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问答题完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样变:1。细胞内玻璃样变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2.坏死的类型及结局
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此外还有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
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
3.肉芽组织的作用
1.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Biblioteka Baidu出物及其他异物
条件: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加
类型:1。白色血栓2。混合血栓3。红色血栓4。透明血栓
7.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条件和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条件:1。供血血管的类型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病理变化:梗死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梗死灶发生机化,初由肉芽组织取代,以后形成瘢痕组织
并发症:1.出血(约占患者10%-35%):因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溃疡面有少量出血.若溃疡底
大出血时患者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2.穿孔(约占患者5%)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
薄更易发生穿孔.穿孔后肠内容物漏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3.幽门狭窄(约占患者3%)经久的溃疡易形成大量瘢痕.4.癌变(一般小于1%)癌变多发生于长期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
病理分型:肉眼观大体分四型1.隆起型2.溃疡型3.浸润型4.胶样型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肉眼观早期肝癌(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
晚期肝癌: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良、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良性胃溃疡
恶性胃溃疡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病因1.病毒性肝炎2.慢性酒精中毒3.营养不良4.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
病理变化:肉眼观早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晚期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表面和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
镜下1.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2.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化脓性炎病理变化: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10蜂窝组织炎和脓肿的比较
蜂窝组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蜂窝组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链球菌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表现为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外形
圆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线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cm
溃疡直径长大于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病理变化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切面见肾皮质增厚。
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与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有关.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最常发生脂肪变,但轻度肝脂肪变通常并不引起肝脏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肝细胞脂肪变的机制大致如下: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
4.骨折愈合的过程
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或再塑
5.早期和晚期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肺淤血:镜下,急性肺淤血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肺淤血的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组织学改变:病变严重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局部出血,可伴血栓形成。部分病例伴有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电镜检查显示电子密度较高的沉积物,通常成驼峰状,多位于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膜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基膜内或系膜区。
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通常于咽部等处感染后10天左右出现发热、少尿和血尿等症状。血尿为常见症状,约有30%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多数病人出现镜下血尿。尿中可出现各种管型,可有轻度蛋白尿(通常低于1g/d)。病人常出现水肿和轻到中度高血压。成人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高血压和水肿,常伴有血尿素氮增高。
合并症
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高血压的动脉、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改变
⑴动脉:①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②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等.③大动脉硬化:如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⑵心脏:左心室代偿性肥大.肉眼观,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正常1.0CM以内).光镜下,心肌细胞变粗、变长,伴有较多分支.心肌细胞核肥大,圆形或椭圆形,核深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⑶肾脏: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凹凸不平,呈细颗粒状,单侧肾可小于100g(正常成人约为150g),切面肾皮质变薄,严重时可发生肾衰竭。⑷脑:①高血压脑病②脑软化③脑出血
病理分型:早期癌肉眼观:癌变处粘膜轻度糜烂或表面呈颗粒状、微小的乳头状。
镜下:绝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
中晚期癌1.髓质型2.覃伞型3.溃疡型4.缩窄型
胃癌:胃癌是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早期胃癌1.隆起型2.表浅性3.凹陷性
中晚期胃癌:1.息肉型或覃伞型2.溃疡型3.浸润型
大肠癌: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
3)种植性转移,胃肠道黏液癌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盆腔器官如卵巢等处
1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缓慢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少见
转移;不转移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增生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
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
指纹
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纤维斑块
肉眼观,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光镜下,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
病理联系一、门脉高压症1.慢性淤血性脾大2.腹水3.侧支循环形成4.胃肠淤血、水肿
二、肝功能障碍1.蛋白质合成障碍2.出血倾向3.胆色素代谢障碍4.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5.肝性脑病(肝昏迷)
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的早期定义、病理分型
答:食管癌:食管癌是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常见癌前病变
大肠腺癌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癌肉瘤比较
癌肉瘤
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
发病率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病因;肺炎球菌
好发年龄;青壮年
病理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病变部位;单侧肺
并发症;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粘连
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病理变化:1.肉眼观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愈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2.镜下,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最表层: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其下一层坏死组织;再下一层为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3.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病变相似,但十二指肠多发生在球部的前壁或后壁,溃疡一般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内,溃疡较浅易愈合.
