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三等奖)

探究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三等奖)
探究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三等奖)

探究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作品类别:A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及实验)

作者:郝舒萌陈贝金瑛灿石明飞

指导老师:张军营

实验由参赛者2011年上半年在东区实验室完成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 引言 (2)

2 实验原理 (3)

2.1淀粉的糊化 (3)

2.2增韧 (5)

3 实验器材及原料 (6)

4 实验方法及过程 (7)

4.1氧化玉米淀粉的糊化 (7)

4.220%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 (9)

4.3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9)

4.4氯化钙与聚乙烯醇混合后不同比例对淀粉粘合剂粘度的影响 (11)

4.5氯化钙、聚乙烯醇与淀粉粘合剂相容性探究 (12)

4.615%氯化钙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12)

5 实验结果 (12)

5.1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12)

5.2氯化钙与聚乙烯醇混合后不同比例对淀粉粘合剂粘度的影响 (14)

5.3氯化钙、聚乙烯醇与淀粉粘合剂相容性探究 (15)

5.415%氯化钙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16)

6 结论 (17)

7 结语 (17)

摘要:目的:优选四种增塑剂最优效果配比。方法:采用正交分析法进行探究,以表征、粘力及离心效果等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及实验结果,本实验所得最优增塑方案为15%氯化钙+2.5%聚乙烯醇。结论:按最优配比添加的增塑剂可对淀粉粘合剂起到最优增韧的效果。

关键词:巴布剂;淀粉粘合剂;增塑性;相容性

1 引言

巴布剂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 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和适量比例的辅料混匀后涂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作为新型外用透皮贴剂, 已在国外大量应用。巴布剂于20 世纪70 年代率先由日本生产出, 80 年代初引入中国, 90 年代我国开始规模生产[1][2]。由于具有载药量大, 透气性、贴敷性、保湿性好、刺激性小、应用方便等舒适优点, 巴布剂在多种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深受患者欢迎[3]。但目前,使用在巴布剂基质中的粘合剂主要是石油化工类产品,如:甲基乙烯基醚和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物、聚丙烯酸盐类等,有些价格偏昂贵,且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淀粉粘合剂具有无毒、无污染、强度较高、无腐蚀、不污染环境、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近几年倍受青睐,用天然淀粉制作各种粘合剂已成为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如能将淀粉粘合剂作为巴布剂的粘着剂将会为巴布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然而,淀粉粘合剂也有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因素,其中韧性差大大阻碍了它发展的脚步。

本实验即是通过正交分析法探究四种增塑剂对过氧化氢氧化玉米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以此判断出了增韧的最优试剂与最优配比。

2 实验原理

2.1 淀粉的糊化

淀粉是右旋葡萄糖聚合物, 通式是(C6H10O5)n。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直链淀粉由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在淀粉中约占23%。支链淀粉是由右旋葡萄糖生成的分支巨大分子,其中含一种磷酸酯,可生成一种糊,其主链以α-1,4糖苷键方式连接,支链以α-1,6糖苷键连接。其在淀粉中约占77%。淀粉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良好的粘合剂,就是因为具备了可生成糊的支链淀粉,而另一部分直链淀粉又能促进其发生胶凝作用。[4]

图 1 淀粉分子结构图 2 淀粉颗粒结构

图3 原淀粉的SEM(×1000,×5000)图4 原淀粉的SEM(×1000,×5000)

淀粉颗粒不溶于水,但在水中能吸收少量水分,颗粒稍膨胀。普通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在水中所含平衡水分大约28%和33%。这种吸水和膨胀现象是可逆的,水分被

干燥后仍恢复原来的颗粒结构大小[5]。

混淀粉于水中,不停地搅拌。颗粒悬浮于水中,形成白色悬浮液,称为淀粉乳。加热淀粉乳,颗粒随温度的升高,吸水更多,膨胀更大,达到一定的温度,原淀粉结构被破坏,吸水膨胀成粘稠胶体糊。这种现象称为糊化,其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形成的胶体称为淀粉糊。

图5 膨胀淀粉颗粒的胶束结构

淀粉的糊化温度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别,同一种淀粉在大小不同的颗粒间也存在差别。大颗粒易糊化,糊化温度低,小颗粒难糊化,糊化温度高。

Time / s

V i s c o s i t y / c P

Temperature / ℃

图6 木薯原淀粉的粘度-温度-时间曲线

2.2 增韧

高分子材料的增韧,是由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作用的削弱而造成的。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韧性增加。

ⅰ增塑剂的分类:

①按分子量大小分:单体型和聚合型。

②按性能分:通用型、无毒增塑剂等。

③按结构分: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环氧化合物、聚酯、脂肪酸酯、多元醇酯、含氯增塑剂、柠檬酸酯、苯多酸酯、烷基磺酸酯、石油酯等类

ⅱ增塑剂的主要作用: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

ⅲ增塑剂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①内增塑剂:在聚合物的聚合过程中引入第二单体,由于第二单体共聚在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中,故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内增塑的另一类型是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支链(或取代基或接枝的分支)。由于第二单体与聚合物链段具有稳定的化合结合,所以不被介质所抽出,但从工艺和成本上考虑,内增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比较窄。

②外增塑剂:一般为外加到聚合体系中的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物质。

531.23

577.04710.23

765.18862.21

931.10

996.10

1082.27

1158.841378.64

1601.84

2168.27

2362.89

2928.93

3400.58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T

1000

2000

3000

4000

Wavenumbers (cm-1)

图7 氧化淀粉的红外谱图

空间有规结构的聚合物的分子链适当的条件下能够结晶,即链状分子从卷的和杂乱的状态变成紧密折叠成行的有规则状态。在一般条件下,工业生产的聚合物不可能是完全结晶的,而往往是由结晶区域散插在无定形区域构成的。

显然,增塑剂的分子插入结晶区域要比插入无定形区域困难得多,因为在结晶区与聚合物与链之间的自由空间最小。如果增塑剂的分子仅能插入部分结晶的聚合物的无定形区域,则此增塑剂便是非溶剂型增塑剂,也就是所谓的辅助增塑剂。如果增塑剂的分子仅能插入聚合物的无定形区域同时又能插入结晶区域,则此增塑剂便是溶剂型增塑剂,即所谓的主增塑剂。 3 实验器材及原料

