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壁内血肿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健康宣教
康复治疗
1 康复目标: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4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等 5 康复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帮助患者恢复信心和勇气
4
健康教育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 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单
药物治疗
01
04
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 体阻滞剂等,用于控制血压, 降低血栓风险
02
03
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 格雷、阿昔单抗等,用 于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 链激酶等,用于溶解血 栓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 阿司匹林等,用于预防 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
01 手术方式:胸腹主动脉壁
内血肿的手术治疗通常采 用腔内修复术,包括支架 植入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
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疾病知识普及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定义和分类
A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C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E
B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
D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治疗方法和预后
F
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常见误区和误解
心理辅导
01
心理压力:了解患者心理压 力,提供心理支持
02
情绪调节:帮助患者调整情 绪,保持积极心态
03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保持联系,获得社交支持
04
自我管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 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主动脉壁间血肿误诊2例分析
主动脉壁间血肿误诊2例分析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是血液自发性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导致主动脉壁变薄的主动脉疾病,又被称为主动脉夹层不伴内膜撕裂或非交通性主动脉夹层[1]或主动脉不典型夹层[2,3]。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一个病理变异类型,但近年来发现其在发病机制、病理基础和影像学诊断等方面均具有不同于ad的特点,而逐渐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本体。
现将我院收治并误诊的2例aih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一:焦××,男性,61岁。
因“突发持续性剧烈胸痛7小时。
”以“胸痛待查”收入我院胸外科。
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90/100mmhg,平素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入院查体:t 36.0℃,p 100次/分,r 20次/分,bp 70/50mmhg,疼痛数字评分10分,神清淡漠,时有躁动,口唇略紫绀,皮肤白,弹性差,肢端湿冷,叩诊右侧清音,左侧音浊,左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啰音,右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音无减弱,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心电图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及增强):左侧胸腔积液,积液内似可见高密度影,主动脉附壁血栓。
入院次日行胸膜腔穿刺,抽出血性胸水650ml,胸水常规:颜色,红色。
透明度,混浊。
比重1.030。
雷瓦他试验:+。
细胞总数 3504800×106/l,白细胞数4800×106/l,红细胞数3500000×106/l,分类:多核60%,单核40%。
2008-1-25胸水生化:cl:104.5mmol/l,glu:5.10mmol/l,tp:71.3mmol/l。
给予补液,抗休克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经多科专家会诊考虑主动脉夹层可能,转入心内科,后联系外院查主动脉mra提示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破裂出血,stanford b型。
老年女性升主动脉旁半月形高密度影--主动脉壁内血肿
病史:患者,女,54岁,15小时前提重物后出现胸骨后部剧烈疼痛,性质为撕裂样痛,范围约手掌大小,疼痛放射至背部,持续约3分钟后,转为胸骨后闷痛,无放射性痛,伴恶心、呕吐,范围同前,持续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如图1-7(依次为1-2胸部纵膈平扫,3-5胸部增强动脉期,6-7VR重建)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基础解剖影像:图8图9图10图11知识点: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可在神经体液调解下收缩或舒张改变管腔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管壁较厚,分为3层,即外膜、中膜和内膜。
外膜是动脉的外层结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上分布有神经纤维末梢和营养血管。
中膜是动脉管壁中间一层,由大量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及弹性纤维组成(静脉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纤维)。
内膜是动脉管壁内层结构,衬于结缔组织表面。
主动脉(白色箭头)是身体内最大的动脉,起于左心室,先右前方斜上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后向左下弯曲形成主动脉弓,继续下行约第4胸椎高度移行为降主动脉,约第12胸椎椎体高度穿过膈形成腹主动脉,继续下行至第4腰椎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主动脉通过整个动脉系统将所有含氧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主动脉弓主要分支包括头臂干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等。
胸主动脉主要分支包括支气管分支动脉等。
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肾动脉等。
