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理论/Automobile Theory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总学时数/学分数:48/3实验(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制订日期:2005.1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汽车理论是为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课。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设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1. 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计算方法;2.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3. 汽车动力传动系系统参数的基本匹配方法;4. 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测试原理、所用仪器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内容: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实验二、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试验三、汽车制动性实验实验教学要求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在各章节中穿插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实例。
并辅之以实验教学。
课堂讲授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10%。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汽车理论》(第三版)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参考书:《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高延令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夏季保养
检查冷却系统、更换夏季适用的机油 和检查空调系统等,确保车辆在高温 环境下正常运转。
秋季保养
检查发动机、刹车系统和轮胎等,为 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
冬季保养
更换冬季适用的机油、检查暖风系统 和防冻液等,确保车辆在寒冷环境下 正常运转。
提高汽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定期保养
按照厂家推荐的保养周期进行定期保养,确 保车辆各部件处于良好状态。
阐述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挑战 ,以及其在未来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
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1 2 3
自动驾驶技术
介绍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以及其在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车联网技术
阐述车联网的概念、架构和应用,包括车与车、 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
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
介绍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如雷达、摄像头、激光 雷达等)和决策算法(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 )的原理和应用。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材料轻量化
介绍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 造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结构轻量化
阐述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等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原理 和应用实例。
选用优质配件
选择品质可靠的配件和油品,确保车辆得到 良好的维护和保养。
正确驾驶
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和超载等不良驾驶习惯 ,以减轻车辆负担。
及时维修
发现故障或异常时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避 免小故障引发大问题。
06
实践环节:实验操作与案 例分析
实验一:发动机性能试验
实验目的
了解发动机基本工作原 理和性能特点,掌握发 动机性能测试方法。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031020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4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根据作用于汽车上外力的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
它涉及汽车基础力学理论分析、评价、试验等重要方面的内容,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是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和试验知识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建立力学模型、参数选择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结构及参数的变化对使用性能的综合影响。
为汽车及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课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这六大使用性能的定义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训练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各大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包括力学模型建立、参数选择、计算编程、分析计算结果等。
3.强调学生动手进行汽车实验的能力,开设了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实施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根据本专业特点,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
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高等数学》、《汽车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 .对习题的要求根据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具体实例在练中讲,并选择安排一定的习题,通过课堂练、讲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332198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交通运输和车辆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根据作用于汽车上外力的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
它涉及汽车基础力学理论分析、评价、试验等重要方面的内容,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是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和试验知识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介绍汽车初等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使学生学会使用评价和分析汽车行驶性能的方法,从而掌握评价汽车性能的理论基础,例如: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汽车通过性。
同时为汽车设计等后续课程准备必备的基础。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汽车技术工作,能够正确设计汽车、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课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这六大使用性能的定义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训练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各大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包括力学模型建立、参数选择、计算编程、分析计算结果等。
3.强调学生动手进行汽车实验的能力,开设了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实施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根据本专业特点,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48学时)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选课课程代码: 09406403 课程学时: 48 学分: 3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开课时间:三年级 2 学期开课单位:汽车学院大纲执笔人:王红云大纲审定人: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相应的评价方法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结构和使用因素等。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计算汽车所受到的外力,并且对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进行分析和预测。
教学要求:掌握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掌握与汽车动力性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的分析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汽车的有关动力学方程,分析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进行汽车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汽车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汽车传动系参数的选择。
