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实验报告

犯罪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实验报告
犯罪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年月日

小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矫治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及矫治策略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对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行为上则出现学生骂人,打架,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和考试作弊等。曾对415名农村小学生作过问卷调查:学生经常骂人的有343人,占82.65%;经常打架的有161人,占38.80%。有过逃学经历的有63人,占15.18%;有过考试作弊经历的有114人,占27.47%;经常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有189人,占45.54%。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农村小学生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已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小学生不良行为平均百分率:骂人的21.2%,打架的11.2%,考试作弊的17.6%,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21.4%。)?由此而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呢?谁是真凶?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首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然而,当今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都文化层次低,教育指导学生时,不能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进行,使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暴躁、易怒、动辄拳脚相向等不良倾向,而且学生孤僻,不合群,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形成了学生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的现状。?也有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对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使他们产生孤僻、冷漠、放荡不羁、狂傲自负等不良心理。?其次,小学生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里矛盾和冲突,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荷,也增加了发生问题的概率。 由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在目前农村农业收入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丢下孩子在家随年迈的祖父母(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没有与父母沟通的基本途径。在调查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43.58%,父母中一人在家,一人外出的占31.21%。这些家庭中,由于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最基本的沟通径,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后表现更加突出:他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老师和父母理解他们的想法和作法,因为他们除了在物质生活上依赖于父母外,在其它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很强。父母、老师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和信心,他们非常需要从老师、父母那里获得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但另一方面,父母除了在物质上、学习上满足他们外,却不能认真、客观的了解、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甚至与父母最基本的沟通也没有,更谈何理解。这种对立的结果导致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无门,只有

几个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班主任工作技能》搜索调研 -几个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姓名:陈兴富 学号:201315010103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2013级师范一班 指导教师:陈晓蕾 2015年6月

【摘要】: 摘要 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形成心理困扰等方面的不正常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日常行为规范。

【In this paper】 Abstract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refers to th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ind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and form the abnormal behavior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etc.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not only affects the student's own development, to the adverse impact on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Keywords: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modification everyday behaviour.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张金涨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 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问题少年的定义及矫正

问题少年的定义及矫正 (10103114139 10小教本数学翁米红女) 摘要:当前我国一些青少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并导致了行为偏差,成为问题青少年,引起社会关注。本文分析了问题青少年的成因,主要论述了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治方法。本文认为对青少年的矫治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问题少年家庭学校社会环境 问题少年也被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1】现在,有关在校学生抢劫、杀人等恶性犯罪的报道越来越多,让人触目惊心。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学生吸烟喝酒、打架、勒索等,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么如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么产生问题少年的原因有哪些呢?知道问题所在的原因才能对 症下药。首先我觉得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正由懵懂不谙世事的儿童一下子窜出了老高,处于心理的断乳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存在逆反心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能力还较差,容易出现违反纪律、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1】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也开始面对升学的压力,会有厌学、违纪的现象。而且人际关系的冲突也会给他们带来负面的

影响。另一方面问题少年的形成跟家庭教育分不开。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对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有些家长自己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反面教材,家长的行为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家长嗜赌成性,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家暴,用恶劣的手段处理人际纠纷,这些行为孩子必然会去模仿。所以父母一定要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格,正确的方法去管教孩子。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不能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得道理。除了家庭,还有社会上的不良文化也会让这些青少年迷失成问题少年。像很多的黄色淫秽书刊、音像制品对他们的毒害很大。很多背离社会伦理道德的书籍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给学生的成长带了极坏的影响。很多影片录像的不正确的引导会让青少年迷失,最终走向犯罪。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矫正这些问题少年的行为呢?我觉得可以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学校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引导,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我觉得转变问题学生需要爱心和耐心。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用爱心去关心他们,教师要努力发觉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立即进行表扬和鼓励,使 他们知道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对他们充满了期待。作为老师要耐心等待他们的转变。问题少年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中间总有反复的过程,我们不能一看到他们反复,就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是要允许他们反复,在反复中不断进步。我们在平时教育他们时,经常要求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I: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

