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 04第四章 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理学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二章临床药动学临床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
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1、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2、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新修)临床药理学复习
临床药理学复习1、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2、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3、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4、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
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5、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6、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7、药源性疾病(DID,drug 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
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8、信号(signal):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9、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
狭义上是指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10、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完整版)004药理学练习题-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一、选择题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合理用药需了解:EA.药物作用与副作用B.药物的毒性与安全范围C.药物的效价与效能D.药物的T1/2与消除途径E.以上都需要2.药物滥用是指:DA.医生用药不当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C.未掌握药物适应证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3.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BA.习惯性B.快速耐受性C.成瘾性D.耐药性E.以上都不对4.安慰剂是:DA.治疗用的主药B.治疗用的辅助药剂C.用作参考比较的标准治疗药剂D.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E.是色香味均佳,令病人高兴的药剂5.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B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D.肾排泄速度E.以上都不对6.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D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C.对药物排泄能力D.对药物转化能力E.以上都不对7.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E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8.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AA.增强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互补作用E.拮抗作用9.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后失效.可能是因为:A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C.产生过敏性D.产生耐药性E.首关消除改变10.反复应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DA.习惯性B.成瘾性C.依赖性D.耐受性E.过敏性11.某患者应用药物时,必须应用比一般人更大些的剂量才呈现应有的效应,这是因为产生了:AA.耐药性B.依赖性C.高敏性D.成瘾性E.过敏性12.刺激性强、渗透压高的溶液常采用的给药途径是:A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口服D.皮下注射E.以上均不是13.紧急治病,应采用的结药方式是:A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口服D.局部电泳E.外敷14.下列药物中常用舌下给药的是:BA.阿司匹林B.硝酸甘油C.维拉帕米D.链霉素E.苯妥英钠B型题(配伍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给每个试题选配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选用。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摘要:一、临床药理学简介二、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三、药物相互作用四、临床试验五、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六、临床药理学的意义和任务正文: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它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在药物研发、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药效学旨在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动学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优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疾病状态、药物代谢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物在个体间的药效和药动学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
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疗效。
5.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关键环节。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等方面的数据,为药物的上市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6.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和毒性评价,为新药研发和上市提供安全性评价。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应用,旨在为药物研发、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药理学(附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标1. 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
2.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习内容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的临床实验、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用、药物相互作用。
3.临床药理学的主要职能:新药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与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三、本章重点、要点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建议学习策略在熟练掌握临床药理学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主要职能。
五、章节练习1.临床药理学的概念2.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案要点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的临床实验、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第2章临床药动学一、学习目标1.掌握:药动学主要参数的概念和意义,及静脉注射一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求算。
2.了解:临床给药方案的制订方法。
