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经二首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
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古代文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就是《诗经》。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阶段学习的两首《诗经》的文言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精华。
一、《诗经》中的文言知识点1. 平仄:《诗经》采用了平仄格律,平仄指的是音调的升降。
平仄可分为平调和仄调,平调为平声,仄调为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诗歌创作中,平仄的运用可以使文章韵味深长,情感表达得当。
2. 反义词:《诗经》中常用反义词来修辞,比如“昼”与“夜”、“寒”与“暑”等。
这种运用反义词修辞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动人心弦。
3. 对仗:对仗是指句子之间形式和意义上的相对呼应。
《诗经》中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平行对仗、转折对仗、对比对仗等。
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和谐感。
4. 比喻:《诗经》中经常使用比喻来进行形象的描绘和抒发情感。
比喻可以借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意义更为丰富。
5.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并列运用的修辞手法。
《诗经》中很多篇章采用排比的句式,通过并列同义或相似词汇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使诗句更加音调优美、感情丰富。
二、高一诗经两首的文言知识点1. 《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第四章,是一首描述爱情的诗。
它通过比较和对比,运用了反义词、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多面性。
首先,《关雎》运用了反义词和对仗手法,如“无言”与“言”,“国破”与“家亡”,通过这种形式上的对比和呼应,突出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关雎》还通过比喻进行描写,如“告余以丧”比喻出了心情沮丧的状态,而“日昃之久矣”则象征了时间的长久流逝,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
2. 《车舝》车舝是《诗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
它通过平仄、对仗和排比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悲壮。
首先,《车舝》运用了平仄来表达诗中的音律和情感变化,通过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民版)
•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2021/10/10
30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 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 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 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 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 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 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 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 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 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 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 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 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
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
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 累奔波,饥渴难当。
2、你还能读出什么?怎么表现出来的?
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 对比
2021/10/10
3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 • •
2021/10/10
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021/10/10
32
什么叫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 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 位置的字
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 法就叫做重章叠句。
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一是使得抒发的 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 三是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 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诗经》书影
相关图片
求婚
始乱终弃
整体把握
恋爱 婚变 决绝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 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 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为你把牢底坐穿
【探究】你如何看待女子的爱情悲剧?
性格? 命运? 社会?
思考
为你把牢底坐穿
你如同我温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 日复一日的梦想 ……
《诗经》(预习案
头脑风暴
刚读完《孙子兵法》的小明 觉得氓很有战术头脑,因为 他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应用 了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 欲擒故纵、笑里藏刀、上屋 抽梯计,假如你是小明,试 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来证 明你的观点。【讨论】
头脑风暴——声东击西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 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 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 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 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 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 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 情枯竭时。
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诗经两首
学习探究
❖ 找出文章写淇水的句子,并说明其用意
诗中三写淇水。淇水成了一场婚姻的见证: 谈婚论嫁时,淇水相送,何其缠绵;休弃归途 中,淇水湿帷,悲情满溢;归家静思时,淇水 有岸,痛苦无边。三写淇水,使歌唱有了缠绵 的爱恋、渺远的憧憬,更有了悲愤的谴责。淇 水既实且虚,它是女子人生欢乐与痛苦的交点, 它目睹了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苦终的婚姻生 活,却只能无言。
(2)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 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防止了叙事的平铺直叙, 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 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 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 的前半局部写婚前,后半局部写婚后,中间的
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注释】汜sì:由主流分出又汇入主流的支流。归: 出嫁,一说回家。渚zhǔ:水中小洲。处: 居处,一说 忧愁。沱tuó:江水的支流。
【译文】长江有支流分开当复回,这人今回家, 不肯带我归。不跟我好了,日后会懊悔。/长江有 分流过洲又重合,这人今回家,不肯同我走。不 跟我好了,日后要回头。/长江有小流流淌来汇入, 这人今回家,不肯到我处。不跟 我好了,将来放悲歌。
检 学习检测
试析?氓?诗中比照手法的 运用。
答:
【答案】女主人公婚姻前后形成比照。恋爱、 婚姻生活比照强烈,恋爱欢乐美好,婚姻痛苦 辛劳;人物性格完全改变,婚前“我〞纯真、 热情,婚后“我〞劳苦、屈辱。氓婚前婚后的 形象有很大反差,婚前,能爱、重情,有信, 婚后变心、凶暴、无义。在恋爱、婚后生活的 比照中,女主人公从痛苦的现实历中得出教训: 女子不应耽迷恋情。由是表现出她性格中清醒、 坚强的一面。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
理解两首诗的文学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的基本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两首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关雎》和《蒹葭》的文学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诗歌的基本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三、教学难点两首诗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1.导入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知道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吗?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关雎》,感知诗歌内容。