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有三个结构要素——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理论重点强调幼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并对应儿童某些身体机能和倾向的获得,划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家长被认为是儿童个性形成 第17章矫正治疗青少年犯罪 社会学家通常用社会机器的方法预防犯罪,而心理学家则针对个人进行预防。换句话说,社会学家认为是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导致了犯罪,而心理学家则强调这是由于犯罪者自己个人的因素加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推动导致的。。。。。。而社会工作者则将两派学者的理论和设想运用于实践。 矫正治疗的界定 矫正治疗程序开始后,它会经历各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即调查、诊断、矫正治疗管理。在调查阶段是发现导致犯罪行为的原因。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案例眼界的使用——是一个对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家庭环境、学校表现、业余爱好、娱乐活动、当前和过去的问题的详细研究报告。 特殊的矫正治疗技术 精神疗法 精神疗法这一普通术语被用来指明是那些源自于基于心理分析理论和普通精神病理论假定的矫正治疗技术中的一种。精神治疗的目标是减轻被看做是不法行为的产生原因的情感或人身的问题。 约翰逊将精神疗法区分为两种广泛的类型——洞察力疗法和行为疗法。洞察力疗法可以帮助一个人解释他或他的行为的原因,一旦这些问题的原因被查找到,行为疗法便从某些类型的活动入手来改善此人的状况。 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分裂性行为源自于没人爱且没有人可爱、于人于己均无价值的感觉。这样的一个人是没有责任心的。因此,现实疗法的目标是让一个人变得负有责任心。责任被定义为在不剥夺他人自身需求的情况下满足自己本身需要。 现实疗法只能在该孩子现在所在地且同时是诉讼所在地的地方进行。它需要咨询提供者参与进来照顾正在接受法律帮助的青少年犯,让他们知道他或她所关心的东西,并通过帮助他们拒绝不可接受的行为帮助他们满足自身需求。 让一个人有责任心是现实疗法的目标,一个人通过战胜失败的身份而变得有责任心。一个快速的完成时通向成功身份的一个好的开始。发展一点觉得自己有用的感觉,就增加一点自身的信心,并帮助孩子看到他或她在这个系统内存有利害关系。GLASSER细心指出,现实疗法的目标是为了有责任的行为,而不是为了快乐,尽管快乐和一种幸福的感觉可能是有责任行为的副产品。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意指在孩子的不正当行为发生的数小时内对之进行立刻关注。他可能涉及这个年轻人自己或可能包括整个家庭,以争取立即找出该青少年犯得问题产生原因并有效的行为以减轻问题。 危机干预理论建立在这样的一种信念之上:在处于一个危险期的那段时间,一个孩子或该家庭可能会比他们在较之稍晚一点的时间对帮助的建议更坦率。危机干预中心由某些少年犯法庭所掌控。这些法庭在一个青少年被逮捕之后就尽快处理这个问题的目标和发放的活动。

青少年行为与矫正

兰州商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05级社会工作专业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矫正》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16分) 1、问题行为 2、连锁 3、矫枉过正 4、冲击疗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依据香港学者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分类,“逃学”行为属于( ) A 、负面价值观 B 、学校问题行为 C 、一般越轨行为 D 、心理障碍行为

2、“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将青少年期形象地称为() A、危机期 B、心理断乳期 C、风雷激荡期 D、活跃期 3、“温度计自我”又称为() A、波动的自我 B、矛盾的自我 C、分化的自我 D、抽象的自我 4、在青少年发展过程的认识上,人类学家大都秉持“文化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青少年与成人社会的交融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要数() A、皮亚杰 B、玛格丽特·米德 C、安娜·弗洛伊德 D、科特·勒温 5、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 A、榜样与示范 B、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C、观察与模仿 D、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判断青少年问题行为应该注意的事项

