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走向

合集下载

美国霸权的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美国霸权的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美国霸权的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作者:朱婧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03期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实施霸权的产物,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体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体系的迅速崩溃既缘于体系内部的固有矛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美国作为霸主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产生的成本与收益的逆转所导致。

关键词:布雷顿森林体系;霸权稳定论;霸权衰落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3)03-0072-05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成立之初曾被誉为是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并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该体系并未如其设计者所想象的那样长期运行。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各国取消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该体系从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工作算起,其历史只有24年,如果从西欧10国恢复其货币可兑性算起则不过13年,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际经济与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就预言了美元的这一结局。

特里芬教授分析指出: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虽可满足国际问对美元作为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的增长性需求,但逆差的扩大意味着美元的泛滥、国际间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乃至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必将动摇。

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特里芬教授从国际金融角度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结构性缺陷的分析,不仅被之后众多研究者所引用,其预言的准确性也为后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所证明。

目前来看,从经济、贸易、金融等学科考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而从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视角来论述这一问题的成果则相对较少。

【量化】美国历次量化宽松(QE)规模和影响

【量化】美国历次量化宽松(QE)规模和影响

【量化】美国历次量化宽松(QE)规模和影响【⽂字版】第⼀次QE:2008年11⽉23⽇,联储⾸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国际⾦价当天上涨49美⾦,涨幅6.56%,随后⼀周维持⾼位震荡,⼀周之后开始下跌)第⼆次QE:美联储2010年11⽉4⽇宣布,启动第⼆轮量化宽松计划,计划在2011年第⼆季度以前进⼀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

QE2宽松计划于2011年6⽉结束,购买的仅仅是美国国债.(国际⾦价当天上涨44美⾦,涨幅3.26%,随后⼀周继续上涨,⼀周之后开始下跌)第三次QE:2011年9⽉14⽇凌晨消息,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将从15⽇开始推出进⼀步量化宽松政策(QE3),每⽉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持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

(国际⾦价⽆明显反应)第四次QE:2012年12⽉13⽇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

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平。

(国际⾦价⽆明显反应)历次操作时间规模背景影响⾸轮量化宽松(QE)2008年11⽉-2010年4⽉美联储在⾸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执⾏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融危机⼤爆发,为挽救众多濒临倒闭的⾦融机构,美联储推出⾸轮量化宽松。

QE1把华尔街的⾦融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了出来,⽽美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

虽然道琼斯⼯业指数⼤幅上涨,但美国就业率没有根本改善。

第⼆轮量化宽松(QE2))2010年11⽉-2011年6⽉美联储第⼆轮定量宽松总计将采购6000亿美元的资产。

2010年美国经济数据令⼈失望,复苏缓慢,美联储⼀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次的量化宽松。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其对全球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在持续。

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期稳定国内经济,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前,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开始破裂,随后各类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崩溃,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在此后几年中,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该政策以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为手段,注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以期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在2013年推出,一直持续到2017年。

虽然这一政策确实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等不利后果。

二、欧洲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十分严重,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长期的赤字问题已然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欧洲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大多以减少开支、提高税收和实施紧缩政策为主。

这一政策使得部分国家的公共服务逐渐减弱,而失业率和经济压力也开始上升。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也实施了类似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政策,以期通过增加借贷的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欧洲央行的政策并没有像美国央行所产生的效果明显。

三、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危机后明显放缓,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期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还实行了多项减税政策,这使得企业得以缓解经济压力,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还逐步开放了市场,加强了国际合作,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危机后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

四、日本的经济政策在危机后的几年中,日本的经济表现并不理想。

尽管日本央行也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但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问题严重,市场对这一政策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反应。

2013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论文_2013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论文

2013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论文_2013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

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

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

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

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

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

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观美国宏观经济调节

观美国宏观经济调节

观美国宏观经济调节镜头一:美国的宏观经济史略(1900-1996)经历了多次衰退后,美国经济走进了20世纪60年代。

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后,希望重振经济。

在那个年代,被称为“新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主宰了华盛顿。

肯尼迪以及后来的约翰逊总统的顾问们主张扩张性政策,国会批准了刺激经济的举措,内容包括1963年和1964年的大幅度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

在60年代早期,GDP每年增长4%,失业下降,价格保持稳定。

到1965年,美国经济已经达到其潜在的产出水平。

遗憾的是政府低估了越南战争所需要的开支。

国防开支从1965年到1968年增长了55%。

甚至当严重通货膨胀性的经济景气已经变得很明显时,约翰逊总统仍然在推迟采取旨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痛苦的财政措施。

