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病理切片标注
病理实验切片镜下观:胃溃疡病、胃腺癌等(优质参考)
胃溃疡病内容简介:胃粘膜缺损处即为溃疡灶。
溃疡底部由四层组织构成,由上至下依次为:1、炎出层;2、坏死层;3、肉芽组织层;4、瘢痕组织层。
胃壁小血管呈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改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胃腺癌内容简介:镜下可见少量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粘膜组织,其周围及粘膜下肌层组织内见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腺腔,或为弥漫的核大深染的癌细胞条索,间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组织已浸润深肌层。
腺癌浸润肌层腺样结构腺癌细胞正常胃窦粘液腺体肠化部分腺体肠化肝硬变内容简介:肝小叶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肝细胞集团--假小叶。
假小叶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或有多个中央静脉,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有变性或再生,假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低倍镜观一低倍镜观二低倍镜观三低倍镜观四假小叶间的纤维间隔肝细胞(高倍镜观)纤维间隔内炎细胞浸润肝细胞癌内容简介:癌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圆形深染,大小不一,有核分裂及少数癌巨细胞。
癌细胞排列成梁索状,片块状,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癌细胞梁之间为丰富的血窦。
癌组织边缘的肝组织受压萎缩,癌外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改变。
小胆管增生低倍镜观一低倍镜观二低倍镜观三高倍镜观一高倍镜观二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内容简介:属淋巴结结核病,淋巴结组织中央部分为一片淡红色无结构的坏死物质,(另一张切片为多个散在坏死灶),其中一些深兰色小点为坏死之细胞核碎片,坏死组织凝固成红染之颗粒状物,原有结构消失(故属特殊的凝固性坏死);周边部分为残存的淋巴组织,可见少量淋巴滤泡。
高倍镜观三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结核肉芽肿干酪样坏死(高倍镜)郎罕氏多核巨细胞淋巴结组织坏死交界淋巴结转移癌内容提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被部分破坏,其内有成巢状或条索状分布的癌组织浸润。
癌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排列紊乱,易见核分裂像。
组图1:近淋巴结被膜处逐级放大观察癌细胞核分裂像淋巴结髓质组图2:淋巴结内最低倍镜观低倍镜观高倍镜观高倍镜观高倍镜观肺腺癌内容简介:肺组织结构被破坏,代之以腺癌组织,癌细胞大小不一,呈高柱状(图1),排列成腺体样结构(图2),可见核分裂像(图3)和病理性核分裂像(图4)。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 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胃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显示情况,检测出胃部的病变,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而胃镜病理报告则是对胃镜检查结果的详细描述和诊断。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一份胃镜病理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病例简介:患者为55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胃镜检查显示胃部溃疡。
胃部活检病理报告:1. 标本来源:胃部活检组织。
2. 标本数量:1块。
3. 标本质地:软,直径2.0cm。
4. 病理学所见:镜下观察见溃疡区域边缘不规整,溃疡深达黏膜下层。
溃疡边缘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5. 病理学诊断:胃黏膜溃疡。
结论:根据病理学所见,本次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部存在溃疡。
溃疡深度较深,且伴有炎细胞浸润,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胃部通畅。
胃镜病理报告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胃部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通过对病理学所见的详细描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患者应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积极配合治疗,做好相关的饮食和生活调节,以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胃镜病理报告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胃镜病理报告是医生根据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所发现的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和分析的报告。
胃镜病理报告主要包括病变的名称、程度、分布、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等内容。
下面我将针对一份胃镜病理报告举例进行详细描述。
标题:胃镜病理报告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50岁住院号:12345检查医师:李XX 病理号:67890检查日期:2022年1月1日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检查所见:1.胃镜检查示:胃体、胃角、幽门以上部分黏膜上覆有不规则糜烂面积,边缘不整,大小约0.5cm×0.5cm,周边见片状出血迹,上皮呈浅红色,与周围正常胃黏膜分界清楚。
