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翻译

合集下载

梦溪笔谈海市蜃楼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海市蜃楼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海市蜃楼翻译及原文
原文:
登州海中①,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②,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

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③,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

闻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翻译:
登州的海上,有时会有云气,犹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之类,清晰可见,称为“海市”。

有人说是“蛟蜃之气所为”,我怀疑并非是这样。

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路过高唐县住在驿站官舍中时,半夜曾看到鬼神从空中飘过,车马人畜的声音也都清晰可辨,他的记述非常详细,在此就不一一叙说了。

询问本地的父老,说:“这样的景象二十年前也曾经在白天出现过,上面的人物也是清晰可见的。

”当地人将此也称为“海市”,和登州所看到的景象大致相似。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及译文神奇原文作者:沈括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

”而未尝亲见。

元丰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传。

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

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

按《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

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越州应天寺有鳗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数丈,井才方数寸,乃一石窍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诗云:“深泉鳗井开。

”即此也,其来亦远矣。

鳗时出游,人取之置怀袖间,了无惊猜。

如鳗而有鳞,两耳甚大,尾有刃迹。

相传云:“黄巢曾以剑佛之。

”凡鳗出游,越中必有水旱疫疠之灾,乡人常以此候之。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

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山阳有一女巫,其神极灵。

予伯氏尝召问之,凡人间物,虽在千里之外,问之皆能言。

乃至人中心萌一意,已能知之。

坐客方弈棋,试数白黑棋握手中,问其数,莫不符合。

更漫取一把棋,不数而问之,是亦不能知数。

盖人心所知者,彼则知之;心所无,则莫能知。

如季咸之见壶子,大耳三藏观忠国师也。

又问以巾箧中物,皆能悉数。

时伯氏有《金刚经》百册,盛一大箧中,指以问之:“其中何物?”则曰:“空箧也。

”伯氏乃发以示之,曰:“此有百册佛经,安得曰空箧?”鬼良久又曰:“空箧耳,安得欺我!”此所谓文字相空,因真心以显非相,宜其鬼神所不能窥也。

神仙之说,传闻固多,余之目睹二事。

供奉官陈允任衢州监酒务日,允已老,发秃齿脱。

梦溪笔谈:汉人饮酒数石不可信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汉人饮酒数石不可信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汉人饮酒数石不可信原文注释及翻译
汉人饮酒数石不可信
【原文】
汉人有饮酒一石不乱。

予以制酒法较①之,每粗米二斛,酿成酒六斛六斗。

今酒之至醨②,每秫③一斛,不过成酒一斛五斗。

若如汉法,则粗有酒气而已,能饮者饮多不乱,宜无足怪。

然汉之一斛,亦是今之二斗七升,人之腹中亦何容置二斗七升水邪?或谓石乃钧石之石,百二十斤,以今秤计之,当三十二斤,亦今之三斗酒也。

于定国④饮酒数石不乱,疑无此理。

【注释】
①较:通“校”,考校,检验。

②醨(lí):薄酒。

③秫(shú):粘高粱米。

④于定国(?—前41):西汉后期大臣,官至丞相。

《汉书》有传。

【译文】
汉代有人饮酒一石不醉。

我以酿酒法考校,汉代用二斛粗米能够酿出六斛六斗酒。

现在最薄的酒,用一斛粘高粱米,不过能酿成一斛五斗。

若采取汉代那种酿法(酿成的酒是原料的三倍多),则不过稍微有些酒味而已,能饮者饮多了也不醉,应该无足为怪。

但汉代的一斛,也相当于今天的二斗七升,人的肚子里又如何容得下二斗七升水?或说饮酒一石指的是作为重量单位的石,即一百二十斤,用今天的秤来换算,相当于三十二斤,那也等于现在的三斗酒。

史书上说于定国饮酒数石不醉,恐怕没有这样的道理。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原创版)
目录
1.梦溪笔谈简介
2.梦溪笔谈的翻译
3.梦溪笔谈原文
正文
【1.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之作,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笔记体著作。

