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
本文节选自《嵇中散集》卷三,以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黄省曾刻本为底本,用《昭明文选》参校。作者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因官魏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嵇康崇尚老庄学说,信奉服食养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氏集团,被司马昭杀害。
【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相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译文】
世间有认为像神仙那样长生可以靠学习获得,不死可以靠努力达到的人。有说“(人的)最高寿命一百二十岁,从古到今都一样,超过这个极限以后的,难道不是妖怪吗?”的人。这两种认识都违背了实际情况。请(允许我)尝试着大概的探讨这个问题。
虽然像神仙那样长生的人(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然而典籍中的记载,以往史书和传说的流传(说的明明白白),斟酌来看,一定存在像
神仙那样长生的人啊。(那些人)似乎是独自禀受异于常人的精气,禀赋来自先天,不是积累学识所能够达到的。至於导引、调养符合性命机理,因此达到性命的极限,长的获得一千多岁的寿命,短的可以(活)几百年,(还是)可以达到的。然而世人都不精通(导引、调养性命的方法),所以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按语】
本节作者明确提出论点:
1、寿命超过普通人寿命的人是存在的;
2、普通人不能长寿是因为不精通保养性命的方法;
3、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有关,禀赋特异的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先天禀赋超越了常人;
4、人的寿命长短与后天保养有关,通过导引、调养等方法保养性命,可以超越普通人的寿命。
【原文】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瞬。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译文】
凭什么这样说呢?(人体有病需要的时候)服用药物寻求发汗,有时候(还)不能得到汗出;而(人的心中)愧疚(之情)猛然产生,(反而会)大汗淋漓。整个早晨不吃饭,就会饥饿欲食;而曾子心怀哀伤,七天(不进饮食也)不感觉饥饿。坐到半夜,就会昏昏欲睡;心中怀有深深地忧愁,就能通宵不眠。用力的梳理头发,(饮用)浓烈的酒水(可以)改变面色,(但)使头发、面色的改变是有限的;(而)性情刚烈的人愤怒的样子,(是面色突变)显著不同于平常的面容,头发直立,上冲头冠。根据这些现象来看,精神相对于形体(来说),像国家那样有君王。精神躁越于内,而形体(损伤)表现于外,就像国君昏昧于上,国家百姓混乱于下啊。
【按语】
本节作者举例说明了精神对身体的影响。提出了“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的观点。
【原文】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於燋爛,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榖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棲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效相悬。谓商无十倍之價,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
【译文】
在大旱之年(注:商代开国君王的名字叫汤。传说商汤时期曾大旱七年。本文作者用“汤之世”代指大旱之年)种庄稼,独自得到一次浇灌的益处的(禾苗),虽然最终(和其他禾苗一样)归结於焦烂,(然而)一定是得到一次浇灌的禾苗最后干枯。因此,一次浇灌的益处一定不能轻视啊。而世人常常认为一次愤怒不足以侵蚀性情,一次哀痛不足以损伤身体,这就像(那些)不知道(每)一次浇灌的益处,而把稻谷收成良好的期望寄托于久旱禾苗(那样)的人啊。因此有修为的人懂得形体凭借精神才能有生机,精神依赖形体才能存在,感悟(生命的)生机的容易丧失,知道(每)一次过错都会(对性命)产生危害。所以修养性情以保养精神,安稳心态以保全身体,爱憎不表现在面色,忧喜不存留在心中,恬静、淡泊不被(外界的情、物)感然动摇,而形体安和,神气平静;并且(通过)呼吐体内腐浊之气,吸纳自然清新之气,服用有益的药物,进食有益的食物保养身体,使形体精神相互亲和,表里内外相互协调啊。
(用)散播漫种的方法(种植),一亩地能收获十斛(注:“斛”是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南宋以前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为五斗为一斛。本文十斛即一百斗),(可以)称之为良田,这是天下的通常标准。不知道(通过)把种子播种在低畦或浅穴中(
精耕细作)的方法,(一亩地)可以(收获)一百多斛。田地、种子是一样的,由于种植、管理不同,则取得的效果相互悬殊(很大)。说经商不可能有十倍(以上)的利润,务农不可能(达到收获)一百斛(以上)的愿望,这是墨守成规而不知道变通的人啊。
【按语】
本节作者阐述了普通人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方式对人体的危害和有修为之人的正确认识和有益于人体的行为方式。提出了“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的辨证观念。表述了对“人体的虚衰和强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的认识。认为普通人之所以不能长寿,是由于墨守成规,不能通常达变所致。
【原文】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瞬,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熏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躭,目惑玄黄,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途;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