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同源四倍体 ppt课件

第七章 同源四倍体 ppt课件

2察,具40条染色体的4n玉米,产生的雄配 子中含有20条染色体的占42%,其余均为非整倍体。
Dawson(1962)研究,同源四倍体番茄的花粉 (n=24)只占75%,其它25%的花粉含有多于或少于
n=24的染色体数。
2020/10/28
14

2020/10/28
15
2、配子传递
产生的非整倍体配子,雌雄配子成活率相近,但 传递率不同,因为雄配子有竞争作用,所以没有雌配
子传递率高,也即整倍体配子通过花粉传递率高。
2020/10/28
16
同源四倍体后代当中,染色体数目存在差异:
例如,Randolph 1935 报告
4n玉米后Ⅰ20/20分离的占2/3
后代中 2n = 40
器官和组织变大。
2、代谢活性改变 四倍体细胞成份有所改变,如,水份、蛋白质、叶
绿素、纤维素、生长素等(有增有减)。
例如,生长素含量 4n<2n
∴一般4n生长缓慢,花期推迟,分蘖和分枝减少。大多数
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4n>2n;种子植物蛋白质含
量4n>2n;玉米,类胡萝卜素含量4n>2n,高43%
75-95%, 黑麦种在瑞典,结实率约为65%,在美国加
洲结实率达90%以上。
2020/10/28
18
U.Lsing 1967 研究四倍体大麦,F1优势不同结实率不同, F1优势越大,结实率越高,说明其非整倍体发育较好。
引起花粉和胚珠不育的原因不尽相同:
花粉育性:取决于小孢子发生过程
结实性:取决于(1)大孢子发生过程;
4n新种
(2)减数分裂异常 性母细胞(2n)→2n配子→有性结合→少数4n个体
不同物种或基因型产生2n配子频率不同: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 的区别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形成机制的区别
同源多倍体的形成
同源多倍体是通过染色体数目增加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 同源多倍体可以由多倍性生殖细胞形成。
异源多倍体的形成
异源多倍体是由不同物种的染色体融合形成的,通常是通过远缘杂交实现的。在远缘杂交过程中,来自不同物种 的染色体在细胞内共存,并有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增加。
异源多倍体实例
甘蔗
甘蔗是典型的异源多倍体作物,由不同种植物通过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形成。甘蔗的异源 多倍体特性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油菜
油菜也存在异源多倍体的情况,通常由不同种植物通过远缘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油菜 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优势。
对比总结
•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形成机制、遗 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同源多倍体通常具有较为单一的遗传背景, 容易通过育种手段进行遗传改良;而异源 多倍体则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 产量和品质方面通常具有优势。在实际应 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育种策 略和栽培措施,以充分发挥同源多倍体和 异源多倍体的优势。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农业生产 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了解它们的 区别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多倍体资源,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PART 02
同源多倍体的概念与特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来自01同源多倍体是由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组内含有相同或相似物
种的染色体组而形成的。
PART 05
实例对比分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同源多倍体实例

遗传学--ppt课件全篇

遗传学--ppt课件全篇
真核生物一个mRNA只编码一个基因;原核生 物一个mRNA编码多个基因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 遗传密码为三联体 • 遗传密码不重叠(少数例外),在一个mRNA上每个核苷
三点测交
干扰与并发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 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干扰或干涉 (interference,I )
对于受到干扰的程度,通常用并发系数或符合系数 (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C )来表示
并发系数 = 实际双交换值 / 理论双交换值
非整倍体
超倍体(hyperploidy)
指体细胞中多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 超倍体的来源
• 由于减数分裂时个别染色体行为异常所致 n +1 配子与 n 配子结合形成三体(trisomy)
• 两个相同的 n + 1 配子结合形成四体(tetrasomy) 两个不同的 n + 1 配子结合形成双三体(double trisomy)
X三体综合征 Klinefelter (克氏)综合征
(又称小睾丸症)
超Y综合征
典型核型
45,X 47,XXX 47,XXY
47,XYY
主要特征
卵巢发育不全,呈索条状,不育,乳房不发育,蹼颈, 肘外翻 大多患者外表正常,内外生殖器、性功能一般正常,少 数卵巢功能异常。有生育能力或不育等
先天性睾丸不发育,智力低下,乳房发育等
Cy + +S
+S ×
Cy +
Cy +
Cy +
Cy +
+S
Cy - 果蝇翘翅基因
+S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概念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概念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概念1. 概述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植物界的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你们可能会想,啥是多倍体?听起来就像是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其实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关系密切。

