,置室温1小时判定结果。
以完全抑制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I价。
同时设已知阳性血清、已知阴性血清、不加抗原的被检血清及抗原、红细胞对照。
抗原对照亦即第二滴定,复核使用单位。
(二)判定标准及注意事项1.判定时先检查对照是否正确,唯有对照各孔准确方可证明操作和使用材料无误。
2.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判定(1)红细胞均匀的平均铺于孔底者可判为“++++”。
(2)基本上与(1)相同,但边缘有下滑皱缩者为“+++”。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影响幼年猪和生长肥大的猪。
这种病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食物传播进行传播。
幼猪和生长肥大的猪是感染猪细小病毒的高发人群。
猪细小病毒会在病毒感染的猪体内大量复制,分泌到排泄物中,通过环境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猪。
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养殖管理对预防猪细小病毒病至关重要。
二、临床症状1. 肺炎症状:猪细小病毒病毒感染后,病猪会出现肺炎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2. 腹泻: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猪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状况。
3. 发热: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4. 生长缓慢: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体重增长受到影响。
三、诊断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与一般肺炎和腹泻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来作出准确的诊断。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四、防控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猪场环境,保持猪场通风、干燥和清洁,减少猪细小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2. 严格管控动物流通:避免不合理的猪只流通,防止病毒通过猪只流通进行传播。
3. 防范外来病原输入:加强猪场的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病原的输入。
4.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度密度饲养和交叉感染,保持猪场的生物安全。
5. 接种疫苗: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病原压力。
猪细小病毒病对猪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猪场的管理和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张倩;遇秀玲;翟新验;田克恭;李晓霞;董昕欣;顾小雪;曹振;邓小雨;胡冬梅;刘奇;周智【摘要】Objectiv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ing of porcine parvovirus (PPV) bybridomas cells and their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s Two hybridomas cells were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hybridomas cells were analysed and identified by chromosome analysis, indirect ELISA, the 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 (IPMA)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methods. Results Two hybridomas cells were obtained and named 2H9 and 1F9 respectively. The chromosome numbers were between 90 to 110. Titration of the hybridomas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1:1 x 104, and titration of ascitic fluid were 1: 1 x 107, their subclasses were IgCl, IgM, belonging to kappa chain, and without cross-reaction with PRRSV,CSFV,PRV, PCV-1, PCV2 and JEV. Furthermore, the specific reaction of antibodies and PPV in PK-15 cells was confirmed IPMA and IFA. Conclusion Two anti-PPV hybridomas cells were acquired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confirmed .%目的制备猪细小病毒(PPV)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PV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并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用染色体分析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测定、亚型鉴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得到2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9、1F9,染色体数目介于90~110之间.细胞上清效价均达1:1×10(4),腹水效价均达1:1×10(7),其亚型分别为IgG1,IgM,均为kappa链.2H9、1F9单抗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I型(PCV-1)、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乙脑病毒(JEV)等均无交叉反应.IPMA和IFA检测结果显示2H9、1F9单抗均能与接种于PK-15细胞的PPV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2株抗PPV杂交瘤细胞株,证实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1)009【总页数】5页(P54-57,封4)【关键词】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免疫荧光【作者】张倩;遇秀玲;翟新验;田克恭;李晓霞;董昕欣;顾小雪;曹振;邓小雨;胡冬梅;刘奇;周智【作者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北京市朝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8;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R332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4,2024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丁希军肇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肇庆526040摘 要 猪细小病毒病是因猪细小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在规模化猪场较常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快的传播速度,对猪的健康及繁殖影响甚大。
