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共30页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知识回顾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二、奇思妙想条件频率例子强化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奖励吃大餐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不让他刷碗正惩罚(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要求他刷碗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撤销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取消他吃大餐资格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小明上课做鬼脸,老师不搭理三、随堂训练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答案】B。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第十七页,共39页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
刺激型条件反射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起反应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知的 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级强化物: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 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诸如:金钱、音乐、分数 条件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联合,那 么它也获得了强化的性质。最典型:金钱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 “如果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 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 削弱”
间隔式强化比连续式强化居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固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此后组建加快反应速率,直至 下一次强化到来
固定比例对稳定的反应率有益,变化比例对维持稳定和 高反应率最有效
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变化强化方式作用下行为消退的更慢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童年生活
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
漂流300英里。 试制过简易滑翔机。
曾把一台废锅炉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
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第六页,共39页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人类和 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环境中被排 除时能增强该反应
6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2

操作条件反射
• 操作条件反射的习得律 • 若要获得一种操作条件反射,则必须强化自主的操作反应。 任一反应如有强化刺激尾随其后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 斯金纳把习得律概括为:若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 个强化刺激,则这个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加。
– 白鼠按杠杆得到食物,它就可能再一次按杠杆,强化使动物形成 了一种反应的储备,因而当食物停止以后,白鼠能多次的按杠杆。 – 按杠杆方面的练习虽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 习本身不会增加反应的速率,练习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得额 外的强化可以发生。
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学说
• 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是针对操作性行为的结果而言 • 操作条件反射强化(reinforcement):即是在操作性行为 之后给予的能够增强行为反应率的任何事物。
– 强化的效果:加强行为,奖励行为人 – 强化与奖励:强化并不等同于奖励,奖励只是强化中正强化的一 种方式。
• 操作性消退(operant extinction):如果行为之后强化消 除,那么操作性行为就会消退。
B.F. 斯金纳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斯金纳成为美国行为心理 学的具体体现。他吸引了大批的信徒和狂热的追 随者,创立了一种社会行为控制计划,倡导了行 为矫正技术,发明了一种可以照顾婴儿的自动床。 他的小说《沃登第二》即使在出版几十年后仍然 受到欢迎。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生平
• 1989年,斯金纳被诊断为白血病,还有两个月的 生命。在一次广播采访中,他描绘了自己的感受:
• 我并不信教,因此我用不着为死后会发生什么而感到焦虑。当 听到我患了这样的疾病,只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一点也不感 到有什么不平静的心绪,没有丝毫的痛苦、恐惧或焦虑…唯一 令我吃惊的是,当我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眼睛里充满了泪 水,我不得不告诉我的妻子和女儿……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幸福, 如果再花费精力试图治愈这个疾病,那是非常愚蠢的。因此, 我会象以往一样,享受这最后的几个月。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固定时距强化是指时间间隔固定的强化。
• 变异时距强化是指强化的时间间隔不固定, 是变动的。这种形式的强化效果优于固定 时距强化。
• 将心理学研究成果推向应用作出不懈努力,给心 理学带来了长期而巨大的影响。
一、斯金纳传略
•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小时候 聪明调皮捣蛋。
• 出于对文学的兴趣,斯金纳进入纽约州的汉弥尔顿学院, 主修英国文学,但他不能适应在汉弥尔顿学院的生活,曾 一度滋事造反,直至院长警告他有可能毕不了业为止。 1927年,斯金纳获得优等生荣誉从大学毕业。毕业之后, 他尝试写作,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但在发表了几篇文章之 后,他觉得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于是他决定弃笔重新回 到学校。1928年,他选择了哈佛大学,成为心理系的研究 生。他之所以选择心理学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据他 自述是因为受到了罗素和华生思想的影响。后受到巴甫洛 夫影响决定从事心理学事业。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理论体系
•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心理学是描 述行为的科学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本身
• 他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应该直接描述行为。
• 他对传统的心理学作了大量的批判,从 “自由意志”到“自我、超我、伊底”再 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学说等都作了批判。
• 固定比率强化是指以有机体做出反应的一 定标准次数而非反应时间为单位实施的强 强化是指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 不变,但具体实施强化时,比率的范围有 相当的变化。如赌博、买彩票等。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泛化
泛化是指一个行为在某一情境下 被强化后,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下 也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反应。
03
CATAபைடு நூலகம்OGUE
强化与惩罚
强化
定义
应用
强化是指通过给予某种刺激来增加行 为发生的概率。
在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广泛 应用。例如,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 子表扬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
实验过程
设置刺激
设置特定的刺激,如灯光或声音,以引发动物 的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
动物在接收到刺激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行 为,如按压杠杆或按钮。
强化
当动物的操作行为符合预期时,给予正强化,如食物奖励。
实验结果
学习曲线
记录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行为的次数和频 率,绘制学习曲线,以观察学习过程和效果 。
06
CATALOGUE
评价与争议
支持观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塑造的有效性
斯金纳认为,通过建立操作条件,可以有效地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这种观点在教育、动物训练和心理治疗等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强化原理的普遍性
斯金纳认为,强化原理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他动物。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特定行为的 出现。
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某 种奖励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 化是指消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 行为发生的概率。
惩罚
定义
惩罚是指通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类型
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是 指消除某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0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强化方式。例如,在教育孩子时, 可以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LOGO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斯金纳对反射的看法相当独特,因此他对 行为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心理学 家所采用的反射分析法,他所采用的方法是“行为 分析法”。为了分析和研究动物的行为,斯金纳专 门设计了用于实验的装置,这种装置被称为“斯金 纳箱”。
LOGO
LOGO
三、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三)、强化的种类
LOGO (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把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 (respondent behavior)和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刺激所引发的, 是对刺激物的回答,这种行为比较被动,要受刺 激物的控制;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操作的行 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 主动适应,与行为的结果有特定的关联。经典条 件反射 S→R 操作条件反射 R→S
LOGO
斯金纳的 操作行为主义
LOGO
LOGO
一、斯金纳的生平 二、斯金纳的基本立场 三、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五、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LOGO
一、斯金纳的生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美国心理 学家之一,是新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 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建构者,也是力图将心 理科学在实际生活中推展应用的著名心理学家。 在20世纪100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中排名第一。
LOGO五、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意义: (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并以高度精确的实验
技术精心构筑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 科学。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