2、简述行为契约的特点。 3、列举并举例说明行为矫正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强化物的类型 4、简述ABC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请从家庭、学校、社会视角论述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 2、列举行为矫正的方法及其分类,并任选其中一种技术进行评价

五、实践题:(任选一题完成,每题16分,共16分) 1、初二男生小亮,性格内向,也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但是近半年来他在网上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一起聊天、游戏、听歌、甚至在约定的时间里吃饭。网络生活虽然让他感到充实,而且体会到友谊的温暖,但是这半年来,小亮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巨额的网费,更惨重的是视力的急剧下降和门门不及格的成绩单。在父母忧虑的目光和自责的心理促使下,他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假设你就是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请说说你将如何界定小亮同学的问题,并帮助他摆脱难题。 2、高三女生琳,平时学习能力一般,但每次考试都得高分,不明真相的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希望她能考上重点大学。随着高考的临近,琳自觉无法实现父母的理想,内心非常苦恼,于是她向父母坦白了自己得高分的秘诀——作弊,而且坦言面对考试她已经无法控制自己想作弊的念头和行为,要么会提前准备夹带,要么会抄袭他人的试卷。但是想到要面临高考那样严肃的考场纪律,她实在不知道自己将如何应对。每每想到此,她便会坐卧不宁,内心充满焦虑,这严重影响了琳的学习和正常生活…… 面对琳的求助,请你指出她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 一、谈谈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意义及途径 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是指引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认识和改正不良行为,发展起社会需要的良好行为过程与活动。 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1、认识。正确认识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有效地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前提。第一,对不良行为有明确的认识。有些行为是表现出来的,如赌博、偷窃等。其他是不容易发现的。如敌意、迷恋倾向、说谎等。因此对这些不良的现象的矫治。对社会、他人以及青少年本人的健康成长确有利。第二、对不良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不同,犯罪行为是指根据法律定的。不良行为是根据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准则规范来确定。这是社会公认的最基本、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这类准则,有些是不成文的。第三、青少年本人对其不良行为应当有效矫治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2、改正。改正不良行为比认识不良行为更困难。许多不良行为的社会性质是十分明显的。改正不良行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或“挂失”。例如明知吸烟损害健康但是许多青少年仍然照吸不误。 3、塑造。塑造青少年的良好行为模式,不仅是圆满完成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任务的需要,也是巩固矫治效果,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由此可见。认识、改正和塑造,是完整矫治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在

矫治活动中,反之做到了认识和改正。那只是一种较低水平的矫治,只有在认识并改正了不良行为的同时,使青少年学会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模式时。我们才能说圆满地完成了矫治的任务。矫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行为,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他们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得而最终变成犯罪人,为国家长治久安等意义重大。二、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原则 在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下列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对有效地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不良行为往往是在不同原因的作用下产生的,准确了解这些原因,是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重要基础。正确了解不良行为原因的重要环节,就是了解不良行为的主观动机,其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准确评价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第二,有助于制定正确的矫治方案,第三,有助于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奖励应多惩罚 奖励和惩罚是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最常用的方法,奖励的矫治作用大于惩罚,更多地使用奖励,更少地使用惩罚,能够更有效地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 (三)矫治活动应力求一致性 第一、各级党政部门、教育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社会教育环境的净化,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 第二、要制定净化社会环境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对书摊、录象、电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以及归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 (传媒学院) 姓名:袁瑞 专业:教育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930 指导教师:王卫东 传媒学院 2013年9月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归类以及原因探究 【摘要】:当代青少年是跨越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给予很好得重视,并且根据其原因找出调理的方法。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恐学学习障碍性别角色模糊形象烦恼恋爱受挫精神分裂叛逆虚荣冲动 引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而杂发展阶段,难免受到自身各种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青少年自己积极努力配合,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当代青少年可以健康的成长 一、焦虑 1、焦虑的定义以及表现的症状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 2、焦虑症的起因 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社会心理因素;焦虑症的发生多与社会背景相关,与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如生活窘迫、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此外,与移民、生意失败、遭遇意外等也有密切