简单来说,多倍体就是指细胞里有多套染色体,像咱们小时候玩拼图一样,拼得越多,图案就越丰富。

不过,这两种多倍体其实是有区别的,咱们一起来解锁这两个概念,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吧。

2. 同源多倍体2.1 什么是同源多倍体?首先,咱们来聊聊同源多倍体。

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个学霸,但其实它很简单。

所谓同源多倍体,指的就是植物细胞里面的染色体都是来自同一物种,就像是一家子人,基因差不多。

比如说,小麦这种植物,它的同源多倍体就是那些染色体成双成对的组合,通俗点说,像是双胞胎兄弟,基因一样,但性格可能有点差异。

同源多倍体的好处可多了,首先,它们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了兄弟姐妹的支持,做什么事儿都更有底气。

而且,植物长得更壮实,产量更高,简直就是农民伯伯的“金子招牌”!可别小看了这点,很多农作物的成功都是靠这些同源多倍体来的。

2.2 同源多倍体的例子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像大豆这种植物,它的多倍体特性让它在营养价值上相当不错,富含蛋白质,对身体好得不得了。

所以说,种植同源多倍体的作物,既能增加产量,还能提高营养,真是一举两得。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找到了人生赢家的感觉?当然,咱们也不能忘了同源多倍体的变异性,它们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一些适应性变化,就像人们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样,种种风格都有,丰富多彩得很。

3. 异源多倍体3.1 什么是异源多倍体?好了,咱们接着说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就有点复杂了,它的染色体是来自不同的物种,就像是一场跨物种的“联姻”,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这种情况在植物界其实不算少见,像一些杂交的作物,往往就是异源多倍体的代表。

比如说,某些类型的玉米,就是经过不同品种的杂交而成的。

同源异源多倍体

同源异源多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

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

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

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

约330‰的物种是多倍体。

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体。

小麦、燕麦、棉花、烟草、甘蔗、香蕉、苹果、梨、水仙等都是多倍性的。

香蕉、某些马铃薯品种是三倍体的。

一般马铃薯是四倍体。

蕨类植物也有很多是多倍,裸子植物较少多倍,但有名的巨杉则为多倍。

多倍体的形成有2种方式,一种是本身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使染色体复制之后,细胞不随之分裂,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增加,从而形成同源多倍体;另一种是由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比较少见的。

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夜来香)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个(2n)变成了48个(4n),成了四倍体植物。

这个四倍体植物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杂交所产生的三倍体植物是不育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配对)。

因此这个四倍体植物便是一个新种。

通过实验,可以人为地培育出同源多倍体植株,例如,西瓜是二倍体,具有11对(22条)染色体(2n=22)。

在西瓜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生长尖,破坏分裂细胞的纺锤体,使细胞内染色体增加了一倍,因而得到具有四倍染色体(4n)的西瓜植株。

四倍体西瓜可以结实,产生种子,可以培育成四倍体西瓜品系。

四倍体西瓜如果接受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

由于这种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不能正常结子,所以三倍体西瓜果实内没有正常的种子。

市场上出售的无子西瓜就是这种三倍体西瓜。

异源多倍体的例子比较多。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 —染色体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述
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由于染色体
断裂后或不结合或进行差错结合而产生的 染色体某区段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 的数目、位置和顺序。
2.引起结构变异的因素
内因: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三. 整倍体变异
单倍体和一倍体 (n和x) 同源三倍体
同源多倍体
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
依据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X)的数目可分为一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
1.整倍体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完 整染色体组的倍数的生物个体。用mX表示
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①改变了倒位区段内的基因和倒位区段两侧基因之间 的顺序和距离;
②由于在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圈内发生交换的染色单体 都带有缺失和重复,引起配子死亡,最后得到的配 子都是未发生交换的,因此导致
倒位区段内的基因表现很强的连锁 倒位杂合体上基因的重组率降低了
③倒位圈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奇数次交换导致配子 不育
断头之间易发生错接,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或易位; 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会形成异形二价体
倘若缺失区段很小,在形态上很难看出
2.中间缺失
中间缺失至少牵涉到两个位点的断裂;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往往形成缺失环 比末端缺失常见
3.缺失产生的原因
染色体损伤断裂:末端缺失 染色体纽结:中间缺失(或反接重复) 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缺失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比较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比较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比较一、同源多倍体1、同源多倍体:指增加地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地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在植物界是比较常见的。

