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温州市瓯海分区规划--三溪片规划说明
第一章前言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1.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1.进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3.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4.城市化必要性、进程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1.瓯海区调整后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2.瓯海区发展战略研究结论:强化中心、扩展两翼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开发建设模式:绿色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3.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故需编制瓯海区分区规划。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0.12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1.075.温州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6.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01.027.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01.058.瓯海区1999年统计年鉴,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9. 瓯海区三溪片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娄桥、潘桥、郭溪、瞿溪四镇,共42村,总面积约158.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
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项目主持人:陆化普项目参加人:陆化普袁虹王超张鹏邹难胡明伟郑为中王建伟赖孝荣一、项目背景1.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研究现状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由若干种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共同承担着枢纽所在区域的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相关作业等运输任务。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它所依托的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因此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主要是站在联系国家级交通网,服务于区域交通网的层次,以综合交通枢纽所依托的城市为对象,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内最优的交通运输场站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并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构成和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特性、工程特性、发展历程、适应范围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既有牵制又有补充,很多因素难于量化,使得综合运输体系各个层次上的规划(交通网络、枢纽、线路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加之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还要受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性质和城市格局的约束,因此要把几种交通枢纽的规划完全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在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规划中,主要采取在一个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对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进行专门规划的做法。
这种规划模式容易造成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和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导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互相矛盾,极不利于整个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
2.温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进行温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必要性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下辖2市(乐清市、瑞安市)、3区(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6县(平阳县、洞头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718万人。
温州是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王炳樑、温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
王炳樑、温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城乡建设城市规划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6【案件字号】(2020)浙行终65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马良骥张榆李竺娉【审理法官】马良骥张榆李竺娉【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王炳樑;温州市人民政府【当事人】王炳樑温州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王炳樑【当事人-公司】温州市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王静北京中师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王静北京中师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王静【代理律所】北京中师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王炳樑【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本院观点】上诉人王炳樑以其享有合法权利的土地、房屋在涉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范围内为由,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因不服被上诉人温州市政府作出的78号复议决定而提起本案诉讼。
【权责关键词】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合法违法拒绝履行(不履行)复议机关合法性行政复议驳回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听证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更新时间】2022-09-23 21:23:38王炳樑、温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20)浙行终652号上诉人(原审原告)王炳樑,男,1969年3月1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委托代理人王静,北京中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温州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绣山路某某。
法定代表人姚高员,市长。
委托代理人陈秋晨,温州市行政复议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林悠然,温州市行政复议局工作人员。