影像诊断:如图1-7所示。
影像描述: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管壁区可见半月形高密度影(棕色箭头),边界欠清,纵膈内脂肪浑浊。
心包增厚,可见稍高密度影(白色箭头)。
增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旁高密度影未见强化(黄色箭头),主动脉弓及胸降主动脉可见双腔显示(蓝色箭头),中央见线性低密度影,破裂入口位于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交界区,呈螺旋形向下走行,破裂出口位于膈下腹主动脉。
影像诊断: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壁内血肿;胸腹主动脉夹层;符合Standford B 型;心包积血;纵膈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完整版)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什么原因?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什么原因?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指主动脉壁内出血或主动脉壁内局限血肿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
1920年Krukenberg首先描述IMH为“夹层没有内膜破口”。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自然史和典型夹层相似,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和受累部位有关。
除了内膜破裂转变为典型夹层外,还可以向深部穿破主动脉壁导致破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主动脉壁间血肿原因主动脉壁间血肿概论[ 2007-8-11 2:01:00 | By: xizhi ]5推荐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指主动脉壁内出血或主动脉壁内局限血肿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
1920年Kruke nberg首先描述IMH为“夹层没有内膜破口”。
流行病学:主动脉夹层的年发病率约为5-30/100万人口,大约8~15%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主动脉壁间血肿,通过各种影像检查发现疑诊主动脉夹层的病人中壁间出血和血肿的比例约10-30%,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病人中尸解10%为壁间血肿。
文献报告这种急性夹层变种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70岁),伴长期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症,如卒中和腹主动脉瘤,而典型夹层病人更年轻些(平均5 6岁)。
和典型夹层一样,男性多于女性,但也有文献报告急性壁间血肿女性更多。
病因和发病机理:最常见原因是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和滋养血管破裂或“主动脉壁梗塞”,血液溢出至中膜外层靠近外膜的部分,另一可能原因是斑块破裂。
Stanson等认为壁间血肿可以来自穿透性溃疡和斑块破裂。
此外高血压、胸部钝击伤和巨细胞性动脉炎也是可能的原因。
不考虑发病的解剖位置,慢性高血压(8 4%)和马凡综合征(12%)是两个主要相关因素,其他如糖尿病、妊娠、大量连续的吸烟史或腹主动脉疾病等也常见于IMH病人,因而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
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健康宣教
降压药物:如 ACEI、ARB等, 用于控制血压, 降低并发症风 险
康复治疗
01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保持充足的休息
02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 抗凝血、抗血小板等药 物
03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纤 维素、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04
心理疏导: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 力
腹主动脉壁内血 肿的护理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稳定, 避免剧烈波动
控制高血脂: 保持血脂水平 正常,避免高
血脂症
控制糖尿病: 保持血糖稳定, 避免糖尿病并
发症
戒烟限酒:避 免吸烟和过量 饮酒,降低心 血管疾病风险
腹主动脉壁内血 肿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术、
杂交手术
手术目的: 修复腹主动 脉壁内血肿,
饮食护理
2019
食物选择:蔬 菜、水果、瘦 肉、豆制品等
2021
适量饮水:保持 体内水分平衡,
促进血液循环
01
02
饮食原则:清 淡、易消化、
营养丰富
2020
03
04
避免刺激性食 物:辛辣、油
腻、生冷等
2022
生活习惯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C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B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 健康宣教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腹主动脉壁 内血肿概述
02
腹主动脉壁 内血肿的预 防
03
腹主动脉壁 内血肿的治 疗
04
腹主动脉壁 内血肿的护 理
主动脉壁内血肿
② AIH主要应与粥样硬化的管壁增厚相鉴别:
❖ ⑴当有钙化内移时可明确诊断为AIH,因为 钙化多发生在内膜,当内膜破溃或中、外膜 滋养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可将内膜向内推移, 钙化也随之内移;⑵急性期AIH的CT值高于 粥样硬化斑块,前者是血肿,CT值一般在 (60—120)HU之间,后者多为含脂质的斑块, CT值较低,一般低于60 HU以下;⑶血肿 外缘的环状强化也支持血肿的诊断,可能提 示有中、外膜滋养血管的增生,增生的滋养 血管易破裂形成血肿;
❖ ①没有主动脉壁内膜的中断,由主动脉壁内 滋养血管的自发破裂形成;②由于动脉粥样 斑块的内膜碎裂和穿透溃疡邻近出血,在动 脉壁中层蔓延形成。高血压及主动脉壁的粥 样硬化改变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
发病特点
❖ AIH为主动脉夹层(AD)的一种特殊变异,是AD 的一种早期状态或先兆。AIH发病率约占AD总 数的10%一12.8%。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
AIH的转归
❖ AIH的临床病程多变,主要与受累部位及是 否伴有穿透性溃疡有关,发生于升主动脉的 及伴有溃疡的容易进展,不伴溃疡的相对较 稳定,一方面血肿可以吸收,甚至可以消失, 预后良好,另一方面血肿可以向主动脉真腔 内穿破形成典型的主动脉夹层。因而密切观 察AIH的变化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 作用。
B型主动脉夹层,CT增强扫描示:降主动脉“双腔征”,真腔小,假腔 大,而腔间可见内膜片及内膜破口(↑示)。F:假腔,T:真腔。
主动脉夹层。 腹部CT平扫发现降主动脉内钙化(白箭)位于 主动脉腔内中央;增强后主动脉腔内可见剥离的内膜片(白箭)。
主动脉夹层。 夹层累及左侧肾动脉致左肾缺血改变,左肾前部造影剂充盈差。