直到1968年,增税和减少民用支出的措施才得以出台,但这对缓解经济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来讲已经为时太晚。

联邦储备系统还以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和降低利率来容忍经济的扩张。

结果,在1966-197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都在大大高于其潜在生产产出能力的水平上运行。

在低失业和高负荷运转的压力之下,通货膨胀率逐步升高,开始了从1966年持续到1981年的所谓“通货膨胀时代”。

在70年代末,工业世界受到一种新宏观经济症的冲击,它就是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这种病在1973年最为严重。

对原材料和燃料供给的这种严重冲击引发了批发价格猛烈上涨,同时通货膨胀率迅猛上升,实际产出下降,美国进入了“滞胀”时期。

到1979年,美国经济已经从1973年的供给冲击中恢复过来。

实际产出已回归到潜在产出的水平。

但中东不稳定,特别是伊朗爆发革命又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再度猛涨,从1978年初每桶14美元跃升至1979年每桶34美元,从而导致了另一场石油价格冲击。

同期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涨,从1978年到1980年平均每年上升12%。

联邦储备系统随即采取了货币紧缩的措施。

1979年和1980年,利率大幅上升,股市下跌,很难获得贷款。

美国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美国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解析:1、美国GDP定义:指美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美国每季度GDP将对外公布三次,分别为初值(Advance)、修正值(Preliminary)、终值(Final)。

2013年7月31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正式调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方式。

二季度GDP的计算将采用新的算法,将研发支出、艺术原创等“无形资产”都作为固定投资纳入政府统计。

无形生产资产资本化,是本次调整中最重要的统计概念变动。

本次修订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分类的最大变化,就是在原有的3大类别(住宅投资、建筑投资、设备与软件投资)基础上,新增加知识产权投资大类,其下包括软件、研发投资、娱乐与文艺创作3个子类。

这有助于改善GDP及相关测度的精度,开发测度创新的数量指标,识别经济增长源泉。

按照该新统计方法,美国GDP总量将扩大3%。

在美国GDP的新算法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研发费用支出将被视为固定投资,有关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支出也将作为固定投资纳入统计数据,另一个类别将包括电影、长期电视节目、图书、录音等;此外,包括房屋交易时的多项税费和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赤字等也将并入计算。

这些新指标的纳入将影响包括GDP、GNP和GDI等经济数据。

按修订后的口径, 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的比重从9.6%上升到了22.9%,其中软件和研发投资的比重上升较快,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0.4%和9.5%,娱乐与文艺创作的比重较小且相对稳定。

知识投入要素对于现代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美国的上述修订无疑反映了这一事实。

此次综合修订使美国GDP水平值出现显著变动。

2012年,美国GDP修订之前为15.7万亿美元,修订之后增加5000亿美元至16.2万亿美元,增幅达3.6%,其中无形资产投资的变化贡献了90%。

2、美国GDP组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个人消费支出、国内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与投资以及商品与服务净进出口额。

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一、国际经济略好于上年,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变化不大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

美国“财政悬崖”引致的财政政策调整会使美国经济受到一定冲击。

欧元区“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的两难选择导致欧洲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日本巨额债务、增税措施和内需不足使经济难有起色。

全球能源、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缓,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资源出口国受到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本国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和汇率战不断升级。

与此同时,全球充裕的流动性将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通胀风险有所抬头。

2013年全球经济有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世界经济略有改善,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5%左右,略高于2012年3.3%的水平。

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好转,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降低能源成本,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增长,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也正带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美国经济仍会继续复苏。

德国等国捍卫欧元和欧元区的立场坚决,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有利于稳定欧洲金融市场,使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冲击得到缓解,欧洲经济2013年表现可望略好于2012年。

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开放步伐,印度近期放开了零售、航空和广播电视等行业外资持股比例,并出售大型国有公司股份,遏制经济增速日益下滑的局面;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进远东开发将加速“新经济”进程。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突出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困难。

2012年以来,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

部分行业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双重压力,进入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阵痛期。

工业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增幅同比减缓25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0%多。

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3年-14年我国最新政策

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之13年-14年我国最新政策

二、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 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 府债务水平。
第2部分
(二)稳健货币政策
一、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 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 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 二、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 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 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 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 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 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END
第2部分
2014年李克强推出新刺激经济政策
新的刺激经济政策中包括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5万亿产业 蛋糕、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年初,国务院批准《注册资本 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 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 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实行注册资本认缴 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稳 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
第2部分
2014年李克强推出新刺激经济政策