二、学习内容(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吸收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消化道内吸收(2)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剂学因素、生物学因素、首关效应(3)消化道外吸收:从注射部位吸收、从皮肤粘膜吸收、从鼻粘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2、分布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临床药理学 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吕雄文审核人:吕雄文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二)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三)修读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专业(四)总学时:临床医学七年制36学时,均为理论课。
(五)相关课程: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和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其主要任务是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患者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新药研发、药品管理、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临床药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以理论教学(总论)为主,注重介绍临床试验设计、合理用药、药物临床评价等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理论课内容开展病例合理用药讨论,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为重点,强调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通过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学发展。
教学方法:在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中,以每章节的问题作为核心。
针对问题中心式的教学组织特点安排课程,阐释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内容。
在总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抓住基本概念,并联系临床实践和学科进展进行教学。
针对临床药理学课程涉及学科广、内容多、难掌握等特点,在按问题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等课程的知识解答问题。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职能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职能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安全性和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职能。
一、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药效学:该领域研究药物如何产生治疗效果,并通过药物代谢、药动学等方面的研究来确定药物的合适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 药物安全性:临床药理学研究不仅关注药物的疗效,还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的监测和评估等手段,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该领域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并通过研究药物的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等,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4. 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药理学也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药物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以防止药物间的不良反应和降低治疗效果。
5. 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理学也致力于研究药物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多态性和药物敏感性等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的建议。
二、临床药理学的主要职能1.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可帮助医生确定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
2.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估:临床药理学通过监测患者血药浓度、药物代谢产物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
3. 药物安全监测: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提供药物在人体内的最佳使用方式,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4. 药物相互作用预警:临床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醒医生关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
5. 个体化治疗建议: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基因遗传特征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总结:临床药理学作为药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安全性和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药理学(第四章)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1.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 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 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在临床应 用药时,既可以产生符合用药目的的 作用(治疗作用),也出现一些不符 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 应(不良反应)。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治疗作用: 指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健康自愿者或病人
3.2 新药研究
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成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
有药品的药物。
《药品管理法》:新药是我国境内未上市销售的
药品,包括创制药品和仿制药品。 新药研究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 市后药物监测。涉及药学和药理学。
3.3 新药研究程序
一、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 标准、稳定性试验等。 药效学与药动学及一般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毒 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实验。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结合型药物特点 : (1) 非特异性及可逆性。 游离型 结合型动态平衡。 (2) 暂时失活(不能达到作用部 位)。 (3) 不能进行转运、代谢和排泄。 (4) 存在饱和及竞争性抑制现象。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 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增加血中游离型药物浓 度→毒性↑,如: 保泰松 + 双香豆素 → 出血不止
售后调研
指新药上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 重点调研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 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依靠广大 用药者(医生及病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4.药理学分支学科 基础药理学、 神经药理学、 心血管药理学、 生化药理学、 内分泌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免疫药理学、 老年药理学、 生殖药理学, 遗传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并结合临床对药物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研究。