2017秋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 项目一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设计教师:山东省济南育文中学)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防微杜渐的思想。 2.能力目标 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了解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制作教学使用课件,搜集与本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搜集反映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生活图片,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参,进行相关问题梳理。 环节一:法律知识点击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它是除《未成年人保护法》外又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

法律。 【教师过渡】刑法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又该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和启示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部法律。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结构看待两课之间的关系。两节课分别以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线开展教学,既突出法律的主线,又明确了法律的作用和相关规定;既回顾了上节课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启航。) 环节二:学法律明是非 【教师引导】在该法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列举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屏幕展示】 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教师提问】通过对比分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又有着什么联系?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专题八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专题作业 (必做)思考并回答(任选一题回答) 一、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曾说:“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方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过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请结合行为矫正原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答:这段话充分反映了行为主义对行为可塑性的认识。 个体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行为具有可塑造性,可以发生改变。研究者对一对同卵双胞胎进行的追踪研究,验证了环境因素比遗传的影响更大。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在一岁大时,抚养环境发生变化,姐姐由一个农民家庭抚养,而妹妹则被送到一个城市中的医生家庭生活。到六、七岁时,姐妹俩的行为方式开始分化,妹妹变得粗犷、泼辣、大胆;而姐姐则表现出娇弱、文静、害羞等特点。由于同卵双胞胎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因此,姐妹俩的行为差异,不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而是她们后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塑造出来的。 二、举例说明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性? 答:对正强化物的选择有着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例如,对于儿童来说,通常最有效的社会性强化物包括:社会奖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表扬、“干得好!”、“很好!”等。但家长或老师轻轻地拍孩子的头作为强化物可能对低年龄、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出现了自主倾向,学生就不会特别愿意别人拍他的头了。性别差异也显而易见,女孩子很小就对芭比娃娃、贴纸、化妆、过家家等玩具或游戏感兴趣,而男孩子则更喜欢玩具汽车、玩具飞机、恐龙模型、枪支玩具等。不同个体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糖果、甜食,有人很喜欢而有的人则不太喜欢;对于辣的食物,有的人当作美食,有的人则避而远之;同样,对于肉食的喜爱,也是有差异的。此外还会有一些个体出现异食的情况,即对不能食用的、对人体也无益处的物质当作食物吞食。 三、简述惩罚的副作用。 答:1、强烈的惩罚可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 强烈的惩罚会使惩罚者和被惩罚者都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对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工作站:宝坻电大专业:教育管理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写作提纲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 所谓“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因在学习、思想品德或心理等方面存在偏差而表现在行为上不服从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一〉、思想品德方面 1.自我为中心。2.缺乏正义感。3.缺乏远大理想。 〈二〉、学习方面 1.在学习策略上具有盲目性、随意性。 2.在学习方法上不会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三〉、心理方面 1.人际关系2.性心理3.情绪和意志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不良影响 1.言传身教差。2.教育方法不当。3.家庭关系不和。 〈二〉、学校教育不力 1.重智轻德。2.个别教师素质不高. 〈三〉、社会消极影响 1.市场经济的冲击。2.不良社会风气、文化氛围毒害学生健康成长。 三、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诱导氛围,尊重、理解学生。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培养其自控习惯 〈三〉、鼓励同学友伴进行劝导 〈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教育管理本科 摘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时期,由于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出现违纪现象。本文分析了“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从“建立民主和谐的诱导氛围,尊重、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培养自控能力”;“鼓励“同学友伴”进行劝导”;“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几方面提出矫正不良行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行为不良矫正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时期,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出现自觉与不自觉的违纪现象。有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犯错的根源,只是面对结果,采取粗暴简单的方式,结果问题没解决,反而加剧了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有的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违纪行为采取斥责、挖苦或驱逐出教室等方法,以终止这些行为;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无能为力,采取交给校领导或家长去矫正。这些方法的结果是,学生很少自觉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教师要有效解决学生错误问题,就要根据学生表现的行为特征,挖掘学生行为心理,找出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 所谓“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因在学习、思想品德或心理等方面存在偏差而表现在行为上不服从教育、违反校纪校夫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一〉、思想品德方面 由于当今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父母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不高,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多为溺爱、纵容,因此在思想品德上常表现为: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解读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行为问卷,随机抽取32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结果:问题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能部分预测中学生问题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问题行为 1.前言 自1928年威克曼开展研究以来,问题行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程度,还可能导致成人时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1]。对问题行为的界定,迄今为止没有形成一致的说法。本研究将问题行为分为内隐行为问题和外显行为。内隐行为问题包括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等因子,外显行为问题包括学习适应不良、攻击性行为、违纪行为等因子。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家庭因素是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变量。本研究以家庭变量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为自变量,研究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种行为倾向。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子女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2]。家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3],研究物质环境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比较多,但研究结果不是很一致,而研究青少年精神环境对问题行为的研究则不是很多。因此本研究就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做进一步研究,旨在进一步寻找造成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原因,揭示影响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为家长和教师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一定依据和帮助。 2.被试与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抽取山东省济南、泰安、聊城、淄博6所学校,选取被试320人,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3%。男生86人,女生219人;初中生49人,高中生119人,大一学生137人。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安居育才中学初2013级9班:曾利梅 一、班会课召开的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校规班纪和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纪律及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中学生。 二、活动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三、召开班会活动的形式:情景剧、快板、抢答、讨论、观看视频、讲故事等。 四、活动准备: (1)制定计划:为使这次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有据可依,要对整个活动过程做具体而细致的安排。 (1)落实: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提前安排好情景剧、快板的排练。 五、活动过程: 班会前播放《少年犯主题曲》,营造班会气氛。 (一)班会主题导入(5分钟) 情景剧--《看看他们俩》 场景一:周日返校教室里疲倦归来

