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我最为关注的一项任务,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也关乎着他们的终身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一、认识德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起点。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任务。
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事关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积极的个性和品格。
这需要班主任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发现他们的优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通过德育工作,班主任能够在学生内心打开心结,使他们能够从容面对挑战,健康成长。
二、理论基础的建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艺术性建立在稳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本章将着重探讨几个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
1.学生个体发展理论学生个体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发展轨迹。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展潜能。
2.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学生的成长与他们所处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小学班主任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倾听他们的声音。
三、实践过程中的艺术运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与方法。
1.建立亲师关系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关注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
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心情和问题。
2.发现学生的优点班主任应该具备发现学生优点的敏锐观察力,关注学生的潜力。
当学生表现出优秀的一面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增强自信心。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家长”的角色。
“德育”是指以德为本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1.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是管理班级的首要任务。
班级行为规范应该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热心投入。
班级行为规范不仅仅是说一些简单的礼节和社交规范,它应该涵盖学生的大部分行为。
如:守时、讲礼貌、爱护公物等。
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时,班主任应该列举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范,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签字,以表示遵守规范。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组织者。
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地选择小组,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可以监督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协作。
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3.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德育教育中,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班主任应该学会及时赞扬学生的优秀行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德育教育。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表彰优秀学生、推荐表扬信等,来鼓励学生。
同时,班主任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和性格。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在小学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组织班级讨论、角色扮演等,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矛盾和冲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5.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应该注重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弱点。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品德行为。
在当今社会,社会风气日益败坏,道德观念淡化,小学生德育教育被寄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呢?下面从多个方面来谈谈。
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实现,比如通过道德故事、道德小品、道德寓言等方式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感受到正邪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品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为了培养小学生正直、守信的品质,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教师要用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要在小学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比如在语文课中讲述孝、忠、诚等为重要的道德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道德教育,增加其接受道德教育的机会。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品德评比活动,评选出学校品德模范和优秀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品德提升。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日益复杂,社会责任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小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担和承担责任。
德育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得到的收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来让学生学会团结和合作,承担自己的责任。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并与之相辅相成。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素养方面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
虽然不少小学都开展了德育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所取得的实效。
文章结合实际,就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标签:小学;德育工作人人都说,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好做。
我想说,现在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不好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经济快速推进,生活节奏加快,处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孩子遇到了许多的麻烦。
如何帮助他们度过這个难关,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铺平道路1 找学生多谈心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他们难免犯些错误,如吵口、打架、破坏公物等。
而毕业班学生在这些方面尤其突出。
近年来,毕业班学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早恋、网恋、心理问题等。
如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实践证明,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找学生谈心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关爱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错误,改正小错误。
2 把德育工作的放在首位现代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
因此,学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地位,不仅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工作计划,而且重视德育在各个教育环节上的渗透,注意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对各科教学提出德育要求,注重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掘各科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学科严谨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能给学生以做人的熏陶。
同时,教师的品格及教学态度、教育方式等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还要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增强其德育意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小学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教育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自律的品格、耐心的情感、尊敬的态度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德育,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设置在小学德育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关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置。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身心双重的成长。
在学习中可以提及分享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的品格;教育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可以通过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管理,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并根据计划进行检查和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律的品格。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班级和家庭的一些具体事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情景还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小剧场,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家庭或班级中的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学会德育。
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例如幼儿园、家庭、校园等生活教育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三、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教育策略还需要依托于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德育的氛围和力量。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形成德育的环境和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添一些游戏、纪律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生活化评价方式生活化的评价方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小学生刚刚踏入学校的门槛,很多时候还处于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因此德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依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德育观念和观点。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德育工作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四个“贯穿”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分别是贯穿生活、贯穿课堂、贯穿管理和贯穿制度。
下面将对这四个“贯穿”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贯穿生活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和课堂上。
小学生是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群体,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需求都需要在生活中得到满足。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道德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校生活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互助、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等道德行为。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环保实践、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制度、校规校纪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使道德教育深深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二、贯穿课堂除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外,德育工作还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塑造品格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需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案例、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
在语文课上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道德内涵;在历史课上讲述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生活技能课上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等。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也接受德育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三、贯穿管理德育工作的贯穿还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之中,学校管理者要将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从管理上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创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教育环境。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
问题一:教育资源短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但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德育工作存在短缺情况。
有些学校德育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有些学校设备不足,无法开展富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德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
同时,学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覆盖面和效果。