它是药理学的分支领域,被誉为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药理学为医生提供了更深入的药物知识,使其能够做出更科学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药理学主要研究三大方面:1. 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药物可以达到的预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的适应症和剂量。
药物的药理学分成两个部分:作用机制和药效学。
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与人体发生作用的分子基础,而药效学则是研究药物的各种生理效应和药物剂量对这些效应的影响。
2.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这些过程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进而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
例如,药物在体内代谢过快会导致药物失去疗效,而代谢过慢则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从而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监测都十分重要。
3.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临床药理学还需要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肝损伤、肾损伤等。
安全性是指在合适的剂量下使用药物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风险杜绝计划,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临床药理学是现代药学的重要分支。
它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副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临床药理学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一、概述临床药理学是适应医学、药学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
早在上世纪初,Wilcox和Osborne就认识到,临床医生注重掌握医学知识和诊断技术,但药物治疗水平相对落后。
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医学和药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医学与药学的迅速发展,也对临床医师和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医学领域总体情况而言,药物治疗水平与医学理论和诊断技术的发展仍然不相适应。
药学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新药不断涌现,但如何实现临床合理用药,保障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规范,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临床药理学》旨在为国家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学员继续教育构建有关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知识结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该书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反映了现代临床药理学的进展。
全书共分为6篇36章。
第一篇总论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至第六篇为各论,除了介绍神经与精神、心血管、血液、内分泌、内脏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外,还根据当今疾病谱的变化,设专章介绍脑血管疾病、痴呆、肝脏疾病、糖尿病、偏头痛、肺动脉高压、性功能障碍、艾滋病的药物治疗等。
内容涉及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主要领域,对指导合理用药有较大实用价值。
本教材每章开始都有重点内容提示,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为适应学员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的需要,章末列出英文总结。
作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辅导教材,要求学员重点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以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措施和方法。
二、选定的各章节基本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临床药理学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与基础药理学的区别在在于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实验动物。
临床药理学的基础是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其范围涉及临床用药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2.药动学研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3.毒理学研究:即在研究、考察药物疗效时,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不良反应;4.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等,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5.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临床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影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剂型、药物颗粒大小、服药时的饮水量、饭前饭后、胃肠道的pH 值、胃肠蠕动、胃肠内容物以及胃肠内正常存在的酶和菌群等都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血浆蛋白结合率;局部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值;体内屏障;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从胃肠道内进入肠壁细胞和经门静脉系统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部分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首关代谢或首关效应。
生物转化又称代谢,是指进入机体内的药物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代谢药物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肠、肾、肺等组织。
(1)I相反应:即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2)II相反应:即结合反应。
肾是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器官。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临床药学》目录
《临床药学》目录1.临床药学概述2.临床药理学概述3.药物动力学3.1 概述3.2 临床给药方案和设计3.3 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特点3.4药物动力学在抗生素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4.生物药剂学4.1 概述4.2 生物药剂学的实验设计4.3 药物的吸收4.4 药物的分布4.5 药物的代谢4.6 药物的肾排泄4.7 剂型与疗效5.药效学研究5.1 药效学研究的内容5.2 药效学研究的目的5.3 基础药效学研究方法5.4 新药基础药效学研究程序5.5 用动物实验评价新药的要点5.6 临床药效学6.抗生素的合理应用6.1 分类6.2 使用原则6.3 合理应用6.4 联合应用与配伍6.5 确立最佳给药方案6.6 不良反应6.7 某些疾病时抗生素的应用7.中药的临床药学7.1 概述7.2 建立中药信息资资料室7.3 搞好中药调剂工作,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7.4 中药剂型与疗效7.5 配合医师开展中药的临床研究7.6 开展中(成)药质量监控与研究7.7 通过实验研究解决临床用药中的问题7.8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7.9 开展中药咨询服务7.10 中医临床药学的发展方向与设想8.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8.1 概述8.2 依从和重要性及不依从的危害8.3 产生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8.4 提高依从性的措施8.5 尽力避免反依从性9.临床药物利用评价9.1 概述9.2 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9.3 药物利用评价方法的产生与进展9.4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9.5 美国的DUE10.