着重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规模猪场;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控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4.0210 引言目前养猪业在畜牧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保证养猪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受到引种、环境、营养、疫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患细小病毒病的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如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公猪不育等,严重阻碍了畜牧经济的增长。
如何有效防控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成为行业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
1 病原学猪细小病毒病的致病原是单股DNA病毒属的细小病毒,该病毒直径为20~23nm,形态不一,有椭圆形、圆形、六角形,没有囊膜,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非常强,因此能够长期在粪便、土壤、污水中生存,即使在56℃的高温环境下依然能够存活48h,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猪细小病毒的活性及感染性均会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
当温度升高至70℃时2h就能够让病毒丧失感染性;温度升高至80℃时5min病毒即失去活性和感染力。
猪细小病毒病具备较强的抗酸性和碱性能力,在pH值3~9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
该病毒对紫外线及甲醛蒸汽有一定的抵抗性,需要长时间方可将病毒杀死。
该病毒对氢氧化钠、漂白粉等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被其快速杀灭。
短时间胰酶处理无法降低病毒感染性,甚至会增强其感染力。
细小病毒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也非常强,即使在-20℃的环境下毒力也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1]。
2 流行特点细小病毒病可发生于任何猪,患病的母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患病后可将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腹中胎儿,流产母猪所产下的死胎以及胎衣、羊水等,均含有大量病毒,是重要的传染源。
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特点及预防
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特点及预防作者:邓翔官丁明罗尚永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21年第23期摘要:养猪场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多,病毒的危害将会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猪细小病毒会侵害母猪,损坏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母猪不孕不育或者出现死胎流产的情况。
为保证猪的健康成长,需要做好猪细小病毒的诊治与防范工作。
该文主要论述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特点、病理变化及疾病诊断,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发病特点;病理变化;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30Characteristics of 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 and Its PreventionDENG Xiang1,GUAN Dingming2,LUO Shangyong3(l.Yanna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Aquatic Station,Yong'an City,Yong'an Fujian 366000,China;2.Yong'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Yong'an Fujian 366000,China;3.Yong'an Ansha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Aquatic Station,Yong'an City,Yong'an Fujian 366000,China)Abstract: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pig farm increase gradually,the harm of viru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ig farm. Porcine parvovirus can damage sows,damage their reproductive systems,and cause infertility or stillbirth in sows.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pigs,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orcine Parvoviru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ology,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isease diagnosis of Porcine Parvovirus,and puts forward preventive measures.Keywords:porcine parvovirus,disease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disease diagnosis0引言豬细小病毒是养猪行业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会在全国不同区域出现患病情况,并且逐渐呈现出了区域性流行的特点,对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养猪技术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
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
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1、患病症状这种病毒主要攻击成年猪的生殖器官及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精子,对于胎盘中的仔猪主要攻击仔猪的肝、脏、肺,以及生殖器官,不但具有很强的致命性还有很高的感染性。
患有此种病毒,对于成年猪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过了数个月之后成年猪也会发生明显的特征反应,母猪表现为不孕不育,子宫溃烂,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死亡。
公猪表现为性欲底下,身体不适,严重将会导致死亡。
对于胎盘中的仔猪,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流产,生出死猪、畸形胎、病猪或生理虚弱的仔猪,有些猪在生出不久就夭折,还有出现木乃伊的现象。