病理学胃炎胃溃疡 ppt课件
二 药物治疗 1 碱性抗酸药; 2 抗胆碱能药物; 3 促胃液素受体拮抗剂; 4 H2受体拮抗剂; 5 质子泵抑制剂; 6 黏膜保护药; 7 根除HP药物。
三、手术治疗 适应症:
1 大量出血 2 急性穿孔 3 幽门梗阻 4 癌变 适应症:对DU要严,对GU要宽 注意:手术不是最佳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预防和治疗
• 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进食、 少食多餐、吃容易消化的软食。避免吃生、 冷、硬、粗糙、油腻、含纤维过多的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从而 减轻胃的负担。忌饮浓茶、咖啡、酒类等; 戒烟,勿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长 期进食过热、过酸及熏烤的食物。
避免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 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强的松等。注意 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 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忧郁 目的 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 合,预防复发,避免并发症发生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 腹部疼痛
流行病学
• 常见病,多发病,全球性分布 • 男性多于女性 • 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3:1 • DU好发于青壮年,GU中老年人多见, • 秋冬、冬春之交好发;南方发病率大
于北方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为多病因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但 1、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PU发生的 重要因素
病理学特点
肠上皮化生 胃腺转变为肠腺样,含杯状 及潘氏细胞,胃组织形态结 构与肠粘膜相似; 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腺变成胃 窦幽门腺形态,但不能分泌 胃酸;可移至十二指肠球部, 为Hp定居创造条件
病理学特点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以胃黏膜固有层里有炎症细 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炎症 从浅表逐渐向深部扩展至腺区, 继之腺体破坏和减少,直至腺体 萎缩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范本模板】
老师归纳的1。
肾小管水样变ﻫ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ﻫ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ﻫ3. 肾小管玻璃样变ﻫ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ﻫ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ﻫ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ﻫ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ﻫ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7。
慢性肺淤血ﻫ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ﻫ高倍镜:肺泡腔内胞ﻫﻫ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ﻫ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ﻫ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ﻫ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ﻫ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ﻫ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ﻫ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胞构成ﻫﻫ13。
病例切片图(1)
混合血栓10陪镜下图
混合血栓40陪镜下图
血栓内可见粉红色分支状血小 板梁(a)
小梁表面有中性粒细胞粘附(b)
小梁之间为红细胞和纤维素(c)
α
b c
病理切片图(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0陪镜下图
心冠状动脉内膜深层有粥样斑 块形成(a)
斑块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且 偏于一侧(b)
斑块边缘见成团泡沫细胞(c)
象(c)
b α
c
大叶性肺炎40陪镜下图
病理切片图(7)
胃溃疡10陪镜下图
谈性渗出层(a)、坏色组 织层、肉芽组织层及瘢痕 组织层。
α
b c
胃溃疡40陪镜下图
d
病理切片图(8)
肝硬化10陪镜下图
肝脏明显缩小 表面及切面均见结节,结节间
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
α α
b
b
肝硬化40陪镜下图
假小叶(a) 纤维素分割(b)
病理切片图(1)
肝脂肪变10陪镜下图
肝脏中央静脉(a)
周围肝细胞变40陪镜下图
α
b
病理切片图(2)
慢性肺淤血10陪镜下图
见于左心衰竭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a) 肺泡腔内见心力衰竭细胞(b) 及少量红细胞(c)
慢性肺淤血40陪镜下图
α b
病理切片图(3)
α
病理切片图(9)
慢性肾小球肾炎10陪镜下图
肾小球增大,细胞数量增多, 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并 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 球囊狭窄
慢性肾小球肾炎40陪镜下图
增大的肾小球(a) 肾小管(b) 毛细血管球(c)
b
α
c
α