由于大多数植物是雌雄同株的,两性配子可能有同时发生异常减数分裂的机会,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然后通过自交形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四倍体和同源三倍体多倍体在动物中比较少见。

这是因为动物大多数是雌雄异体,染色体稍微不平衡,就容易引起不育,甚至使个体不能生存,所以多倍体动物个体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生殖来传代。

例如,在甲壳动物中有一种丰年鱼,它的二倍体个体进行有性生殖,而四倍体个体则进行无性生殖。

此外,在蝾螈、蛙以及家蚕等动物中,也发现过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个体,但是都没有能够连续传代。

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四倍体和同源三倍体。

同源四倍体是正常二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例如,马铃薯就是一个天然的同源四倍体。

人为地用化学药剂秋水仙素等处理发芽的水稻种子,可以获得人工同源四倍体水稻。

大麦、烟草、油菜等用化学药剂处理,也可以获得同源四倍体。

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大多表现出细胞体积的增大,有时出现某些器官的巨型化。

这种巨型化一般都表现在花瓣、果实和种子等有限生长的器官上。

但是多倍体化却很少导致整个植株的巨型化,有时甚至相反。

这是因为植株的体积不仅取决于细胞的体积,还取决于生长期间所产生的细胞的数目。

通常情况下,同源多倍体的生长速率比二倍体亲本低,因而大大限制了生长过程中细胞数目的增加。

2、形成原因在自然条件下,同源三倍体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减数分裂不正常,由未经减数分裂的配子与正常的配子结合而形成的。

香蕉是天然的三倍体植物。

它一般只有果实,种子退化,以营养体进行无性繁殖。

人们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同种植物中将同源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可以获得同源三倍体植物。

三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的配对发生紊乱,不能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

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小专题 变异小专题: 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定 一、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二、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①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右图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此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来判断。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读音相同的字母有几个,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BBb 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三、练习:1、基因型为AAaa 的生物能形成多少种配子?比例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 .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必定是二倍体C .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 .八倍体小黑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有4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3、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A .甲与乙B .乙与丙C .乙与丁D .丙与丁4、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5、下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1)甲是 倍体生物,乙是 倍体生物。

(2)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如果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3)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交配,基F 1代最多有 种表现型。

6、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于2001年10月12日联合宣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在中国完成。

遗传学

遗传学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一) 名词解释:1.假显性:(pseudo-dominant):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3.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4.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5.整倍体(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6.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7.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8.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9.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同源多倍体10.异源多倍体[双二倍体] (Allopolyploid):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

11.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12.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13.剂量补偿作用(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所谓剂量补偿作用是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14.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二) 是非题:1.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正常的染色体上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PPT课件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PPT课件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
1
1、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 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2、多倍体植物比较常见,多倍体动物十分少见。 3、多倍体包括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类。 4、多倍体的形成:都是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2
5、同源多倍体:指增加地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 是由二倍体地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同一物种经过 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环境突变、染色体加倍
• 二粒小麦AABBx 方穗山羊草(或节节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D • F2: ABD (异源三倍体)
环境突变、染色体加倍
• AABBDD (普通小麦)
7
8
9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6、常见的多倍体多数是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在植物 界是比较常见的。
3
7、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三倍体和四倍体。如 香蕉(三倍)和马铃薯(四倍)。
8、同源多倍体中,奇数个染色体组个体不可育,只能 营养生殖(如香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育, 也可营养生殖(如马铃薯)。
4
9、同源多倍体也可人工诱导形成,一般是采用低温或 秋水仙素处理。较为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 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级, 细胞不能完成分裂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5
10、异源二倍体:是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后代。 一般是不可育的(如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 因此,异源二倍体也不能算作一个物种。
11、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异源二倍 体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的多倍体。如小麦、 燕麦、棉、烟草、苹果、梨、樱桃、菊、水仙、 郁金香等。