器材:烧杯、粘度仪、鼓风烘箱、加热台、磁力搅拌机、油浴锅、三口烧瓶、温度计、电子天平、离心机、离心管、玻璃棒、透明塑料杯、聚酯薄膜、隔离纸、塑料胶头滴管

原料:见表1

表1 实验所需原料及作用和用量范围

实4

验方法及过程

注:①以下百分比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占氧化玉米的量

②所有实验用品、用量均是以文献及其上已完成的实验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筛选后所定

4.1氧化玉米淀粉的糊化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105.00g的氧化玉米淀粉溶于195g去离子水中,加入磁子,塞好橡胶塞,并在侧孔处插入量程为100摄氏度的温度计。将三口烧瓶放入油于锅中,控制瓶内温度在90℃-100℃加热搅拌四十分钟左右,并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粘度测定,直到氧化淀粉成黄色半透明状且粘度适宜为止,瓶内即为所需氧化玉米淀粉粘合剂。

实验思考:

起初我们用加热台通过直接加热法来糊化淀粉,但由于对糊化淀粉的透明状态把握

不是很准确,导致糊化一直不到位,且在实验中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如加热台温度无法控制,糊化点难以把握等。

通过上述实验的失败我们最终决定用三口烧瓶做容器,油浴锅做加热装置。用此法可糊化较多氧化淀粉溶液,解决了实验对糊化淀粉溶液的需求,且可较好把握糊化点,把握加热时间和糊化程度。

图8 油浴、搅拌

图9 测定粘度

4.2 20%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0588聚乙烯醇粉末20.00g于烧杯中,加入80g约50-60℃的去离子水,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聚乙烯醇粉末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粘稠状为止。所得溶液即为20%的聚乙烯醇。

4.3 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取16份淀粉粘合剂,每份10g于16个透明塑料杯中,将其分为四组,每组编号。将第一组的1-4号塑料杯中分别加入5%、10%、15%、20%的氯化钙粉末,将第二组的1-4号塑料杯中分别加入5%、10%、15%、20%的甘油,将的三组的1-4号塑料杯中分别加入5%、10%、15%、20%的三醋酸甘油酯,将第四组的1-4号塑料杯中分别加入2%、3%、4%、5%的聚乙烯醇。将这16组均搅拌摇匀备用。

图10 16组产品

将16组产品分别涂于16张已编号的聚酯薄膜上,要求:每组取2g,涂膜时大小、薄厚要尽量相同。将16组聚酯薄膜放入鼓风烘箱中,约70℃烘烤约6分钟,成膜后表观进行韧性比较。

实验探索:

由于淀粉黏胶剂的韧性很小,目前无较好测试方法,检验方法只采用表观判定。但其缺乏一定数据支持,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曾自行设计测定韧性的方法——断裂角度测试法,即将溶液置于一防水纸盒中,固定一端旋转另一端直至薄膜断裂,通过测定其断裂角度来判断加入增塑剂后粘合剂的韧性。

起初是将粘合剂涂满盒底,但由于烘干不充分,未看出平面的断裂。后又采用只薄涂一层粘合剂于中线处再进行烘干的方法,但由于太薄,每组效果很接近,难区别。最终此法宣告失败。

图11 所用自制防水纸盒

图12 角度定位纸

4.4 氯化钙与聚乙烯醇混合后不同比例对淀粉粘合剂粘度的影响

取6组淀粉粘合剂,每组10g于6组已编号的离心管中,分别加入梯度为1%的15%-20%的氯化钙粉末和3%的聚乙烯醇,充分搅拌摇匀后固定在粘度仪上,设定转速500r/s,时间2min分别对其进行粘度曲线测定,并记录实验数据测定。再分别将聚乙烯醇的量改为4%和5%进行粘度曲线测定。

图13 粘度测定

实验思考:

查阅文献,了解到增塑剂会对淀粉粘合剂粘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实验中测定了粘度以寻找最优粘度所对应增塑剂及含量。

4.5 氯化钙、聚乙烯醇与淀粉粘合剂相容性探究

取5组淀粉粘合剂,每组10g于已编号的离心管中,均加入15%氯化钙粉末,搅拌摇匀。分别加入梯度为1%的1%-5%的聚乙烯醇,搅拌后进行离心,观察分层情况。

4.6 15%氯化钙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取5组淀粉粘合剂,每组10g于已编号的塑料杯中,每组均加入15%的氯化钙粉末,分别加入梯度为0.5%1%-3%的聚乙烯醇,搅拌摇匀。将5组产品分别涂于已编号的五组聚酯薄膜和5组隔离纸上,要求:每组取2g,涂膜时大小、薄厚要尽量相同。将10组置于烘箱中,约70℃烘烤6分钟,成膜后表观进行韧性比较。

5 实验结果

5.1 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总体增韧情况:聚乙烯醇>氯化钙>丙三醇>三醋酸甘油酯

聚乙烯醇:3%-4%的增韧效果最好

氯化钙:15%-20%的增韧效果最好

丙三醇:15%-20%的增韧效果最好

三醋酸甘油酯:增韧效果太差,不再予以研究

表2 四种增塑剂对淀粉粘合剂塑性的影响比较

图14 聚乙烯醇1-4号

图15 氯化钙1-4号

图16 甘油1-4号

图17 三醋酸甘油酯1-4号

5.2 氯化钙与聚乙烯醇混合后不同比例对淀粉粘合剂粘度的影响

表3 与氯化钙与聚乙烯醇混合后淀粉粘合剂的粘度(单位:

mpas)

聚乙烯醇的量

图 18 聚乙烯醇的量与氯化钙的量之间的关系

由图表可知,当聚乙烯醇的量一定时,粘合剂粘度随氯化钙加入量的不同成近似于抛物线的曲线变化,当氯化钙量一定是,粘合剂粘度随聚乙烯醇的量增加而增加。其中红色划线部分是相应聚乙烯醇的量的粘度最高点。