王炳樑诉温州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温州市政府)规划行政复议一案,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2月20日作出(2019)浙03行初660号行政判决。
王炳樑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
温州发展现状2022
温州发展现状2022温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的第四大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
温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地方,素有“东南小巨人”之称。
以下是对温州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温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温州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温州成为全国最为典型的私营经济之一。
温州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农业县城,迅速崛起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温州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商业文化影响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二、产业结构温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以鞋业、服装、皮具、五金等为主导,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
温州鞋业以及服装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文化建设近年来,温州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温州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温州商人的商业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温州还注重培养文化人才,提倡创新和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使温州的文化建设更加繁荣。
四、城市建设温州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和环境整治工作不断进行。
温州的公共交通发达,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同时,温州还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商业综合体和大型购物中心,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需求。
五、科技创新温州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温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温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不断涌现,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金融业发展温州金融业也在快速发展。
温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服务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温州的金融机构不仅服务于本地企业,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金融业务。
总体来说,温州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以及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过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章总则根据《中华⼈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 2003~2007年中期 2008~2012年远期 2013—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本中粗体字条⽂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为,应依法进⾏查处。
本规划⾃浙江省⼈民政府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城市发展⽬标总⽬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业、商贸、⾦融、港⼝、旅游城市,实施“⼀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步加强⽣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到规划期末国内⽣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流⼤城市的相应⽔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业化⽔平达到国内先进⽔平,确⽴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规范化、法制化⽅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 交通、公⽤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民⽣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的全⾯发展为核⼼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与⾃然和谐共存的⽣态环境,社会风⽓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明程度显著提⾼。
杨府山——七都岛分区规划说明书
序言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温州人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自强不息,大胆探索,不断突破。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经过十五年的第一次创业,又经过五年的第二次创业,温州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按照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的总体部署,温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相继竣工,一批优雅别致的城市住宅小区先后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的城市配套工程陆续落成,整个城市形象已经大为改观,现代化都市气息日益浓厚。
今年8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温州市对全市实施了新一轮的辖区行政区划。
鹿城区新的行政区划将七都镇等若干乡、镇、居委会并入,使之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社会经济基础。
鹿城区新的行政辖区面积294.0平方公里,是温州市发展最早、建成度最高的地区,是温州市多年来城市建设在探索中飞速发展的缩影。