病理切片图(10)
肺结核10陪镜下图 结核结节(a) 肺泡(b)
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病理学课件)
一、胃溃疡的病理变化
镜下观:溃疡底部自内向外分四层 ⑴渗出层:少量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 ⑵坏死组织层: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组织 ⑶肉芽组织层:新生的肉芽组织 ⑷瘢痕组织层:由肉芽组织转变而来的陈 旧性瘢痕组织。
2023/8/21
慢性胃溃疡
渗出层
2023/8/21
坏死层
肉芽组织
疤痕组织
慢性胃溃疡(低倍镜)
胃排空延迟
2023/8/21
小结
1.溃疡病又称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和十二 指肠粘膜屏障遭破坏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 壁和十二指肠壁自身消化的结果;
2. 粘膜屏障遭破坏原因:HP感染、吸烟、酗 酒、胆汁返流、长期使用水杨酸和肾上腺皮质 激素;
3.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
2023/8/21
2023/8/21
2023/8/21
二、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HP感染
证据:胃溃疡HP检出率71.9%;十二指肠溃 疡HP检出率100%。 作用:
⑴ 促进胃粘膜G细胞增生、胃泌素分泌增 加;
⑵ 分泌尿素酶和空泡毒素破坏粘膜屏障。
2023/8/21
2023/8/21
二、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2023/8/21
慢性胃溃疡(胃镜)
2023/8/21
慢性胃溃疡(福尔马林固定标本)
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肉眼区别
特征
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疡
外 形 圆形或椭圆形
大 小 直径一般<2cm
深 度 较深
边 缘 整齐,不隆起
底 部 较平坦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2023/8/21
溃疡型胃癌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直径一般>2cm 较浅 不整齐,隆起 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 肥厚
消化性溃疡详解(含图)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粘膜的防御功能
1、粘液-HCO2-屏障、胃粘膜屏障 2、上皮完整性的整复或重建功能受抑 3、粘膜血流和酸碱平衡 4、前列腺素、EGF、SST等 5、巯基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
DU患者Hp感染率为90%~100%,GU为80
(四)幽门管溃疡:病理生理与DU相似,胃酸一般增多。 幽门管溃疡常缺乏典型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 餐后上腹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容易出现呕吐或 幽门梗阻,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也较多。 (五)球后溃疡:球后溃疡多具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 床特点,但夜间疼痛和背部放射痛更为多见,对药物 治疗反应较差、较易并发出血。球后溃疡超越十二指 肠第二段者,常表示有促胃液素瘤存在。 (六)巨型溃疡:胃溃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3厘米,或十 二指肠溃疡直径大于或等于2厘米,称为巨型溃疡, 该类溃疡症状较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治疗时 间较长,愈合较慢,容易复发。
(1)细胞免疫反应(Th1应答为主) (2)体液免疫反应(IgG、IgA等) (3)自身免疫反应(抗原模拟) (4)逃避炎症和免疫反应
4、胃粘膜萎缩与增生
(1)腺体萎缩与肠化生 (2)上皮细胞凋亡 (3)影响胃酸分泌 (4)胃酸分泌增多(非萎缩性胃炎所致,可导致十二指 肠溃疡) (5)胃酸分泌减少(萎缩性全胃炎所致,可导致胃癌)
四、遗传因素
随着Hp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重要作用得到认识,
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但遗传因素的 作用不能就此否定。孪生儿观察表明,单卵双 胎同胞发生溃疡的一致性都高于双卵双胎;在 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内分泌腺瘤病 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 其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医学培训教材 病理切片图谱
济宁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肝脂肪变性: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较大的空泡将核挤向一边,肝窦受压变窄。
2、肝细胞水肿:(低倍镜):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肿大,肝窦狭窄、闭塞。
(高倍镜):肝细胞胞质疏松,呈网状或透明状(气球样变)。
第二章:损伤修复肉芽组织:皮肤损伤(形成溃疡),溃疡底部部分坏死组织,炎细胞浸润。
肉芽组织描述基本同上。
结缔组织出血、水肿哦那个,可见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生长)及成纤维细胞,各种炎细胞。
(高倍镜):(1)新生毛细血管:有内皮细胞组成的管腔,有尚未形成管腔的内皮细胞(标注),毛细血管的生长多与创面垂直。
(2)成纤维细胞(标注):胞质淡染、多突起,胞核呈卵圆形,结构较疏松透亮,有1-2个核仁,少数细胞呈梭形,胞核稍致密。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混合血栓:(血栓)由珊瑚状血小板梁及纤维素、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构成(血栓内可见粉红色分枝状血小板梁,小梁表面有中性粒细胞粘附,小梁之间为红细胞和纤维素)。