只有少数猪在生出之后才能免于一死,幸运存活,绝大多数猪都难逃厄运,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诊断猪患上细小病毒的可能性总会存在,为了及早发现患病猪,应该经常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以防病毒在猪群内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经常用到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包括了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了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这些技术在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最大的受害者是繁殖母猪,如果患有此病,将会引发繁殖母猪滑胎、流产、不孕、生产弱胎或者是畸形胎等状况,毫无疑问,这肯定也会极大地影响生猪养殖的整体效益,同时对于整个养猪行业也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危害。
分析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发现,其在猪繁育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最为明显,如果猪只患了此病症,将会让生猪品质越来越低,生猪总数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影响到猪肉的市场供应状况。
猪细小病毒病,会借助于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比如胎盘、空气等都是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路径,患有此病的母猪,生下的小猪仔,体内也会长期携带病毒,这肯定也不利于小猪仔的生长,所以,猪只养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工作。
一、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征猪细小病毒就是该病的病原体,猪细小病毒具体包括弱毒株、强毒株两种,就弱毒株而言,它会感染健康的猪,同时还会在猪只体内发生免疫,但是,它不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强毒株不但能导致猪只发生毒血症,同时也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最终将会导致死胎。
猪细小病毒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它可以在超过50℃的高温环境中存活长达数天,但是,在80℃的环境中,它只能存活5分钟,pH值的变化也不易对其产生影响,且不易被一般性质的消毒液消灭,需要长时间使用乙醚、甲醛等消毒剂才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再就是,如果使用1%~5%的NaOH溶液,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将其消灭干净。
二、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1、流行病学特征猪细小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有种公猪、患病母猪,通常来讲,和后备母猪相比,经产母猪患得该病的几率要小很多,死胎、新生猪仔、子宫分泌物等等都携带病毒,这会大大增加病毒扩散范围。
就猪细小病毒而言,它的传染和猪的年龄、种类都没关系,不管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都很有可能引发病毒感染,水、饲料等也都很容易被污染,它们被污染后,也成了该病的传播路径,甚至有时还可通过口鼻传播,感染猪细小病毒之后的母猪,它的所有排泄物中均携带猪细小病毒,所以,病猪猪舍,成了病原体的主要扩散地点,有的时候,甚至是过去了好几个月以后,仍然有猪细小病毒存活,就算是严格的消毒措施,也不能保证100%将猪细小病毒消灭。
猪细小病毒病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13
临床症状
• 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 异。 • 哺乳仔猪最为敏感,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 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100%,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拉稀、发抖、运动不协 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 最后昏迷死亡。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15
病理变化
妊娠初期(1-70日龄)感染胎儿出现死
亡、木乃伊化、骨质溶解、腐败等病理变 化,母猪流产,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变化, 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 大多数死胎、死产、弱仔皮肤皮下充血或 血肿。 胸膜腔积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渗出液。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16
病理变化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26
灭活疫苗
细胞培养的病毒用福尔马林、乙酰乙烯
亚胺等灭活,加入佐剂制成灭活疫苗。 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27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6
病毒的血凝性
PPV能凝集鼠、豚鼠、鸡、鹅和人O型红
细胞。 55℃经30min加热处理病毒凝集红细胞的 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75 ℃以上,病毒 的血凝价几乎全部消失; 弱酸性到中性的介质适于血凝特性的保 持。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7
病毒的培养
病毒感染后主要症状表现为母源性繁殖
失能,感染母猪可重新发情而不分娩或 只产少数仔猪、大部分死胎、弱仔、木 乃伊胎等。怀孕中期胎儿死亡后被母体 吸收,唯一可见母猪腹围减少。在同窝 仔猪中有木乃伊存在时,可使怀孕期和 分娩间隔延长,易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 仔猪死亡。
猪细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A i a Hub n r n e d S in e nm l s a d ya d F e c c e
2 1 3 ( :6 — 6 0 0, l 8) 1 1 1 2
猪细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孙 运 华
( 安徽 省砀 山县 畜 牧 兽 医 水 产 局 , 徽 安 砀 山 2 5 0 ) 3 30
1 0d可 见 特 征 性 C E. 始 细 胞 中 出现 弥 漫 性 颗 粒 , 而 细 P 开 继
清, 过滤 除 菌 、 分装 ,2 一 0℃条件 下保 存备 用 。③ 兔抗 猪 IG g
荧 光抗 体 ( 品化试 剂 )④ 阳性 对 照 : 商 。 已知 的 P V感染 细胞 P
培 养 盖玻Biblioteka 片 , P V高免 血 清 (:0 感 作后 , 加 P 1 ) 4 经洗 涤 , 加 再
病提 供参 考 。
关 键 词 : 细小 病 毒 : 猪 实验 室诊 断
中图分 类号 : 8 8 8 . ¥ 5 . 5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顺 序 编 号 :6 2 5 9 ( 0 0 0 - 1 1 0 1 7 — 1 0 2 1 )8 0 6 - 2
1 病 料 的 采 集 和 处 理
置一 0℃保存备用 。@P V高免血清的制备: 2 P 选用 4 月龄的
健 康仔 猪 , 血检 , 效 价在 1 0以下 , 经 HI : 2 首免 用 P V浓 缩病 P 毒, 口服 和滴 鼻剂 量分 别 为 2 L和 1 L; 2次免 疫 , 0m 0m 第 肌 肉注 射 2 0mLP V浓 缩病毒 ;三 免在 后 海穴 注射 5mLP V P P 浓缩 病毒 ; 四免在 耳静 脉注 射 1 LP V浓缩病 毒 。在 末次 0m P 免疫 后 1周 采血 . 效 价 达 11 2 由颈 静脉 采 血 , HI : 4, 0 分离 血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
