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记忆角度谈谈广南壮族皇姑节的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非连续性文本(一)(2017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3分)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或: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4分)示例:我认为有必要。

因为积累、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3分)A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2017厦门质检)对1950~2000年出生人群的抽样调查表明,当今,旅游已成为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图1图2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1.从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①2014年至2016年三年来,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人数逐年增长;②2014~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出境游人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出境人数;③近三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出境游人数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出境游的增幅。

2024届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4届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4届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下列楹联与名山,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面壁十年求道力,渡江一苇济时心。

②黄水昆仑泻浩荡,太华巨掌摩苍穹。

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④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A.①嵩山②泰山③华山④衡山B.①嵩山②华山③泰山④衡山C.①衡山②华山③嵩山④泰山D.①衡山②嵩山③泰山④华山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俞敏洪因演讲中“钱可以折算成生命”这个观点被骂上了热搜。

实际上,俞敏洪的演讲全文大约有8000字,主题也并非宣传“金钱至上”,而是希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关概念】“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是以间断性的内容信息符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文本。

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数则相对独立的材料。

这些材料大多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中心话题。

各材料单独看是相对独立的,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合在一起又能完整地、全方位地表达意义。

各则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可以任意排序,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表意上具有非连续性特征,在形式上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考情分析】自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开始,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之前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人物传记改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令人耳目一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命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选材特点。

每个文本一般由3-4则相对独立的、非连续性材料组成,其中可能有一则材料为图表。

几则材料围绕同一主题,但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选材多是新闻文本节选,如调查报告、专题评论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热点。

如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涉及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桥梁建设、中国志愿服务等,都是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体现社会发展的变革方向,反映社会发展积极变化丰富多元的一面。

2. 文本特点。

(1)客观性。

文字和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多为新闻材料,各材料内容的呈现以客观叙述为主,语言通俗朴实,具有客观性。

(2)非连续性。

文本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结构跳跃性较大,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逻辑关联,只是在某一主题的统摄下,根据命题者意图组织在一起,具有典型的非连续性特点。

(3)简明性。

文本中有平实的文字叙述,有醒目的图表展示,便于考生快捷、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

材料避免长篇大论,没有复杂的段落结构。

(4)技术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对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进行科学解读,从阅读技术角度来说,要有较强的读图、读表能力以及合理归纳、准确概括的能力。

专题2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综合训练(四)-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全国版)

专题2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综合训练(四)-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全国版)

专题2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综合训练(四)一、(2022·滦南县)阅读提供的材料后完成练习。

材料(一)2月4日,大年初四,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立春,也是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

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震撼之美。

每一个节气除了标注对应英文,其中更有不少节气专业门配合了一句诗文来解读。

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水,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白露,最终行至“立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随着时代发展,二十四节气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功用。

除了依旧结合农时,对农业活动有参考意义外,二十四节气已经被更密切、更广泛地融入了饮食、养生、医疗、特色旅游等领域,并具有更多文化内涵。

许多节气,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至今仍被人铭记。

2022年,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这次的主题口号又是如何诞生的?两者之间又存在何种关联?北京冬奥组委自2020年5月起启动了主题口号创作征集工作,通过定向委托创作的方式,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征集主题口号创意。

经过多轮评审,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意见,并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取得一致后,最终决定将“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

“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Toether for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

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2024届辽宁沈阳皇姑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沈阳皇姑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沈阳皇姑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é)脑髓.(suí)拈.轻怕重(niān)锋芒毕露.(lù)B.褶.皱(zhě)诡谲.(jué)拾.级而上(shè)白雪皑.皑(ǎi)C.豢.养(huàn)教诲.(huǐ)间.不容发(jiàn)强.词夺理(qiǎng)D.蓦.地(mò)炽.热(chì)大煞.风景(shā)抽丝剥.茧(bō)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和《陋室铭》分别是唐代的刘禹锡和北宋的周敦颐的作品,“说”和“铭”都是古代的文体。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他还著有小说《茶馆》、《骆驼祥子)等。

C.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两文题目中的最后一个字“书”,都指的是书信。

2024届辽宁省沈阳皇姑区六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沈阳皇姑区六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沈阳皇姑区六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类事件的处理方案有例可援....,无需重新审议或另寻其它解决方式。