临床药理学进展10.1未来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重点10.2 神经精神药理学受体结合实验的临床意义10.3 质子泵阻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0.4 小儿用药的临床评价10.5 痴呆症的认知增进药10.6 新的药物转运(DDS)10.7 增殖因子治疗应用10.8 在癌症治疗中产生耐药性分子机制10.9 利用药物修饰免疫反应10.10 治疗艾滋病毒感染的对策10.11 TDM和药代动力学的应用11.药源性疾病11.1 概述11.2 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11.2.1 量效关系密切型药源性疾病11.2.2 量效关系不密切的药源性疾病11.2.3 长期用药致病症11.2.4 药后效应型11.2.5 重要脏器药源性疾病11.3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11.4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12.药物中毒与解救12.1 概述12.2 作用于中枢神药中毒12.3 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12.4 水杨酸盐类药中毒12.5 阿片类药中毒12.6 中枢兴奋药中毒12.7 拟胆碱药中毒12.8 阿托品类药中毒12.9心血管系统药中毒12.10 肾上腺素中毒12.11血液及造血系统药中毒12.12抗组胺类药中毒12.13抗阿米巴病药中毒12.14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中毒12.15抗疟疾药中毒12.16驱虫药中毒12.17抗结核及抗麻风药中毒13.药物相互作用14.治疗药物监测14.1 概论14.2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14.3 药物体内过程与药代动力学14.4 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14.5 药代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14.6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4.7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14.8 治疗药物监测常用标本及预处理14.9 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14.10需要测定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14.10.1 强心甙类14.10.2 抗癫痫药14.10.3 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药14.10.4 茶碱14.10.5 抗心律失常药14.10.6 氨基甙类抗生素14.10.7 环孢素A15.毒物防治(18万字)15.1 有毒气体15.1.1 刺激性气体中毒15.1.2 窒息性气体中毒15.1.3 一氧化碳15.1.4 硫化氢15.1.5 一甲胺15.1.6 氨气15.2 食物中毒15.2.1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5.2.2细菌性食物中毒15.2.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5.2.4 化学性食物中毒15.2.5 黄曲霉素15.2.6 苦杏仁15.2.7 扁豆15.2.8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15.3 药物中毒(与“12.药物中毒与解救”同)15.4 鼠药中毒15.4.1 安妥15.4.1 敌鼠15.4.1 毒鼠强15.4.1 氟乙酰胺15.5 农药中毒15.5.1 农药中毒15.5.2 有机磷农药15.5.3 百草枯15.5.4 敌敌畏15.5.5 其他农药15.5.6 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15.6 有机溶剂15.6.1 苯15.6.2 三氯乙烯15.6.3 四氯化碳15.6.4 甲醇15.7 化合物中毒15.7.1 砷15.7.2 砷化氢15.7.3亚硝酸盐15.7.4 汞15.7.5 氰化钠15.7.6 铅15.7.7 氟15.8 动植物中毒15.8.1 动物15.8.1.1 蛇类15.8.1.2 水生类毒物15.8.1.3 节支动物类15.8.2 植物15.8.2.1 真菌类15.8.2.2 中毒肝炎型毒蕈中毒15.8.2.3 胃肠炎型毒蕈中毒15.8.2.4神经精神型毒蕈中毒15.9 化学武器15.9.1 概述15.9.2 神经性毒剂15.9.3 糜烂性毒剂15.9.4 全身中毒性毒剂15.9.5失能性毒剂15.9.6毒剂损伤的医学防护。
[医药卫生]临床药理学_OK
28
(三)bayesian 反馈法
1.根据大量病人血药浓度建立数据库 (有代表性)
2.使用群体药动学计算机程序估算相应 药代动力学参数
④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影响特异活性蛋白质的生 成;等等。
47
三、受体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
1.受体拮抗药 可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类:
(1)竞争性拮抗药 (2)非竞争性拮抗药
48
激动药占领的受体数必须达到阈值之 后,才开始出现效应(作用),也只有达到阈 值之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增多时激动药效 应(作用)随之增强的现象才能成立。
17
三、TDM的临床指征
⑴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 ⑵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⑶具有非线形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18
⑷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 要经肝代谢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 基甙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 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受体学说已被公认是阐明生命现象和药 物作用机制的基本理论,对指导合理用药和 发展新药都有实际意义。
43
配体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激发相应生理效 应的能力叫做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①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叫做受体激动药
(agonist)。如乙酰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等。 ②没有内在活性的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不能
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 善病人的治疗。
4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药效动力学)
作用、 作用机理
《临床药理学》04第四章 临床药效学
第2节 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6
(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阈剂量(threshold dose)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效能(efficacy) 效价强度(potency)
激酶抑制剂(TKI)治疗高危患者的选择。
22
二、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2.可能有效的标志物 能预测临床反应或不良反应 的有效标志物
3.探索性标志物 接受评估,待验证 4.其他一些标志物 尚未确定
23
(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生物标志物
Aβ42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发性生物标志物,脊髓液中 视锥蛋白(visinin)样蛋白1(VILIP-1)可预测记忆力及 心智下降的速度
13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3.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4.反向激动药(reverse agonist) 受体构 型变化,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14
三、受体学说研究进展
储备受体与沉默受体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 沉默受体(silent receptor) 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 亚型受体,不同受体;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17
五、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
受体调节对药效学的影响:耐受性(tolerance), 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
内源性配体对药效学的影响:受体拮抗药对内源 性配体浓度的影响。内源性配体浓度高时,加大 拮抗药用量;内源性配体浓度减低时,拮抗药用 量应及时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1.老年人 器官功能减退,耐受能力减小 2.儿童 计算儿童用药方法 (1)吸收 (2)分布 (3)消除