场景二:周六晚上寝室里胜利大逃亡 场景三:周日中午网吧里恋恋不舍 主持人:请同学们判断这两位同学是合格的中学生吗?从而导入班会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二)根据情景剧内容学生活动(5分钟) 1.你认为这两位同学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请选择: 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 ②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自己的事自己做; ③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 ④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 ⑤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⑥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扔纸屑; ⑦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⑧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 ⑨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⑩不迟到、早退、旷课; 2.如果让你去帮助这两位同学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你有何高招?请大家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主持人对以上活动作小结并过度:尊规守纪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那么,请同学们做好下面的抢答准备。 (三)抢答题:下列现象是对还是错(5分钟) (1)要考试了,我的钢笔不见了,小龙不在,我拿他的用一下;

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对策

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对策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很多的因素。像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文章对于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现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环境污染,第二个是贩毒吸毒,而第三个社会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也一样。中国现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青少年的犯罪问题我们更要进行细致有效的解决。 一、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介绍 1.青少年犯罪。它是按照犯罪个体本身的年龄特征作为参考标准形成的一种犯罪的类型,主要是指青少年这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实施的犯罪的称呼。一些专家将青少年犯罪定义为:满12周岁但是未满25周岁的人进行危害社会,触犯法律的行为。定义有两个比较突出的意义,第一个就是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第二个就是青少年进行了危害社会的行为。 2.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现在并没有一个队青少年犯罪预防比较统一的概念,一些专家觉得青少年犯罪预防应该有广义狭义的分别。狭义青少年犯罪预防,主要是以充满犯罪危险青少年作为研究的主体的,探讨预防在他们身上产生犯罪的因素,防止产生犯罪的条件,让青少年不走犯罪道路。而广义青少年犯罪预防,是以整体的青少年作为研究的主体,具体的来看它包括没有犯罪的青少年,要预防他们进行犯罪;包括出现一些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避免他们进行更严重的犯罪;还包括已经犯罪的青少年,避免他们从轻犯变为重犯。最后包括被判刑进行改造完成的青少年,避免他们在被释放以后进行犯罪,防止他们又变成青少年犯罪的策划人等。 二、青少年犯罪主要的特点 1.暴力犯罪性质非常明显 最近的时间里,青少年犯罪已经从普通的盗窃性侵财犯罪转向了朝着盗窃,抢劫,强奸复合性犯罪的巨大转变。青少年属于青春期,他们的精力非常的旺盛,同时青少年的辨别是非能力已经自我约束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经常是对自己进行的犯罪行为不考虑后果,常常是在情绪激动以后进行一些极端的行为,危害社会。 2.低龄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日渐完善 从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来说,低龄化的趋势非常的显著。青少年属于特殊的群体,青少年是在从幼儿发展到成年的过渡关键期,青少年的思想相对于幼年期的