全书共分 30 卷,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梦溪笔谈的翻译】
由于《梦溪笔谈》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英文版《梦溪笔谈》的译名为"Dream 溪 Talk",法文版译名为"Mengxi Bitang"。

这些翻译都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意境,以便让世界各地的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部著作。

【3.梦溪笔谈原文】
《梦溪笔谈》的原文为文言文,其中一些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原文:
“世人谓鹊噪吉,鸦鸣凶。

鹊之言吉,以其常先见人;鸦之言凶,以其恒后见人也。

鹊鸣于前,人则忻然;鸦鸣于后,人则慴然。

忻然者,喜也;慴然者,畏也。

喜则吉,畏则凶。

此世俗之论,固非理性之谈。


这段原文描述了人们对鹊和鸦的不同态度,以及鹊噪吉、鸦鸣凶的世
俗观念。

同时,沈括通过对鹊和鸦的观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这种观念并非理性之谈。

总之,《梦溪笔谈》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注释及翻译原始石斧【原文】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亲见。

元丰中,予居随州①,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其一楔,信如所传。

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

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

按《图经》,雷州②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

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然高州有电白③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注释】①随州:今湖北随州市。

②雷州:今广东雷州市。

③电白:今属广东茂名市。

【译文】传闻世人有拾得雷斧、雷楔的,说是天上的雷神所遗落,多可在震雷之下的地面上拾到,而我未曾亲自见过。

元丰年间,我在随州,夏天发生大雷震,下面一棵树被劈断,我也找到一件楔子,果然如世人所传。

凡是雷斧,多用铜铁制造,而楔是石制的,像斧而没有孔。

世传雷州多雷,那里建有雷祠,祠中就多有雷斧、雷楔。

我翻查《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两条河,雷水经过城下,因此其地就因水名而叫雷州。

如果这样的话,则这个“雷”自是水名,说雷州之名得自多雷乃是妄说。

然而高州又有电白县,与雷州是邻境,这个“电白”又是什么意思呢?陨石【原文】治平①元年,常州②日禺时③,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④如月,见⑤于东南。

少时⑥而又震一声,移著⑦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⑧县民许氏园中。

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⑨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⑩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赵曙年号(1064—1067)。

②常州:古代州名,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

③日禺(yú)时:太阳西下时。

禺:禺谷,古代传说太阳落下的地方叫禺谷。

一说“禺”即“禺中”,指“日近午”,也就是快到中午的时候。

梦溪笔谈二则翻译

梦溪笔谈二则翻译

以虫治虫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

..秋田之害界:地域,范围方:正当,正在为:成为之:的害:危害宋神宗元丰年问,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其:它的喙:虫子的嘴蔽:遮盖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3、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则:就以:用之:代子方虫悉:都,全为:成为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4、旬日....。

..子方皆.尽,岁以大穰旬日:十天皆:都岁:年成以:因为大穰:庄稼大丰收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5、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其:这样,这种旧:过去,先前之:语气助词,无义谓:称,叫之:它,代子方虫的天敌傍.:同“旁”,旁边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问,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1、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方:才级:层患:担心,担忧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布:铺排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3、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乃:于是以:用而:但是初:从前,当初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4、无可奈何..。

..金钗,问.塔动之因...妻见喻皓之妻,贻以....,密使其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贻:赠给以:用,把问:询问之:的因:原因。

《梦溪笔谈》权智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权智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权智原文及译文权智原文作者:沈括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

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

旧自吉底用柏木为榦,上出井口,自木榦垂绠而下,方能至水。

井侧设大车绞之。

歳久,井榦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

惟侯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睛復止。

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

如此数月,井榦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旧。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若,烦冤无以自言。