B.樱花盛开时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一时间鼋头渚里熙来攘往....。

C.近日共享单车风靡锡城,出行时尚便捷,备受锡城人民青睐..。

D.在招商会上,我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两人面面相觑....,分外惊喜。

2.下面关于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通过家常式的语言告诫儿子应该追求德艺双馨。

B.《红星照耀中国》的记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悤来等人物,真实记录了先辈流血牺牲、追求民族独立的革命历程。

C.《简爱》塑造了一个为了嫁入豪门、获得财富和地位而不断出走的女性形象。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把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并不懈追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骄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

B.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C.篝火渐渐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迎来了彩霞绚丽..的一天。

D.这部小说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下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旷达胸襟。

B.“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装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揭示了王朝更替对百姓的影响。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2024学年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周练(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周练(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周练(语文试题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拯救李娟视野右边的山谷口三三两两停着一大群马。

此时,马群已经越过沼泽,似乎准备离开,又像在等待什么。

卡西在前面突然停下来,居高临下看了一会儿,回头冲我大喊:“看,马掉进去了!”我低头冲山谷尽头一看,果然,隐约有一匹红马在那里的黑泥浆中激烈地挣扎,已经陷到了大腿处。

我连忙放下冰块,说:“下去看看吧!”但是卡西不让。

再这么耽搁下去,冰越化越快,多可惜!先背回家再说。

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妈妈和斯马胡力不知到哪里去了。

把冰块卸进敞口大锡锅里后,我立刻出门去看那匹马,卡西去山梁西边找阿依横别克。

他家是我们在吉尔阿特的唯一的邻居,这一大片牧场上只有阿依横别克和斯马胡力两个男人。

红马已经不能动弹了,浑身泥浆。

看我走近,本能地挣扎了一下。

我拾起石头丢过去,希望它受惊后能一个猛子蹦出来。

但是等我把这一带能搬动的石头全都丢完了也没什么进展。

四周那么地静,明净的天空中有一只鹤平稳缓慢地滑过。

一个人呆在这里,面对陷入绝境的生命,毕竟有些害怕,又过了一会儿我便离开了沼泽。

刚走到山谷口,迎面遇上了卡西,却只有她一个人,手里提着一大卷牛皮绳。

阿依横别克他们都不在家。

卡西在牛皮绳的一端打了绳圈,然后试着甩向沼泽中露出的马头,但她显然没有斯马胡力那样的技术。

甩套没有用,卡西决定亲自下去套。

她卷起裤脚,持着绳子踩进了黑色的沼泽泥浆。

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直看到她稳稳当当走到马跟前,才松了口气。

原来沼泽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危险,表层的泥浆在春日的阳光下晒得已经很紧了,加之淤泥中又裹有团团的细草茎。

但因马蹄是尖的,身体又那么重,可能会容易陷下去。

2024年广西南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十)(含解析)

2024年广西南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十)(含解析)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十)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小广参加“寻踪美丽广西,领略壮乡文化”征文活动,以下是部分征文,请你阅读后完成1~5题。

【家乡山水】广西的每一寸土地,青山绿水钟灵毓秀,不管春夏秋冬都一如既往绽放它独特的美。

在美丽的八桂壮乡,游览者能看到山水风情一幅幅画卷,令人心醉沉迷。

漓江蜿蜒曲折、明洁如镜,萦绕在青山峰林之间。

通灵大峡谷峡谷高深、溪流清澈,苍翠的植被和瀑布①(交相辉映、栩栩如生),德天瀑布②(气势磅礴、慷慨淋漓)、壮观非凡,可谓人间仙境。

大山朗润,静默守候,小河潺潺,穿城而出,山水掩映间,人们乐在其中。

【家乡民俗】广西的节日丰富多彩,节日习俗也各具特色,而且场面大,参加者众,民族风情浓厚。

特别是娱乐性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侗族的“花炮节”、苗族的“芦笙会”、京族的“哈节”……其中,“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对歌日,也是壮族祭拜祖先的重要节日。

三月之始,壮族青年欢聚一堂,山歌对唱此起彼.()伏;亲朋族人云集宗祠祭祀miǎn()怀,感恩先人祝祷祈福;人民敲起竹竿载歌载舞,出游踏青络绎不绝。

【家乡美食】“广西有味,百县千菜”,广西的美食包含了众多民族的特色菜式,口味多元,可谓让人垂涎欲滴。

如壮族五色糯米饭、瑶乡油茶、武鸣高峰柠檬鸭、柳州螺蛳粉、横县鱼生……种类之繁多、制作之复杂、品相之精美、味道之迥异,令人③(叹为观止、废寝忘食)。

广西美食真可谓“ A , B 。

”1.阅读“家乡民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1)miǎn 怀()(2)此起彼伏.()2.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