健康养殖·防控2020.16 畜牧业环境67摘 要:猪细小病毒病(PPI)是一种广泛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猪细小病毒(PPV)。
该病毒具有高度稳定性,可引起持久感染,一旦传入猪场,难以净化,且易与其它病毒引发混合感染,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危害较大。
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PPI的诊断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限制此病的发生和传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预防1 病原学特征PPV是一种DNA病毒,病毒基因为单链DNA,约含有5200个碱基对。
PPV耐高温能力较强,对消毒剂、酶和pH值具备较强的耐受力。
56℃加热48h,70℃加热2h 仍具备感染力。
80℃加热8min丧失感染力,4℃时,可长期保持活力。
消毒剂乙醚、三氯甲烷不能减低其毒力,甲醛蒸汽、紫外线须长时间作用才可灭杀该病毒,通常使用0.5%漂白粉液、2%烧碱液灭杀该病毒。
该病毒血清型单一,可在细胞核内繁殖,出现核内包涵体。
PPV具备血凝性,能凝聚多种红细胞,且豚鼠红细胞敏感度最高。
能在PK15细胞内生长,并使细胞产生病变,出现固缩、圆化和裂解。
2 流行病学特征1966年Mary和Mahne使用猪肾原代细胞培养猪瘟病毒(HCV)时,发现该病毒,并被确定为DNA病毒。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众多国家发现该病毒传播,分离到该病毒,或检测到其抗体。
1982年潘雪珠等在上海首次分离到PPV,为国内首次发现该病毒,随后全国各省分离到此病毒。
PPI在全世界各国普遍发生,分布广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母猪交配、产仔季节多发。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带病猪及被污染的圈舍。
PPV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猪的粪便、尿液及分泌物等排泄物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由怀孕母猪传染胎猪,可损伤胎盘及胎儿组织器官,造成死胎、木乃伊胎。
患病猪可长期排毒,该病毒耐受力强,可在污染的圈舍保持传染性4个月以上。
本病毒对青年猪、青年母猪,尤其对初次妊娠母猪感染性强。
简述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
简述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猪细小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类健康的病原体,能够引起猪的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症状。
该病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有效地检测猪细小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主要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检测、ELISA技术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为猪细小病毒的快速检测提供有力支持。
还有一些新兴检测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为病毒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猪细小病毒检测领域的研究情况,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猪传染病,能导致猪群集体发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研究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及早发现和准确检测猪细小病毒,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帮助防疫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研究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可以提高疫情的监测水平,加强对潜在疫情的预警能力,有利于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研究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对于提升养殖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帮助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病毒检测方法病毒检测方法是研究猪细小病毒的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CR技术检测、ELISA技术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和新兴检测方法。
PCR技术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细小病毒的存在。
通过PCR技术可以扩增病毒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ELISA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来间接或直接检测猪细小病毒的存在。
简述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
简述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引起猪繁殖性和呼吸性综合征的病原体,会给猪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研究猪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
以下是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的简述:1. 传统病毒学检测方法:最早用于猪细小病毒检测的方法是传统病毒学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观察、组织培养和病毒鉴定等。
这些方法的操作复杂,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2. 病原学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使用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病原学方法来检测猪细小病毒。
这些方法准确性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并能对病毒进行定量分析。
这些方法还可以检测不同基因型的猪细小病毒,有助于监测病毒的变异和流行病学调查。
3. 免疫学检测方法:除了病原学方法外,免疫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猪细小病毒的检测。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电镜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或病毒抗原来进行病毒的诊断。
相比于病原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并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检测。
4. 基于新技术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不断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猪细小病毒的检测。