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

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

此亦可记也。

《庄子》曰:“畜虎者不与全物、生物。

”此为诚言。

尝有人善调山鹧,使之斗,莫可与敌。

人有得其术者,每食则以山鹧皮裹肉哺之,久之,望见其鹧,则欲搏而食之。

此以所养移其性也。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遇寇多北。

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

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

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

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士卒皆如其教。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

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广西。

时侬智高昆仑关。

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

首夜乐饮彻晓。

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

久之,使人谕孙元规,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勤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

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争小捷,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起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若弃之,整众而归。

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译文

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译文

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译文《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译文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沈括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

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

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翻译:北方有一种白雁,像雁而形体小,羽毛是白色的,深秋时就飞来。

白雁飞来就是霜降的季节,所以河北人把这种鸟叫做“霜信鸟”。

杜甫诗说“故国霜前白雁来”,指的就是这种鸟。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袁彦伯作《北征赋》》3、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译文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及翻译沈括梦溪笔谈《白雁》原文: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

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

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翻译:北方有一种白雁,像雁而形体小,羽毛是白色的,深秋时就飞来。

白雁飞来就是霜降的季节,所以河北人把这种鸟叫做“霜信鸟”。

杜甫诗说“故国霜前白雁来”,指的就是这种鸟。

4、梦溪笔谈之《古镜》原文及翻译译文梦溪笔谈之《古镜》原文及翻译沈括古镜(宋)沈括原文:[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梦溪笔谈权智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权智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权智翻译及原文原文:陵州①盐井②,深五百余尺,皆石也。

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③”。

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④,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⑤而下,方能至水。

井侧设大车⑥绞之。

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⑦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

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⑧,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⑨,酾⑩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

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注释:①陵州:古州名,在今四川仁寿,宋神宗熙宁五年被废并。

史载四川盛产井盐,陵州的井盐产量最高。

②盐井:为开采地下盐卤水而修建的井。

③杖鼓腰:形容盐井呈两端阔大、中间狭窄的样子。

绞车④干:井干,指井中用木料制作的支架,也有人认为是用来加固井壁的。

⑤绠(ɡěnɡ):系桶汲水用的绳子。

⑥大车:绞盘,用来提水。

⑦阴气:指井中的有毒气体。

一般认为盐井有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

因为这些气体的比重较空气重,因此沉积于井下,人下到井里后容易因缺氧而窒息身亡。

⑧阴气随雨而下:毒气随着雨水淋入而消解。

因为水可以吸收或溶解部分有害气体,再加上雨水也可以把部分新鲜空气带到井里,所以井里的有毒气体会因为下雨而有所减少,这也就是“阴气随雨而下”的道理。

⑨窍:孔。

⑩酾(shī):滤酒,斟酒,文中是“洒水”的意思。

译文:陵州有一口盐井,深五百多尺,井壁都是石头。

其上部和下部都很宽敞,唯独中间稍微狭窄,俗称“杖鼓腰”。

以前从井底立柏木为井干,上出于井口,自木干垂汲绠而下,才能送汲器至井底取盐水,井旁设一大绞车把汲器绞上来。

年深月久,井干折坏,屡次想换新的,而井中阴气袭人,下井的人往往会丧命,没有办法着手。

只能等到有雨的时候下井,这时阴气随雨水下落,稍可以施工,雨过天晴就又停止。

后来有人用一个大木盘满满地盛上水,盘底穿许多小孔,用它洒水一如雨点落下,置于井口上,叫作“雨盘”,使盘中的水终日洒个不停。

梦溪笔谈沈括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沈括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沈括翻译及原文梦溪笔谈沈括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①。

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②,使之出战。

虏望其旗,易③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④。

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预⑤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

令军中:闻钲⑥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⑦;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士卒皆如其教。