美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美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本文将探讨美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首先,文章将回顾近年来美国经济的表现和主要挑战。

然后,将分析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以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最后,将展望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更加可持续和包容的经济增长。

正文:一、美国经济的现状近年来,美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的复苏和增长势头。

根据相关数据,美国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就业率稳步回升,通胀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此外,美国的股市也表现出相对强劲的走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然而,美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战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美国出口和制造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收入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富裕阶层的收入增长远远超过了中低收入者,这可能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此外,美国面临着劳动力市场的紧缺问题,技能匹配度不足,这对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构成了挑战。

二、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首先,降低企业税率和减少监管,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

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此外,美国政府还进行了贸易谈判,以解决贸易争端,并寻求更加公平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企业税率的下调和减少监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灵活性,促进了商业投资和创新。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望改善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展望未来,美国经济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的风险依然存在,可能对美国出口和制造业造成冲击。

其次,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

此外,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美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更加可持续和包容的经济增长。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主讲老师郭宏宇第一节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 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2013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论文

2013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论文

2013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论文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放缓的导火索,其后续影响不断恶化并逐渐波及到世界经济。

2007年世界经济在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调整的迹象。

同时,美国、欧元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CPI上涨率已超过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

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出现,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滞胀已经渐行渐近。

世界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的早期征毙 2007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开始”减速” ,全球大多数国家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世界上主要国家已经出现经济滞胀的早期迹象。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火车头的作用。

然而2007年美国经济的表现不尽人意,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通货膨胀率升高,失业率增加,这一切显示出美国经济已经离滞胀越来越近了。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尚未陷入滞胀,但已经有早期迹象出现”。

从欧元区的数据来看,虽然2007年欧元区的GDP增长了2.6% ,略低于上一年的2.8% ,但是全年经济波动较大,第二季度仅增长0.3%,是2005年以来的最小增幅。

欧洲经济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

以”金砖四国”--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虽然经济仍能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

2007年,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GDP分别增长11.4%、8.9%和8.1% ,CP1分别上涨4.8%、5.2%和9.4% ,均超过其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

总的来看,由于新兴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部分抵消了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停滞的趋势还不明显,但通货膨胀已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如果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态延续,全球通货膨胀进一步向恶性势态发展。

目前发展尚好的新兴国家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

果真如此,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涵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滞胀幽灵将在不远的将来显身。

经济趋于滞胀的原因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经济滞胀,当时是由突发地缘政治事件造成的”石油危机”引发的。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精)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精)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美国作为和英国、中国、前苏联同一阵线的同盟国,参战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

二战对于整个世界格局尤其是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1、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西欧和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2、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战争中确立的霸主地位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

4、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常规武器最强大,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

二战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无论政府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日趋颓势的美国经济。

二战爆发,当时没人能想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经济竟然复苏了:失业率下降到1.9%, GDP涨到了二战初期的两倍。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经济强国。

“二战”对美国经济的一大影响是它增加了总需求和生产,尤其是武器,军火和食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多数人都厌倦了参与欧洲的争端,而且又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所以美国没有立即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是,当战火在欧洲和亚洲蔓延时,美国政府知道他们要时刻为战争准备着。

除了加强军事、招兵买马外,政府还将工业向军事物资转型,很多汽车生产流水线都开始生产战斗机零件,渔业码头也停泊了军舰,越来越多的曾被废弃的美国工厂又重新开始了生产。

1941年不列颠之战后,美国政府颁布了《租借法案》,以中立国身份向外出口军用物资,从而进一步增长了军用物资的需求和生产。

在之后的4年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等国提供了价值325亿美元的物资。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1944年,美国的名义GDP达到174.84亿美元,比1943年的136.44亿美元增长了28.14%。

2013年一季度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一季度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国际经济形势(一)美国经济弱复苏,增长乏力仍是常态尽管经历了财政悬崖和850亿美元减支冲击,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仍缓慢复苏。

但3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呈现疲态,ISM制造业指数下滑、汽车销售停滞、失业救济人数攀升。

3月份制造业PMI从2月的54.2%放缓至51.3%,服务业PMI回落至54.4%。

预计财政紧缩计划(全年增税约2000亿美元,财政减支850亿美元)的负面影响会在2、3季度显现,未来2到3个月内经济数据仍将疲弱。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但页岩气、3D打印、层叠制造技术等技术突破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值得关注。