随着该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膨胀,不断突破规划的控制规模,土地过度开发、道路拥挤、公共设施短缺、市政设施不堪负荷,已给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负面影响。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辐射浙南、闽北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新温州的战略目标,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转向新区的集约开发及已建成区的整理工作。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温州市总体规划又将中心城区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对杨府山·七都岛片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这些新的情况,使杨府山·七都岛片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将发生重大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编制杨府山·七都岛片区分区规划,需要尽快在分区规划这样一个中观层面上对杨府山·七都岛片区的整体发展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控制总量、疏解人口、缓解交通、完善配套,提高整体环境质量水平,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温州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有效地指导下层次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此,温州市规划局于2001年9月下旬委托我院与温州市规划院合作编制杨府山·七都岛片区分区规划。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市产业布局规划课题组成员顾问:金凤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召集人:卓高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组长:蔡永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副组长:祖新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处长王钢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俞洪新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顾问成员:姜永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师善武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高文芳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王仲锋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雪明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目录一、产业布局现状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三、产业总体布局四、农业布局五、工业布局六、服务业布局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附表一: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附表二:市产业布局用地表附表三:市农业布局表附表四:市工业布局表附表五:市服务业布局表2007-11-01 20:51:32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浏览次数:125字号:【大中小】市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一)陆域资源条件我市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
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省为23.2% )。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简要概括温州的近几年发展情况
简要概括温州的近几年发展情况1.引言1.1 概述温州市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
近几年来,温州市在经济、城市建设、教育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温州市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积极推动工业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温州的制造业实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此外,温州市还注重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服务业的比重。
这些举措为温州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温州市致力于推进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更加重视,温州市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发展潜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温州市加大了对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投入,建设了一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现代化设施,提高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温州市还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领域。
在教育方面,温州市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投入,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
在科技创新方面,温州市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并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推进。
总之,近几年来温州市在经济、城市建设、教育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的支持。
展望未来,温州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教育与科技三个方面来概述近几年来温州的发展情况。
具体而言,正文部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温州工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的情况。
在工业发展方面,我们将着重介绍温州市的传统产业的变化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村民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村民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15•【字号】温政发[2004]73号•【施行日期】2004.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村民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温政发〔2004〕73号)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的审批和管理,切实解决市区农村村民住房困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保持社会的稳定,结合本市实际,就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根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求,市区农村村民危房改建和村民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按一级控制区、二级控制区、三级控制区三种区域分类办理。
(一)一级控制区范围:1.规划明确划定近期建设范围和规划道路红线、规划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控制范围。
2.翠微大道以东、瓯江以南、茅竹岭以西、瓯海大道以北区域。
3.灵昆大道以东、瓯海大道以南、永强大道以西、镇标路以北区域。
4.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规划范围、瓯海中心区规划范围、七都岛。
(二)二级控制区范围为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成区范围内除一级控制区以外的区域。
(三)三级控制区范围为温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内除规划建成区以外的区域。
二、市区农村村民危房,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D级的,按如下规定审批和管理。
(一)一级控制区范围内一律原拆原建。
已纳入旧城(旧村)改建年度计划范围内的,由旧城(旧村)改建业主单位先行组织拆迁安置。
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规划范围的,要根据生态园规划,严格组织实施。
(二)二级控制区范围内以原拆原建为主。
住房困难户在规划许可的条件下,可拆扩建至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内,建筑层数不得超过4层。