5.3 氯化钙、聚乙烯醇与淀粉粘合剂相容性探究

图19 离心后的淀粉粘合剂

离心后进行比较观察最终发现:当氯化钙加到3%时聚乙烯醇开始分层。因此聚乙烯醇的加入量不得超过3%。

5.4 15%氯化钙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的影响

综合考虑试剂市场价格及对淀粉粘合剂韧性、粘度、相容性等因素,决定采用15%的氯化钙。由于聚乙烯醇在3%时开始于粘合剂分层,本步实验最大加入聚乙烯醇量为

3%,则其韧性随着加入聚乙烯醇的量增加而增加。

图 20 氯化钙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的淀粉粘合剂

6 结论

①增韧效果为聚乙烯醇和氯化钙的最优,甘油的一般,而三醋酸甘油酯几乎不能进行增韧。

②氯化钙与三醋酸甘油酯均为在15%-20%时增韧效果最好,而聚乙烯醇为3%-4%,但由于聚乙烯醇在3%时即开始分层,建议选用量为2%-3%。

③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及实验结果,本实验所得最优增韧方案为15%氯化钙+2.5%聚乙烯醇

7 结语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早已迫在眉睫。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早已不允许再走下去,

可持续发展才是如今世界的主题。因此任何可代替原有材料的新型环保材料都值得我们

去探索研究。按照“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的要求,胶黏剂的产品设计、能源和原材料选用、生产与应用过程都应无毒无害。而淀粉的便宜易得,无毒环保便是其优势。其用于胶粘剂行业具有低成本,无污染等优点。若能将此项技术继续研究下去,定会为环保巴布剂的发展与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杜倩,潘金火.巴布剂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85-786

[2] 何华,张玉春,焦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54-155

[3] 刘淑萍.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188-3189

[4] 张玉龙,王华银.淀粉胶黏剂.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

[5] 张力田.淀粉的糊化和淀粉糊.淀粉与淀粉糖,2001;3:1-2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罗尚桃|创建时间:2011年03月01日 09:59|浏览:511|评论:0 标签:马铃薯淀粉淀粉标准GB8884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木薯淀粉生产工艺及其特性

木薯淀粉主要用作食品、制糖、医药、饲料、纺织、造纸、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原料。 木薯淀粉生产过程,是物理分离过程,即是将木薯原料中的淀粉与纤维素、白、无机等其它物质分开。在生产过程中,根椐淀粉不溶于冷水和比重大于水的性质,用水及专用机械设备,将淀粉从水的悬浮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回收淀粉的目的。其生产工艺流程分为输送、清洗、碎解、浸渍、筛分、漂白、除砂、分离、脱水、干澡、风冷、包装等工序。 2 原料 木薯淀粉的原料包括鲜木薯和木薯干片,它们是生产的主要物质,必须确保质量,要求鲜木薯新鲜,当天采购,当天进厂,当天加工,无泥、沙、根、须、木质部分及其它杂质混入;木薯干片要求干爽、不霉、不变质、无虫蛀。 鲜木薯的平均成分如下: 淀粉 27% 纤维素 4% 蛋白质 1% 其它 3% 水分 65% 木薯干片的平均成分为: 淀粉 68% 纤维素 8% 蛋白质 3%

水分 13% 由于木薯品种、采收时间、自然条件、生产水来不同,原料的淀粉含量有所差异。 3 辅料(加工木薯干片淀粉用) 硫酸 2KG/T淀粉 漂白粉 0.5kg/t淀粉 高锰酸钾 0.1kg/t淀粉 4 工艺路线 木薯淀粉的湿法加工工艺,包括滚筒清洗、二次碎解、浓浆筛分、逆流洗涤、氧化还原法漂白 (以新鲜木薯为原料才需漂白)、旋流除砂、浓浆分离、溢浆法脱水、一级负压脉冲气流干燥。 5 工艺流程 6 主要工艺过程 (1)原料准备 原料是生产的物质基础,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木薯淀粉厂的原料有鲜木薯和木薯 干片两种。 鲜木薯采收后,应及时除去泥土、根、须及木质部分、堆放在干净的地面,避免混入铁块、铁钉、石头、木头等杂物,要求当天采收,当天进厂、当天加工,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从而提高抽提 率及产品的质量。 木薯干片应干爽,不霉,不变质,无虫蛀,以保证产品质量。

胶粘剂(熟胶 )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来源于:注塑塑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13260536.html, 胶粘剂(熟胶)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黏合剂的好坏与淀粉质量和用量关系很大 淀粉的细度、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均影响其性能。如果淀粉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过高,细度低于98目(100目筛过滤),即使制作时氧化程度很高,出料时黏度也只有二十几秒(涂-4杯黏度计测量)。但存放5-7天左右会自然变稠,失去流动性,呈胶冻状。使用时泡沫也大,直接影响粘合质量,而使用合格的淀粉,只要氧化及糊化程度适当,制成的黏合剂成品黏度40±10秒,贮存期内黏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颜色发深,但黏度基本不变。 淀粉的用量根据粘合的对象具体要求而改变,如: 1、单面瓦楞纸板用粘合剂覆面,对粘合剂要求较低,淀粉用量:150-170kg/吨水。 2、高强瓦楞纸两面施胶,对粘合剂要求较高,淀粉用量170-200kg/吨水。 3、普通瓦楞纸及草浆瓦楞纸两面施胶及纸板与纸板复合,对粘合剂要求比较高,淀粉用量180-300kg/吨水。 4、自动贴面机及纸管用胶,对粘合剂有特殊要求,除干燥快以外,还要求粘合好,强度高,淀粉用量:200-350kg/吨水。 下面具体介绍一胶粘剂(熟胶)使用的原料和配方: 糊化剂: 工业烧碱(NaOH)有结晶状、棒状、片状和喊30%NaOH的水溶液,只要纯度合格,任何状态的烧碱都可以使用,烧碱用量以加入氧化淀粉中搅拌20分钟淀粉液为半透明糊状为止,烧碱量过大,胶液流动性大,透明性好,贮存时间长,但瓦楞楞峰施胶中的含碱量也会随之增大,制成的瓦楞纸箱容易反黄,造成瓦楞纸箱表面油墨变色;烧碱量小,加入20 分钟后,一直为白色或乳白色糊状,不透明也不粘,应酌情再加一部分烧碱溶液,使其成为半透明胶液,用碱量小粘合剂糊化不好,粘结力差,易变稠。烧碱的用量从实际观察,一般约为淀粉的12%较为合适。 氧化剂: 淀粉粘合剂中,常用的氧化剂有双氧水、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高锰酸钾作氧化剂,用量容易掌握,制成的淀粉粘合剂成品质量也稳定,但制成的淀粉粘合剂颜色为深咖啡色或棕黑色。次氯酸钠与双氧水作氧化剂制出的淀粉粘合剂色泽淡黄,但次氯酸钠制淀粉粘合剂在使用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分解出氯气,使操作人员感到眼部不适;双氧水制成的淀粉粘合剂在使用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泡沫,需投放消泡剂。另外,次氯酸钠在阳光照射或高温下