才遇敌,未接战,遽⑧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

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

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翻译】宝元年间,党项常常侵犯边境。

当时刚刚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经过作战阵法的演习,与敌人作战经常败北。

狄青当了将领,有一天,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交给虎翼军,让他们出战迎敌。

敌人望见这些旗帜,认为容易对付,全军径直冲过来,结果被虎翼军打败,兵士大概所剩无几了。

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

事先告诫全军都放下弓箭,一律使用短兵器,传令全军,听到一声钲响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整阵容假装撤退,钲声一停,就高喊着冲向敌人。

士兵们都像他要求的那样上阵。

刚一遇敌人,还没有接火,钲声立刻响了起来,士兵们都停止前进;第二次钲声响起,又都撤退。

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

钲声突然停止,士兵们一下子冲向敌人,敌兵阵脚大乱,互相踩踏致死的不计其数。

《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

《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

《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寇准镇物【原文】景德①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②,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③赞成上④意。

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恟恟⑤。

上使人微⑥觇⑦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人以其一时镇物⑧,比之谢安⑨。

【注释】①景德:宋真宗赵恒年号(10041007年)。

②澶(chán)渊:古代湖泊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阳西。

③寇忠愍:寇准,字平仲,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④上:封建时代称君主为上,文中指宋真宗。

⑤恟(xiōnɡ)恟:同汹汹,也写作匈匈,骚扰不安的样子,这里是惊恐不安的意思。

⑥微:秘密,暗中。

⑦觇(chān):看,窥视,文中是窥探的意思。

⑧镇物:使众人镇定,文中指能控制局面、稳定人心。

⑨谢安:东晋人,字安石,孝武帝时曾任宰相,以有雅量、处变不惊著称。

《世说新语·雅量》中就有几处谈到谢安镇物的故事,如:谢太傅(按:即谢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宋景德年间,在河北(与契丹)发生了战争,宋真宗想亲自到澶渊前线督战,朝廷内外都不赞成,只有寇准赞成皇帝的想法。

皇帝与随行车驾刚刚渡过黄河,敌方的骑兵便蜂拥而至,围到城下,宋人一个个惊恐不安。

皇帝派人暗暗观察寇准在做什么,(发现)寇准此时正在中书官署里酣睡,鼾声如雷。

人们因为寇准当时能够镇定自若、稳定军心,就把他比作东晋时以处变不惊而闻名的谢安。

打关节秀才【原文】许怀德①为殿帅②。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梦溪笔谈》经典名句及译文

《梦溪笔谈》经典名句及译文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

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

解释:北方有一种白雁,模样像雁,形体很小,是白色的,深秋时飞来。

白雁飞来时就会出现霜降,黄河北面的人把它叫做“霜信”。

——《梦溪笔谈·杂志一》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解释:能够任用那些同自己关系疏远,但是有才能的人,这样才能够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梦溪笔谈·杂志二》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解释:月亮本来就没有什么光亮,就像是银丸一样,因为太阳照射它,他才发光。

——《梦溪笔谈·象数一》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解释:这里是人最终的归宿,是鬼藏身的地方。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

民醇,工不苟。

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解释:古代的器物极其精巧,正是因为当时的人淳朴。

人淳朴,工匠们做工就不会马虎。

后世的风俗虽然崇尚华丽,但是花在做工上的工夫比不上古人,所以制作出来的器物大多都不精巧。

——《梦溪笔谈·器用》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解释:唯独用雌黄一涂就抹掉了,过了很长时间仍不会脱落。

古人称校勘书籍为铅黄,大概使用这种方法已有很长时间了。

——《梦溪笔谈·故事一》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屑上。

解释:最初是普遍地踏勘山岳江河,随后用面糊、木屑在木质几案上模拟山岳江河的地理状况。

——《梦溪笔谈·杂志二》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

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

解释:人们以为堂屋已经被烧毁,都跑出去躲避雷火。

等到雷声停止,那间房子依然完好,只是墙壁和窗纸都黑了。

——《梦溪笔谈·神奇》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解释:古代善于歌唱的音乐象有句话,叫“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梦溪笔谈·乐律一》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解释:方术家用磁石摩擦针尖,针就能指示出南方,但是经常会微微偏向东方,不能完全指向南方。