(三)三级控制区范围内,在规划许可的条件下,可拆扩建至人均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内,非公寓式的房屋建筑层数不得超过5层。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18〕89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18〕8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加强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8月24日加强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大建大美”工作部署,加强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区域的规划编制和管理。
第三条温州市瓯江沿线开发建设指挥部协调领导瓯江两岸规划管理。
温州市规划局负责市本级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具体工作以及瓯江两岸规划的统筹管理。
乐清市、永嘉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业务上接受温州市规划局的指导。
第四条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区域,西起山福镇,东至灵昆岛,岸线长约60公里,两岸纵深约300至1000米,陆域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不含历史文化名城1.4平方公里)。
具体范围由乐清市、永嘉县以及各区(功能区)会同温州市规划局提出方案,报温州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
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核心区范围,西起东瓯大桥,东至规划七都三桥,岸线长约15公里,包括一环(40公里滨江交通景观环)、两岛(江心屿和七都岛)、三片(滨江商务区、状蒲片和三江片)。
因城市发展需要调整瓯江两岸统筹规划管理区域范围的,由县(市、区、功能区)提出申请,温州市规划局审核,报温州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
温州市域铁路客运S1线项目情况说明
温州市域铁路客运S1线项目情况说明一、项目概况、规模和技术标准1、线位情况温州市域铁路客运S1线西起南过境线南侧潘桥动车停车场,东至半岛二站,串联瓯海中心、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瓯江口新城,并预留向洞头延伸条件,线路全长51.9km,其中潘桥动车停车场至叶焦路段位高架线,叶焦路至瓯海大道段为地面线,瓯海大道至南塘大道段为高架段,南塘大道至温州站东侧200米处为地面线,温州站东侧至茅竹岭隧道均为高架线,茅竹岭隧道以东至滨海大道与纬三十路路交叉口为地下线,滨海大道至灵昆岛环岛南路为高架线,环岛南路至灵昆大道为地面线,灵昆大道以北均为高架线,其中地下线13.38km,地面线4.06km,高架线34.46km。
线路主要参数:铁路等级为I级,正线数目为双线,速度目标值,120km/h(局部地段限速),正线线间距4.0m,最小曲线半径为一般地段800m、困难地段700m,限速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和速度时间曲线模拟确定,最大坡度为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30‰。
2、用地情况项目总用地面积需349.41公顷,其中项目线位用地面积为114.41公顷,停车场及牵引变用地面积60.82公顷,车站配套设施用地约127公顷(包括梁场临时用地,需要在站点周边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中落实),拆迁安置需47.18公顷用地。
3、项目控制要求地下线路区间段:两侧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宽度宜大于50米。
地上线路区间段:两侧用地红线按轨道边线两侧各30米控制。
站点段:普通铁路站点按两侧宽度各60米,沿铁路线240米长度控制;轨道线网换乘站点,如永庆街站、温州站、温州大道站、机场站和灵昆站,根据交通换乘需求划定站点控制范围。
线位控制保护地界内线路两侧8米范围内现状建筑拆除处理,保护地界内线路两侧8米外用地原则上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
二、本项目与相关规划衔接(一)沿线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批复成果)本项目建设能够打通温州老城区与西部瓯海中心区、东部龙湾中心区、瓯江口新城联系,为温州由“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提供交通保障,符合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目标。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总体规划讨论稿
问题: 1、规划深度 2、能否用航拍图做底图。 3、蓝线是否调整。
212
348 417 481 489 6369
规划
社区名称
社区类型
西岸社区
山区X集聚点 历史文化名村
林垟社区
山区X集聚点 景区服务点
五凤垟社区 山区X集聚点
林岙社区
景区服务点 景区服务点
平原X集聚点
户数
(户)
500 500 100 200 1300 300 500 700 100 200
1000
社区建设 用地
顷。
4 、1+X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现状镇区为1,新设置11个X点,包括6个集聚点、3个旅游服务X点
和2个历史文化名村保留X点。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泽雅镇城乡建设用地总量239.48公顷。可建设区域包括镇区、周岙、林岙、 垟坑、唐宅、五凤垟等。
6、用地布局
近期泽雅镇规划乡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1.75公顷,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占 163.29公顷;容积率按1.8,人均5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能解决3.53万人住房 需求。
藤泽组团的发展将注重资源共享以及产业功能协作。
2、泽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9年-2020年)
3、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区建设规划
4、瓯海大道西延工程
泽雅镇与藤桥镇在区域交通系统中联系紧密,泽雅经瓯海大道至 藤桥镇仅3公里,规划中的瓯海大道西延工程将更加拉近藤桥镇中心 区的距离。
5、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
住人口3480人。
3、村庄分布 泽雅镇域下辖81个行政村,80%以上人口处于海拔200m以上的高 山村庄。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4•【字号】温政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温政发〔20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2024年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已经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4日2024年温州市“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一、编制原则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焦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市、清洁能源保供、水网安澜提升、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九大领域,立足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安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的“百项千亿”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强化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的支撑作用。
项目按进度分续建、开工、前期三大类,其中2023年已实施的项目列为续建类,2024年计划开工的项目为开工类,2024年开展前期研究的项目为前期类。
二、编制范围1.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域项目包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子领域项目。
2.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包括:高能级科创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子领域项目。
3.交通强市领域项目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沿海港口、机场等子领域项目。