【医学ppt课件】染色体畸变(56p)

【医学ppt课件】染色体畸变(56p)

五、倒位(Inversion)
1. 倒位的类型: (1) 臂内倒位 (2) 臂间倒位——着丝粒位置改变 2. 倒位的细胞学效应: (1) 染色体形态改变——臂间倒位导致染色体形态改变 (2) 倒位片段小,倒位部分可能不联会
倒位片段大,倒位部分联会形成倒位环
3. 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1)倒位纯合体,联会正常,有丝分裂正常,只是原来基因 排列顺序改变,个体存活;但许多动物倒位纯合体致死。
(2)人类肿瘤的形成:
Burkitt淋巴瘤,t(8;14)(q24;q32)易位,产生两类异常 染色体8q-和14q+。其中8q24存在癌基因c-myc, 而 14q32存在IgH基因,相互易位使c-myc插入到IgH基因 部位,并被激活,癌基因过量表达,导致肿瘤的发生。
(3)花斑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posotion effect):倒位和易位引起基因的位置 该变,并造成相应的表型改变的遗传学现象。基因的活动 受染色体的结构和邻近基因的影响.
单倍体植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减数分 裂形成配子时,每一个染色体成员都没 有同源染色体可以配对,而全部染色体 都分配到一个配子的机会又极小,所以 单倍体植物一般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单倍体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单倍体只有一套基因组,无显料
作物育种中的自交系培育(如玉米自交系) 不仅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很难获得纯 系,如果经花药培养诱导的单倍体的染色 体加倍,在一代时间就能得到纯合品系
平衡致死系特点:两个基因座位,任何一个出现纯合的突变 基因时,都是致死的,只有两个基因座位都以杂合状态存 在时个体才能够存活,所以成为永久杂种
第三染色体
D:显性展翅且纯合致死
Gl:显性胶粘眼且纯合致死
六、易位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PPT学习课件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PPT学习课件
籽西瓜或无籽葡萄。培育过程: 二倍体西瓜(2n=2x=22=11Ⅱ) ↓加倍 四倍体(2n=4x=44=11Ⅳ) × 二倍体 ↓ 三倍体(2n=3x=33=11Ⅲ)
18
19
4.十字花科种属间杂种•萝卜 Nhomakorabea×
甘蓝
(Raphanus sativas 2x=RR=18=9Ⅱ) oleracee 2x=BB=18=9Ⅱ)
(二)整倍体的同源性与异源性
• 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 一般是由二倍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同源染色 体合子染色体数是同一染色体温表组(X) 的多次加倍,同源染色体在合子内不是两个 成对的出现,而是三个或四个的成组的出现 (图9-1,表9-1)。
• 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的来自不 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杂交种加倍 形成的。实际上是由染色体组不同的两个或 更多个二倍体并合起来的多倍体。
• 每个同源组的四条染色体也会发生不联会和 四价体的提早解离情况,所以在中期Ⅰ,也 出现:
◎四价体
◎Ⅲ+Ⅰ
◎Ⅱ+Ⅱ
◎Ⅱ+Ⅰ+Ⅰ
到后期Ⅰ,除Ⅱ+Ⅱ只发生2/2式均衡分离
外,其它三种可能2/2式分离,也可能是3/1
或2/1或1/1等多种。由于同源四倍体所有同
源染色体都是四条,每组均可能发生以上的
各种分离。
• 双三体(double trsomic):在二倍体的基础 上,某二对染色体都增加一条, 2n+1+1,(n2)Ⅱ+2Ⅲ。
• 四体(tetrasomic):某对染色体多出二条(个), 2n+2,(n-1)Ⅱ+Ⅳ。
• 单体(monosomic):在原有二倍体中,少掉 其中的某一条,即2n-1.(n-1)Ⅱ+I。