玉米淀粉制作瓦楞纸粘合剂工艺流程

玉米淀粉制作瓦楞纸粘合剂工艺流程 第一节单台仙组使用的粘合剂(熟胶)的原辅料配比和制作工艺 单台机组使用的高强快干淀粉粘合剂的原辅料配比和制作工艺是在吸收现有粘合剂优点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不需加热,不受四季影响,反应时间短,成品质量稳定,保持期半年以上,干燥速度快,粘合烽强的一种冷制高强快干粘僵剂及其制法。单台机组使用的淀粉粘合剂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反应釜内,搅拌均匀,再加次氯酸钠或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搅拌5-20分钟;将硗碱用冷水溶解,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40分钟;然后交硼砂用热水溶解,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5分钟,最后加选题消泡剂,搅拌2-3分钟即成。 各组成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单位:kg 淀粉:150-250 硗碱(95%以上含量)18-26 强固催化剂:6-10 硼砂4-7 消泡剂:适量 次氯酸钠(10%含量)40-55 水:1000 (工业级双氧水:27.5%含量:6-9) (高锰酸钾:3-5) 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a、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再加淀粉搅拌均匀; b、将强固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 c、将次氯酸钠或双氧水或高锰酸钾加入反应釜中搅拌5-20分钟; d、将硗碱用3-5倍冷水溶解,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40分钟; e、将硼砂用5-10倍开水溶解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5分钟; f、最后加入适量消泡剂搅拌2-3分钟即成。 按此配方和工艺制作的淀粉粘合剂,工艺简单,不需加温,从投料到制成成品仅需30-60分钟,粘僵纸箱干燥快、强度高,不跑楞、不吸潮、不泛潮、不泛碱,经测试,初粘1-1.5分钟,全粘5-10分钟,破坏纤维30-50秒,其有关理化指标均优于泡花碱及目前其它配方和工艺制作的淀粉粘合。可广泛应用于出口商品包装瓦楞纸箱,食品包装用瓦楞纸箱,果蔬类包装用瓦楞纸箱和中、高档商品包装的瓦楞纸箱。 本粘全剂与普通淀粉粘合剂、泡花碱有关技术指标分析对比如下: 表二十六 项名检测结果与要求 类项 冷制高强快干粘合剂(实测结果) 普通淀粉粘合剂要求泡花碱要求含碱时(以NaOH计)%1.13≤1.810.16粘度(25℃涂-4杯)S41.440-5030比重(g/ml) 1.0741.04-1.11.4施胶量(g/平方米)80-10080-100150-190粘合速度初粘1.5分钟5-8分钟30分钟全粘10分钟15-20分钟破坏纤维45秒3-5分钟粘合强度N/cm2 GB6543-65487.88≥5.88不合格边压强度N/m GB6543-65487150≥6860不合格冷制高强快干淀粉粘合剂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搅拌状态): 氧化剂 自来水--淀粉--强固催化剂--(次氯酸钠、 --5-20分钟 双氧水、高锰酸钾) 烧碱溶液20-40分钟硼砂溶液3-5分钟消泡剂--成品 使用原料及配方: 1、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土豆淀粉或薯类淀):粘合剂的好坏与淀粉质量和用量关系很大。淀粉的细度、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影响其性能。如果淀粉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过高,细度低于98目(100目筛过率),既使制作时氧化程度很高,出料时粘度出只有二十几秒(涂一4杯粘度计测量),但存放5-7天左右粘合剂会自然变稠,失去流动性,呈胶冻状。使用时泡沫也大,直接影响粘合质量,而使用合格的淀粉,只要投送化及糊化程度适当,制成的粘合剂成品粘度40±10秒,贮存期内粘度不行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颜色发深,俣粘度基本不变。 玉米淀粉的用量根据粘合的对象具体要求而改变,如: ①单面瓦楞纸板及细瓦楞彩盒纸板用本粘合剂复面,对粘合剂要求较低,淀粉用量为:150-170kg/吨水。 ②高强瓦楞纸两面施胶及纸板与纸板复合加工纸箱。对粘合剂要求稍高,淀粉用量为:170-180kg/吨水。

实验六 淀粉含量测定

实验六(红薯/马玲薯/黄地瓜等淀粉块茎类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酸水解法) 综合设计(4学时) 一、实验原理 1、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 2、淀粉是食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贮藏性多糖。淀粉跟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由于淀粉完全水解成还原糖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也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五指山红薯。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722、小台秤、分析天平、烧杯(100mL)、研钵、容量瓶(100mL)、洗瓶、漏斗、滤纸、具塞刻度试管(15mL)、恒温水浴、移液管(1mL, 2mL)。 (三)试剂 1 2mol/L NaOH 溶液 准确称取4g NaOH固体,溶于15 mL蒸馏水中,并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准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mol/L NaOH 溶液20mL,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让CO2进入。若溶液浑浊,可过滤后使用。 3 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 A液(0.1mol/L柠檬酸):称取C6H8O7?H2O 21.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B液(0.1mol/L柠檬酸钠):称取Na3C6H5O7?2H2O 29.4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 至1000mL A液110 mL与B液290 mL 混匀,即为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 4 1mg/mL 淀粉溶液 称取0.1g淀粉溶于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100 mL中。 5 20%硫酸 用50mL的量筒量取50mL的水,倒入100mL烧杯中;再用20mL的量筒量取12.6mL98%的浓硫酸,沿内壁缓缓倒入烧杯内的水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等冷至室温后,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食用豌豆淀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豌豆淀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豌豆淀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外购豌豆淀粉为原料,经分装而成的食用豌豆淀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490 粮食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析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84 马铃薯淀粉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 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 GB/T 22427.6 淀粉白度测定 GB/T 22427.13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Q/DFK0001S-2018 豆类淀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 豌豆淀粉:应符合Q/DFK0001S-2018的规定。