提问: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关雎》的主题和情感。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赏析诗歌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如比兴、重章叠句等。
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蒹葭》1.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雎》,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蒹葭》,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蒹葭》,感知诗歌内容。
提问: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蒹葭》的主题和情感。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对比分析将《关雎》和《蒹葭》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
提问:请大家从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5.赏析诗歌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等。
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这首诗中的情景交融手法。
6.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诗经》中的其他作品,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高一诗经两首教案
高一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表现手法等。
2、准确诵读并背诵《关雎》和《蒹葭》两首诗。
3、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情感和意境,体会古人的爱情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在诗歌赏析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关雎》和《蒹葭》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感受两首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其中的情感。
2、难点(1)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诗歌的重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然后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的爱情是怎样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关雎》和《蒹葭》。
(二)知识讲解1、介绍《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诗歌赏析1、《关雎》(1)理解诗意①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重点解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等词语。
(2)分析主题①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doc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学习对大家来说很重要,课堂上学习完课文中的内容后要及时的进行课下巩固复习,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握住这些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掌握高一语文知识有帮助。
(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 《诗经》两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咥.其笑矣( ) 尔卜尔筮.( ) 犹可说.也( ) 自我徂.尔( ) 不遑.启居( ) 王事靡盬.( ) 四牡骙骙.( ) 小人所腓.( ) 答案:xì shì tuō cú huán ɡ ɡǔ kuí féi2.辨形组词。
⎩⎨⎧ 驰 弛⎩⎨⎧ 讴 殴 ⎩⎨⎧ 抱 报⎩⎨⎧ 崇 祟 答案:⎩⎨⎧ 奔驰松弛 ⎩⎨⎧ 讴歌殴打 ⎩⎨⎧ 怀抱报告 ⎩⎨⎧崇高作祟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匪 非 不是(2)说 脱 脱身(3)泮 畔 边岸(4)莫 暮 年末(5)尔 花盛开的样子(6)棘 急 紧急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________篇诗歌作品,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古代生活。
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学国学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 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 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了。 【解读】 我们学习要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从而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做到举一反三。
二、写对字形
氓之chīchī( ) qiān( )期
1.chī( )笑
2.繁yǎn(
)
ɡuǐ( )垣
3.船wéi(
)
忧心孔jiù( )
4.针jiǔ(
)
答案:1.蚩蚩 嗤 2.愆 衍 3.垝 桅 4.疚 灸
三、名篇名句默写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 不思其反。 4.昔我往矣,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___________。 答案:1.载笑载言 2.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3.总角 之宴 信誓旦旦 4.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5.行道迟迟 莫知我哀
二、《诗经》内容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 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 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 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忧也。(《论语·述而》) 【译文】 (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勤于讲习学问,听 到道义不能随着尊崇,有缺点却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 我的忧虑啊! 【解读】 在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知识过程中,我们要不 断反思,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 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诗经二首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诗经二首高一必修二知识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第一部现存的诗歌总集。
其中收录的诗篇涵盖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一千多年间的社会风貌、人生哲理、爱情悲欢等各个方面。
在高一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深入学习诗经中的两首重要篇章,分别是《关雎》和《木瓜》。
一、《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抒情诗之一。
在学习该诗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1. 作者和背景:《关雎》的作者是佚名,属于诗经中的风雅类。
该诗记录了周王室的庄妃被废后,她对失去身份和地位的自我辩护。
通过形象的描写,通过庄妃之声,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深切关注。
2. 抒情表达:《关雎》运用了抒情手法,通过对庄妃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情感。
例如,诗中使用了“有冤者”来强调庄妃的委屈和冤情,使读者对庄妃的遭遇产生共鸣和同情。
3. 结构和韵律:《关雎》由两首相同章节的诗组成,每首诗都由两句意义相关的句子构成,共四行。
诗歌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手法,给诗歌增添了韵律美。
二、《木瓜》《木瓜》是诗经中的一首咏史篇章,通过咏史的方式来反应社会的种种问题。
学习该篇时,我们重点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 题材和作者:《木瓜》是一首关于历史人物的颂歌,反映了商代时期的社会风貌。
作者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通过《木瓜》表达了对商代社会的思考和思索。
2. 社会风貌:《木瓜》中描绘了商代时期人们繁忙的生活、争战的场景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对“木瓜”的描绘,诗中展现了商代社会的繁荣和地方衣食丰美的景象。
3. 象征意义:《木瓜》以木瓜为象征,通过对木瓜果实的描写,寓意着国家的丰饶、人民的富裕和繁荣。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屈原对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
通过对《关雎》和《木瓜》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对我们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塑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诗经二首原文
诗经二首原文
一、卷耳
佚名〔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寘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
唉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