(二)欧洲经济依然在寻底中,仍深陷债务危机泥潭欧元区经济经历了2012年的“暖冬”,在2013年迎来了“倒春寒”。

2月份,欧元区17国失业率为12.0%,为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3月份,欧元区PMI终值为46.8,各国制造业PMI均低于50%的枯荣线。

欧债危机方面,塞浦路斯成为欧元区第五个接受援助的国家。

欧元区前两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衰减,一季度预计增长0.4%,其政府经济顾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0.3%,下调幅度超过50%;法国经济依然在底部徘徊,一季度法国经济增幅仅为0.1%。

预计2013欧元区经济可能将继续负增长,短期全球经济主要的风险点依然在欧元区。

(三)日本一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推出超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由于一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4月4日,日本央行推出史上最大胆的超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目标是到2015年将通货膨胀率提高到2%,措施包括:未来2年向市场注入1.4万亿美元流动性,使基础货币翻番至2.9万亿美元;每月购买7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等。

在日本央行宣布上述决定后,日本股市出现暴涨,日元则大幅暴跌,已经引发了包括韩元、新台币和其他亚洲货币的贬值,并因此受到美国财政部发出的汇率操控警告。

全球金融新周期

全球金融新周期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第4期090□张茉楠全球金融新周期全球将迎来一个新的金融周期性转折点,不可避免地将要接受新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周期的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和政策转向、欧日等经济在底部震荡,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结构性问题持续积累等,全球经济进入相对收缩的低增长时代,全球经济和金融周期从同步走向分化、美元从宽松和疲软走向收缩和强势。

随着美联储QE 大幕落下,全球正步入“后QE 时代”,这也标志着全球将迎来一个新的金融周期性转折点,不可避免地将要接受新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周期的冲击,新旧风险交织不可不防。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成立也在倒逼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

全球宏观政策新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分化1.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

美国QE 政策的退出预示着全球货币金融新周期的到来,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货币扩张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全球货币政策正在走向重要分水岭。

2015年12月,美联储加息靴子终于落地,美国从量化宽松周期转向升息周期。

而除了美国经济复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英国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外,欧洲、日本以及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出口大宗商品国家,如中国、印度、韩国、土耳其、俄罗斯、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央行,仍采取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大部分国家遭遇到“货币政策悖论”:降息则强化本币贬值压力,加息则进一步打压经济。

美联储加息直接影响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围货币汇率,并迫使其他国家做出政策调整,以对冲其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而这对货币政策的间接影响是无法量化衡量的。

各国央行疲于应对金融危机后遗症和低通胀风险,倾向于继续保持货币宽松来维持经济增长;在美联储的加息暗示和大部分国家降低信贷成本的意愿之间,一种两极分化货币政策环境正在形成,而这种政策环境更强化了美元指数的升值预期,使内外利差缩窄,强化资本流出压力。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末到现在的发展,
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最显著的是改变经济的方式和结构。

通过这些变化,美国经济一直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法
规等方面,探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和新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货币政策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经
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设定货币增长或
降低把握经济发展速度,控制物价和利率等多种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借量化宽松(QE)战略,美联储把流动性注入市场,降低利率,帮助提高
消费和投资的热情。

此外,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也可以成为一种货币政策,可以调节贷款成本、控制通货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

有观点认为,自
2024年美国量化宽松开始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它为美国经
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控制开支、减税或增税的方式,来调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2013年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1)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2013年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1)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2013年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1)济宁市二○一三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本题7分)【独立的美国】材料一1775年4月,北美民兵与英军在来克星顿交火,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序幕。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美国人民经过数年艰苦奋战,终于取得胜利。

1787年,美国制订了宪法,联邦政府正式成立。

2.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哪一年?美国第一届总统是谁?(1分)【发展的美国】材料二1861年4月,美国爆发南北战争。

为扭转战争局面,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之后,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1分)【变化的美国】材料三右侧是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示意图。

4.通过分析材料三,判断并答出失业率从顶峰下降的时间及原因。

(1分)【繁荣的美国】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遭到日本的偷袭。

此后,美国参战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力量。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虽有波动,但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总体上经济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5.请答出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时间(年月)和影响。