木薯为原料的酒精酿造工艺

木薯为原料的酒精酿造 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以木薯为原料的酒精酿造工艺木薯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也不与粮食作物争地,是一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酒精生产再生资源,将其应用到发酵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相关资料显示广西的木薯产量较大,全国60%的木薯淀粉是由广西生产,广西对于生产木薯酒精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木薯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的工艺较成熟。本文简述了木薯原料预处理、液化、酶糖化、发酵酒精生产工艺。木薯是热带和亚热带广泛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应性很强,耐旱、耐瘠、耐水,对土地的质量要求不高,是可在任何土质中生长的作物。我国南方盛产木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木薯的块根淀粉含量达25%-30%左右,木薯干淀粉含量达70%左右,是被誉为“淀粉之王”。木薯已被世界公认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很有前途的酒精生产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木薯原料用于生产酒精渐渐收到人民的重视,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木薯生产酒精工艺的研究。下面就木薯原料预处理、液化、酶糖化、发酵酒精生产工艺这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原料的预处理 原料在进行正式生产之前,必须预处理,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提高生产的效益,预处理包括除杂和粉碎两个工序。木薯在收获和干燥过程中,经常会惨夹进泥土、沙石、粗纤维,金属杂质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没有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清除,将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石块和金属杂质会使粉碎机的筛板磨损或损坏,造成生产的中断;机械设备运转部位,会因泥沙的存在而加速磨损,泥沙等杂质也会影响正常的发酵过程。所以用木薯原料生产酒精前,必须进行除杂,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提高生产的效益。 2、原料的粉碎木薯原料粉碎可以使原料的颗粒变小,原料的细胞组织部分破坏,淀粉颗粒部分外泄,增加原理的表面积,在进行水热处理时,加快原料的吸水速度,降低水

淀粉粘合剂浅析

淀粉粘合剂浅析(摘转) 目前,淀粉粘合剂的制配工艺与配方有几百种,不管那一种配方都是大同小异的。最关键的工艺还是氧化程度。氧化过头,粘合剂粘度低,粘合强度差,容易造成纸板粘合不良。氧化不足,粘合剂粘度过高,无法上机使用、纸板干燥慢、储存时间短、易结皮和凝胶化。因此,怎样掌握氧化程度是粘合剂制作的关键工艺。 淀粉在配成粘合剂之前必须要对它进行改性。改性的目的在于改进淀粉糊的粘合力和流动性。未经改性的淀粉在糊化后得到的是稠厚的浆糊。为了制备出流动性能良好的“胶水”,必须要对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改性方法有酸转化法、酶转化法、糊精化法、醚化法、氧化法等多种改性方法。采用一步法即氧化与糊化连续进行支配成粘合剂一般采用氧化法。对淀粉氧化性能较强的氧化剂有几种,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高碘酸、重铬酸钾、过硫酸氨、高锰酸钾等。笔者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为例,对氧化过程作简单介绍: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深紫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味干而涩。分子量158.04,相对密度2.703,在摄氏240度时分解,溶于水,遇乙醇分解。 高锰酸钾对淀粉的氧化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1.氧化剂能够破坏淀粉分子内的氧桥,若有一个氧桥被氧化而断裂,淀粉分子就由一个分子解聚为两个较小的分子。淀粉分子变小后,淀粉糊化后的粘度就降低。如被破坏氧桥太多,淀粉分子降得太小,淀粉的粘度降低太大,粘合力就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氧化作用要 适度。 2.氧化剂能使淀粉分子内葡萄糖基本单元上羟甲基氧化为醛基或羧基。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时,则主要生成羧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时,则主要生成醛基。经氧化处理的淀粉,分子内醛基和羧基增加,淀粉分子的视水性增加,使淀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得到改善,制成的糊液流动性好,又增强了纸和纤维的粘合力,使初粘力增强。粘合剂的配制应选择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氧化,目的在于使淀粉分子中的羟甲基氧化为强极性的羧基以改善淀粉糊液的流动性和粘合力。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淀粉分子中的羟甲基主要是被氧化为醛基,醛基在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使粘合剂内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因而容易 出现裱胶时拉丝,储存过程容易变稠等现象。 配制粘合剂工艺过程中,底水温度在摄氏20度时,高锰酸钾的用量每25kg玉米淀粉应控制在0.4-0.5kg,如采用木薯淀粉则应适当降低。在水温低于摄氏20度时,可以在底水中添加热水来提高水温,以缩短配制时间,也可以增加高锰酸钾用量至0.5kg。气温低时,应延长加烧碱的时间来控制和降低粘度,加碱时间过短或加碱速度过快,都会导致粘合剂粘度迅速升高,甚至出现变成一团搅不动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不能采取加水稀释的办法,(因为淀粉与水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6.8,否则,粘合剂会降低粘合能力。)应让其静置数十分钟,让它自己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慢慢降低粘度至合格时,(一般初粘度在70-90秒左右)再进行下一步加硼砂溶液的操作。出现胶水粘度过高或者变成一团搅不动现象是因为加碱速度太快、间隔时间太短原因所致。(一般以2-3次加碱为宜,从第一次加碱到最后一次

玉米淀粉粘合剂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项目名称:玉米淀粉粘合剂实训报告.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