基于纳米技术的检测方法,可以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来提高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还有一些基于免疫传感器、微流控芯片和基因芯片等新技术的检测方法也被应用于猪细小病毒的检测。
猪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在传统病毒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病原学和免疫学方法,并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在提高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及时监测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猪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还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动物传染病学)猪细小病毒病
实验室诊断
➢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培养鉴定、PCR、荧光 抗体染色检查等。
➢ 血 清 学 诊 断 : 血 凝 和 血 凝 抑 制 试 验 、 SN、 ELISA、琼扩、补体结合试验等。
➢ 鉴别诊断:注意与PRV、乙脑、蓝耳病、布病 等鉴别。
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疾病 母猪症状 胎儿年龄 胎儿及胎盘病象 诊断
感染途径:除了胎盘感染和交配感染外,还可通 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 别的猪都可感染。
猪细小病毒流行特点
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大多数猪都感 染,其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8~29%, 11~16月龄阳性率80~100%,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可连续几 年内持续发病。
隔2~3周。 ➢ 经产猪通常抗体水平高,不必要接种,但在清
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交配后一段时间。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和胎猪死亡率可达80~100%。妊 娠期55天前感染可产生免疫耐受,感染胎儿出生后无抗体, 终生带毒排毒。
4.症状与病变
仔猪和母猪自身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形 式,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 胎和流产等不同症状。
PRRSV
发热、不吃, 任何年龄,通 皮肤发红发绀 常是相同年龄
脐带动脉坏死炎症、 水肿
病毒分离
细小病毒 感染
无
胎儿常在不同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再吸收,木 乃伊胎常见,死胎, 胎盘紧裹胎儿
病毒分离
伪狂犬
轻度到严重打
胎儿炎性坏死区,
喷嚏,咳嗽, 胎儿常在不同 木乃伊胎,死产。
不吃,呕吐,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吸收,坏死
猪细小病毒及其鉴别诊断
猪细小病毒主要由两种结构蛋白组成,即VP1和VP2。其中VP1位于病毒粒子表 面,负责与细胞受体结合;VP2则嵌入病毒粒子内部,维持病毒粒子稳定性。
病毒基因组与复制
病毒基因组
猪细小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DNA,长度约5kb,编 码3个主要蛋白,即NP、VP1和VP2。
病毒复制周期
猪细小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和组装释放五个阶段。在吸附阶段,病毒粒子通过 VP1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注入阶段,病毒粒子 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脱壳阶段,病毒粒子在宿主细 胞内脱去蛋白外壳;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利用宿主细 胞资源进行核酸和蛋白合成;组装释放阶段,新合成 的病毒核酸和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 并释放。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猪细小 病毒等跨国传播的动物疫病挑 战,推动全球养猪业的可持续 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猪血清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该方法可 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等方法,对病猪组织或分泌物中的病毒核 酸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毒定量分析。
要点三
疫苗研制与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反向遗传学方法 ,成功研制出猪细小病毒疫苗。疫苗 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细小病毒的传 播和流行,降低了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 作用
进一步揭示猪细小病毒与宿主 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 及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的策 略,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 发提供理论依据。
一株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摘要:2020年从黑龙江省某猪场的流产胎儿采集病料,经预处理后,接种猪肾原代细胞,能产生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经过血凝活性、病毒含量、荧光抗体检查、电镜观察、分子生物学等项测定,证明分离的病毒为猪细小病毒(PPV )。
该病毒的HA 效价≥1:256,TCID 50≥107.0,呈PPV 特异性荧光,电镜观察到呈六角形或圆形、无囊膜、直径20nm 左右的病毒粒子,可以被PPV 特异性抗血清中和,PCR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一条445bp 特异性电泳条带,并与7909株相符。
对其进行了VP2基因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2基因片段与其它PPV 毒株的V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8%以上。
其与NADL-2株和China 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毒株耐热,对胰蛋白酶有抵抗力,对乙醚、氯仿不敏感,pH 3~9,病毒稳定,该毒株纯净,无外源病毒污染。
本研究为该病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分离;鉴定一株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孙心,梁宛楠*(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4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8.050收稿日期:2023-03-29作者简介:孙心(1977—),女,动物医学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测,动物疫苗应用等工作。
E-mail:***************。
*通讯作者:梁宛楠(1987—),女,动物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测,动物疫苗应用等工作。
