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流动儿童_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人口之所以把子女带进城市,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规定, 初中毕业生必须回原籍参加 城市可以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这说明我国义务教育的
升学考试。这样,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完初中后就又 发展是不均衡的,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较大差距。在城市
面临两难选择: 要么中断学业, 留在城市中自谋出路; 要么 教育经费和设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流动人口儿
材也按国家统一规定使用, 但是由于高额收费, 被称为“ 贵 族学校”, 把大量的中低层收入的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拒 之门外。
4、未 随 父 母 流 动 的“ 留 守 儿 童 ”在 流 出 地 接 受 义 务 教 育, 由于远离父母, 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
这样, 由于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低, 家庭收入也不高, 加 之在流入地入学的种种困难, 造成一部分少年儿童辍学、 失学。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靳钰炜 (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往 往 在 评 奖 、评 优 中 受 到 歧 视 , 给 儿 童 心 理 造 成 一 定 的 负 面影响。
3、就 读 于 私 立 学 校 或 寄 宿 学 校 。这 种 学 校 办 学 条 件 比 较正规, 教学设备也比较齐全, 教师配备符合国家规定, 教
1008- 8881( 2007) 04- 0083- 02
二 、流 动 儿 童 义 务 教 育 存 在 问 题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目前我国由农民进城务工而 形 成 的 流 动 人 口 达 到 1.2 亿 , 占 全 国 人 口 总 数 的 1/10 左 右。据粗略估计, 现在民工人数已达到 8400 万人, 18 岁以 下 流 动 人 口 子 女 约 1400 万 人 , 6 岁 至 14 岁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流动人口子女约为 600 万人。由于种种原因, 流动人口子 女人学率偏低, 失学的绝大多数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子女, 因 为 他 们 是 地 位 最 低 、收 人 最 低 的 群 体 。 其 他 流 动 人 口 由 于有较好的经济条件, 依靠交纳高学费, 能解决子女入学 问题。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使我国 每 年 新 增 数 百 万 文 盲 、半 文 盲 , 严 重 影 响 国 民 素 质 提 高 与 “ 普九”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给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带来负面 影响, 引发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教学业绩和利益毫不相干, 造成了许多教师对借读生的学 价值取向, 教育投资要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义务教育
习放任不管。由于在生活中以及在学校中受到的不公平对 本身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共产品, 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学龄
待 , 流 动 人 口 子 女 往 往 有 农 村 的 孩 子“ 低 人 一 等 ”的 感 觉 , 儿童不论在何处就学, 都是不应交纳所谓的“ 教育补偿金”
[3]陈玉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J].教 育 探 索 , 2004,
( 二) 改革户籍制度, 打破教育二元结构
(2).
山西煤炭管理 84
干部学院学报
2007.34
(二 )待 遇 不 公 现在, 公立学校为缓解外来人口对本地基础教育带来 的压力, 往往要对其收取额外的费用, 并要求几年的费用
收稿日期: 2007- 06- 04
83
作者简介: 靳钰炜( 1982- ) ,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5 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山西煤炭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
2007.34
离开父母, 回老家考初中。升学成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又一 童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应从源头—流出地着手合理有序地
大难题。据有关方面统计, 从 2002 年起我国初中毕业生将 引导学龄儿童的流动, 但不是硬性截堵。这就需要大力发
超过 2002 万, 2005 年 15- 17 岁人口将达到 7700 多万。面 展 人 口 流 出 地 区 的 义 务 教 育 , 增 加 教 育 机 会 , 缩 小 质 量 差
(一 )入 学 困 难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入学率较低, 不能在可受教育的 年限及时入学。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城 乡 分 割 的 二 元 户 籍 制 度 。我 国 将 全 国 公 民 按 居 住 地域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 并建立有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 限制了城乡之间以及城市之间人口的自由流 动。这样的户籍政策最终导致城乡分离的“ 二元结构”的出 现, 导致了农民与城市户籍居民之间诸多不平等问题的产 生。义务教育是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 而“ 二元结构” 的存在意味着从农村进城的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在城市里 和城市儿童一样享有这种福利。 2、分 级 管 理 的 基 础 教 育 体 制 。《 义 务 教 育 法》明 确 规 定,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但
一 、流 动 儿 童 就 学 现 状 所谓“ 流动儿童”, 是指那些在家乡或者在父母打工的 城市出生, 不具有所在地城市户口, 而被留在父母打工的 城 市 生 活 、学 习 的 农 民 工 子 女 , 是 与 那 些 因 父 母 进 城 务 工 就业而被留在家乡的所谓“ 留守儿童”相对应而言的。近年 来, 随着流动人口在城市长时间打工, 他们的第二代中有 相当一部分在城市中成长, 这就使得这一群体的成长及教 育 成 为 十 分 突 出 和 不 可 回 避 的 社 会 问 题 。流 动 儿 童 的 义 务 教育问题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附属问题, 而我国现行 教 育 体 制 、户 籍 制 度 等 对 此 回 应 滞 后 , 致 使 这 一 矛 盾 日 趋 尖锐。 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及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流动儿童就学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就 读 于 流 动 人 口 自 办 学 校 。流 动 人 口 自 办 学 校 有 正 规的, 也有非正规的, 但符合国家办学要求的占少数, 且以 小学为主。这类学校多数设施简陋, 缺少必要的办学条件, 教学不规范, 教学质量低, 且主要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 2、在 流 入 地 公 办 学 校 借 读 。这 主 要 是 流 动 人 口 中 收 入 较高人员的子女, 因为在城市公办学校里借读, 须交纳一 定数量的“ 借读费”或“ 赞助费”等。另外, 教学环境的改变、 教 材 的 差 异 、课 程 进 度 和 难 度 的 差 异 、教 学 方 法 的 不 同 等 , 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家庭背景差异和“ 借读”身份也