一、产品简介 淀粉胶粘剂作为通用型天然胶粘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淀粉是一类资源多、价格便宜、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的特点;第二,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给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构成了威胁,从而促使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竞相寻找代用品,作为天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农副产品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以美国为例,1995年的淀粉胶粘剂总需求量为通用型酚醛及脲醛树脂胶之和的1.6倍,占天然胶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在国内,淀粉胶粘剂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啤酒工业即是一例。啤酒包装生产线的贴标速度可达五万瓶/每小时,这样快的贴标速度要求胶粘剂具有粘度大、初粘力强、干固快和流动性能好等特点。胶粘剂的粘度大、初粘力强、干固快能防止瞬间贴上的标签发生不必要的位移,防止粘贴过程中掉标;胶粘剂的流动性能好可以满足现代化机械作业的工艺条件。 制造标签胶所采用的最初原料是黄糊精和白糊精,以这种原料制得的胶粘剂粘度大、干固快,适合于机械化贴标。其缺点是干固后的胶膜脆性大,在商品储运过程中易掉标。与此相反,以酪朊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胶粘剂不存在上述缺点,但酪朊蛋白的价格昂贵,以此为原料制得的标签胶成本较高。 由于玉米淀粉的价格便宜,故采用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标签胶成本较低,用户乐于接受。而且玉米淀粉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好,能耗低,干燥速度快,能适应机械化快速包装的要求。但目前的玉米淀粉胶经常存在着质量不稳定,贮存期短,贮存时易发生分子间缔合,流动性差,颜色深等缺陷,不利于淀粉胶的推广和使用。我们在分析了玉米淀粉化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淀粉进行预糊化、氧化、糊化,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制备出了高固含量、贮存稳定性好,并具有一定初粘力,易洗涤回收的透明改性玉米淀粉胶粘剂。 玉米淀粉粘合剂,是一种性能好、无毒害、价廉的天然粘合剂。自1935年在美国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在纸制包装行业中,以淀粉胶取代泡花碱、白乳胶和PVA已成不可抵挡之势。1984年,中国包装进出口公司将玉米淀粉胶作为全国纸箱行业的重点推广项目,1993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泡花碱作为瓦楞纸箱粘合剂,并规定出口包装纸箱和食品包装用纸箱一律使用玉米淀粉粘合剂。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使人们更加注重环保,追求天然,国际贸易迅速扩展,包装材料“以纸代木”的趋向已成必然,包装用纸箱及其生产用粘合剂玉米淀粉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于在我国起步晚,缺乏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致使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气温低于5℃时容易出现胶冻,初粘力低,自然风干速度慢。虽有不少改性淀粉胶的研究报道,但需复配以合成胶或添加助剂,又带来成本提高、原料难购等新问题。因此,影响了玉米淀粉粘合剂的推广应用。我们使用复合氧化剂,严格过程控制和各项技术指标监测,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优化制备工艺条件,极大提高了淀粉粘合剂的各项性能指标,制备出不同固含量的产品,可广泛用于各种纸制包装箱、袋、管的生产,也可用于商标、壁纸的粘贴,还可用于纺织品上浆、制鞋业绵织物粘接等。 改性淀粉胶粘剂的应用 改性淀粉胶粘剂作为通用型天然胶粘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淀粉是一类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的优点。二是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给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胶黏剂构成了威胁,从而促使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竞相寻找代用品,淀粉胶黏剂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改性淀粉胶粘剂己被广泛应用于瓦楞纸箱、建筑材料、人造纸板以及标签等众多工业领域。 1.3.1改性淀粉胶粘剂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 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迎客松粉丝、粉条、粉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散装的粉丝、粉条、粉皮(片粉)为原料,经筛选、整理、分装等工序制成的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587 粉条 Q/HGS0001S-2014 梓潼片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根据产品形状的不同分为粉丝、粉条、粉皮(片),按照原料不同分为蕨根粉条(丝、片)、蔬菜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马铃薯粉条(丝、片)。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4.1.1 马铃薯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应符合GB/T 23587 的规定。 4.1.2 蔬菜粉条(丝、片)、蕨根粉条(丝、片):应符合Q/HGS0001S-2014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木薯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木薯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一、概况 XX厂是一家生产木薯淀粉的厂。因木薯淀粉废水的生产过程具有季节性,每年11月至第二年2月有生产。其废水的COD高,酸化能力强。如果处理后要达到国家标准排放的话,其处理工艺将分三级处理,并且建造成本较高。但一般淀粉厂由于资金短缺。经过中试发现,经过UASB处理后的水将不再具有酸化能力、不具毒性、而且营养成份高,完全可以作为低浓度肥料来给农作物灌溉。所以,经多方面调研,暂时只做UASB这段工艺,以解决污染生态环境的问题。 二、预期设计治理效果 1、进水水质 PH=4~6 COD≤15000mg/L BOD5≤10000mg/L SS≤150mg/L 设计处理量为2000吨/天。每天运行24小时,即每小时处理量为83.4m3/h。 2、出水水质 PH=7~8 COD≤3000mg/L BOD5≤1500mg/L SS≤150mg/L 三、治理设计工艺流程 泵 污水→中和池→厌氧池→厌氧设备→排放 ↑↑ 内循环

自流 工艺说明: 淀粉废水储存在厂内已有的大池塘里。处理时先流入中和池加烧碱调PH,再由泵泵至厌氧池,再自流至厌氧设备,上清液部分排放,部分回流入中和池。沼气采用燃烧管燃烧排放。 四、运行费用 1、电费 取电机实际运行功率因素为0.8,实际每天用电为220.96kwh。 电耗 每天用电费:220.96kwh 每kwh电费:0.8元/kwh 每天电费:176.768元/日 每吨水耗电:0.1元/吨水 2、药费(药剂费用) 药剂费按每吨水0.9元/吨水计算。 3、人工费(按2个人算) 工人工资:600元/月 每吨水人工费:0.017元/吨水