梦溪笔谈炼钢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炼钢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炼钢翻译及原文《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看看下面的梦溪笔谈炼钢翻译及原文吧.【原文】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②其间,泥封炼之③,锻令相入④,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此乃伪钢⑤耳,暂假⑥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⑦,仍是柔铁。

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

余出使至磁州⑧锻坊⑨,观炼铁,方识真钢。

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⑩,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

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注释】①柔铁:熟铁。

②陷:这里指将生铁包嵌进去。

③泥封炼之:用泥将它封起来冶炼。

④入:这里是相熔合的意思。

⑤伪钢:沈括认为这种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钢,所以称其为伪钢。

⑥假:借。

⑦生铁自熟:生铁自然就成了熟铁了。

⑧磁州:地名,治所在今河北磁县。

⑨锻坊:炼钢铁的作坊。

⑩筋:这里指面筋。

濯(zhuó):洗,制面筋时需用水洗去淀粉。

柔面:这里指制面筋时用水洗去的淀粉。

莹:光洁明亮。

黯黯然:暗淡的样子。

皆系地之所产:都是产地不同造成的。

【译文】手风箱冶铁炉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

这其实是一种假钢,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则得到的还是熟铁。

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大概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钢。

我出使河北时,曾到磁州的锻坊看炼铁,才知道什么是真钢。

凡是铁里面含有钢的,如同小麦面粉和成的面团里头有面筋,把面团的软面洗干净了,才会见到面筋。

炼钢也是这样,只要取精纯的熟铁烧炼锻打百余火,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炼上百次也将不会再有损耗。

梦溪笔谈全文翻译

梦溪笔谈全文翻译

梦溪笔谈全文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梦溪笔谈全文翻译梦溪笔谈全文翻译《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

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下面是yjbys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梦溪笔谈三则及译文,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看看!李士衡不重财物【原文】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②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

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

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959—1032):字天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官至尚书左丞。

②币:丝织品礼物。

遗(wèi):赠送。

③藉:垫。

【译文】李士衡为馆职时,出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使。

高丽赠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其他物品,士衡都不在意,一切都让副使去管。

当时船底不严密,有些渗水,做副使的人就把高丽送给士衡的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礼品放在上面,以防备被渗水打湿。

到了海上,遇到大风,船将要倾覆。

驾船的人大为恐慌,请求把船上所载的物品全部弃掉,不然船太重,必难免沉船一死。

副使仓皇不知所措,即取船中的财物投进海里,也来不及挑选。

约投了一半,风停了,船又稳定下来。

随即点检所投,发现都是副使的物品,士衡所得礼物在船底,一无所失。

贡举人群见不成班【原文】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

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①,见之日先设禁围于著位②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

盖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③者。

有司患之,近岁遂止令解头④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

嘉祐中,予忝在解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唯从前一两行稍应拜起之节,自余亦终不成班缀而罢。

每为閤门⑤之累,常⑥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齐者唯有三色,谓举人、蕃人、骆驼。

《梦溪笔谈》书画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书画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书画原文及译文书画作者:沈括藏书画者,多取空名。

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

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

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

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

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

余以谓非误也。

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

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

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此真为识画也。

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

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国史补》言:“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此好奇者为之。

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不过金石管弦同用“一”字耳,何曲无此声,岂独《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或疑舞节及他举动拍法中,别有奇声可验,此亦不然。

《霓裳曲》凡十三叠,前六叠无拍,至第七叠方谓之叠遍,自此始有拍而舞作。

故白乐天诗云:“中序擘騞初入拍。

梦溪笔谈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

内容简介: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都隐蔽在土里;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出处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

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

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

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

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

晚年以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

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

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

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

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

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

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桥,来沟通南北的水流。

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还给予人们交通之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