(3分)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2分)(1)朗润:(2)络绎不绝: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分别填到A、B处,使征文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名师讲题】“如何推动考古成果惠及更多的公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如何推动考古成果惠及更多的公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公共考古是查尔斯·麦克基姆西在其同名专著中最早提出的,用以定义考古学家代表公众并在公众的支持下记录并保存受到开发工程威胁的考古遗存的相关工作。

这个观点在美国大受欢迎,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在我国,同样存在着到底是“公共考古学”抑或是“公众考古学”的讨论。

不过,这种讨论并不影响公共考古是为了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以及考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的终极目标。

讨论公共考古的内涵和外延,必然会涉及对这一考古学分支的特征认知。

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作为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回归“公共领域”,成为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并且能够被公开、共有和共享的资源。

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就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也越能实现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

在当代中国,公众对于考古本身的学科价值没有什么质疑,甚至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然而,公共考古各方对于涉及教育性的具体问题的讨论并不热烈。

公共考古教育性之所以重要,部分与公共性相关联,部分则与考古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及复杂的术语系统有关,再有就是很多考古发现与现代生活缺乏直接联系,让人们缺乏理解这些物件功能和内涵的具体情境。

毫无疑问,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应该是公共考古教育的主要组织方。

然而,他们在这方面的主体责任履行却并不乐观。

不少考古专家会认为发现古代遗存并进行研究、阐释才是他们的核心任务,公共考古只是顺手而为或者可为可不为之事。

考古学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多维联系,绝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事。

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支持具有一定考古基础知识的媒体、社会团体和民众开展公共考古活动,才能让考古学获得坚实的公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也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考古的终极目标。

相比于博物馆多样而丰富的对公众进行研究的成果,公共考古领域对于公众本身的研究要薄弱得多,这一点,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贫乏的情况中不难获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全国初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全国初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全国初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3年版)。

B.为了深入实施兴化市中小学生素养提升五项工程,兴化市教育局举办了《2019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比赛。

C.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D.吟诵《重修望海楼记》,怎能不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家乡的豪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人们应该从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中汲取..教训。

B.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信息与信心成为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

C.勤洗手是预防新冠肺炎传播上行下效....的措施之一。

D.小区是否实行封闭管理要因地制宜....,把工作做得更周到细致一些。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要塞.(sài) 歼.灭(jiān)绥.靖(suí) 锐不可当.(dānɡ)B.愧怍.(zuò)轩.榭(xuān)伧.俗(cānɡ) 销声匿.迹(nì)C.眩.目(xuán)睥睨..(pì nì)酷肖.(xiào)深恶.痛绝(wù)D.分.外(fèn)亵.渎(xiè)田圃.(pǔ)恪.尽职守(kè)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

“口述历史这种形式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口述历史这种形式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

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

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

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

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

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

“我国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国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非遗法》的加持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从对物的保护上升到对人的保护,从对物件的保护过渡到对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

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成对”保护已经成为共识。

这种共识有效地阻止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断流。

但在《非遗法》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混淆非遗概念的问题。

有人误将刚创造出来的“现产”当成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误将被改编、改造过的,甚至被西化、被娱乐化的东西当成遗产。

其次是保护理念的问题。

《非遗法》重点强调了“原真性”保护原则。

所谓“原真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汁原味”,目的是确保每个项目的真实。

如果经过我们的保护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保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

传承人的底线就是不能传递“假情报”。

要严把传承人“入口关”,并将那些伪传承人及早“踢”出传承队伍,不能因为他们影响有序传承。

活态传承是非遗的最大特点,但活态传承的本义并不是让非遗改变,而是让非遗通过一个个泥人的制作、一首首山歌的演唱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下去。

活态传承理念的提出也是在告诫人们要礼敬传统,而不是对传承人所传文明随意改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非遗的“原真性”。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修订《非遗法》时还会涉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

从理论上讲,真正的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共同遗产,而不是留给某个人的私人遗产,这一点与文创产品不同。

但从传承规律上讲,其知识产权的界定比较复杂,比如一些以家族为传承线的项目,其本身就有不外传的规定;比如经过再次创作的具体作品,因为作品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创作者应该拥有知识产权,如传承者翻唱的非遗民歌具有个人声音。