教学难点: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地讲授,辅以习作训练、课堂讨论、作业讲评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45学时)1汽车动力性 91.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掌握1.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掌握1.3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掌握1.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了解1.5汽车的功率平衡掌握1.6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了解2汽车燃油经济性 6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掌握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掌握2.3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掌握2.4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了解2.5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的研究了解2.6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了解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63.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掌握3.2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掌握3.3最大传动比的选择掌握3.4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掌握3.5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了解4汽车的制动性 94.1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掌握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掌握4.3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掌握4.4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掌握4.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了解4.6汽车制动性试验了解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5.1概述掌握5.2轮胎的侧偏特性掌握5.3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输入的响应了解5.4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关系了解5.5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了解5.6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了解5.7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了解5.8汽车的侧翻了解5.9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了解6汽车的平顺性 66.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评价掌握6.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了解6.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掌握6.4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掌握6.5双轴汽车的振动了解6.6“从体-座椅”系统的振动了解6.7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了解7汽车的通过性 37.1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掌握7.2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了解7.3车辆的挂钩牵引力了解7.4牵引通过性计算了解7.5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了解7.6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了解7.7汽车的通过性试验了解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1汽车动力性20%2汽车燃油经济性15%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20% 4汽车的制动性20%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10% 6汽车的平顺性10%7汽车的通过性5%2.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填空题25%(2)选择题25%(3)简答题30%(4)计算题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余志生. 汽车理论(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1.张树强. 汽车理论.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吴克棋. 汽车理论.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理论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仅仅传授汽车相关的技术知识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汽车理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及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大纲。
一、课程目标汽车理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汽车行业的工作。
然而,仅仅掌握技术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课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理解和认识,包括汽车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市场状况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汽车行业中有所作为。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成为负责任的汽车从业者。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二、课程内容汽车理论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内容:1. 汽车发展历程: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汽车的演变过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2. 汽车技术原理: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知识。
3. 汽车市场状况:介绍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4. 汽车安全与环保:探讨汽车安全和环保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5. 汽车文化与社会责任:介绍汽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在汽车理论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地考察和调研: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生产企业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使他们能够了解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
4车辆专业《汽车理论》实验教学大纲
03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Chapter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实验前的问题引导,激发学 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思考,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
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 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
鼓励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通过实验课程学习,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习惯的养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1 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专业,关注汽车科技发 展的兴趣和热情。
0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 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03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感。
04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的良好品德。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内容以 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给 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 解能力。
仿真软件应用
引入汽车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 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熟练度。
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实验课 件、学习资料、在线测试等资源 ,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知识。
案例分析法
选择典型案例
选择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 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案例总结与分享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实 验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
汽车理论课程大纲
课程知识结构说明:明确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的知识点构成以及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核心知识点(用“*”标示)和扩展性知识点(用“Δ”标示)、必讲要求和选讲、自学要求。
课程学时分布(按知识单元说明,并对核心知识点与较大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学时标注)。
课程如包含实验或实践性等环节,还需要说明该部分的学时要求以及内容、方案和作用。
绪论(理论授课0.5H):汽车理论的主要内容Δ、研究方法Δ;一、《汽车理论》的主要内容(1)汽车动力学及汽车性能——运动的关系。
各项行驶性能。
汽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汽车的有效性o动力性o燃油经济性/燃料经济性o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o平顺性o通过性(3)汽车的安全性(结构上讲,狭义)制动性操纵稳定性二、汽车的安全性(广义)(1)主动安全性(2)被动安全性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理论授课5H)本章将要分析汽车行驶时的受力,建立行驶方程式,并通过计算或以图表的形式按动力性评价指标的要求确定动力性。
1. 汽车动力性指标*:按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掌握三方面指标。
2.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行驶方程式3.驱动-附着条件*:驱动条件:附着条件: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4.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掌握如何做图,并能用图分析动力性,掌握动力特性概念。
5.汽车的功率平衡Δ:掌握如何做图,并能用图分析动力性,掌握后备功率概念。
6.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自学):了解与普通变速器汽车动力学分析时的区别。
7.小结*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理论授课3.5H)预备知识:汽车传动系的功能、组成、构造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汽车的动力性。
章主要介绍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新一代高效节能技术。
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汽车排放的温室气体指什么、现今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评价指标*:掌握概念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平均指标、常用评价指标、综合平均指标、循环工况、防止地球变暖京都会议等。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汽车概述
- 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 汽车的分类和结构
- 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第二部分:汽车动力系统