第六、七章-倍性育种、诱变育种ppt课件

第六、七章-倍性育种、诱变育种ppt课件

2 )离体诱导 花药培养(器官培养); 花粉培养(细胞培养); 胚珠培养; 未授粉子房培养。
四、花药培养的程序与技术
花粉培养的发育途径 :
花粉进行多次细胞内分裂,形成多细胞花 粉粒 -----花粉粒破裂,形成类似胚胎发育 的 “ 胚状体 ” -----分化出根和芽。
花粉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过程)-----愈 伤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再分化过程)。 多数植物表现的途径。
秋水仙碱诱导蔬菜四倍体的方法
影响诱导效果的因素:
1 )秋水仙素的浓度 有效浓度:0.001%~1.0%, 0.2%~
0.4%用的多。 2 )处理时期与持续时间 3)环境温度(25-28℃)
六、多倍体的鉴定及后代选育
1 .多倍体的鉴定 1 )直接鉴定
染色体计数:检查花粉母细胞或根尖、 芽等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F.virginiana Duch
现代草莓主要是八倍体凤梨草莓(弗州草莓+智利草莓)
被子植物中有1/3是多倍体
裸子植物的多倍体
裸子植物的染色体大而整齐,染色体基数的 变化也较小,x=11或12,只有少数论是例外。 裸子植物的多倍体不普遍。
松柏科中的多倍体只有三种: 北美红杉(6n) 泼非氏桧柏(4n) 金钱松(4n,44)
2n 配子形成的主要途经:
1 ) 性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加倍; 2 ) 减数分裂失败形成重组核; 3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第二次分裂前染色体
DNA 复制; 4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形成平行纺锤体或纺锤体融
合; 5 ) 不正常的胞质分裂; 6 ) 减数分裂后染色体加倍; 7 ) 无孢子生殖。
1904: De.Vries had a foresight to suggest the use of radiation to induce mutation. 1908: Gager reported the result of induced mutation. 1927:Muller HJ.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mutant in fruit fly by X-rays.

第三节 异源多倍体

第三节 异源多倍体
第三节
异源多倍体
一、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1、偶倍数的异源倍体
个体。 例: AABBDD,AABB,AADD,AABBCCDD
萝卜(2x=RR=18) × 甘蓝(2x=BB=18)

F1 2n=2x=RB=18 ↓少数形成未减数的配子RB=18 ↓受精 2n=4x=RRBB=36(新属)
(自然形成途径)
二是原种或杂种合子染色体数加倍(人工诱
导途径)
应用
克服远缘杂种不实性,育成新的作物类型 创造远缘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
例:
伞形山羊草 × 野生二粒小麦 CC ↓ AABB 杂种 F1 ↓加倍 AABBCC × 普通小麦AABBDD
2、减数分裂联会与分离
萝卜
甘蓝
异源联会(allosynapsis)
如果部分同源的程度很高,就称该多倍体为 节段异源多倍体(segmental polyploid)
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
三、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其应用
主要有二条途径:
一是原种或杂种形成未减数配子的受精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的区别
精品课件
1、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 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2、多倍体植物比较常见,多倍体动物十分少见。 3、多倍体包括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类。 4、多倍体的形成:都是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精品课件
5、同源多倍体:指增加地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 是由二倍体地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同一物种经过 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精品课件
10、异源二倍体:是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后代。 一般是不可育的(如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 因此,异源二倍体也不能算作一个物种。
11、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异源二倍 体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的多倍体。如小麦、 燕麦、棉、烟草、苹果、梨、樱桃、菊、水仙、 郁金香等。
精品课件
小麦的起源
精品课件
P : 一粒小麦(AA)x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BB)
F1: AB (异源二倍体)
环境突变、染色体加倍
• 二粒小麦AABBx 方穗山羊草(或节节麦)DD
• F2:
ABD (异源三倍体)
环境突变、染色体加倍
• AABBDD (普通小麦)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6、常见的多倍体多数是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在植物 界是比较常见的。
精品课件
7、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三倍体和四倍体。如 香蕉(三倍)和马铃薯(四倍)。
8、同源多倍体中,奇数个染色体组个体不可育,只能 营养生殖(如香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育, 也可营养生殖(如马薯)。
精品课件
9、同源多倍体也可人工诱导形成,一般是采用低温或 秋水仙素处理。较为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 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级, 细胞不能完成分裂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