血性梗死的条件:1。严重淤血2。组织疏松
病理变化:肺出血性梗死:临床上,因梗死灶的肺膜发生纤维素性胸膜炎,可出现胸痛,因肺出血及支气管黏膜受刺激,可引起咳嗽及咯血,由于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及白细胞总数升高等症状
肠出血性梗死:临床上由于血管阻塞,肠壁肌肉缺氧引起持续性痉挛致剧烈腹痛,因肠蠕动加强可产生逆蠕动引起呕吐,肠壁坏死累及肌层及神经,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肠壁全层坏死可致穿孔及腹膜炎,引起严重后果
肝淤血:常由右心衰竭引起,肝静脉回流心脏受阻,血液淤积在肝小叶循环的静脉端,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镜下见肝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与淤血,出血,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消失,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淤血性肝硬化的病变较轻,肝小叶改建不明显,不形成门脉高压和不产生肝功能衰竭
6.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
脓肿:为局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肿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产生霉素使局部组织坏死,继而产生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之后中性粒细胞崩解形成脓细胞并释放出蛋白水截酶使坏死组织液化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其容易在远部产生迁徒性脓肿,小脓肿可以吸收消散,,大脓肿需要穿刺.
1.几种常见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的病理变化
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变得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质内出现的红染细颗粒状物
风湿性心脏病病理变化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3.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
11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2肿瘤的扩散途径
1.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宫颈癌可直接蔓延到直肠和膀胱。
2.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多在局部造成破坏,很少发生转移
1)淋巴道转移,如乳腺外上限发生的癌常首先转移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的转移性乳腺癌
2)血道转移,如,肺癌易转移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肺、肝、骨、卵巢和肾上腺等
继发性改变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变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MI多属贫血性梗死。一般梗死在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梗死灶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早期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呈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梗死灶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7天-2周,边缘区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或肉芽组织向梗死灶内长入,呈红色。3周后肉芽组织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合。
8.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病理变化:1。变质2。渗出3。增生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1。吞噬作用2。免疫作用3。组织损伤作用
9.急性炎症的类型(主要是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及病理变化
类型:1。浆液性炎2。纤维素性炎: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3。化脓性炎4。出血性炎
纤维素性炎病理变化: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在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属于变质为主的炎症,病变包括:1.肝细胞变性坏死(A.肝细胞变性B.肝细胞坏死①嗜酸性坏死②溶解性坏死)2.炎症细胞浸润3.肝细胞再生4.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胆小管增生
2.坏死的类型及结局
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此外还有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
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
3.肉芽组织的作用
1.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Biblioteka Baidu出物及其他异物
条件: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加
类型:1。白色血栓2。混合血栓3。红色血栓4。透明血栓
7.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条件和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条件:1。供血血管的类型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病理变化:梗死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梗死灶发生机化,初由肉芽组织取代,以后形成瘢痕组织
并发症:1.出血(约占患者10%-35%):因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溃疡面有少量出血.若溃疡底
大出血时患者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2.穿孔(约占患者5%)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
薄更易发生穿孔.穿孔后肠内容物漏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3.幽门狭窄(约占患者3%)经久的溃疡易形成大量瘢痕.4.癌变(一般小于1%)癌变多发生于长期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
病理分型:肉眼观大体分四型1.隆起型2.溃疡型3.浸润型4.胶样型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肉眼观早期肝癌(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
晚期肝癌: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良、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良性胃溃疡
恶性胃溃疡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病因1.病毒性肝炎2.慢性酒精中毒3.营养不良4.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
病理变化:肉眼观早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晚期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表面和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
镜下1.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2.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化脓性炎病理变化: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10蜂窝组织炎和脓肿的比较
蜂窝组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蜂窝组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链球菌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表现为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外形
圆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线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cm
溃疡直径长大于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病理变化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切面见肾皮质增厚。
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与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有关.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最常发生脂肪变,但轻度肝脂肪变通常并不引起肝脏形态变化和功能障碍.肝细胞脂肪变的机制大致如下: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3.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
4.骨折愈合的过程
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或再塑
5.早期和晚期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肺淤血:镜下,急性肺淤血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肺淤血的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组织学改变:病变严重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局部出血,可伴血栓形成。部分病例伴有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电镜检查显示电子密度较高的沉积物,通常成驼峰状,多位于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膜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基膜内或系膜区。