2、肝淤血:(低倍镜):肝小叶结构尚存,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部分肝小叶之间淤血区相互连接,形成淤血带。
(高倍镜):肝细胞受压萎缩,部分肝细胞内见大小不等空泡(脂肪变性)。
3、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见棕褐色心力衰竭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高倍镜):“心力衰竭细胞”体积大,圆形,胞质内含有棕褐色颗粒。
4、肾凝固性坏死:镜下见淡染区为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区域内细胞核溶解消失,但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轮廓依然保存。
正常与坏死组织之间为炎性反应带(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区第四章:炎细胞(炎性息肉)各种炎细胞:(1)嗜中性粒细胞:细胞为圆形(直径10~12),核呈分叶状(2~3叶),胞质淡染,呈淡粉红色,并含有浅紫色嗜天青颗粒。
(2)大单核细胞:细胞为圆形,体积较大(直径14~20),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内含淡紫色噬天青颗粒。
病理切片整理
3号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组织来源:阑尾镜下特点: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渗出物;5号肺水肿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6号肺脂肪栓塞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7号肠腺癌组织来源:结肠镜下特点: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8号血吸虫肝组织来源:肝镜下特点: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有钙化的死卵;12号水泡状胎块组织来源:胎盘镜下特点: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13号转移性印戒细胞癌组织来源:淋巴结镜下特点: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 15号鳞状细胞癌组织来源:皮肤镜下特点: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17号大叶性肺炎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18号肝硬化组织来源:肝镜下特点: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20号血栓组织来源:静脉镜下特点:血栓由静脉内淡红色的血小板和血细胞构成,其一边有裂隙,由内皮细胞覆盖再通;21号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来源:动脉镜下特点:动脉内膜表面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帽,局部已破溃,其下方为粥样灶,为无结构的红染物,其中有胆固醇结晶针状裂隙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23号胃溃疡组织来源:胃镜下特点:渗出层下方为红染无结构的坏死层,再下是肉芽组织层,可见多数毛细血管,其长轴与溃疡表面垂直,其间有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各种慢性炎细胞;肉芽组织下方为瘢痕层,其中胶原纤维增多;上方红染的条索是平滑肌细胞束;24号肺结核组织来源:肺镜下特点: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多个郎罕斯巨细胞,其周围是类上皮细胞,结节的边缘有多数淋巴细胞浸润;25号肾结核组织来源:肾镜下特点:结核杆菌在肾小球发生粟粒样灰白色结核结节,结节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周围为结核性肉芽组织,由成团的上皮样细胞夹杂着少数多核巨细胞朗罕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纤维细胞等;28号化脓性脑膜炎组织来源:脑镜下特点:蛛网膜下腔增宽,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炎症未累及脑实质;30号肝脂肪变性组织来源:肝镜下特点:肝小叶结构基本完好,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病变严重的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向一边,与脂肪细胞相似;。
胃病理检查报告
胃病理检查报告
1. 患者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住院号:XXX
2. 检查目的
该检查旨在对患者的胃病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检查方法
•采用组织学技术,对患者的胃黏膜进行切片检查。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形态学特征。
•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 检查结果
4.1 标本信息
•标本来源:胃黏膜切除术标本
•标本部位:胃体部
•标本数量:1
4.2 形态学描述
•检查标本为胃体部黏膜切片,切片形态学特征如下:
1.胃黏膜上皮层:上皮层正常,无明显病变。
2.黏膜固有层:黏膜固有层血管分布正常,无显著炎症反应。
3.黏膜固有层粘膜下层:粘膜下层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伴有淋巴
细胞浸润。
4.黏膜固有层肌层:肌层分布规则,无肌纤维断裂。
5.胃黏膜下方:胃粘膜下方组织正常,未见异物或肿块。
4.3 初步诊断
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如下: - 慢性浅表性胃炎 - 胃黏膜固有层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5. 结论
根据检查结果和初步诊断,患者胃黏膜存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黏膜固有层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的病变。