- 发动机的原理和分类
- 燃油供给系统
- 点火系统
- 排气系统
- 冷却系统
第三部分:汽车传动系统
- 变速器的原理和分类
- 离合器
- 驱动轴和传动轴
- 差速器和驱动桥
第四部分:汽车悬挂系统
- 悬挂系统的作用和分类
- 弹簧和减振器
- 轮胎和轮毂
- 转向系统
第五部分:汽车制动系统
- 制动系统的原理和分类
- 制动器和制动液
- 制动辅助系统:制动盘、制动鼓、制动器片、制动鼠标、制动灯
第六部分:汽车电气设备
- 蓄电池和发电机
- 灯光系统
- 电动系统
- 仪表和开关
第七部分:汽车安全系统
-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 防盗装置
- 牵引控制系统
- 制动防抱死系统
第八部分:汽车维修与保养
-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
-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总结: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涵盖了汽车的各个方面,从汽车的概述和发展历史开始,逐步介绍了汽车的各个系统和部件。
学生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分类,掌握汽
车主要部件的功能和维修方法。
此外,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学生还能培养汽车维修和保养的技能,提高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
这一教学大纲不仅适用于汽车理论教学,也可以作为汽车维修培训的参考资料。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一、《汽车理论》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30150213(二)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三)开课对象本科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工程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试图使学生牢固掌握汽车的基本性能以及性能分析和综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从事汽车工程的研究和汽车产品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汽车理论课程是以力学为基础,阐述汽车的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研究在满足这些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相关原则,并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汽车行驶性能。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汽车理论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配套的汽车试验学II学时数:16学时(其中试验学时数12)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主要是课堂讲授,课堂交流讨论,作业讲评等方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小论文两种方式,学生自愿选择。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考试者综合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期中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作业20%、期中20%、小论文10%、期末成绩50% 。
只写小论文者不参加考试,按照五篇小论文计算成绩。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1章汽车的动力性教学要点:行驶方程式的推导和附着率的概念,要特别注意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物理概念;汽车动力性的工程分析方法,液力变矩器的匹配不是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的指标,驱动力的计算,汽车的四种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和加速阻力;汽车行驶方程式,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附着条件与附着率,功率平衡图,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
考核要求:能够用汽车行驶方程式和平衡图分析和计算汽车的动力性问题。
第2章汽车的经济性教学要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和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分析,以及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可能技术途径。
2024年度汽车理论(422024)实验教学大纲
汽车性能检测实验
动力性检测
通过实车测试,了解汽 车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和测试方法。
2024/3/24
经济性检测
在规定的工况下,测量 汽车的燃油消耗量,评
价汽车的经济性能。
制动性检测
检测汽车的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 性,评价汽车的制动性
能。
9
操纵稳定性检测
通过实车试验,了解汽 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评价
2024/3/24
掌握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
01
通过实验了解汽车各部件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理解汽车
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掌握汽车动力学基本理论
02
学习汽车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受力
情况和运动规律。
掌握汽车控制系统基本理论
03
通过实验了解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方法
,理解控制系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预习相关知识
复习与实验相关的汽车理论知识 ,如汽车构造、工作原理等。
准备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准备所需 的实验器材,如汽车模型、测量
工具等。
2024/3/24
13
实验过程记录
组装汽车模型
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正确组装 汽车模型,注意各部件的安装顺
序和紧固程度。
2024/3/24
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实验操 作,如启动发动机、调整车速等。
4
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 2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
学习并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使用注意事项 和维护保养方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提高 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汽车理论【课程代码】:562114021【课程属性】:必修【授课对象】: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学时/学分】:56/3,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8学时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专业课。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汽车运动学为基础,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为研究方法,通过对汽车行驶规律和动力学的研究,揭示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各种影响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因素。
阐明了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及各种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从而指出正确设计汽车,合理选用汽车,合理改装汽车,以及科学有效地进行汽车试验的途径。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各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分析汽车性能时建立的力学模型和力学分析方法;掌握汽车结构参数及使用条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掌握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汽车、新型汽车设计、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为将来从事与汽车有关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分为七部分:第一章汽车动力性、第二章汽车燃料经济性能、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匹配、第四章汽车制动性、第五章汽车操纵稳定性、第六章汽车平顺性、第七章汽车通过性能。
本课程在汽车工程课程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必须在前叙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以后开课,同时是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以及课程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
该课程的理论性很强,但是由于它还介绍汽车的行驶性能,所以虽然课程总体上显得枯燥,大多数学生也非常自觉的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一)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二)后续课程汽车设计、汽车运用工程第二部分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汽车理论是分析与汽车动力性相关的各种汽车使用性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四年制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用68学时4学分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2009年8月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其目的在于通过汽车行驶规律和动力学的研究,阐明汽车主要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的理论依据。
二、本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汽车基本性能,并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汽车性能的计算和分析,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到汽车产品的设计中;对汽车基本性能的试验内容、所用设备和数据处理有全面的了解。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汽车的动力性:着重分析汽车行使时的受力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动力性的评价指标和确定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现有车辆进行动力性的分析和比较,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选用汽车。
2、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着重阐明各种评价指标及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油耗计算方法,能分析总结节油的可行措施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有效途径。
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使学生掌握从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角度上,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选择发动机和传动系参数。