26
(二)性别 女性:体重、脂肪、月经、妊娠、分娩、哺乳, 口服避孕药
30
1.时间药动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 2.时间药效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生理节律关系 隔日疗法
31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
1.生活习惯 食物 吸烟 嗜酒
2.环境污染
32
第6节 合理用药的原则
明确诊断,确定用药目的 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少而精和个体化
6
二、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时效曲线(time-effect curve) 起效时间:潜伏期 最大效应时间 疗效维持时间 作用残留时间
7
第3节 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 特异性作用
一、受体的基本性质 受体(receptor) 配体( ligand) 结合力
8
(一)受体特性
灵敏性(sensitivity) 特异性(specificity) 饱合性(saturability) 可逆性(reversibility)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一)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 (二)生物标志物的特性
敏感性,反应的时间效应,效应因果关系,损害 较小,特异性与预警性
19
二、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定量蛋白质组学(quantitative proteomics) (一)肿瘤化疗中的生物标志物 1.已知的有效标志物 ①对有效率的预测价值大;②可优化那些接受酪氨酸
15
五、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
受体调节对药效学的影响:耐受性(tolerance), 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
内源性配体对药效学的影响:受体拮抗药对内源 性配体浓度的影响。内源性配体浓度高时,加大 拮抗药用量;内源性配体浓度同和拮抗的新概念: 协同作用(synergism) 拮抗作用(antagonism) 病人整体功能状态的重要性
23
(二)药物剂型
糖衣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胶囊,贴膜剂,植入片 缓释制剂(slow release formulation)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 靶向制剂(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24
(三)制药工艺 杂质含量,纯度、崩解度等
第四章 临床药效学
1
目录
第1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第2节 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第3节 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 第4节 生物标志物 第5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6节 合理用药的原则
2
第1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兴奋(excitation) 抑制(inhibition) 衰竭(failure) 选择性(selectivity) 两重性(dualism)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 ;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
33
本章幻灯作者:张庆柱(山东大学)
11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3.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4.反向激动药(reverse agonist) 受体构 型变化,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12
三、受体学说研究进展
储备受体与沉默受体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 沉默受体(silent receptor) 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 亚型受体,不同受体;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17
第4节 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生物学介质 分类:接触(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18
一、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验证
9
(二)受体类型
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 酶活性受体 核内受体
10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亲和力(affinity)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1.受体激动药(agonist) 2.受体拮抗药(antagonist) (1)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 (2)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tolerance/tachyphylaxis),精神依赖性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生理依赖性 (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29
(六)遗传因素 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种属差异(species variation) 种族差异(racial/ethnic difference) (七)生物节律 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
激酶抑制剂(TKI)治疗高危患者的选择。
20
二、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2.可能有效的标志物 能预测临床反应或不良反应 的有效标志物
3.探索性标志物 接受评估,待验证 4.其他一些标志物 尚未确定
21
(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生物标志物
Aβ42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发性生物标志物,脊髓液中 视锥蛋白(visinin)样蛋白1(VILIP-1)可预测记忆力及 心智下降的速度
5
(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1.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半数中毒量(median toxic dose,TD50)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2.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LD50/ED50 ,TI越大,越安全
(三)营养状态 体重、脂肪、血浆蛋白、肝药酶,应激反应、免 疫功能、代偿调节能力
(四)精神因素 安慰剂(placebo)
27
(五)疾病因素 1.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1)吸收 (2)分布 (3)代谢 (4)排泄
28
2.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1)受体的改变 (2)调节功能的差异 (3)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4)耐受性或耐药性:快速耐受性(acute
3
第2节 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4
(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阈剂量(threshold dose)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效能(efficacy) 效价强度(potency)
13
四、受体反应性的变化
受体脱敏(desensitization) 受体可逆性修饰或构象变化 膜上受体数目减少 受体数量下调 G蛋白减少 受体增敏(hypersensitization)
14
受体调节 受体上调(up regulation):阻断药 受体下调(down regulation):激动药 同种调节(homospecific regulation) 异种调节(heterospecific regulation)
(三)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生物标志物
影响血清胆固醇测定的2个新位点是心血管病风险标志 物,影响氨基酸水平的5个新位点是II型糖病的生物标志物
22
第5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给药方案
1.药物剂量 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2.给药途径
3.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 intoxication)
蓄积中毒(cumu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