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通常于咽部等处感染后10天左右出现发热、少尿和血尿等症状。血尿为常见症状,约有30%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多数病人出现镜下血尿。尿中可出现各种管型,可有轻度蛋白尿(通常低于1g/d)。病人常出现水肿和轻到中度高血压。成人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高血压和水肿,常伴有血尿素氮增高。
合并症
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高血压的动脉、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改变
⑴动脉:①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②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等.③大动脉硬化:如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⑵心脏:左心室代偿性肥大.肉眼观,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正常1.0CM以内).光镜下,心肌细胞变粗、变长,伴有较多分支.心肌细胞核肥大,圆形或椭圆形,核深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⑶肾脏: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凹凸不平,呈细颗粒状,单侧肾可小于100g(正常成人约为150g),切面肾皮质变薄,严重时可发生肾衰竭。⑷脑:①高血压脑病②脑软化③脑出血
病理分型:早期癌肉眼观:癌变处粘膜轻度糜烂或表面呈颗粒状、微小的乳头状。
镜下:绝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
中晚期癌1.髓质型2.覃伞型3.溃疡型4.缩窄型
胃癌:胃癌是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病理分型:早期胃癌1.隆起型2.表浅性3.凹陷性
中晚期胃癌:1.息肉型或覃伞型2.溃疡型3.浸润型
大肠癌: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
3)种植性转移,胃肠道黏液癌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盆腔器官如卵巢等处
1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缓慢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少见
转移;不转移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增生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
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
指纹
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纤维斑块
肉眼观,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光镜下,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
病理联系一、门脉高压症1.慢性淤血性脾大2.腹水3.侧支循环形成4.胃肠淤血、水肿
二、肝功能障碍1.蛋白质合成障碍2.出血倾向3.胆色素代谢障碍4.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5.肝性脑病(肝昏迷)
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的早期定义、病理分型
答:食管癌:食管癌是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常见癌前病变
大肠腺癌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
癌肉瘤比较
癌肉瘤
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
发病率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病因;肺炎球菌
好发年龄;青壮年
病理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病变部位;单侧肺
并发症;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粘连
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病理变化:1.肉眼观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愈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2.镜下,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最表层: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其下一层坏死组织;再下一层为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3.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病变相似,但十二指肠多发生在球部的前壁或后壁,溃疡一般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内,溃疡较浅易愈合.
血性梗死的条件:1。严重淤血2。组织疏松
病理变化:肺出血性梗死:临床上,因梗死灶的肺膜发生纤维素性胸膜炎,可出现胸痛,因肺出血及支气管黏膜受刺激,可引起咳嗽及咯血,由于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及白细胞总数升高等症状
肠出血性梗死:临床上由于血管阻塞,肠壁肌肉缺氧引起持续性痉挛致剧烈腹痛,因肠蠕动加强可产生逆蠕动引起呕吐,肠壁坏死累及肌层及神经,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肠壁全层坏死可致穿孔及腹膜炎,引起严重后果
肝淤血:常由右心衰竭引起,肝静脉回流心脏受阻,血液淤积在肝小叶循环的静脉端,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镜下见肝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与淤血,出血,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消失,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淤血性肝硬化的病变较轻,肝小叶改建不明显,不形成门脉高压和不产生肝功能衰竭
6.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
脓肿:为局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肿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产生霉素使局部组织坏死,继而产生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之后中性粒细胞崩解形成脓细胞并释放出蛋白水截酶使坏死组织液化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其容易在远部产生迁徒性脓肿,小脓肿可以吸收消散,,大脓肿需要穿刺.
1.几种常见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的病理变化
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变得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质内出现的红染细颗粒状物
风湿性心脏病病理变化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3.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
11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2肿瘤的扩散途径
1.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宫颈癌可直接蔓延到直肠和膀胱。
2.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多在局部造成破坏,很少发生转移
1)淋巴道转移,如乳腺外上限发生的癌常首先转移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的转移性乳腺癌
2)血道转移,如,肺癌易转移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肺、肝、骨、卵巢和肾上腺等
继发性改变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变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MI多属贫血性梗死。一般梗死在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梗死灶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早期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呈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梗死灶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7天-2周,边缘区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或肉芽组织向梗死灶内长入,呈红色。3周后肉芽组织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合。
8.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病理变化:1。变质2。渗出3。增生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1。吞噬作用2。免疫作用3。组织损伤作用
9.急性炎症的类型(主要是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及病理变化
类型:1。浆液性炎2。纤维素性炎: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3。化脓性炎4。出血性炎
纤维素性炎病理变化: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在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属于变质为主的炎症,病变包括:1.肝细胞变性坏死(A.肝细胞变性B.肝细胞坏死①嗜酸性坏死②溶解性坏死)2.炎症细胞浸润3.肝细胞再生4.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胆小管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