4.清洁能源保供领域项目包括:清洁电源、电网、油气管线、LNG接收站、石油储运等子领域项目。
5.水网安澜提升领域项目包括: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子领域项目。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1•【字号】温政办[2012]20号•【施行日期】201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温政办[2012]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温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36号)精神,设立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主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挂温州市物价局牌子。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省、市政府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改革中市政府规定应当交由县(市、区)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二)将服务业和经贸流通相关职责划给市服务业发展局。
(三)增加负责发展循环经济、海洋经济的职责;增加负责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责;增加承担“海西区”合作的职责;增加负责与央企对接的牵头职责。
(四)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管理的职责;加强成本调查监审的职责;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的职责;加强价格认证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发展规划体系;负责规划、计划的制定、审核、调整、评估等综合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审核、审批区域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衔接平衡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落实好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温州市的相关工作。
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南入口广场工程设计心得
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南入口广场工程设计心得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设计背景:南入口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区生态景观轴线南端,东靠张宅河及e22居住小区与e23商办区,南临温州大道,西侧为居住小区及e20商业金融用地,北至锦江路。
总占地面积:78441.8平方米。
为了彰显城市品位、完善城市中轴绿地,温州市政府提出要对这一片区域进行建设利用。
一、总体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1.1.1甲方提供的设计范围地形图及相关资料。
1.1.2《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1.3《浙江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1.1.4《温州市审批技术规定》1.1. 5《公园设计规范》满足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市政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1.2方案总体构思1.2.1以“亲绿、亲水设计”为核心,通过自然地貌起伏和生态植物群落来创造植物绿肺。
1. 2. 2融合当地文化,加强公园文化底蕴。
1.2.3从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中获取灵感,将温州城市发展轨迹作为一连串故事背景,从郭璞建造温州古城开始---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温州模式发展战略---和谐温州、实力温州、活力温州---六城联创等事迹逐步展开叙述,努力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健身、温州文化展示、绿色生态为一体的市级公共空间”。
景观结构:一带沿人工湖和张宅河形成一条滨水休闲景观带。
既是公园内部一条主要游览路线,也串联起各个不同的景观功能空间。
从南面展现温州城市起源文脉的主题雕塑------演绎音乐喷泉------风帆——温州发展事迹解说石板——现代城市展示模板,通过特色石板、地面广场、园路等设计方式串联起各大功能区块,使旅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享受各个功能空间所带来的喜与悲。
四区城市起源区→城市过渡区→城市发展区→城市生态区→从南到北,沿轴而上,一气呵成,设计理念与北面已经建成的世纪广场和市政府形成呼应,体现政府公共空间开放性、严肃性、亲民性的特点,演绎着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南入口广场高品质的景观,达到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最终目的。
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滩涂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东经120°00'~121°13',北纬27°06'~28°34’,北起乐清湾内跃进水闸,南至浙闽交界的苍南县虎头鼻之间沿海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及瓯江、飞云江等河口的滩涂。
分属乐清、永嘉、鹿城、龙湾、瑞安、平阳、苍南、洞头8个县(市、区)的围垦项目。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20年;远期展望为2021~2050年。
第四条本《规划》是编制区域滩涂围垦活动、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基本依据。
第五条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变更本《规划》。
确需对本《规划》的规划方案或规划工程措施做出重大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审查批准。
第二章滩涂资源评价第六条滩涂资源动态变化。
温州沿岸年泥沙补充量约为2000~3000万吨。
温州市滩涂处于不断的淤涨状态,自然条件下岸滩平均每年向外淤涨10-20m,最大可达30-40m,岸滩宽而越缓。
经研究论证,我市滩涂有较强的再生性,且具有动态平衡的功能与规律。
第七条滩涂开发现状。
温州市沿海、沿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止2005年底共围垦滩涂面积19.50万亩,其中乐清市5.95万亩,永嘉到0.32万亩,鹿城区0.48万亩,龙湾区5.10万亩,瑞安市2.73万亩,苍南县2.31万亩,平阳县0.65万亩,洞头县1.97万亩。
这些新增土地为缓解我市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土地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八条滩涂资源。
全市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资源面积为97.19万亩,其中海涂资源95.42万亩。
关于重新规划金温铁路(温州市区段)
关于重新规划金温铁路(温州市区段)站场与线路用地功能的建议(一)经反复科学论证后,在市委市府的正确抉择下,在铁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铁路温福线、甬台温线及其引入温州枢纽工程建设现正在顺利进行,金温线电气化改扩建规划不久也将付诸实施。
预计“十一五”期间温州将成为连接沟通内地的金温线和沿海铁路干线上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这将为新世纪新时期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福祉。
同时借温州枢纽建设与金温线改扩建之机,从温州作为浙南沿海山水城市特性出发,在当年论证甬台温线引入温州枢纽采用“西进方案”的基础上,将现有金温线温州市区段(即现金温线温州西—温州站—龙湾码头)的站场(特别是现温州火车站和温州西货站两大片)与线路(铁道路基及两侧)用地功能变更与重新规划建设已是十分必要与迫切,应提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实践证明甬台温铁路引入温州枢纽之“西进方案”是科学正确的。
由于当年在论证举荐“西进方案”时就已充分考虑将既有金温线温州(老)站功能搬迁,日后的金温线改扩建工程纳入整个枢纽新线站建设、管理、营运中统筹实施。