淀粉粘合剂配方及制作实验报告

淀粉粘合剂配方及制作实验报告 姓名: xx 学号: 09061223 专业:包装工程 学院: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制作原理和工艺 (二)设计实验思路 本实验内容为淀粉粘合剂的配方设计与制作,其实验思路是要求同学根据课堂及教材所介绍的淀粉粘合剂的配方原则和各成分的作用再根据使用淀粉粘合剂的季节、纸张等的不同,在给出的基础配方的基础上拟定出淀粉粘合剂的实际制作配方并制作出来。通过对黏合剂的性能测试验证锁你配方是否合适,并可调整再制作直至制出符合要求的淀粉粘合剂。 (三)实验记录的内容: T=25.5℃ RH=38% (四)实验设备和药品 1、实验设备 (1)QND-4B 涂—4粘度计天津材料试验机厂 GB 1723-79 (2)D8401—ZH型电动搅拌器天津市华兴科学仪器厂 (3)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等 2、试样药品 (1)淀粉(工业级):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GB12309—90 (2)硼砂(四硼酸钠Na2B4O7·10H2O):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制剂厂 GB 632-1993 (3)氢氧化钠(片状NaOH):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制剂厂 GB/T 629-1997 XK 13-201-00310 (4)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制剂厂GB 637-88 XK 13-201-00310 (5)硫酸亚铁(FeSO4·7H2O):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制剂厂 GB 664-93 XK 13-201-00310 (6)过氧化氢(H2O2)GB/T 6684-2002 XK 13-201-00310 (7)消泡剂:二甲基硅油 (8)自来水等 将淀粉、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硼砂、硫代硫酸钠按规定量称好备用,用量筒量好过氧化氢备用;烧杯内按配方加入底水。用水将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解,用热水将硼砂溶解。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 1. 用途 本剂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氢氧化钠、焦锑酸钾、硼砂等辅料组成的玉米淀粉粘合剂。主要用于纸箱、瓦楞纸板等行业。本剂可以代替沿用已久的碱性泡花碱(即水玻璃)粘合剂,其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投产快,粘合强度高,防潮性也比泡花碱好,而且涂布量和成本却比泡花碱粘合剂低。 2. 原料 (1)玉米淀粉:将玉米粒经过加工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水分(%)≤14 蛋白质(%)≤0.5 灰分(%)≤0.05 酸度(每100克干淀粉消耗0.1摩尔氢氧化钠)≤15 细度(通过100自筛)(%)≥99 斑点(个/厘米2)1 气味正常 (2)氢氧化钠:亦称苛性钠、烧碱。白色固体,呈粒状、片状、棒状或块状。是强碱,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吸湿性较强,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碳酸钠。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广泛用于造纸、人造丝、染色、肥皂、石油和其它化学工业。用作pH值调节剂。选用工业品。 (3)硼砂:学名十水四硼酸钠、焦硼酸钠。分子式Na2B4O7·10H2O。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结晶粉末。无臭,味甜涩。在空气中风化,晶体表面常被白色粉末覆盖。16毫升冷水、0.6毫升沸水或1毫升甘油可溶解1克硼砂,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反应。主要用于玻璃和

搪瓷工业,在医疗上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本剂中用作防腐剂。选用工业品。 (4)焦锑酸钾: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本剂中起氧化作用和稳定作用。选用工业品。 3. 配方(重量份) 玉米淀粉50 焦锑酸钾1 硼砂6.5 固体氢氧化钠18 4. 制备方法 玉米经浸泡、分离、洗涤、研磨、脱水等工序制成类似于普通面粉的玉米淀粉,称取其重量50份,用133份水调制成玉米淀偻奖。用氢氧化钠水溶液(18份氢氧化钠用30份水溶解而成)进行胶化,在70℃下混合30分钟,并与300份冷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液体A。 在另一容器中用40份水溶解1份焦锑酸钾,搅拌溶解,再用35℃的水1000份稀释,并同6.5份硼砂和500份玉米淀粉混合得B。在30分钟内,将A和B合并,混合搅拌15分钟即得贮存性能优良的淀粉粘合剂。 5. 注意事项 (1)淀粉与水的比例要合适。水量过多会降低粘度,过少则影响流动性。 (2)淀粉的细度应愈细愈好。如果低于99目时,淀粉不易分解氧化,造成产品不合格。(3)氢氧化钠加入量要控制好,不宜过多,否则产品粘度下降。 (4)操作中出现气泡,主要是反应用料配比不当或反应时间过短造成的,可加入适量消泡剂硅油或重新反应。 (5)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并能灼伤皮肤,使用时必须注意。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

黎平县敖市镇药材蔬菜种植服务部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生产 马铃薯是我国制造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欧洲也出产大量的马铃薯淀粉,美洲也有生产,但数量不多。 一、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过程 薯块→洗涤→破碎→筛理→淀粉乳→淀粉粕→淀沉→浆水→洗涤→漂白→脱水→湿淀粉→干燥→粉碎→筛理→包装→成品供生产马铃薯淀粉之原料,应选择单位产量高、抗病性强、薯大、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大小均匀、可溶性蛋白质少、皮薄、凹凸少、纤维含量低、新鲜未发芽的马铃薯的粉用种。 洗涤用水无特殊要求,但自破碎操作起,一切加工用水都应为。 薯块的粒悬浮于薄壁细胞的细胞汁中,所以分离较谷物淀粉容易,破碎程度越大则出粉率越高,一般要求破碎度在90%以上,为彻底破坏细胞组织,一般需磨制2-3次,每磨一次用筛子筛理一次,以除去磨碎物中的纤维,未磨碎的组织和杂质。筛下物即为粉乳,筛上物入下一道磨子。破碎和筛理时皆需喷水以利磨碎和洗出淀粉粒,有利于物料的管道输送。破碎时的用水量约为原料重的2倍,用于筛理的水约为原料重的4倍,最后所得稀淀粉乳的浓度约为4-7波美

度。 4、淀粉粒的沉淀 由筛理所得的淀粉乳是含有淀粉粒、粗纤维、蛋白质的乳状胶溶液,并含有多种可溶性的糖类、有机酸等物质,还有微生物和酶。影响薯类淀粉沉淀的因子有淀粉乳的浓度、淀粉粒大小和比重及pH值。在淀粉粒较大、比重较大、淀粉粒浓度较小和适宜的pH值下,淀粉粒沉淀较快。沉淀时间要求在8小时内完成,否则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而影响淀粉的质量和产量,马铃薯淀粉粒较大,在淀粉乳较稀薄时用斜槽即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原料品质较差时,如薯块生长不充实,部分腐烂,经长期贮藏,加工季节气温过高而引起发酵时,则沉淀缓慢,致使淀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加速沉淀须调节淀粉乳的pH 值,马铃薯汁液的pH约在4.2-4.4左右,马铃薯蛋白质的等电点约在pH5.4左右,若淀粉乳pH低于5.4时,可略加碱液调整,使蛋白质微粒尽快脱水凝固,破坏蛋白质胶溶液而使淀粉粒沉淀。 将从斜槽的沉淀槽中取得的淀粉加工稀释到18度波美,用泵输送到洗涤槽,用水洗洗涤2-3次,排去废液,复加水稀释到18度波美,送经胶水工段。对于原料差,粉色较暗的淀粉,则在最后一道洗涤后进行脱色漂白。漂白剂用漂白粉或SO。用漂白粉漂白漂白粉的用量依淀粉乳的浓度而异,一般100升18度波美淀粉乳约需漂白粉40-50g。漂白前先配成漂白粉溶液,使用前,在30℃左右的