42
临如此巨大的人口入学压力, 各地区的高中普遍出现容量 距, 吸引一部分流出人口的子女留在本地就学。因此, 国家
不足的问题。因此, 流动人口子女的升学问题应该引起各 应通过教育转移支付手段, 实行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投资战
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略, 教育经费重点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 以改善那里的办
学条件, 提高教育质量, 缩小地区差异。贫困地区的教育经
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决“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是产生庞大流动人口的主
要原因之一。从长计议, 政府应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从 参考文献:
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大力扶持农村及落后地区的经 [1]徐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
济发展。只有当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缩小到一定 展研究, 2005,( 5) .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 育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 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 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流动儿童能否就学, 关系到教育法 的贯彻落实和全体儿童少年教育平等权利的保障, 关系到 “ 普九”目标的实现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 泛关注, 并采取得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就学现状; 问题; 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 G522.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高, 流动性很大, 教学质量没有保证。四是学校的课程设置 的 二 元 性 , 解 除 劳 动 力 流 动 时 的 后 顾 之 忧 , 流 动 人 口 子 女
不完善, 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师与教学设备, 许多课程大多 才能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由班主任全科兼任。
( 三) 发展贫困地区教育, 缩小地区差别
(三 )升 学 不 易
随着农民进城人数的不断增加, 流动人口子女中适龄儿童 人数也不断增长, 对流入地教育需求量日益加大。而在目 前的办学体制下, 这一矛盾很难调和。因为过多的流动人 口子女进入公立学校, 不仅占用了城市的教育资源, 增加 了教学任务, 而且也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
3、流动人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按国家现行规定, 未 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的“ 三无”人口属遣返对象, 而 大量未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滞留在城市中, 其子女辍 学 、失 学 的 可 能 性 最 大 。 流 动 人 口 子 女 接 受 义 务 教 育 需 有 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的配合, 但目前其管理上的失误, 使 得流动人口子女的数目和流向及相应的教育程度都无法 准确地进行统计, 使得教育部门在解决此问题上感到困 难。
程 度 时 , 才 能 有 效 地 扼 制 庞 大 的 人 口 的 单 向 流 动 , 才 能 把 [2]刘朝辉,蒋志宏“.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教
流 动 人 口 子 女 在 流 入 地 就 学 的 压 力 减 小 到 流 入 地 可 承 受 育科学, 2005, (5).
的程度。
4、贫困的家庭条件。由于民工在城市中大多从事“ 脏、 险 、累 ”的 低 收 入 职 业 , 家 庭 生 活 十 分 艰 难 , 用 于 子 女 教 育 的资金严重不足, 影响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
5、不容忽视的多子女问题。目前, 城市中的外来人口 管理政策不能有效地限制超生。由于子女的增多, 使得家 庭负担更加沉重, 使本身拮据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其子女接受教育的状况难以改善。
目的, 不以办好教育、保证质量为前提。二是学校办学条件 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户籍制度。随着这一
十分简陋, 许多学校的校舍都是简陋破旧的平房, 临时搭 制度的完善, 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等级差别将不复存在, 人
建 的 窝 棚 , 或 闲 置 的 仓 库 、厂 房 等 。 三 是 教 师 队 伍 素 质 不 口 的 自 由 、合 理 流 动 才 会 有 保 障 , 才 能 真 正 消 除 义 务 教 育
三 、解 决 流 动 儿 童 义 务 教 育 问 题 的 对 策
费 来 源 应 以 国 家 为 主 , 并 有 专 门 机 构 监 督 、审 核 , 保 证 落
( 一) 政府适当调整宏观政策, 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 实 , 从 而 尽 快 缩 小 义 务 教 育 的 地 区 差 别 和 城 乡 差 别 , 有 效
一 次 性 交 清 , 这 对 经 济 紧 张 、生 活 又 不 稳 定 的 民 工 家 庭 来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根本出路在
说是一个难题。而且, 大多公立学校往往不将借读生的考 于实行统一标准, 打破教育二元结构, 实现儿童受教育权
试成绩纳入教师的考评内容, 借读生学习的好坏与教师的 的平等。这就要求在教育政策制定上, 纠正“ 城市中心”的
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借读费的。这笔教育经费, 应由流入地政府从流动人口
目前, 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和公立 缴纳的税额中按一定原则和培养费比例转拨给教育部门,
学校相距甚远, 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部分办学者的 以补充流动学龄儿童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 为了打破教
办学目的和素质令人担忧。有的办学者以谋取丰厚利润为 育 二 元 结 构 , 还 必 须 进 行 相 应 的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 实 行 适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