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
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
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二、樛木
佚名〔先秦〕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
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
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doc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高一语文学习对大家来说很重要,课堂上学习完课文中的内容后要及时的进行课下巩固复习,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握住这些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希望对大家掌握高一语文知识有帮助。
一、《氓》【原文释义】氓之蚩蚩(氓,(m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
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
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
匪我愆期(推延日期。
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
将(音(qiāng),请,希望)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
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貌)。
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
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
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不好的话。
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
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
于嗟(相当于吁嗟,叹词)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到你家,嫁与你),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指多年)。
淇水汤汤(水盛流貌),渐(沾湿)车帷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女也(语气词,表示停顿,下面同此)不爽(差错),士贰(差错)其行(德行)。
士也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靡:无,不;室劳:指家务活);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第一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第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诗经两首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诗经两首高一必修二知识点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周代早期的历史风貌和民众的生活,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在高一必修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两首精选篇目,即《蒹葭》和《七月》。
这两首诗歌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各具特色,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蒹葭》这首诗。
《蒹葭》描绘了一幅青春少年在乡村间嬉戏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用到了许多意象的描绘,比如“蒹葭”、“於飞飏”和“采葑菲”。
这些词语不仅展示了古代乡村的青葱景色,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的憧憬。
而与此同时,诗中的“少之时”和“云云”,则让人们不禁联想到青春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
这种对青春和时光的思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生哲理的思索,也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
而另一首诗《七月》,则以农耕劳作为主线,描绘了夏季农田的生机勃勃和忙碌景象。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农民勤劳努力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的“苦夫”、“望月”等词语,则通过对农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景观的品味,传达了崇尚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
这种感恩劳动、珍视环境的理念在古代中国农耕社会中深深植根,并延续至今。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的农业景象,也给了我们以对劳动和自然的思考。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也传达了古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在这些古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对于人性、道德、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讨论与探索。
同时,诗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蒹葭》和《七月》这两首精选篇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农耕劳作的描写,呈现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与思考。
读《诗经》的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文人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一上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人教版中学教材所选《〈诗经〉两首》包括《氓》和《采薇》两篇。
那么,中学语文在讲课前要做好哪些打算工作呢?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检查: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准确的说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深厚风土气息的重要缘由。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行磨灭的影响。
《诗经·氓》【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子公的生活经验。
高一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开端。
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也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高一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是《蒹葭》和《采薇》。
接下来,我将根据这两首诗的内容和特点,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蒹葭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诗,它以“蒹葭苍苍”为开头,以“谁谓河广”为结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心中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内心独白的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歌充满了悠然自得的意境。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中使用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描写手法。
蒹葭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形态高挺,叶子雄伟翠绿。
这样生动的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清新的感觉。
而白露为霜则用来表达草木的凋零与秋的来临,暗示了青春的逝去和人生的无奈。
另外,诗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青青子衿是指年轻人的衣襟,而悠悠我心则是表达了少年内心的郁闷和苦闷。
这种对内心的独白表达方式,构成了整首诗的主题,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采薇采薇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为开头,以“子之不我,振于阿丘”为结尾。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充满了深情而凄美的意境。
首先,诗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云晏如”给人以采摘薇草掩藏内心情感的印象。
薇草代表的是女子的心事,通过对薇草的采摘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抒情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藏的情感。
其次,诗中的“子之不我,振于阿丘”也是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
这句话表明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渴望并期盼着他的回归。
通过对男子心思的揣测和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流露出了一种执着而深情的意味。
以上就是我对高一必修二诗经两首诗的一些知识点的介绍。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和品读这些古代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感悟,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高一语文ppt课件 诗经两首课件
2.靡 夙兴夜寐,靡 有朝矣 . 望其旗靡 .
