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的基本概念与临床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体的基本概念(3)
内在活性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指配体与受体结 合后激发继发反应以引起生理效应的能力 受体的激动药 受体的激动药(agonist)- 凡具有内在活性的 配体 通常以其主要激动药或内源性激动药来命名受 以其主要激动药或内源性激动药来命名受 体,如乙酸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内在活 性的大小是决定药物作用的另一个因素 受体拮抗药 受体拮抗药(antagonist)- 指没有内在活性的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动生理效应,反会 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受体拮抗药(1) )
凡能降低受体效应,甚至使受体活性完全丧 失的配体(药物)称受体拮抗药 根据作用方式,拮抗药可分为竞争性和非竞 争性二类: 1. 竞争性拮抗药:能被受体认别,并能以激动 药类似的方式与受体结合,因它不具有内在 活性,故不产生效应,反而能妨碍激动药作 用。它与受体结合呈可逆性,因而增加激动 药的剂量即可与之竞争结合部位,完全克服 拮抗药的作用,而最终仍达最大效应,但量 效曲线平行向右移。
受体被激活的基本过程(3)
脱敏现象可能由于: - 受体本身发生可逆性的修饰或构象变化,如受体被磷 酸化,而致与G蛋白脱偶联 - 膜受体与激动药结合后的复合物可被聚集和胞饮而进 人胞浆,膜上受体数目减少 - 受体数目下调,可能受体为溶酶体降解加速,也可能 由于受体生成减少 - 在G蛋白偶联型受体,还可能由于G蛋白降解增多、表 达减少或mRNA稳定性降低等而致G蛋白减少,受体减 敏
受体的来自百度文库本概念(1)
受体(受点,receptor)是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 细胞核的糖蛋白或脂蛋白组成的实体 各种受体各有特异的结构和构型,受体上有多种 功能部位 受体的识别部位能识别结构构型和与受体互补的 物质,与其结合成复合物,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 效应 这种与受体互补的物质称为该受体的配体 (配基, ligand)
受体被激活的基本过程(1)
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后激发的效应-即受体后机制 受体后机制 是多种多样: 有些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改变离子或分 子的运转 有些激活细胞膜上的酶(如腺苷环化酶、磷酸 酯酶C等),产生或释出新的活性物质(第二 信使,第三信使),进而影响细胞内多种蛋白 激酶的活性,继续传递信息 有些影响基因调节,导致特异蛋白质的合成等 等 它的最终生理效应则是控制或改变各种细胞的 功能
受体的调节(2) )
2.受体亲和力的变化 受体亲和力的变化: 受体亲和力的变化 大量应用激动药(如α受体激动药或胰岛 素)后,可使相应受体在结合后处于僵 化状态,亲和力大幅度下降(称为无效 受体),以致再给药时药效减弱,出现 去敏现象(desensitized)。
受体的调节(3) )
3. 受体内在反应性的变化 受体内在反应性的变化:如 反复使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腺苷环化酶的反应性 降低,cAMP形成减少,致使受体内在反应性 下降。 4. 突触前调节受体(自控受体):许多突触前受 突触前调节受体(自控受体) 体具有反馈调节递质释放的作用, - 如α2突触前受体可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 其他如GABAB 受体、多巴胺D3 受体、5-HT2 受体、胆碱M2 受体等都可在激动剂作用下产 生减少递质释放的自控作用
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2) )
受体反馈调节对药效的影响;
具有影响突触前受体的药物,长期应用后,可 产生减少递质释放的自控作用而使疗效逐渐减 低。 受体反馈调节可能也与药物依赖性有关。如正 常时内源性脑啡肽作用于阿片受体是一种自身 镇痛机制。应用吗啡能增强脑啡肽的镇痛作用, 但连续应用时,则通过反馈机制使有关神经元 合成和释放脑啡肽减少,致使脑啡肽处于异常 状态,使病人渴求继续给予吗啡以维持该系统 功能,一旦骤然停用则会出现戒断症状
受体的调节(4) )
过度下调,即引起“去敏现象”,受体几乎失 去了药物的敏感性,这可能是不少药物产生耐 药性的机制 相反,当长期应用拮抗药,上调可引起超敏现 象(supersensitive),例如长期应用心得安后 突停药,可出现心脏对儿茶酚胺的高敏反应 老年人常见对药物敏感性下降,如老年人的淋 巴细胞β受体数目下降,可能反映老年人对β受 体反应较低的机理