进一步临床观察和诊疗措施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6.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胃病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XX.
•王五, 赵六. 临床病理学指南.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
以上是本次胃病理检查的报告,仅供参考。
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由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胃溃疡胃癌的影像学表现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gastric ulcer,duodenal ulcer) 好发于20~50岁,有25%的人曾患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病理改变: 胃肠壁的溃烂形成缺损,直径5mm~20mm,深
5mm~10mm,溃疡周围炎症,粘膜水肿 穿透性溃疡------深达浆膜层 胼胝性溃疡------周围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复合型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溃疡 急性溃疡穿孔---穿入游离腹腔内
类别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龛周和口 部
附近胃壁
位于轮廓之外
位于轮廓之内
粘膜水肿表现,粘膜纠集直达 指压征、环堤征;皱襞中断
龛影口部,并由宽渐细
破坏
柔软、有蠕动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龛影大小 小于2cm
大于2cm
▪ 胃窦癌与胃窦炎的X线鉴别诊断
胃溃疡(指样切迹)
与小弯侧溃疡相对应 的大弯侧胃壁见一切 迹(↑)
胃溃疡(指样切迹)
胃溃疡(指样切迹)
胃溃疡(幽门梗阻)
钡剂通过幽门障碍, 大量胃内容物和潴留 液,胃壁钡涂布差
胃溃疡的特殊表现:
穿透性溃疡:深和大, 均>1cm,周围较大水肿带 穿孔性溃疡:大如袋状,液面,气液钡分层 胼胝性溃疡:龛影大1.5cm~2cm,深度<1cm,
胃底癌(增生型)
胃底部见边缘不规整的 充盈缺损,胃腔狭窄, 粘膜皱襞破坏、消失
( )
型胃 癌
增 生
胃癌(浸润型)
* *
胃窦部见边缘不规整的 充盈缺损(*),胃腔 向心性狭窄
胃癌(浸润型)
胃窦部胃壁边缘 不规整,僵硬, 形态保持不变, 胃腔向心性狭窄
消化性溃疡 病理、辅查(内科学课件)
辅助检查
(四)幽门螺杆菌检测
非侵入性方法: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该检查不依赖内镜,病人依从性好,准确性较高,为 Hp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各医院。
两个集气袋,前后30分钟使用 用凉饮水冲服尿素13C颗粒 进行13CO2的检测
检查结果,DOB值≥4.0为阳性
辅助检查
(四)幽门螺杆菌检测
– S2期:亦叫白色瘢痕期,此时溃疡部位形成白色瘢痕,粘膜集中象明显。
辅助检查
(二) X线钡剂造影
(1)直接征象:龛影、黏膜聚集 (2)间接征象: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 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
辅助检查
(三) CT检查
对于穿透性溃疡或穿孔,CT很有价值,可以发现 穿孔周围组织炎症包块、积液。 对于游离气体的显示甚至优于立位胸片。 对幽门门梗阻也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 愈合期包括Hl、H2两个期: – Hl期:溃疡表面无坏死,白苔消失或变得很薄,仍有糜烂,溃疡周围的 充血、水肿减轻或基本消失,并可见再生的上皮。
– H2期:糜烂消失,溃疡周边轻度充血或充血、水肿消失,可见明显的再 生上皮及轻度的粘膜集中。
• 瘢痕期包括S1、S2两期: – S1期:亦称红色瘢痕期,此时溃疡已愈合,形成红色瘢痕,周边无充血、 水肿,可见再生上皮及粘膜集中象。
学习内容
消化性溃疡
病理 辅助检查
PART一
病理
病理
1.部位 GU多发生在胃角和胃小弯处 DU多发生在球部,前、后壁比较 常见
病理
2.数目 溃疡一般为单发,也可多个。 两个或两个以上溃疡并存,
称多发性溃疡。
病理
3.大小、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 多数直径小于1cm 边缘较规整,周围有充血、水肿, 表面覆灰白色或灰黄色渗出物,底 部为肉芽组织 。
胃溃疡胃炎其它
胃内隔膜
• 病理:隔膜多位于幽门前1.5~2.0cm处,也可发 • • • •
生两个,另一个在十二指肠,隔膜中央多有孔, 孔径一般3~10mm,隔膜厚度2~3mm. 放射学表现: 1.胃大小正常 2.距幽门1~2cm处可见狭窄区,钡剂可通过, 然后出现正常的幽门及十二指肠 3.如果有两个隔膜,十二指肠上部又出现扩张, 呈囊状。
型 • 按扭转范围:完全性和部分性 • 按扭转原因:特发性(原因不明)和继发性 (解剖因素和病理因素)
• 影像表现 • 胃扭转的典型X线表现:上腹部见双液面,胃大
小弯换位和粘膜皱襞交叉(器官轴型)或腹段 食管延长与扭转胃交叉,胃窦、十二指肠球顶倒 置(网膜轴型)。 • 器官轴型:胃大弯沿其纵轴由前方或后方向上 翻转,致大弯位于小弯上方者 • 网膜轴型:胃绕小网膜、肠系膜根部沿前壁或 后壁翻转,幽门区和胃体下部翻至胃体左上方者 • 混合型:胃大小弯上下转换,胃体下方翻向左上 方。
• 临床表现 • 病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多见于30岁以
上成人。 • 常见的症状为疼痛,疼痛部位在中上腹 或右上腹,疼痛的性质为隐痛、胀痛或 难以忍受的疼痛,常呈周期性发作。 •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 少数可有出血。
• • • •
影像学表现 1:双对比法 粘膜纹增粗、紊乱,可宽达1cm左右 增粗的黏膜皱襞交错、迂曲、盘绕,胃 窦粘膜纹多呈横行 • 胃壁轮廓呈规则的锯齿状,锯齿的边缘 较光滑 • 炎性息肉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影
胃扭转
• 临床 • 胃扭转在临床比较少见,胃扭转是指胃大小弯在
相互位置关系上发生变化。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 急性胃扭转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为主,常有严重 恶心而无呕吐;慢性胃扭转临床多无典型症状, 常靠X线胃钡餐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