第七章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3)第一节斯金纳传略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斯奎汉纳的一个温暖安定的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早年在铁路局当绘图员,后来学习法律,在取得学位之前就通过了苏士哈那县的法科考试,挂牌当上了律师。
他拼命追求荣誉,尽管他撰写的《工人补偿法》出过四版,但他心里总是抱怨自己一生碌碌无成。
斯金纳的母亲聪明美丽、操持严谨、秉性忠贞。
斯金纳的弟弟在十六岁时因患脑动脉瘤而夭折。
斯金纳在一所单幢校舍读完了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全部课程。
可能是受到了玛丽·格雷芙兹老师的熏陶,斯金纳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对艺术方面也有所涉猎。
因阅读了巴甫洛夫、罗素、华生等人的著作,而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本科课程,斯金纳还是于1928年来到了哈佛大学读研究生。
在哈佛大学,他受到了波林(Edwin G Boring)和古典行为主义者亨特(Walter S Hunter)的影响。
1930年,斯金纳获得了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一直工作至1936年。
1936年,斯金纳成为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名教员,无论在实验室研究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出版了《有机体的行为》(1938)一书,确立了斯金纳在行为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国内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
1945年,他到印第安纳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并完成了《沃尔登第二》(1948),该书描述了在行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虚拟实验社区,这可能是斯金纳最广为人知的著作。
1948年,斯金纳重返哈佛大学,进入他学术生涯中异常多产的时期。
他建立了研究操作行为的实验室;与费尔斯特(Ferster C B)合著了《强化的程式》(1957)一书;他用自己的《科学与人类行为》(1953)作教材给学生上课,解释行为的分析及其在精神病理学、伦理学、政府等问题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

斯金纳在美国公众中的名声远比在心理学界的 名声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写道:“(斯金纳)是 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 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敢于打破 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
斯金纳从小热爱学校和喜欢手工制作,热衷于 文学创作。后来他发现“无物可述”,当作家难 以有所成就,便进入哈佛心理系,1931年获博士 学位,在哈佛学院任研究员。
在那儿,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著有
《沃尔登第二》(Walden Two,也译《桃源二 村》)、《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
2.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1. 为了减少学习的强制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来代替传统的教学。
程序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机器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 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的、易懂的 问题一步一步的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 后来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个问题。 依次回答下列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这个程 序中的问题,并改正他先前回答中的错误,经过多次 重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程序中的所有材料为止。
2.斯金纳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小步子前进原则。 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 第三是及时反馈原则。 3.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效。
3.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钟方式的组合。
人格进行分析是对人的活动模式进行分析。 人格研究,应该是对个体的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
传背景的系统考虑,或者说,就是去发现有机体的行 为和行为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 行为特点的差异是每个人由于受到不同的强化,形 成不同的行为特点,人格的差异,就是时间中的元素 加元素。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课件

(2)条件强化物和概括强化物
• 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原本中性的刺激物 • 概括的,比较普遍的,如金钱。在哪个方
面都起作用。
16
(3)强化作用的模式
• 间歇强化是与连续强化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有机 体的每一次行为并不都受到强化,而只是被间歇 性地强化。
• 间歇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能产生比较稳定 的、一致的、有益的结果,受间歇强化的行为保 持得相当稳定而且极难消退。
26
治疗技术
• 其三,在治疗的具体技术上,斯金纳的许多行为 控制技术被移植到心理治疗中,或被发展为比较 成熟的行为矫正技术。例如,行为塑造技术就是 由操作条件反应的建立和反应的分化原理发展而 来,行为消退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条件反应的消退 原理如出一辙,其他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 和模仿法等都莫不与斯金纳的负强化作用原理、 渐次强化原理等密切相关。这些典型的行为矫正 技术已在心理治疗中,尤其在行为治疗中被广泛 运用。
• 在间歇强化中,依据时间或比率因素可以将它分 为时距强化相比率强化两大类。依时距相比率的 固定或变异因素又可以分别将它们分为固定时距 强化、变异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异比率 强化四种类型。
17
• 固定时距强化是指时间间隔固定的强化。 • 变异时距强化是指强化的时间间隔不固定,
是变动的。这种形式的强化效果优于固定 时距强化。 • 固定比率强化是指以有机体做出反应的一 定标准次数而非反应时间为单位实施的强 化,例如人类的计件工资也是一例。
14
• 将白鼠放进一个特制的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 至白鼠按压杠杆。经过几次强化之后,白鼠很快 习得了压杆反应,以逃避电击。这样,电击刺激 的呈现增强了白鼠压杆反应的频率,因而电击成 为白鼠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
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