A
效 应
B C D
KD 激动药剂量
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A单用激动药 B,C,D,非竞争性拮抗药(浓度逐渐增加)+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与受体结合的方式和亲和力与激动药相 似,但内在活性很小 与受体结合后仅激动较弱的生理作用, 但同时起拮抗作用,即妨碍其他激动药 与受体的结合和产生相应效应 如将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机制的二种 药品同用,可能产生类似现象--临床上不 应将作用机制的几种药物同用
受体的调节(1) )
其机制可表现如下几方面: 1. 受体数目的变化 受体数目的变化: 受体数目(密度)可因激动药的存在或其他因 素而发生调节变化。 当激动药浓度增高时受体数目减少,称向下调 向下调 下调,down regulation) 节(下调 当激动药的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多,称 向上调节(上调 上调,up regulation) 向上调节 上调 拮抗药的存在可阻止受体数目的减少。
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
受体和其配体的结构互补性关系并不特别严格 (犹如酶和它的底物关系) 多种受体各有不同的亚型.有时一种药物可以 和数种不同的受体结合而引起效应;有时同一 种受体也可以受几种不同的药物所激动 这种特异性的相对性使得许多药物除有针对某 方面的治疗作用外,同时可能出现副作用甚至 毒性 临床用药为了防止或减轻毒、副作用,可在不 同水平上采取针对性的联合用药,也可在药物 剂量上加以调整
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1) )
受体学说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例如:
受体本身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激动药浓度高,受体下调,甚至出现去敏现象; 当药物剂量过大或应用过久,可产生耐药性; 受体拮抗药长期应用,增加受体数目(上调), 一旦骤停拮抗药,可出现超敏现象;再有疾病 状态也可对受体数目和功能产生影响 临床应用这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根据受体特 异变化,考虑或调整剂量,或改用其他药物; 需停药时宜递减剂量,逐步停用
受体的反向激动药(2)
-拮抗药,对R和R*的亲合力相同,能同等拮抗激 动药和反向激动药的作用 -- 现有的β-受体阻滞药中,一部分是完全的反 向激动药,有的表现出反向激动药的特性 -- 近有人认为,苯二氮卓类的耐药性、依赖性、 与停药反应可能与苯二氮卓受体向R反向移动 有关 反向激动药的发现,既有理论意义,也有临床 实践重要性
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3) )
内源性配体(激动药)对药效的影响 内源性配体(激动药)对药效的影响:如 普萘洛尔(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作用,在 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状态时显著,而在儿茶酚 胺浓度不高时则作用不明显。再如 阿托品对心率的影响,对运动员较明显,而对 缺乏锻炼,心率较快者影响较小 对于部分激动药,这种影响更应注意,例如, 肌丙增压素,可与血管紧张素II竞争受体而起 拮抗作用,但其本身又有微弱的血管紧张素II 的激动作用,故此药对高肾素型高血压有降压 作用,对肾素活性不高者无效,而对低肾素型 病人反可有升压作用。
药效学
临床医师只有充分认识药物作用原理,药效变 化规律及影响药效的各种因素,才能: 得心应手选择药物品种,掌握用药时机,恰到 好处地安排治疗方案和联合用药,使药物治疗 发挥最大的效益。 临床用药是一门科学,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其艺术性就常体现在对药效规律的掌握和灵活 微妙运用之中。
受体学说-药物特异作用机制
储备受体与沉默受体
这是对经典占领学说的补充
储备受体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有些激动药的受体后效应 在某一步骤上有最大限速,当占领一定数目的受体(不 一定全部受体)即足以达到此最大限速值,即受体总 数超过最大效应时所需占领的受体数,此时仍未与药 物结合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因此 -在非可逆性结合或因其他原因而丧失一部分受体时, 并不一定影响Emax -内在活性不同的同类药物产生同等强度效应时,所占 领的受体数目并不相等 沉默受体 沉默受体(silent receptor):药物占领的受体数必须达 到一定阈值才出现药物作用。阈值以下的被占领受体 称沉默受体