MRI对AIH的典型表现是主动脉壁呈新月或环形增厚,如图所示。
主动脉壁内血肿新概念
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学新概念(附结构式报告模板)主动脉壁内血肿包括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疾病谱里,在平扫CT上表现为主动脉壁内新月形增厚的高密度影。
传统观点认为壁内血肿是由于主动脉中层滋养血管破裂所致,不伴有内膜血管的撕裂,但是现在有报道称影像学或者手术发现在一些壁内血肿也可以发现小的内膜中层撕裂口。
这些报道使得主动脉夹层与壁内血肿之间的区别更加模糊,那么对真正构成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疾病又该如何鉴别呢?本篇文章将对这些亚组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它们之间尚存争议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壁内血肿的自然史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它可以缓解或者进展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或者发生破裂。
作者将对放射科医生应该报告的各种影像学预后因素进行综述,包括Standford分型、最大主动脉直径、壁内血肿的最大厚度、局部增强的表现(包括溃疡样突起和壁内局部显影)以及胸腔或者心包积液。
采取内科治疗(非手术)或者手术措施取决于壁内血肿的Standford分型,尽管更多最近对于亚洲人的研究报道了在Standford A型的壁内血肿开始采用内科治疗是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对有并发症的患者采取手术。
理解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表现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助于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分辨出有高风险并发症的病人,从而确保合适的治疗以及改善病人的预后。
教学要点传统观点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与主动脉夹层的鉴别点在于壁内血肿的内膜仍然保持完整,并且认为壁内血肿是由于主动脉中层滋养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然而,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一定比例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在术前影像表现为不明显的小内膜中层撕裂,在外科手术中确得以证实,这就促使我们讨论“小撕裂口”的重要性,是否这才是真正导致壁内血肿的刺激事件而不是滋养血管的破裂。
随着过去20年的技术进步,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人更多的中层内膜撕裂得到了证实;因此,与主动脉夹层比较好的鉴别点是主动脉夹层包含两种内膜中层的撕裂——一种是从腔内撕裂进中层,然后撕裂又返回进入主动脉腔,而主动脉壁内血肿通常只有一个撕裂口。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分析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分析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通常需要紧急治疗以防止其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进行分析,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
1. 药物治疗对于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和主动脉的负荷,从而减少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继续扩大和破裂的风险。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内科介入手术的方式对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进行治疗。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内膜撕裂治疗(TEVAR)和主动脉内膜撕裂支架置入术(EVAR)等。
这些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在主动脉内膜撕裂处植入支架,达到减压和封闭撕裂口的目的,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尤其是合并主动脉瘤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主动脉升主干置换术和主动脉弓置换术等。
这些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的主动脉组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在主动脉内膜撕裂处植入支架减压和封闭撕裂口;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的主动脉组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主动脉壁内血肿》课件
等,需要进一步治疗。
复发风险
03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需要定期复查。
康复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 制血压和血脂等。
运动与锻炼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有助 于提高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建议,按时服药,不可 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心理调适
注意饮食调整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 。
定期复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 果。
05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预后与 康复
预后情况
良好
01
大多数主动脉壁内血肿在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预后
良好。
并发症
02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夹层动脉瘤
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 化、动脉瘤等病史,了解患者的基础 疾病情况。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等实 验室指标,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血肿 形成的相关风险因素。
诊断标准
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壁内出现异常密度或信号 ,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主动
脉夹层分离的征象。
症状与体征
患者可能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 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背痛等 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 吸等,以及血肿范围的变化。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 心率等指标,减轻血肿症状。