(1分)【霸道的美国】材料五经济上的繁荣和强大,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

背靠美国的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

去年野田佳彦制造钓鱼岛危机,今年4月安倍晋三扬言“侵略无定论”,并企图修改日本“和平宪法”。

他们成为世界或局部地区不安定因素的制造者。

6.请你至少举3例史实说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和祸华的铁证。

(1分)7.简要谈谈你对今后中美、中日关系的看法。

(2分)X k答案:(本题7分)2.1783年;华盛顿(1分)3.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走向作者:郝洁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22期201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较大调整,主要涉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与趋势(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今年以来,在债务上限的约束下美国财政政策发生较大调整,主要包括增税和减支两方面。

1、财政收入政策美国年初开始实行增税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上调富裕家庭的所得税、拒绝延长实施两年的工资减税计划、增加房产遗产税等。

根据国会批准的法案,富裕家庭在年收入超过45万美元的情况下需要按照39.6%的新税率纳税;高于500万美元的房产遗产须按照40%的税率来缴纳税收,而不是按此前35%的税率纳税。

另外,国会没有批准对实施两年的工资减税计划进行延期,意味着减税的终止。

据预计,今年美国家庭的全部劳动所得平均值最高可达11.37万美元,这些所得需按6.2%的税率纳税,比2012年的4.2%高出两个百分点。

以上措施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国会预算办公室公布的数据看,美国2013财年前8个月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360亿美元,其中居民收入税收增长1440亿美元,占增长额的61%,主体部分是取消税收减免后增加的1180亿美元工薪税。

企业所得税增长240亿美元,反映了企业可计税利润的增长。

社会保险增长620亿美元。

2、财政支出政策减支政策主要包括国防部门支出的下降、对房利美与房地美的净支出下降、能源计划支出以及紧急失业救济(EUC)计划付款的减少等。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2013财年前8个月的财政支出下降了1.9%,即460亿美元。

其中国防支出下降了280亿美元,失业保险支出下降25%,即170亿美元。

对于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财政净支出下降了250亿美元。

对于能源计划的支出下降了26%,即60亿美元。

然而在部分领域,财政支出仍保持了增长。

社会保险支出增长了6%,即280亿美元。

养老保险支出增长4%,即130亿美元,医疗补助增长7%,即120亿美元。

农业部门的支出增长了150亿美元。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的财政支出增加了90亿美元,主要是为了应对今年的飓风桑迪。

从目前看,美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首先,为促使经济复苏,政府刺激性财政支出增加。

其次,人口增长使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支出增加。

再次,经济衰退使更多人生活贫困,医疗保险及其他社会救助项目支出增加。

3、债务上限控制2013年出台的《没有预算没有支付法案》(No Budget No Pay Act of 2013 Public Law 113-3)将原先法定16.39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期限从2月4日延期到5月18日。

根据该法案,在16.4万亿美元的限额外,财政部不得增加债务。

因此,财政部启动了一些特殊措施,包括为了避免触及债务上限,推迟了公务员退休金和残疾基金、邮政退休人员健康福利基金的发放,并将州和地方政府系列债的发行延迟到5月20日至8月2日之间等。

5月19日财政部将债务上限进一步提高为16.699万亿美元。

目前在16.699万亿美元的未偿债务中,11.9万亿美元为公众持有的国债,4.8万亿美元为政府账户债务。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5月的预测,新的债务上限可能在今年10月或11月用尽空间。

总之,在以上财政政策的作用下,2013财年美国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赤字明显下降。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2013财年前8个月美国财政赤字为6270亿美元,比2012财年同期减少2180亿美元,同比下降25.8%。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13财年全年的财政赤字为6420亿美元。

(二)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动趋势1、奥巴马政府2014财年预算报告奥巴马政府2014财年预算报告纳入了旨在减缓社会保障、联邦医疗保险以及其他联邦福利开支增速的一系列措施。

未来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仍将继续保障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削减财政赤字,促进美国中产阶级振兴、就业岗位增加和经济增长。

具体内容包括增加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支出,帮助学校发展应急准备项目,支持重点科研领域等。

在税收方面,一是将联邦烟草税由每包香烟1.01美元上调至1.95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为中低收入家庭四岁儿童提供免费学前教育。

二是让银行及其他机构就衍生品交易缴纳更多税款。

三是限制富裕人群的税项减免。

2014财年美国财政预算收入为3.034万亿美元,其中收入税占46%,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资税占34%,企业税只有11%,消费税、关税和其他税收占9%。

根据该预算报告,2014财年美国财政预算支出3.778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22.4%,略低于2013财年。