E-mail:139****************。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很早就被世界各国所证明[1,2],1983年,我国在上海首次发现猪细小病毒感染,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鉴定[3],后来侯世宽等[4]和李宝启等[5]也报道在吉林和黑龙江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目前在我国已有较多猪场存在该病。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控
摘要: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类传染病。
该病在我国很多猪场广泛存在,造成大量的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使广大养殖户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趋势,掌握该病科学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本文对最近几年来我国猪场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兽医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诊断;综合防治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控文新吾(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衡阳421411)收稿日期:2023-03-28作者简介:文新吾(1974.05—),男,湖南衡东人,本科,中级兽医师,从事畜牧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并列成为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三种重要繁殖障碍类传染病。
该病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后,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PPV )在我国多个省份的猪场普遍存在,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相当高,检出率可达85%,严重阻碍了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1]。
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猪场流行的细小病毒毒株主要为PPV1,虽然PPV2~PPV27在猪群中普遍存在,但是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等尚未明确。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PPV2在育肥猪中的检出率较高,在小于9周龄的仔猪中检出率最低[2]。
目前,感染细小病毒病的猪群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进行疫病防控。
为使广大养殖户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趋势,掌握该病科学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本文对最近几年来我国猪场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兽医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1病原学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成员,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直径约为28nm ,由60个VP1/VP2结构蛋白组成,其中VP2和VP1分子分别占90%和10%,VP2具有抗原特性以刺激宿主免疫反应,在PPV 感染过程中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入核和成熟病毒粒子的组装。
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与防治要点
相比抗体检测,PPV病原检测具有快速、准确、敏感性高等特点。因为PPV的感染特点,猪场发现 疾病的时间多在感染后1个月以上,因此,母猪分泌物和血液不是病原检测的合适样本。不过,发 病母猪流产胎儿的各脏器组织都可以用于检测,一般建议采集死亡胎儿的肝脏、肠道、肺脏组织, 而不仅仅是胎儿表面分泌物,采样时最好选择长度在16cm以下的死胎或者同窝存活的弱仔。当选择 木乃伊胎进行检测时,需要考虑假阳性问题,假阳性原因:(1)胎儿死亡,组织自溶被母体吸收; (2)母猪感染产生的针对性抗体进入到自溶组织中中和病毒,降低病毒含量。此外,对于繁殖障 碍疾病,因为疾病发生时并非所有仔猪都一定会受到感染,为了防止漏检,采样仔猪数量应该有要 求,采样仔猪数占整窝仔猪数的1/3以上,例如总产仔数为15头,则应至少采集5头仔猪的样本。
PPV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被报道,1980年以后,国内专家学者从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陆续分离 到病毒。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无囊膜,对环境抵抗力很强,90℃干热短时间内不能灭活病 毒;70%酒精、0.05%季铵盐、2500ug/L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也不能灭活病毒;杀灭病毒时往往需要 选择乙醛和高浓度次氯酸钠(25000ug/ L)以及7.5%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无论免疫疫苗与否,几 乎80%以上猪场都可以监测到PPV的存在。在一点式猪场,人们还发现未免疫疫苗的肥猪,血清抗 体阳性率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同时感染猪只可以通过分泌物持续排毒。猪只一般在感染 病毒后3~4d开始排毒,排毒持续时间长达42d,其中前2周的排毒量最高。感染猪只血清抗体转化 在第6天后可以检测到,第14-21天抗体达到峰值。尽管如此,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即使是已经获得 抗体的母猪也不能完全阻止感染和排毒的发生,尤其当抗体值不高时更加如此。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高滴度抗体可以阻止病毒感染,而低滴度抗体则不能阻止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235·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7期摘要:猪的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表现为猪的繁殖障碍为特征,其主要特征为胎儿和胚胎的感染和死亡,而母体通常并表现不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全国各地饲养的猪群中该病存在普遍性,绝大多数的猪场呈现地方性流行。
关键词:细小病毒;繁殖障碍;特征1 病原引起该病的病原为猪细小病毒。
在1967年Cartwright和Huck 从流产母猪的胚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能凝集血红细胞的病毒,经鉴定,由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命名为猪细小病毒,该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
成熟的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立体对称,具有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直径约20 mm,核酸型为单核DNA型。
本病毒来源于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猪肾、猪丸细胞等以及传代细胞如PK15、ST、IBRS2等细胞上都能生长繁殖PPV的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