心理支持
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 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主动脉壁间血肿
动脉壁是否存在血肿。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等 指标,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血肿形 成的相关因素。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 硬化、结缔组织病等病史,以及是 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诊断标准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治疗效果。
05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情况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血肿的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和整体 健康状况等。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
主动脉壁间血肿
• 主动脉壁间血肿概述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预防与护理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预后与随访
01
主动脉壁间血肿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是一种少 见的主动脉疾病,指血液在主动脉 壁内蓄积,未穿透内膜或中膜。
分类
根据血肿是否与主动脉腔相通, 可分为非穿透性壁间血肿和穿透 性壁间血肿。
发病机制
01
02
03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主动脉壁间血肿 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 导致主动脉内压力升高, 引起内膜破损或撕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以 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 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 容易发生血肿。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 向,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临床表现
疼痛
约9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多 为突发的剧烈疼痛,可位于胸
主动脉壁间血肿:保守治疗之殇
主动脉壁间血肿:保守治疗之殇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初诊最优管理尚不清楚,此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即使在血压120mmHg以下且心率控制良好的情况下,92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有71.6%保守治疗失败,其中50.6%的患者在保守治疗开始后14天内需要急诊手术,或发生主动脉破裂甚至死亡。
壁间血肿厚度大于8.0mm是保守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尽快急诊腔内修复治疗。
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独特表现,主要体现为主动脉中膜形成血肿且内膜未发现明显破口。
根据是否累及升主动脉将IMH分为A型和B型IMH。
由于血肿累及范围通常有限且很少影响内脏灌注,因此大多数B型IMH的治疗方案首选以镇痛、降压和控制心率为主的保守治疗。
只有当降主动脉发生瘤样扩张直径>55mm或1年内直径增加10mm时,才推荐进行腔内治疗。
但遗憾的是目前关于IMH的治疗证据大多从B型夹层衍生而来,尚缺乏专门针对IMH的临床研究证据。
针对这一问题,来自美国东弗吉尼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关于B型IMH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试图揭示IMH保守治疗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JVS。
研究者回顾了东弗吉尼亚医学中心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B型IMH患者,并根据首选治疗方案分为三组:组1急诊TEVAR组,组2最优保守治疗组(后续保守治疗失败,需要手术干预),组3最优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成功,未行手术干预)。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行血管增强CT评估血肿情况,对于复杂性B型IMH(动脉破裂、先兆破裂或临床进展迅速),立即行腔内支架修复术;其余患者均行基于镇痛、降压和控制心率的最优保守治疗,血压实时控制在120mmHg以下。
IMH相关影像学参数定义如下:IMH厚度为CTA横断面上垂直血管走形方向,内膜到外膜的最大距离;ΔIMH 为随访相比初诊时IMH厚度变化差值。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认识
Thank you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认识
2020-12-21
1 定义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生于主动脉血管壁中层的血肿,无可视内膜撕 裂口,主动脉壁厚度>5mm呈环形或星月型增厚,且与主动脉管腔无直接交通。
最早于1920年被Kmkenberg尸检时所发现,描述其为“没有内膜破口的夹 层”。
因其在临床表现上与主动脉夹层(AD)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 相似,三者并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 。
发展为典型的主动脉夹层
发展为主动脉瘤
CT示降主动脉IMH形成
3月后复查CT示降主动脉IMH基本吸收
首次CT示降主动脉IMH
半月后CT复查示降主动脉IMH增厚加重
CASE3 IMH转化为PAU
CASE4 IMH转化为主动脉夹层
(a)轴位平扫CT图像展示了Standford A型的急性壁内血肿。(b)5天后轴位增强CT图像显示 血肿进展为主动脉夹层(箭),并且出现心包积血。
6 治疗策略
A型IMH治疗策略
对于A型IMH,日本2011指南推荐药物保守治疗(Ⅰ, C) 欧洲2014 指南推荐急诊开放性手术治疗(Ⅰ, C) Mussa等和Rozado等提出复杂性A型IMH推荐开放性手术治疗(Ⅱa,C) 非复杂性A 型IMH推荐药物保守治疗(Ⅱa,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术治疗
① 伴有心脏压塞、心肌缺血、主动脉反流等并发症的A型IMH患者。 ② 对于升主动脉直径≥50mm或IMH厚度在≥11mm的A型IMH的高风险患者。 ③ 欧美及我国学者认为,鉴于A型IMH的高破裂率、转化为 AD 的高风险率及内
3 发病机制
两种学说
1、动脉壁滋养血管学说
Core提出主动脉壁内滋养血管自发破裂出血形成 IMH,也称原发性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1)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发病率 相对较低,约占所有主动 脉疾病的5%-10%。