预算支出包括强制性支出和自主性支出两部分。

首先,强制性支出是由国会各项法案法定的支出。

2014财年强制性财政支出约2.3万亿美元,占总支出的61%。

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医疗补助计划、公务员和军人退休金支出以及国债利息支出等。

其次,自主性支出由美国总统和国会商议决定,包括除强制性支出外的所有其他支出。

2014财年,美国自主性支出被削减至1.242万亿美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9%,主要由政府开支构成。

其中大约50%为国防支出,下降为6180亿美元。

如果计入其他政府部门对国防事务的资金支持,国防支出将接近7452亿美元。

除国防部的国防支出外,其他各部门预算支出总额有增有减,具体情况如下: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支出增加至783亿美元,教育部支出增加至712亿美元,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支出减少至331亿美元,司法部支出减少至163亿美元。

综上,美国2014财年政府预算支出有所增加,主要是由强制性支出大幅增加引起,自主性支出则有所降低。

短期来看,要削减赤字只能通过削减自主性支出,尤其是国防支出实现。

但由于自主性支出占预算支出比例较小,削减空间将十分有限。

长期来看,减少财政赤字首先需要平衡财政预算支出的内部结构,即国会应修改或废除某些法案以减少强制性支出。

2、2014—2023年美国财政赤字变动趋势国会预算办公室5月公布了更新后的预算赤字预测,对2014—2023年财政赤字的预测为6.3万亿美元,联邦政府公共债务将保持在GDP的70%以上,相比2008年之前40年39%的比重高出许多。

根据目前的法律,公共债务将从GDP的76%(2014年)下降到2018年的71%,其后又有所回升,到2023年达到GDP的74%。

未来10年这样高的债务将产生严重后果,即当利率提高时,联邦的利息支出也会增长。

相比2月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的2014—2023财政赤字下降了6180亿美元。

一方面是因为调低了财政支出的预期,2013年降低980亿美元,此后10年共降低5220亿美元。

减少的部分主要来自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救助计划和公共债务利息等支出的下降。

另一方面提高了今后10年的财政收入预期,其后10年每年提高950亿美元,约2%,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和企业的收入税。

综上,可以预见未来美国将进入财政紧缩时期,10年内将逐步降低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在财政紧缩政策下,税收的增加将对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拖累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的削减不仅会使短期内的增长放慢,而且科学和基础设施支出的削减也将削弱中期潜在增长。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趋势(一)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2013年6月19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现有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一是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在0—0.25%的区间不变。

二是维持目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不变,即每月购买45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和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证券。

维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是,美联储认为虽然近期美国家庭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保持增长,就业继续改善,整体经济在进一步温和扩张中,但目前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2013年美国财政政策已经进入紧缩周期,与宽松货币政策构成反作用力。

为了防止紧缩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复苏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美联储认为目前还不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成熟时机。

(二)美国货币政策变动趋势总体上,美联储对于未来美国经济状况持较乐观态度,将2014年美国GDP增速预期由此前的2.9%—3.4%,上调至3.0%—3.5%。

这反映了美联储试图向市场传达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正在形成。

未来美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量化宽松政策。

若今年下半年经济没有受到紧缩财政政策的明显拖累,能够保持适度稳定的增速和动力,使得美联储认为QE已经达到了推动就业实质性增加的目的,则美联储有可能在今年后期开始逐步实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退出的措施将是平衡有序的,即逐步减少每月购买证券的总量,并在2014年完成退出。

美联储认为当失业率降低到7%时,意味着就业市场出现实质性改善。

因此,资产购买结束时失业率可能在7%左右。

尽管长期来看美联储的投资应以国债为主,但在货币政策常态化过程中不会急于出售抵押债券(MBS),而是会在长期通过逐步的出售来减少持有的MBS。

第二,联邦基金利率目标。

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将6.5%的失业率和2%的长期通胀目标作为考虑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门槛值,而不是触发值。

这意味着,即使未来美国失业率下降到接近6.5%,而通胀率也接近了2%,也不会立即直接引发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而是由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从经济状况触发综合考虑是否做出调整的决定。

其对于QE的调整与对于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时期将是不同步的。

预计目前的联邦基金利率将保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通过提高短期利率对经济增长刹车还将是相对远期考虑的问题。

综上,一方面,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已经引发市场做出过度反应,导致热钱大量流出新兴市场,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在国际范围内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另一方面,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机选择不当,则可能无法抵消紧缩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拖累而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郝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副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