然而在现时的温州城市总体规划上(在市图书馆对外展示的温州市(城区)总体规划沙盘上)仍将金温铁路市区段站场、线路保留。
我们认为,这一规划理念有悖于由铁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西进方案”决策;有悖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要求部、省采用“西进方案”的请示表态与承诺(在2004年9月9日温州景山会议上铁道部刘志军部长在拍板“西进西出”并在温州市区西泮桥一带建新客、货站之前,问温州市领导“金温老站是否迁移”,温州市领导回答“迁”!);也有悖于市规划部门从整体考虑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出发推出的“西进西出”的理念。
在此提请有关部门慎重思考。
(三)建议在最新一轮温州市区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应将现有金温线(市区段)的站场和线路用地功能作变更,还地于城市。
老火车客站应改建成温州市公共交通枢纽中心,老站区应变更为中心城区中的商贸区,还城市以整体新面貌以有利城区的“东移、南扩”。
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前言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本市市域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和有关土地利用的各区域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遵守本规划。
(一)规划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本市土地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土地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保护生态环境;为加速本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缓和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规划任务1、结合温州市实际,制定1997—2010年的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方针。
2、确定1997—2010年耕地总量的目标、布局和实施方案。
3、分解落实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指标;制定城、镇、村及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性要求,并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4、确定土地利用的各用途分区及其相应的管制要求。
5、制定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规划。
6、制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规)字[1997]100号)4、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土(规)字[1997]191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6、浙江省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土(规)字[1997]4号)7、温州市土地管理局《关于分解下发1997~2010年温州市土地利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温土发[1997]105号)8、《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9、温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详查(1992年)及补充调查(1996年)10、温州市统计年鉴(1989—1997年)1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12、各部门用地情况调查及其规划13、土地后备资源及各专项用地调查(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基础年为1997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十四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温州是我国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过去曾经探索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今后要在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中闯出新的路子。
市域铁路系统的规划目标是,构建全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届时全市的旅行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内,且在轨时间不超过40分钟。规划还提出了平均站间距不宜小于3公里,运输能力近期的运能要求要达到每小时1.8万人次,高峰期的最小发车间隔不高于8分钟,平峰时段不高于15分钟的具体要求。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文成副中心包括大峃新市区(即文成县城大峃镇),是服务于文成县的大都市副中心城镇。
泰顺副中心包括罗阳新市区(即泰顺县城罗阳镇),是服务于泰顺县的大都市副中心城镇。
“50”:“新市区”概念横空出世
“50”,指的是除大都市核心区外,全市将共培育约50个左右的网络化城镇节点,包括17个新市区、33个中心镇。
“1”:中心城区扩展有空间
根据修编纲要,温州大都市核心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乌牛街道(即原瓯北镇、乌牛镇)。
大都市核心区的扩展区则包括永嘉县南城街道、北城街道、东城街道(即原上塘镇),乐清市北白象、柳市和瑞安市塘下等多个行政区域。扩展区列入“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此次总规修编的一大亮点。
温州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区定位出炉
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达470万
《纲要》明确了温州城市国际化及区域发展的总体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我国东南沿海并辐射全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台海经济区对台高端合作的门户和长三角南翼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具体有四个目标:民间金融之都、全球温商家园、经济转型先锋和生态宜居名城。
而永嘉县城(原上塘镇)有幸“纳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永嘉学派和楠溪江有关,永嘉学派有利于温州传统文化的弘扬。
构建“3.2.1”区域时空通达目标
市域旅行时间将在1小时内
今后温州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对接长三角核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服务浙中南、辐射闽东北和赣东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层面,我们将主要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方式运输体系,实现“3.2.1”区域时空通达目标:对接长三角核心区的3小时交通圈;联通金华、宁波、杭州等主要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和覆盖丽水、台州、宁德的1小时交通圈。
平阳副中心区域包括昆阳新市区(即昆阳镇)、万全新市区(即万全镇)、龙鳌新市区的一部分(龙鳌新市区整合了鳌江镇和龙港镇,这里仅包括鳌江镇),是服务于平阳县及鳌江流域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苍南副中心区域包括灵溪新市区(即灵溪镇)、萧麻新市区(整合了萧江镇和麻步镇)、龙鳌新市区的一部分(仅包括龙港镇)以及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等中心镇,是服务于苍南县及鳌江流域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因此,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温州启动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11年4月初,温州市委专程到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商定总体规划编制事宜;2011年7月3日,中规院编制团队来温,正式开展为期20天的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2011年12月中旬、2012年5月底和8月初,中规院带着初步调研成果和纲要设想三次来温汇报协调。
