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2000年6月1日,我呼吁: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我虔诚地祈祷,20世纪最后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成为“家长制”时代的结束之日,成为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起点之日。这样,才能真正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家长”的含义是什么?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样一个充满封建专制意味的称谓,与爱心无缘,与现代教育相悖,我们怎能容忍它泛滥于民主的生活?我们还要把它带入新的世纪吗?

当然,“家长”不完全等同于“家长制”,却是“家长制”的主体内容。请看《辞海》第1023页关于“家长制”的解释:

家长制家长拥有统治权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长制家庭里,家长握有经济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旧中国的家长制,在宗法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礼教、习惯,束缚家庭成员,维护封建财政,巩固封建统治。新中国推翻了封建买办阶级的统治,废除了家长制。

众所周知,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是根深蒂固的。媒体频频报道的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摧残所致。前些年有青海小学生夏斐被母亲活活打死一案,仅仅因为考试成绩不是满分;近期又有北京小学生王闯被母亲打成重伤送医院抢救等等。实际上,“家长制”并不局限于父母所有,社会各界甚至一些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家长作风”,如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某小学一位老师,因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不肯承认,怒令全班85名学生集体下跪;西安市长安县东大乡西大村小学一位老师,用很烫的火钳烫6岁女孩,就因为喊她没有马上答应。类似的暴力惨案举不胜举,精神伤害更是不计其数,可为何屡禁不绝,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天下最爱孩子的人莫过于父母。哪个父母不愿意孩子健康?哪个父母不渴望子女成才?问题是我们应当弄清楚,孩子怎样生活才会健康?孩子如何努力才能成才?

在我们的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中,有不少的发现值得人们思考。譬如,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种类型,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问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恰恰相反,父母经常批评和责打孩子,对孩子训斥多于鼓励。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甘居下游,不敢想不敢问更不敢干,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

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他们影响父母的能力越来越强。不管成年人接受与否,21世纪已经成为了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明智的父母应当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不能再故步自封地自恃“家长”的威性,不肯放下架子真诚地做好“父母”。

基于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基于大量悲剧的教训,我以一个父亲和儿童研究者的名义郑重呼吁:文明人士行动起来,为改变“家长制”时代而奋斗!

从历史变迁的意义上讲,“家长”二字犹如旧中国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走向21世纪的人们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可是,极具强烈讽刺意味的是,“家长”一词应用广泛,约定俗成。譬如,家长会、家长学校、评选优秀家长等等。就连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中,也有“责令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等字样。不过,该法律提到“父母”字样共九处,八处用了“父母”,仅一处用了“家长”。细想一下,此处“家长”改为“父母”有何不妥呢?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儿童得到保护,不受基于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所表达的观点或信仰而施加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或惩罚。”中国政府于1990年8月29日正式签署该公约,并经全国人大批准,于1992年4月1日正式对中国生效。既然“家长”一词含有对孩子不平等的成分,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应拒绝使用这一称谓。其实,将“家长会”改为“学生父母会”,将“家长学校”改为“父母学校”,将评选“优秀家长”改为“优秀父母”,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准确、规范。据说,在英语里也没有“家长”一词,而只有“父母”。

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的实质是改变“家长制”观念,是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我的教育建议是:

时刻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总是以为孩子生下来就得听你的,似乎总是要让孩子接受“没有我哪有你”的观点,因为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你为你自己犯下的错误找到不正确的解释,因此可能会把自己本可以美好的父母形象“扮演”成孩子眼中的“坏蛋”父母。

不要仿效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是要与时俱进的,不要一碰到相同的问题就搬用过去父母对待你自己的方法,如“打是亲,骂是爱”,应该尽量使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要考虑孩子的具体特点,考虑信息时代的特点。“原始”的方法可能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是一种专制,会带来痛苦的伤害。

敢于向孩子说“对不起”。有些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可能是由于不习惯,也可能是面子问题,哪怕自己真的错了,也只是给自己找一些借口。久而久之,孩子从你身上学到的可能就是一出了错就找理由,“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也是这样一个结果。其实,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