木薯淀粉生产线

日产100吨木薯淀粉生产线 100t/d cassava starch production line 1、本项目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设计规模为日产100吨木薯淀粉。 This project is cassava starch production line with capacity of 100t/d native starch. 主要建厂参数为Construction parameters: 厂区面积total area for production line: 30000m2, 150m×200m 主车间面积main workshop area:1400m2 其中:清洗工段washing section: 400m2 加工工段processing section:630m2 干燥工段drying section: 370m2 淀粉储存仓库:2500m2 装机容量total power:1250KW 用水量water consumption:60m3/h 蒸汽用量steam consumption:6T/H 设备生产的产品品质技术指标technical standard on machine performance 提取率:淀粉的提取率recovery rate of starch≥90 %干基dry basis 质量要求Quality requirements: 蛋白含量不大于0.3% 干protein content≤0.3% dry basis 灰份含量不大于0.2% 干基ash content≤0.2% dry basis 纤维含量不大于0.3% 干基fiber content≤0.3% dry basis 水份含量不大于14% water content≤14%

速干型玉米淀粉胶粘剂

速干型玉米淀粉胶粘剂 -------------------------------------------------------------------------------- 2009-05-18 12:39:26 原料名称功用重量% 玉米淀粉本品主要原料13-18 双氧水氧化剂 1.5-3.0 氢氧化钠(30%溶液) 糊化剂5-8 硼砂交联剂0.2-0.6 尿素①助剂0.5-2.0 催干剂② 1.2-4.8 水加至100.0 ①尿素:又称脲或碳酰胺。无色晶体。大量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尿中。熔点132.7℃,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分解。溶于水、乙醇和苯,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水溶液呈中性。 生产厂:上海吴泾化工厂、安徽淮南化肥厂、辽宁辽河化肥厂、河北石家庄化肥厂、广州氮肥厂等。 ②催干剂:白色至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能分散于胶液中,加快胶液使用时的成膜速度。本品中用以提高胶液干燥速度。 生产厂:上海长风化工厂、河南新郑化工二厂、天津助剂厂等。 制备及使用方法 (1)在带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入水及玉米淀粉,搅拌使与淀粉完全混匀后,加热至60-65℃,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淀粉液的pH值为9.5-10。 (2)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配方量为1/2量的双氧水,反应20-40分钟。再投入剩余量的双氧水,再搅拌20-30分钟,进行氧化。 (3)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淀粉发生糊化,这时胶液流动性增加,粘度有所下降,并呈透明状。操作时应注意碱液的用量,氢氧化钠太少,糊化不够,粘合力较差。反之,氢氧化钠过高,游离碱量多,使胶液的pH值太高,碱性太强。 (4)加入预先用适量水溶解好的硼砂及尿素,不断搅拌20-30分钟,制成半透明状胶液。 (5)最后加入催干剂充分搅匀即制成产品。 使用时代替泡花碱,用作瓦楞纸箱胶粘剂。 来源:涂料中国原文参考:file:///G:/胶水配方/速干型玉米淀粉胶粘剂.htm

冷制高强快干粘合剂

第三章冷制高强快干粘合剂配方及制作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瓦楞纸板和瓦楞纸箱的粘合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原来一直被延续使用的硅酸钠溶液(俗称泡花碱)最终会被淘汰。目前,除单台机组在生产短途运输和廉商品的瓦楞纸板仍使用硅酸钠溶液作粘合剂外,较先进的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已不再使用硅酸钠溶液。而替代这种含碱量高,容易对商品和环境造成污染的新型的粘合剂是玉米、小麦或薯类制作的淀粉粘合剂。 淀粉粘合剂在五十年代初由日本应用于瓦楞纸板,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淀粉粘合剂的原料来源是玉米、小麦和薯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加工容易,运输方便,价格低廉。给淀粉粘合剂的加工、应用和普及推广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原料资源。 近年来,我国许多包装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研制淀粉粘合剂的制作和实际应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外经委等部门就提出:在为出口商品包装制作瓦楞纸箱时,必须使用淀粉粘合剂或具有同们效果的粘合剂。到八十年代末,已得到强化。在出口商品包装的检验中,淀粉粘合剂的使用和应用后体现出的良好的粘合强度、抗潮湿能力、便于冷藏的效果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更加得到了体现。 国内目前流行的单台机组使用的淀粉粘合剂(熟胶)的配方的制作工艺大体是淀粉、水、氢氧化钠、氧化剂和终止剂的混合液。具体操作工艺是集资先后投入规定的各种比例的用料和充分的搅拌,最终制成粘合剂成品。有些是把淀粉先制成熟料,然后再逐项完成后工艺。有的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集资投入上壕各种一定配比的原辅料,同时保持合适的温度,最终制成成品粘合剂。而瓦楞纸板生产线一直依照的是美国的斯太因-霍尔的二步法制作淀粉粘合剂。但在实际制作中的选取料、配比、制作工艺等并不尽相同。而是根据当地的环境因素、原辅料不一样,配比有所区别,定量不尽一致,工艺方法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成品淀粉粘合剂。 斯太因-霍尔的二步法调制淀粉粘合剂,就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先由载体(第一容器)将一定量的淀粉、水和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完全糊化(称为熟浆),同时,在主体(第二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淀粉和水并充分搅拌使之混合(称为生浆);在不断地匀速搅拌下,把载体内的熟浆缓慢放入主体内,使生熟浆得到充分混合后,再放入贮存罐内(第三容器)的制成淀粉粘合剂成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为了防止淀粉颗粒在常温下与水的作用后充分膨胀(但并不溶于水),一量停止搅拌,即会发生沉淀。所以,生、熟浆混合后进入贮存罐,必须不停的匀速搅拌。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温湿度变化差异很大。淀粉粘合剂在实际应用中除上述因素外,也会因所使用的原辅料本身的质量以及不同的配比和制作工艺方法产生许多主观不能控制的问题。粘合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瓦楞纸板和瓦楞纸箱的质量。为了解决淀粉粘合剂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具体质量问题,许多致力于包装装潢工业发展的专家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方方面面提高淀粉粘合剂的粘合强度、干燥速度和降低成本的配制方法。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粘合剂的粘合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它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到家行速度。 本节叙述的就是综合许多淀粉粘合剂的优良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制成的一种适用于单台机组,一种适用于瓦楞纸板生产线的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使用后对瓦楞纸板粘合强度、厚度和其它理化性能指标有所提高的冷制高强快干淀粉粘合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第一节单台仙组使用的粘合剂(熟胶)的原辅料配比和制作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