许多细胞碎片仍然相互黏附,使受感染细胞外形不整,出现核内包涵酒体。
当培养物中多数细胞处于分裂周期的S期(即DNA合成期),或在制备细胞悬液时加入病毒(同步接触),病毒可获得复制所需的细胞源性DNA聚合酶,有利于病毒增殖,并可出现CPE。
可用免疫荧光技术查出受感染细细胞中的病毒抗原。
受感染的细胞培养物有轻度的吸附红细胞的现象。
该病毒对热、酸碱均有较强的抵抗力。
对pH适应范围很广。
能耐受70℃ 2 h,但80℃经5 min热则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
2 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播途径,既可水平传播又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本病毒猪是已知的而且是唯一易感染动物,不同的品种、畜龄以及不同性别的猪均是该病的易感动物。
被污染的圈舍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本病毒的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的该病病毒。
被感染种公猪也是本病非常危险的传染来源,公猪的精液、精索、性腺都可分离出病毒,染病的种公猪通过配种时易传给易感母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http://442325516@ shmilydgjad@猪细小病毒的鉴定杜桂娇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摘要: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
首先发现猪细小病毒(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并相继从一些正常的猪肾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2nm一23nm的病毒粒子,经核酸鉴定为DNA【2】。
PPV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5.8】,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流产及病弱仔猪。
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PPV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大量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Hallauer等(1960~1971)从43株人传代细胞系中分离出38株细小病毒,其中大部分与PPV有共同抗原关系[l]。
Cartwright和Huek(1967)【2】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PPV,首次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通过血清学鉴定证实,所有上述分离毒株,包括从一些传代细胞系中分离的类似病毒均与PPV同属一型。
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其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很多国家均有本病的报道。
我国也报道有本病的发生,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也相继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1、细小病毒概述1.1病原学细小病毒(PPV)是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
PPV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nm,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
存在方式为完全病毒粒子和空壳病毒粒子,在氛化艳中的浮密度为1.30g/ml~1.39g/ml【3】,沉淀系数为105S。
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且与其他病毒不早现交叉反应,能使培养细胞产生病理变化(cytopathic effect CPE)【4.5】。
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Cartwright等(1967)报道【2】:PPV在56℃ 30min加热处理时,无论病毒的传染性还是凝集红细胞的能力都无明显改变,能耐56℃48h或70℃ 2h,但在80℃经5min加热,感染性和血凝活性都丧失。
Mayr和Bachmann 等(1968)【6】研究表明:病毒在4℃极为稳定,对乙醚、氛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PPV,2%戊二醛则需要29min,3%甲醛需耍lh,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PPv。
病毒组织培养液在pH 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20℃及-70℃以下保存1年以上其感染效价和血凝性都不减弱。
PPV能凝集豚鼠、大鼠、人“O”型、猴、小白鼠、鸡和猫的红细胞,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和猪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红细胞来源的动物年龄以及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素和抑制素是否处理都是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主要因素【7】。
1.2流行病学1.2.1传染源 PPV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除了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外,受感染的大鼠是PPV的另一个传染源。
Mengeling等(1978)【8】和Thaeker等(1981)【9】从屠宰场的怀孕母猪的子宫中取出胎儿进行PPV检测,结果发现感染PPV的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内排泄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荧光抗体检查病毒主要分布于猪体内一些增生迅速的组织,如淋巴发生中心、结肠固有层、肾间质、鼻甲骨膜等。
PPV抗体阳性猪中30%~50%是带毒者。
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
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
被感染公猪的精细胞、精囊、附睾和副性腺都可分离出病毒,配种时易传染给母猪。
1.2.2传播途径 PPV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
PPV除经过胎盘感染和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公猪、育肥猪、母猪主要是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感染PPV的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在本病发生后的猪场.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断出现生殖失败。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猪在感染PPV 1~6天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周~2周后通过粪便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7天~9天后可测出HI抗体,21天内抗体滴度可达1:15000,且能持续数年。
Mengelinsh和Paul等(1984)【10】报道:污染的猪舍,在病猪移出后空圈4个半月,经一般方法清扫,当再放入易感猪时仍可被感染。
1.2.3易感动物猪是PPV已知的唯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