问题二: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科目上,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冷淡的态度。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加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鼓励并赞赏学生的道德行为。
问题三:家庭教育责任缺失随着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推进,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缺失,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鼓励家长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德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德育辅导。
问题四: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评价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道德和品德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认同感。
同时,德育评价的标准也不够明确,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道德素养。
对策:学校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评价,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 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树立良好 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榜样,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不协调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03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环节
德育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contents
目录
• 中小学德育现状 • 中小学德育问题分析 •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 中小学德育实践案例分享 • 中小学德育未来展望
01 中小学德育现状
德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德育课程设置
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 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教育需求脱节的情况。
德育教育方式个性化
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社会协同发展
1 2 3
学校与家庭协同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制定德 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校与社会协同
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德 育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的实施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他们能够知道什么是对的和错误的,明白应该如何去做。
其次,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观在个人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他们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1. 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目标,科学地设计德育教育课程,使其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
2. 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个别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小学德育教育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树立模范榜样,鼓励学生效仿他们,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对于小学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要。
家长和学校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经常性的互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与学校形成良好的呼应。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问题一:德育工作粗放化当前,一些中小学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粗放化的问题。
学校只注重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重视宣传口号和标语,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对策一: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结合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能力。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实践道德规范。
对策二: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只注重学生成绩和知识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行为。
问题二:德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德育资源不足,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学校面临缺乏专业教师、教材以及相关设备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
通过招聘、培训、评价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德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对策二: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的建设,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编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德育教材,开发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和教具,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问题三:家庭教育缺失当前,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德育培养和引导。
家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不高、不严格,甚至存在溺爱和纵容等现象。
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德育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触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传授文学经典、讲解文本内涵、分析人物命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表演、赏析,都能引导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感受人性的伟大、懂得真理的可贵,从而在心灵上受到净化,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陶冶,情感态度的塑造。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命运,引导学生感知善恶、懂得友情、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歌赋、古文经典等文学作品,来感悟爱国、孝道、友善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外活动、班会讨论等形式,在学生中弘扬正能量,倡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等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和礼仪规范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还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和礼仪规范上。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名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也可以通过规范的语言文明引导,培养学生的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好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教导学生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需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和实际开展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教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本文将围绕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很多小学中,德育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往往只是将一些教育理论堆砌在一起,缺乏具体的实践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而且也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2. 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德育教育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行动指导和案例分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德育的含义,更难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3. 缺乏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来进行,而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家校合作不够密切,会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4. 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德育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了品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品德教育,忽略了其他方面。
二、解决措施要改善德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德育教育应该向实践教育靠拢,注重实际行动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负责。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注重全面性,不仅仅停留在品德教育层面,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学校和教师们能够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有效解决。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
一、推崇优秀文学作品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文学作品是最直接的教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感染学生,塑造他们的品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领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通过阅读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爱、友情等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人生道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命运的抉择,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真善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选择。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示范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道德的榜样。
在每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要讲究自己的言辞举止,不能粗鲁无礼;在与学生相处时,要注意尊重学生,不能露出不耐烦的神情。
通过教师的示范行为,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五、运用其他学科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资源。
可以借助美术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情感;借助音乐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情感。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篇一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接受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点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教育当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榜样引导等方式之外,生活化的理念的引入可以让道德教育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道德教育认同度方面获得提高。
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活化的理念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
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
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
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
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
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
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
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
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综合指导。
因此,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并不具备系统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学校需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规划,定义教育目标,积极发掘教育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织教育活动。
其次,德育教育目标不够清晰。
教育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目标不够清晰,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多为宏大而抽象的口号,缺乏具体而可操作的指导,难以引导学生按照目标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确定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并将其细分为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专项目标,以便给学生一个清晰而透彻的目标导向。
再者,教学内容不够实际。
小学德育教育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烙印,教学内容显得有些抽象。
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时,很难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受益程度显然会被大大降低。
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更注重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德育教育机制不足。
德育教育机制是德育教育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但是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有形式化的德育教育机制,缺乏具体而可行的落实措施。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机制建设,学校应该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机制,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及制定明确的责任考核机制等方法,实现德育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际措施进行解决,才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书面上的一些知识,对于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现在,有许多的有害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进行相应的传播,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所以在面对这种现实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德育教育教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处理有害的信息的能力。