受体的基本概念(2)
药物作为一种配体,只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这是药物作用具有特异性的重要原因 受体与配体之间多以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引 力等相互作用,其结合是可逆的,多数药物属 此类型 也有少数药物是以共价键与其受体结合,则其 作用为不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有大有小,这是决定 药物作用强弱的一个因素。
受体的反向激动药(1)
有些受体,如β-肾上腺素受体、苯二氮卓受体等, 一般境况下存在两种状态的构型:-小部分处于 易激动状态(R*) -大部分处于非激动状态(R) -R与R*处于动态平衡 这类受体有三类配体物质: -激动药,能与R*结合,激动生理效应,增强R* 的稳定性,使动态平衡向R*方向移动 -反向激动药,对R亲合力很高,与R结合后,动 态平衡向R方向移动,使R数目增多,R*数目 减少,实际起拮抗药作用
药效学的基本概念与临床用药
游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 简称药效学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如抗酸、脱水、腐蚀— -特异性作用:通过不同机制参与或干扰靶器官的生 化、生理过程(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 药物作用“量”的规律:作用强度、作用时间 及其影响因素 :制药工艺、机体状态、环境条件
受体的调节(5) )
有些疾病也会引起受体数目和反应性的改变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β受体比正常人多一倍, 因此对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的药物很易引起心律 失常 重症肌无力病人,因将胆碱受体当作抗原而产生 针对胆碱受体的抗体。以致机体对乙酸胆碱的反 应性下降 临床用药过程,由于病情各异,而且往往同用其 他药物,可能存在许多因素会影响受体调节的变 化。
受体被激活的基本过程(2)
激动药本身的原始生物信息在这些过程中经过 逐级放大,所以药物或体内活性物质(激素、 神经递质等)在很低浓度(10-9~10-12M)即可 产生明显的作用。 受体与激动药结合产生相应效应的过程中,本 身也发生一定的改变。改变之一是受体对激动 药的敏感性降低-减敏现象(desensitization) 减敏现象可视为机体为精确调节受体作用,进 行自身保护的一种负反馈措施;其详细机制尚 未完全了解
受体的基本概念(4)
有的受体本身含有能被激动药激活的酶, 是受体的催化部位 有的受体本身并不包含催化部位,而在 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后,配体一受体复合 物经过某种中介物质(如G蛋白)与受体 附近的酶(如腺苷酸环化酶)结合而使 酶激活,进而催化继发反应
受体的基本概念(5)
有些受体还有抗原部位.它所生成的相 应抗体可与此部位结合从而影响该受体 的功能 有些受体含有非特异部位,可与非配体 物质相结合,这使受体作用更加复杂.
效 应 A B C
激动药剂量
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曲线系的影响
A 单用激动药 B,C,竞争性拮抗药(浓度逐渐增加)+激动药
受体拮抗药(2) )
2.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结合,但 呈不可逆性,或能引起受体的构型变化 或其他异常,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 正常结合;而激动药不能竟争性克服这 种干扰,即使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 使Emax达到原来水平。随拮抗药浓度 的增加,激动药的量效曲线愈来愈平坦, Emax愈来愈低,但1/2Emax所需的剂量 仍保持不变
Ehrlich, Langley最早提出;Clark等应用与推广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X线衍射技术,受 体提纯分离技术以及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的应 用,受体已能分离、提纯;已被证实为实体的 存在 受体学说也已成为现代分子药理学的核心理论, 被公认为说明生命现象和药物作用机制的基本 理论 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