(摘编自刘海红《有法可依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报》2021年5月)材料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的一个最大困扰就是原本乡村属地的非遗传承主体流失或者缺乏稳定性,导致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文化遗产数字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化遗产数字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材料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

”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长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

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 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

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秋季学期文山市第二学区9月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共四个大题,共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

(1—5题, 每题2分, 第6题6分, 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

春天,阳光明媚(mèi),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lòng)清脆的歌喉,唱出瞭亮的歌声。

夏天,热烈而又粗犷的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地生长。

秋天,田野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

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献给了济南的冬天。

四季中,我最爱春天。

春天美得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轴(zhóu)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眼下,又将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让我们静静等待,等待陌上花开,等待柳丝拂面,等待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姹紫嫣红,万山红遍,到那时便可邀春同住,一起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微笑着从凛冽的北风中挣扎着走出来的,曾历经冰冻三尺,备尝苦寒的滋味。

人生也是这般,没人不能幸运地过一生。

在悠悠的岁月长河里总会这样的挫折,那样的坎坷,不跌跟头,我们长不大。

让我们不惊不扰,不折不挠。

在阳光下安然浅笑,在微风细雨中心怀浪漫,在岁月的洪流里淡定从容,活出自己的精彩!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媚(mèi)B.弄 (lòng)C.贮(zhù)D.轴(zhóu)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呼朋引伴B.瞭亮C.粗犷D.姹紫嫣红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争先恐后镶上填写经历B.前仆后继染上填写经过C.争先恐后染上谱写经历D.前仆后继镶上谱写经过4.对文中画线句子语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否定不当B.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后,再从春阳里醒来,把积蓄一冬的力量爆发出来,在春雨中舒展、生长。

2024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21分)班级开展“传承非遗”展览活动,以下是展板中的部分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序言】八桂大地山海相连,历史悠久物产丰饶。

12个世居民族繁衍生息,积淀了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些先民于辛勤劳作间积累的技艺,在低吟浅唱中孕育的艺术,承载着远古的智慧之光。

【侗乡风雨桥】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而广西侗乡久负盛名的风雨桥,就是用这种技艺建造而成的。

这些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材料主要为木料,靠凿榫衔接。

它们是侗族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一座座或重檐飞翘,或玲珑小巧,或古朴凝重的风雨桥飞架在青山碧水之间,缩短了寨与寨的距离。

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苗族银饰】苗乡俗语有云:“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

”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个民族不像苗族一样热爱银饰。

银饰对于苗家人而言,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象征着美丽和财富。

熠熠生辉的苗族银饰,点缀着亮丽的苗族姑娘,装饰着苗族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

如今,精美的苗家银饰,已成为别具一格的壮乡名片,而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则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语】虽然时光流转消mó了记忆,但镌刻在文化血脉中的印记,却历久弥新重焕生机。

1. 阅读展板中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积淀()(2)消mó()2. 展板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承载(2)别具一格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文中横线处,使文字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万座长桥接侗乡②檐遮风雨栖乡老③韵渡亭廊醉路人④百年艺术称珍品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12个世居民族繁衍生息,积淀了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省文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文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文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____________的时间成本过高。

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城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___________。

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____________,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

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正如知识付费的应运而生,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

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__________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

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 ),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甄别别无二致演化分崩离析B.甄别平分秋色演变分崩离析C.甄选别无二致演变支离破碎D.甄选平分秋色演化支离破碎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名师讲题】“当今国潮国风面临的问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当今国潮国风面临的问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国潮”逐渐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上的热词。

“国潮”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品牌设计,使各类产品充满“中国味”和文化情怀,这在消费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旋风。

“国潮”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从“世界工厂”变为全球经济创新的中坚力量,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提升,为国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提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而“国潮”崛起,正是国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的直接结果——文化自信使大众有了在日常生活中彰显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需求,品牌方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并对其进行创新表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彰显认同的需求,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热情和认同。

基于此,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国潮”品牌的推进之中,使其不是仅仅成为商业领域独有的现象,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表达,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商业生产的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商业领域来说,“国潮”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国潮”,并非简单的文化符号的堆积,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融合创新、赋能品牌形成的独特审美语境,因此备受欢迎。

“国潮”对当下中国品牌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引导着品牌塑造的新方向。

不过,在当下的发展中,“国潮”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其中,创新不足和审美疲劳是关键问题。