对此,市规划局表示,在城市发展定位上,温州应成为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上,除继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更应注重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职能上,要突出金融职能,做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工作。而从城市层面来看,温州现在的人口已突破2003版总规确定的远期人口规模,用地也已经突破中期规模,使得用地紧张、公共配套设置不足、交通拥堵等各种城市矛盾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市已通过围海造地、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鼓励公共交通先行等措施缓解矛盾,但是,一个符合当前发展需求并能切实指导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
在此次确定的温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中,国际性、网络型、生态化是三个关键词。以网络型为例,市规划局副局长张静表示,温州未来将是以温州大都市整体参与到全球和全国竞争当中,这必然要求温州进行空间整合,构建功能集聚、充满活力、相互协作、运转高效、一体化发展的多中心大都市网络。因此,此次修编将重在整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宏观秩序,比如重点区域着重打造城市功能平台,次要区域着重整治城乡空间环境等,按区域分门别类,从而构建大都市区核心集聚、网络化的空间格局。
修编立足于城市长远发展
选择对城市总规进行修编,并不是个简单的决定,而是蕴含着市委市政府对于温州城市长远发展的深入思考。
近年来,我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外部发展环境已经出现巨大变化。从宏观层面来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规划相继出台,给温州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温州城市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温州未来将采取
2012-12-29温州日报
“1650”现代化大都市,从去年起就被视作温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不过,这张蓝图只是个整体构想。要成为一份温州重整山河、布局科学的完整设计图,还必须掌握准确而实际的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到细节的构思设计。
这份涵盖温州大都市建设各个方面的“设计图”,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市规划局日前召开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公布我市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即《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纲要》,初步明确采取“1650”结构布局温州大都市区空间。
对此,张静解释,用地条件有限、空间分散,是温州中心城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考虑纳入邻近乡镇,以作为中心城区功能扩散的弹性发展空间。以塘下镇、柳市镇、北白象镇为例,这三个镇是温州大都市空间整合要求与行政区矛盾冲突的焦点,也是协调核心区拓展空间的发展区,因此亟须在规划政策上加以充分明确。另外,塘下与柳白是传统“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从发展之初就因为邻接温州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将塘下、柳白融入大都市核心区,也是考虑到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民营企业发达的经济优势,发挥其邻接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带动全市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促进中心城区高端服务和国际功能的形成。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试验的要求,现就我市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其中,“1”指的是大都市核心区及其扩展区,即温州中心城区和永嘉原上塘镇,乐清市北白象、柳市,瑞安市塘下等;“6”指的是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6个副中心区域;“50”指的是除大都市核心区外全市共培育的约50个网络化城镇节点,包括新市区和中心镇,如平阳昆阳新市区、苍南灵溪新市区、洞头县大门等。
二、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以要素市场化为导向,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农村住房改造集聚建设为切入点,以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为保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加快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提供强大动力。
按照修编纲要,新市区既要整合乡镇发展空间、大幅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也应创新工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区,协调大都市区内的产业布局冲突,从而解决温州目前空间过于细碎化发展的问题。 针对“1650”布局后的国际性、网络型、生态化的温州现代化大都市,市规划局就此提出温州大都市四大建设策略,分别是“双港联动”,建设温州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完善空港功能配套,把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航空大都市;空间整合,构建大都市区核心集聚、网络化的空间格局;产业升级,重构大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市规划局表示,下一步将在获得国务院的同意修改批复后,完成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编制。
从我市情况看,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也影响了温州现代化进程。
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实际行动,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致力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让城乡资源要素无障碍地自由流动,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作用,为推进温州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而将永嘉县城(原上塘镇)也纳入扩展区,则是考虑到温州与永嘉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有利于温州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现代文化的发展。此外,张静还提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1”还意味着以温州国际化大都市整体,而非单一的中心城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
“6”:握指成拳成就六大副中心
“6”,即六个副中心区域。这里,将是温州未来除核心区以外专业化服务功能高度集聚、城市生活服务高度完善、产业功能高度发达、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且城市环境宜居优美的都市功能发展区。
根据修编纲要,这六大副中心中,乐清副中心区域包括乐清新市区(即乐成镇)、柳白新市区(整合了柳市镇和北白象镇)、虹桥新市区(整合了虹桥镇和淡溪镇)等三个新市区,是服务于温州北部并辐射台州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
瑞安副中心区域包括瑞安新市区(即瑞安市区,含飞云街道)、塘下新市区(即塘下镇)、陶山-仙降新市区(整合了陶山镇和仙降街道),是服务于温州南部和西部山区的大都市副中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