标签:发展新形势;小学德育教学;探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新一代的接班人,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将来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的一面。
但是在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德育教育存在的一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以下是本人对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进行的探究,为各位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在现在的我国教育机制下,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是注重学习成绩,强迫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再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导致出现了学生学习成绩好,但是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这些孩子成年以后非常容易的误入歧途,不利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面对未成年的心智还不太成熟的状态下,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德育知识带入到课堂当中去,利用德育教育的意义来避免上面叙述事情的发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三观。
二、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1.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直使用的教育方法都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关心的只是学生的文化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的情况下就导致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对于德育认识不够深。
2.德育教育跟不上社會发展的步伐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融入进我国的一些传统的美德,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养,让这些学生在长大以后多为国家做贡献。
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1. 引言1.1 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行和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德育在小学教学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德育还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全面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接班人。
1.2 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渗透是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德育理念、价值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内在驱动力。
德育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更应该是教育整个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德育渗透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全校一体的良好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道德的潜移默化。
德育渗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成为有道德情感、有人文素养的有益社会成员。
德育渗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
通过德育渗透,小学教育可以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和健康发展。
因此,德育渗透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德育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教学内容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学校可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全方位的教学活动中。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意识。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文学作品或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并启发他们对善恶、对正误的认识。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而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孩子品德、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内容,也备受关注。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方法单一、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等。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育理念滞后由于教师接受教育较为集中在年轻时期,加之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教育思想,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说教,往往只是单纯地讲道理而缺乏具体行动,缺乏与学生互动、参与的机会。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 学生责任意识薄弱德育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而现阶段一些家长的溺爱和过度照顾,让孩子变得不主动负责。
二、解决措施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为此,学校应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师训活动,加强其教育理念的建设,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和教育要求。
2. 用心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德育教育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教育课堂。
例如开展德育比赛、组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如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及教师家长积极予以解决。
采取不同解决措施时,也要保持定力、定阵地、定方向,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贯穿”这个词语,那么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哪些“贯穿”是至关重要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一、“贯穿生活”的德育工作生活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学生的品德修养往往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的。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求德育工作要贯穿在学生的生活之中。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育课,语文课等课程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教导,进一步促进其品德修养的提高。
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使德育工作真正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德育工作也需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之中。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在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能够获得道德修养的提升。
在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情感素养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操。
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探索精神。
在艺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或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艺术中体验美、感悟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道德、实现自我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是指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作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们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走向未来的关键。
德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健康身心、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个体。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和校内外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班级会议、讨论和辩论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与他人合作和交往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
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注重细节实践检验个别教育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提出
自国家推出一系列计划生育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各种政策实惠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了益,国家也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口的质量;优生优育,少生优生,也让千万家庭很快富裕起来了。
与此同时,独生子女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学校方面较为典型。
因独生子女们在家中是爷爷奶奶的心肝,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爷爷奶奶的溺爱和爸爸妈妈的宠信导致他们丧失了人的本性,致使“以我为主,漠视他人”的恶劣品行成为他们的鲜明特点,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由此也出现了各种针
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教育方法、策略、途径等诸多理论接踵而来。
当然,在我国的古代教育中也比较重视德育教育,韩愈在《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授道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满招损,谦受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古代的德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经后人不断创新、引用至今,然而,还是满足不了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二)德育教育的研究目的
德育教育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何种品德的人,在观念中预先设计的理想形象。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二、德育概念的界定
(一)国外对“德育”概念的界定
“德育”一词自提出至今已经过几个世纪,教育界仍未对其概念作出明确获得公认的界定。
在英语国家,虽然存在个别教育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也逐步融入进德育的教育内容中,但“德育”概念的主线仍被定义为道德教育。
(二)国内对“德育”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影
响,国内的教育家门都试图使“德育”的概念逐步完善并期待获得最终确立。
(1)狭义的“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钟启泉与黄志诚认为“德育是培育人的德行的教育,即通过培养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力、道德实践动机与态度,提高道德实践的能力与素质的教育,一般与道德教育同义。
”檀传宝则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的与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国内教育界的其他教育家并非完全认同所谓的“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狭义论断。
刘京峄和权利霞认为“德育就是一定社会的教育者运用该社会的品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自觉系统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教育。
而鲁结合王逢贤也认为“德育室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三、德育教育的方法
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
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这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
为此,学校应提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规”教育。
各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对学生重点加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的“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是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
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成德育合力。
教师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
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为的萌芽点。
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亮,辐射他人,影响并连成一片,使不良的行为没有成长的土壤,从而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
要植真正做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资源每一要素都是育人的园地,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
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开展活动,以实践检验学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精神以及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比如清明节前带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参观、瞻仰,并为烈士献花,以此来表达对烈士的缅怀和敬仰,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春季可以适当的组织旅游或者踏青,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个别现象个别对待。
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恰当地教育。
比如个别学生有偷拿
的习惯,我就及时告知他这样的害处,而不是粗暴地批评,并不把他的坏事通知家长,当然学习的坏习惯会反复,作为老师出现一次问题教育一次,不要怕烦,也不要对学生放弃,只要持之以恒,把问题学生的教育当成乐趣,去研究其干坏事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够转化他。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面向全体,必须抓德育活动,必须立足课堂,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