浅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矫治(整理)

浅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矫治 [内容提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让我们不得不沉思:到底是什么驱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文中笔者就自己作为青少年的心理加之一些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资料,粗略地分析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及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矫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违法犯罪犯罪心理矫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高发。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逐渐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犯罪动机简单,手段残酷,结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因此,客观准确的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并正确有效的矫治青少年罪犯是预防青少年罪犯再犯罪使其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前提,对维持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浅析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个别青少年中身上的集中反映,既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因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下面首先谈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 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1、模仿好奇心理的扭曲 青少年好奇心理,喜欢模仿,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善与恶的选择,而恶的事物往往是披着美丽外表的,而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对法律了解不多,往往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好奇心的驱使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神秘感,激起想尝试的愿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形成及矫正

2008年第 1期 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良品德行为的问题:有的学生盗窃、抢劫、或是敲诈勒索,所得钱物挥霍一空,用于出入游戏机室、歌舞厅;有的学生坑蒙拐骗,打架斗殴……凡此种种事实,触目惊心,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觉醒及深刻反思。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 —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徒劳的教育 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因素。 1.生理和心理原因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他们感到自己长大成人了,希望能够自己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他们表现出对老师、家长的管束和空洞说教的强烈不满,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也是有选择性的。同时,由于本身的社会经验有限,导致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标准,喜欢盲目地模仿、崇拜,对社会上流行的新奇事物如服装、发型等开始感兴趣,并马上仿效。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这是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和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社会公共生活的各方面利益。 (1)父母是孩子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增多,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往往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视子女学业进步,忽视学生心理思想的成熟。有的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也直接影响其子女。 (2)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有加,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我们对27名在学校参与过打架事件的学生作了调查,其中有16名(占59%)学生在家中地位较高,受到家长不同程度的溺爱,甚至在学生发生严重违纪时,家长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也不对孩子严加教育,而是找客观原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形成及矫正 王建军 (临洮县文峰中学甘肃定西730500) “你的处境老师同情和理解,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有志气、有出息,有什么困难,你应该向老师提出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你解决,况且你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聪明脑袋,你现在如果能消除杂念,用心把学习搞好,老师相信你定会考入理想的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三毕业会考中该生以六门课总分719分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从上述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班主任做好疏导工作就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做到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班级 要带好一个班级,就要有长远的目标。作为班主任,当你接替到一个新的班级,就要做好初三升学的思想准备工作,制定三年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设法营造一个“团结、稳定、拼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信心和力量,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性格、志趣、理想、追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案,从而有效的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激励其成材,同时还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比如,我带的2005年毕业的这个班级,通过初一一年的教育、了解、评比、考试等发现这班学生有如下特点:①从思想品质方面来看,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城里同学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以为是,学习中吃苦精神差;乡里同学由于普通话方面天生有缺陷,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学习中有较强的吃苦精神,但又不愿与别人交往。②在学习方面,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成绩,与其它班级的差距接近二十分。但我对我的班级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苦心经营,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中下层次的大多数同学,思想品质较好,吃苦精神较强,班级中有较强的凝聚力等这些特点,鼓励、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正轨。到初三已经是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凝聚力很强的班集体。在初三毕业会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责任编辑:邓伟) 育人经纬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