一类“国潮”设计成功,跟风之作随之大范围出现,导致“国潮”市场出现同质化的问题。

紧随而来的是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消费者难以感知产品的独特魅力,使消费需求下降。

另外,过度商品化同样是“国潮”发展的“大忌”,一些“国潮”生产商和设计方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肤浅,只看重“国潮”的“潮”而忽略了“国”——侧重于商业价值的开发,淡化了商品文化价值的表达,这就使“国潮”消费与文化情感脱节,品牌文化内涵缺失,难以真正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这种情况下,很多主打“文化牌”却过度商品化的品牌快速地走向消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每到年节,非道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示和展销活动。

“非道”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

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造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

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道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

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国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许多非造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

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

比如,过去中国人几乎家案户户都备有扇子,在文人墨客的手中,扇子发展成一种文化。

但有了空调,扇子的必要性就下降。

了,许多制作扇子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

现代纺织工业发展起来后,传统的土布织造技艺就面临失传的危险。

现在造房子普遍使用钢筋水泥,而传统的夯土建筑就很少见到了。

非遣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

非遗尽管来自于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

许多非道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比如,夯土建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虽然现在很少见到新建的夯土建筑,但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夯土的硬度和承载力可以达到极高的标准,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不但美观而且节能。

一些建筑师正在推广现代夯土建筑。

现代纺织技术造出来的布匹尽管很舒适,但依然替代不了土布的质感。

一些时尚人士偏爱传统手工织造的土布,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颇为流行。

在网店里,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一直很畅销。

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正是切合时代需要的。

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

比如传统图案、传统设计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的元素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溃.退(kuì)要塞.(sè)斟酌.(zhuó)摧枯拉朽.(xiǔ)B. 颁.发(bān)仲.裁(zhòng)凛.冽(lǐn)屏息敛.声(liǎn)C. 翘.首(qiào)着.舰(zhuó)歼.灭(jiān)振.耳欲聋(zhèn)D. 镌.刻(juàn)督.战(dū)驻.足(zhù)殚.精竭虑(dān)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英雄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是时代的引领者。

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__________;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__________、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

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__________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栋梁视死如归不依不饶缅怀B. 栋梁大义凛然不依不饶沉湎C. 脊梁大义凛然百折不挠沉湎D. 脊梁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缅怀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 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 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记叙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冠一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研究中,节日起源是热点,也是难点。

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讲,传统节日的起源并不是“有据可查的历史,只是被回忆的历史。

”出埃及是以色列人的起源神话,这与它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毫无关系。

在逾越节上它被当作起源神话,它已进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之中。

通过回忆,历史变成了神话。

由此,历史不是变得不真实了,恰恰相反,只有这样,历史才拥有了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才变得真实。

因此,从文化记忆视角讨论传统节日起源,不在于传统节日起源的历史真实性,而是强调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传统节日主体生活中有意义的历史,如何发挥“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这才是传统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

在民众看来,他们对于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是有意义的历史。

湖南省资兴县茶坪村瑶族盘王节,是为祭祀、追忆瑶族祖先盘王而设立的。

盘王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同支系的瑶族有自己的解释,但是,盘王的来历以及围绕盘王诞生的盘王节是历史的,这些历史究竟始于何时、何地并不确定,其间贯穿了瑶族民众选择性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不断被文献记录,由此成为传统节日起源的可靠性依据。

比如端午节食粽子习俗最早出现在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后来又被诸多文献转录记述,于是,人们依据《续齐谐记》的记录,肯定端午节及食粽子习俗起源的明确时间。

然而,文献记录的记忆只是确定端午节食粽于习俗在南朝已经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这一时期才诞生。

传统节日起源于民众集体性的仪式活动,以仪式为核心形成民众生产生活秩序的结构化,这种结构化的循环生活在历史延续中不断融入神话、传说及习俗,在内容上是“发生在绝对的过去”,在形式上是具有“高度成型”的庆典仪式性的社会交往和节日,媒介是以文字、图像、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传统的、象征性的编码及展演。

这些仪式活动将生活固化在记忆里,并且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所以,每次节日活动的传统就是对于节日起源及其相关人物、事件的文化记忧的“重复”。

在文化记忆作用下,传统节日的仪式、事件把民众头脑中与传统节日起源及相关的文化想象、自然地理空间凝固为具体的生活传统,不同时代的文字记录对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成为心照不宣的共识,许多确认民族、地域认同和强化身份的知识得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不断巩固,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再生产。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常常以“实物的记忆”形式呈现,这些实物成为传统节日记忆场关系被延续和重建。