据报道,在牛、绵羊、猫、豚鼠、小鼠和大鼠的血清中也存在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阳性率高于阴性猪场的鼠类【11】。
1.3发病机理猪细小病毒感染母猪后,能紧紧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带的外表面,同时部分猪细小病毒能穿过透明带进入卵细胞。
感染1~6d后可产生病毒血症,1~2周后随粪便排出病毒。
猪细小病毒还能使母猪的黄体发生萎缩,使之失去正常抑制排卵和分泌孕酮的功能,危及母猪体内的胎儿,造成流产、死产或产木乃伊胎和恢复发情周期。
一般认为母猪妊娠70 d内感染猪细小病毒会造成胎儿死亡,胚胎被重吸收和木乃伊化,死亡率可高达80 ~100%,但妊娠后期的胎儿已具有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能力,因此妊娠70 d后感染猪细小病毒,胎儿不会死亡,但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的仔猪可能终生带毒和排毒。
1.4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能发现病毒的存在。
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
在怀孕30~50d内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
怀孕50~6Od感染时多产死胎。
怀孕70 d感染母猪常出现流产症状。
母猪在怀孕中后期受感染后也可发生经经胎盘的感染,但此时胎儿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常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怀孕70d后,大多数胎儿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但这些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2.12】。
当怀孕早期胚胎受感染时,病毒在子宫内传播可能较不常见,因为胚胎死亡后可被母体迅速吸收【13.14】而有效地清除了子宫内的传染源。
此外,本病还可引起仔猪瘦小体弱,一部分仔猪有腹泻、皮炎等表现;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症状个别母猪体温升高,后躯不灵活。
对公猪的精子活力和性欲没有明显影响。
1.5病理变化病理学变化主要取决于在妊娠胎儿感染病毒的不同阶段。
胎儿没有免疫力之前感染PPV,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不完全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组织学病变为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
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
胎儿对PPV具有免疫反应能力后再受到感染时,不产生病变。
镜检观察,可出现内皮细胞肥大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
受感染的死胎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上可见到脑膜炎的病变,以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增生形成血管套为特征的变化,是其最重要的病理变化。
2、诊断方法当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及病弱仔猪【15.16】等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其他证据可认为是一种传染病时,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病的可能性。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验。
2.1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鉴定【17】是最早应用PPV抗原检测的技术。
一般选用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长度小于16cm)的内脏作为病毒分离材料。
目前用荧光抗体技术来检验细胞培养物中是否分离到病毒。
但大于70d的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不宜送检。
因此时它们的组织内已存在病毒抗体。
从而干扰病毒的分离,影响检测结果。
2.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该方法是检测PPV较为经典的方法。
HA可用于检查组织提取物中的病毒抗原,而HI试验用于感染后的抗体检查,HI试验只能证明有PPV感染,但不能证明是否新近感染。
通过检查双份血清可证明是否新近感染。
该方法虽能快速、大量的诊断。
但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
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2.3 血清中和试验(SN) SN是最经典、传统的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中和抗体,它特异、敏感。
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此方法HI敏感。
但操作比较复杂,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
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快速、简便、敏感。
李斐等将含猪PPV VP2【18】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质粒PET—VP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抗原。
初步建立P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Qing L等为了区分PPV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的猪只。
建立一种通过检测NS1非结构蛋白的 ELISA方法。
血清检测表明,那些自然感染猪群的血清能与建立的NS1-ELISA 很好的反应,而那些来源于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的血清并不能与建立的NS1-ELISA起反应。
建立的ELISA方法能很好的区分PPV野毒感染与灭活疫苗接种病毒。
2.5 乳胶凝集试验(LAT) LAT是用聚苯乙烯乳胶颗粒致敏PPV抗原来检测血清。
LAT与HI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上的现场检测。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所检测的抗体主要是IgM,因此只能用于疾病的定性诊断。
不能进行血清抗体滴度的监测。
2.6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该方法可直接镜检胎儿组织冰冻切片。
也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病毒抗原也可以在病毒培养过程中,检查接种病毒的单层细胞,较HI敏感,是一种特异性强、检出率高且快速的诊断方法。
但是用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组织病料中的PPV抗原时,因病毒粒子小,检出率较低。
为提高检出率,用猪PPV高免血清与胎儿组织中PPV抗原形成特异的反应。
再加兔抗猪IgG荧光抗体,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19】。
2.7 PCR检测技术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方便,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Wilhelm S等利用SYBR Green标记建立起检测PPV的实时定量PCR,该方法通过扩增 VP2基因并以猪的c-myc基因为标准,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实验表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