年龄与性别分布
主动脉壁间血肿多发生于 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 略高于女性。
地域与种族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间主动脉 壁间血肿的发病率存在一 定差异,可能与遗传、环 境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主动脉壁间血肿
汇报人:XX
目录
• 引言 • 主动脉壁间血肿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主动脉壁间血肿概述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指主动脉壁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可能导致主 动脉破裂等严重后果。
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 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包括超声心动图、CT、MRI等 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等
。
治疗方法
阐述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 术治疗等,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 的优缺点。
预防措施
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的预防措施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
02
主动脉壁间血肿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of the Aorta,IMH)是指主动脉壁内出血或主动脉壁内局限血肿形 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因素 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主动脉壁内滋养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 CT增强:首选 • MRI检查 • DSA:对主动脉壁显示不良
影像学表现
• 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5 mm • CT上可见内膜钙化移位 • 没有明确内膜片 • 无血流灌注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 壁内血肿与典型夹层
壁内血肿
• 血肿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 • 没有明确内膜片 • 无血流灌注 • 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 • 增厚的动脉壁动态变化较AD 显著
• 动脉瘤破裂
• 创伤性主动脉离断
相互关系
主动脉夹层
向内破裂
壁内血肿
局 限 于 中 层
向外扩张
假/真性动脉瘤
或破裂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基本概念
主动脉壁内血肿:指血管壁中层发生血肿的主动脉夹层,而
没有其他内膜的破裂口,没有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无真假 两腔,不与主动脉腔相通连,增厚的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 形≥5mm。
F
F
第一次CT 示B型AD。
2年后复查CT示夹层假腔血栓化, 类似壁内血肿。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 壁内血肿与主动脉粥样硬化
壁内血肿 • 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
主动脉粥样硬化 • 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
厚”>5 mm
• 内壁较光滑 • CT上可见内膜钙化移位 • 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主动脉 综合征
发病机制:
• 主动脉滋养血管、中膜营养血管自发破裂
•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血液渗中膜层
病理学特点:
• 血肿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
• 无内膜破裂,无血流交通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有关:
• 高血压 • 主动脉粥样硬化 • 某些结缔组织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发生部位:
• 降主动脉 • 升主动脉 • 前者多于后者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低密度增厚≥ 5mm, 在CT平扫呈略高于主动脉管壁组织密度的软组织阴影。范围
可局限于主动脉管壁局部,亦可累及主动脉管壁全程。在增
强CT扫描图像上,低密度的血肿外缘时常可见略高密度的环 状强化影。无内膜片及真、假腔形成。
病例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
壁内血肿的转归
壁内血肿的临床病程多变,主要与受累部位及是否伴有穿透
性溃疡有关,发生于升主动脉的及伴有溃疡的容易进展,不 伴溃疡的相对较稳定,一方面血肿可以吸收,甚至可以消失 ,预后良好,另一方面血肿可以向主动脉真腔内穿破形成典 型的主动脉夹层。因而密切观察变化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动脉壁内血肿影 像诊断及鉴别
廉响
概
述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
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急、威胁生命的一组主动脉疾患,发病机理不同,
但可合并存在或相互演变。包括: •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 主动脉壁内血肿 ( 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 IMH) •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penetrating aortic ulcer, PAU )
主动脉夹层
• 血液进入中膜,于中膜内1/3处剥离 • 可见内膜片及内膜破口
原发破口、再破口
• 真假“双腔” ,存在交通 • 一般真腔小,假腔大
慢性AD,原发破口闭合,假腔血栓化时,鉴别较困难,需动态观察。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 壁内血肿与典型夹层
IMH
AD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AD原发破口闭合,假腔血栓化时,鉴别较困难,需动态观察。
• 内壁不光滑
充盈缺损、多发小溃疡
• 钙化位于增厚的主动脉壁内 • 有好发部位,病变多不连续 • 临床常无症状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
主动脉壁内血肿 动脉粥样硬化
管壁新月形“增厚”,内壁较光滑, 内膜钙化移位,弓降部可见PAU
主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伴多发小溃疡形成,增厚 管壁内可见钙化。以主动脉弓降部、降主动脉远 段及腹主动脉远段、双侧髂动脉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