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检测题精编

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为坻.(chí)

B.烨.然(huá) 泠.泠(líng) 轩邈.(miǎo) 浅鬣.(liè)

C.皲.裂(jūn) 箪.瓢(dān) 大庇.(bì ) 辄.尽(zhé)

D.婵.娟(chán) 伛偻.(lǚ) 黔.娄(qián) 汲.汲(jí)

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分)

A.风烟具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至舍.(学舍,书馆) 悄怆

..幽邃(忧伤的样子)容臭.(气味,臭味)

B.铁未销.(销蚀) 薄.暮冥冥(迫近)把.酒(端起)

C.期.在必醉(期望) 伛偻

..提携(腰背弯曲)甚.箭(快)

D.戾.天(至,到) 土膏.微润(肥沃)何许.人(处所)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1.绝: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好.读书( )

3.至:礼愈至.( ) 4.而:既醉而.退( )

至.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5.和:政通人和.( ) 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春和.景明(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7.秀:佳木秀.而繁阴( ) 8.乍:波色乍.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6分) 1.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

5.玉盘珍馐直万钱:

6.属予作文以记之:

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七、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又号。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子厚,代文学家,“”

之一。

3.《岳阳楼记》是朝所作,选自《》。

4.《满井游记》的作者是,字中郎,号,代

家,与其兄、其弟并称为“”。

5.《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体裁),作者,是代文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

八、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默写上下句。(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不畏浮云遮望眼,。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

,。”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2分)

3.《饮酒》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作者抒发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5.《己亥杂诗》表达诗人昂扬向上、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的千古名句是

九、阅读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2分)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1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二)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2分)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2分)

A.滁人游 B.太守宴C.众宾欢 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