与记忆场有关的事物、事件,关涉到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每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过去的事情,过去使用过的器物、住过的房子,走过的道路,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记忆场内的物质化的景观便会延续民众的生活关系,建构、拓展和丰富区域的历史传统。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是区域性生活的传承实践,节日仪式与群体活动记录人的生活和文化传统。

比如侗族农历三月十五摔跤节只有在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和寨高村举行。

摔跤节期间,两个兄弟村寨的人要“祭萨岁”。

所有人在鼓楼前集合,参与节日活动的牛也被装扮一新。

小伙子们摔跤较量后就要斗牛。

这种以“斗”为主的传统节日成为两个村寨的特殊历史,侗族人在解释摔跤节起源的时候包含了村落、村民丰富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具有根基性。

比如瑶族的“祭盘王”、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祭萨岁”等等,这些传统节日起源中出现的人物、事件成为关键性内容,既是传统节日中心思想的来源,又是民族基本生活传统和核心文化元素的表达,他们在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被清晰地记忆,成为民族、地方历史的根脉和文化诞生的原点,并且出现在民众的生活里,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摘编自王丹《传统节日研究的三个维度——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 材料二:
皇姑信仰及其皇姑节是云南文山广南壮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民间信仰和地方节日,其崇
拜和祭祀的对象皇姑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胞妹安化郡主。

相传清顺治八年,清军攻占肇庆,永历帝向广西、云南败退,其年方十六的胞妹安化郡主不愿降清,随兄西逃,入滇途经广南并患病。

安化郡主被广南壮族民众安顿在城西郊区的火烧寨治病,永历帝离开广南赴黔,安化郡主抱病送其胞兄至现今广南城区的马蹄井,之后天天到马蹄井遥思胞兄,终因病情不断加重而逝于井旁,“火烧寨”群众根据郡主生前请求,死后将其安葬于寨旁的山丘上。

说来也怪,从此以后,火烧寨就一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了,“火烧寨”也从此改名为“太平寨”。

大家认为这是皇姑保佑的原因,修建了皇姑庙,并商定在每年农历四月皇姑去世的那一天举行隆重的接皇姑仪式活动,以此来纪念和感恩皇姑,祈求皇姑保佑,于是就产生了“皇姑节”。

从此,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寅日,太平寨的壮族群众身着盛装,抬着一乘空轿,敲锣打鼓来到马蹄井祭拜,之后到皇姑庙纵情对歌,欢庆皇姑节。

(摘编自黄彩文、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以广南壮族皇姑节为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记忆中传统节日起源的历史不一定具备历史的真实性,它可以是被回忆的历史,也可以是神话传说。

B.理解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节日主体生活中有意义的历史,是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

C.文化记忆视角下的传统节日起源无法确认其具体时间,比如端午节食粽子习俗的出现可能在南朝之前或后
D.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借助活动、仪式等物质性的或者象征性的形式保存、传播、延续它联结着历史与未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的起源若能进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中,它便拥有了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

B.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不断地被文献记录,这就决定了传统节日被后人原样保留并得到传承。

C.文化记忆中传统节日的起源不是一种空幻的文化想象,而是一种基于共同体认同下的文化信仰。

D.要研究民族、地方历史的根脉和文化诞生的原点,可以将节日起源的关键性内容作为重要对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节日文化记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瑶族描述祖先盘王事迹的歌谣
B.汉族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
C.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建筑群
D.黄帝故里河南新郑轩辕桥的遗迹
4.请从文化记忆角度谈谈广南壮族皇姑节的意义。

(6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分)
参考答案:
1.C
2.B
3.C
4.皇姑节承载着广南壮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

皇姑节蕴含着广南壮族求吉祈福的心理诉求。

(或承载着壮族人民祈求皇姑保佑的愿望)皇姑节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皇姑节强化地域社会关系和地方认同(民族、地域身份认同)。

5.示例一: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的研究目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的可靠性依据;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中仪式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的三个特征。

示例二:首先,从文化记忆视角探讨传统节日起源的意义;其次,论述民众对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是有选择性的,文献记录使传统文化获得可靠性;再次,论述文化记忆在传统节日仪式作用下的建构,并由此得到传承发展;最后,阐析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具有物质性(实物记忆)、区域性、根基性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