4、汽车的制动性:着重阐明制动评价指标。
使学生掌握制动时汽车和车轮的受力分析,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
明确制动时汽车方向不稳定现象及其机理,掌握制动过程的分析,明确同步附着系数和车轮防抱死的概念。
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轮胎的侧偏特性,掌握在侧向力作用下汽车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重点掌握两自由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了解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基本了解侧倾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6、汽车的平顺性:要求学生明确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着重阐明双质量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熟悉ISO2631对人体耐受振动的反应界限,熟练掌握线性系统输入、输出与传递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系统频率响应函数和幅频特性的计算方法,会分析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了解双轴汽车的振型和减小俯仰角加速度的办法。
7、汽车的通过性:了解评价参数,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车辆在松软地面的阻力,土壤推力,和挂钩牵引力。
了解间隙失效的基本概念。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中的概率论、线性代数和积分变换、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随机振动以及汽车驾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1.教学基本内容绪论汽车理论课程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汽车理论在汽车设计和汽车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
汽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动力性的指标,动力性对运输生产率的影响。
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驱动力。
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传动系的机械效率,车轮的半径,汽车的驱动力图。
汽车的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和滚动阻力系数。
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汽车行驶方程式。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与附着条件、附着力及附着系数。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加速度图、加速度倒数图、加速时间曲线和爬坡度图。
汽车的动力因数和动力特性。
用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上坡能力和加速能力。
汽车的功率平衡。
汽车的后备功率。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数及试验方法。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等速油耗的计算;加速油耗的计算;(线性和非线性加速)等减速油耗的计算(强制怠速油耗);停车怠速油耗的计算;全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的计算。
经济车速。
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使用因素和结构因素。
无级变速与“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装有液力传动装置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传动系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的参数。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制动车轮的受力分析。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动力系数和轮胎滑动率的变化曲线。
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
汽车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
制动过程分析,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抗热衰退性能。
制动效能因数。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的制动跑偏。
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力。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
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ECE制动法规,具有变化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特性,车轮的防抱死。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概述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车辆坐标系与方向盘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人——汽车闭路系统。
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及时域响应与频域响应特性的评价指标。
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坐标系。
轮胎的侧偏现象与侧偏刚度。
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回正力矩T Z。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等速圆周运动,稳态响应及其三种类型。
表征稳态响应的其它参数。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
汽车的侧倾。
侧倾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侧倾转向。
悬架导向装置和转向系变形引起车轮转向。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定义;平顺性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顺性的目的;平顺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ISO2631人体耐振反应的界限,GB4970-85简介。
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GB/T12477-90简介。
路面的统计特性。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
GB7031-86简介。
空间频率谱密度与时间频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
不平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谱密度之间的关系。
路面对四轮汽车的输入谱。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单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车身加速度功率谱的计算;车轮与路面相对动载Fd/G对q的幅频特性;悬架动挠度f d对q的幅频特性;悬架系统固有频率f o与阻尼比ζ的选择。
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双质量系统的传递特性;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在路面随机输入下系统振动响应均方值的计算;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均方值的影响。
双轴汽车的振动,振型分析;减小俯仰角加速度;轴距中心处垂直位移Z c和车身俯仰角位移ψ对前轴上方车身位移Z Zf的幅频特性;Z Zf及ψ功率谱密度及均方值的计算。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
车辆的挂钩牵引力。
间隙失效与通过性几何参数。
2.课外作业作业见课后习题。
另外布置三个大作业,分别在动力性和经济性、制动性、平顺性授课后。
3.实验课l汽车动力性试验l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试验l汽车制动性的试验l汽车的通过性试验上述试验可视情况选择安排。
四、课程学时分配及说明1.学时分配表学时数课程内容总学时讲授实验上机备注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第三章汽车装置参数的选定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第七章汽车的通过性12661214144104610141422222222课外上机课内上机合计68 60 8 6 2、教学方法提示授课与自修结合3、考核方式考试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课程教材《汽车理论》(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清华大学余志生主编、陈朝阳主审。
2、主要参考书[1] 《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2] 《工程力学简明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赵关康张国民[3] 《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陈家瑞主编[4]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胡寿松主编[5] 《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刘维信主编[6]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黄天泽主编[7] 《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张维林译[8] 《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张小虞主任委员[9] 《汽车安全与法规》人民交通出版,2005.8 刘晶郁主编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教材[10] 《汽车CAD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9 张启明主编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教材[11] 《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6 郭应时主编[12] 《现代最优化设计与规划方法》人民交通出版 2005.8 魏朗编著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3] 《汽车可靠性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李晓霞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 《汽车可靠性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2 李晓霞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5] 《Visual C++程序设计攻略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1 魏朗、陈涛编著[16] 《现代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实用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魏朗编著[17] 《汽车安全技术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4 魏朗编著[18] 《汽车技术法规与标准概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 马建编著[19] 《汽车动力学》德国,M.米奇克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3 余强译执笔人:张德鹏系或教研室主任:刘晶郁主管院长(部、系主任):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