动词,没有 ____________ 动词,倒下 ____________
mí ,动词,浪费 生之者甚少,而靡 之者甚多 _______________ . 动词,退下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____________ .
3.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 . 听其言 而观其行 .
到,到达 。 古义:_________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以为 期 ..
两个词,以,把;为,当做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 。 今义:______
3.三岁 为妇 .. 多年,指时间 。 古义: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 兴。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背景探寻
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 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 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 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汉书·匈奴传》 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 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 ‘靡室靡家,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 《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动词,说 __________ 名词,预兆 __________ 助词,没有实义 _______________
名词,言语、言论 _______________
4.以 秋以 为期 . 以 望复关 . 以 尔车来 . 以 勇气闻于诸侯 .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 .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
必修一知识点
《诗经两首》主要讲述了田家和桑家两个家庭的生活情景和感恩的重要性。
以下是该
篇文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诗经两首》是本教材的第6篇课文,原文分为《田家》和《桑家》两首,分别讲
述了农夫种田和养蚕的情景。
2. 田家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了田间劳作的辛苦和收获。
诗中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3. 桑家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了养蚕的情景。
诗中通过描写养蚕的细致过程和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农民对劳动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4.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古代民歌的集成,记录了周代至春秋时期的各种民间歌谣。
5. 《诗经两首》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等。
这些手法使诗歌
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6. 诗歌中的意境深远,赏识诗歌需要注重把握其意境,领会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7. 《诗经两首》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通过对农民劳作的描写,反映了劳动的辛
苦和农民的乐观、奉献的精神。
8. 诗歌教育了人们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财富,并让人们懂得
感恩的重要性。
高一语文必修一《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主要写了贾宝玉、贾母、林黛玉、薛宝钗等
人的家族生活和婚姻纠葛。
以下是该篇文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
民歌、土乐,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共15国风,160篇 。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 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 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 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 颂”5篇,共40篇。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 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 生活。《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 路。
六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 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孔颖达《毛诗正义》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第三章: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用了“兴”的手 法。
1-2章,追叙恋爱生活。 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墙。 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那复关来的人。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涕: 泪。]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水簌簌的掉下来。
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也。”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不做过多的 修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对 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 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 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 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延伸到所要吟 咏之主要对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悠哉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人对《诗经》的评价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 ——《论语·为政》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 吾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五篇,不知《诗》 三百五篇者,不足与言吾国文学之流变。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注释译文和简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 厚老实的样子;一说嘻笑的样子。布:布匹。贸, 换,买。]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匪:非、不是。 谋:商量。]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就是商量婚事的。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顿丘:地名。涉,渡诃。] 那天送你渡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子,你。愆(音qiān): 拖延。]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把秋天定为婚期吧。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经》到“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 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代表了我 们民族的精神;从孔子到《史记》,从庄子到陶渊明, 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 梦》……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心灵。柏拉图 曾这样说起过亚里士多德:“我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 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亚里士多德代表它的头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 斑鸠儿啊,见着桑葚千万别嘴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男子的通称。耽,沉迷。] 姑娘们啊,不要同男子迷恋爱情!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二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 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 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 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 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 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奋或淡远, 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 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 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 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
《诗经》内容:
1、它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荒淫、残暴,深刻反 映了沉重的徭(兵)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与痛苦。 2、表达了劳苦民众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不满 与不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状 况。
卫风 . 氓(méng)
《卫风
. 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 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 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全诗六章,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 叙述,采用对比写法。
第四章: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兴”的手法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 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 自我徂(cú )尔,三岁食贫。[徂:往,嫁与你。] 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挨穷没怨言。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一条淇水波涛滚滚,车儿过河湿了半截帷。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 做媳妇的哪有半点错,男子汉儿口是心又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标准,准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